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山绿水常在 蓝天红城更新

让青山绿水常在 蓝天红城更新

ID:7328007

大小:32.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2-11

让青山绿水常在 蓝天红城更新_第1页
让青山绿水常在 蓝天红城更新_第2页
让青山绿水常在 蓝天红城更新_第3页
让青山绿水常在 蓝天红城更新_第4页
让青山绿水常在 蓝天红城更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青山绿水常在 蓝天红城更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让青山绿水常在蓝天红城更新让青山绿水常在蓝天红城更新   去年,省委***副书记到***调研,要求我们发挥县、乡、村主体作用,以务实创新精神抓好新农村建设。按照邓书记指示精神,我们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导向,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目前,全县3个村入选中国景观村落,2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2个村入选河南省首批传统村落,3个村列入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红色文化厚重,生态环境优美,民俗资源丰富,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具有独特

2、的条件和优势,我们精心做好村庄规划设计,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一是高端设计。与XX绿十字合作,发起了“英雄梦·***梦”规划设计公益行活动,邀请国内外各领域100多位专家,免费为***美丽乡村建设进行规划设计,精心打造红色历史、绿色生态、古色乡村三条精品旅游线路。二是分类指导。加快镇村规划体系建设,对基础条件好、人口集聚集中的村落,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的前提下实施改造;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民俗、地域元素的村落,先保护起来,有计划地进行修缮;对因交通不便、人口外流等因素逐步消亡的村落,结合移民下山、空心村治理项目,

3、规划各具特色的新农村。三是生态优先。在村庄规划设计中,视山如父、视水如母、视林如子,挖掘山水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的生态理念,力争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改直道路、不截断河道、不随意拆房,注重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保留原有乡村风貌,让农村成为休闲乐土、寻梦故园。   二是完善设施配套。我们制定了美丽乡村生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国家生态县建设、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和谐乡村建设、扶贫开发六大工程为载体,配套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是分步实施。在基本生活条件还存在困难的村

4、庄,重点实施安全饮水、道路硬化工程和新一轮电网升级改造,满足基本生产生活需求;在生活条件比较完善的村庄,重点实施改水、改厕、改圈,拆除违章建筑和废弃房屋,做好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和村庄绿化;在具备一定基础条件的村庄,重点实施古村落保护开发,整治修复农房院落,建设卫生乡村、生态乡村和宜居乡村。二是示范带动。设立1000万元财政奖补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促治的方式,以沿路沿线沿河景区景点周边村庄为重点,打造美丽乡村十个示范村、十个重点村,推进百村环境整治、百村扶贫开发,以点带面,连点成线,带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三是

5、狠抓整治。我们坚持干净就是美、持续就是好的理念,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乱堆乱放为整治重点,整体推进村庄内部、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整治农村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扔乱倒、污水乱泼乱排“八乱”现象。全县已创建省级生态村27个、市级生态村26个,省级卫生村44个、市级卫生村42个。   三是强化产业支撑。我们将改善人居环境与发展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财源、人人能致富,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一是培育特色产业村。出台了特色农业和中药材产业发展意见,通过项目扶持、金融支

6、持、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发展规模经营。全县共发展茶叶30万亩,油茶22万亩,红豆杉4000亩,葛根、油牡丹等中药材3万亩,陈店梅花、浒湾游围孜、苏河庙墩、泗店仁畈等一批特色产业村初步形成。二是培育产城融合村。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平台,加快道路、电力、通讯、供排水和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用工岗位,让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促进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城区周边的康畈、艾洼、董店、巴棚等一批产城融合村悄然兴起。三是培育文化旅游村。大力发展红色文

7、化游、绿色生态游、古色乡村游,实施古民居、古村落保护开发,建成设施完善、独具特色的乡村住宿体验场所200多个,发展“豫风楚韵”农家乐400多家,开发山茶油、蒸青茶、葛根粉等特色旅游商品100多种,田铺河铺,香山水塝,八里畈丁李湾,周河西河、毛铺等一批文化旅游村蓬勃发展。今年“五一”节期间,西河村接待游客2180人,群众家家成饭店,户户成旅馆,民宿经济持续升温。   四是注重机制创新。我们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模式,建立县、乡、村和群众四级联动机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求乡村两级扫好地,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8、看好门,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和谐乡村。一是创新投入机制。分别设立美丽乡村建设和特色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美丽乡村生态***建设。开展百局帮百村活动,整合国土、交通、水利、住建等81个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农村水、电、路、林、房等基础设施配套。加强与上级对口帮扶单位衔接,积极争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社会事业等重大项目,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创新管护机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规划建设实行事前公示、事中监督、事后管护,让群众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