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材分析

《背影》教材分析

ID:7280347

大小:2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2-10

《背影》教材分析_第1页
《背影》教材分析_第2页
资源描述:

《《背影》教材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材分析:本单元都是叙事性作品,描写的对象都是普通人。通过普通人的日常琐事,表现“爱”的主题,诉说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对于普通人、弱者)的同情和关爱。学生可以从阅读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美的情操。朱自清的《背影》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至今仍充满感人至深的力量。它感人的力量从何而来?原来在祸不单行、阴云笼罩,哀愁焦虑的日子,父亲用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远行的游子几番落泪。父子之情跃然纸上,父爱在背影的烘托下显得异乎寻常地深沉和感人。人们歌颂父亲一般采用正面来写父亲如山的高大形象,这篇课文却宕开一笔去写父亲不美的外

2、表、动作和不漂亮的语言,特别是浓墨重彩写了父亲的背影。正是这样一个在特殊环境下活动着的背影,成了本文的焦点。父亲的慈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凝聚在这一点上;父子之间分离时深沉的爱也倾注在这一点上。文章无论记人、叙事还是抒情都十分平实,在平实之中蕴含着极为深挚的情感,可谓“真情真感真文”。2、学生分析:“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在现实生活中,能读懂“无字之书”,意识到亲情可贵的学生确实不多。尤其对在苦海里泡大的的朱自清所描绘的慈父形象更是表示怀疑。缺乏相应的情感体验,要与作品产生共鸣,从而学会把握和领悟人性美,

3、最终学以致用,有较大的难度。  因而我觉得给这些不懂父爱的学生们上一堂他们最应该补的“父情”课,十分有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人为本,教书育人。从而制定以下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挚情。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特点。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4、课前准备: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去查阅有关朱自清及相关资料。在了解朱自清及其代表作的基础上,走进朱自清的内心世界,感悟父爱如山;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特

4、点,来学会以我笔写我心,刻画好自己的父亲。查阅有关父爱的经典佳作,如将老舍之子舒乙的《父子情》、E·Bombeck的《父亲的爱》等作品,在阅读“相同主题,不同表现手法”的美文后,做好好词好句摘抄,为写作《我的父亲》作充分的准备。5、教学思路:我采取了:整体感知,理清文脉;合作探究,精心赏析;拓展阅读,动手习作”三个步骤入手来设计教学环节,解读文本。文章不是无情物。这样一篇人人称道的美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感念父亲及对自己过去不理解父爱而今懊悔不已的真挚浓厚的感情。这样的写作过程,是“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有感而发的文章,才

5、可能具有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应该启发学生尽可能挖掘、捕捉自己与父亲之间的动情瞬间。6、教学手段:(1)朗读教学法。本文为一篇美文,语言朴实感人,因而感知,感悟文章内容,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教师配乐朗读、听录音、学生齐读、散读等。(2)研讨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重点研读文中父亲说的“五句话儿”,出现的“四次背影”,“三处情感的跌宕”,两个“聪明”,“一声长叹”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7、教学用具:多媒体CAI课件

6、《背影》、配乐朗读Flash动画、学生通过各种媒体搜集到的有关父爱的文章。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