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代教育的特点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浅谈宋代教育的特点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ID:7068417

大小:3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2-04

浅谈宋代教育的特点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_第1页
浅谈宋代教育的特点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_第2页
浅谈宋代教育的特点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宋代教育的特点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宋代教育的特点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强兰波(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陕西西安710127)宋代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理学、宋词、话本、史学及闻名世界的三大发明,在中国历史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誉。而这些成就都离不开宋代兴盛的教育。宋代兴盛的教育既是经济文化发达的表现,也是促使经济文化发达的原因。宋代太学教育制度的空前完备,科举防弊制度的日益严密,书院教育的兴旺发达等等都反映了宋代教育的发达。而发达的宋代教育,大大拓宽了宋代接受教育的阶层,为宋朝政治、文化等领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极大地提高了整个宋朝社会的文化水平。任何事物都有其特点。通过回顾宋代教育的特点,并非

2、是让我们以古人所取得的成就而沾沾自喜。恰恰相反,要通过这种回顾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所能提供的有益启示。自唐后期以来,藩镇林立,军阀混战,社会伦理道德秩序丧失,君臣父子为权利相残。宋太祖自陈桥驿皇袍加身夺取天下,深知当时社会秩序的混乱,藩镇、武将不服命令,恣意妄为。为此在采取以“杯酒释兵权”为代表的措施,削夺武将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大力提拔文人授以重职,渐渐形成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宋代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基础,不断的增加科举录取名额并且完善科举制,对参加科举的考生出身也不做限制,使得平民阶层也有机会通过科举进入宋朝统治集

3、团内部。科举制的再发展及扩招极大地刺激了读书人的热情,也直接促进了宋代教育的发展。宋代教育在宋初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得到恢复,而统治者有意识地引导再次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而宋代教育在整个两宋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首先,官学与私学并存,共同发展。宋仁宗时的著名政治家范仲淹远见卓识,认识到治理好国家,必先办好教育。“善国者,莫先育才,育才之方,莫先劝学”。学校是教化之本,决定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与范仲淹同时代的胡瑗则大声疾呼:“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文人士大夫的呼吁使统治者认识到修学校、尊师儒是政治的根本。人才缺乏,就算统治者有

4、雄才大略,也难以推行于世。因此,宋代官民开始协力大办学校。宋代学校有官学与私学之分。官学中最高学府是国子学。宋代的国子学较前代有了很大进步,突破了以前专供高级官僚子弟就读的局限,使得一些低级官僚子弟,甚至庶民子弟也可以入学接受教育。而宋仁宗庆历年间,将原属国子学中的太学独立分出,专门接受士庶族子弟入学,同时接受全国的孤寒学子。学生人数也从神宗时的千余名增至徽宗时的3800人。与此同时,在地方上州县学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一方面朝廷的有识之士在地方上大办州县学。北宋时两任参知政事,仁宗时为宰相的王曾,以兴学为自己的责任,“初罢相,知青州,为青立学;移魏,为魏

5、立学;再罢相知郓州,为郓立学。”而另一方面,在南宋时,兴修县学已经成为县官的重要德政。如程颢任泽州晋城令,经常指导学校工作,“儿童读书,亲为正句读;教者不善,则为易置。”还挑选成绩优异者加以精心培养。十余年后,这里社会秩序大大改善。在官学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宋代私学也取得了很大成就,甚至超过了官学。私学不受条件限制,主要依靠讲师的声望以及百姓求学的积极性。宋代王昭素、李觏、陈亮等,或不愿入仕,或因在家行孝,或因退休归乡,而慕名上门求教的学子络绎不绝,私学从此而兴盛。宋代私学代表有著名的四大书院,即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著名南宋理学家

6、朱熹就曾出任白鹿洞书院洞主,为书院物色教师,搜集图书,筹措经费,奔走四方。他以“讲明义理以修身”为办学宗旨,主张以学修身。宋代教育之所以呈现官学,私学并存发展的特点,不仅是宋统治者有意识的政策引导,还在于民间的文人学者同样认识到了教育于国于民的作用以及他们的努力。官学,私学并存,不仅使更多的学子接受了教育,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还形成了尊师重道的社会风尚。其次,宋代教育还呈现出平民化的特点。宋代官学与私学并存同发展的特点,为教育的平民化奠定了基础。在政策上,政府大力兴办官学与州县学,有意识的扩大科举取士范围,并且降低入学门槛。不少寒门子弟和

7、低层官僚子弟得以入学接受教育。而且为了有效扩大统治基础,宋朝统治者对上层官僚子弟科举入仕也进行了适当限制,严防朝中要培植个人势力和世袭固定官职,阻止了自魏晋以来士族门阀死灰复燃。开宝元年三月,翰林学士承旨陶觳的儿子陶邴中了进士第六名,宋太祖怀疑:“问觳不能训子,邴安得登第?”于是下诏:自今举人凡关食禄之家,委礼部具析以闻,当令复试。而殿试制度的确立,更说明了统治者在进行人才选拔时奖拔寒门人才的意图。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宋朝还出台了一系列补助措施。例如仁宗朝对太学生的救助,一方面给太学生每月发放客观的伙食补助,另一方面则允许贫困的太学生在校留宿。同时在

8、一些边远地区,也出现了乡村学校,虽然数量有限,但是其导向作用与象征意义是巨大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