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ID:7068008

大小:3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2-04

浅谈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_第1页
浅谈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_第2页
浅谈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_第3页
浅谈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_第4页
浅谈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摘要】继孟郊、韩愈之后,元和诗坛又出现一位天才的诗人,世称“诗鬼”的李贺,英年早逝的他创作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成就的审美价值的诗歌,是诗歌苑囿中一朵奇葩。李贺的诗在语言、构思、主题的表现等方面都惊人耳目,借助外在的语言来折射他苦楚的心,所以他用诗篇并在其中以丰富的想象展示他远大理想抱负的一面,更深层次的反映他多舛的命运与建功立业的欲望之间的猛烈碰撞,这使他的诗具有了历久不衰的魅力。【关键词】悲冷语言;鬼魅世界;奇特想像;两重性格李贺(790—816),字长吉,唐时河南昌谷(今宜

2、阳)人。出身于一个没落的皇室后裔的家庭,少年时才能出众,以远大自期,但由于封建礼教的限制,不能应进士试,只做了一个职掌祭祀的小官奉礼郎,死时27岁。政治的腐朽、卑微的官职乃至孱弱多病的身体都给这位富于幻想、热情冲动、渴望实现远大抱负的青年以沉重的打击,而其独有的早熟敏感的心理又令他比常人加倍的品尝到了人生的苦涩,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在强大生活的重压下,他的作品熔铸了种种早衰的症状和心理,便形成了独特的“长吉体”诗风。但毋庸置疑,李贺是一个很富有创造性的诗人。在短短的27年的生涯中,李贺将其卓荦的才

3、华和全部精力投入到了诗歌的创作上,“骑驴觅诗,苦吟成性,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把作诗视为生命所系。这一方面导致他对社会不能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而时时耽于幻想;另一方面则是他的诗歌融入了极为浓郁的伤感情绪和幽僻怪诞的个性特征,表现重点也从韩愈的粗犷豪横、孟郊的冷峭枯寂转向对主题心灵的权利开掘和虚幻意向的巧妙营造,由此形成了与韩孟颇有差异的凄艳诡激的诗风,为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李贺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具有历史不衰的魅力。在此,我主要就其艺术特色作一些粗浅的研究。一

4、、悲冷凄苦的语言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一枝独俏的关键所在。请看他的《秋来》诗:枫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筒一编书,不遗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魂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这首诗大约作于李贺辞官归家的时期。凄凉的心情、萧瑟的秋风、刺骨的冷雨,触发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悲苦哀愁,诗人主观情思与孤坟野鬼融于一体,托物传情,借“鬼”寄慨,以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来抒发诗人抑郁未伸、怀才不遇的深广忧愤,凝成

5、了瑰美而冷俏的语言,读来令人胆颤心惊,毛骨悚然。诗篇起句借“秋”发感,状景传情。秋风瑟瑟,落木萧萧,残灯衰照,络纬哀鸣,这些景物很容易触动才人志士的感伤情怀。但是李贺的感受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悲秋叹老,“惊心”、“苦”、“寒”、“衰灯”、“啼”、“素”这些强刺激、冷色调的字眼有力地表现出诗人生命之秋的锥心之痛和心灵之旅的绝望挣扎。秋风落叶而已,于诗人却是魂惊魄悸,无限悲凉;衰灯鸣虫罢了,于诗人却是啼饥号寒,凄神寒骨。流年似水,功名不就,除了络纬般呐喊,残灯般挣扎,他还能怎么样?颔联问到:“在这混乱的年代

6、,有谁肯读我的一编书简,不让那蠹虫蚀蛀,把我的心血化为尘土?”诗人虽有病体却心存报国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国十三首》),“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诗》)这些都吟出了他渴望建功立业,大展宏图的胸襟。然而在无情的现实压迫下,他终于只能成为一个“寻章摘句”的书生,苦心创作的诗歌,却因混乱的时局,无人问津,徒然饱蠹虫之腹,如今即令呕心镂骨,练句锻章,亦有何益?诗人不由自主地怀疑起自己的人生价值起来。“粉空蠹”三字用的触目

7、惊心,惨不忍睹。一腔心血付之东流,诗人该是何等失望,何等愤慨!恨血千年,知音何在!奏流水而无高山应,抚凌云而黯然自惜!也许世上只有古诗人的精灵来抚慰自己幽独悲愁的香魂,(香魂:这里是对古代诗人的誉称)可见诗人对现实已经绝望,幻象体恤实体,鬼魂吊慰生者,而且鬼魂幽艳香冷,而且有形有态。世多有隐屈之才,这些与诗人是如此的相似,“苌弘化碧”呐喊出了自己悲愤抑郁的心情,而鲍参军的悲剧命运更与自己同病相怜,所以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李贺把诗歌作为呕心沥血的事业,其母说他“呕出心乃已”。他刻意追求诗歌

8、语言的瑰美冷峭。宋代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云中说“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而《秋来》此诗中桐风惊心、香魂吊客,鬼唱鲍诗,恨血化碧等悲冷的意象充分体现了李贺语言悲冷凄苦这一艺术特色。二、借写鬼神表现现实人生李贺,人称“诗鬼”。其写鬼写神实为表现现实人生。而他的《苏小小墓》便是这一点上的完美体现: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著名的歌妓。然而,沦落风尘以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