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松嫩平原青铜文化遗存

浅谈松嫩平原青铜文化遗存

ID:73766200

大小:1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12-25

浅谈松嫩平原青铜文化遗存_第1页
浅谈松嫩平原青铜文化遗存_第2页
浅谈松嫩平原青铜文化遗存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松嫩平原青铜文化遗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松嫩平原青铜文化遗存[摘要]白金宝文化遗址是松嫩平原上面积最大、堆集最厚、出土最丰富1处典型青铜时代文化遣存。对研究松嫩平原以及整个东北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关键词]松嫩平原;青铜文化;白金宝文化以白金宝遗址第一次发掘材料为例,白金宝文化的陶器有夹砂褐陶和泥质褐陶两类,前者居多。在夹砂褐陶中,以灰褐陶为主,在泥质褐陶中则以黄褐陶占多数,其次为褐陶。此外,还有很少的红肉和“红衣陶”,泥质陶大多是素面的,其表面打磨光滑、诸如泥质黄褐陶、壶、钵等器型甚属规整。还有少量泥质灰(黑)陶钵、敛口罐等,亦均类此。白金宝文化的陶器均系手制,采用泥条盘筑法

2、,有的陶罐的内壁尚留有明显的痕迹。陶器的唇、耳、底、足等于分别制成后,再安接到器身上。向南的口沿部分是先饰绳纹,然后再附加泥条做成厚唇,3个乳状贷足是分别做好后,再接到一起的。小型陶器如杯、壶及陶塑等则用手捏制而成,个别陶器残破后为了缀合复原而穿有许多小孔。烧陶火候一般较高,据鉴定可达2000℃左右,质地坚硬,颜色纯正。白金宝文化的陶器纹饰以绳纹、动物纹、几何纹为主;其次为附加堰纹,还有指甲纹、锯齿纹、方格纹、划纹、刻纹、弦纹、锥刺纹、乳丁纹等。绳纹有粗细之分,多见于此;其余纹饰均饰于钵、盆、罐、壶等泥质陶器上,这种蓖纹是最具有文化持征的一种纹饰。它是在磨光的

3、器壁上,用梳齿形工具连续压印出密集而细小的蓖纹构痕,用其组成几何图案,变化多样,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其中以羊纹、蛙纹、鹿纹、骆驼纹为主的几何形动物图案尤为突出,极具朴实而又生动之匠心。个别器物饰以仿回纹、仿蝉纹为主体的图案。篦纹主要饰于泥质陶钵、壶和罐的腹部。关于白金宝的蓖纹,有人认为其施纹方法是用细绳(线)或麻、毛一类纤维,将其缠绕在薄片工具上,用薄片压出稀疏的连续坑点,坑点内可辨绳股痕迹,应当称为“压印绳点纹”。与用篦齿形工具简单压印的蓖纹迥然不同。白金字文化的陶器造型相当严通规鼓,主要为平底器、三足器和四足器。许多器物有耳或把手。主要陶器是蓖纹钵,罐,

4、壶,小口、直领、乳钉和圆饼纹瓮,带耳素面杯,直口筒脂袋是绳纹南和支座等。仿棵皮器和阔罐具有浓厚的土着色彩,能反映出当时人们乐于用此。白金宝文化的生产工具以骨器、蚌器为主。仅蚌刀一种即多达40余件,还有少量的蚌骸,它们都是用于切的工具。表明当时已有农业生产活动。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密制精致、锐利的骨鱼原、骨矛、骨族。以及蚌骸、石族等,多是用于渔猎生产的工具,是渔猎生产在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标志。1974年发掘的1早灰坑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