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省级区域农商行是深化农信社改革的模式选择

建立省级区域农商行是深化农信社改革的模式选择

ID:7248980

大小:32.3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2-08

建立省级区域农商行是深化农信社改革的模式选择_第1页
建立省级区域农商行是深化农信社改革的模式选择_第2页
建立省级区域农商行是深化农信社改革的模式选择_第3页
建立省级区域农商行是深化农信社改革的模式选择_第4页
建立省级区域农商行是深化农信社改革的模式选择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立省级区域农商行是深化农信社改革的模式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建立省级区域农商行是深化农信社改革的模式选择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在“花钱买机制”的激励下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大部分省份实行的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模式,由于客观上缺乏生存的环境与条件,使本次改革重点要解决的产权关系、法人治理、管理体制等问题,在实际推行中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不利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目标的实现和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省级区域农村商业银行的可行性改革建议。   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股份合作制产权模式有名无实,难以推行。首先,从多年“合作制”实际运作看,农村信用社合作属性已基本失去。现实中的出资人没有真正意愿上的合作意识,目的是为了收益;经

2、营者信用社——商业化经营特征明显,目的是为了盈利。贷款程序、贷款条件与商业银行基本相同,即便发放的农户贷款,利率存在“一浮到顶”。其次,从目前信用社股权结构看,股金构成较为分散而且仍不合理。分散的小股东主要是“搭便车”为了“保息分红”入股,而一些个体工商户、企业法人则主要是为获取贷款而入股。股本金始终在发生较大变化,“股金”一旦没有红利或低于同档存款利率,便马上下降。   再从股东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看,在目前农村信用社“官办”色彩浓厚的情况下,股东对经营者是谁、对经营者的监督不太关心,经营者由上级任命,无需对股东负责,责、权、利之间发生脱离。再者治理结构形式上科学,运作流于形式。早在1

3、0年前,农村信用社就开始了以“明晰产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内容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目前,农村信用社的治理结构框架设计,从形式上已是较为科学、合理,而且所有的信用社均建立了“三会一层”,即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但几乎所有被调查的县联社理事长、社主任、监事长都反映:从形式上建立“三会”制度容易,但实际运作却困难重重,难以真正形成“三权分立”的制衡机制。   管理体制存在多种缺陷。信用社员工普遍认为,目前实行的“省联社、地设办公室、县联社、乡镇信用社”管理模式,完全模仿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上下级行之间的管理方式,和以前模式相比未能解决多年存在的“行政干预”和“管理越位”问题。这种省联社

4、模式存在的缺陷:诸如,省联社职能定位的缺陷,把信用社仍交由政府管理的缺陷,存在管理层次多、监管部门重叠的问题,政策性、商业性业务划分不清,农村金融改革滞后,农村信用社缺乏市场约束等。   从当前改革实践看,按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进行农信社改革必然难以推进,根据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农村经济及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农信社的产权模式最佳选择应是股份制,农信社最好是组建省级农村商业银行。 完善产权组织形式及法人治理结构   组织形式及机构设置。总体设想是建立“省级区域行总部——分支行——基层网点”三级管理模式的、区域性的省级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省级行为一级法人,县支行及以下为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   这

5、样设计的好处在于:一是选择股份制产权制度符合农村信用社改革市场化、商业化方向,股份制在促进产权明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克服了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现有的种种弊端。二是设计“省级行——支行”组织模式,既减少了管理层次,符合现代银行“扁平化”管理精神,又解决了省联社“法人管法人”的管理越位问题。同时,避免了由于基层股东持股金额小、参与监督管理的意识淡薄、能力不足的问题。   股权设置。省农村商业银行募股对象主要为全省范围内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其他民营中小企业和农户,设立法人股和自然人股,面向全省招股。为了适应农户和农村贷款需求不断增加的“大额化”趋势,可以把法人股提

6、高到以10万元为一股,在全省募集1000股左右,根据各县的经济发展及当地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合理分配股东数量,也就是每个县拥有的投票权个数。   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区域农村商业银行要实行较严格、完善的股份制模式,建立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并聘请独立董事。 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   农村信用社无论采取何种产权模式,选择何种组织形式,都要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从目前看,农村信用社商业化经营已十分明显,而且具有很强的市场化、商业化发展趋势,实践证明,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化经营与支持“三农”并不矛盾。如果一味强调农村信用社为“三农”发展服务,而忽略了信用社自身利益和发展,这种服务是不可

7、能持续、长久的。因此,实行股份制,并不背离其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相反,通过实行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更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对“三农”的服务,增强服务功能。为了体现这一改革宗旨和实现改革目标,应该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尽快构建公平、合理的政策扶持长效机制。农村信用社由于面对的是弱势的农业和贫困的农民,许多业务内容具有一定的政策性甚至扶贫色彩。即使实行合作制、股份合作式产权制度,这些业务也难以承担、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