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大题

【精品】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大题

ID:75394477

大小:107.00 KB

页数:51页

时间:2023-12-11

上传者:136****8881
【精品】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大题_第1页
【精品】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大题_第2页
【精品】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大题_第3页
【精品】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大题_第4页
【精品】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大题_第5页
【精品】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大题_第6页
【精品】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大题_第7页
【精品】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大题_第8页
【精品】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大题_第9页
【精品】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大题_第10页
资源描述:

《【精品】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大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09年1.举例说明地质学研究中“将今论古”的推论方法。(6分)(2006年第1题)(1)收集前人的资料和成果,制定工作方案;(2)野外地质考察,测量数据,采集样品;(3)室内综合分析,处理样品,编制图件;(4)实验,模拟。在地质学的研究中,我们常常采用“将今论古”的推理方法,又称历史比较法,这是地质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该方法是以观察研究现代地质作用过程和结果为基础,再将过去地质作用的结果与之相对比,从而推出昔日产生这些结果的地质作用过程。如现代珊瑚生长于浅海,若古地层中发现珊瑚化石,则可推出该地层为浅海相;现代盐湖中的盐是在蒸发强烈的干旱、半干旱气候下沉积形成的,若在某地发现有盐层,可推知该地曾经为干旱、半干旱区的湖泊。2.按海水深度把海洋分成哪几个带?(6分)(2006年第4题,2004年第5题)按照海水深度,可以把海洋划分成滨海带、浅海带、半深海带和深海带。51/51精品word 滨海带:波浪和潮汐是滨海带的地质作用力。海蚀作用(冲蚀、磨蚀、溶蚀)使滨岸带形成海蚀崖、海蚀槽、海蚀洞、波切台、海蚀残丘等海蚀地形。海岸的搬运作用以沿岸漂移为主。滨海带的沉积作用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砾滩、沙滩、砂咀等沉积地形。滨海带水浅、流急、海生生物稀少,以底栖固着、穴居、钻孔为生。浅海带:波浪仍然是浅海的地质作用力。浅海水深大,波浪影响深度有限,搬运能力较弱,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由浅部向深部逐渐变细的条带状海底沉积,如波筑台。浅海带氧气充足,光照条件好,盐度正常,是海洋生物最丰富的地带。半深海、深海带:浊流、洋流是半深海、深海带的地质作用力。浊流发源于大陆架,是由三角洲前缘沉积的大量陆源碎屑物质受到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的影响,充分液化后形成的高密度重力流,搬运能力大,搬运距离远,速度快,沉积于深海平原。深海带的背景沉积有软泥沉积(由钙质、硅质、粘土等浮游生物遗体和悬浮物组成)、铁锰结核。3.干旱气候地区湖泊的沉积作用。(6分)干旱地区由于注入湖泊的河流数量少,河流水量又小,故携入湖泊的碎屑量也不多,以细粒泥沙为主。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较大,且生物较少,所以干旱气候地区湖泊的沉积作用以化学沉积为主。干旱气候地区的湖泊,一般为不泄水湖。由于地面流水和地下水不断携带来盐分,加上湖水大量蒸发,致使湖水盐分逐渐增高,即使原来是淡水湖也会变成咸水湖甚至盐湖。当盐湖中盐度达到饱和后,便陆续沉淀出各种盐类,依次按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的顺序沉淀。51/51精品word 在盐类沉积的同时还不断沉积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有的成为盐类沉积物之间的夹层,有的则混在盐类沉积物中。盐湖中由于湖水强烈蒸发,沉积物不断淤积,湖泊逐渐变浅,最后盐湖完全干涸、消失。这时其他的地质作用便代替了湖泊的地质作用,使湖泊沉积的盐层遭到风化剥蚀而被破坏,或被其他沉积物质覆盖形成盐类矿床。此外,盐湖内仍有大量的繁殖迅速的低等生物生长,当聚积于湖底可形成石油。4.简述砾岩、砂岩的常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6分)(1)砾岩碎屑岩中砾石(粒度>2mm)的含量大于50%者叫砾岩。一般把砾石磨圆度较好者叫砾岩,而砾石呈棱角状者叫角砾岩。角砾岩按成分为冰川角砾岩、洞穴角砾岩、滨岸角砾岩、构造角砾岩等。按砾石成分可分为单成分砾岩和复成分砾岩。单成分砾岩中砾石多由石英岩、脉石英组成。根据砾岩在地层上的意义可分为底砾岩和层间砾岩。底砾岩分布于侵蚀面上,与下伏岩层呈不整合或假整合关系,它常位于海进层序的底部,与其下的不整合面代表一定时期内的沉积间断。而层间砾岩分布在沉积岩层之间,虽在其底部也出现冲刷面,但不能代表沉积间断,并非不整合的标志。(2)砂岩碎屑岩中的砂粒(粒度为2—0.05mm)含量大于50%者叫砂岩。其中也含有一定数量的胶结物。砂粒成分以石英、长石、碎屑为主,可有少量云母、重矿物、粘土和细粉砂,化学胶结物为硅质、铁质或钙质等。常见岩石类型有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51/51精品word ①石英砂岩的石英碎屑及硅质碎屑占95%以上,碎屑粒度均一,分选好,圆度好,常为硅质胶结,有时为钙质、铁质胶结。其颜色多呈灰白色、土黄色,铁质胶结者呈褐色;硅质胶结者岩性坚硬,击之起火星。②长石砂岩常为红色或粉红色,有时因长石风化而呈灰白色。其主要成分为石英和钾长石碎屑,长石碎屑含量大于25%。粒度较粗,分选中等,圆度较差。胶结物多为泥质、钙质,有时为铁质。③岩屑砂岩的碎屑主要由石英、岩屑和长石构成,其中岩屑>25%,长石<10%。岩屑成分多样,随母岩特征而变化,常见者有凝灰岩、粉砂岩、千枚岩等。有时粘土含量较多,化学胶结物多为硅质和碳酸盐。碎屑粒度粗,多呈棱角状,分选性差,以灰色、灰绿色者常见。5.主要出现在变质岩中的矿物(或变质岩中特有的矿物)有哪些?(6分)我们通常根据温度的高低吧变质程度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低级变质温度范围为200—500℃,特征变质矿物主要有绢云母、绿泥石、蛇纹石、钠长石等。中级变质温度范围为500—600℃,特征变质矿物主要有白云母、黑云母、十字石、蓝晶石等。高级变质温度范围为600—800℃,特征变质矿物主要有矽线石、硅灰石、紫苏辉石、正长石等。51/51精品word 此外根据不同地质环境中地热梯度的大小可划分为三个压力类型:低压型(25—60℃/km)变质作用以堇青石为标志,中压型(16—25℃/km)变质作用以蓝晶石为标志,而高压型(7—16℃/km)变质作用的典型矿物组合为蓝闪石和硬玉或硬玉和石英组合。6.何为构造层?它在分析地质构造时有何意义?(6分)构造层,是指一定地区在一定的构造发展阶段中所形成的地质体的组合。它具有一定的构造形态和一定的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建造及有关矿产。相邻构造层以区域性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对构造层沉积建造、构造形式和岩浆活动的研究,有助于确定研究地区的大地构造属性及其演化。构造层中构造的样式、方位和强度是分析构造作用性质的构造应力场的基本依据。根据地层组合中各种岩石构造及其厚度和变化,可以恢复各时期的古地理以及升降运动的强度、幅度和差异性。因此,研究构造层对一个地区地壳演化和各个构造发展阶段的地壳运动性质具有重要意义。7.什么是化石?研究化石有什么意义?(6分)(2005年第2题)化石,是指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研究地层中的化石具有重要意义:(1)在地质历史中,生物界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其进化过程既是不可逆的,又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具体表现为,在不同地质历史时代形成的地层中所含化石群的面貌不同,而面貌基本一致的化石群出现在同时代的地层中。因此,可以利用化石确定地层的新老顺序和相对年代,以及用于地层的划分与对比。51/51精品word (2)系统研究从老到新各时代地层中的化石,有可能探索生命的起源,阐明生物界的进化历史。(3)一定的生物适应于一定的生活环境。作为适应环境的结果,各种生物在其习性行为和身体的形态、构造上都具有某些能够反映环境条件的特征。因此,可以利用这些特征可以反推生物的生活环境。8.地壳中有哪些主要元素,他们主要以什么方式存在于地壳内?何谓克拉克值?(6分)(2004年第2题)地壳中的主要元素有:氧、硅、铝、铁、钙、钾、钠、镁,这八种元素就占了地壳总重量的99%以上。它们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壳内,但氧也可以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氧气。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但是元素的克拉克值并不能反映它在地壳内的局部富集情况。因为元素的相对富集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状态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9.何谓侵入岩和喷出岩,它们在产状、构造、结构上的区别?侵入岩和喷出岩中分布最广的各是哪类岩石?(10分)(2007年第12题,2001年第9题)岩浆侵入地壳内一定部位后冷凝固结而成的岩浆岩,称为侵入岩。按其形成深度又可分为深成岩(>3km)和浅成岩(1.5—3km)。岩浆溢出地表的熔岩固结而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侵入岩和喷出岩的区别:岩类产状结构构造矿物成分51/51精品word 侵入岩岩基、岩盆、岩墙、岩床、岩脉、岩株等显晶粒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石英、长石、黑云母喷出岩火山锥熔岩流、熔岩被隐晶质结构、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构气孔构造、流纹构造、枕状构造、冷缩节理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长石、石英、玻璃质侵入岩和喷出岩中分布最广的岩石类型分别为花岗岩和玄武岩。10.地球外部、内部圈层的划分?(10分)(2001年第10题,2004年第1题,2005年第12题,2006年第10题,2007年第1题)(1)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是由包围在固体地球表面最外层的气体组成,根据温度的变化,它可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与人类和地质作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对流层,平流层次之。水圈:由地球表层的水体组成。主要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沼泽以及冰川。生物圈:该圈层是地球表层生物分布和活动的圈层。生物对地表的改造作用非常显著。(2)内部圈层:主要由地震波测得,依据为源于地球内部的岩浆岩和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3km,大洋地壳平均为6—51/51精品word 7km;由固态物质组成,分为上部的硅铝层和下部的硅镁层,其中大洋缺失硅铝层。地幔:厚度在2800km以上,其体积约占地球的82.3%,质量占67.8%。因此,它是地球的主体部分,且基本上由固态物质组成。其中莫霍面为地壳和地幔地分界面,在60—400km之间存在一个部分岩石呈熔融状态的低速带,称为软流圈,并把该圈之上的部分称为岩石圈。地核:约占地球总体积的16.3%,总质量的33.3%,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又可分为外核(液态)、过渡层和内核(固态)。其中古登堡面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划分岩石圈和软流圈的意义在于为板块构造学说提供依据。11.何谓威尔逊旋回?板块构造学说如何看待地槽及其发展?(12分)(2008年第10题,2007年第15题,2006年第13题)(1)大洋盆地是不断演化的,其由产生、发展、衰退到消亡的全过程称为威尔逊旋回。由以下几个阶段构成:①胚胎期:陆壳发生张裂,形成大陆裂谷,如东非裂谷。②幼年期:陆壳因继续开裂而被拉断,其间出现狭长的幼年洋盆,如红海、亚丁湾。消亡的一支称为拗拉槽。③成年期:洋壳沿洋中脊向两侧不断增生,而洋盆边缘未出现俯冲、消减现象,因此洋盆迅速扩大,如大西洋。④衰退期:洋壳继续沿洋中脊增生,但洋盆边缘已经出现洋壳的强烈俯冲、消减作用,因此洋盆逐渐缩小,如太平洋。⑤51/51精品word 终了期:随着洋盆的收缩,两侧的陆壳相互靠拢,其间仅有残留的陆间海,如地中海。⑥遗痕期:洋盆完全消失,两侧大陆直接碰撞,沿碰撞带出露蛇绿岩套,如阿尔卑斯山和雅鲁藏布江。(2)从板块构造的观点来看,地槽总体上相当于现代的大陆边缘。冒地槽靠近大陆,相当于大陆架和大陆坡,其基底为陆壳。实例为美国东海岸由巨厚碎屑岩和碳酸岩组成的浅海沉积楔状体。而优地槽远离大陆,基底为洋壳,相当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海沟和火山岛弧带,或相当于被动大陆边缘的大陆基。实例为美国东海岸的大陆隆。总的来说,地槽的形成(沉降)与大陆的张裂、洋盆的打开与扩张密切相关。地槽的关闭(褶皱上升)则是岩石圈板块的俯冲和板块间的挤压、碰撞作用所导致。阿尔卑斯陆间型地槽发展的全过程体现了威尔逊旋回。2010年:地槽、三大岩类、滨岸沉积、地球圈层、洋壳与陆壳的区别2008年1.海底地形有哪些特点?(5分)51/51精品word 海底面积约占地表的70%,海底具有比大陆更广阔更平坦的平原,也有更险峻、宏伟的山脉和深陡的峡谷。但因海底不像大陆那样长期经受着各种外动力的破坏,而是以沉积作用为主,故总体来看海底地形比大陆简单些。根据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可以把海底分为海岭(包括洋中脊和洋隆)、海沟(包括海沟—岛弧—弧后盆地体系、海沟—山弧体系)、大洋盆地(包括深海丘陵和深海平原)、大陆边缘(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等地形单元。2.河谷阶地是怎样形成的?(5分)河谷阶地是河谷两侧谷坡上不再被一般洪水淹没的台阶状地形,它顺河谷方向延伸,微向下游方向倾斜,可以出现在河谷的一侧,也可分布在其两侧。其形成过程为:在地壳相对稳定时期,河流侧蚀作用增强,谷底变宽,形成河漫滩。以后地壳上升,河流下蚀作用增强,河谷加深,河床下降使原谷底的河漫滩高出河面,不再为一般洪水所淹没,这便形成了阶地。阶地常发育有河漫滩的二元结构。阶地形成的时代越早,位置越高;时代越晚,位置越低。为便于研究,可将阶地由下而上(从新到老)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此外,全球气候周期性的干湿变化也可以形成阶地。阶地表面一般比较平坦,宽度不等,水源丰富,有的还含有冲积砂矿,是建设城镇发展工农业的良好基地。3.什么是生长断层,其主要特点有哪些?(5分)生长断层,是指断层作用和沉积作用同时发生的一种断层,故又称同沉积断层。它多发育于造山带和山前盆地的接触部位。随着断层活动,盆地不断沉降接受沉积,这类断层的主要特点如下:①一般为正断层,主要发育于大中型盆地的边缘,盆地内部也会有次级生长断层发育。②51/51精品word 断层上盘(下降盘)地层厚度明显增大,两盘同一地层的厚度比(生长指数)反映断层活动的强度。③生长断层的断距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地层时代愈老,断距愈大。④断层的上盘常可出现逆拖曳构造(为高塑性岩层时),或反向断层(为脆性岩层时)。在油田地区,逆拖曳的背斜可以形成良好的储油构造。4.沼泽的地质作用有何特征?煤是怎样形成的?(5分)(2006年第5题,2004年第6题)沼泽是陆地表面充分湿润,喜湿性植物丛生并有有机质堆积的地带。其一般所处的地带水比较浅,而且几乎为停滞积水,故沼泽的地质作用差不多只有沉积作用,而且以生物堆积作用为主。沼泽地区生长的大量喜湿性植物死亡后不断堆积在沼泽中,形成沼泽的生物堆积,沼泽中堆积的生物体在水和上覆植物遗体以及泥砂等的覆盖下,在氧气不足的环境中经受一系列生物化学作用,可析出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使有机物中的含碳量相对增高。随着水中氧气损耗和腐植酸的增加,细菌无法继续生存,于是便停止分解,形成一种半分解状态、含碳量在50%以上、富含碳氢化合物、质地疏松的棕褐色或褐色物质,称为泥炭。泥炭被其他碎屑沉积物掩埋,在上覆物质的压力和地热的影响下继续分解,有机物中的气体和水分进一步逸出,碳的相对含量随之增高,体积逐渐减小而变得比较致密,最后随碳的含量不断增高可依次形成褐煤、烟煤和无烟煤。51/51精品word 5.试归纳出矿物的基本概念和晶体的基本性质。根据上述归纳回答:凡是矿物都是晶体么?(7分)矿物是指天然产出的自然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一般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因而可呈现出规则的形态和特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凡是自然产出并具有一定几何形态的固体均称为晶体。包括水晶及其它许多矿物,可划分为三个晶族、七个晶系。晶体具有如下特征:最小内能性、稳定性、均一性、异向性、对称性、自限性。矿物不一定是晶体,还必须是具有一定几何形态的固体。但晶体一定是矿物。6.何谓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碱性岩?举出该六类岩石中侵入岩和喷出岩的常见岩石类型。(7分)(2004年第14题)根据SiO2含量(%)可将岩浆岩分为超基性岩(<45%)、基性岩(45—52%)、中性岩(52—65%)和酸性岩(>65%)。此外,把Na2O+K2O的含量特别高(>10%)的岩石单独划分为“碱性岩”,同超基性岩、中性岩……并列。常见的侵入岩和喷出岩岩石类型如下:橄榄岩—苦橄岩,辉长岩—玄武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花岗岩—流纹岩,霞石正长岩—响岩。7.简述粘土岩的基本特征及其岩石类型。页岩的极薄层理是如何形成的?(7分)51/51精品word 粘土岩主要是指由粒度<0.005mm的细颗粒组成,是含大量粘土矿物的疏松或固结的岩石,又称为泥质岩。它是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岩石,约占沉积岩总量的45%以上。粘土岩的一般特征如下:①结构:泥质结构、胶状结构、豆状结构、鲕状结构。②构造:层理构造较发育,此外常见波痕、泥裂、结核、痕迹化石、变形层理等构造。③物质成分:成分较复杂,主要是粘土矿物,此外可混入一些粉砂、氧化铁、有机质以及一些金属元素和岩屑。④颜色:颜色比较多样,取决于粘土矿物成分和混入的杂质。如灰白色、红色、褐色、土黄色、绿色、黑色等。⑤物理性质:可塑性、耐火性、烧结性、吸水性、吸附性。常见岩石类型:高岭土粘土岩、蒙脱石粘土岩、伊利石粘土岩;黑色页岩、碳质页岩、油页岩、钙质页岩与硅质页岩。页岩形成于静水环境之中,粘土矿物经过长时间的缓慢沉积而形成的。如果岩石具有极好的薄层水平层理,沿层里面能剥成一页页的纸片状,则叫页理。极薄页理是由极细粘土矿物(如水云母、绢云母等)经压实作用、脱水作用、重结晶作用后形成的。8.对照浅海和滨海环境,阐述两者机械沉积物的主要区别。(7分)51/51精品word 滨海带的机械沉积物主要来自海水对海岸带的剥蚀,其次来自河流。滨海带沉积物的主要特点为:碎屑分选和磨圆度好;砾石多呈扁圆体(说明海水往返搬运过程中,磨蚀和分选作用强烈)且常向海洋方向倾斜;具有斜层理和不对称波痕(说明海水运动方向不断变化)、泥裂、足迹和雨痕等(说明沉积物曾出露在海水之上)。生物数量少,种类也少,以破碎的硬壳和钻孔生物为主(反映海水动荡剧烈)。由于浅海的机械分异作用,其机械沉积物的分选性很好,一般由岸边向海洋方向,颗粒由粗变细。浅海沉积物主要为砂、粉砂和泥等细粒物质,其颗粒磨圆度较好;具有明显的层理,且以水平层理为主;层面上可见到波痕,除靠近滨海带为不对称波痕外,一般均为对称波痕;沉积物中常含大量各种类型、保存完好的生物遗体。9.何谓区域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岩?说明区域变质作用的一般特征。区域变质岩石有哪些主要岩石类型?(10分)区域变质作用是与地壳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地质作用,它是地壳活动带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因地热流异常和构造运动所导致的变质作用。由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区域变质岩。区域变质作用的一般特征:高地热流异常值为其主要特点,地壳活动带是其发生的基本地质背景。在活动带内,还可发生大规模的沉降、造山运动和岩浆活动。区域变质作用因素以温度、定向压力、静压力为主,间或有流体作用;变质作用方式以重结晶、重组合为主,但它并不占主导地位;原岩的化学成分基本不变,片理广泛发育。常见的岩石类型有:板岩类—钙质板岩、炭质板岩,千枚岩类—绿泥石绢云母千枚岩、绿泥绢英千枚岩,片岩—云母片岩、绿片岩,片麻岩—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长英质粒岩类—变粒岩、石英岩,角闪质岩类—斜长角闪岩、角闪石岩,大理岩,麻粒岩,榴辉岩。10.说明地槽及其主要特征。板块构造学说如何解释地槽?说明威尔逊旋回的阶段划分。(151/51精品word 2分)(2009年第11题,2007年第15题,2006年第13题)(1)地槽是地壳上强烈活动的巨大坳陷带。其主要特征有:①多呈狭长带状,长数百至数千公里,宽数十至数百公里,出现在大陆边缘或两个大陆之间。②地槽发展的前期是总体差异性下降阶段。随着强烈沉降与海侵的扩大,接受巨厚的海相沉积,并常伴有以基性为主的海底火山喷发。③地槽发展的后期是总体差异性上升阶段。随着上升,逐步海退。在此阶段地槽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变动,普遍发育紧闭的线性褶皱,并伴生大型逆冲断层和逆掩推覆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有大规模花岗岩浆侵入,形成巨大岩基。岩层普遍遭受区域变质作用。④地槽区有丰富的矿产。与基性—超基性岩和中—酸性岩有关的内生金属矿床,沉积矿床,变质矿床均有分布。⑤地槽有优地槽和冒地槽之分。前者远离稳定地块,岩浆活动强烈,基性熔岩和蛇绿岩发育,以深海沉积为主;后者靠近稳定地块,活动性较弱,不含或极少有火山物质,以陆源碎屑和碳酸盐沉积为主。地槽由下降向上升的转变,称为回返。从地槽开始下降、接受沉积到褶皱回返、形成褶皱的全过程,称为地槽旋回或构造旋回。(2)从板块构造的观点来看,地槽总体上相当于现代的大陆边缘。冒地槽靠近大陆,相当于大陆架和大陆坡,其基底为陆壳。实例为美国东海岸由巨厚碎屑岩和碳酸岩组成的浅海沉积楔状体。而优地槽远离大陆,基底为洋壳,相当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海沟和火山岛弧带,或相当于被动大陆边缘的大陆基。实例为美国东海岸的大陆隆。51/51精品word 总的来说,地槽的形成(沉降)与大陆的张裂、洋盆的打开与扩张密切相关。地槽的关闭(褶皱上升)则是岩石圈板块的俯冲和板块间的挤压、碰撞作用所导致。阿尔卑斯陆间型地槽发展的全过程体现了威尔逊旋回。(3)威尔逊旋回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胚胎期—东非裂谷,幼年期—红海、亚丁湾,成年期—大西洋,衰退期—太平洋,终了期—地中海,遗痕期—阿尔卑斯山和雅鲁藏布江。11.国际或中国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对前寒武纪是如何划分的(宙、代及其界限年龄)?(10分)时代划分界限年龄(Ma)元古宙新元古代震旦纪Z542——600陕东纪Xd600——680南华纪Nh680——800青白口纪Qb800——1000中元古代蓟县纪Jx1000——1400长城纪Ch1400——1800古元古代滹沱纪Ht1800——23002300——2500太古宙新太古代2500——2800中太古代2800——3200古太古代3200——3600始太古代3600——400051/51精品word 冥古宙4000——46002007年1.地球外圈有几个圈层?各圈层与地质作用的关系如何?(4分)(2001年第10题,2004年第1题,2005年第12题,2006年第10题,2009年第10题)2.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有何区别?(4分)(2005年第1题)答案详见《地质学基础》P22.3.从气候、地形、岩性三方面说明,在什么条件下以化学风化或生物风化、物理风化为主?(4分)(2002年第8题,2001年第7题)(1)气候:在气候严寒或干燥地区生物稀少,以物理风化为主;在气候潮湿炎热的地区,降水量大,生物繁茂,则以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为主。(2)在陡坡上,地下水位较低,生物较少,以物理风化为主。在地形平坦地区或坡脚下,则以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为主。(3)一般由溶解度大的矿物组成的岩石以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为主,而溶解度小的则以物理风化为主。总的说来,岩浆岩比变质岩、沉积岩易于风化;岩浆岩中的基性岩比酸性岩易于风化;沉积岩中的易溶岩石比其他沉积岩易于风化。4.河谷阶地是怎样形成的?(4分)(2008年第2题)5.喀斯特地貌是怎样形成的?构造运动对其影响如何?(4分)(2005年第10题)地表水顺斜坡或岩石缝隙流动过程中,对岩石溶蚀使其表面形成深几厘米到几米的溶沟,溶沟之间的凸起石脊称为石芽。溶沟、石芽继续扩大,形成石林。地表水沿可溶性岩石的两组节理交叉处向下渗流、溶蚀,使直达潜水面的裂隙扩大而形成落水洞。落水洞地面洞口附近常因陷落和溶蚀可形成陷落漏斗。地下水流至潜水面后,沿岩石缝隙和层理溶蚀呈近水平方向延伸的溶洞。溶洞中若有较大地下水流动则成地下河。局部洞底洼地积水可形成地下湖。如果地壳上升,潜水面下降,可形成干溶洞。溶蚀作用不断进行,溶洞逐渐扩大,导致顶板垮落,可形成部分出露于地表的溶蚀谷51/51精品word 。残留于沟谷顶未塌落的部分称为天生桥。溶蚀谷继续扩大,形成不规则的溶蚀盆地。溶蚀盆地内残存的陡峭山峰,称为峰林。构造运动强烈与否对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影响很大,在构造运动微弱地区,有利于地下水的长期作用,潜蚀作用表现强烈,各种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相反,在构造运动强烈地区,则潜蚀作用表现较弱,喀斯特地貌发育较差。6.7.什么是构造运动?怎么知道某个地区近代和地质历史时期曾发生过构造运动?(4分)构造作用是指内动力引起的地壳岩石发生变形、变位的一种机械作用。可通过地质构造来确定某个地区是否发生过构造运动。地质构造,是指岩石在构造运动产生的地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变位留下的行迹。它包括褶皱和断裂两种类型。褶皱构造:岩石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弯曲,但仍保持其连续性,这种弯曲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当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应力超过一定条件下的岩石强度时,岩石便失去其连续性而发生破裂,形成断裂构造。如果沿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未发生明显位移,称为节理;若发生明显位移,则称为断层。通过对褶皱和断裂等地质构造的形态、性质、组合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便可定性地确定出构造运动的方向、强度和发生的时间等。例如,某地区褶皱紧密地挤在一起,而且呈线状分布,说明该区经历了比较强烈的构造运动。8.9.10.简述韧性剪切带的主要特征。(4分)韧性剪切带是岩石在剪切应力作用下,发生强烈的韧性变形,岩石被扭曲,无明显的破裂面,但剪切带两侧岩石或地层具有明显的相对位移的一种构造现象。有如下特征:①分布于狭长的线性地带,其应变强度自剪切带边缘向剪切带的中心递增。②带内普遍发育页理构造,两组页理的夹角随着剪切应变的强度增大而减小。③由剪切带边缘到中心可依次出现糜棱岩化岩石、糜棱岩和超糜棱岩。④剪切带内,可出现“a”型褶皱和鞘褶皱,矿物拉伸线理和褶皱的枢纽相一致。⑤在形成糜棱岩过程中,由于岩石普遍发生固态流变和重结晶租用,原来矿物中的水分大量析出,可使断层带中岩石发生退变质作用。51/51精品word ⑥韧性剪切带常见于深成侵入岩和变质岩内。11.何谓区域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岩?简述其常见岩石类型(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的基本特征。(8分)(与2008年第9题相似)区域变质作用是与地壳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地质作用,它是地壳活动带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因地热流异常和构造运动所导致的变质作用。由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区域变质岩。板岩:岩石较致密,具板状构造,板状破裂面平滑,岩性较脆,以隐晶质为主,大部分粘土矿物未经受明显的重结晶作用,有时出现细小的碳质、铁质粉粒。常具变余泥质结构、变余粉砂结构和变余层理结构。千枚岩:岩石细密,具细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原岩矿物全部重结晶,但颗粒很细,肉眼难以分辨,仅以丝绢光泽显示其含绢云母。矿物以绢云母、绿泥石、石英等为主。片岩:具明显的片状构造,呈显晶质,变晶粒度大于0.1mm,多为鳞片变晶或斑状变晶结构。主要由片状、柱状矿物及粒状矿物构成。其中片、柱状矿物含量大于30%,长石小于25%,粒状矿物以石英为主。片麻岩:岩石具片麻状、条带状构造,中—粗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主要由长石和石英组成,二者总含量大于50%,一般长石含量大于石英。12.何谓侵入岩和喷出岩?分别简述其产状、构造、结构及矿物成分特征。(8分)(2009年第9题)51/51精品word 13.何谓碎屑岩?碎屑岩由哪几部分物质构成?碎屑有哪些主要特征?简述砾岩、砂岩的常见岩石类型。(8分)(1)碎屑岩是陆源碎屑沉积物经压实、胶结而形成的岩石。碎屑岩主要由碎屑和胶结物两部分物质组成。碎屑的特征主要由一下几方面来描述:粒度:它是矿物稳定性、风化强度、搬运距离的综合反映。可分为砾(>2mm)、砂(0.05—2mm)、粉砂(0.05—0.005mm)、泥(<0.005mm)。碎屑形状:由磨圆度和球度组成。磨圆度是指颗粒的棱和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一般分为五级: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极圆状。球度是指颗粒接近于球体的程度。表面特征:如磨光面、毛玻璃化、擦痕、撞痕等。碎屑成分:即碎屑的组成。以石英最多,长石、岩屑、白云母次之,也含少量重矿物。(2)构造角砾岩:与断盘的岩石成分相同,具角砾状构造,岩块大小不一,多呈棱角或次棱角状,杂乱无序。碎块之间可被后期铁质、硅质、钙质以及更细的原岩粉粒充填和胶结。常含少量绿泥石、绢云母等矿物。石英砂岩:石英碎屑及硅质碎屑占95%以上,碎屑粒度均一,分选好,磨圆好,常为硅质胶结,有时为钙质、铁质胶结。其颜色多呈灰白色、土黄色,铁质胶结者呈褐色;硅质胶结者岩性坚硬,击之起火星。51/51精品word 长石砂岩:常为红色或粉红色,有时因长石风化而呈灰白色。其主要成分为石英和钾长石碎屑,长石碎屑含量大于25%。粒度较粗,分选中等,磨圆较差。胶结物多为泥质、钙质,有时有铁质。14.从各类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繁盛时期,总结脊椎动物的演化规律。(8分)(2006年第12题)古脊椎动物主要包括鱼形动物、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各类的演化规律如下:鱼形动物:无颌类最早出现于晚寒武世,晚志留世至早泥盆世繁盛,泥盆纪末期灭绝。有颌类最早出现于早泥盆世,以后日趋繁盛,生活于各种水域。泥盆纪被称为鱼类时代。两栖类:两栖类是最早、最低等的陆生脊椎动物,在泥盆纪晚期由扇骨鱼类进化而来,在石炭纪和二叠纪特别繁盛。现代类型的两栖类如蛙类在三叠纪即已出现。爬行类:起源于两栖类,晚石炭世出现,中生代极度繁盛,不仅占据了大陆,一些类别还逐渐向海洋和空中发展。因此,中生代可称为爬行类时代。鸟类:起源于爬行类,在新生代非常繁盛,最早的鸟类为早侏罗世的始祖鸟。哺乳类:最早的哺乳类在三叠纪由爬行类演化而来,至新生代达到极盛,种类繁多,占据了海陆空各种生活领域。因此,新生代被称为哺乳类时代。其中,第四纪是人类的时代。51/51精品word 综上所述,脊椎动物的一般演化规律为:从晚寒武世开始,逐渐出现鱼形动物、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遵循着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规律,且表现出很强的演化继承性。其生活领域也从最初的水中扩展到水陆空各个领域,生活习性也趋向多样化。15.板块构造学说如何看待地槽及其发展?(8分)(2009年第11题,2008年第10题)2006年1.何谓“将今论古”,并举例说明?(4分)(2009年第1题)2.“地球上的山脉和河流都是年轻的,月球和其它类地行星上的山脉都是古老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理由何在?请读者自由发挥!3.河流的侵蚀作用分哪两类,其基本特征如何?(4分)(与2004年第3题、2005年第6题相似)河流在流动过程中,对地表的破坏作用一般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以机械方式为主,按其方向可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下蚀作用:主要是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以自身的动力向下冲蚀和河水携带的沙石对河床撞击、摩擦使河谷不断加深的作用。在河流发育的初期或上游地段,以下蚀作用为主,河谷不断加深,形成两侧谷坡陡峻的“V”形峡谷。如果河床的岩石软硬程度相差较大,则容易形成瀑布。在河流源头处,下蚀作用会使河谷不断向分水岭方向推进、伸长,谓之向源侵蚀。下蚀作用的下限是侵蚀基准面。51/51精品word 侧蚀作用:河流沿水平方向对河流两侧和谷坡的破坏作用称为河流的侧蚀作用。河流的中下游以侧蚀作用为主。河流的弯曲产生侧蚀。在河流的弯曲处,河水会直接冲向前方的凹岸,使凹岸受到猛烈的冲刷和磨蚀,这便是侧蚀作用。河流的侧蚀,不仅使河谷弯曲,同时还不断加宽河谷,使其越来越开阔,形成“U”形谷。此外还能形成蛇曲、牛轭湖。4.按海水深度把海洋分成哪几个带,各带基本特征如何?(4分)(2009年第2题,2004年第5题)5.沼泽的地质作用有何特征?煤是怎样形成的?(4分)(2008年第4题,2004年第6题)6.世界上现代地壳活动带如何分布?(4分)地球上各种地质作用,特别是内动力地质作用十分强烈的呈带状延伸的地带称为地壳活动带。大致有以下三个带:(1)环太平洋活动带:此带从南太平洋的新西兰起,向北经菲律宾、台湾、日本、千岛群岛到阿留申群岛,再沿北美西侧的海岸山脉到南美安第斯山脉,构成一个环太平洋的不完整环带。(2)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活动带:此带从地中海周围诸山脉,往东经高加索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马来亚半岛和环太平洋活动带衔接;从地中海向西,经亚速尔群岛、安第斯群岛亦和环太平洋活动带相接。(3)洋中脊和大陆裂谷活动带:它们主要沿几个大洋的洋中脊大致呈带状分布。印度洋洋中脊北端进入红海和死海裂谷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活动带衔接,并自红海分支与东非大裂谷相接。51/51精品word 7.叙述玄武岩浆、花岗岩浆、安山岩浆的生成模式。(4分)目前的岩浆成因多元论认为种类繁多的岩浆岩是从橄榄岩浆、玄武岩浆、安山岩浆和花岗岩浆通过复杂的演化作用形成的。这几种原始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地层的固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局部熔(重熔)融产生的。玄武岩浆:是上地幔物质(地幔岩)局部熔融的产物。目前推断,在上地幔的不同深度上通过局部熔融产生三种岩浆,即:拉斑玄武岩浆—约小于15km;高铝玄武岩浆—约15至35km;碱性玄武岩浆—约35至75km。安山岩浆:板块学说依据环太平洋地区广泛分布的安山岩认为,当玄武岩洋壳到达海沟并向下俯冲时,玄武岩及其上覆的洋底沉积物发生局部熔融即可形成安山岩浆,深度约为95km。对于大陆内部的安山岩,有人则认为是深度约为60km的地幔或地壳深部局部熔融而产生的。花岗岩浆:是大陆地壳深部物质重熔的产物。约为10km处,可形成活动性很弱的岩浆,许多巨型花岗岩岩基即由此种岩浆形成;约为20km处,可形成活动性很强的岩浆,能够上侵至地壳浅部形成浅成侵入体,甚至喷出地表形成流纹岩。8.何谓构造置换作用,构造置换面理研究的意义何在?(4分)所谓构造置换,就是岩层受力以后,在逐渐变形才过程中,一种构造现象被另一种构造现象所取代。最常见的是面状构造的置换,其中,首先是层理的置换。51/51精品word 构造置换的过程,实质是就是新生的构造使岩层“均一化”的过程。一次重大的全面构造置换,意味着地壳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构造—热事件。因此,构造置换的研究能帮助我们确定某地区是否曾经经历过构造—热事件,层理是否发生了置换。如果在一个地区小范围岩性和页理方向一致,而在大范围内能够找到原始层理的展布方向与页理方向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可认为该地区经历构造置换,并存在原始层理被置换现象。9.岩石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各有哪些主要单位?(4分)以岩性特征为依据划分的地层单位,称为岩石地层单位。从大到小可分为群、组、段、层四个级别,其中组是岩石地层的基本单位。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岩层称为年代地层单位。包括宇、界、系、统、阶、时间带等由大到小的6个级别。10.叙述地球内部、外部圈层结构划分,划分出岩石圈、软流圈的意义何在?(8分)(2009年第10题,2007年第1题,2005年第12题,2004年第1题,2001年第10题)11.从成因、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产状等方面论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基本特征。(8分)(2005年第13题,2003年第7题,2002年第2题)岩类成因成分结构构造产状块状构造51/51精品word 岩浆岩岩浆冷凝形成(热→冷)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钾长石、斜长石、石英显晶粒状结构隐晶质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构气孔构造流纹构造枕状构造侵入岩:岩基、岩床、岩盆、岩墙;喷出岩:火山锥、熔岩流、熔岩被沉积岩经过剥蚀,搬运,沉积作用压实成岩(常温常压)石英长石岩屑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块状构造层理构造层面构造变形层理构造层理状变质岩原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冷→冷)岩浆岩中的七种造岩矿物特有矿物:绢云母、绿泥石、十字石、蓝晶石、石榴子石变晶结构变余结构变成构造变余构造片理状角砾状块状条带状12.根据各类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繁盛时期,总结脊椎动物的演化规律。(8分)(2007年第14题)13.“地球上的大洋都是年轻的”51/51精品word 这句话正确与否?论述大洋盆地演化的威尔逊旋回各阶段的基本特征和代表实例。(10分)(2009年第11题,2008年第10题,2007年第15题)“地球上的大洋都是年轻的”这句话是正确的。洋壳岩石大部分生成于最近50Ma中,最古老岩石不超过200Ma,而陆壳岩石的最老年龄可达3800Ma。大洋盆地是不断演化的,其由产生、发展、衰退到消亡的全过程称之为威尔逊旋回。由以下几个阶段构成:①胚胎期:陆壳发生张裂,形成大陆裂谷,如东非裂谷。②幼年期:陆壳因继续开裂而被拉断,其间出现狭长的幼年洋盆,如红海、亚丁湾。消亡的一支称为拗拉槽。③成年期:洋壳沿洋中脊向两侧不断增生,而洋盆边缘未出现俯冲、消减现象,因此洋盆迅速扩大,如大西洋。④衰退期:洋壳继续沿洋中脊增生,但洋盆边缘出现洋壳的强烈俯冲、消减作用,因此洋盆逐渐缩小,如太平洋。⑤终了期:随着洋盆的收缩,两侧的陆壳相互靠拢,其间仅有残留的陆间海,如地中海。⑥遗痕期:洋盆完全消失,两侧大陆直接碰撞,沿碰撞带出露蛇绿岩套,如阿尔卑斯山和雅鲁藏布江。14.中国华北板块(华北地台)区域地质发展史可划分哪三大阶段,各阶段沉积构造演化的基本特征如何?(10分)华北地台区域地质发展史可划分为以下三大阶段:(1)冥古宙—古元古代的褶皱基底形成阶段51/51精品word 该阶段又可划分为原始陆核阶段、陆核发展阶段(迁西期)、萌地台形成阶段(阜平运动)、雏地槽—雏地台阶段(五台期)、原地槽—原地台阶段(吕梁期)。3600Ma年左右的构造—热事件形成了一小块的原始陆核。3600—3200Ma期间,发生迁西运动,是我国境内几个陆核形成的重要时期。古岛链式的陆核在华北地台北缘呈东西分布。3200—2500Ma期间发生阜平运动,对华北地台的基底演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阜平运动导致地壳垂向增厚,同时在横向上是一些孤立的陆核增大并联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华北萌地台。2500—2200Ma期间发生的五台运动形成了雏地槽的褶皱,稳定地块进一步扩大。2200—1850Ma发生的吕梁运动(中条运动)使得原地槽褶皱形成了褶皱带,原地槽收缩形成了一些山间盆地,堆积了磨拉石建造,形成了统一的褶皱基底。(2)中元古代—三叠纪的沉积盖层稳定发展阶段可进一步分为加里东期(早古生代)、海西期(晚古生代)。吕梁运动形成了华北地台褶皱基底后,进入了该时期的沉积盖层稳定发展阶段。从中元古代到三叠纪,地台以整体升降运动为主。中晚奥陶世地台的整体抬升与中石炭世地台的沉降是一次最具地台特征的构造运动,它几乎使整个地台缺失了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的沉积,其间普遍形成平行不整合接触。自二叠纪开始地台整体抬升转为陆相沉积,同时地台的东西差异明显化,表现出地台有活动性加强的趋势。(3)晚三叠世—新生代的地台活化阶段可进一步分为印支期(三叠纪)、燕山期(侏罗—51/51精品word 白垩纪)和喜马拉雅期(新生代)。印支期,构造运动表现出东强西弱,周围强内部弱的特点。地台南北侧的印支期变动可能与相邻地操着正带活动有关,而地台东部的印支期则反映了滨太平洋构造带的影响。燕山期,华北地台岩浆活动十分广泛而强烈,主要为中酸性岩浆的侵入和喷发。同时燕山运动表现强烈,形成了地台盖层的不同类型的构造,地台盖层的走向在区域上表现为“S”形弯曲,构成了华北地台区域构造格架的基本特点。喜马拉雅期,西部隆升,东部下陷,发育了一系列断陷盆地和斜列式的地堑盆地。构造旋回以区域性的断陷作用或张扭性构造为特征,岩浆活动以基性幔源岩浆喷出为主。2005年1.陆壳和洋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4分)(2007年第2题)答案详见《地质学基础》P22.2.为什么古生物化石可以用来确定地层的年代?(4分)(2009年第7题)3.为什么在地表喷出岩中玄武岩比流纹岩分布广,而在深成岩中花岗岩比辉长岩多?(4分)请读者自由发挥!4.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及其研究意义?(4分)(2003年第9题,2001年第4题)51/51精品word (1)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在空间上相互叠置的状态。可分为:整合接触关系:新老地层未发生沉积间断,产状基本保持一致,时代连续。形成过程:在地壳稳定下降或升降运动不显著的情况下,沉积作用连续进行,沉积物依次堆叠而形成的。平行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基本保持一致,但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新老地层之间存在一个区域性的沉积间断,上下地层岩性及生物组合突变,不整合界面存在古风化壳。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积→平缓上升,沉积间断并遭受风化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角度不整合:新老地层之间存在区域性长期沉积间断,而且新老地层产状明显不同,以一定的角度相关,上下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而且不整合界面存在古风化壳。形成过程:地壳接受沉积→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岩浆活动去和区域变质等),沉积间断并遭受风化剥蚀→在下降接受新的沉积。(2)研究意义:是构造运动发展历史的地质记录,可借以分析恢复运动的历史,确定大规模的构造运动时期。也是地层划分和层序建立的重要依据,同时可以看到构造运动同风化、剥蚀及沉积作用的密切关系。不整合面对油气藏和地下水的运移和储藏也有重要意义。1.从酸性岩到超基性岩,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4分)51/51精品word 从酸性岩到超基性岩,颜色由浅变深。硅铝矿物在肉眼下观察多呈浅色(白色、肉红色或灰色),为浅色矿物;铁镁矿物在肉眼观察是颜色较深,多呈黑色、棕色、墨绿色等,为深色矿物。因为酸性岩主要由硅铝矿物组成,二氧化硅含量高;而超基性岩则主要由铁镁矿物组成,二氧化硅含量低。从酸性岩到超基性岩,硅铝矿物逐渐减少,铁镁矿物逐渐增加,二氧化硅含量逐渐升高。因此,从酸性岩到超基性岩,颜色由浅变深。1.河流上游河谷一般为“V”形谷,而中下游则为“U”形谷,为什么?(4分)在河流的发育初期或上游地段,河谷的纵剖面坡度较陡,流速较大,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河流强烈下蚀河床,河谷不断加深,形成“V”形谷。在河流的中下游地段,地势较平缓,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河流的侧蚀不仅使河谷弯曲,同时还不断加宽河谷,使其越来越开阔,形成“U”形谷。2.过量开采地下水,将招致什么严重恶果?为什么不能过量开采地下水?(4分)(2003年第4题,2001年第6题)51/51精品word 地下水不仅是改造地壳表层的一种地质动力,而且也是人类生活正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过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潜水面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造成土地贫瘠,缺水干旱,不利于农业生产。有的甚至发生地面沉降,对工程建筑交通运输等有很大的危害,还容易发生荒漠化。另外,在沿海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潜水面下降引起海水倒灌现象,使得水中的许多化学元素含量改变,造成地下水淡水资源咸化。同样对于地表植被、农作物等的生长不利,易于形成土壤盐碱化,破坏生态环境,侵蚀建筑工程地基或是地下建筑,减少其使用年限。人类应该有意识地保护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造福人类。1.世界大沙漠多分布在南北纬15—35°,为什么我国沙漠则位于北纬35—50°之间?(4分)世界大沙漠多分布于南、北纬15—35°,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其他还有东北信风和寒流的影响,气候干燥异常,降水量小,植被稀少,属于热带沙漠。而我国的沙漠属于温带沙漠,最主要是受青藏高原强烈隆升的影响,使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大气环流场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使副热带高压带向北推移了约15—20°,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大气环流场,加之西部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形多山封闭,水汽难以到达,由此形成了我国西部位于北纬35—50°之间为沙漠地带,而位于北纬15—35°的我国东部地区则为植被繁盛的多雨地带的格局。2.金属硫化物矿床在地表常见有“铁帽”,它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研究意义?(4分)“铁帽”一般是由含硫化物的矿体在地表受风化作用后,使金属硫化物变成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等溶液,向矿体下部及四周岩石中迁移,另一部分难溶的化合物如三氧化二铁,便形成褐铁矿在原地堆积起来,形成帽状即为“铁帽”。铁帽的形成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它决定于矿石成分、围岩条件、氧化条件、地下水活动等诸因素。铁帽是寻找各种硫化物矿床的重要标志。另外,铁帽的发现还能确定该地区过去应为炎热潮湿气候,以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为主。51/51精品word 10.岩溶的发育条件和形成过程如何?(6分)(2007年第5题,2004年第4题,2003年第3题,2002年第1题)11.为什么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6分)北方在其成煤时代石炭—二叠纪时高大的乔木类植物如蕨类、石松类等形成高大森林,远远好于南方,为成煤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这个从煤炭的单层厚度就可以得出结论(最大厚度可达十几米),加之此时南方大部分地区处于海相或者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环境,植物生长缺乏必要的场所,这是主要原因。北方的华北地台比较稳定,煤炭沉积后,即是自二叠纪以来北方的构造活动比较弱,地壳升降运动不显著,岩浆活动也不频繁,煤炭堆积后,没有受到构造运动的破坏和区域性低温蚀变交代变质作用,便于保存下来形成煤炭。12.地球内部、外部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征。(10分)(2009年第10题,2007年第1题,2006年第10题,2004年第1题,2001年第10题)13.据成因叙述三大岩类的主要鉴别特征。(10分)(2006年第11题,2003年第7题,2002年第1题)14.论述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的主要证据和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10分)(1)大陆漂移学说51/51精品word 由魏格纳于1912年提出,他认为:较轻的硅铝质大陆板块就像一座块状冰山一样漂浮在较重的硅镁层之上,并在其上发生漂移;形成于晚古生代的联合古陆自中生代开始逐渐破裂分离,漂移,形成现在海陆分布的基本格局。其主要依据如下:①现代大陆轮廓的吻合。南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吻合是大陆漂移的最主要证据之一。②被广阔的大洋盆地分隔的大陆具有十分相似的陆生动植物化石群。③被大洋分隔的北美洲与欧洲,南方各大陆和印度在地质特征上的相似性。④极移现象是大陆漂移的决定性证据。(2)海底扩张学说由赫斯与迪茨提出,他们认为洋中脊是地幔物质上涌的出口,地幔物质在此冷凝,形成新的大洋岩石圈,并在地幔对流的参与下推挤早先形成的大洋岩石圈,使之自洋脊向两侧对称移动。当移动到大陆边缘的海沟处,大洋岩石圈便向下俯冲,消亡于软流圈中。证据如下:①世界三大洋的洋底都有正负地磁异常条带相间排列。海底磁异常条带实际上是地磁场转向和海底扩张历史的记录。②自洋中脊向外,深海沉积物的年龄与厚度逐渐增大,距洋中脊越远的火山岩年龄越老。每隔200Ma左右洋底就会完全更新一次。(3)板块构造学说51/51精品word 其基本论点是:地球外部的岩石圈并非完整的一层,它被各类活动带如洋中脊、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块体,称为板块;岩石圈漂浮在软流圈之上,不断生长、移动、消亡;板块边界是地球表面是地球上最活动的地带,绝大多数地震和火山活动分布于活动带上,而板块内部则是相对稳定的地区;板块运动是形成各种构造变形的根本原因。根据这一理论,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版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边界类型可分为三种:离散型、汇聚型(俯冲型、碰撞型)、转换型。2004年1.简述地球的圈层结构。(5分)(2001年第10题,2005年第12题,2006年第10题,2007年第1题,2009年第10题)2.什么是克拉克值,克拉克值最大的是哪八种元素?(5分)(2009年第8题)3.河流是怎样进行侵蚀的,如何判断河流曾经发生过下蚀或者侧蚀作用?(5分)(与2006年第3题相似)(1)河流是在流动的过程中,通过机械磨蚀和化学溶蚀对河床进行破坏的。在河流上游,河床坡度大,流速快,搬运能力强,以下蚀作用为主,河流强烈下蚀河床,河谷不断加深,形成急流、V形谷、浅滩、瀑布等深沟峡谷的地貌。在河流中游,河床坡度变缓,流速变慢,搬运能力下降,下蚀作用减弱,以侧蚀作用为主,使河谷弯曲,加宽河谷,形成U形谷、河曲、边滩等。51/51精品word 在河流下游,坡度极缓,流速很慢,几乎没有侵蚀能力,形成蛇曲和牛轭湖等。(2)下蚀作用可表现为:V形谷、瀑布等;侧蚀可表现为:U形谷、蛇曲等。4.岩溶(或喀斯特)发育的条件是什么,我国岩溶地貌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5分)(2007年第5题,2003年第3题,2002年第1题)(1)岩溶发育的条件:①气候湿润,有丰富的和不断运动的地下水②具有大量产状较平缓、节理发育的厚层状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③微弱的构造运动,有利于地下水的长期潜蚀作用。(2)我国岩溶地貌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贵州三个省份。岩溶地貌有:溶沟、石芽、石林、落水洞、陷落漏斗、溶洞、地下河、地下湖、溶蚀谷、天生桥、溶蚀盆地、峰林。5.海洋沉积环境分带及其各带的基本特征。(5分)(2009年第2题,2006年第4题)6.沼泽的地质作用有何特征,煤是怎样形成的?(5分)(2008年第4题)7.板块运动的方式和板块的边界类型。(5分)(2002年第5题)(1)板块的运动方式有:俯冲,指的是密度大且位置较低的洋壳俯冲到密度较小且位置稍高的陆壳底下。碰撞,即陆壳与陆壳碰撞。扩张,指板块受到张力而被拉开,如海底扩张和大陆裂谷的形成。转换,两侧板块沿边界相互错动。51/51精品word (2)板块的边界类型①汇聚型边界:可分为俯冲型和碰撞型。俯冲型边界即海沟,是一种消减边界,主要见于环太平洋带,西岸为海沟—岛弧—弧后盆地体系,东岸为海沟—山弧体系。碰撞型,位于陆块直接汇聚处,形成巨大山脉,出现蛇绿岩套,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②离散型边界:即洋中脊,是一种增生边界。洋壳向两侧做背向运动,使大洋不断加宽。③转换型边界:转换断层,两侧板块沿边界作水平错动,既不增生也不消减。8.何谓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级和地震烈度。(5分)震源:岩石圈内发生震动的地方称震源。震中: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称震中。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离称震源深度。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量度,称震级。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9.矿物和岩石有何区别?在自然元素、硫化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含氧盐、卤化物等五大类矿物中各举一例。(5分)矿物是地质作用中产出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晶体结构的元素单质或化合物的均匀固体。其特点:天然产出,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是组成岩石基本单位。51/51精品word 岩石是指由一种或多种晶质及非晶质造岩矿物按一定的规律构成的固结的矿物集合体。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质体,是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自然元素:金刚石(C);硫化物:方铅矿(PbS);氧化物:刚玉(Al2O3),氢氧化物:“铝土矿”(Al(OH)3);含氧盐:方解石(CaCO3);卤化物:石盐(NaCl)。10.从形成条件、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方面说明沉积岩的基本特征。(5分)形成条件常温常压下,在地表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过介质的搬运、沉积作用所形成的松散沉积物经压实、胶结等作用而成。化学成分与岩浆岩十分相似,主要有O、Al、Si、Ca、Mg、Na、K、Fe;但沉积岩中Fe2O3含量高于FeO,K2O高于Na2O,且富含H2O和CO2。矿物成分约20多种:有机组分是沉积岩特有的;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石膏大量出现;石英、白云母含量较高;铁镁矿物很少。结构碎屑结构(碎屑+胶结物),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构造层理构造(水平、平行、波状、斜层理等),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块状构造等11.简述变质岩的基本特征。(5分)成因由原岩经变质作用而形成,温度由低到高。51/51精品word 成分与岩浆岩相同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等;特征变质矿物,如硅灰石、红柱石、蓝晶石、十字石、石榴子石等。结构变晶结构,如粒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交代结构和斑状变晶结构等;变余结构,如变余泥质结构、变余火山碎屑结构等。构造变余构造,如变余层理构造、变余流纹构造等;变成构造,如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等。12.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有哪些重要的生物类群?(7分)(2002年第7题)早古生代(Є、O、S):海生无脊椎动物大发展时期,原始脊椎动物与陆生植物相继出现。Є:三叶虫繁盛,末期出现鱼类;O:出现鹦鹉螺;S:腕足类、双壳类、笔石类,末期出现裸蕨植物。晚古生代(D、C、P):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陆生植物共同发展的时期,海生无脊椎动物大发展。D:鱼类大发展,晚期出现两栖类;C2:出现爬行类;C—P:乔木、蕨类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中生代(T、J、K):爬行类、裸子植物与菊石的时代,陆生无脊椎动物空前发展。T3:出现哺乳类动物,J1:出现始祖鸟。新生代(E、N、Q):哺乳动物、鸟类和被子植物大发展,生物面貌接近现代。人类出现于第四纪。13.我国中、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分期及各时期的构造基本特征。(8分)(1)中生代构造运动集中于以下四个时期:①51/51精品word 三叠纪中后期至侏罗纪初,在东南亚一带表现尤为突出,称为印支运动。这一时期,印支运动使巴彦喀拉—大雪山—滇西地槽全部褶皱升起,康滇以东的华南地区上升为陆,从此华南、华北连为一体。②侏罗纪中后期至早白垩纪初,在西欧称为新西伯利亚运动,在北美称为内华达运动,为燕山运动两期之一,对我国东部地区影响极大,形成了松辽盆地、华北盆地、苏北盆地和江汉盆地。③早晚白垩世之间,为燕山运动之一,与太平洋板块向亚洲东部俯冲有关,我国东部一系列断陷盆地的形成和巨大火山岩带的出现,也与此有关。④白垩纪末期至第三纪初,称为拉拉米运动。(2)新生代这一阶段发生喜马拉雅运动,以青藏高原的隆升为显著特征。①中国东部:第三纪,形成包括台湾的海相和渤海及其他地区的陆相沉积。第四纪,庐山及其他地区冰川沉积明显。②中国西部:第三纪,分布着一些近东西向的大中型山间盆地包括准葛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第四纪,青藏高原强烈隆升,形成我国西高东低的特点及长江黄河水系的形成。14.何谓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碱性岩?举出上述五类岩石中侵入岩和喷出岩的常见岩石类型。(10分)(2008年第6题)2003年1.一般不用含有黄铁矿的岩石做建筑材料的原因是什么?(3分)51/51精品word 由于黄铁矿中的铁为二价的,在接触氧以后,容易氧化成褐铁矿,不仅改变了原来岩石的化学成分,而且降低了岩石的强度,还会产生硫酸对岩石进行侵蚀,更加速了岩石的风化。因此,我们一般不用含黄铁矿的岩石做建筑材料。2.某河流上游拟修建水坝,是分析建坝之后河流地质作用将发生什么变化?(6分)(2002年第6题,2001年第1题)在河流上游建坝,使河流的侵蚀基准面上升,水库水面成为上游河流的暂时性侵蚀基准面,使得河流的下蚀能力减弱,使河床降低的速度变慢,但其侧蚀作用加强。侵蚀基准面的上升,使得河流上游流速减缓,河流所携带的泥沙等物质不断沉积,使河流沉积作用加强。在下游,河流下蚀作用加强,使河床降低,河谷加深,谷底深而窄,下游侧蚀作用减弱。由于下游水流急,沉积作用反而减弱。在上游建坝,使河流上游的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周围土地潜水面升高,易引起盐碱化,对周围植被产生破坏作用,引起当地环境的恶化。在下游地区,则使地下水位下降,而造成地下水补给河流的现象,易引起地表植被大量消失,从而是下游地区有荒漠化的趋势。在上游建坝,还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地震,造成周围建筑物和交通道路的破坏,河流两岸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现象,破坏阻塞河道。3.岩溶形成的条件和产物以及在我国的分布地区。(6分)(2004年第4题,2002年第1题)4.过量开采地下水将招致什么严重恶果?(5分)(2005年第7题,2001年6题)5.我国有几个地质时代为主要的成煤期?(3分)51/51精品word (1)石炭—二叠纪:这一时期高大的乔木类植物如蕨类、石松类等开始形成高大的森林,为成煤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华北区主要含煤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此外,河南平顶山、安徽淮南的上下石盒子组亦为重要含煤层位;西北区与华北区相似。华南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层位有下石炭统、下二叠统、上二叠统,而以上二叠统龙潭组最重要。(2)三叠—侏罗纪:这一时期为裸子植物大量繁盛,为成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东部成煤时期有从南向北逐渐推迟的趋势,华南是晚三叠世后期到早侏罗世,华北主要是早中侏罗世。而东北则主要为晚侏罗世。(3)第三纪:这一时期为被子植物大发展时期,煤在我国东北下第三系中十分丰富,褐煤则见于华南的上第三系,特别是华南沿海一带。6.冈瓦纳古陆包括现今哪些大陆?(6分)冈瓦纳古陆包括现今的大陆有:南美洲、南极洲、非洲、澳大利亚、印度。三叠纪时,南美洲、非洲板块与冈瓦纳古陆分离,印度板块开始同南极洲分开,劳亚古陆同冈瓦纳古陆分开。侏罗纪时,南美洲板块同非洲板块分开。白垩纪时,澳大利亚板块同南极洲板块分开,南北大西洋连成一片,马达加斯加岛同非洲分开。51/51精品word 新生代时:东非大裂谷、红海、亚丁湾张开,地中海形成,印度板块同欧亚板块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7.据成因论述三大岩类的鉴别特征。(6分)(2005年第11题,2002年第2题)8.在半干旱地区垦荒种粮或过量放牧将造成什么影响?(5分)在半干旱、干旱地区垦荒种粮,破坏了地表的植被,使原来的植被变得矮小和更加稀少;过量放牧则会使植被不能很好地生长,造成该地区生态破坏。由于风的侵蚀作用,常使该地区荒漠化严重,风携带的砂粒等物质严重破坏地表,使植被稀少,基岩裸露,沙尘暴的出现更加破坏当地的环境,对人民生活产生极大的损害。风的搬运作用使地表的残积物随风吹走,使土地贫瘠,荒漠化趋势将会随风的地质作用而逐渐扩大,植被渐渐被侵蚀掉,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也使该地区的小气候发生变化,对周围地区环境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对周边村庄、耕地、植被等渐渐产生破坏,使荒漠化向周围扩展,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9.地层接触关系的研究意义。(5分)(2005年第5题)10.滨海带地质作用动力特征及其产物。(5分)(2002年第3题,2001年第11题)滨海带是指平均低潮线至风暴浪能达到的陆地之间的地带,为海陆交互环境,波浪和潮流作用强烈。依据海水运动特点,滨海带可以分为后滨带、前滨带、滨外带。51/51精品word 滨海带的绝大部分地区,时而露出水面,时而被水淹没,环境极为复杂,是潮流、拍岸浪、底流、沿岸流等强烈作用的地带。滨海带是海蚀作用最强烈的地带,方式有机械的冲蚀、磨蚀,化学溶蚀。在波浪和潮汐的不断破坏作用下,形成一系列海蚀地形,如海蚀崖、海蚀槽、波切台和海蚀柱等。滨海带的搬运作用主要为机械搬运。在波浪垂直海岸作用时形成的横向搬运下,碎屑物质不断被磨蚀和碎裂,并在重力作用下分选。一般粒径大、相对密度大的颗粒搬运距离小,沉积在海岸附近;而粒径小、相对密度小的物质可搬运至距海岸较远的地方。当波浪斜向海岸作用时,碎屑可以随沿岸流纵向搬运。滨海带的沉积作用主要是前滨带的沉积作用,以机械沉积为主。一般仅在平缓的海岸地区才形成较多的沉积物,且常以粗砂、细砾为主;离岸越近,颗粒越粗,形成平行海岸的呈带状的沉积物。常形成海滩、砂咀、沙坝等地貌。此外,还可形成生物堆积、化学沉积等。11.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说的主要不同点何在?(5分)(与2005年第14题相似)(1)大陆漂移学说由魏格纳于1912年提出,他认为:较轻的硅铝质大陆板块就像一座块状冰山一样漂浮在较重的硅镁层之上,并在其上发生漂移;形成于晚古生代的联合古陆自中生代开始逐渐破裂分离,漂移,形成现在海陆分布的基本格局。其主要依据如下:①现代大陆轮廓的吻合。南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吻合是大陆漂移的最主要证据之一。②51/51精品word 被广阔的大洋盆地分隔的大陆具有十分相似的陆生动植物化石群。③被大洋分隔的北美洲与欧洲,南方各大陆和印度在地质特征上的相似性。④极移现象是大陆漂移的决定性证据。(2)板块构造学说其基本论点是:地球外部的岩石圈并非完整的一层,它被各类活动带如洋中脊、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块体,称为板块;岩石圈漂浮在软流圈之上,不断生长、移动、消亡;板块边界是地球表面是地球上最活动的地带,绝大多数地震和火山活动分布于活动带上,而板块内部则是相对稳定的地区;板块运动是形成各种构造变形的根本原因。根据这一理论,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版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边界类型可分为三种:离散型、汇聚型(俯冲型、碰撞型)、转换型。(3)板块构造说认为:现代大陆主要是过去已有的古板块碰撞、拼接和分裂而形成的,这些板块又同样是由更早期的板块分裂、拼接的结果。这与大陆漂移的连在一块是不同的。12.比较风、河流、冰川搬运特点和沉积作用产物有何不同?(5分)风的搬运能力较小,但能波及几万平方公里的范围,每次大风搬运的数量仍然是很大的。风沙流内物质按粒级大小以悬移、跃移、推移三种形式向前运动。风积物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5—4051/51精品word °之间的大陆内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有明显的分选性,在顺风方向有粗细明显的分带现象。风积物磨圆度好,在堆积时,粗砂先堆积成风成砂;细粒的尘埃随风吹至沙漠区以外,堆积而成黄土。河流最主要的是机械搬运,大部分是碎屑物,小部分为溶运,搬运方式为悬移、跃移和推移三种。河流的沉积物叫冲积物,其分选性好,碎屑物搬运到流速小的地方,按颗粒大小从水中逐次沉积下来。由于冲积物经过长距离多次搬运而导致磨圆度好、层理清晰,自底到顶颗粒由粗到细,常形成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等沉积构造。冰川的搬运方式有推运、载运两种。随冰川消融而使搬运能力逐渐减弱,部分冰运物便堆积下来形成终碛、侧碛、中碛、底碛。其特点有:纯机械沉积;分选性极差,粗大的石块和细的泥土混杂在一起,不具层理;磨圆度差,碎屑多具棱角;冰碛石、冰漂砾可见冰擦痕;冰碛内保存有寒冷地区植物的孢子和花粉。2002年1.我国桂、滇、黔的岩溶十分发育,为什么?(5分)(2003年第3题,2004年第4题)2.说明三大岩类的主要区别,各列举一种岩石名称。(5分)(2005年第11题,2003年第7题)3.请说明滨海带地质作用的特点和产物。(5分)(2003年第10题,2001年第11题)4.请列举过量开采地下水将造成的后果。(5分)(2003年第4题)5.板块的边界类型及运动方式。(5分)(2004年第7题)6.三峡水库建设需要考虑的地质因素。(5分)(2003年第2题)51/51精品word 7.列举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代表性生物类群,说明生物进化的规律。(5分)(2004年第12题)8.风化作用的类型及影响因素。(5分)(2007年第3题,2001年第7题)2001年1.建设长江三峡工程应进行哪些地质方面的论证。(3分)(2003年第2题,2002年第6题)2.冰期和间冰期对全球气候、生物、环境、地质作用等将产生哪些影响?(4分)请读者自由发挥!3.大陆漂移是如何被证实的?(4分)大陆漂移学说由魏格纳于1912年提出,他认为:较轻的硅铝质大陆板块就像一座块状冰山一样漂浮在较重的硅镁层之上,并在其上发生漂移;形成于晚古生代的联合古陆自中生代开始逐渐破裂分离,漂移,形成现在海陆分布的基本格局。其主要依据如下:①现代大陆轮廓的吻合。南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吻合是大陆漂移的最主要证据之一。②被广阔的大洋盆地分隔的大陆具有十分相似的陆生动植物化石群。③被大洋分隔的北美洲与欧洲,南方各大陆和印度在地质特征上的相似性。51/51精品word ④极移现象是大陆漂移的决定性证据。4.地层与地层的接触关系有几种?研究意义如何?(4分)(2005年第4题,2003年第9题)5.大洋中脊与大洋盆地沉积物厚度和洋壳中玄武岩年龄有无规律可寻?这些规律与海底磁条带的分布反映了什么?(5分)有规律可循。自洋中脊外向,深海沉积物的年龄与厚度逐渐增大,距离洋中脊越远的玄武岩年龄越老,每隔200Ma左右洋底就会完全更新一次。另外,世界三大洋的洋底都有正负地磁异常条带相间排列。以上的这些特征,反映了海底扩张这一事实。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洋中脊是地幔物质上涌的出口,地幔物质在此冷凝,形成新的大洋岩石圈,并在地幔对流的参与下推挤早先形成的大洋岩石圈,使之自洋脊向两侧对称移动。当移动到大陆边缘的海沟处,大洋岩石圈便向下俯冲,消亡于软流圈中。6.为什么不能过量开采地下水?(4分)(2005年第7题,2003年第4题)7.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决定风化作用类型的因素是什么?(4分)(2002年第8题,2007年第3题)8.试说明地壳运动对河流及其地质作用的影响。(4分)地壳运动对河流地质作用的方式和特点有极大的影响。当地壳上升,则原来以侧蚀或沉积为主的河段,可变为以下蚀作用为主,进而可形成“V”51/51精品word 形峡谷等一些与原来曲流形态不协调的河谷外貌,称为深切河曲。准平原地区也会由于地壳上升而形成夷平面。如果地壳间歇性上升,则可在河谷两侧谷坡上形成河谷阶地。当地壳下降,则原来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的河流或以下蚀作用为主的河段,反而呈现中期或晚期阶段以侧蚀甚至沉积为主的特点。9.岩浆是怎么样转变为岩浆岩的?举例说明侵入岩与喷出岩的鉴别特征。(5分)(2009年第9题,2007年第12题)10.固体地球划分了哪些内部圈层?划分依据是什么?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段?(4分)(2007年第1题,2006年第10题,2005年第12题,2004年第1题,2009年第10题)11.试述滨海带地质作用的特点的产物。(4分)(2003年第10题,2002年第3题)12.举例说明地壳均衡的基本原理。(4分)地壳均衡原理是描述地壳状态和运动的一种理论。它阐明地壳的各个地块趋向于静力平衡的原理,即在大地水准面以下某一深度处常有相等的压力,大地水准面之上山脉(或海洋)的质量过剩(或不足)由大地水准面之下的质量不足(或过剩)来补偿。运用地壳均衡学说可以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如上地幔的起伏。艾利地壳均衡模型:把地壳视为较轻的均质岩石柱体(硅铝层),它漂浮在较重的均质岩浆(硅镁层)上,处于平衡状态。普特拉地壳均衡模型:认为大地水准面以下某一深度处存在一个等压面,又称均衡补偿面。从大地水准面到该面的距离称为补偿深度,此深度几乎处处相等。51/51精品word 地壳均衡的实例有:南极洲上巨大的冰盖使得南极大陆位于海平面之下,北欧大陆在间冰期间由于冰盖的消失而缓慢抬升等。13.变质作用包括哪些基本类型?(4分)变质作用主要包括以下类型: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是指因地热流异常和构造运动所导致的一种变质作用。以高地热流异常为主要特点。形成区域变质岩,如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等。混合岩化作用:是指在固态岩石的变质、改造过程中有较广泛的岩浆状流体参加的介于狭义变质作用和典型岩浆作用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形成混合岩,如条带状混合岩、混合花岗岩等。接触变质作用:是指伴随着岩浆侵入作用在岩浆体周围的围岩中发生的一种变质作用。形成接触变质岩,如大理岩、矽卡岩、角岩等。气—液变质作用:是指高热气体及热水溶液对原岩进行侵蚀、交代作用使其发生变质的过程,又称围岩蚀变。形成气—液变质岩,如蛇纹岩、青盘岩等。动力变质作用:是指构造断裂活动中断裂带内的原岩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破碎、变形和重结晶作用的总称。形成动力变质岩,如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等。其他重要内容51/51精品word 51/51精品wor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