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谈“人治”到“法治”

《人民的名义》谈“人治”到“法治”

ID:7105857

大小:30.6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2-04

《人民的名义》谈“人治”到“法治”_第1页
《人民的名义》谈“人治”到“法治”_第2页
《人民的名义》谈“人治”到“法治”_第3页
资源描述:

《《人民的名义》谈“人治”到“法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民的名义》谈“人治”到“法治”《人民的名义》谈“人治”到“法治”《人民的名义》是正三观的好作品,不仅仅在于它的题材敏感,尺度不小,揭露了很多公众平常非常想知道却无法知道的内幕,并且通过塑造李达康、侯亮平、沙瑞金等人物形象来反映现实中干部队伍及制度现状,引人深思。观众之所以大爱“达康书记”,是因为他为官公平正义,干事雷厉风行,是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实干派,性格“霸道”,剑指官场懒政,符合观众心目中的好官形象。但是在大风厂事件中就已经表现出他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以暂时牺牲人民群众的利益,来要发展、要GDP、要政绩。其实这样的官员在现实

2、中是很多的,这类干部能力很强,具备改革所需的决心,能够推动一个区域快速发展。但是他们没有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造成了一个区域的发展,伴随着干群关系的恶化,乃至社会矛盾的激化,为社会持续发展埋下隐患,变成看似繁荣,实则危机重重的局面。剧中反贪局长侯亮平有冲劲、性格倔强、心系群众、嫉恶如仇可谓是好干部,但其师出名门、少年得志,有“二代”嫌疑,并且说话言语“随意”,不按官场规矩办事,“猴精”形象,与观众思维定式中的领导形象不匹配,所以不讨观众喜欢。他也代表着现实中的一类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他们富有活力、能力出众,在工作中有很多新思路、新

3、方法,而且从为群众、社会做贡献中收获满足感,对一些迂腐的官场“规则”嗤之以鼻。虽说观众不喜欢“他”剧中形象,但是在现实生活,侯亮平式干部言语“随意”带来的亲近感和对待群众的热心、责任心是办事群众最喜欢的干部类型。最后谈谈省委书记沙瑞金,“空降”“说话随和但不失原则”“运筹帷幄”“信仰坚定”“敢动真格”“人民公仆”等这些都是他的人物标签。他其实是存在在群众想象中的好干部,包青天式的人物,用正义和权力,整治官场乱象、腐败。他的出现,或者说存在,表现出我们的法治体系还不够健全,“人治”思维还很严重。笔者看来,干部应该心系群众,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

4、,以矛盾点为导向,辩证看待发展与矛盾,谋求更持续、和谐的发展。国家要完善法治体系,法的实质是人的思想,用思想来统治,思想又高于人,变“人治”为“法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的运行轨迹清晰,透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