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45.3-2003 江山绿牡丹茶 第3部分 鲜叶与加工

DB33-T 245.3-2003 江山绿牡丹茶 第3部分 鲜叶与加工

ID:71963957

大小:4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12-01

DB33-T 245.3-2003 江山绿牡丹茶 第3部分 鲜叶与加工_第1页
DB33-T 245.3-2003 江山绿牡丹茶 第3部分 鲜叶与加工_第2页
DB33-T 245.3-2003 江山绿牡丹茶 第3部分 鲜叶与加工_第3页
DB33-T 245.3-2003 江山绿牡丹茶 第3部分 鲜叶与加工_第4页
DB33-T 245.3-2003 江山绿牡丹茶 第3部分 鲜叶与加工_第5页
DB33-T 245.3-2003 江山绿牡丹茶 第3部分 鲜叶与加工_第6页
资源描述:

《DB33-T 245.3-2003 江山绿牡丹茶 第3部分 鲜叶与加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DB33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03-06-28实施2003-06-20发布江山绿牡丹茶第3局部:鲜叶与加工JiangshangreenpeonyteaPart3:FreshleavesandprocessingDB33/T245.3-2003代替DB33/T245.3-1999浙江省地方标准X55备案号:13822-2003前言DB33/245-2003?江山绿牡丹茶?按局部分布,分为四个局部:——第1局部:苗木;——第2局部:栽培技术;——第3局部:鲜叶与加工技术;——第4局部:商品茶。本局部为DB33/245-2003的第3局部。本局部代替DB33/T24

2、5.3-1999?江山绿牡丹第3局部鲜叶与加工技术?。本局部与DB33/T245.3-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按照近几年来的江山绿牡丹生产实际情况和绿色食品无公害茶的生产质量要求,对本部作了较多的修改。主要修改局部内容如下:一是提高了鲜叶与鲜叶质量分级标准;二是增加加工卫生管理制度和江山绿牡丹茶机制技术;三是江山绿牡丹手工制作技术也进行了一些改正完善,等;促其标准贯彻实施,能进一步提高江山绿牡丹茶品质质量和加工效率、减低加工人员劳动强度,增加茶叶经济效益。本局部的附录A为标准性附录。本局部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本局部由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局部起草单

3、位:江山市农业局、江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江山市茶叶公司、江山市仙霞茶场。本局部主要起草人:朱炳法、胡群英、严文、毛杨仓、陈光明、郑樟才、余平、姜建东、周浩欣、陈樟水。江山绿牡丹茶第3局部:鲜叶与加工1 范围本局部规定了江山绿牡丹茶鲜叶原料、加工方法、工艺等技术要求。本局部适用于江山绿牡丹茶的加工。2 标准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局部的引用而成为本局部的条款。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局部,然而,鼓励根据本局部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局部。G

4、B/T8302-1987茶取样GB/T8304-1987茶水分测定DB33/T245.4-2003江山绿牡丹茶第4局部商品茶3 鲜叶3.1 鲜叶质量的根本要求一芽至一芽二叶初展,新鲜,匀净,芽叶完整成朵,色泽鲜绿。3.2 鲜叶质量分等鲜叶质量分等指标见表1,低于4等及劣变的鲜叶,不得作为江山绿牡丹茶原料验收加工。表1 鲜叶质量分等等别要求1一芽和一芽一叶初展占95%以上,芽叶肥壮,匀净新鲜,不含紫芽,病虫芽叶,对夹叶,鱼叶,鳞片,茶蒂等。2一芽一叶占90%以上,其中一芽一叶初展占20%以上芽叶肥壮,匀净新鲜,不含紫芽,病虫芽叶,对夹叶,鱼叶,鳞片,茶蒂等。3一芽一叶

5、占80%以上,芽叶完整,匀净新鲜,稍有鱼叶,不含紫芽,病虫芽和对夹叶。4一芽一叶为主,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