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发展趋势 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把握发展趋势 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ID:7254662

大小:38.36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2-09

把握发展趋势 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_第1页
把握发展趋势 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_第2页
把握发展趋势 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_第3页
把握发展趋势 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_第4页
把握发展趋势 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把握发展趋势 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把握发展趋势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就是以城乡统筹为结合点,以城乡一体化为切入点,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镇生产要素和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农民就业城镇化、农村基础设施城市化、生活服务社区化、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促进资源要素集约开发的着力点,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主题。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城镇功能,促进产业发展,是**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一、我国城镇化

2、发展趋势、要求和部署   城镇化发展模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型 把握发展趋势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就是以城乡统筹为结合点,以城乡一体化为切入点,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镇生产要素和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农民就业城镇化、农村基础设施城市化、生活服务社区化、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促进资源要素集约开发的着力点,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主题。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城镇功能,促进产业发展,是

3、**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要求和部署   城镇化发展模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型 把握发展趋势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就是以城乡统筹为结合点,以城乡一体化为切入点,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镇生产要素和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农民就业城镇化、农村基础设施城市化、生活服务社区化、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促进资源要素集约开发的着力点,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4、的核心主题。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城镇功能,促进产业发展,是**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要求和部署   城镇化发展模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型 把握发展趋势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就是以城乡统筹为结合点,以城乡一体化为切入点,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镇生产要素和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农民就业城镇化、农村基础设施城市化、生活服务社区化、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

5、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促进资源要素集约开发的着力点,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主题。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城镇功能,促进产业发展,是**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要求和部署   城镇化发展模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型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快了城镇化建设,仅用30年左右时间城镇化率提高了3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近1%的增长率。按照国际城镇化发展规律,城镇化率在30%后开始加速,达到70%后趋于平缓,我国还有约20个百分点的差距,按年均不低于1%的速度,快速城镇化时期还将持续15-20年

6、。但是,我国如此快的城镇化率,是建立在低成本因素上,包括土地和劳动力的低成本、相当一部分人的低社会保障,以及较低的公共服务能力等。随着城镇化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发生深刻变化,未来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亟待转型。传统粗放型城镇化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减少、环境资源的瓶颈制约、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提高,这些因素要求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城镇化建设将从空间城镇化模式转向人口城镇化,更加关注提供城市居民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和城市功能的完善,通过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和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等途径提高城市整体消费能力。随着工业化的纵深发展,城镇的发展将从注重规模建设向改善城市

7、功能转变,注重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现代服务业水平,提供为工业化发展所需的高端人才。 城市群和都市圈将成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在强调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的大多数城市仍将主要分布在人口和产业较为密集的东南沿海地区和面积广阔的平原地区。以京津、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都市圈内城镇之间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以及社会公共服务之间的协作将更加密切,都市密集区的聚集趋势仍将继续。城市群和都市圈将成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大中城市构成经济活动的重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