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

ID:75473520

大小:894.19 KB

页数:39页

时间:2024-02-04

上传者:笑似︶ㄣ無奈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_第5页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_第6页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_第7页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_第8页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_第9页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_第10页
资源描述: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学校代号10162学号201420100200Liaoni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硕士学位论文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学位申请人李煜俐指导教师姓名江红专业名称中医内科临床申请学位类型专业学位论文提交日期二○一七年六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与真实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在我呈交的学位论文中,本人经研究所得的数据、原理、结论等一切内容均真实,且经本人认真核对无误;我呈交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资料(原始记录、照片、录像片、检查化验报告单等)确为完整的学位论文研究中的原始资料,本人没作任何修改;我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没有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人对我完成此论文的帮助以及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我呈交的学位论文及与该论文相关的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学位论文作者签名_______日期:年月日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辽宁中医药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机构送交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允许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辽宁中医药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印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学位论文作者签名__________学位论文导师签名_________日期:年月日 目录一、摘要..........................................................................................................................1中文论著摘要.................................................................................................................................1英文论著摘要.................................................................................................................................2二、英文缩略语..........................................................................................................................4三、正文..................................................................................................................................5论文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前言.............................................................................................................................................5临床资料.........................................................................................................................................6研究方法.........................................................................................................................................9结果...........................................................................................................................................11讨论...........................................................................................................................................17结论...........................................................................................................................................22四、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23五、参考文献............................................................................................................................24综述...........................................................................................................................................26个人简历.......................................................................................................................................34在校期间科研成绩.......................................................................................................................35致谢...........................................................................................................................................36 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届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中文论著摘要目的:本研究旨通过与糖脉康颗粒比较,观察消渴清对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证,单用1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作用及降糖作用。材料与方法:选取我科40例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10例。单纯口服双胍类降糖药,磺脲类降糖药,或糖苷酶抑制剂血糖控制不佳者,应维持原方案不变,试验组给予消渴清颗粒,1袋/次;口服,3次/日。对照组给予糖脉康颗粒,1袋/次;口服,3次/日。疗程:12周。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疗效更优。2.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结果比较,两者差异显著(P<0.05);说明消渴清能够降低患者空腹血糖值,疗效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两组餐后2小时血糖结果比较,两者差异显著(P<0.05);说明消渴清能够降低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值,疗效优于对照组。4.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试验组有效率是96.2%,对照组为62.5%,两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消渴清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消渴清”能够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患者中医临床症状。2.“消渴清”可以降低空腹血糖、早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关键词: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消渴清;疗效1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英文论著摘要AbstractPurpose:ComparedwithTangmaikanggeanules,thepurposeofthisstudyistoevaluatethemeliorationofTCMsyndromesandhypoglycemiceffectofXiaokeqinggeanulestreatmentoftype2diabetesmellituspatientswhosebloodsugarcannotbecontrolledbyonlyusingakindofhypoglycemicdrugs.Materialandmethod:Select40casesoftype2diabetesdeficiencyofYinandexcessiveheatwithbloodstasispatients,havesignedinformedconsent,dividedintoexperimentalgroup(n=30)andcontrolgroup(n=10),Onlyuseonekindofbiguanide,sulfonylureadrug,Glycosidaseinhibitorbloodglucosecannotbecontrolled,shouldmaintaintheoriginalprogram.TheexperimentalgroupwasgivenXiaokeqinggeanules,1bags/times;3timesadayoraltreatment.ThecontrolgroupreceivedTangmaikanggeanules,1bags/times;3timesadayoraltreatment.Courseoftreatment:12weeks.ObservetwogroupsofTCMsymptoms,FPG,2hPG,HbA1Candmedicationsafety.Results:Xiaokeqinggeanulesclinicalresultsinthetreatmentoftype2deficiencyofYinandexcessiveheatwithbloodstasis1.Aftertreatmentthecurativeeffectofthetwogroup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experimentalgroupbettereffect.2.Comparisonoftwogroupsoffastplasmaglucoseaftertreatment,theyaresignificantlydifferent(P<0.05);descriptionofXiaokeqinggeanulescanreducefastplasmaglucose,curativeeffectis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Comparisonoftwogroupsof2hourspostprandialglucoseaftertreatment,theyaresignificantlydifferent(P<0.05);descriptionofXiaokeqinggeanulescanreduce2hourspostprandialglucose,curativeeffectis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2 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届硕士学位论文4.Thesymptom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reducesaftertreatment.Theeffectiverateoftheexperimentalgroupis96.2%and62.5%inthecontrolgroup.theyaresignificantlydifferent(P<0.05);curativeeffectis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Conclusions:1.“Xiaokeqinggeanules”caneffectivelyimprovetheclinicalsymptomsoftype2diabetesdeficiencyofYinandexcessiveheatwithbloodstasispatientswithsymptom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Xiaokeqinggeanules”canreduceFPG,2hPGandHbA1C.Keywords:Type2diabetes;Yindeficiencyandheatwithbloodstasis;Xiaokeqinggeanules;curativeeffect3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英文缩略语英文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全称DMDiabeticmellitus糖尿病T2DMType2diabetesmellitus2型糖尿病FPGFastingplasmaglucose空腹血糖2hPG2hourspostprandialglucose餐后两小时血糖ALTAlanineaminotransferas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BUNBloodureanitrogen尿素氮ScrSerumcreatinine血肌酐CcrCreatinineclearancerate内生肌酐清除率ECGElectrocardiogram心电图HbA1CGlycoseylatedhemoglobin糖化血红蛋白4 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届硕士学位论文正文论文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前言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至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华医学会发布一项关于中国糖尿病带来的社会经济学影响显示:我国每年用于治疗糖尿病的[1]费用达1700多亿人民币。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导致我国糖尿病患者在近十年里,增长迅速,据统计,在我国的成年人口中,糖尿病患者已达到10%,其中2型糖尿[2]病占糖尿病的90%以上。糖尿病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及危害,如果不积极治疗,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甚至死亡。从中医角度讲,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素体亏虚,阴虚燥热,随着病情的发展,日久血行不畅,导致血脉瘀阻。患者初期多见乏力、口干渴、饮水过多、尿频,五心烦热等症状,日久瘀血阻滞经络可出现手足麻木刺痛等症状,中医药在改善患者上述症状中,有独到的优势,并且可以辅助降低血糖、血脂等。不断的发展祖国医学的优势,会提高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中的地位,为患者减轻病痛,对提高2型糖尿病的整体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消渴清颗粒是有天力士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三类中药新药。取自我国著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的经验方,主要成分为知母、苍术、黄连、蒲黄、地锦草,具有滋阴清热,活血化瘀的功效。为进一步对该方进行研究,特在导师指导下,开展此次临床药物观察研究,总结消渴清颗粒在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证的临床疗效。5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临床资料1病例来源1.1病例选择及分组采取分层区组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方法,进行多中心研究,共纳入病例数为480例,本研究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7月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患者共40例,其中试验组30例,对照组10例。1.2一般资料试验组30例,平均年龄53.54±8.18岁;平均糖尿病病程3.99±4.46年。对照组10例,平均年龄49.5±10.46岁;平均糖尿病病程2.17±2.3年。2诊断标准2.1西医诊断标准采用1999(WHO)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确诊:静脉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或餐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l/L(200mg/dl);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注:①症状不典型者,不能依据1次血糖结果诊断,临床诊断必须经另一天的重复试验所证实。②有严重症状和明显高血糖者的诊断,要求其血糖值超过以上指标。③在急性感染、外伤、循环和其他应激情况下,测定出的严重高血糖可能是暂时性的,不能因此而立即诊断为糖尿病。④空腹或任何时候的血糖或OGTT结果,如果还不能诊断,应定期复查,直到明确诊断。2.2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中医阴虚热盛挟血瘀的辩证标准制定为:主症:口渴多饮,咽干口燥。6 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届硕士学位论文次症:多食易饥,尿频量多,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胸背刺痛,肌肤甲错,舌脉:舌质紫暗或暗红,可见瘀点、瘀斑,少苔,脉细数或细涩。具备上述1项主症,并同时兼有次症3项或以上,即可诊断。2.2.1中医症状评分标准主症计分0分2分4分6分口渴多饮无饮水量稍增饮水量较以往饮水量较以往增加半倍以上增加1倍以上咽干口燥无稍觉咽干口燥咽干口燥少津口干咽燥,时常饮水次症0分1分2分3分多食易饥无有轻度饥饿时感饥饿,尚饥饿难忍,不感,食量略增能控制,或食能控制,或食加量增加半倍以量增加1倍以上上尿频量多尿量尿量2-2.5L/d尿量>2.5-尿量>3L/d<2L/d3L/d五心烦热无手足心热,偶手足欲露衣被手足热,喜触有心烦外,时感心烦冷物,烦躁不宁大便干结无排便硬而费力大便硬结,2-大便硬结,33天一行天以上一行胸背刺痛无有肌肤甲错无有3纳入标准(1)符合WHO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者;(2)符合中医辨证标准阴虚热盛挟血瘀证者;(3)已进行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治疗后,7.0mmol/L≤空腹血糖≤13.9mmol/L或11.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6.6mmol/L者;7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4)糖化血红蛋白超过6.5%者;(5)年龄30-75岁;(6)糖尿病病程≥3个月;(7)单用1种降糖药≥3个月;(8)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排除标准(1)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患者;(2)近半个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以及严重感染者;(3)有严重心、肝、肾、脑、血液系统等并发症或合并其它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4)过敏体质,或有两种以上药物或食物过敏史者;(5)妊娠、准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6)研究者认为不宜参加本实验者。5脱落标准(1)治疗过程中,连续两个访视点,空腹血糖超过13.9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6.6mmol/L者;(2)出现过敏反应或严重不良事件,根据医生判断属试验药物所致者;(3)试验过程中,发生合并症、并发症或特殊生理变化,不适宜继续服药者;(4)受试者依从性差,使用药物达不到规定量的80%或超过规定量的120%,或自动中途换药;(5)各种原因的中途破盲病例;(6)违反试验方案者。6中止试验标准(1)研究者发现严重安全性问题、疗效太差或方案有重大失误时。(2)申办者要求终止试验。(3)行政主管部门撤销试验(4)中止试验时,全部原始资料(病例、CRF)应予保留备查。8 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届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1设计方法本项试验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进行多中心试验研究,受试者选择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证患者,单纯口服双胍类降糖药,磺脲类降糖药,或糖苷酶抑制剂血糖控制不佳者,应维持原方案不变,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3:1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消渴清颗粒进行研究,根据临床资料,共纳入病例为480例,本中心纳入40例,其中试验组纳入30例,对照组纳入10例,总病例数为40例。2研究方案2.1试验组予消渴清颗粒(组成:地锦草,黄连,知母,蒲黄,苍术。功效:滋阴清热,活血化瘀。主治: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口服,规格:6g/袋,1袋/次,一日三次口服。2.2对照组予糖脉康颗粒(组成:黄芪,地黄,丹参,葛根,淫羊藿,桑叶,赤芍药。功效:滋阴清热,活血化瘀,补气固肾。主治:糖尿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规格:5g/袋,1袋/次,一日3次口服。2.3疗程12周3观察指标3.1安全性观察3.1.1一般情况:①体温;②安静时心率;③呼吸;④血压等。每次复诊时观察。3.1.2实验室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用药0周、用药12周后各查一次。血糖(空腹和早餐后2小时),用药后2、4、6、8、10、12周各查一次。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心电图、肾功能(BUN和Cr)、尿NAG酶和尿微量白蛋白、肝功能(ALT、AST、TBIL、ALP、GGT):用药0周、用药12周各查一次,治疗前正常,治疗后异常者,应定期复查至随访终点。9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3.2疗效观察3.2.1主要指标:(1)中医证候总积分及中医证候疗效评定。(2)糖化血红蛋白,用药前、用12周后各查一次。3.2.2次要指标:静脉血糖(空腹和早餐后2小时),用药后2、4、6、8、10、12周各查一次。4疗效判定标准4.1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控制症候计分值减少率≥90%显效症候计分值减少率≥70%有效症候计分值减少率≥30%无效症候计分值减少率<30%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和-治疗后积分和)÷治疗前积分]×100%。5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录入2013版Excel表,将录入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指标以均值和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者用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用Wilcoxon秩和检验。2分类计数指标的比较用X检验;两组等级计数指标的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给出检验统计量及其对应的P值,以P<0.05作为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10 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届硕士学位论文结果本研究纳入病例4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其中3例因失访脱落,1例患者要求退出试验脱落;对照组10例,其中2例失访脱落,实际完成病例34例。1两组一般情况比较1.1年龄表1两组患者年龄(岁)情况组别NxSTP试验组2653.548.1791.1440.261对照组849.5010.461注:t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05。如表1所示,两组年龄分布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性别表2两组患者性别情况2组别N男女xP试验组261214(N=34<40)0.583对照组8442注:x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05。如表2所示,两组性别分布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1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1.3病程表3两组患者糖尿病病程(年)情况组别NxSTP试验组263.994.461.1020.279对照组82.172.30注:t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05。如表3所示,两组糖尿病病程分布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表4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评定组别N临床控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P制率(%)试验组267810196.20.009对照组8104362.5注:秩和检验,两组间疗效比较:☆P<0.05。如表4所示,试验组临床控制7例(26.9%),显效8例(30.8%),有效10例(38.5%),无效1例(3.8%),总有效率(96.2%);对照组临床控制1例(12.5%)显效0例(0%),有效4例(50.0%),无效3例(37.5%),总有效率(62.5%),两组疗效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疗效更优。3两组证候积分表5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x±S,分)组别N0周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试验组269.92±9.04±7.46±6.00±5.19±4.00±3.12±2.2791.8431.9442.0202.0201.9392.085对照组88.63±7.63±6.25±5.38±4.00±4.38±3.88±1.6850.9161.6692.0661.8521.9962.357注:t检验。12 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届硕士学位论文图1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治疗前两组间积分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均有所下降,试验组由9.92分下降至3.12分,对照组由8.63分下降至3.88分,其中用药后第8周,下降明显P<0.05,说明在治疗8周后,试验组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效果显著。4两组治疗前后Hb1AC比较表6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糖化血红蛋白试验组对照组组间P值0周8.588±1.84128.675±2.0380.88512周7.027±0.74227.300±1.4570.009注:t检验。治疗前两组间糖化血红蛋白比较,P>0.05;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比较,P<0.05。如表6所示,治疗前两组间糖化血红蛋白比较(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比较,两者差异显著(P<0.05);说明消渴清在降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方面,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13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5两组治疗前后FPG比较表7空腹血糖组内比较(x±S,mmol/L)组别0周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试验组9.11±7.88±7.42±7.37±7.07±7.01±6.93±2.1050.9630.8060.5081.0360.5930.789对照组9.46±8.71±8.19±8.05±8.02±7.92±7.66±1.7331.0820.8891.3161.2181.2661.173注:t检验。图2空腹血糖组内比较(x±S,mmol/L)由表7可知,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均下降明显(P<0.05),试验组平均空腹血糖由9.11mmol/L降至6.93mmol/L,平均下降2.18mmol/L,对照组平均空腹血糖由9.46mmol/L降至7.66mmol/L,平均下降1.8mmol/L,两组空腹血糖在0周与2周对比,下降明显P<0.05,说明在治疗2周后,试验组空腹血糖下降显著。14 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届硕士学位论文6两组治疗前后2hPG比较表8早餐后2小时血糖组内比较(x±S,mmol/L)0周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试验组13.95±10.64±10.31±10.19±10.10±10.08±10.00±3.2632.2441.3571.0051.1360.8041.090对照组14.34±13.00±11.55±11.13±11.01±10.84±10.84±6.9483.6841.8241.1150.9920.8210.588注:t检验。图3早餐后2小时血糖组内比较(x±S,mmol/L)由表8可知,治疗前两组早餐后2小时血糖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均下降明显(P<0.05),试验组平均早餐后2小时血糖由13.95mmol/L降至10.00mmol/L,平均下降3.95mmol/L,对照组平均早餐后2小时血糖由14.34mmol/L降至10.84mmol/L,平均下降3.5mmol/L,两组早餐后2小时血糖在0周与2周对比,下降明显P<0.05,说明在治疗2周后,试验组早餐后2血糖下降显著。15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7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比较表9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比较(例)试验组对照组项目治疗前12周后治疗前12周后ALT升高2111AST升高1111Scr升高0001BUN升高0100不良事件0201如表9,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前后的安全性指标,如: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试验组不良事件为2例,其中1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牙痛症状,1例出现左踝关节扭伤,不良事件程度均为轻度,均与药物无明显联系,随访后症状均消失。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有1例出现尿潜血阳性,不良事件程度分级为轻度,经随访后,复查结果为阴性。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试验组7.7%,对照组为12.5%,经卡方检验,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16 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届硕士学位论文讨论1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优势2型糖尿病,具有典型“三多一少”症状者,在中医学中被归为“消渴病”的范畴,初期燥热伤肺,多表现出来口干渴症状,随着病程的发展,出现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并夹杂血液瘀阻脉络的症状,临床表现为乏力,手足麻木刺痛等。大部分患者服用西药,血糖虽有所下降,但临床症状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而通过相关中药的配伍,在辅助降低血糖的同时,往往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消渴病的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而日久又会出现血液运行不畅,阻滞于脉络,因此临床上阴虚热盛挟血瘀的患者尤为多见。消渴清颗粒在治疗本病中,将滋阴清热,活血化瘀的中药配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并且起到了辅助降糖的作用,为患者减轻病痛。2消渴清颗粒方义分析糖尿病在祖国医学中曾予:“肺消”、“消渴”、“消瘅”等记载。《黄帝内经》将消渴病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外邪首先犯肺,出现口渴多饮,称为“肺消”,中期为消渴病期,称为“消渴”,病位在胃,胃本喜润恶燥,燥邪犯胃,胃肠失濡,出现多食易饥,此时属于阴虚热盛阶段。如果前期、中期失治误治,则进入后期,中医称之为“消瘅”,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涉及大血管以及微血管的病变。因此,对于有相关症状的人群,应早期对他们进行糖尿病的筛查、及时确定诊断及治疗方案、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颜德馨教授(下文称颜老)是我国国家级名老中医,从事中医药工作70余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颜老认为,消渴病的治疗不仅应遵循古代医家对上、中、下消的划分,更应明确每个阶段的演变过程,颜老认为,消渴病初期,以肝肾功能阴虚为其根本,肺胃热盛为其标,出现津液亏损的症状,而中医认为津液与血液本是同根同源,津亏则血液化生减少,加之燥热煎灼血液,使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粘稠,日久可阻滞经脉,化为瘀血,因此,颜老主张在治疗消渴病当中应以“运化脾胃行津液,活[3]血化瘀通经络”为法。消渴清颗粒是颜教授在临床过程中,总结出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方,尤其对于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的患者疗效显著。17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颜德馨教授在70余年的工作中,对消渴清颗粒中所涉及的中药有着深厚的用药感悟。其主要成分为:地锦草,苍术,黄连,知母,蒲黄。地锦草别名又为马蚁草、血风草等。为大戟科植物,性平味辛,归肺、胃、大肠经,能够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多用于治疗黄疸,小儿疳积,小便血淋、湿疹疮疡等。《本草汇言》记载:“凉血散血……善于通流血脉,专注消解毒疮。”《嘉枯本草》云:地锦草“主流通血脉,亦可用治气。”颜教授在治疗消渴病的方药中经常用地锦草30-60g,或予患者新鲜的地锦[4]草代茶长期饮用,取得了良好的降糖效果。苍术性温,味辛苦,归脾胃、肝经,为菊科植物干燥的根茎,可以燥湿化浊。《珍珠囊》中记载:“苍术能够健胃安脾,消除湿肿。”现多被用于治疗湿邪阻滞脾胃、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带下过多等。黄连又被称作支连、王连。为三角叶黄连,和云连干燥的根茎,性寒味苦,归心、肝、脾胃、大肠经,能够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好古曰:黄连苦燥,苦入心,泻心者……实则泻其子也。《名医别录》中记载:“黄连,寒…止渴、治口疮。”颜老[5]认为,消渴病虽然以肝肾亏虚为其根本,但是多有肺、脾燥热。中焦运化失常,津液不能到宣散,构成了其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出“脾胰同源”之说,认为消渴病的发生发展虽与胰岛功能失调有关,但病程的进展过程中,往往有脾的参与,提出来治疗消渴应重在治脾。临床中多将运脾燥湿的苍术作为主药,加之清热、泻中焦火热的黄连为辅,使得脾气能够升清,脾胃运化调畅,津液得以上呈,则口渴自止。知母,又被称作连母、地参,是草本植物,多为圆柱形,花粉多为红色,果实呈椭圆形,内为黑色种子,其干燥根状茎为著名中药,性苦寒,归肺、胃二经,既可以泄肺胃之实火,又善于濡养肺肾之阴津,且其药性温和,泻火而不伤正气,并有润滑肠道、通利大小便之效,常被用于治疗消渴多饮多尿、高热烦渴,骨蒸潮热、燥咳、虚烦不眠,并可润肠道而治疗便秘。《本经》中记载:“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益气。”《药性论》载:“主治心烦躁闷......肾气劳,患人虚而口[6]干。”吴莹等认为,知母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被盐炮制以后,降糖效果更加显著。蒲黄又名蒲花、蒲棒花粉等,为东方香蒲植物水烛香蒲植物干燥的花粉,味甘、微辛,性平,归心、脾肝经,能够化瘀止血、利尿通淋,用于治疗各种血症,跌打损伤引起的肿痛、以及湿痛、刺痛等。《本草正义》云:“蒲黄,专入血分......兼行气分,善治气血凝滞之病。”《本经》中记载,其可去寒热,利小[7]便......除瘀血。张大宁教授认为蒲黄碳有良好的吸附毒素的作用,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以蒲黄碳、大黄碳等配伍,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8 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届硕士学位论文总之,消渴清颗粒是颜德馨教授几十年在临床工作中,日积月累总结出的关于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的经验方,对每一味中药的药性、归经、作用特点都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对各药物的合理配伍,能够达到滋阴清热、活血化瘀的功效,在治疗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3消渴清颗粒现代药理学研究现代药理学研究,黄连具有保护人体细胞膜,清除体内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等[8]作用。刘思洋等将黄连生物碱用于大鼠的注射,发现其能够降低其血清中丙二醛,以及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水平,从而显著提高胰腺组织BCL-2蛋白表达,抑制胰岛细胞的[9]过快凋亡。刘栩晗等实验证明,黄连素能够增加体内脂联素的含量,降低血瘦素,改[10]善血脂血糖。李国生等认为黄连素可以调节BMP4转录通路基因表达,改善2型糖尿病因脂诱性导致的胰岛素抵抗状况。苍术的主要化学成分有苍术醇类、芳香苷类、[11]烯炔类等,可以有效地抗炎、降血糖,保护神经系统及心脑管。ChohachiKonno等在实验中研究出,苍术多糖能够降低小鼠血糖水平,尤其对于降低四氧嘧啶高血糖小[12]鼠空腹血糖水平效果显著。王金彪等以黄连、黄柏为君,佐以苍术、薏苡仁对小鼠进行试验,取得了良好的降糖、降低密度脂蛋白的效果。知母的主要成分是知母皂甙,其水浸提取物,可以增强脂肪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从而降低正常兔的血糖水[13]平,对于四氧密啶性糖尿病兔的降糖效果更佳显著。钟文静等研究表明,知母能够[14]抑制亚油酸转化为花生四烯酸,可以降低血糖并抑制糖尿病炎性并发症的发生。张爽等的研究表明,知母被盐炮制以后,里面的三氯甲烷层萃取物及乙酸乙酯层萃取物不仅可以抑制a-葡萄糖苷酶,降低大鼠的空腹及餐后2小时的血糖,改善糖化血红蛋白[15]水平,而且在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方面也有着良好的疗效。张颖等对海马进行实验表明,知母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海马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16]保护受损脑组织神经元。刘炳彤等研究表明,知母皂苷可以抑制肥大细胞炎症相关因子合成以及释放,在抗炎方面有良好的疗效。地锦草不仅可以清热、活血解毒,还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17][18]酶的活力,对缺血的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王琳琳等研究表明,地锦草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可被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地锦草可以抑制体内炎性因子以及脂肪因子的水平,减轻小鼠的体重,改善胰岛功能,增加小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19]其空腹血糖。王晓敏等研究表明,地锦草能够增强高糖小鼠的抗氧化能力,减弱胰岛细胞膜的氧化损伤,从而抑制胰岛β细胞的凋亡。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蒲黄可以19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20]抗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内一氧化氮的含量,并且能够改善心肌细胞的微循环。[21]代向东等研究表明,炒蒲黄、蒲黄碳可以调节免疫,而黄酮类化合物是生蒲黄中的主要成分,可以抑制三磷酸腺苷及花生四烯酸的合成,对于抗外周血小板聚集的效果[22]显著。钮心瑜等研究表明,生蒲黄汤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可以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眼底出血的吸收,有效改善患者视物模糊不清的症状。对上述各中药的现代药理学分析总结,其相互配伍对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证型有着针对性的治疗作用,不仅仅可以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细胞的功能,降低血糖,还可以抗氧化,同时对于降低血脂,抑制炎性因子,抗血小板聚集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4临床疗效分析本次临床研究观察了34例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患者。在单用各种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观察消渴清治疗后患者中医证候、FPG、2hPG,HbA1C、肝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初步验证了消渴清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地降低患者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根据我们在本研究中获得的初步结果,分析如下:试验组临床控制7例(26.9%),显效8例(30.8%),有效10例(38.5%),无效1例(3.8%),总有效率(96.2%);对照组临床控制1例(12.5%),显效0例(0%),有效4例(50.0%),无效3例(37.5%),总有效率(62.5%),两组疗效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疗效更优。说明在单用一种降糖药的基础上,加消渴清颗粒治疗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疗效优于单用西医治疗。中医学讲求整体观念以及辩证论治,在治疗疾病中,做到辨病与辩证相结合,从整体出发,调整患者身体机能,并取得了积极的作用。两组在治疗症候积分方面比较,治疗前两组间积分比较,P>0.05;试验组、对照组均有所下降,试验组由9.92分下降至3.12分,对照组由8.63分下降至3.88分,其中用药后第8周,下降明显P<0.05,说明在治疗8周后,试验组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效果显著。说明消渴清颗粒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优于对照组。消渴病中出现口干多饮、多食易饥、手足心热等症状均由阴虚热盛导致,然而胸背刺痛、皮肤甲错等症状则是由于血液运行不畅,瘀血阻滞经络导致,因此可见,消渴清颗粒不仅可以滋阴清热,还兼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改善上述症状有着良好的疗效。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升高,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代偿性增多,由于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会出现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减弱或消失,经糖耐20 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届硕士学位论文量试验,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呈代偿性升高及峰值后移,长期导致空腹及餐后血糖均升高。HbA1C是血液中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因为红细胞可以在体内存活120天左右,糖化血红蛋白反应人体2至3个月的血糖水平,美国糖尿病协会已经将HbA1C≥6.5%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有研究表明,将糖尿病患者的HbA1C控制在7%以内,可以有效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因此控制HbA1C有着重要的意义。两组治疗前后HbA1C比较,治疗前两组间糖化血红蛋白比较(P˃0.05),表示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比较,(P<0.05),说明消渴清在降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21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结论1.“消渴清颗粒”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证的中医临床症状。2.“消渴清颗粒”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早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22 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届硕士学位论文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病率非常高,早期多出现口咽干燥,渴而多饮,多食易饥,乏力,消瘦等症状,如不重视,病情进一步发展,后期病变可以累积大血管以及微血管,出现中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中医认为消渴病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为主,在发展的过程中,热邪偏盛煎灼血液,使血液运行不畅,日久形成瘀血,因此在中医证候方面,以阴虚热盛挟血瘀多见,其主要症状主要有:口咽干燥,渴而多饮,多食易饥,多尿,乏力,手足心热,胸背刺痛,舌红少津,脉细数等。在治疗方面,应积极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血糖,以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在实习期间跟导师出门诊可以发现,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西医降糖药物,血糖虽有所下降,但波动较大,临床症状往往不能得到明显改善,所以多数患者希望寻求一些有关中医药治疗此病的方法。而消渴清颗粒作为中药制剂,不仅达到了治疗目的,同时可以解除患者对于西药副作用的顾虑。为进一步探求消渴清颗粒在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在导师指导下展开本研究。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作用显著,在改善口干渴多饮、乏力多尿、咽干少津、手足心热、胸背刺痛症状方面显示出独到的优势。随着中医对糖尿病的深入研究,现代医家多从宏观以及微观的角度,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糖尿病的用药及药理作用机制进行研究,验证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和科学性。23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参考文献[1]罗燕春.中国年糖尿病治疗费用达1734亿[J].糖尿病新世界,2010(12):69.[2]李枝萍.我国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巧现状[J].西南军医,2010,12(4):754-756.[3]韩天雄,颜琼枝.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辨治糖尿病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0):1067-1068.[4]宓哲伟.颜德馨老中医治疗消渴症的经验[J].新中医,1996,07(3):4.[5]郭祖文,赵奇焕,颜新等.颜德馨运用黄连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4):642-644.[6]吴莹,宋泽璧,高慧等.知母盐制前后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23):1977-1980.[7]赵怡蕊,陈曦,牛肖媛等.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巧用炭剂治肾病[J].世界中医药,2015,10(12):1906-1908.[8]刘思洋,赵兴冉,顾健等.葛根黄连有效组分配伍抗2型糖尿病机制初步研究[J].中药材,2016,39(3):641-644.[9]刘栩晗,李国生,李欣宇等.黄连素调节2型糖尿病地鼠内脏脂肪组织FGF21/SIRT1信号通路基因mRNA表达的效应[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6,21(5):495-500.[10]李国生,刘栩晗,李欣宇等.黄连素调节BMP4转录通路基因表达改善2型糖尿病地鼠内脏白色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3):514-520.[11]ChohachiYutakalsolationandhypoglycemicactivityofatractylodesA,BandC,glucansofAtractylodesjapocicarhizomes[J].PlantMed,1985,35(2):102.[12]王金彪,骆天炯,程坤等.加减四妙散对动脉硬化大鼠早期病变的干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2):126-130.[13]钟文静,钟静君,皮娟娟等.知母醇提物干预对2型糖尿病大鼠红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1):13-15.24 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届硕士学位论文[14]张爽,曲琰,吴莹等.盐知母降血糖活性部位作用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10):791-794.[15]张颖,陈朝,陈宇霞.知母及含知母复方的抗抑郁研究现状[J].环球中医药,2016,9(3):377-380.[16]刘炳彤,李良昌,李光昭.知母皂苷对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5):1033-1035.[17]马宝慧,高永胜,徐继辉等.地锦草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心肌酶活力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6):44-46.[18]王琳琳,富宏,黎巍威.地锦草改善2型糖尿病模型KK-Ay小鼠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0):1994-1998.[19]王晓敏,高增光,周志愉.地锦草对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14):120-123.[20]王潇毅,田晓轩,张砚等.基于活性筛选和靶标网络预测的蒲黄和赤芍选择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1(1):120-125.[21]陈静,冉小库,孙云超等.生蒲黄与炒蒲黄、蒲黄炭提取物对正常BALB/c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9(18):20-22.[22]钮心瑜,宋晓慧.生蒲黄汤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2):231-232.25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综述2型糖尿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上世纪90年代,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世界范围内,糖尿病的发病人数有1亿[1][2]之多。预计2030年,世界糖尿病患者可增至5.5亿之多。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敏感性降低而出现的以慢性血糖增高为临床表现的[3]一种代谢性疾病。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4]病之一。我们国家的患糖尿病的人数也逐年增加,据1980年的统计,我国糖尿病的[5]发病率仅为0.67%,而根据2010年的统计,已经上升至9.65%。糖尿病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还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的经济负担。因此,我们应该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有效地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据WHO[6]统计,在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下文将从中医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对本病进行分述。1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1.1中医病名认识DM是现代医学病名,就其临床特征与表现,可与古代医学中,“消渴”、“消瘅”相对,①早在先秦时期,《淮南子•说三训》曰:“嫁女于病消者,夫死后难复处也。”这里所说的“消”就是指消渴病,是古代关于糖尿病病名的最早记载。②“消[7]渴”被确切提出,源自《素问奇病论》,其中记载“此肥美之所发也”。认为消渴的[8]患者必多食肥甘厚味。③隋唐时期:《备急千金要方•消渴篇》指出:“凡积久饮酒,[9]未有不成消渴。”对消渴的病因有了新的认识。④宋朝:王怀隐等在《太平圣惠方》中云:“夫三者,一名渴,二名中,三名肾。”第一次提出了“三”的概念,为后来上、中、下消的分类做了铺垫。⑤宋以后明确提出“上消、中消、下消”之名词,如清代《临床指南医案》所云:“上消者.......以上焦之津液枯涸,其病在肺。中消者,中焦病也......在脾胃......下消者,下焦病也......故又名肾消也。”1990年,在我国中医糖尿病学术交流会中,提出将糖尿病与消渴病作为同义词使用,在此[10]后的学术研究与临床治疗中,人们将消渴病作为糖尿病的中医病名使用。1.2中医对病因的认识26 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届硕士学位论文消渴病的病因,每个时期,不同的医家,有不同的认识。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1.[1先天禀赋不足2.饮食失调3.情志失畅4.劳逸过度5.外感邪气。①《灵枢•五变篇》1]中记载:“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认识到先天禀赋不足,气血生化乏源,脏腑精血亏虚,是引起消渴病的重要内在因素。②《脾胃[12]论》中记载:“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削。”可见,消渴病的发生与饮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③情志不调、气机不畅,也是消渴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如《临证指南医案•三消》云:“心境愁郁,内火自然,乃消渴大病。”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过度耗伤心神,则导致心火亢盛,火盛化燥伤津,体内津液不足,阴虚燥热,可发为消渴。《灵枢》曰“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医宗己任•消症》[13]指出:“消之为病......然其病之始......不慎喜怒。”肝脏主疏泄,条畅体内气机,性喜调达而恶抑郁,长期精神抑郁,肝脏失调,体内气机运行不畅,脉络瘀阻,化瘀生火,最终发为消渴。④《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记载:“上古之人,……食饮有节,起居有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度百岁乃去。可见,起居有常,作息有度可以体态安康。若劳欲过度,人体没有足够休息时间,则导致脏腑的功能失衡,虚火内生,化湿生热,诱发本病。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我们应做到劳逸结合,过于安逸,也会影响各个脏腑之间气机的调节,使全身气血上呈以儒养脏腑,也是导致消渴的重要因素。⑤《素问•风论》:“风者,善行而数变,……其热则消肌肉。”《灵枢•五变》云:“百疾之始期也......,循毫毛而入腠理,……或为消瘅。”可见,自然界中的虚邪贼风,寒热错杂,也是导致消渴的重要因素。1.3中医对病机的认识中医认为消渴病的主要发病机理在于,阴津耗伤,燥热亢盛,二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相互影响,主要涉及的脏腑有肺、胃、肾,但以肾脏的表现最为突出。1.3.1从八纲辨证而论[14]《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三消一证……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景岳全书》曰:“真阴不足,水亏于下……真阳不足,阳不化气,水不得火则[15]有降无升。”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卷三•消渴四十六》有云:“炎火上熏,脏腑生热,燥炽盛,津液干,焦渴饮水浆而不能自禁。”可将之总结为,消渴病的发病的病机以阴液亏损为本,燥热偏盛为标。消渴病发病之初,以燥热为主,燥盛则干,耗伤27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津液,加之热邪壅盛,日久损伤阴津,遂成阴虚,阴损日久耗伤阳气,最终形成阴阳两虚,此为消渴病发生之实质。1.3.2从脏腑辨证而论关于消渴病所涉及的脏腑,历代医家多认为消渴中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尿甜、消瘦、乏力的症状,与肺、胃、肾三脏相关,但以肾为关键。肺:《医学纲目•消瘅门》云:“盖肺藏气……肺病则津液无气管摄,而精微者亦随溲下。”肺主气,司呼吸,燥热之邪犯肺,肺失宣发与肃降的功能,津液失于布散,不能上呈于口,故出[16]现口干渴的症状。脾胃:《素问•阴阳别论》曰:“二阳结,谓之消。”此处所谓的[17]“阳”即指胃肠热盛。《脉要精微论》云:“夫二阳者,阳明也,手阳明大肠主津,病消……足阳明胃主血,热则消谷善饥......乃血不足也,皆燥热为病也。”指[18]出胃肠燥热、津液耗伤是消渴病发病的主要机理。杨文思等认为消渴病与脾的功能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燥热损伤脾胃,脾阴不足,津液不能濡养口唇,则见口渴多饮,胃火炽盛,故见多食善饥;脾胃受损,水谷下注于小便则味甘;水谷精微不能润泽肌肉,故见消瘦。肾: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肾阳不足,固摄无权,则水谷直趋下[19]行,随小便排出,故见小便量多味甘。唐代王焘《外台秘要》中引《古今录验》云:“渴而饮水不能多,但腿肿……小便数也,此为肾消病也。”认识到消渴出现小便频数、水肿的症状与肾相关。肾主水液,肾阳通过气化作用将组织代谢后的水液排[20]出体外,肾调节水液的功能失常,则水液聚于体内,可引起水肿。张景岳明确指出:“阳不化气,则水精不布,水不得火,则有降无升,所以直入膀肌......皆真阳[21]不足,火亏于下之消证。”王莹等认为,消渴病最终导致于热邪壅入肾络,灼伤津[22]液成痰,痰瘀化火,使肾经气血壅塞,气化作用失常,精微外泄。赵宗江教授认为[23]消渴病后期与肝、脾、肾三脏相关,以脾肾最为关键,并提出“肾痿”一词。远方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气亏虚,体内气血生化乏源,源虚则流不畅,日久出现瘀血阻肾络,进而加重消渴病的病情。1.3.3从三焦辨证而论三焦是上、中、下焦的合称,归属于六腑的范畴。全身津液代谢,必须以三焦为通路,才可以进行正常的升降出入。古代医生以三焦为法,将消渴病分为上、中、下三消,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证治准绳•消瘅》对三消的临床分类做出统一规范:“可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明确指出了上、中、下消的概念。《河间六书》论述“上焦受病……其燥在上焦,中28 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届硕士学位论文消者,热在中,肾消者,病在下焦。”不仅对消渴进行分类,还指出上、中下消涉及的病位、并指出其中的病因病机。1.3.4与湿热有关朱丹溪在《丹溪心法治要》中提出“肥人多痰湿”的观点,即多食肥甘,影响脾[24]胃运化功能,聚湿生痰,化燥伤阴,发为消渴。耿峰认为消渴病初起,壮火食气,气虚不运而挟湿挟瘀演变为后期,可见,在消渴病的形成中,痰湿扮演着重要角色。[25]卢芳认为,关于消渴的病机,传统的阴虚燥热学说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环境的变化,认为“湿”也参与其中,湿热内损伤脾胃,耗伤阴液,久而成血瘀,而发为消[26]渴,在消渴的发病过程中湿、热、瘀均参与其中。朴春丽认为,痰浊中阻,热灼血脉,导致血液质地稠厚,表现为高血糖,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发展则脏腑虚损,伤阴耗气则发为糖尿病。1.3.5与瘀血有关由于多种因素,血液运行不畅,停滞于机体某个部分则形成瘀血。瘀血贯穿于消[27]渴病的整个过程,不仅是其致病因素,又是其病理产物。《儒门事亲》中论述:“内有瘀血则气为血阻......水津涸,不能随气上布,是以发渴。”指出,瘀血内停,气机不能正常运化,便导致消渴的发生。《血证论》一书中进一步指出:“瘀血在里则口渴,所以然者,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血......是以发渴。”可见,瘀血阻滞气机,使津液布散失去正常,津液不能上承于口咽,可导致消渴病口渴的症状。曹[28]玉认为消渴病病机以虚、瘀为要,虚以气阴两虚为多见,瘀则以瘀血为要。1.4辨证分型辩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各大医家根据消渴病的不同临床表现,将其分为各个证[29]型,并采取不同治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董凯,董娜认为,糖尿病的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病机改变,虽说消渴以阴虚燥热为本,但其只能代表前中期,不能包括其演变的所有状态,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症状及病机,将其分为三个时期。(初期)阴虚燥热、(中期)气阴两虚型、和(末期)肾亏阳虚型三个类型,每[30]日时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袁占盈认为传统对消渴病上、中、下消的分类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发病过程中,三消往往三消互相影响,将其分为阴虚、阴虚热盛、气[31]阴两虚、以及阴阳两虚四个不同的类型。刘凤群等根据中医四诊合参,将糖尿病分为湿热困脾、气阴两虚、阴虚热盛、血瘀脉阻不同证型,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32]高宇明将糖尿病分为湿热困脾型、气阴两虚虚型、阴虚热盛型、阴阳两虚型、并对29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33]门诊80例患者进行总结,其中湿热困脾类型最多,占31.2%。宋元明等对731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阴虚火旺型、气阴两虚型、胃肠实热型、肺胃郁热型、脾虚胃热型五个主要证型,并认为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瘀血和痰湿贯穿始终,在五个主要证型基础上又分为瘀血、痰饮、湿浊三个兼证。1.5补气滋阴法的应用[34]袁峰将93例2型证属气阴亏虚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治疗组46例,对照组西医基础口服药降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制养阴益气汤(党参、白术、茯苓、黄精、葛根等)400ml早晚分服,连续治疗三个月,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治[35]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贾永忠将68位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益气生津、润燥止渴的方法,予以玉液汤加减治疗,总有效率为89.[36]7%。耿丽苹选取78例老年2型门诊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玉泉颗粒(天花粉、葛根、麦冬等)补气滋阴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2.30%,具有统计学意义(P[37]<0.05)。⑤闫恒等运用自拟润燥生津汤(绞股蓝、麦冬、知母、枸杞等)采取健脾、益气、滋阴的方法,不仅对消渴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对血脂,血压[38]也起到一定辅助治疗作用。李砚颖将60例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降糖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自拟降糖方(葛根、生地黄、丹参、麦冬等)加减治疗,一个疗程后,试验组总有效率达83.3%。1.6滋阴清热法的应用[39]李晓飞将6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降糖基础上予清热滋阴中药治疗(黄连、黄芩、知母、生地黄、山药等),8周后,治疗组糖化血红蛋[40]白下降率超过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83%。刘畅等将58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二甲双胍片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清热养阴方(黄连、知母、山药、黄芪等)治疗,疗程为3个月,试验组FPG、HbA1c、TC、LDL-C[41]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葛洪等将105位糖尿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应用相同种类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予滋阴清热方(黄芪、葛根、麦冬、生地黄等)早晚一剂口服,对照组,予二甲双胍片0.5日三次口服,连续口服三个月,治疗组HbA1c、胱抑素C、FPG、2hPG下降明显,P<0.05。30 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届硕士学位论文1.7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早在内经时期,人们就认识到血瘀与消渴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将活血化瘀方法应[42]用于糖尿病的治疗是祝湛予首先提出的,并取得的良好的效果。血瘀贯穿着消渴病的始终,因此消渴病的治疗离不开活血化瘀。而消渴病人多脾胃亏虚,或年老体弱,因此在活血的时候,不应过用峻猛之品,应在活血的同时,与滋阴益气之方药配伍,[43]做到攻补并进,行血而不伤血。李媛将70名气阴两虚糖尿病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降糖方法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常规疗法基础上结合益气滋阴活血汤剂(方用丹参、生黄、天花粉、当归等)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明[44]显优于对照组。苏秀海认为消渴病的主要病理产物是痰、瘀,其治疗周期较长,引起患者负面心理因素较重,后期可合并郁证,在治疗方面提出,燥湿化痰、活血化瘀[45]等方法,取得良好的成效。刘振华等认为,糖尿病气阴两虚挟血瘀证患者须以益肾活血为主要治疗方法,将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联合西医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肾活血汤治疗,连续治疗两个月,观察组的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46]标,治疗有效率达到92.3%。曹玉山确立了益气滋阴、活血化瘀为主的方法,对2[47]型糖尿病的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金智生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多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发病过程中,痰饮、水湿、血瘀相互影响,治疗上以“清”为法,应[48]活血祛瘀,结合排痰清毒。周国英认为消渴病的各个时期都存在血瘀,主张应用活血养血的方法化瘀,常将丹参,当归、红花、鸡血藤等配伍,如因病情需要选择攻伐破血之品,也应中病即止。参考文献[1]L.Guariguata,D.R.Whiting,I.Hambleton,et.al.GlobalestimatesofdiabetesPrevalencefor2013andProjectionsfor2035fortheIDFDiabetesArlas[J].DiabetesResearchandClinicalPractice,2013(10):78-79.[2]YAOJing,KONGWeijia,JIANGJianDong.Learningfromberberine:TreatingchronicdiseasesthroughmultiPletargets[J].ScienceChina(LifeSciences),2015,9.[3]内科学[M].第八版.北京:葛均波,徐永健.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3:733.[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8):3.[5]廖涌.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展望[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5,40(7):1042-1043.[6]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10年版,中国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1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7]黄帝内经[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9]《太平圣惠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10]高彦彬.古今糖尿病医论医案选[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11]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02-1104.[12]李杲.脾胃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4-325.[13]高鼓峰.医宗己任[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82-83.[14]《临证指南医案·三消》[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232.[15]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土文献研究室.丹溪医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28-229.[16]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牛出版社,2005:12-13.[17]李东垣.脾胃论[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11.[18]FieldAE,CoakleyEH,MustA,etal.ImPactofoverweightontheriskofdeveloPingcommonchronicdiseasesduringa10-yearPeriod[J].Arch工nternMed,2001.161(13):1581一1586.[19]《外台秘要》[M].北京:北京中医药出版社,2000.[20]张景岳景岳全书(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52-53.[21]王莹,王耀献,刘玉宁等.基于肾络微型癥瘕理论的糖尿病肾脏病中医证候学研研[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6,09,17(9):773.[22]王之林,赵宗江.赵宗江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撷英[J].北京: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探索,2015,17(10):2162-2163.[23]孙琪,远方.远方教授从虚瘀论治消渴病肾病经验举隅[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11):8-10.[24]耿峰.从痰湿论治消渴[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4):87.[25]王翠微,卢天蛟,刘冰松等.卢芳论消渴之"湿热瘀’’病机[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2).[26]朴春丽教授治疗代谢综合征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63-64.[27]张子和.儒门事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31.[28]余臣祖,张朝宁.曹玉山教授治疗消渴病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13,8(9):879.[29]董凯,董娜.以整体观系统观辨证论治糖尿病[J].光明中医,2016.01,31(2):158.[30]金小琴.袁占盈教授治疗消渴病临床经验总结[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294.[31]刘凤群,林家坤,巫秋珍等.医四诊仪对2型糖尿病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8):48-50.[32]高宇明.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体重指数、血胰岛素水平及血脂关系的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8:63-64.32 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届硕士学位论文[33]宋元明,王国英,张宝军等.2型糖尿病731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2):192-194.[34]袁峰,自制养阴益气汤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6.10,24(10):48-49.[35]贾永忠,裴海泉.运用玉液汤治疗糖尿病体会[J].光明中医,2016,1.31(1):112-113.[36]耿丽苹.玉泉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气阴两虚型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2):219-220.[37]闫恒,张辉.消渴病自拟方润燥生津汤及相应病机应对[J].光明中医,2016,31(2):3012-3014.[38]李砚颖.降糖方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2016,9(5c):74-76.[39]李晓飞.养阴清热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5,9(22):28-29.[40]刘畅,葛洪.益气养阴清热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及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影响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2):145-147.[41]刘畅,葛洪.益气养阴清热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糖化血红蛋白影响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1):53-55.[42]董振华,季元.祝湛予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经验[[J].中医杂志,1997,38(1):12-14.[43]李媛.自拟益气滋阴活血方结合西药治疗糖尿病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6):131.[44]彭丽宏,庄克生,于文霞.苏秀海从痰瘀论治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7):33-34.[45]刘振华,仲华.益肾活血汤治疗糖尿病78[J].河南中医杂志,2016,36(8):1404-1406.[46]余臣祖,张朝宁.曹玉山教授治疗消渴病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9):879-881.[47]王倩,金智生,刘志军等.金智生教授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体会[J].中医研究,2015,28(12):25-28.[48]李翠云.周国英教授从血瘀论治消渴经验[J]中医药通报,2012,11(2).33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个人简历李煜俐,女,汉族,1990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中医内科学内分泌专业。在校期间表现良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纪律,勤奋好学,勇于进取,适应环境及工作能力较强,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曾多次获得奖学金,并取得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六级证书,国家计算机2级证书,国家按摩师资格证书等,跟随导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历,在校期间曾多次参加相关专业的学术会议,分别于《航空军医杂志》、《实用中医内科杂志》发表关于治疗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相关的论文,研究生学习阶段,师从江红教授,不仅掌握中西医基础理论,熟悉内科系统常见病的诊断及基本治疗,尤擅长对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等。34 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届硕士学位论文在校期间科研成绩1.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江红教授运用滋阴活血法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总结》发表于航空军医杂志,2016年第44卷第14期。2.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中医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研究概况》发表于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年2月第30卷第2期。35 消渴清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挟血瘀临床疗效观察致谢谨以此论文献给所有关心我的老师和同学们。3年的时光转眼即逝,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江红教授,能够师承其门下,使我深感荣幸,恩师工作态度严谨,医学功底浑厚,对患者关心倍至,用其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无数的患者减轻病痛,更如慈母般的关心我们,其乐观向上,永不言弃的工作态度深深的感染着我,3年来,恩师不仅仅教会了我很多临床知识,更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在这里,我对我的导师江红教授表示由衷的感谢、此外,我要感谢我的带教老师陈巍副主任医师,在实习过程中,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临床知识,细心指导临床技能。也感谢在论文修改期间,梁丽喆老师、陆飞老师地耐心指导,使我的论文语言通畅,条理清楚。另外,我要感谢3年来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伙伴们,我的同门以及室友,是他们给了我无限的支持与鼓励,让我这3年的生活充满欢声笑语。最后,衷心感谢答辩委员会各位专家的悉心点评。3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