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5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5

ID:7372530

大小:3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2-12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5_第1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5_第2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5_第3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5_第4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5_第5页
资源描述: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1. 学习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的博大气魄。2. 理解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3. 在理解的赏析后进行背诵。二.教学手段1. 老师串讲,师生赏析。2. 课堂朗读。3. 幻灯显示,电脑课件。三.教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 导入   秋天,在一般人的眼中,往往充满了苍凉,充满了感伤,而我们的毛泽东主席在他年青的时候,却曾为秋天唱过一曲昂扬的赞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充满动感,充满力量,充满浓烈色彩的《沁园春.长沙》。(二

2、).朗读全首词,在朗读前,先打出幻灯片,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容易读错的字。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9★精品文档★[沁qin.橘ju.遍pian.舸ge.寥liao.浮fu.遒piu.遏e.](二) 分析上阙1. 第一层(第一句至第三句)[老师串讲]“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1) 提问“独立”,“寒秋”,“橘子洲头”,分别点明了什么[同时,老师在电脑上打出这三句,并在旁标出学生回答的“处境”,“季节”,“地点”]    (2)这里的词序本来应该是“寒秋,独立橘

3、子洲头,湘江北去”   提问:为什么作者却写成“独立寒秋”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出因为填词的需要,并说明词有一定的句数,格律要求。[赏析]△ “独”(1) 提问:为什么作者要独自一个人,站在橘子洲头,而不是三五成群,要求学生结合作者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谈谈。(2) 学生谈完,老师总结:明确作者为了逃避军阀耳目,才独自一个人登上橘子洲头。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9★精品文档★[同时,以幻灯片打出《沁园春.长沙》创作背景] 2.第二层(第四一第十句)  [老师串讲]

4、  深秋时节,作者独自一个人,站在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向北流去。  (1)提问:此时作者还看到了什么?  [同时,老师用电脑打出一幅湘江秋景画](2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切换上述画像,用电脑显示“湘江秋景图”一表,在“景物栏上打上景物名称。[赏析]△ “看”(1) 提问:作者以哪一个学将如此多的内容统领在一起。(2) 引导学生回想,初中学过《沁园春.雪》也用了领字,并提出下阙,同样用了领字。[同时,以幻灯片打出《沁园春。雪》相关句子][老师串讲]  作者从眼前的山、枫林、江水等个别之景而联想到世上一切万

5、物。  提问:这种写法称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9★精品文档★  [在电脑打上从点到面,从实到虚][赏析]    提问:这幅湘江秋景图具有怎样的特征?  学生回答充满生机。△ “争”  提出:船会不会自己争着行驶?   引导学生得出“争”既写船,又写人,写出了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 “翔”  提出:能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江水清澈,湘江江水水质好。并问这句与上文哪一个相呼应?    (“漫江碧透”)   说明作者在这

6、里用“翔”既写了“鱼”又写“水”。   [同时,在“湘江秋景图”中打出三个动词 ]△ “竞”  以一个“竞”字说明万物为生存,为发展不停竞争,引导学生得出,“竞”是   对前面三个动词的高度概括。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9★精品文档★提出作者不仅仅运用了动词,还用了数量词描绘这幅湘江秋景画。   引导学生装找出“万”、“层”、“百”,让学生分析作者用这三个词的妙处。   [在“湘江秋景画”上打上三个词]   提问:这幅画除了充满生机还具有怎样特征?   引

7、导学生回答“色彩鲜明”、“色彩缤纷”,让学生找出这些色彩。  “红”、“碧”、“白”(船帆)、“黑”(黑鹰)、“蓝”(蓝天)。   [在“湘江秋景画”打上这些词]△“红”  引导学生得出红色往往给人朝气蓬勃,喜庆祥和之感。由此可见,作者当时  内心中充满激情。△ “碧”  引导学生得出秋天叶黄叶时,看到碧绿透明的江水,心情就如朱自清先生看     到梅雨潭的绿,那样兴奋、舒服、愉快。⒊第三层(第十一至第十三句)  [老师串讲]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9★精品文档

8、★    面对这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作者思绪万端,他提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问题。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问题?    [显示“问题” 在这三句旁]    提问:这三句与前写湘江秋景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自然界中之景物尚且不畏寒秋,互相竞争,况且,我们有生命有灵    魂的人。[赏析]   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经历,体会这一问显示了作者青年时代以天下为己任的壮   志凌云。这里是体现了作者借景来抒情的艺术手法。[总结上阙]   作者描写了眼前的秋景,借景抒了自己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