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案(5篇)

故都的秋教案(5篇)

ID:7054911

大小:3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2-03

故都的秋教案(5篇)_第1页
故都的秋教案(5篇)_第2页
故都的秋教案(5篇)_第3页
故都的秋教案(5篇)_第4页
故都的秋教案(5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故都的秋教案(5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故都的秋教案(5篇)《故都的秋》教学设计一、教学资料分析《故都的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②第一单元的第2篇课文。这个单元学习写景状物的散文,主要目的是引领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领略大自然,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由此而进入一种审美境界。这篇是郁达夫一篇颇具特色的散文,体现了他的艺术个性和审美追求,全文紧扣“清、静、悲凉”,描绘了“小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蝉嘶鸣”“秋果奇景”这五幅画面,透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方法,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情绪)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齐。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散文,示范作用仍不可忽视,因此,

2、继续重视指导学生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难点放在运用“景”和“情”和谐统一的表现手法上,进一步让学生感悟作家对自然、对人生的丰富体验和深刻的思考。二、学生学习状况分析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2/12精品文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思考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我的教学对象是民办普通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大好。但他们对散文是不陌生的,初中学过朱自清的《春》,刚刚又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散文,感受过散文的语言

3、美、意境美,进行过初步的鉴赏。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学时,我就要求每位学生务必人手一册课外杂志。诸如《读者》、《散文》、《青年博览》、《小小说选刊》等等,让它们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资源,到达共享。经过调查,一般同学也能说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思维潜力和审美潜力尚在构成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三、设计思想1、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潜力培养为主线。2、语文课就要有语文味。教学注重整体感知,要学生能够知人赏文,利用自身普通话过二甲及擅长朗诵的优势,营

4、造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2/12精品文档3、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本单元的要求,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及难点。备课不仅仅备教材,也备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习过程,适宜地启发与评价,力求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4、本课只安排一课时,时间可能较紧,因此要求学生务必充分地预习课文,其一,朗读课文三遍,找出五幅画面;其二,查找有关作家的生平及作品等材料。5、鉴赏作品注重以点带面,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6、有效利用多媒体。四、教学目标进一步体会散文“形”与“神”的关系。进一

5、步学会运用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潜力。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低沉的感情基调,体会作者对古都的深深眷恋的情感。2、体会课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特点,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3、品味优美隽永,清新雅致的语言。4、学习美文,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鉴赏潜力。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2/12精品文档《故都的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景”和“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2、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3、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进一步掌握散文稿“形”与“神”的

6、关系。4、根据自己的主观色彩,有意识地选取几处景物,写几个片段。教学重点1、本文写故都的秋天,为何不详写故都秋天的著名风景?2、本文题为“故都的秋”,文中却多次提到南国之秋,为什么?教学过程一、题解“故”字,饱藏着眷念热爱故都之情。“秋”揭示了本文的描述角度。全题点出地点和节令,洗练含情。很值得品味。“故都”证明描述的地点,内含深切的眷念之意,“秋”字确定描述的资料,题目明确而又深沉。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2/12精品文档个人情绪,自然地融化在一齐,秋中有情的眷念,情中有秋的落寞。“北

7、国的秋,却个性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全文紧扣“清”“静”“悲凉”落笔,以情取景,以景显情,信手写来情景浑然一体。二、作者及时代背景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县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并曾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