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模拟试卷

2014高考模拟试卷

ID:7064390

大小:4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2-03

2014高考模拟试卷_第1页
2014高考模拟试卷_第2页
2014高考模拟试卷_第3页
2014高考模拟试卷_第4页
2014高考模拟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高考模拟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高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化,无论物质文化或属于上层建筑的精神文化,都和那个社会的发展时期的物质生产水平及社会性质相适应。中国古代文化,无疑是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前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中国博物馆的陈列品,各地区的出土文物,如新旧石器时代的石器、玉器、青铜器、陶器、瓷器、铁器、货币等等,都说明这个问题。中国历史上记载文字的甲骨文、金石铭文,众多的前人著作所表达的典章制度,以及

2、农业知识、天文知识等等,都说明这个问题。当然,中国古代文化是非常灿烂的,无比光辉的。拿青铜器来说,拿陶瓷来说,拿丝织物来说,都居世界的前列。拿创造发明来说,造纸、指南针、火药三者更是其他民族所赶不上的。但这些文化成果都是在黄河流域,其次是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形成起来的,中国文化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这样一个伟大的土壤。正是生息在这个土壤上的各民族人民的劳动和斗争,取得了这个有长期历史的光荣成就,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创造者。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上,两者并不是平行发展的,更不是互不相干的。在某种物质文化生产的基础上,才产生某种精神文化,我们的古文字的形成及其发展

3、正是古代渔猎社会走向农业社会的结果。农业知识、天文知识、典章制度,直到伦理观念,都是如此。两者不相干的说法,甚至精神文化产生或者指导物质文化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这样就无法说明中国古代文化的两个方面的真正关系。所谓物质文化,其动力就是不受约束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个道理,今天仍是一样的。所谓精神文明,仍是来源于物质文明,来源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有些人就把封建伦理作为永恒的真理,要求继承,要求新国家和各族人民还继承那些封建的忠孝节义等等,即或不是具体地继承,也要抽象地继承。这还是“西学为用,中学为体”那一违背时代进步的概念继续

4、。这同样也涉及到物质文化。“曾侯编钟”作为古乐器来讲,那是了不起的,很值得骄傲的,但由此而轻视电子琴,轻视钢琴,这就不对了。古代的灿烂文化,只证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历史的存在,但是古代文化不能代替现代文化。而我们是生活在现代文化之中,不可能生活在古代文化之中。(节选自李一氓《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序》)1.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文化既包括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前期的物质文化,也包括那一时期的精神文化。B.中国古代文化主要形成和发展于黄河流域,广袤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这片区域也功不可没。C.中国古代文化的光荣成

5、就,是文化成果产生地的各族人民世世代代战天斗地辛勤劳作的结果。D.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是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文化无法比拟的。2.下列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不是平行发展的,物质文化的生产是精神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B.认为精神文化产生或者指导物质文化的说法,或者认为两者不相干的说法,都是错误的。C.物质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精神文化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D.精神文化源于物质文化,但学术界对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关系的认识至今仍不统一。3.结合原文,下列说法正确的

6、一项是()A.中国古代文化是和产生这些文化的那个社会的发展时期的物质生产水平及社会性质相适应的。5B.我国的古文字、农业知识、天文知识和典章制度,都产生于古代渔猎社会走向农业社会的时期。C.封建伦理不是永恒的真理,那些封建的忠孝节义等等,在当时是违背时代进步的,今天也如此。D.我们不能因为中国古代文化而轻视西洋文化,古代的灿烂文化对今天的发展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王景仁,庐州合肥人也。初名茂章,少从杨行密起淮南。景仁为将骁勇刚悍,质略无威仪,临敌务以身先士卒,行密壮之。梁太祖遣子友宁攻王师范于青州,师范乞兵于

7、行密,行密遣景仁以步骑七千救师范。师范以兵背城为两栅,友宁夜击其一栅,栅中告急,趣景仁出战,景仁按兵不动。友宁已破一栅,连战不已。迟明,景仁度友宁兵已困,乃出战,大败之,遂斩友宁,以其首报行密。是时,梁太祖方攻郓州,闻子友宁死,以兵二十万倍道而至,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疾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太祖登高望见之,得青州降人,问:“饮酒者为谁?”曰:“王茂章也。”太祖叹曰:“使吾得此人为将,天下不足平也!”梁兵又败。景仁军还,梁兵急追之,景仁度不可走,遣裨将李虔裕以众一旅设覆于山下以待之,留军不行,解鞍而寝。虔裕疾呼曰:“追兵

8、至矣,宜速走,虔裕以死遏之!”景仁曰:“吾亦战于此也。”虔裕三请,景仁乃行,而虔裕卒战死,梁兵以故不能及,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