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ID:75463477

大小:2.04 MB

页数:45页

时间:2024-02-04

上传者:笑似︶ㄣ無奈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_第1页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_第2页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_第3页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_第4页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_第5页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_第6页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_第7页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_第8页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_第9页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_第10页
资源描述: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R246分类号学校代号10572UDC610密级公开学号20151550937邊广州中医药大学Guangzhou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硕士学位论文(港澳台、境外生)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学位申请人廖妍羚指导教师姓名李敏专业名称针灸推拿学申请学位类型科学学位论文提交日期2018年3月 分类号R246学校代号10572UDC610密级公开学号20151550937广州中医药大学Guangzhou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硕士学位论文(港澳台、境外生)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学位申请人廖妍羚指导教师姓名李敏专业名称针灸推拿学申请学位类型科学学位论文提交日期2018年3月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己经特别加以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烛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宄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稳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并致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7名日期?:&年5月^曰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广州中医药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或电子版,允许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广州中医药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印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论文作者签名论文导师签名曰期年"日5月7 摘要目的: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及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平板电脑、手机等便携电子设备几乎覆盖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娱乐及工作的方式在得到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当大的隐患,即颈椎病的患者群随之扩大、患病率随之增高,患者群从中老年扩展至青少年;本病病因不完全明确,临床症状多样,且以颈椎间盘不可逆的退行性变为病理基础,这就加大了本病的治疗难度,难以治愈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日常生活;当前临床上急性起病患者多以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但其副作用大,易引起胃粘膜的损害;更严重的患者则会选择手术治疗,比如椎体间植骨术、前路椎间盘切除术等,但手术费用高,且并发症多,愈合不很乐观,常常不被患者所接受。针灸疗法具有绿色、安全、疗效好、易于操作等优势,对比手术疗法治疗颈椎病更能让患者接受,临床上可以广泛用于颈椎病的治疗。本课题选用温针灸和普通针刺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进行观察比较,客观评价温针灸对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以期将温针灸这种快、廉、简、便、易的治疗方法推广于临床,使更多的患者受益,减轻病痛的折磨。方法:本课题选取在广东省中医院病房和门诊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接受治疗的病人,将60例符合标准的病人按照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温针灸组)30例,对照组(普通针刺组)30例。然后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痛量表(NPQ)对患者进行评估。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VAS评分、NPQ各项指标评分及总积分均比治疗前下降,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和针刺治疗在改善风寒湿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僵硬、颈椎生理功能等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VAS评分、NPQ各项指标评分及总积分上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在改善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僵硬、生理功能等方面均优于普通针刺。且两组总体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温针灸和普通针刺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效果较好,但是温针灸组各指标的改善均优于普通针刺组,说明温针灸的治疗效果优于普通针刺组。总之,温针灸治疗法是一种简便、绿色、安全的传统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颈型颈椎病;温针灸;临床研究I ClinicalResearchofWarmNeedleMoxibustioninTreatingCervicalSpondylosisofNeckTypewithWind-cold-dampSyndromeSpecialty:AcupunctureMoxibustionandMassageAuthor:YanlingLiaoTutor:ProfessorLiAbstractObjectiveAlongwithprogressofscienceandtechnologyandtherapiddevelopmentofmoderneconomy,people’slivingstandardsgettinghigherandhigher.Atthesametime,themodeoflifeandthewayinwhichweworkhasundergoneacompletetransformation.AllofthathasgivenarisetotheCS.Inrecentyearsthediseaseincidenceshowedthetrendofyounger.Thediseasewascomplicatedanddifficulttocure,whichseriouslyaffectsthedailylifeofpatients.Currently,patientswithacuteonsetofacutediseasearetreatedwithoral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andanalgesicdrugs,buttheirsideeffectsarelargewhichdamagedgastricmucosa.Moreseriouspatientswillchoosesurgicaltreatment,suchas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andpercutaneouslaserdiskdecompression,butsurgicaltreatmentiscostlyandwithmanycomplications,andoftennotacceptedbypatients.Comparedwithsurgicaltherapy,acupuncturehastheadvantageofgreen,safe,goodeffectandeasyoperationcaneasilyacceptedandwidelyusedinthetreatmentofcervicalspondylosisofnecktypewithwind-cold-dampsyndromeclinically.Inthisstudy,weusedtwotherapy:thewarmneedlemoxibustionandacupuncture,tocomparetheclinicaleffectintreatingcervicalspondylosisofnecktypewithwind-cold-dampsyndrome.Basedonthestudy,wehopefindawaytomakegreatestadvantageintreatingcervicalspondylosisofnecktypewithwind-cold-dampsyndromeinordertohighlightthefeatureofmoxibustion,suchasfast、cheap、convenientandeasy.MethodsInthestudy,thetargetsareselectedfromdepartmentofoutpatientandwardof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Guangzhou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ospitalofGuangdongProvince.60casesofpatientswithdiagnosisofcervicalspondIII ylosisofnecktypewithwind-cold-dampsyndromewererandomly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eachof30cases.Theobservationgroupwastreatedbywarmneedlemoxibustion,while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byacupuncture.TheVisualAnalogueScale(VAS)scoresandtheNorthwickParkNeckPainQuestionnaire(NPQ)wereusedtoevaluatetheclinicaleffect.Theabovequestionnaireswereusedbeforeandafterthetreatment.SPSS19.0wasusedtoanalyzethedata.ResultsAfterthetreatment,twotherapeuticmethodsmadegreatdifferenceinreducingthepainscale,,whichhadverysignificantdifferenceafterthestatisticalanalysis(P<0.05),itshowedthatwarmneedlemoxibustiongroupandacupuncturegroupwerealleffectiveinalleviatingpain,stiffnessandcervicalvertebraljointsfunction.Aftertheendofthetreatment,thepainscale,theeveryindexandtotalscore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bett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whichshowedwarmneedlemoxibustiongroupwasbetterthanacupuncturegroupinalleviatingpain,stiffnessandcervicalvertebraljointsfunction.Comparedtheheal,excellent,effectiveandinvalidofthetwogroupsaftertreatment,therewasstatisticalsignificantbetweenthetwogroups(P<0.05).ConclusionThetwomethodsoftreatmentallhadsignificantcurativeeffectandcouldrelievethesymptomsofpatients.Comparedtheimproveofeachindex,thewarmneedlemoxibustiongroupwasbetterthanacupuncturegroup.Sothecurativeeffectofthewarmneedlemoxibustionwassuperiortotheacupuncturegroup.Anyway,thewarmneedlemoxibustionwasatraditionaltherapywhichwasconvenient,greenandsecureanditshouldbewidelyusedinclinic.Keywords:warmneedlemoxibustion;cervicalspondylosisofnecktypewithwind-cold-dampsyndrome;clinicalresearchIV 目录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摘要...............................................................IAbstract..............................................................III目录...............................................................V引言...............................................................1第一章文献研究.......................................................31.1流行病学研究....................................................31.2祖国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41.2.1病名......................................................41.2.2病因病机..................................................41.3祖国医学对颈椎病的治疗..........................................61.3.1古代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61.3.2现代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71.4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141.4.1颈椎病的概述.............................................141.4.2颈椎病的分型及临床症状...................................151.4.3颈椎病的发病相关因素.....................................161.4.4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治疗...................................17第二章临床研究......................................................192.1研究对象.......................................................192.1.1病例来源.................................................192.1.2诊断标准.................................................192.1.3纳入标准.................................................202.2研究方法.......................................................202.3样本含量.......................................................202.4治疗方案.......................................................202.4.1取穴.....................................................202.4.2试用器材.................................................202.4.3操作.....................................................212.4.4疗效评价标准.............................................212.4.5针刺意外及处理...........................................222.4.6统计学处理...............................................222.5研究结果及分析.................................................22V 2.5.1治疗前组间均衡性分析.....................................222.5.2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232.5.3两组治疗第一个疗程后VAS、NPQ差值比较.....................242.5.4两组治疗两个疗程后VAS、NPQ差值比较......................242.5.5治疗前后颈部疼痛积分观察..................................242.5.6研究结论..................................................24第三章讨论......................................................253.1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中医理论探讨.....................253.2选穴依据.......................................................253.3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现代医学理论探讨.........................263.4临床疗效评价...................................................263.5不足与进一步研究...............................................27结语..............................................................28附录..............................................................32致谢..............................................................37VI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引言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发生在颈部脊柱的常见病,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颈部肌肉群、关节突关节继发性改变和相邻椎体退变增生,直到压迫或刺激邻近神经、血管等组织,从而诱发与之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其发生与颈椎的解剖特点及生理功能有直接关系。颈椎是脊柱椎体中活动量和灵活度最大的部位,并且颈椎长期处于暴露状态下,这就使得颈椎易受劳累和风寒湿的侵袭而引起各种颈椎病的临床症状。颈椎病的分型至今仍意见不一致,可从病理学和症状学两方面来分,病理学侧重于病变的病理学实质,症状学主要依据临床特点,分类比较直观,现我国通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病变累及的组织结构将颈椎病分为六型,分别是: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型。千禧年以来,人们生活水平逐渐升高,工作学习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伴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大众化,工作学习的模式和生活习惯大大的不同于从前,“低头族”年龄层可以从七八岁的小孩子跨越到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颈椎保持在一个不变的姿势下,这就使得颈椎病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并且呈现出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这种以退行性病变为基础的疾病的患病率也随之增长。颈型颈椎病也称为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以颈肩部的不适为主,由于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生物力学结构同时随之改变,从而造成颈椎结构的不稳定,进一步使得颈椎周围肌肉、韧带、关节启动防御和自我修复机制,产生增生肥大等代偿性反应,使得位于颈椎局部的肌肉、韧带以及神经受到过度的拉伸或者压迫,从而引起颈椎局部或反射性地头颈肩疼痛、颈部肌肉僵硬、颈部活动受限等异常感觉,并在局部伴有相应的压痛点;是六型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颈椎病发展过程中最早出现的类型,其它类型的颈椎病常伴随此型同时存在,因此颈型颈椎病也是颈椎病治疗的最佳时期。治疗方面,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中主[1]要是以消炎镇痛药及理疗为主,其中理疗以牵引治疗为首选,但是保守治疗治疗疗程长,治疗疗效不稳定,长期大剂量、不规律服用消炎镇痛药也可能会引起肝肾损伤,且费用较高,这就加重了患者精神与经济的双重负担;需要手术干预的机率小于10%。祖国医学中,针灸这种绿色环保在该病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针灸治疗不仅操作上简[2]单易行,且疗效肯定,被广大患者所接受。通过对研究分析,本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分为:寒湿阻痹型、气滞血瘀型及肝肾亏虚型。温针灸结合了针刺与艾灸的优势,通过针刺穴位将艾灸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的功效表现出来,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研究采用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以普通针刺组为对照组,采用颈痛量表(NorthwickParkNeckPainQuestionnaire,NPQ(见附表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总体疗效评价(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1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效标准》评定(见附表2))为观察指标,观察温针灸之劳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并对其机理进行初步的探讨。2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第一章文献研究1.1流行病学研究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发生在颈部脊柱的常见病,是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要病理基础,包括颈部周围肌肉、关节突关节继发性改变和相邻椎体退变增生直到压迫或刺激邻近组织(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从而诱发与之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其发生与颈椎的解剖特点及生理功能有直接关系。颈椎病根据病变累及的组织结构将颈椎病分为六型,分别是: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型。千禧年以来,人们生活水平逐渐升高,工作学习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伴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大众化,工作学习的模式和生活习惯大大的不同于从前,“低头族”年龄层可以从七八岁的小孩子跨越到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颈椎保持在一个不变的姿势下,且多为不正确的姿势,这就使得颈椎病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并且低龄化程度加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这种以退行性病变为基础的疾病的患病率也随之增长。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发现,各地区的颈椎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着地域的差异性,并且在性别、年龄、职业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六种类型的颈椎病发病率也不同。[3]罗晓等对某医院1001名住院患者病例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颈椎病患者群以40-70岁的中老年人为主,占总人数的73.43%,从职业分布来看,职业发病率由高到低分别为:退(离)休人员、职员、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自由职业者、农民、工人、学生、无业人员、个体经营者、企业管理人员;从性别看,低年龄组里女性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患者所占比例逐渐上升;从颈椎病分型上看,几种类型的颈椎病发病率以颈型颈椎病最高为40.16%,其次为椎动脉型颈椎病(29.07%),神经根型颈椎病(26.17%),混合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共占4.46%。虽然颈椎病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但随着电脑、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在青少年中使用率的增高,颈椎病的患者群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有研究对某市中小学生颈椎状况研究发现中小学生中颈椎存在异常的比例高达29.1%,15.1-58.7%的中小学生存在颈椎病相关症状。颈型颈椎病也称为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以颈肩部的不适为主,由于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即颈椎过度屈伸,使得颈椎生物力学失去平衡,此时位于颈椎局部的肌肉、韧带以及神经受到过度的拉伸或者压迫,从而引起颈椎局部或反射性地头颈肩疼痛、颈部肌肉僵硬、颈部活动受限等异常感觉,并在局部伴有相应的压痛点;是六型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颈椎病发展过程中最早出现的类型,其它类型的颈椎病常伴随此型同时存在,因此颈型颈椎病也是颈椎病治疗的最佳时期。3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1.2祖国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1.2.1病名从古至今,纵观祖国医学文献,我国祖先虽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对颈椎的结构、功能等就有了相关的记载,但“颈椎病”的病名却并没有在任何医书中出现,但对颈椎病相应的症状如颈肩不疼痛不适、压痛、活动受限以及手臂麻木、放射痛等的描述则散见于各医书中。古代医家对这些症状的描述分别有:项似拔、头项痛、颈项强、肩似拔、肩背痛、失枕、项痛、肩痛、项脊如重状、项不可以顾等。现摘录其部分原文如下:《内经》:“阴闭者,腰椎头项痛……病本于肾”、“湿淫所胜……目似脱,项似拔”;《证治准绳》:“颈项强之证……脉浮而紧,此风寒客于阳经也”、“人多有闪挫,及久坐失枕,而致项强不可转移者,皆由肾脏不能生肝,肝虚无以养筋,故机关不利”;《灵枢·经脉》:“不可以顾盼,肩似拔,臑似折,颈、肩、肘外后臁痛”、“小肠手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嗡痛,领肿,肩似拔,臑似折,颈、肩、臂外后臁痛”;《类证裁治》:“肩背痛,不可以顾,此手太阴经气郁不行之故,宜风药散之”;《素问·杂病》:“项痛不可以俯仰,刺足太阳膀胱经脉;不可以顾,刺手太阳小肠经脉也”;《素问·筋经》:“手太阳之筋,其病:……绕肩胛引颈而痛”;《素问·刺腰痛篇》:“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素问·厥论篇》:“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俯仰”;由此可以得出,以颈肩部僵硬酸痛不适、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型颈椎病可以划分在“痹症”“项痹”的范畴。对于“痹症”最早的论述可见于《素问·逆调论》:“骨痹,是人当挛节也。人之肉苛者,虽近衣絮,尤留者也,是谓何疾?曰:荣气虚,卫气实也,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不用,肉如故也。人身与志不相有,曰死”。1.2.2病因病机颈型颈椎病属祖国医学“项痹”范畴,痹者,经脉不通也,古代医家从中医学整体、宏观的角度对痹症病因病机有着丰富的论述及精确的认识。大体其病因病机可从以下四方面论述:外邪致病、素体虚弱、气滞血瘀、久劳外伤。1.2.2.1外邪致病《素问》指出:“风寒湿三气夹杂,合而为痹”,寒邪、湿邪在邪气中隶属于阴邪,阴邪极易耗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湿邪重浊、黏腻,因此寒邪湿邪均易阻滞人体气机,气机受阻,气血运行不通畅,不通则痛,湿邪难去,邪气可久客于病所,导致颈部筋肉失养,久而久之引起相应症状。风寒湿根据其邪气的侧重可分为:行痹、痛痹及着痹;其中行痹风邪偏胜,痛痹寒邪偏胜、着痹湿邪偏胜。后代医家亦认为痹病的外因为风寒湿夹杂,如《杂病源流库浊》中指出凡是颈项强痛,皆因风寒湿三邪侵袭肝肾膀胱三经而引起;《诸病源候论·风痹证》也指出风寒湿三种邪气同4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时侵袭人体可使人感觉身体沉重或者肌肉疼痛。另有后世医家陈念祖在其著作《时方妙用·痹》也指出:痹者究其缘由不外乎寒与湿,寒与湿皆属阴邪,阴邪主闭,闭而不通则痛。1.2.2.2素体虚弱《素问》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生病的最根本原因不是来源于邪气本身,而是因为人体本身气血虚弱,没有力量抵御外邪的入侵,亦即《灵枢》所述:“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济生方·痹》认为都是因为体虚这个本质,风寒湿邪才能侵袭人体发展成为痹症。肝在体为筋,主藏血,肾主骨,生髓,肝肾同源,肾虚无以生肝,肝血亏虚则不能濡养经脉,引起项背部经脉拘急则可见关节活动不利、颈肩部疼痛。1.2.2.3气滞血瘀《素问·调经论》指出:血凝于脉中,不能流通,发挥其濡养的作用,可形成痹症;清代医家王清任著作《医林改错》中曰:“血瘀致痹”,认为经气瘀滞,不能发挥对血的统帅作用而形成瘀血,进一步导致气血运行皆受阻,气滞瘀血阻于颈项部,则发为项痹。1.2.2.4久劳外伤《证治准绳》认为颈痛可由闪挫、失枕、久坐引起;《张氏医通》亦指出:“观书对弈久坐而致脊背痛”;保持伏案、低头姿势时间久会导致颈项部局部肌肉、韧带处于过度牵拉或者收缩受压迫的状态,这种慢性劳损使得肩颈背部经络经气、气血长期处于瘀滞不行的状态,长此以往则引起颈项肩背部的疼痛。1.2.3辨证分型由于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中医对颈椎病的分型暂无统一的标准,《中医骨病学》将其分为三个证型:肾元亏虚型、肝血不足型和风寒湿型;《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则分为风寒阻络型、气滞血瘀型、气血不足型、肝阳上亢型四型;《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分五型:风寒湿型、气滞血瘀型、痰湿阻络型、肝肾不足型以[6]及气血亏虚型;现代各医家对颈型颈椎病的分型也有着不同的意见,施杞教授从寒热角度将本病分为风寒痹阻和痰瘀化火两个证型,并用葛根汤加减治疗风寒痹阻型,[7]益气合营清咽汤加减治疗痰瘀化火型取得较好疗效;孙树椿从虚实的角度将本病分[8]为三型:风寒湿侵袭型、气滞血瘀型和肝肾亏虚型;也有学者从经络循行及颈肩部疼痛部位、颈椎活动受限的方向的角度,将本病分为少阳型、太阳型、阳明型。综上,颈型颈椎病虽然没有统一的分型,但究其病因病机,属本虚标实,虚以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为主,实以风寒湿瘀为主;分型大多分为:风寒湿型、气滞血瘀型、气血亏虚型及肝肾不足型。5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1.3祖国医学对颈椎病的治疗1.3.1古代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中医文化传承千年,古代医学文献中虽无直接对“颈椎病”治疗的描述,但对痹症——项痹的治疗可见于各种古医集中;古代医家对项痹治疗的主要方法为:针灸治疗、中药内服以及中药外治。1.3.1.1古代针灸治疗早在《内经》时期,不仅对痹症的病机做了论述,而且对其治疗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内经》认为痹症的病机主要是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所以对其的治法以祛风散寒除湿为主,经络的选取主要以阳经为主,如:《灵枢·杂病》记载:项部僵硬,左右活动受限,当取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为主,低头仰头动作受限,当取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为主;《灵枢·厥病》亦指出:因经气上逆而引起的头痛以项部先疼痛,而后腰脊相应而痛的病症,治疗时当先针刺天柱穴行泻法以泻邪气,随后治疗的选穴当以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为主;《素问·缪刺论》载:“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刺外踝下三瘠,左取右,右取左。”《素问·骨空论》记载:风府穴在上椎,刺之可以驱散风邪,治“大风颈项痛”。后世医家在《内经》的指导下对痹症的治疗也有不少的阐述。晋朝医家皇甫谧在其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指出:天井穴可用于颈项肩背疼痛,上臂麻木不仁、肌肉萎缩;颈项痛不可以屈伸俯仰,可刺大杼;颈部疼痛,左右活动受限,流泪,喉咙不能发音,可刺风池;项背部牵引颈部疼痛可刺魄户;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指出:手太阳经穴位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足少阳经穴位完骨、足太阳经穴位昆仑、攒竹可用于治疗颈部僵硬拘急疼痛,活动受限;天容、前谷、角孙、腕骨、支正可治疗颈部肿痛,不能左右转动;肩贞、关冲、肩髃可用于治疗因热症引起的头部活动不利;王焘在《外台秘要》中曰:“中渚:疟,项痛”;《针灸铜人》内记载:消烁可用于寒热风痹、项痛、肩臂拘急疼痛,可针之亦可灸之,窍阴针之可治疗项痛兼有头目痛者,颈项痛兼恶风寒者可选用外丘;《针灸神书》记载:头项强痛,不可回头者,可刺百会并揉搓承浆、风府至发热;金代《子午流注经》中载:小海针之可治疗寒热风寒邪气引起的项头痛,因头项痛而导致情绪不稳定的时哭时笑,刺少海必定管用,颈项痛伴有眼睛红赤肿痛者可针侠溪;窦杰在《针经指南》中云:针刺后溪、外关可使头项痛减轻或恢复如初;元代王国端认为:颈项强痛兼有头目昏沉者可刺飞扬;杜思敬在其著作《济生拔萃》中指出:手阳明经合谷二穴是解表发汗的要穴,凡是伴有发热恶寒、尺寸脉浮等明显表证者可刺之以发汗驱邪外出,针至遍体汗出时出针;明代医家杨继洲所著《针灸大成》中记载:于后溪、承浆、百会、肩井、中渚五穴处下针可治疗颈项拘急疼痛并放射至肩背部者;高武在《针灸聚英》中云:颈项肿痛屈伸困难,同时兼有身体困重腰背虚软无力者,取束骨、三里两穴针之可“教君顷刻便开颜”;楼英在《医学纲目》中记载:6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足太阳膀胱经受病,可表现为头项疼痛、腰脊僵硬兼有发热恶寒,此时可选用本经井穴至阴。综上,从古代针灸籍中可以看出,古代医家在针灸治疗项痹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仍然指导现代针灸对该病的治疗。1.3.1.2古代中药内服治疗古代医家对于中药内服治疗颈项肩背疼痛不适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认为:太阳经病,项背僵硬拘急同时夹有表证汗出恶风者可用桂枝加葛根汤解表通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载:“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湿淫所胜,……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脯如结,胭如裂”,李东垣在此基础上认为治疗此类病症可用足太阳经方:羌活胜湿汤;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基于《内经》中痹症三气偏胜的理论,拟定消风汤治疗行痹,涪陵川芎汤治疗着痹,并且提出可以将升麻汤用于热痹的治疗;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对痹症的病机做了进一步的完善,认为不只是风寒湿邪同时侵袭人体可形成痹症,湿热与风寒邪气夹杂也可形成痹症,并提出当以汗、吐、下攻痹;明清医家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载:颈项部僵硬拘急,动则疼痛不适,左脉弦涩甚,是因血虚而邪气客于太阳阳明两经,并拟定疏风滋血汤以治之;《医宗必读·痹论》认为治疗痹症无论风寒湿三气何种邪气偏胜都应该驱风散寒除湿并用,且指出在治疗风邪偏胜的行痹时可参以补血之剂,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治疗寒邪偏胜的寒痹时可以参以补火之剂,用大辛大温释其凝寒之害,治疗湿邪偏胜的着痹时当参以补脾补气之剂,取补脾胜湿,补气强身抵御外邪之意;《张氏医通》更加细致了该病的治疗,认为肩背疼痛、背部僵硬,腰似折、项似拔为足太阳经气瘀滞不通引起,当驱风散寒除湿并用,方选羌活胜湿汤,由湿热相互搏结而致气血瘀积于肩背引起的肩背部痛而沉重,当以当归粘痛汤治之,肩背部冷痛,因寒饮郁积日久化为痰积者,当用附子白术汤温化寒痰,如肩背痛是因看书、对弈等导致,当以补中益气汤加羌防补益中气驱风止痛。综上,古法治疗颈椎病多以祛风散寒除湿、补气活血祛瘀及补益肝肾为法。1.3.1.3古代中药外治法外治法将药物直接放置于病处,可使药物直达病所,不仅目标明确且起效迅速。《正风心法要旨》曰:“筋聚凝结肿硬筋胀皆宜内服正骨紫金丹,外敷迈出灵膏,并洗海桐皮汤,灸熨定痛散,外按手法治之”,认为药物当内服外敷,并联合手法治疗。清代刘闻一首次提出将沙土烧热,包于布袋中放置于落枕扭捩处使之温热而愈。1.3.2现代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1.3.2.1针灸为主对颈椎病的治疗1.3.2.1.1普通针刺[8]李婕等将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颈七针”疗法组和对照组:颈椎牵引疗法组,每组各48例,其中治疗组“颈七针”用穴为:足少阳经穴7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风池、肩井,督脉穴大椎和经验穴(风池与大椎连线的中点),笔者认为所选少阳两穴均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阳维脉统筹阳经阳气,可加强疏通少阳经气,所选督脉穴位大椎可起到开启太阳,和解少阳以驱除邪气的作用,分析统计结果显示“颈七针”可使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展得到控制,同时可快速的解除神经压迫、减轻神经根水肿,以使患者疼痛得以减轻,生活质量得以提高。[9]汪凡分别采用毫针、温针、电针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91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疼痛缓解的情况,其中毫针组、电针组各30例,温针组31例都选用颈部夹脊穴和阿是穴;三组均隔日治疗一次,五次为一个观察疗程;采用模拟视觉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的变化情况,结果提示温针灸及电针较之毫针取得更为满意的疗效,这与“项痹”的病因有很大关系,温针借助艾柱的火力,使热力通过皮肤表层透达肌层,起到温经通络止痛的效果,而电针的节律性跳动可以使颈部肌肉失衡的状态得到恢复而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10]吴耀持等为观察基于腋神经分布取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将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沿腋神经分布取穴:肩井、肩贞、肩髃、曲垣、天宗、肩胛部激痛点,其中激痛点使用合谷刺加强刺激,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大椎、天柱、后溪、颈夹脊;两组均加电针,治疗后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20分法量表(田中靖久提出)以及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疼痛程度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发现临床症状及VAS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笔者认为观察组所选穴位覆盖颈椎病颈肩背疼痛主要肌群三角肌、斜方肌、冈上肌,在这些肌肉中均有腋神经穿行,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改善局部肌肉的血液循环,激发经气,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活血疏经行气止痛的效果。[11]周娅妮等采用针灸分经辩证取穴与常规取穴治疗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经针刺组通过对颈项部的阿是穴,即颈项部十二经别的“六合穴”:太阳经为天柱、天窗,少阳经为风池、天牖,阳明经为扶突、人迎,对这些穴位循按以寻找阳性反应点,确定阳性反应点后确定病经,随后对选取病经“六合穴”同时配合病经同侧的络穴及对侧表里经的络穴(如病膀胱经者取同侧天柱、飞扬及对侧与之相表里经脉肾经的络穴大钟);每条病经只选取3个穴位,如病经超过一条,所用穴位即为所有病经治疗穴位的总和;对照组选穴时不进行辩证同意选取风池、天柱、颈夹脊、肩井、后溪、合谷及外关;治疗1个疗程后以神经根型颈椎病20分量表法与VAS为观察指标,统计发现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种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但分经辩证组改善较为明显(P<0.05);认为分经辩证取穴更加精确,且疗效确切,可推广临床广泛应用。1.3.2.1.2针刀治疗[12]李绵莎等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小针刀疗法组和针刺加电针组分别进行治疗,两组的选穴均为受累神经节段夹脊穴和阿是穴(或激痛点);结果提示实8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验组在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症状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笔者认为小针刀可以快速准确的松解筋膜、肌腱的粘连,从而减轻由于筋膜粘连肌肉僵硬引起的局部神经压迫,减除受累神经根的水肿及炎症程度,从而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13]张婷卓等运用“颈七刀”针刀疗法与普通毫针针刺疗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患者,治疗组“颈七刀”所选压痛点分别为:压痛点1、2(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止点处左右各一点),压痛点3、4(头后大直肌与头下斜肌起点至C棘突外上侧骨缘,左右2各一点),压痛点5(C3-4棘突间定一点),压痛点6、7(C棘突间定一点,左右旁3-4开2.5cm±0.5cm范围内各定一点);对照组选取双侧颈2-6夹脊穴、双侧风池、双侧列缺、双侧后溪;治疗组1周治疗3次,对照组1周治疗6次,各治疗4周;结果使用数字评分法(NumberRatingScale,NRS)对治疗后治疗组主要症状的改善率进行评价,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颈部疼痛、眩晕程度、上肢麻木程度)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颈七刀”针刀疗法组治疗后症状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颈七刀”可通过改善颈部肌肉过度紧张或松弛的状况而恢复颈部弓弦力学结构,进而消除交感型颈椎病的内在因素。[14]张悦等运用经筋理论指导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将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针刀组和联合治疗组,其中针刀组采用经筋理论治理针刀治疗:根据经筋理论于手背3条经筋和相应颈椎阶段寻找阳性反应点进行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卧位牵引结合推拿治疗;两组均治疗10次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疼痛改善情况(采用VAS量表)、症状改善情况以及NDI(颈部残障指数量表)前后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针刀组VAS评分(1.49±0.36)、NDI评分(11.73±3.61)较联合组VAS评分(2.95±0.57)、NDI(11.73±3.61)均显著降低,两组两种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针刀组田中靖久症状量表(17.43±3.76),联合组(12.39±5.08),针刀组高于联合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刀组总有效率97.2%,较联合组总有效率高13.9%;说明经筋理论指导小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15]齐玲玲等通过对针刀理论中力学理论的进一步扩展,发现颈椎病患者颈肩前部压痛点和腰骶部压痛点有密切关系,颈椎的过度前屈可通过力线的传导引起腰背部力学失衡而导致腰肌损伤,累及腰大肌时可表现为腰大肌的痉挛及筋膜的增厚,基于这些认识,笔者采用平衡针刀法治疗颈椎病患者35例,进行针刀松解的进针点分别为:肩前喙突及第一肋缘上高应力点、锁骨下高应力点以及L4、L5和L5、S1之间正中线旁开3cm的横突间隙;通过肩膀前后两个进针点进针松解,既可以松解颈前的主动肌也可以松解颈后的拮抗肌,而恢复颈部前后肌群的力学平衡;对比普通针刺的对照组,平衡针刀疗法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且复发率较低;同时笔者指出患者如若能坚持做颈腰部的保健运动,可是治疗效果维持较长的时间。1.3.2.1.3艾灸治疗9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16]肖丽梅、杜韶波等将113例寒凝血瘀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痧点重灸与常规悬灸法对寒凝血瘀型颈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僵硬、局部刺痛、活动不利等症状的缓解情况,两组患者均随访至治疗半年后,疗效评价采用治疗后及治疗后半年的VAS评分及陆氏评分与同组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说明对于寒凝血瘀型颈型颈椎病患者无论近期症状还是远期症状的改善痧点重灸均优于常规艾灸治疗。[17]狄忠等将145例颈痛的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49例)、针刺组(48例)和灸法组(48例)进行治疗,观察针刺配合麦粒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近期及远期疗效,三组的取穴均为:颈百劳、大椎、肩中俞、中渚;针刺组行针刺治疗,灸法组型麦粒灸治疗,针灸组针刺后进行麦粒灸;各组患者均在4周内完成10次治疗,并对其随访3个月;采用NorthwickPark颈痛量表(NPQ)及麦-吉尔疼痛问卷(MPQ)分别对三组患者疗程结束时和3个月后治疗效果进行评分,结果:3组患者两类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针灸组评分低于针刺组和灸法组,说明针灸治疗、针刺治疗及灸法治疗对颈椎病患者颈痛均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效果,但针刺配合麦粒灸的针灸组效果更为显著。[18]张海华等采用热敏灸及艾柱灸对10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艾条在患者颈肩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上寻找热敏点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艾柱灸在双侧颈夹脊压痛点、大椎、双侧肩井上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热敏灸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普通艾灸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8%),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进而减缓颈型向严重类型演变的进程。1.3.2.1.4火针疗法[19]张志强、邱超将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火针治疗,对比毫针针刺治疗对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颈肩肌肉疼痛及肢体麻木等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0.33%,较对照组高出29.04%,提示火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20]范春兰等采用火针和温针治疗颈椎病引起的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观察其即可疗效与近期(治疗10次后)疗效,将患者随机分为火针治疗组和温针治疗组,每组患者均治疗10次,分别在第二次治疗前和治疗10次后,对两组患者的症状采用改良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对患者总体疗效进行评估,结果:第2次治疗前火针组症状积分及总分较温针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10次后火针组总有效率95.2%,临床控制率26.2%,温针组总有效率90.5%,临床控制率9.5%,提示火针治疗对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即可及近期治疗效果均优于温针治疗。[21]罗晓舟等将60名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设置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火针浅刺配合刺血疗法治疗与普通针刺疗法对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差异,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VAS评分、NPQ颈痛量表及临床疗效评定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10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估,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VAS、NPQ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对比两组愈显率相差20%,提示火针浅刺配合刺血疗法在颈型颈椎病的治疗中优势更大,且用时短,值得推广于临床广泛应用。1.3.2.1.5刺血疗法[22]郑光宪分别采用刺络放血疗法和普通针刺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各60例,其中刺络放血疗法用于治疗组,普通针刺疗法用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采用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MPQ)及临床疗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及各项评分结果发现刺络放血疗法通过改善颈部局部供血、缓解局部代谢障碍而较普通针刺能更有效缓解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23]黄香红等观察十宣放血结合常规颈夹脊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麻木症状的缓解程度及血粘度的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区别在于治疗组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十宣放血疗法,采用VAS评分对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田中靖久提出的颈椎病症状与功能评定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症状、体征及颈椎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并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血粘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加用十宣放血更能减轻患者疼痛麻木症状及降低患者血粘度。[24]叶嵘观察药物结合刺血疗法及颈椎牵引疗法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对对照组行药物(通塞脉片及精通颗粒)治疗,观察组在药物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百会、大椎刺血疗法及颈椎牵引疗法,每位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3周后行CASC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并行椎动脉平均流速(Vm)测定,结果:治疗1周、3周后治疗组CASCS评分、Vm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两种数据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1.3.2.1.6耳针疗法[25]李燕通过在耳穴颈三角、肩三角、轮4、神门穴、颈椎穴埋针及耳尖穴点刺放血治疗颈型颈椎病,采用TDP照射组为对照组,观察耳针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及颈椎左右旋转活动度的影响;结果提示耳针在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颈痛及颈椎活动度方面均优于单纯TDP照射组,研究者认为通过耳针刺激颈椎、肩背部在耳廓的全息反应区可达病变所在而通络止痛,刺激神门穴同时配合耳尖放血可通过调节机体的痛觉调控系统,阻止痛觉的信息传导而达到止痛的目的,同时耳穴刺激也可以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情况,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26]席智杰等采用耳穴组和假耳穴组治疗颈型颈椎病,耳穴选用颈椎穴、神门穴及枕穴,假耳针组选用定位在与上述穴位向平行的耳轮位置上,研究耳针在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瞬即时效果,通过对患者耳穴埋针一刻钟、半小时及一小时三个时间点进行压痛阈及颈椎活动度的测量,发现耳针组在瞬即时止痛方面优于对照组,且行耳针治疗后患者的痛阈和耐痛阈均稳定增加,在改善患者颈椎活动度方面,发现耳针可改善患者颈椎左右旋转的程度,但对其他方向的活动度没有明显影响,同时该研究发现,在11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耳穴埋针30min后患者颈椎的左旋活动度与假耳针组相比差异有可比性。[27]田小刚通过予观察组加用耳针沿皮透刺治疗观察针刺联合耳针沿皮透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耳针沿皮刺时选用颈椎穴区的穴点联合对肩、肩关节及锁骨区进行透刺,透刺的方向根据患者病情的虚实及经脉走行的方向决定,出针后予神门、肝、脾及皮质下进行耳穴贴压,通过对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VAS及治疗效果发现耳穴沿皮透刺联合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较好,笔者认为这可能与耳针沿皮透刺可以刺激的区域较为广泛、刺激量相对较大有关。1.3.2.1.7平衡针疗法[28]丰效杰通过对平衡针穴位颈痛穴及肩痛穴交叉取穴,同时配合头痛穴、腰痛穴及偏瘫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相比对照组的普通选穴结合联合温针治疗组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认为平衡针灸是中医学“心神调控学”与现代医学“神经调控学”的有机结合,将颈椎病的病因定位于大脑高级中枢与心理适应调控的失衡,治疗则认为平衡针法的穴位可以调节大脑高级中枢的神经活动,从而达到缓解临床症状及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29]刘运珠在平衡针理论的基础上加用经络辩证选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通过对颈肩部及上肢疼痛、条索状结节等阳性反应的探寻确定病变的经络,小肠经病变时表现为后项部疼痛,伴或不伴有小指的麻木,选用少阴心经络穴通里;三焦经病变时表现为颈项侧后部疼痛,同时可伴有中指及示指的麻木,选用少阳三焦经络穴外关;大肠经病变时表现为颈项侧部疼痛,伴或不伴有示指麻木,选用手太阴与手阳明的交会穴合谷;肺经的病变可表现为后项部的疼痛放射至肩内侧同时可伴有拇指麻木,此时选用肺经合穴尺泽;采用该法对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1.3.2.1.8腹针疗法[30]张丽雯等以腹针为基础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腹针选穴为:商曲、滑肉门及中脘、关元;运动疗法包括:颈部关节活动度训练及颈部肌力训练;在治疗4周后对腹针结合运动疗法组和电针结合TDP照射疗法组采用VAS、MPQ、PPI及颈椎功能评分进行病情程度的综合判定,同时检测患者血清β-内啡肽水平;研究发现腹针结合运动疗法可显著升高患者血清β-内啡肽水平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通过上述观察指标的统计学分析显示腹针结合运动疗法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电针结合TDP照射组。[31]蒋湘萍采用“薄氏腹针”结合动气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腹针以“薄氏腹针”中的“神龟图”为基础选取病变部位在腹部的反应点,动气疗法即在治疗时嘱患者向各个方向运动颈椎关节并达到能耐受的最大程度;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牵引治疗,观察结果提示两中疗法均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腹针结合动气疗法组效果较普通针刺结合牵引疗法好,认为动气疗法是通过运动系统中运动传出抑制感觉系统中感觉的传入而提高疼痛阈值,同时改善局部微循环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12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1.3.2.2推拿治疗[32]董涛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先行针刺治疗,选取穴位为肩外俞、后溪、太溪、阿是穴、颈夹脊,观察组在行针刺治疗后加用推拿手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量表进行功能评价,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较观察组低33.33%,证实了推拿手法可有效缓解患者因局部肌肉痉挛造成的各种不适情况。[33]朱俊琛等将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推拿10min、20min和30min组,观察推拿时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影响;结果:推拿20min和30min组的患者临床疗效都优于推拿10min组(P<0.05),其颈椎功能评分改善程度也是20min和30min组优于推拿10mn组(P<0.05),然推拿20min与推拿30min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颈椎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侧椎动脉流速较之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同样相比于推拿10min组,推拿20min及30min组患者的两侧椎动脉流速改善更明显(P<0.05),推拿20min与推拿30min组相比患者两侧椎动脉流速改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上有时间累积效应,但并不是时间越长效果越好,推拿时间以20min左右为宜。1.3.2.3拔罐治疗[34]施研、潘媛媛采用滚针拔罐治疗颈型颈椎病,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予滚针治疗:以滚针从颈项部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手三阳经三线滚刺3-5min,以患者皮肤微红耐受为度,对明显压痛的部位以及肩井穴重点扣打,然后加拔火罐,对照组只予拔火罐治疗,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VAS评分评价颈项部僵硬不适的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5.77±1.20)、(1.32±1.41);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5.75±1.22)、(3.85±1.72);笔者认为拔罐放血可扩张病变部位血管,改善局部供血,从而疏通经络中因运行不畅而壅滞的气血,达到痛则不通的目的。[35]陈春燕等将7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梅花针拔罐治疗组与普通拔罐治疗组,梅花针拔罐治疗组取大椎、双侧风池、双侧肩井、颈夹脊以及阿是穴行梅花针拔罐治疗,普通拔罐治疗组与治疗组取同样的穴位行针刺、电针及普通拔罐治疗,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20分法量表、VAS及测定斜方肌肌张力为观察指标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及斜方肌肌张力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2.4中药治疗[36]岳耀显等采用化痰通络方配合颈痛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将8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予颈痛贴治疗,治疗组另加化痰通络方,对照组另加颈复康颗粒,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出对照组18.18%,提示化痰通络汤通过活血化痰、调和气血较颈复康颗粒更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13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37]李兆文采用颈痛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比颈痛方与颈复康颗粒的疗效差异,对照组予颈复康颗粒服用,实验组予颈痛方服用,具体组成为:姜黄15g,威灵仙15g,续断15g,熟地黄30g,羌活9g,川芎15g,骨碎补15g,酒白芍15g,天麻15g,姜半夏10g,细辛3g,陈皮10g,炙甘草9g,桑枝30g,葛根30g,伸筋草15g,透骨草15g;两组均治疗15天后以CASCS进行治疗效果评估,评分结果显示:1个疗程后,实验组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1.3.2.5其他疗法[38]张莉、王清贤将10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姜敷联合TDP照射及痛点扣刺拔罐治疗,痛点扣刺拔罐分别于第1、10天进行;对照组予常规针刺结合TDP照射治疗,治疗20天后,比较两组VAS评分并统计疗效,结果提示治疗1、10天后治疗组组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然而治疗20天后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姜敷联合TDP照射及痛点扣刺拔罐治疗颈椎病疗程当以10天为宜。[39]高婷等采用腕踝针联合中药热熨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予中药热熨治疗,热熨药物为:葛根30g,白芍20g,姜黄12g,当归、威灵仙、丹参、生黄芪各15g,川芎、肉苁蓉、骨碎补、鸡血藤、熟地黄各10g,桑枝9g,甘草6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腕踝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14%(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80.0%)。[40]邓燕琴等采用滞动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治疗组采用滞动针法:选取病变椎体相应的颈夹脊穴(双侧)、风池(双侧)及局部阿是穴,针刺操作:定准穴位后进针,得气后单项捻转针柄1-3圈人为造成滞针,滞针后迅速使用针刺手法使组织运动起来,每个部位重复3-5次,每次5-10s,幅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对照组只予双氯酚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及甲钴胺片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提示滞动针法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单纯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组间比较(P<0.05),同时笔者认为滞动针疗法具有催气、松解粘连的作用,可较为迅速的缓解症状。1.4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1.4.1颈椎病的概述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发生在颈部脊柱的常见病,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颈部肌肉群、关节突关节继发性改变和相邻椎体退变增生,直到压迫或刺激邻近神经、血管等组织,从而诱发与之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其发生与颈椎的解剖特点及生理功能有直接关系。颈椎是脊柱椎体中活动量和灵活度最大的部位,并且颈椎长期处于暴露状态下,这就使得颈椎易受劳累和风寒湿的侵袭而引起各种颈椎病的临床症状。14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1.4.2颈椎病的分型及临床症状颈椎病的分型至今仍意见不一致,可从病理学和症状学两方面来分,病理学侧重于病变的病理学实质,症状学主要依据临床特点,分类比较直观,现我国通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病变累及的组织结构将颈椎病分为六型,分别是: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型。六种类型的颈椎病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不近相同,且常常会出现临床症状重,影像学检查上表现轻微,或者临床症状轻但影像学检查表现严重的情况。颈型颈椎病是六种类型颈椎病中最早出现的类型,其它类型的颈椎病常伴随此型同时存在,因此颈型颈椎病也是颈椎病治疗的最佳时期。此种类型的颈椎病临床症状多是由颈椎生理曲度或椎间关节不稳引起的颈椎局部生物力学失稳而引起的颈椎局部或者反射性的颈肩疼痛,并有相应部位的压痛点。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影响至由椎间孔穿出的神经根,使其受到刺激或者压迫而产生神经走行支配区域感觉异常或者运动障碍者,可表现为颈肩部疼痛,并放射性引起背部及上肢疼痛,可伴有麻木,同时受累神经所支配区域可出现感觉、运动、生理反射减弱甚至消失,这也有助与对受压神经根的定位诊断,X线片上可看到骨赘的形成,患者进行查体常可发现压颈试验及上肢牵拉试验呈阳性。脊髓型颈椎病由于椎体增生产生的骨赘向椎管内突出压迫到脊髓,可造成脊髓缺血,从而引起脊髓传导功能的异常,可表现为:椎体束征如四肢的萎软无力甚至肌肉萎缩,肢体的捆绑感、受累神经根位于下颈段时引起肋间肌或者胸肌的麻痹而产生束胸感,严重者可出现病例反射;丘脑束征:四肢的麻木,或者肢体感觉分离性障碍;患者常在做屈颈动作时同步出现四肢的触电感,部分患者甚至还可出现二便失禁、尿潴留的状况,患者四肢反射常由最初反射活跃,随后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表现为渐进性减弱。椎动脉穿行于横突孔,钩椎关节的退行性变、增生可对椎动脉造成刺激或者压迫引起椎动脉对大脑的供血出现异常,最常见的症状就是颈部在转动时突然发生头晕、下肢无力失控而猝倒,猝倒醒后不会出现意识障碍,该症状随着体位的变动而消失,由于椎动脉壁上存在大量交感神经末梢此种类型颈椎病常常与交感神经型相伴出现,而会有相应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失眠、梦多、情绪不稳定等,此类患者由于可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偏头痛、前庭系统受影响的相关症状,查体时,本类型患者常有旋颈试验阳性。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如前所述多于椎动脉型相伴发,其临床症状此处不再赘述。其他类型颈椎病最为常见的就是因颈椎椎体前缘因颈椎失稳而产生向前突出的骨组织,进而压迫到食管而引起吞咽困难的食管型颈椎病,此类型可在颈椎X线片上看到颈椎前缘鸟嘴样增生的骨组织。除外上述颈椎病常见的典型表现,临床上颈椎病还有很多不典型的表现,现将其15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概述如下:(1)颈心综合征:该类患者常有心前区针刺样疼痛或者胀痛,持续时间多长于15分钟,硝酸盐类药物不能有效缓解此种疼痛,同时由颈椎病引起的颈源性心律失常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很难控制,有此种表现的患者心脏负荷试验及心电图检查均无明显改变,患者病情好转得益与对颈椎病的治疗,颈椎病程度减轻,其心脏异常的表现亦可改善甚至消失。(2)高血压:实际上颈椎病即可引起血压升高也可引起血压下降,但血压升高者较为常见,原因可能是由于椎动脉受到刺激或者压迫影响到椎基底动脉的供血以及影响到分布于其上的交感神经末梢引起,此种颈型高血压降压药物通常对其无效,应积极治疗颈椎病而降低血压。(3)乳房和胸大肌疼痛:当颈椎增生的骨赘发生在C6-C7神经根时,可引起其神经分布区域乳房及胸大肌的顽固性疼痛,多为单侧发病,同时可伴有肌力及感觉等的异常。(4)低血糖症候群:颈椎病引起的继发性血管神经损害可使患者出现交感神经受刺激时表现出的症状,临床上与低血糖表现十分相像。(5)舌咽神经痛:由颈椎病引起的舌咽疼痛常在喝水是得到缓解,此种疼痛常反复发作且疼痛剧烈,其发病是因为三叉神经脊束核在接受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纤维的同时还接受颈神经后跟纤维和脊髓纤维,颈椎病通过影响颈神经根,进而通过三叉神经而产生舌咽神经支配区域舌根及咽部的牵涉同。1.4.3颈椎病的发病相关因素颈椎病的病因目前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其发病不只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其发病机制也不甚明确,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颈椎病相关研究的总结,目前认为其病因为:颈椎间盘退变,颈椎生物力学失衡,颈椎发育不良,颈椎椎骨退变,颈后交感神经激惹及咽部感染。颈椎间盘退变是贯穿颈椎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椎间盘由两部分组成即髓核[41]和纤维环,在幼年时期髓核内富含水分,其含水量可达80%以上,除外水分,髓核的另一构成成分为具有良好弹性的粘蛋白,丰富的含水量及极具弹性的粘蛋白保证了椎间盘在幼年时期的饱满状态,但是髓核内的含水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这就使得本来稳定的椎间盘结构变得不再稳定,从而引起颈椎椎体及其周围组织的生物力学平衡状态被打破,生物力学的性能发生改变,表现为颈椎间盘的承重能力、力学传导能力以及有效平衡分布应力的能力下降,随着颈椎间盘生理功能的进行性下降,力学平衡状态的进一步破坏,使得颈椎局部的肌肉、韧带过度紧张或者过度松弛,不能维系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这种力学失常的状态会引起机体自身的保护性修复,通过骨质增生、韧带的增生钙化寻求新的力学平衡,增生的骨质、韧带以及过度紧张的肌肉对局部的循环造成障碍而产生颈椎病的相应症状。16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颈椎生物力学的失衡是颈椎病发病的另一关键因素,颈椎的力学平衡包括静力、动力两部分。静力平衡也称内源性稳定,顾名思义,其主要是由相对静止的结构组成,包括颈椎椎体、椎体附件、椎间盘及附着于椎体及其附件上的韧带;动力平衡也称外源性平衡,构成成分为颈部的肌群,颈椎力学的稳定以静力稳定为基础,以动力稳定为前提。颈椎是人体最灵活、活动度最大的椎体结构,相应的颈椎:包括椎体及其附[42]属周围的软组织也最易劳损的。软组织劳损多为软组织张力的改变,表现为颈椎周围的筋膜组织长时间处于短缩状态,而正常一侧的软组织则处于张力增高的状态,两侧不正常肌力对颈椎不平衡的牵拉逐渐造成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而生理曲度的改变会进一步加重颈椎力学平衡的破坏,进而压迫颈椎局部走行血管神经而产生颈部的各种不适症状。颈椎发育不良主要指的是先天性椎管狭窄,颈椎的骨组织因代偿性修复生成的骨赘可向椎管内突出而对脊髓产生压迫,正常发育的椎管缓冲部分骨赘对脊髓的压迫,而先天椎管狭窄的患者椎管内剩余的空间较小,使得脊髓更易受到压迫,且在颈椎活动的时候,因其活动空间较小,患者可随颈椎的活动而产生症状。颈椎椎骨退变,即骨质疏松,人类随着年龄的增长骨组织的骨代谢产生异常,其中破骨细胞的功能逐渐增强,成骨细胞的功能逐渐减弱,这就使得骨量减少,骨头脆性增高,在同样承重的基础上易形成椎体不稳而形成颈椎病,此外,椎间盘内部没有血流通过,其营养来源完全依赖于椎体内的骨髓,所以当因骨代谢异常而导致骨质疏松时,骨髓对椎间盘的营养作用减弱,可加速椎间盘的退变,而加速颈椎病的进程。颈部交感神经节发出的神经末梢广泛分布于颈部的各组织结构中,如椎动脉管壁、后纵韧带、纤维环后补等,当这些地方的神经受到刺激,尤其是椎动脉管壁的神经受到刺激时可引起血管的痉挛,同时由于交感神经的兴奋可在其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进而加重血管的痉挛,当一侧椎动脉痉挛而另一侧椎动脉的供血不足以代偿时即可产生眩晕、猝倒等症状。咽喉位于颈椎前部,两者借由丰富的淋巴组织而相互关联,当咽喉部感染细菌、病毒等后产生的炎症反应介质可通过淋巴循环扩散至颈椎周围肌肉筋膜等软组织,颈椎周围软组织可因炎症反应而张力下降,使得颈椎局部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进而引发颈椎病。此外,近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对颈椎病病因的研究不断地深入,发现颈椎病与基因、自身免疫也有一定的关系。1.4.4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治疗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治疗可以以病程长短、病理类型以及患者的年龄、耐受情况为基础而选择手术治疗或者是非手术的保守治疗。但是临床治疗上大多数的患者均未达到需要手术治疗的程度,因而临床上还是以保守治疗颈椎病为主。保守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颈椎牵引治疗以及物理治疗。17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1.4.4.1药物治疗根据目前已知的颈椎病时颈椎椎体、局部肌肉、神经及微循环的病理变化,临床上用于颈椎病的药物主要为:非甾体类抗炎药、骨代谢调节剂、解痉止痛药、神经营养药物、血管扩张剂、激素以及止痛药,在急性期水肿严重时期,也可应用甘露醇等脱水剂。除上诉口服药物外,提取中药活血化瘀药中有效成分配合消炎止痛药物的穴[43]位注射在临床上也应用广泛。魏守荣等采用丹参川芎注射液对患者颈夹脊压痛点型行穴位注射治疗,治疗后采用肌电图中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的传导速度对比穴位注射治疗与普通针刺治疗的治疗效果,结果证明丹参川芎注射液穴位注射能更有效恢复神经[44]的传导速度,改善患者肌电图的表现。郭艳明等通过对照试验对比曲垣穴与颈夹脊穴位注射治疗对患者神经阈值的影响,注射药物为复方当归注射液4ml联合维生素B12注射液1ml,治疗结果显示曲垣穴穴位注射较之颈夹脊穴位注射更能改善患者的神经阈值。1.4.4.2牵引治疗[45-46]牵引治疗在排除禁忌症后是颈椎病保守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牵引的作用有:1、牵引可暂时限制颈椎的活动,是颈椎保持在固定位置,进而缓解组织水肿及炎症反应;2、牵引可帮助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进而帮助恢复颈椎的力学平衡及生理功能;3、牵引可通过拉大椎间隙及椎间孔,减轻突出椎间盘及骨赘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4、牵引可改善椎动脉屈曲的程度,而恢复椎基底动脉的血供;牵引治疗虽有诸多优点,但临床操作上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牵引体位的选取、牵引时间的长短、牵引力量及角度的大小。随着对牵引治疗的深入了解,牵引体位由最初的坐位逐渐向卧位转变,认为卧位更加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目前普遍认为在牵引的效应在[47]3min后逐渐减低,20min牵引后效应不在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故目前公认最佳牵[48]引时间为15-20min,使用间歇式牵引法治疗效果好过持续牵引,牵引力量及牵引角度的大小要根据患者患病的颈椎阶段、生理曲度改变的程度、患者颈椎病的类型等因素进行调整。1.4.4.3物理治疗[49]尹显君在综合治疗颈椎病的基础上与治疗组加用蜡疗,对比不使用蜡疗的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更大,认为蜡疗的保温时间相对较长,可塑性高,可以更好的贴合于颈部,其温热作用可以改善颈椎局部微循环,促进炎症介质的吸收[50][51];徐留文在磁振热联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中取得较好的效果,认为磁振热可以通过热度及磁场改善局部组织微循环,可扩张血管促进炎性物质的代谢、[52]缓解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状态而减轻患者神经及软组织的疼痛;刘斌采用脉冲射频治疗2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早期疼痛的患者,对比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取得确切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认为脉冲的镇痛机制是通过神经调节作用实现的,脉冲射频可调节疼痛介质在神经中的含量,同时也可以改变神经的传递结构而镇痛。18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第二章临床研究2.1研究对象2.1.1病例来源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于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前往广东省中医院病房和门诊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治疗的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在纳入研究前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已取得患者随后的配合。2.1.2诊断标准2.1.2.1中医诊断标准[53]采用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疾病、中医证型以及病理分型的诊断标准。2.1.2.1.1颈椎病诊断标准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有颈椎先天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2.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3.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4.X线正位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MRI检查可用于定位诊断。2.1.2.1.2中医证型的诊断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2.1.2.1.3病理分型的诊断颈型:颈枕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X线片提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2.1.2.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国康复医学会2010年发布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中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54]。(1)颈项强直、疼痛,可有整个肩背发僵,不能作点头、仰头及转头动作,呈斜颈姿势,需要转颈时,必须躯干同时转动,可有头晕的症状;(2)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胀麻,咳嗽或打喷嚏时症状不加重;(3)临床检查:急性期颈椎活动绝对受限,颈椎各方向活动范围近于零度;颈椎旁肌、T1-T7椎旁或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内侧,相当于C3-C6横突水平可扪及痉挛的肌肉,用力压迫可出现肩、臂、手放射性疼痛;(4)影像学检查可正常或仅有生理曲度改变或轻度椎间隙狭窄,少有骨赘形成。19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2.1.3纳入标准同时符合以下要求者:(1)符合上述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各项诊断标准者;(2)自愿参加本项研究,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3)年龄在18-65岁,性别不设限制;(4)在治疗前1个月未服用消炎止痛药及激素类药物,同时能保证在配合治疗期间不服用此类药物2.1.4排除标准(1)不满足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中西医诊断标准者;(2)妊娠或准备妊娠及哺乳期的妇女;(3)不能配合治疗前后量表评定及随访的认知功能障碍或交流障碍者;(4)虽符合纳入标准但合并有严重心、脑、肾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伴有严重感染者;(5)同时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2.1.5剔除标准(1)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者;(2)治疗过程中出现需要治疗的其他疾病者;(3)依从性差,不能按规定规律接受治疗者;(4)误诊者;(5)自行退出者;2.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进行研究。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严格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病人60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合格受试者依次编号1-60,由随机数字法代表产生60个随机数字,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以1:1的比例分配至治疗组(温针灸)和对照组(普通针刺),每组各30例,然后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2.3样本含量本课题的样本含量估算主要参考《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对1期临床临床试验中试验组最低样本量的要求,拟定温针灸组与普通针刺组各30例。2.4治疗方案2.4.1取穴大椎、风池(双侧)、颈百劳(双侧)、大杼(双侧);2.4.2试用器材针具:环球牌0.32×25mm和0.32×40mm不锈钢无菌一次性针灸针;其他器材:75%酒精,消毒用棉签,艾条20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2.4.3操作2.4.3.1治疗组操作患者取俯卧位,选用25mm和40mm的毫针,取大椎穴、风池穴、颈百劳穴、大杼穴。用75%酒精消毒所有穴位,先用0.32×25mm毫针针大杼穴,针刺达到规定深度后以得气为度;再用0.32×40mm毫针针大椎、风池、颈百劳,大椎穴使针感向肩臂传导,颈百劳使针感向肩背上肢传导,风池穴常规得气;在所有穴位下铺纸片阻隔物以防烫伤,将预先剪好的约2cm长的艾条插在针柄上,距离皮肤合适的位置,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进行调整,艾条燃尽后出针;隔日治疗一次,一周治疗三次,两周为一个疗程,分别在第一、第二个疗程结束后进行VAS、NPQ评分并统计疗效。2.4.3.2对照组操作患者取俯卧位,选用25mm和40mm的毫针,取大椎穴、风池穴、颈百劳穴、大杼穴。用75%酒精消毒所有穴位,先用0.32×25mm毫针针大杼穴,针刺达到规定深度后以得气为度;再用0.32×40mm毫针针大椎、风池、颈百劳,大椎穴使针感向肩臂传导,颈百劳使针感向肩背上肢传导,风池穴常规得气;留针30min后出针;隔日治疗一次,一周治疗三次,两周为一个疗程,分别在第一、第二个疗程结束后进行VAS、NPQ评分并统计疗效。2.4.4疗效评价标准1.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标准,同时结合颈椎病专用量表(NorthwickParkPainQuestionnaire,NPQ(见附表))进行综合疗效判定。NPQ量表包含9个条目,包括疼痛的程度、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否会对睡眠、日常生活及社会交往产生影响,夜间手臂有无针刺麻木感及此感觉是否会影响睡眠,疼痛对搬抬重物、看书、看电视、做家务及开车是否有影响及影响的程度。每个项目都有五个评分等级,分数越高表示疼痛对患者各方面的影响越大。(1)治愈:原有的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NPQ评分比治疗前下降20%以上(包括20%);(2)好转:临床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NPQ评分比治疗前下降20%以上(包括20%);(3)未愈:症状改善不明显,NPQ评分比治疗前下降少于20%。2.疼痛综合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又称目测类比量表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疼痛单维测量工具,使用一条长约10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3代表轻度疼痛,4-6代表中度疼痛,7-10分代表重度疼痛。临床使用时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病人,让病人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师根据病人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患者疼痛情况可直观、21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确切的由图片看出,具有可比性。2.4.5针刺意外及处理2.4.5.1普通针刺意外及处理1.晕针:患者出现晕厥现象,此时要立即停止针刺,同时将所有针拔出,嘱患者将衣物松解进行适当休息,同时要注意保暖,与患者温开水引用,若患者休息片刻不能缓解者,要快速针刺或者艾灸急救穴人中、涌泉等,若对急救穴操作治疗后仍不能缓解要立刻送急救。2.滞针:术者自觉操作困难的同时患者有疼痛的感觉的情况,出现滞针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患者紧张,肌肉绷紧,此时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使之放松心情,缓解紧张的同时放松肌肉,也可以用循、按、弹等手法或在滞针部位旁边加刺一针来缓解肌肉紧张,二是术者操作不当引起,如行针时单项捻转,此时要反方向将针捻回。3.弯针:出现弯针情况要立即停止操作,弯针后的处理视针弯曲的程度而定,如针弯曲程度较小,退针即可;若针弯曲程度较大,处理时要顺着针的方向将针起出以防止断针。弯针如果是由于患者变换体位引起,嘱患者恢复体位后缓慢出针。4.血肿:若血肿范围较小可不予处理,仍其自我吸收;若出血较多,血肿明显,当先予冰块或冷毛巾冷敷,以收缩血管减少出血,48小时后热敷促进皮下出血的吸收。2.4.5.2灸后的处理艾灸后皮肤出现微红同时伴有轻微灼热感属正常现象,不予特殊处理;当由于操作失误致使皮肤灼伤时要视情况处理,灼伤范围较小同时出现的水泡也较小时涂抹万花油,同时要注意不能擦破水泡,灼伤范围较大,水泡也大范围发生时,要消毒后用无菌针将水泡挑破,挤出里面的积水,然后用无菌稍不包裹,保持清洁,防止出现感染加重病情。2.4.6统计学处理统计原始记录,检查无误后录入数据,数据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计量资料用均数土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2.5研究结果及分析参与本研究的合格受试者共60例,研究过程中均无脱落,无不良反应发生,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2.5.1治疗前组间均衡性分析2.5.1.1一般资料比较22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表1两组年龄比较(X±S)组别例数年龄(Y)tP治疗组3046.93±11.18-0.3370.737对照组3047.87±10.242表2两组性别构成比比较(x)组别男女合计χ2P治疗组131730对照组1416300.0670.795合计273360表3两组病程比较(X±S)组别例数病程(月)tP治疗组3017.17±5.47-1.2010.235对照组3013.43±5.712.5.1.2两组治疗前VAS、NPQ积分比较表4两组治疗前VAS积分比较(X±S)组别例数VAS积分tP治疗组307.03±1.13-1.0760.286对照组307.33±1.03表5两组治疗前NPQ总评分百分数(X±S)组别例数NPQ总评分百分数tP治疗组3042.14±6.190.3380.736对照组3041.60±6.22由上述5个表格可知,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治疗前VAS评分、NPQ积分经统计学检验后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基线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2.5.2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表6第一个疗程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未愈总有效率zp治疗组301315293.33%-2.4240.015对照组30616873.33%表7第二个疗程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未愈总有效率zp治疗组301811193.33%-1.7330.083对照组301214473.33%由表6可知治疗一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表7可知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总疗效个高于对照组,说明温针组的治疗效果优于普通针刺组。23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2.5.3两组治疗第一个疗程后VAS、NPQ差值比较表8两组治疗一个疗程后VAS积分、NPQ评分百分数比较(X±S)VAS比较NPQ比较组别VASNPQtPtp治疗组2.70±1.0614.87±5.98-3.5700.001-2.6900.009对照组3.77±1.2518.67±4.922.5.4两组治疗两个疗程后VAS、NPQ差值比较表9两组治疗二个疗程后VAS积分、NPQ评分百分数比较(X±S)VAS比较NPQ比较组别VASNPQtPtp治疗组1.37±0.817.23±3.43-2.4750.016-2.5440.014对照组2.00±1.409.52±3.542.5.5治疗前后颈部疼痛积分观察表10治疗组组治疗前后VAS评分、NPQ评分百分比比较(X±S)组别例数VASNPQ治疗前307.03±1.1342.14±6.19治疗后301.37±0.819.52±3.54由表表10可见,治疗组治疗后VAS、NPQ积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经独立样本t检验后,两个指标的P<0.05,提示治疗组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和症状均有改善。表11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NPQ评分百分比比较(X±S)组别例数VASNPQ治疗前307.33±1.0341.60±6.22治疗后302.00±1.409.52±3.54由表11可见,对照组治疗后VAS、NPQ积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经独立样本t检验后,两个指标的P<0.05,提示对照组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和症状均有改善。2.5.6研究结论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温针灸和普通针刺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是确切的,两种疗法都能改善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从总体上看,温针灸对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优于普通针刺,所以,温针灸这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24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第三章讨论3.1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中医理论探讨祖国医学认为风寒湿型颈椎病其病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部分,内因即为本虚,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可由年龄增大、情志内伤亦或是饮食嗜食无度脾胃功能受损、气血生化乏源引起;外因即邪实,可由外伤、劳损及风寒湿邪气侵袭而致;所以本病的病机可总结为:本虚邪实。寒邪、湿邪在邪气中隶属于阴邪,阴邪主闭,闭而不通则痛,阴邪极易耗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湿邪重浊、黏腻,因此寒邪湿邪均易阻滞人体气机,气机受阻,气血运行不通畅,不通则痛,湿邪难去,邪气可久客于病所,导致颈部筋肉失养,久而久之引起相应症状。灸法是一种利用艾叶制成的艾绒或艾条等,并将其置于特定腧穴及患处,点燃后进行熏熨产生的温热效应、芳香作用来激发人体经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针灸易学》记载:“针所不能为者,则以艾灸之,针虽捷,不如艾稳”,《外台秘要》也提到“至于火灸,特有奇能,虽约针、汤、散皆所不及,灸为重要”,强调了灸法疗效的奇特,它能补充针刺和中药等疗法的不足,受到古代医家的钟爱,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本草纲目》记载:“艾叶入肝脾肾三经,味辛,性温,气芳香,有纯阳之性,煎水温服可以逐寒祛湿,灸之可温肾固本、温经散寒、防病保健的作用”。《内经》记载“火气已通往血脉乃行”,这里指明艾燃烧时产生的温热作用可以祛除寒邪、活血通络,从而恢复气血的运行,以达到其“温通”的作用。《内经》中指出“陷下则灸之”,是在强调所有的虚证都可以通过艾灸达到扶助阳气的作用,强调艾灸的“温补”作用。灸法能“温通”一是因为灸法的施术部位在穴位或者经络上,可通过刺激穴位而激发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止痛的作用,二是因为灸法为中药与腧穴作用效果的结合,将艾叶药物的温通补益、调理气血的作用通过穴位、经络而传达至全身。温针灸集刺法、灸法及药物的作用于一身,针对因风寒湿邪气侵袭而致的颈椎病可通过其温通经络、疏散风寒、散淤止痛的作用使该病的临床症状得以缓解。3.2选穴依据大椎:从解剖位置上看,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颈椎椎体随着位置的下移所承受的重力越来越集中,刺激此处可刺激到各方面的神经肌肉以缓解肌肉痉挛、筋膜粘连;从中医角度看,大椎属督脉穴,且为督脉与全身六条阳经的交会穴,六阳经阳热之气由此汇入督脉与督脉阳气一同上行至头项部,因此大椎可振奋一身之阳气以散寒痛痹止痛,对风寒湿型颈椎病尤为适用。风池:现代医学解剖位置风池穴位于斜方肌起点处,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凹陷中,斜方肌为项背部浅层肌肉,在维持颈椎的稳定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针刺该处可以同时刺激到颈部的深浅肌群及软组织,达到松解粘连,缓解疼痛的作用;从中医角度讲,本穴属少阳胆经,《西方子明堂灸经》中云:此穴灸七壮至一百五壮,可治颈项部僵25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硬、左右转头动作受限;《类经图冀》亦记载:因感风寒之邪而恶寒发热汗不出所致的颈项部僵硬、屈伸左右活动均受限的病症可刺风池穴。颈百劳:本穴为经外奇穴,从解剖学看,本穴大约于颈5、颈6椎体位于同一水平,位于颈椎中段,其下有颈椎深浅肌群,且颈4、5神经根后支的深浅分支及臂丛神经从该穴位下穿行而过,针刺本穴即可放松紧张的软组织也可以焊接缓解神经根的压迫;从中医学角度看,颈百劳位于督脉与膀胱经之间,刺之可同时调节督脉及膀胱经经气,以舒经活血,通络止痛;《针孔穴及其疗法便览》记载:本穴主治结核、凜病,也可治疗因项部肌肉的痉挛、扭伤而导致的项部活动受限;古籍记载该穴主治各种虚劳证,对于颈部肌肉劳损的颈型颈椎病尤为适用。大杼:也称背俞,为足太阳膀胱经所属穴位,为督脉别络与手足太阳经的交会穴,同时该穴也为手少阳与足太阳的交会穴,针之可同时宣通手足太阳与手少阳及督脉经气,起到通经止痛之效,另大杼为八脉交会穴之骨会,聚骨之精气于一身,刺之可强筋健骨;《针灸大成》载大杼主“主痉挛癫疾”;《针灸甲乙经》云:颈项强痛,低头、仰头动作受限,同时伴有头痛、恶寒、肌肉震颤及腰背疼痛者,可刺大杼治之。3.3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现代医学理论探讨温针灸集刺法、灸法及药物的作用优点于一身,通过针具将艾柱燃烧的热量传递至集体深部组织,以更好的发挥艾灸温通止痛的作用。现代医学也指出艾在燃烧中除了产生具有热辐射—远红外辐射外,还产生光辐射-近红外辐射。远红外线穿透力相对薄弱,在人体的体表部位发挥作用;但近红外线的穿透力比远红外线强,可以直接作用于人体深部组织,其穿透力的深度可达10mm以上,被人体所吸收,并经过微循环系统作用于更广泛的部位。艾灸时产生的热辐射、光辐射给缺少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能量,同时给细胞的免疫功能和代谢活动提供不可缺少的动力,利于细胞大分子之间产生共振效应,促进局部微循环的改善,加快组织水肿、炎症介质等的代谢吸收,使病理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紊乱得以纠正,进而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温热刺激和红外辐射刺激对机体产生的作用称为艾灸的“温通效应”,而艾灸对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这中“温通效应”实现的。同时灸法在治疗的过程中就出现了温热、灼热、灼痛的感觉,而且在施灸的皮肤表面出现红晕,这些都表明艾灸通过温热效应、热辐射、光辐射、生物热效应、非生物热效应对机体产生了“温通”的效应,机体启动了神经反射与调节机制后可调整全身机体的免疫功能、自主神经功能,内分泌功能从而治疗全身性疾病。综上所述,灸法就是通过“温通效应”艾火这种特定的刺激,来激发脏腑经气输注至腧穴处或患处,产生的“灸感”通过循经感传到达病变的脏腑,直达病所,从而起到扶阳养阴、温经散寒、逐寒祛湿、活血通络的作用。3.4临床疗效评价从总体疗效上来说,在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26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96.67%,高于对照组86.67%;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对比治疗前与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可发现,温针灸组优于普通针刺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经过本研究发现,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是确切的,但由于各种原因限制,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1.本研究限于时间、经费以及本人能力等多因素的影响,仅仅只实施了单盲随机对照研究,而且纳入的病例样本较少,没有实施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因而最后得出的结果可能有点偏倚;2.本研究未进行温针灸不同刺激量及补泻手法的比较研究,不能明确不同刺激量及补泻手法对疗效的影响,今后应该从温针灸不同刺激量及补泻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相关临床研究;3.由于患者的个体生物学差异如对痛的耐受程度、感觉等的不同,观察指标中依赖患者主观感觉进行评分的量表带有一定的片面性,需进一步改进。综上,对于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的研究今后可从一下方面改进:1.加大样本量,增长观察时间,改进实验设计方案使之更加客观,以使研究结果更加准确,2.进行跟踪随访以明确该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3.增加观察指标,以降低误差。27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结语本研究采用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30例,并同时与普通针刺治疗本病30例进行临床观察比较,以VAS评分、NPQ量表对治疗前后的疼痛及生活动作等情况进行疗效评估,疗效评定标准采用《中医病症诊断标准》。通过对两组患者两个疗程后的综合疗效评估及每个疗程后的VAS、NPQ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可发现两优于组在改善患者疼痛及生活动作方面均有较好效果,但温针灸普通针刺,在总体疗效方面,在治疗一个疗程后两组的总体疗效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两个疗程后虽然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温针灸组总体疗效96.67%高于普通针刺组86.67%,说明在改善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温针灸优于普通针刺。综上所述,温针灸是治疗风寒湿型惊醒颈椎病患者的有效方法,且在患者接受度方面也较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28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参考文献[1]王峻良,顾非.近十年颈型颈椎病研究综述[J].颈腰痛杂志,2014(3):211-213.[2]张雪.颈型颈椎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临床流行病学初步调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3]罗晓,刘康,杨维新.某医院2014-2016年颈椎病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现状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1):124-126.[4]胡永峰,崔立津,肖海霞,等.武汉市中心城区中小学生颈椎病相关症状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5):587-588.[5]崔立津,胡永峰,周国运,等.武汉市中心城区中小学生颈椎健康状况调查[J].中医外治杂志,2011,20(3):48-50.[6]施杞工作室.施杞学术经验撷英[M].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10.[7]孙树椿.中医药治疗颈痛[J].2002.[8]李婕,谢玮,范伟强,朱东勋,张海滨,洪海平.“颈七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8(02):222-225.[9]汪凡.不同针灸疗法治疗颈椎病颈部疼痛的疗效评价[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5):538-541.[10]李艳,吴耀持,范兴良,等.基于腋神经分布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肩臂痛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16,36(2):135-138.[11]周娅妮,黄月莲,易光强,等.分经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6,36(6):587-590.[12]李绵莎,张壮涛,罗紫玲,李天耀.小针刀松解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江西中医药,2018,49(02):35-37.[13]张婷卓,杜小正,王金海,等.颈七刀治疗交感型颈椎病48例[J].中医研究,2017(11):47-50.[14]张悦,岳群,郭文辉.经筋理论指导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7(11):43-46.[15]齐玲玲,刘卫国,陈朋,等.平衡针刀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5(4):802-804.[16]肖丽梅,孟宪璞,杜韶波,等.痧点重灸治疗寒凝血瘀型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11):1336-1339.[17]狄忠,姜硕,林咸明,等.针刺配合麦粒灸治疗颈椎病颈痛近期及远期疗效评价[J].中国针灸,2014,34(4):325-328.[18]张海华,许能贵,黄润泽,等.热敏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631-2634.[19]邱超,张志强.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5(12):173-174.[20]范春兰,许金海,莫文.火针治疗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12):1448-1450.[21]李文坚,罗晓舟,刘佳昕,唐纯志.火针浅刺法配合刺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01):70-73.29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22]郑光宪.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5,38(3):39-40.[23]黄香红,赵忠辉,罗高俊,喻伟强,成建平,吴华.放血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麻木症状及血黏度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8(02):217-221.[24]叶嵘.刺血疗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5(12):171-173.[25]李燕.耳针对颈型颈椎病疼痛程度及颈椎左右旋转活动度的改善作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3):67-68.[26]席智杰,米琨,梁倩倩,等.耳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瞬即时疗效评价[J].辽宁中医杂志,2013(5):993-996.[27]田小刚.针刺联合耳针沿皮透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7(3):123-125.[28]丰效杰.平衡针灸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9):1081-1081.[29]刘运珠.平衡针联合经络辨证选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J].中国针灸,2016,36(8):820-820.[30]张丽雯,张小燕,伍琦.腹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98-101.[31]蒋湘萍.腹针结合动气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7(22):3293-3295.[32]董涛.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1).[33]朱俊琛,王超,郑智文,等.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时效性研究[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6):73-77.[34]施研,潘媛媛.滚针拔罐治疗颈型颈椎病75例临床观察[J].上海医药,2016,37(8):29-30.[35]陈春艳,葛林宝,徐鸣曙,等.絮刺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7):857-860.[36]岳耀显,战争尧,黄峰.化痰通络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4例[J].河南中医,2016,36(7):1232-1233.[37]李兆文.颈痛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01):32-33.[38]张莉,王清贤.姜敷联合特色电磁波照射(TDP)痛点叩刺拔罐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8,40(01):118-121.[39]高婷,王宝玉,成惠娣.腕踝针联合中药热熨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25(01):96-98.[40]邓燕琴,郭钦源,谢丽凤,等.滞动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7(12).[41]贾连顺李健林本丹.脊柱外科学[M].第二军医大出版社,2009.[42]方维,赵勇.颈椎病发病与软组织张力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1):100-102.[43]魏守蓉,张道鹏,陈敏,等.丹参川芎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肌电图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6(20):87-89.30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44]郭艳明,梁永瑛,张富明,等.曲垣穴位注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阈值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4):453-456.[45]乔颖欣.颈椎病的中医康复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1):218-219.[46]柴光德.改进牵引方法治疗颈椎病的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0):1235-1236.[47]黄娟,赵凯.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学,2015,36(5):636-638.[48]陈建华,尤建华.不同牵引方法治疗268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06,14(5):44-45.[49]尹显君.蜡疗在颈椎病综合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3):96-97.[50]李宏玉,朱路文,吴孝军,等.针刺结合蜡疗治疗膝骨关节的随机对照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8):1001-1002.[51]徐留文.磁振热联合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04):541-543.[52]刘斌.脉冲射频对早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7,32(6):506-507.[5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4]佚名.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C]//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眩晕学组成立大会暨首届眩晕多学科研讨会.2012.31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附录附录1:患者知情同意书我是自愿参加本项的临床试验,我已被告知:一、我已通过研究者了解到此项研究的目的和性质。二、针灸疗法在临床上是安全、有效的。三、本次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麦粒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是否具有差异性。四、在该项试验中将进行膝骨关节炎各种评价量表及安全性量表的评价,以保证受试过程的安全性和客观评价临床疗效。五、我已经知道参加试验及在此项试验中的个人资料均将严格保密,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对外泄露。六、我对本次临床试验的意义、目的和具体研究方法已经了解,也知道针灸预期可能的受益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发生确与针灸治疗有关的损害时,可获得对应的治疗。七、我有权在任何时侯咨询问题,并有权决定在任何时间退出本试验而不会遭到任何歧视或报复,仍可继续得到其他方式手段治疗。八、我自愿参加此项试验,并与研究者合作。我确认已将过去现在的患病情况和治疗情况告知研究者。书面同意我已被告知并理解上述有关本试验的情况,我确认已有充足的时间考虑,所有的疑难问题已得到圆满的解答,我同意参加本试验并保证尽量遵从医嘱。受试者姓名(签名):日期:见证人姓名(签名):日期:研究者姓名(签名):日期:研究者电话:32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附录2:病例资料记录表姓名性别年龄电话文化程度职业婚否民族单位及家庭住址病程中医诊断分组纳入时间治疗开始时间治疗结束时间附录3:VAS疼痛评分表33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附录4:NPQ颈痛量表我们设计本问卷目的:为了了解您所患疾病如何影响您应付日常生活的能力。以下每个问题仅选择一个最符合您的答案,请在答案前的方格内用“√”标示。您只需要在每个部分标识一个方格。1、现在颈痛的程度□没有颈痛□温和□中等□很厉害□简直不可想象2、颈痛与睡眠□颈痛从不干扰我睡眠□颈痛有时会干扰我睡眠□颈痛经常会干扰我睡眠□颈痛使我每晚的睡眠时间少过五小时□颈痛使我每晚的睡眠时间少过两小时3、手臂在夜晚感到发麻或针刺般的情况□我在夜晚并不感到手臂发麻或针刺般的感觉□我有时会在夜晚觉得手臂发麻或有针刺般的感觉□手臂在夜晚发麻或针刺般的感觉经常打扰我睡眠□手臂在夜晚发麻或针刺般的感觉使我每晚的睡眠时间少过五小时□我的手臂发麻或针刺般的感觉使我每晚的睡眠时间少于两小时4、每天症状持续的时间□我的颈部和手臂整体都觉得正常□我起床时会觉得颈部和手臂有不适的症状,但不超过一小时□颈部和手臂不适的症状时有时无,总共持续一至四小时□颈部和手臂不适的症状时有时无,总共持续超过四小时□颈部和手臂不适的症状持续不断,整天都有34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5、携带物件□我可携带重物(五公斤或以上)而不感到额外的痛楚□我可携带重物(五公斤或以上),但这令我感到额外的痛楚□痛楚令我不能携带重物,但若物件的重量中等(约2-3公斤),我便可以应付□我只可以拿起轻的物件(2公斤以下)□我什么东西都拿不起来6、阅读及看电视□多久都可以,没有任何困难□如果我的姿势适当,多久都可以□多久都可以,但会产生额外的痛楚□痛楚使我不愿意地提早结束这些活动□痛楚使我根本无法阅读及看电视7、工作、家务之类□我可做平时的工作而不感到额外的痛楚□我可做平时的工作,但这使我感到额外的痛楚□痛楚使我只能做平时工作量的一半或以下□痛楚使我只能做平时工作量的四分之一或以下□痛楚使我根本无法工作8、社交活动□我的社交生活正常,并不导致额外的痛楚□我的社交生活正常,但会增加痛的程度□颈痛规限了我的社交生活,但我仍可外出活动□颈痛使我的社交生活只能限于居所之内□颈痛使我没有社交生活9、驾驶(如果你连健康时也不驾驶的话,不必回答本题)□我有需要便可以驾驶,不会感到不适□我有需要便可以驾驶,但会感到不适□颈部的痛楚或僵直情况有时会限制我驾驶□颈部的痛楚或僵直情况经常限制我驾驶□颈痛症状使我根本无法驾驶35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NPQ百比分:注:1、每一题各项按从上到下得分依次为0,1,2,3,4分。2、如果受试者不曾有驾驶的经历,则第9题不必回答,即使回答了亦不纳入计分中。3、第1~9题为计分项目如果9题全部回答,则NPQ百分比为:9题总得分/36×100%如果仅回答8题,则NPQ百分比为:8题总得分/32×100%36 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致谢回望三年的研究生生涯,感谢我的导师李教授,本论文从选题到最终完成,都有赖于老师的悉心指导,这倾注了导师的大量心血,此外还要徐老师,两位老师的人格魅力深深的影响着我,“感恩心做人,责任心做事”,这是从研究生入学接触到两位老师后老师对我们同门师兄弟的教导,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行事指导,不管是在现在的学生生涯还是今后走向工作的道路中都应该用感恩的心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怀着责任心做每一件事,做到这两项,我们离成功就更近了一步。还要感谢一直在我身后默默给予我支持的父母和亲人,在求医路上,是你们一直鼓励着我不要轻易放弃,你们的关心和爱护是我不断努力的动力,你们是我人生旅途中最坚强的后盾,每当我伤心难过的时候你们就是我避风的港湾,感谢你们。感谢我的同门师兄师姐,谢谢你们在我选题、做课题时我的建议,不管何时何地,你们都会耐心的听我讲不懂的问题,及时给予我解答,谢谢你们。还有我可爱的师弟师妹们,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谢谢你们。感谢我的朋友、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对我的无私帮助,谢谢你们。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论文评阅和答辩指导的所有专家老师!3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