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多弼,用四十年书写汉缘

罗多弼,用四十年书写汉缘

ID:73782810

大小:1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6-10

罗多弼,用四十年书写汉缘_第1页
罗多弼,用四十年书写汉缘_第2页
罗多弼,用四十年书写汉缘_第3页
资源描述:

《罗多弼,用四十年书写汉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罗多弼,用四十年书写汉缘瑞典第三代汉学家罗多弼从小就喜欢学习各种语言。十四岁那年,他在电视上看见自己的偶像――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正在讲述自己去中国的各种有趣见闻,罗多弼被吸引住了。他对这个全世界人口最多、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梦想自己有一天也可以去那里看一看。在斯德哥尔摩大学,罗多弼学的是哲学和俄语学士专业,但临近毕业的时候,中国热在瑞典兴起,他毅然选择去学习中文。听说年轻教授马悦然不仅教中文很有魅力,对文学的兴趣也很浓,他决定拜马悦然为师。1969年,在马悦然的帮助下,罗多弼去香港进行为期一年的中文进修。几个月后,受瑞典驻华大使馆的邀请,他去北京旅行。一路上,

2、有很多人好奇地围着他,甚至还有人伸手摸他的脸。他试着用中文和周围的人们交流,他开心地发现,人们不仅听得懂他说什么,还都愿意和他交流。到北京的第二天早上,罗多弼出去散步,一个年轻人看见了,竟然大喊道:“看呐,阿尔巴尼亚人!阿尔巴尼亚人!”在那个年代,能够在北京街头行走的高鼻梁、蓝眼睛、黄头发的常常只有阿尔巴尼亚人。罗多弼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很多中国人的视野非常有限。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中国的喜欢,因为那时他脑海中的中国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虽然很穷,但社会安定,人们对前途充满信心。那一年,罗多弼完成了《儒家思想史》英文普及本的撰写,并与中国学者合著了《分析哲学与中国》。1973年

3、夏天,罗多弼到瑞典驻华大使馆担任文化专员,有两项任务,一是组织中瑞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二是阅读使馆订阅的报刊杂志。《红旗》上的每一篇文章,他都认真研读,写分析报告。三年的文化参赞生活,让罗多弼改变了以前的很多认识和想法。当时的许多中国人,并不考虑自己的个人想法,他们自觉地将自己归为集体的一员。罗多弼结束三年驻华文化参赞任期后,重新回到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任教。完成博士论文后,一直研究“五四”时期思想、文化、文学的他将目光转向了中国古代史和古代哲学传统,陆续发表了一系列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论文,他的学术态度非常理性,从来不带任何政治偏见,也不以其历代地位的变化任意褒贬,而是根据

4、史实,予以客观评价,受到了汉学界的肯定。1990年,罗多弼接替马悦然出任斯德哥尔摩大学汉学系的中国语言和文化教授。同时,他还是亚太研究中心的执行主席,欧洲研究中国协会常务副会长。继高本汉、马悦然之后,罗多弼被认为是瑞典第三代汉学家的代表。中国文化人的共同朋友一次偶然机会,罗多弼认识了在瑞典访问的中国著名学者、思想家王元化。通过交谈,罗多弼发现王元化非常喜欢和佩服戴震(中国封建时代最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