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儒家文化概述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概述

ID:75437929

大小:425.65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1-12-14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概述_第1页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概述_第2页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概述_第3页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概述_第4页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概述_第5页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概述_第6页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概述_第7页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概述_第8页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概述_第9页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概述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第1课:先秦儒学与两汉经学⑴孔孟之道【C】⑵儒学经学化【B】第2课:宋明理学⑴.朱熹的理学【B】⑵王守仁的致良知第5课儒家文化的传播⑴.辐射东亚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开展演变过程对外明末以来,儒学远播西方,在西方引起了很大反响。东亚传入越南、朝鲜和日本等国,形成了“儒家文化圈〞西方影响儒家文化与中国传统家族制度、君主专制制度相辅相成,对古代中国的社会观念、行为标准、政治思想、法律制度等有极为深刻的影响对内第一阶段:先秦儒学(孔孟之道)第二阶段:两汉经学第三阶段:宋明理学先秦儒家背景经济:政治:阶级:文化:生产力大开展,井田制崩溃分封制崩溃

2、,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社会动乱不安。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泼思想自由、社交频繁、私学兴盛代表人物及思想孔子“礼〞:“仁〞:“义〞:孟子仁政:伦理观:民本:荀子政治:伦理观:主要思想评价:主要思想评价:主要思想评价:①礼:含义:孔子认为必须重建周礼的权威,遵循宗法制度的原那么,目的:以“礼〞的标准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使社会成员安分守己,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才能消除人欲横流、名分紊乱的时弊。②仁:“复礼〞的关键在于“为仁〞。地位:“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那么,含义:“仁〞就是“爱人〞,尤其是爱自己的亲人。为“仁〞之本应从最亲近的血缘

3、关系入手,首先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目的:假设能形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状态,便能恢复礼制,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人际关系的和谐。③义:含义:孔子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人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礼〞的标准和“仁〞的精神,就是“义〞。正人君子应重义轻利。1、孔子我们应如何评价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

4、育的垄断,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开展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开展作出巨大奉献2.孟子主要思想仁政:将孔子“仁〞的观念开展为“仁政〞学说,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推行仁政,结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局面。民本:提出“民贵君轻〞伦理观:主张“性本善〞,是儒家道德准那么仁、义、礼、智的根底与开端。评价:继承和开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开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由孔子创立,孟子继承、开展的儒家学说,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