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ID:70210337

大小:55.74 KB

页数:50页

时间:2023-12-14

上传者:梦中身
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1页
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2页
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3页
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4页
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5页
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6页
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7页
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8页
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9页
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教师招聘新课改强化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理念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即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智力()A.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B.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D.大力培养精英人才2.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3.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①一切以学生为本②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③培养环保意识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A.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4.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5.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学科课程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管理权限上属于()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学科课程7.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初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教师与学生都是客体D.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9.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研究创建了()A.认知发展阶段理论B.有意义学习理论C.多元智力理论D.信息加工理论10.素质教育是以()发展为目的的教育。A.人自身的B.经济的C.社会的D.科学的二、多项选择题 1.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包括()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教育要面向现代化C.教育要面向世界D.教育要面向未来E.党的教育方针政策2.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包括()A.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B.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意识C.注重以学生为本D.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E.强调三维目标的统一3.我国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的调整包括()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B.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C.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D.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E.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4.我国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调整的基本特征是()A.多样性B.均衡性C.综合性D.选择性E.地方性5.在课程内容方面,我国新课程改革强调()A.改变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B.关注学生的兴趣C.以学生以有的经验为基础D.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E.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造意识 三、填空题1.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和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3.综合实践活动在管理权限上属于课程。4.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的依据。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6.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为中心的状况。7.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的评价体系。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9.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的呈现方式、方式和方式的变革。10.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四、名词解释1.成长记录袋2.国家课程3.地方课程4.校本课程5.课程结构6.教学过程7.课程开发与管理8.课程管理 五、简答题1.当前时代发展具有哪些特征?对基础教育提出哪些新要求?2.为什么说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3.我国基础教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的原因是什么?4.各国的课改有什么特点?5.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什么?6.课程结构有哪些主要类型?7.为什么要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8.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何?9.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具有哪些特点?10.新课改设置了哪些综合课程?11.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2.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3.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应遵循哪些原则?14.实施“研究性学习”遇到的困惑有哪些?15.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什么?16.如何理解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17.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8.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19.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20.为什么新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21.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22.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六、论述题1.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2.新课改的六项目标是何?你是如何理解的?3.新课程结构中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体现在哪里?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进工作的总体规划是什么?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七、案例分析题1.某学校课堂上,一名学生觉得老师的课讲得没意思,不由自主地看起课外书,被上课的科任老师发现。科任老师认为有责任将违纪情况告诉班主任。班主任了解情况后,批评了学生。学生不服,理由是老师讲得不好,不如看书有收获。班主任无法说服,就请来学生的家长。家长把孩子带回去,狠狠地打了孩子一顿,最终导致孩子对班主任的行为产生强烈反感。请从新理念教育的角度出发分析该案例中科任教师的行为。 2.北京景山学校赵老师在讲《巴西》这节课时,课前让学生自由组合为四小组:巴西概况组、热带雨林组、巴西经济发展组、巴西之旅组。每组有一张组员分工表,组员各负其责,进行各做学习。教师对各组的资料进行精选和把关。课堂上,巴西概况组的同学根据查询的资料,介绍巴西的位置、面积、人口、地形、气候等资料。热带雨林组的同学分别扮演林业部长、外国开发商、当地农民、生态学家等角色,通过角色模拟讨论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巴西经济发展组的同学模拟巴西工业部长、农业部长等政府官员与外商见面商讨投资问题。巴西之旅组的同学模拟导游,带领全班同学走近巴西,领略巴西风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各组进行点拨、补充和评述。请结合所新课程改革基础知识,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3.中国和日本曾联合举行一次小学生夏令营活动,有意磨练青少年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齐力推车时,有个中国学生只在一旁喊“加油”,自己并不动手,问他原因,他说他是班长。而日本学生却突出地表现出了吃苦精神和坚强意志。中国学生大多是从几十万儿童中挑选出来的“小明星”。然而,与异国孩子相比,他们登山缺乏朝气,唱歌跳舞也不如人家。在举行联欢时,我们演节目,日本儿童热情鼓掌,而他们表演节目时,我们的小明星却没有什么反应,在老师的带领下,才礼节性地鼓了掌。请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谈谈我国当今的教育应如何实施改革。【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即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智力等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2.A【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结构的调整要求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3.D【解析】新课程强调课程改革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4.B【解析】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从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5.C【解析】校本课程最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6.A【解析】《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管理权限上属于国家课程。7.C【解析】《纲要》规定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8.D【解析】新课程理念要求树立平等的教学观念与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都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共同学习新知,探讨真理及未知世界的奥秘。9.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研究创建了多元智力理论。10.A【解析】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的教育。二、多项选择题1.ABCD【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ABCDE【解析】现代基础教育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意识。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3.ABCDE【解析】我国各级学校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包括: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4.BCD【解析】《纲要》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5.ABCD【解析】《纲要》要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三、填空题1.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国家4.教学评估考试命题5.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6.教师课堂书本7.促进学生全面发展8.甄别与选拔9.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师生互动10.国家地方学习四、名词解释1.成长记录袋:也被学者翻译为档案袋,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点的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2.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建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开发的的课程。3.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发展而开发的课程。 4.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学为主体,在其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堂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5.课程结构: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6.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应新生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7.课程开发与管理: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需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高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讲座的建议,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8.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情况和优势,学生的举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利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五、简答题1当前时代发展的特征:(1)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 (2)国际竞争空前激烈;(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当前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的新要求:基础教育应培养出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二是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2.【答案要点】历史经验已证明,教育在把握人类自身命运、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起着奠基的作用,综合国力的竞争必然聚焦到教育上来,从这个意义上讲,谁抢占了教育这个制高点,谁就占据主动地位,谁就有可能最终赢得这场竞争的胜利,所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党中央、国务院也适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3.【答案要点】(1)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2)传统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得到真正落实。4.【答案要点】(1)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2)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这间的关系;(3)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5.【答案要点】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课程体系。6.【答案要点】(1)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2)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3)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7.【答案要点】我国现存的课程结构存在严重不足:(1)在学校课程中学科课程占据主导地位,而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2)分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而选修课程则微乎其微;(3)国家课程备受关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得不到实质性开发;(4)学校课程中各具体科目之间的比重失衡,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发展。8.【答案要点】(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9.【答案要点】(1)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从而实现由知识三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2)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其内容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与传统分科课程有显著区别。10.【答案要点】(1)1-2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课程;(2)3-6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科学》课程;(3)7-9年级开设《历史与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课程;(4)1-9年级开设《艺术》课程。11.【答案要点】(1)整体性;(2)实践性;(3)开放性;(4)生成性;(5)自主性。12.【答案要点】(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劳动与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13.【答案要点】(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结合;(3)课时的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4)事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的整合起来。14.【答案要点】(1)研究性学习课程是科技类活动课吗?(2)研究性学习是优等生的专利吗?(3)研究性学习一定要在课堂进行吗?(4)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在固定的课时中进行吗?(5)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要有专人来教吗?(6)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用考试一来评价吗?15.【答案要点】基本目标:拓展知识,增长经验,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与创新能力,融入生活获得感受,形成学生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自学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富有爱心、让学生关近、关爱自然,懂得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主要内容:①服务社区;②走进社会;③珍惜环境;④关爱他人。 16.【答案要点】(1)形成了综合形态的课程设置;(2)进行了课程内容的结构性重组;(3)建构了富有弹性的目标、体系;(4)拓展了劳动技术与技术的学习内容;(5)确立了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17.【答案要点】18.【答案要点】《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号,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由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规定了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但对教材编制、教学设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则不做硬性的规定。19.【答案要点】(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的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 (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是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是否合理性。一方面课程标准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使用教材不断检验完善教材和课程标准。20.【答案要点】现行的教学大纲明存在以下弊端:目标只规定了知识方面的要求;内容偏难,偏深、偏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只强调教学环节,忽视了课程的其它环节;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新课程改革以“课程标准”代替目前的“教学大纲”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解和考虑:第一,课程价值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从只关注教育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但与教学大纲相比,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和评介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提供了政策保障。21.【答案要点】课程标准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签名部分。前言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标准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包括学习领域、目标及行为目标;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包括术语解释、案例。22.【答案要点】(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2)突破学科中心(3)改善学习方式(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5)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六、论述题1.【答案要点】(1)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主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新课标要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具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的公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3)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4)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四有新人。2.【答案要点】(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即将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这种转变与课程功能的转变遥相互应,保证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的发展;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这一转变,力争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使课程具有时代精神,可以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极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改变为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二是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的评价体系,三是要将评价看成是一个系统形成多元的评价目标;(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可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特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办学的独特性,对加速我国课程建设民主化、科学化必将产生深远影响。3.【答案要点】(1)新课程结构均衡性的体现①课程方案层面根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新课程结构包容了各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的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目,同时通过课时比例调整,使其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②实践层面上首先承认每门课程的独特性和独特价值,它们在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上都能作出自己的贡献;其次承认每门课程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没有一门课程能够包打天下,实现所有的课程目标;再次承认课程之间在教学任务上有轻重之分。(2)新课程结构综合性的体现 ①加强学科的综合性。就一门学科而言,注重联系儿童经验和生活实际;就不同学科而言,提倡和追求彼此关联,相互补充。新课程结构重视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从而改变了现行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②设置综合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综合课程已经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积极倡导各地实施以综合课程为主的课程计划。综合课程的开设将会有力地改变现行课程科目过多或缺乏整合的现状,是课程结构综合性的集中体现。③增设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课程结构综合性的重要体现。(3)新课程结构选择性的体现①新课程适当减少了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在义务教育阶段,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从而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并行的层次结构。②选择性还体现在国家课程的变通性上。就课程类型而言,国家提供套餐式方案,供地方和学校根据自身的需要作出选择;就课时比例而言,国家划定范围,供地方和学校选定;就课程内容而言,国家制定课程标准,在保证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反映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特点。③新的课程计划倡导适当减少必修课程的比重,增加选修课程的比重。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最终必须落实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上,这就要求地方和学校必须加强选修课程的建设。4.【答案要点】 (1)2001年秋季,绝大多数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开展实验,探索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探索评价考试制度的改革。(2)2002年秋,义务教育新课程体系进入全面实验阶段。(3)2003年秋,修订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地方课程管理指南》、《学校课程管理指南》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的改革方案。(4)2004年秋季,进入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的推广阶段。(5)200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启用新课程。5.【答案要点】(1)验证、修订并正式颁布各学科课程标准。(2)形成教材编写、审定和选用的有效机制。(3)形成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4)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5)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6)促进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七、案例分析题1.【答案要点】 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是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并且是很多教师感到头痛的问题。教师们认为这是学生的注意力较差、意志品质不坚定而导致的,熟不知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的讲解有没有吸引力是第一位的,这说明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是不优秀的,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觉与感受,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是第二位,新理念要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感觉与感受,尊重学生的选择,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有哪些老师做到了呢?大多数教师还是填鸭式的满堂灌。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办呢?教师在某种情况下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共同建构一个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的参与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建构学生感兴趣的课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2.【答案要点】这位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教学法,综合运用了合作学习法、自学学习法与建构学习法。新课程强调重过程甚于重结果的理念,这位教师的建构主义教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赵老师把学生分为四组,分别代表一方;然后让他们各自去做自己作为巴西概况组、热带雨林组、巴西经济发展组、巴西之旅组应该做的事情,即要各尽其职;最后,四组同学集中起来模拟表演自己的职责与规划等等。当学生上完这一堂课时,也就走完了对巴西位置、面积、人口、地形、气候等资料的认识过程,同时,完成了对巴西经济发展的分析与规划过程。教师不需多费口舌,同学们对巴西的概况及未来的经济发展就已经非常了解,只需简单画龙点睛式的点拨、补充、评价一下即可。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答案要点】 素质教育的核心点是面向全体的学生,实施以学生为本的个性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项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我们中国学生最缺乏的就是优秀的个性品质。我们不具备顽强的意志品质,我们不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民优秀的文化传统,为什么消失了呢?首先,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孩子从出生起耳濡目染地接受着家庭环境及父母的熏陶,更何况中国的家长是最溺爱孩子的,而溺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其次,中国当今社会主流文化对孩子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从点滴小事起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与优秀的个性品质,实施完全的人格教育。同时,还要协调好与家长、社会的关系,充分调动家庭与社会的积极作用,利用教育合力对学生形成一致性与连贯性的良好影响,使中国的年轻一代逐步展现出优秀的个性品质与完全的人格。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B.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要求C.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D.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3.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4.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 5.教学评价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了客观依据,这体现了教学评价的()功能。A.诊断B.调控C.激励D.教学6.教学评价的评价标准不带随意性,评价方法不带偶然性,评价态度不带主观性,这就是要求教学评价具有()A.科学性B.指导性C.整体性D.客观性7.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不同阶段的评价,以下陈述正确的是()A.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前者在过程中进行评价,而后者在教育过程结束后评价B.形成性评价是分析性的,具有和总结性评价相同的概括化程度C.形成性评价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是以评价对方优良程度的为目的D.总结性评价的直接目的是做出教育效果的判断,从而区分优劣,分出等级或鉴定结果8.课程评价按照教学评价分析方法不同可分为()A.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B.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C.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D.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9.为了解学生的总体表现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或比较群体学习成绩的优劣,采用()最合适。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定量评价D.定性评价 10.下列有关教学评价的叙述中,阐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形成性评价是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用于把握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B.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学功能C.定量评价是对评价作质的分析,对获取资料进行思维加工D.从课堂纪律状况分析控制水平属于与学生因素有关的指标11.教师资格证考试,属及格分为过关标准。这种评价属于()A.相对评价B.绝对评级C.定量评价D.定性评价12.下列有关教学评价方法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观察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状态下的观察B.测验是常用的评价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插入一定量的测验内容以使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C.档案袋法是信息环境下的教学评价方法,可以搜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如作业信息、考试信息、成长反思、论文等D.调查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状和历史状况的资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方法13.对于如何进行评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应该符合教学实际,特别是评价结果,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态度B.教学评价应该涉及各个方面,不能以点代面 C.教学评价应该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使被评价者明确努力的方向D.评价数据应该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处理,这样可信度才高14.下列对教学评价过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评价的准备阶段应该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B.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测验或者发放问卷C.在评价处理的过程中要依据权重对信息进行处理D.在评价反馈阶段把评价结果公之于众15.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对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④16.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是由()提出的。A.奥苏贝尔B.波斯纳C.布鲁纳D.皮亚杰17.随着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和教师资格制度的完善,对教师的学历层次的要求也随之()A.降低B.提高C.不变D.视具体情况而定18.()是教师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重要标志。 A.教育实践课程B.普通教育课程C.学科专业课程D.教师专业课程19.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最先在英美等国产生的教育新思潮。A.学前教育B.终身教育C.继续教育D.校本教师培训20.校本教师培训的基本特征就是高等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校之间建立()A.伙伴关系B.合作关系C.互补关系D.附属关系二、多项选择题1.新型的师生关系特征包括()A.平等的师生关系B.民主的师生关系C.对话-互动式的师生关系D.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E.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2.新课程理念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与帮助者B.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D.教师是开放的社区型教师E.教师是学习者3.随着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的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关于教学评价理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视发展B.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C.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D.强调互动参与和互助,自评和他评相结合E.全面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选拔优秀学生4.教学评价被看做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不可缺少的部分,下列对教学评价的理解不恰当的是()A.教学评价是在学期末对教师的教学成果作出的考核B.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C.教师可以依据教学评价结果调节课堂教学安排D.教学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进行评估,为了筛选出优秀的学生E.教师可以依据教学评价结果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5.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A.向学生回归B.向教师回归C.向社会回归D.向学校回归E.向教育实践回归6.校本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A.教育性B.社会性C.可操作性D.验证性E.探索性7.下列关于教师职业的认识正确的是()A.教师是一种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技能和修养的专业 B.教师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专业C.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一个持久的探索过程D.教师不是一个专业E.教师是一个非专业化的职业8.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素质。A.专业方法B.专业技能C.专业知识D.专业精神E.独特个性三、填空题1.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等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2.新课程倡导、、等质性的评价方法。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3.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4.建立、、、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是新课程教师评介的重要内容,首在帮助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5.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指的是、、。6.我国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改革追求的目标是教材的、和高质量。7.国家基本的教材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材出版发行制度、教材供应制度、教材试验制度、 、教材选用制度、教材奖惩制度和教材申诉制度。8.和不得以任何形式参加教材的编写工作。9.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和。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全面推进。11.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方法,发展知识的能力。12.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13.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为基本活动的原则。1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国家对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愿望和能力。15.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的评价制度。16.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小学毕业就近升学的办法,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17.按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 课程资源和课程资源。18.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19.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20.为使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注意两个重要原则。其一原则,其二原则。21.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当务之急,是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22.新课程的是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23.国家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课改革成为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24.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织与推进体现了、、科学的工作思路。四、名词解释1.课程资源2.课程的要素来源3.实施课程的必要或直接条件4.乡土资源5.课程结构6.自主学习7.探究学习8.合作学习9.形成性评价10.发展性评价11.终结性评价12.定性评价五、简答题 1.新教学改革究竟改什么?其主要任务是什么?2.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3.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4.为什么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5.转变学习方式究竟意味着什么?6.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7.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如何重建?8.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9.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是什么?10.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11.成长记录袋的主要意义?12.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的重要意义?13.新教材有什么特点?14.怎样筛选课程资源?15.一般课程资源的开发的基本途径是什么?16.开发和利用教学活动的资源的主要途径?17.为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要发生那些变化?18.数学课程内容的重要调整是什么? 六、论述题1.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2.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3.教学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4.新课程从哪些方面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改革?5.评价改革就是考试改革吗?考试改革的方向是什么?6.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还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7.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8.教学重结论还是重过程?七、案例分析1.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请运用新课程改革理念分析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行为。 2.一天午后,一群小小孩子在田间的小路上追逐着一只蜻蜓。突然,蜻蜓猛地撞在树干上摔了下来。翠贞扑上去捉住了它,几个孩子抢着要,闹成一团。陶行知恰好从村里走出来,见他们的捉蜻蜓玩,便停下脚步,慈爱地抚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吃露水”。另一个男孩说。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蜻蜓吃虫子,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圆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问:“蜻蜓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尾巴是指方向的。”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将蜻蜓的头部对着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有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孩子们入神地听着,一个小男孩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抚了一下蜻蜓的尾巴。陶先生说:“孩子们,我们观察生物,切不可将它捉来弄死。一只蜻蜓一年可以为人类消灭成千上万只蚊子。你们看,它在大自然中飞来飞去,多么自在,多么活泼!”请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分析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行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2.D【解析】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3.B【解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即把学科知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 4.C【解析】《纲要》规定高中阶段的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5.B【解析】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客观依据是教学评价调控功能的体现。6.D【解析】教学评价必须客观、公正,才能真正发挥其评价功能。7.D【解析】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两个重要形式。总结性评价注重总体分析,对教学效果做出最终怕段;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注重细节分析,在于发现问题,改善教学。8.C【解析】课程评价按照教学评价分析方法不同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9.B【解析】相对评价能准确地表示出被评价者在某一整体中的相对位置。10.B【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和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掌握性评价,它是在计划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各阶段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的结果,不注重评定等级,只注重发现问题。定量评价不对评价作质的分析。课堂纪律状况分析控制水平不属于与学生因素有关的指标。11.B【解析】绝对评价是将被评价对象与事先确定的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是否达到标准的一种评价方法。12.A【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对被视察对象进行的观察。13.D【解析】运用先进的技术队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并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高可信度。14.D【解析】在评价反馈阶段不应该把评价结果公布于众。15.C【解析】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三维目标的统一,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16.B【解析】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是通过增长经验和反思教学得以实现的。17.B【解析】随着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和教师资格制度的完善,对教师的学历层次的要求也要随之提高,这是必然趋势。18.D【解析】教师专业课程是教师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重要标志。19.B【解析】终身教育是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20.A【解析】高等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校之间建立伙伴关系时校本教师培训的基本特征。二、多项选择题1.ABCDE【解析】新课程要求建构对话-互动式的新型课堂,要求建构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的师生关系。2.ABCDE【解析】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包括:教师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的帮助者与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新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是开放型的社区教师。3.ABCD【解析】教学评价的最先理念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不是为了更好地选拔优秀学生。4.AD【解析】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因而AD不正确。5.BDE【解析】当前教育研究的趋势是向学校、向教师、向教育实践回归。6.ADE【解析】校本研究中的行为不具有可操作性,社会性不是校本研究行动的必备特征。 7.ABC【解析】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质。8.BCD【解析】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三方面的专业素质。三、填空题1.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评价理念评价方法2.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系测验3.多元智力理论4.校长教师学生家长5.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6.多样化选择性7.教材编写核准制度教材审查制度教材评价制度8.教育行政部门国家公务员9.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10.教育方针素质教育11.实践科学研究综合运用12.课程标准13.幼儿园教育游戏14.公民素质终身学习15.教师自评共同参与16.免试17.校内校外18.校外课程19.课程目标20.优先性适应性21.课程资源22.组织与推进23.政府行为24.开放民主四、名词解释1.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2.课程的要素来源: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其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要素。3.实施课程的必要或直接条件:直接决定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志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善等要素,属于课程实施条件。4.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5.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6.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是指在具体的教学条件下学生高品质的学习。学习者参与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的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7.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8.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指学生在特定的群体中,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明确的责任分工下,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评价,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 9.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和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掌握性评价。它是在计划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各阶段进行的评价。目的是及时了解某项教学活动的效果。这种评价的结果,不注重评定等级,只注重发现问题。10.发展性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11.终结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和教学过程结束之后,为了解其成果而进行的评价。主要目的是评定成绩,做出结论,或者评定措施的有效性。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确认达到目标的程度。12.定性评价:是不采用数学的方法,而是根据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现实的状态或文献资料的观察和分析,直接对评价对象做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五、简答题1.【答案要点】(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2)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3)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2.【答案要点】(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答案要点】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设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树立民主的教育思想;(2)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3)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情感关系问题虽然比较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师生情感关系的状况仍难以尽人满意,师生之间冷漠,缺乏沟通。优化师生情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创造这种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以下努力:(1)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2)展现教学过程;(3)完善自己的人格,培养优秀的个性品质。4.【答案要点】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二者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式相对灵活,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5.【答案要点】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爱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种学习观的根本转变,学习不是一中异已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解放运动。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6.【答案要点】(1)主动性;(2)独立性;(3)独特性;(4)体验性;(5)问题性。7.【答案要点】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坚决改变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新举措。当前,要特别强调和致力于:(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2)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3)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8.【答案要点】(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综合评价应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9.【答案要点】(1)评价内容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2)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具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3)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新评价是想以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4)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评价模式。(5)评价重心仍过于注重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10.【答案要点】(1)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2)改变了教师课堂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3)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11.【答案要点】(1)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判断自己的进步和努力。 (2)成长记录袋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既有助于教师形成对学生的准确预期,方便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是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提高了评价的效度。12.【答案要点】(1)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2)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13.【答案要点】(1)重引导及学习方式的变革。(2)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4)创造地使用教材,绝不能简单地当做教条来教。(5)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映在主要和内容的编排中。14.【答案要点】(1)第一个筛子是教育哲学,即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宗旨,反映社会的发展需求和进步方向。 (2)第二个筛子是学习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3)第三个筛子是教学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15.【答案要点】(1)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源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或提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给与的机遇,即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2)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的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3)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4)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具备那些知识、技能和素质,以确定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5)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6)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16.【答案要点】(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3)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5)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6)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7)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17.【答案要点】(1)对教师培养与培训目标进行调整;(2)要注意改进教师培训的方法;(3)要特别重视发挥教师在素质提高和师资培训中的主体作用;(4)为最大限度地做好教师培训工作,与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有关的各部门,包括师范院校、继续教育部门、教研机构以及大学课程中心等之间的相互直辖市与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18.【答案要点】构建了“数学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与现行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隐有显。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统计与概率有关知识,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数与代数的有关内容等。课程标准删减的主要内容:带分数的四则运算繁杂的大数目计算,以及类型化的应用题解答知识等。课程标准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上的变化:①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 ②改变了过去小学数学以知识的积累为娶向的课程体系,建立以构建学生身心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体系;③重组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④分学段规定了数学课程的具体标准;⑤注重了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⑥提出了数学活动应注意的策略;⑦改革了评价的方式和应达到的目的;⑧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影响作用。六、论述题1.【答案要点】(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2.【答案要点】(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3.【答案要点】从实践层面讲,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它突出表现为:(1)重认知轻情感;(2)重教书轻育人。总之,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在强化和突出学科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有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于是,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完全性格的培养。4.【答案要点】(1)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①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②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2)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①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②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③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④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3)对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①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②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4)考试的改革重点:①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惟纸笔测试的传统做法;③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④关于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的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5.【答案要点】认为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考试方式的改革这是一些地区长期以来,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唯一手段而造成的,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明确提出,考试只是评价的一种方法,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更为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过程,需要借助其他的评价方法和手段收集反映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过程与状况的证据,目前的考试技术主要还是用来考核学生发展的结果,忽略了其发展的过程,因此考试改革本身等同于新课程中的评价改革。考试改革的方向是:(1)在考试内容方面,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惟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3)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总之,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一种方式,需要与其他评价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如开放性的质的评价方法,全面评价和判断学生发展的状况。6.【答案要点】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向学生经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这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的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因此,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有机构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7.【答案要点】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师生的交往、互动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一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8.【答案要点】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真正理解和巩固。更得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重要结论,更要重过程。基于此,新课程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 七、案例分析1.【答案要点】这则案例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爱与严格要求。陶行知先生看到学生打架后,立即严厉制止是一种严格要求。但是他并没有责骂与批评,而是运用发糖果的方法巧妙地让学生自己逐步认识与发现自己的错误,从本质上改变学生打架的不良行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学会做一个真正的人,具备优秀的个性品质与健全的人格。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包容学生、感化学生,用为人师表的行为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熏陶学生。2.【答案要点】(1)陶行知先生教育了学生要关爱自然,关爱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与物种。当今社会,环境污染极为严重,物种灭绝正在加速进行,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一定会受到惩罚。自然提供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们应该感谢自然、关爱自然、呵护自然,否则,当自然报复人类时,我们将何以堪?陶行知先生从点滴小事做起,理论联系实际,与学生共同感受自然界物种的可爱、神奇与美妙,在这种熏陶中,逐步培养学生她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并学会珍爱生命,关爱他人。(2)陶行知先生没有把知识局限于教材、课本,而是在实际生活中随时随地选材教育学生,尊重了学生的天性,尊重了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尊重了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循序渐进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与思维。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具有优秀的个性品质与完全性格的人。 (3)陶行知先生看到学生追逐蜻蜓,便与学生一起玩耍,一起观察蜻蜓,讨论蜻蜓的习性与尾巴的用处,在平常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教育学生。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平等和谐的教育理念,更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