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原文、译文、赏析(通用)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原文、译文、赏析(通用)

ID:71362972

大小:3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5-17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原文、译文、赏析(通用)_第1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原文、译文、赏析(通用)_第2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原文、译文、赏析(通用)_第3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原文、译文、赏析(通用)_第4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原文、译文、赏析(通用)_第5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原文、译文、赏析(通用)_第6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原文、译文、赏析(通用)_第7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原文、译文、赏析(通用)_第8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原文、译文、赏析(通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原文、译文、赏析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译文】    站在溪桥远眺,落日西斜,距地两竿,对岸杨柳含烟,淡影朦胧。    水面上,荷叶亭亭、相簇相拥,一阵西风吹过,满溪荷叶随风翻转,似含无限愁情。    秋天的声音都会扰乱客子离人的心绪,云梦泽上芦苇苍苍,凄冷的秋雨下得很浓密。    雨滴自己滴到台阶前的大梧桐叶,关您什么

2、事呢而作哀伤的吟唱?    【注释】    ⑴齐安:今湖北省黄冈黄州一带。    ⑵两竿:这里形容落日有两竹竿高。    ⑶相倚:形容荷叶密密层层地依偎在一起。    ⑷梦泽:即云梦泽。唐李白《〈大猎赋〉序》:“楚国不过千里,梦泽居其大半。”蒹(jiān)葭(jiā):指芦荻,芦苇。    ⑸干:触犯,冒犯;关连,涉及。    【创作背景】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两首诗作于齐安(今湖北黄州),应是即景抒情之作。其创作时间当在秋天,具体年份不详。    【赏析】    第一首诗的首句“两竿落日溪桥上”,点明时间和地点

3、。时间是“两竿落日”,则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在读者眼前展开的这幅画中的光线和亮度是柔和宜目的。地点是“溪桥上”,则说明诗人行吟之际,既非漫步岸边,也非泛舟溪面,这为后三句远眺岸上柳影、俯视水上绿荷定了方位。    诗的次句“半缕轻烟柳影中”,写从溪桥上所见的岸柳含烟之景。诗人的观察极其细微,用词也极其精确。这一句中的“半缕轻烟”与上句中的“两竿落日”,不仅在字面上属对工整,而且在理路上有其内在联系。正因日已西斜,望中的岸柳才会含烟;又因落日究竟还有两竿之高,就不可能是朦胧弥漫的一片浓烟,只可能是若

4、有若无的“半缕轻烟”;而且,这“半缕轻烟”不可能浮现在日光照到之处,只可能飘荡在“柳影”笼罩之中。    这前两句诗纯写景物,但从诗人所选中的落日、烟柳之景,令人感到:画面的景色不是那么明快,而是略带暗淡的;诗篇的情调不是那么开朗,而是略带感伤的。这是为引逗出下半首的绿荷之“恨”而安排的合色的环境气氛。    诗的三、四两句“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写从溪桥上所见的荷叶受风之状。这两句诗,除以问语“多少”两字领起,使诗句呈现与所写内容相表里的风神摇曳之美外,上句用“相倚”两字托出了青盖亭亭、簇拥在水面上的形

5、态,而下句则在“回首”前用了“一时”两字,传神入妙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