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

ID:76034305

大小:606.18 KB

页数:78页

时间:2024-02-04

上传者:||ヽ(* ̄▽ ̄*)ノミ|Ю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_第1页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_第2页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_第3页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_第4页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_第5页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_第6页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_第7页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_第8页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_第9页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_第10页
资源描述: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一章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概况第一节国际疾病分类简介一、ICD的发展史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全称为“疾病,损伤和死亡原因国际统计分类手册”,简称ICD。国际疾病分类自产生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在世界卫生组织和各成员国的关注和支持下得以不断的补充、完善,并成为国际公认的卫生信息标准分类。1990年,由耶克.贝蒂荣(JacquesBertillon,1851-1922,原译名伯蒂隆)主持,在巴黎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死因分类修订会议。经26个国家的代表共同修订,通过了一个包括179组死因的详细分类和一个包含35组死因的简略分类,这是国际疾病分类(ICD)的第一个版本。此后,每隔10年左右,由法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先后主持了10次对ICD的国家修订会议,以补充和完善ICD的内容。1948年举行的第六次ICD国际修订会议,标志着国际生命统计和卫生统计的一个新纪元的开端。会议批准并通过了可同时用于死因分类和临床医疗、科研、教学中对疾病分类的综合性类目表,明确提出使用“根本死亡原因”、“国际死亡医学证明书”基本格式和确定死因规则及注释的要求,使ICD成为对疾病或死因进行分类的国际标准。1975年举行的第九次ICD国际修订会议上,对ICD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补充和修改,使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我国自1981年成立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以来即开始了推广应用国际疾病分类第九次修订本(ICD-9)的工作,并于1987年正式使用ICD-9进行疾病和死亡原因的统计分类。1993年5月,国际技术监督局发布了等效采用ICD-9编制“疾病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这标志着我国应用国际疾病分类的工作已经走上了法律化的轨道。二.ICD-10简介国际疾病分类ICD,自1975年第九版出版至1994年ICD-10三卷书的编辑完成,经历了近20年的时间。但真正的准备工作应是自1983年在日内瓦召开ICD-10准备会议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定期召开疾病分类合作中心主任以及专家委员会会议,商议、制定第十次修订本的内容,并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各成员国和地区办事处大量征求意见和建议,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四易其稿,终于在1992~1994年先后完成并出版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简称ICD-10)的三卷书。该分类已于1989年被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国际修订1 会议批准,并在第4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正式通过,自1993年1月1日起生效。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报告世界上已有38个国家使用或计划使用ICD-1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ICD-10的使用将不再以10年为修订期限,希望能使用20年或更长时间。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自1992年开始着手ICD-10的翻译工作,经过了数年的努力,于1998年完成并出版了ICD-10三卷书的中文译本。三.ICD的统计特点ICD是以满足统计需要为前提的,也适用于其他一些领域的需要。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分类轴心可变,但强调以病因为主、解剖部位极其它轴心为辅的原则。2.分类结构可变,但既要包括全部的疾病和情况,又要尽量突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和情况。3.编码容量可变,但只对前三(四)位数有统一要求,扩展位数及编码不受限制。4.采用多种形式编码的符号,以满足卫生统计、基础医学及临床教学等方面的需要。5.强调预防的重要性,兼顾各类国家地区及不同医学领域对ICD的要求。四.ICD工作机构世界卫生组织为了协助各国解决在开展和应用与健康有关的分类,尤其是ICD的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在全球已经建立了十个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1.三个英语系中心总部分别设在:澳大利亚的堪培拉;英国的伦敦;美国的华盛顿;2.法语系中心:法国的巴黎;3.北欧五国语系中心:瑞典的乌普萨拉;4.葡萄牙语系中心:巴西的圣保罗;5.俄语系中心:俄罗斯联邦的莫斯科;6.西班牙语系中心: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7.阿拉伯语系中心:科威特8.华语系中心:我国的北京五.我国推广应用ICD情况第一阶段:1981~1985年,WHO卫生官员来我国考察,建议在北京协和医院成立WHO疾病分类合作中心,由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着手翻译了两卷英文版《国际疾病分类—疾病、损伤和死亡原因国家统计分类手册(ICD-9)》,为我国推行ICD奠定了理论基础;2 并邀请澳大利亚的菲丽丝.沃森(PhyllisWatson)女士来华讲学,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ICD死因统计的业务技术骨干,推动了国际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在我国的实施。第二阶段:1986~1987年,正式推广ICD-9的工作,举办一系列培训班,1987年贵州铜仁首先采用国际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基本格式,进行死因登记报告;接着江苏、安徽、湖南、湖北、上海、四川、辽宁、北京等地相继使用ICD开展死因统计工作。第三阶段:1988~1999年,我国使用ICD-9开展居民死因统计工作在各地继续发展,1993年5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等效采用ICD-9编制的“疾病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这标志着我国应用国际疾病分类的工作已经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现阶段:推广使用ICD-10阶段。第二节ICD-10的主要变动ICD-10在保持ICD-9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变动,主要表现在:1.分类的名称由过去的“国际疾病分类”改为“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为保持连续性,简称仍使用“国际疾病分类(ICD)”这一改动进一步强调了ICD的统计目的,扩大了ICD的应用范围,有利于ICD在国际卫生统计信息的交流和比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全书由两卷改为三卷,其中第一卷为ICD编码的内容类目表,第二卷为指导手册,第三卷为字母顺序索引。从而更加详细地介绍了在应用ICD中的有关内容。3.ICD编码由“纯数字编码”改为“字母数字编码”的形式。在不增加位数的前提下,使分类可采用的编码容量有所扩大,为更加合理地分配有关内容及将来增加和改变留出了空间。4.增加了分类章节,扩大了核心内容。全书共分21章,将原来合并在一章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疾病”分别设立为“神经系统疾病”、“眼和附器疾病”及“耳和乳突疾病”三章。另外将原来的两个补充分类,“损伤和中毒的外因”及“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某些因素”,扩大为ICD核心分类的内容。ICD-10基本保持了ICD-9的结构框架及编码和分类原则,并对ICD分类轴心、星剑号系统、有关死亡的定义以及对死亡和疾病进行编码的原则进行了更详细的说明。ICD-10更加明确了“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分类家族”的概念,即以ICD为核心分类,以其他有关分类、补充分类和国际疾病命名法为外围,逐渐加强和完善这一分类家族。ICD-10的推广应用必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医学科学及卫生统计工作的水平。3 在我国至少有三个理由需要使用国际疾病分类:1.我国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成员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条款的规定,成员国有义务按照ICD进行编码和分类,并向世界卫生组织报送本国的卫生统计信息;2.在各个医学领域中使用ICD的编码和分类,是使我国的卫生统计信息实现国际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基本要求,它有利于进行国际间的交流比较和促进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3.我国作为拥有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发展中国家,采用ICD的原则收集、汇总和分析的卫生统计信息对于世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节ICD-10的基本内容一.ICD-10第一卷(类目表)的内容可分为五部分,见表1。第1部分前言等:简介ICD及ICD-10的修订工作;第2部分三位数和四位数的类(亚)目:对ICD疾病编码(A00~R99)、损伤中毒的性质编码(S00~T98)和外因编码(V01~Y98)及非疾病理由就医情况的编码(Z00~Z99)见表1。表1ICD-10第一卷的结构内容页数章节编码1前言等P1~182三(四)位数类目表及内容P19~928共21章A00~Z99三位数类目表P19~85四位数类(亚)目表P87~928疾病编码内容P89~7081~18章A00~R99明确的疾病诊断编码P89~6791~17章A00~Q99不明确的症状编码P681~70818章R00~R99损伤中毒编码内容P709~88819~20章S00~Y98损伤中毒的性质编码P709~80019章S00~T98损伤中毒的外因编码P801~88820章V01~Y98非疾病理由编码内容P889~92821章Z00~Z993肿瘤的形态学编码内容P929~953M800~M9984死亡和疾病的特殊类目表P955~9784 5定义P981~982第3部分肿瘤的形态学编码(M800~M998):可作为一种编码对肿瘤的形态类型进行分类。编码的前四位数用于标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第五位数在一个斜线分隔符号之后,表示它的动态;第4部份死亡和疾病的特殊类目表:4个死因类目表,1个疾病类目表;第5部分定义:与死因统计有关的定义,这些定义已经被世界卫生大会所通过,它们被包括在此是为了便于数据在国际间的可比性。二.ICD-10第二卷(指导手册)主要由五部分组成,见表2。表2ICD-10第二卷的结构内容页数1对ICD-10的说明2~112如何使用ICD-1012~193疾病和死亡编码规则和指导20~844统计报告85~955ICD发展史96~103本卷包括对记录和编码的指导、在该分类使用的实际问题上大量的新材料以及对分类历史背景的概括介绍。本手册还提供对ICD的基本描述,对死亡和疾病编码人员的实际指导以及对数据报告书及解释的指南。三.ICD-10第三卷(索引)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见表3。表3ICD-10第三卷的结构内容页数编码范围1疾病和损伤性质的字母顺序索引9~1124A00~T98Z00~Z992损伤的外部原因的字母顺序索引1125~1212V01~Y983药物和化学制剂表的字母顺序索引1213~1369T36~T65X40~X49X60~X69T10~T19Y40~Y59第1部份疾病和损伤性质的字母顺序索引:列出所有可分类在第一至十九章及二十一章的术语,但除外药物和其他化学物质;第2部份损伤的外部原因索引:是疾病和死亡外因的索引,并包括所有可分类在第5 二十章的术语,但除外药物和其他化学物质;第3部份药物和化学制剂表索引:列出各种可分类在第十九章的物质的中毒及药物有害效应的编码,及其它们在第二十章中的编码以指出中毒是属于意外的、蓄意的(自伤)、未确定的或是适当使用正确物质的有害效应。第四节各卷之间关系《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简称ICD-10)共分三卷,其中第一卷(简称类目表)包括主要分类,包括三位数类目表及内容类目表和四位数亚目;第二卷对ICD的使用者提供指导;而第三卷(简称索引)是第一卷的字母顺序索引。三卷书的联合使用:┏━━━━┓┃第三卷┃←→┏━━━━┓·第三卷:确定主导词,查找编码┗━━━━┛┃┃·第一卷:核对并最终完成编码↓┃第二卷┃·第二卷:参考有关文字说明┏━━━━┓┃┃·三卷书互相补充,缺一不可┃第一卷┃←→┗━━━━┛┗━━━━┛6 第二章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一节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用途“死亡医学证明书”是由医务人员对病伤死亡者填写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由卫生部门会同公安部门、民政部门收集并保存。其用途主要包括:(一)居民死亡的法定记录,记载死者的各项基本情况及死亡原因,有关部门据此注销户口以及办理殡葬火化等手续;(二)在特定情况下,作为一种法律证据提交公安、司法部门;(三)死因统计的原始资料,卫生部门利用它可以进行居民健康状况的专题研究,提出优先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为制定卫生工作方针,采取防病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四)越来越多地作为保险理赔、遗产公证等必备的文件证据。第二节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一、基本格式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统一格式的“国际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并明确指出:只有按照这种统一格式填写的死亡证明书才基本符合国际标准化要求。我国的居民死亡原因证明书是卫生部在1990年8月正式发文使用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基本格式分为三部分内容,即:第一部分是死者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与死亡有关的疾病或损伤诊断,死亡原因又分为Ⅰ、Ⅱ部分。第三部分是由统计人员填写的根本死因及统计分类。二、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一般应由直接负责死者生前有关疾病或情况的治疗或抢救工作的临床医生填写。如果病人到达医院时已经死亡或在家中死亡或在外地死亡的,则由乡(镇、街道)医生或乡村医生、社区医生通过询问最了解死者生前疾病和其他情况的死者家属或其他直系亲属或者同事、邻居,将了解到的死者有关疾病或情况进行整理后填写。如系意外的损伤或中毒,需要同时填写损伤或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造成死亡的外部原因。凡非正常死亡或卫生部门不能当即确定其直(间)接死因的死亡者,经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卫生部门根据公安司法部门出具的技术报告,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内容应实事求是,填写项目要逐项填写清楚,不能缺项漏项,最后必须有医生签字和单位盖章。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样张:7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卫生部省市区(县)街道(乡)派出所编号公安部制发民政部死者姓名性别民族主要职业及工身份证编号常住户口地址男、女种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生前工作单位1.未婚2.已婚3.丧偶4.离婚1.文盲或半文盲2.小学3.中学4.大学9.不详9.不详可以联系的家出生日期年月日死亡日期年月日实足年龄属姓名死亡地点家属住址或工作单位1.医院病房2.急诊室3.家中或赴医院途中4.外地及其他9.不详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请填写具体的疾病名,勿填症状体征)发病到死亡的Ⅰ.(a)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况:大概时间间隔(b)引起a的疾病或情况:(c)引起b的疾病或情况:Ⅱ.其他疾病诊断(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无关的其他重要情况)死者生前上述疾病的最高诊断单位1.省级(市)医院2.地区级(市)医院3.县级(区)医院4.卫生院5.乡村医生6.未就诊9.其他及不详死者生前上述疾病的最高诊断依据:1.尸检2.病理3.手术4.临床+理化5.临床6.死后推断99.不详住院号:医师签名:填报日期:年月日单位盖章根本死亡原因:ICD编码:统计分类号: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E编码:统计分类号:调查记录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被调查者与死者联系地址或电话姓名的关系工作单位号码死因推断调查者调查年月日签名日期8 (一)基本情况项目填写按照实际情况填写每一项目,字迹清晰,不缺项、不错项。填写选择式问题时,只可选择最适合的唯一答案,不能多选。有些项目可参考下列要求填写:主要职业及工种按就职时间最长的职业填写,并尽可能填写职业和主要从事的工作,如工人中的车工、钳工、电工、纺织工、电镀工、炊事员……等;常住户口地址应按户口簿上登记的住址填写完整,包括住处的具体门牌号码;婚姻状况:按法定的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已婚(再婚、复婚、分居)、丧偶、离婚、不详5种情况选择并打“√”;对老年人应注意“丧偶”一栏的选择;文化程度:指15周岁及以上死者的最高学历,文盲半文盲指不识字或识字不足1500个,不能阅读通俗书报,不能写便条的人;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别是指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生前工作单位是指死者死前最后所在的、工作时间较长的那个单位;出生日期与死亡日期按照公历填写年、月、日,如按阴历的,则推迟1个月计算;实足年龄按照周岁计算,计算方法:a;死亡时已过生日,实足年龄=死亡日期–出生日期b;死亡时未过生日,实足年龄=死亡日期–出生日期–1c;未满1周岁婴儿填写实足月龄;28天以内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天数;未满1天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小时、分钟。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和住址或工作单位:指最了解死者生前疾病和其他情况的直系亲属或者同事、邻居的姓名和住址或联系单位、电话号码;14岁以下的儿童填写父、母的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二)与死亡有关的疾病诊断项目这部分是完全按照国际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格式编制的,是指与死亡有关的疾病诊断,死亡原因又分为Ⅰ、Ⅱ部分,第Ⅰ部分是《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主要内容,需要填写导致死亡的疾病,以及更早的原因,这是必须要填的部分。第Ⅰ部分(a)中填写最后造成死亡的那个疾病诊断或损伤中毒的临床表现,如肺心病、颅骨骨折(不要填写呼吸、循环衰竭等情况);(b)中填写引起(a)的疾病或情况,如肺气肿、高血压、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骑自行车与汽车相撞、跳楼自杀);(c)中填写引起(b)的疾病或情况,如慢性支气管炎。各行之间的逻辑关系是(c)(b)(a)死亡。最早的疾病填入第Ⅰ部分的最低一行,并不一定要填满各行。在第Ⅰ部分中还需填写每个报告的疾病或情况从发生到死亡时大概的时间间隔,如果能填写出来,则可以帮助判9 断各种疾病间的关系。第Ⅱ部分是对第Ⅰ部分内容的补充,填写其他促进死亡的疾病或情况,如果没有则可以不填。疾病的最高诊断单位:一般指死前主要疾病的最后诊断单位;也可填写在第Ⅰ部分(a)中报告的疾病的最高一级诊断单位。如:省级(市)医院包括相当于省级及以上的各类医院,其他依次类推。死者生前和上述疾病的最高诊断依据:按照实际确诊的各项依据中选择并打“√”,如同一种疾病实行诊断分级,取最高级别的诊断依据;“病理”指从人体内摄取组织进行切片诊断,“临床+理化”包括三大常规的化验、X光拍片、胸透、CT、B超、磁共振等特殊检查;“临床”指望、闻、问、切;(三)统计人员填写的项目证明书最低一行是统计人员填写的内容,其中根本死亡原因需要统计人员通过医生报告的有关疾病和情况,运用ICD的规则加以确定,然后给予相应的ICD编码和统计分类号。(四)证明书背面的调查项目这部分由临床医生、社区医生、防保医生填写,主要填写造成死亡的致死疾病和死者生前患有的其他各种疾病的全称、发病时间、诊断单位和诊断依据。对已明确诊断的疾病用精简的医学术语写出病历摘要;对死因不明者要结合死者生前的既往史、现病史、生活史或有关健康问题的因素写出摘要。临床医生不要填写如心电图一条线、呼吸、脉搏为0等具体的检查内容,应结合死者诊治过程,将化验、特检结果、生前慢病史简单描述。三、常见不规范填写(一)报告的信息不够全面,不够准确l只填写了造成直接死亡的临床表现或症状群,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高热、肝昏迷、休克、内出血、尿毒症、败血症、肝硬化等,而未进一步追踪引起以上直接死因的根本疾病;l只填写全身性疾病情况,如高血压、风湿热、动脉硬化等,而未报告与之相关的具有更特异性的疾病情况;l报告信息太笼统,如填报传染病未报告病原体,肿瘤未明确良性或恶性、原发或继发、部位者,心脏病、先天异常、孕产妇死亡未特指;未报告晚期效应等l填写老衰、病亡、猝死、来院已死或死因不明而未进一步入户调查核实;l损伤和中毒,只报告临床表现未报告造成事故的外部原因,或只报告外部原因,未报10 告临床表现;(二)疾病顺序混乱l颠倒顺序l顺序混乱甚至根本没有顺序l同一行填写多个疾病诊断(三)调查记录空缺,使统计编码人员无法对死因填写情况、逻辑顺序进行正确判断,不利于根本死因的确定。11 第三章死因调查第一节死因调查和死因统计工作意义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简称“死因统计”)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有关卫生统计内容开展的一项国家法定统计工作,是一门研究居民死亡原因及其规律的学科。由于死亡资料比疾病资料更明确更直接,因此国际上都用死亡资料来反映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同时,死亡资料也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及其他生物物理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开展居民死因调查和死因统计工作,对各种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进行国际疾病分类(简称“ICD”),根据死亡谱的不断变化,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方针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按照ICD的分类原则编码后得出的统计资料才具有可比性,能够与其他国家的资料进行交流和比较。居民死亡后,死者家属和死者相关社会,有权知道准确的死亡原因,这种权利无论是被忽视或是被滥用,均将导致法律纠纷或对法律尊严的挑战。因此及时的、科学的、认真死因调查已经超过医疗卫生部门的义务,而上升到政治、法律、伦理的高度,成为维护公民正当权利、维护社会安定、保证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随着保险事业的发展,各险种理赔都要求有死亡医学证明书作为理赔的依据。继承遗产、意外伤害和尸体火化也需要死亡医学证明书作为证据。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死亡医学证明书的12 第二节死因调查工作的报告程序在医疗单位病伤死亡,在家中或外地死亡,由乡镇、街由该单位临床医生填写道、社区防保医生入户调查其家死亡卡属、亲友或知情者,填报死亡卡县(市、区)与公安、民政、妇幼核疾病预防控对死亡人数、死者姓县(市、区)卫制中心收集、名、住址、出生年月等生局审核、录入、统计汇总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局审核、汇总、分析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汇总、分析省卫生厅13 第三节死因调查基本内容一、调查方法死因调查主要采用现场询问方法。在医院死亡的个案,由负责诊治的临床医师通过死者死前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家属等知情者既往史的描述综合判断得出死亡原因,并按照ICD填写要求规范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对于非医院死亡个案和在医院死亡,但死因填写不符合ICD要求的卡片,均要开展入户死因调查或复查。一般宜在死后一个月内进行,间隔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家属回忆错误或有关医院诊疗资料销毁、遗失。调查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1.既往史:包括死者生前患过的所有疾病名称、发病距死亡间隔时间、诊断单位和诊断依据,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如生长发育、家族史、遗传史、职业史、接触史等。2.现病史:指死者死前发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起病急缓、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原发病的并发症或继发,实验室检查结果,疾病的演变和治疗过程,是否后遗症即晚期效应等,对现病史要重点询问。3.生活史:死者生前的饮食、生活习惯、烟酒嗜好、家庭状况、经济收入、社会接触、卫生习惯等。二、调查(复查)指征对于在医院死亡且经临床医生诊断,死因明确,并按要求规范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死亡个案,不需入户再作死因调查。但对于只报告死亡情况而未报告死亡原因,或报告的死亡原因不明确、不符合ICD填写要求,无法确定根本死因或确定依据不足、不符合逻辑的死亡个案,则需进行死因复查。调查(复查)指征:1.与公安、民政等部门核对死亡名单时发现未报告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死亡个案;2.死亡医学证明书中填写临死前的表现,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昏迷、休克、出血,而未进一步追踪造成这些情况的疾病或损伤;3.死亡证明书填写“老衰、猝死、死因不明、老死”等,未追溯具体的死亡原因;4.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某一些症状群,如尿毒症、肝硬化、败血症、酸中毒、早产等,未填写造成症状的起始前因;5.填写全身性疾病情况,如高血压、动脉硬化、风湿热,未报告与之联系的更具特异性的疾病;6.填报传染病未核实性质、病原体,肿瘤未报告良性或恶性、原发或继发、部位者,未特指心脏病、先天异常、孕产妇死亡等;14 7.损伤中毒死亡,未报告造成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或临床表现。8.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的疾病或情况有逻辑疑问。9.死亡证明书存在缺错项。三、死因调查的注意事项1.调查时要讲究调查方式,要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意义和目的,态度要和蔼可亲,在调查过程中保持客观公正立场,与被调查者建立一种友好信任的关系,以取得被调查者的信任和合作,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2.调查对象选择对死者情况比较了解的亲戚或同事、邻居,以便得到比较真实的疾病情况,如系一些比较忌讳情况死亡,直系亲属不愿真实说明,应设法向有关单位或知情者调查。3.在调查中尽可能得到死者的病历和有关实验室、辅助科室检查结果,这对核实疾病、作出明确诊断将提供最有力的依据。4.在调查中如遇到疑难病症,一次询问可能病情不清楚,应扩大调查范围,向死者生前工作单位、劳保及医务部门,就诊过的医疗单位进行追踪核查。5.调查者在获得大量调查材料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经过归纳概括,写出简要的调查记录。6.在调查中避免暗示或诱导造成病史失真,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经多次询问不能确立死亡原因者,应按死因不明处理。7.在调查中既要防止草率和简单不负责任的态度,把可以查明的死因推到“死因不明”的范围中去,又应注意为了减少死因不明的比例而人为地随意推断死因。第四节各类主要系统疾病的调查重点国际疾病编码及分类(ICD-10)的统计工作,最终是把人类死亡归纳成十九类系统疾病进行统计的。为了使死因统计人员更好的运用ICD规则,对各种疾病进行正确编码及分类,要求填报人员在填写死亡证明书时应考虑下列内容,并在调查记录中填写清楚。一、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应尽量报告传染病的性质(急、慢性)、病原体、传播方式、侵害部位等。如:急性阿米巴痢疾志贺氏菌性痢疾结核性脑膜炎蚊媒介的出血热葡萄球菌性小肠结肠炎急性病毒性肝炎(1)痢疾:应注意填写其性质和病原体,因为在ICD中不同的痢疾可以被分到许多类15 目中。如“阿米巴痢疾”分到“寄生虫病”中,“志贺氏菌性痢疾”分到“肠道传染病”中,等等。(2)腹泻、胃肠炎:应明确指出有无传染性,因为在ICD中凡没有指出传染性的,则分到“消化系疾病”。(3)破伤风、败血症:应尽量报告引起破伤风或败血症的原因(例如:新生儿破伤风、产后破伤风、严重的刀割伤后的破伤风;手术后败血症、产褥期败血症、肺炎球菌性败血症等)。(4)病毒性肝炎:不要笼统地填写为“肝炎”,而应具体填写肝炎的性质及分型(例如:传染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如果“慢性肝炎或肝硬变”是由于病毒性肝炎引起的,则必须给予报告。因为在ICD中病毒性肝炎分到“传染病”中,“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则分到“消化系疾病”中。二、肿瘤肿瘤的报告首先要报告是良性、恶性,原发、继发和肿瘤的部位。对于恶性肿瘤应报告其原发部位,如果是继发性的恶性肿瘤致死,则必须明确写出“继发性”三字,并同时报告原发部位。如果有关于肿瘤组织形态学的诊断,也应同时报告。对于肿瘤的诊断,应尽量以手术、病理诊断为依据,不要轻易根据临床表现或化验结果下诊断。当有一个以上的原发部位时,应将最严重的原发部位首先报告。(1)肠道恶性肿瘤:应详细报告具体部位,例如:十二指肠、小肠、结肠、直肠等。(2)肝恶性肿瘤:要区别肝内胆管、肝外胆管的恶性肿瘤。(3)子宫恶性肿瘤:要区别子宫体、子宫颈恶性肿瘤。(4)脑瘤:应尽量报告“恶性、良性”或组织形态学的情况。(5)对填写“怀疑”或“可疑”恶性肿瘤的诊断要慎重。三、精神疾患精神疾患的诊断应由专业精神病医院或医生做出,一般医务人员不宜轻易下诊断。特别是老年人的痴呆和少年儿童的多动症等,都需要有专业诊断。精神病人的死亡,不管是处在精神病的发作期或恢复期都应同时报告精神病史。(1)癫痫、破伤风患者发生意外事故:应查明当时是否处于活动期及其发作情况,如果没有明确的发作,ICD中则不考虑癫痫、破伤风的影响。(2)大量饮酒后突然死亡:在ICD的精神疾患中包括酒瘾综合征(同于饮酒引起的精神疾患,患者强迫自己连续性、周期性地饮酒,借以体验酒精产生的精神效应或排除缺16 酒时的不适感)、急性酒精中毒(因为醉酒而就医,其饮酒的动机是通过饮酒主动损害其身体健康)。如果死者不属于以上两种情况,仅仅是由于在与亲戚、朋友聚会时过量饮酒,因酒精对机体的急性损害而致死,则可填写为“意外的酒精中毒”。四、循环系统疾病应尽量报告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等。例如:急性风湿性心包炎闭塞性血栓血管炎腹主动脉动脉瘤破裂急性心肌梗塞形成风湿性二尖瓣回流脑基底动脉血栓形成(1)心脏病:应详细报告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心脏病及其病因,只要原因明确,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的病因。例如:对冠心病应区别急性心肌梗塞或慢性、陈旧性冠心病;对肺心病应区别急性肺动脉高压引起、脊柱(后)侧突引起或慢性呼吸系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所引起;对于其他疾病或情况引起的心脏病(传染病、先天异常、妊娠分娩及产褥疾病等)也需详细报告。(2)脑血管病:应尽量报告准确的疾病诊断,如:脑出血、脑血栓等,不要笼统地报告为脑血管病、脑血管意外等。如果死者是因脑血管造成偏瘫、长期卧床,后死于褥疮败血症,则需将后面的情况一起报告。五、呼吸系统疾病应尽量填写疾病的性质、部位、病原体及其他致病原因。例如:慢性梗阻性支气管炎老年性坠积性肺炎内因性哮喘(1)肺炎:特别要注意对新生儿和老年人肺炎的正确诊断和报告。新生儿肺炎必须要区别感染性或吸入性,如果无法分清,则应报告发生肺炎的时间是出生后第几天。老年人肺炎也必须要区分感染性或坠积性。(2)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常常引起肺心病而死亡,应同时报告。六、消化系统疾病应报告疾病的性质、部位及并发症等。例如:急性阑尾炎伴有穿孔胆囊结石伴有慢性胆囊炎坏疽性股疝(1)溃疡:要明确报告部位,不要笼统写为“上消化道”。例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空肠溃疡、小肠的原发性溃疡等。(2)慢性肝病和肝硬变:应尽量报告更早的原因,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变或血吸虫。七、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7 要调查患病的年龄,疾病的急慢性,临床的综合症,病变的部位,检出的病原体等。如淋球菌感染(属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系统),肾病合并妊娠分娩或产褥期(属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糖尿病性肾脏疾病(属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等虽和泌尿、生殖系统有关,但ICD选择根本死因时却不属此类疾病。八、孕产妇死亡包括妊娠满28周至妊娠结束后未满42天的孕产妇,由于直接或间接产科原因造成的死亡。如果孕产妇由于恶性肿瘤死亡或由于意外事故而死亡,则应着重报告后面的疾病和情况,对于孕产妇的情况可以不考虑。(1)产后出血:常常为致死原因,但应尽量报告产后出血的疾病或原因,如:胎盘滞留、胎盘早剥等。(2)间接产科原因:如果孕产妇由于妊娠分娩期间其他系统的疾病(如: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心血管病、传染病等)造成死亡,则需同时报告孕产妇情况和其他系统的致死疾病。九、先天异常先天异常必须是从出生时便具有的先天性情况,对于年龄较大者报告死于先天异常,则必须写明“先天性”。(1)严重的先天异常可以导致死亡,例如:脊柱裂、无脑儿、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等。(2)有些先天异常虽然并不是直接致死原因,但往往成为新生儿被放弃治疗、放弃喂养的主要理由。如腭裂、唇裂、内脏膨出、严重的肢体畸形等。应根据情况给予明确的报告。(3)当无法判断是否为先天异常时,应写明死者的实际年龄(按周岁、月、日计算),尤其对婴儿、新生儿更是如此。(4)先天性心脏病:应尽量写出具体的心脏病类型,如:法乐氏四联症、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等。十、新生儿疾病在ICD中主要是指“起源于围生期的若干情况”,我国执行的围生期是从“妊娠28周至出生后未满7天”阶段内的死亡(包括死胎、死产和7天内的新生儿死亡)。对于出生后超过七天的新生儿死亡或婴儿死亡,如果医生认为其致死疾病的起源是在围生期内,仍应报告这一顺序关系;如果是在出生后七天以上发生的疾病造成新生儿或婴儿死亡,则可以18 不考虑围生期的情况。一般来说,超过一周岁的儿童不再考虑围生期的情况。(1)围生儿致死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种,即围生儿本身的疾病或受母体疾病的影响造成死亡。因此,医生在报告时应尽量将这两种原因及其关系正确报告出来。例如:脐带缠绕致新生儿严重的出生窒息;胎盘机能不全致极低体重儿;等等。(2)早产、子宫内缺氧或窒息等情况,一般不作为根本死因,要尽可能报告导致围生儿死亡的本身疾病。例如:巨大儿、极度不成熟、肺透明膜病等。(3)新生儿吸收性肺炎:参见对“肺炎”的说明。(4)当医生认为围生儿死于多种疾病而又无法判断时,应按照“先重后轻”的原则顺序列出。一般应先列出新生儿严重的疾病、畸形、早产等。十一、损伤和中毒对于损失和中毒类的死亡要同时调查填报两个方面的情况:1.临床表现:主要指损伤和中毒的性质(如骨折、脏器损伤、烧伤、中毒和毒性效应等)、损伤的类型、具体部位(颅内、胸部、腹部、四肢等)损伤中毒的程度(轻、中、重)、中毒的物质、种类等。2.外部原因:指造成损失中毒的原因,首先要明确报告是意外的损伤,如各种交通事故(是汽车、火车、轮船、木船,还是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怎样相撞,是行走时,乘车时,还是违反交通规则等等)意外跌落、砸死、意外机械性窒息、意外中毒事故;还是自杀或被杀(采用的手段或形式,导致的原因等)。由于意外死亡要涉及法律责任,在对调查结果下结论时一定要审慎。对15岁以内的自杀更应调查清楚后再填报。十二、关于死因不明对死后未做尸体解剖,调查者又无法获得死因的疾病史;或死者属老年或高龄人群,生前没有任何明显疾病,临死又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无法归类到其它疾病者,按“死因不明”定论,但在填写死亡卡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一栏中,必须按照填写要求填报。第五节死因调查中逻辑性说明凡属下列死亡者需注明诊断单位及致死病名,在调查中下结论要慎重,死亡医学证明书记录要全面。1.肺结核<20岁;2.血吸虫病在1958年以后出生的;3.淹死为0岁组;4.鼻咽癌、食道癌、胃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15岁;19 5.风心、高心、冠心、肺心、高血压病、脑血管病<15岁;6.精神病<5岁;7.糖尿病<5岁;8.尘肺和矽肺<40岁;9.前列腺增生<20岁;10.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病和肝硬变<15岁;11.肺气肿、哮喘、老慢支<40岁的要详细填写调查记录;12.先天畸形50岁及以上,要注明畸形部位及名称;13.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超过终止妊娠后42天者,需加以说明;14.早产儿和未成熟儿、产伤和窒息及新生儿疾病超过27天,应注明原因;15.“自杀”<15岁,要详细说明原因。20 第四章ICD-10的死亡编码规则和注释第一节定义1.起始前因在证明书第Ⅰ部分最低一行占用线上记录的情况。2.根本死亡原因引起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者造成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是统计列表所选择的死亡原因。3.顺序“顺序”是指两个或多个情况前后相继排列于第Ⅰ部分之各行上,每个情况都是记在其上行之另一情况可接受的原因。例1:Ⅰ(a)食道静脉曲张出血(b)门静脉高压(c)肝硬变(d)乙型肝炎如果在证明书上的一行上存在一个以上的死亡原因,则可能有超过一个的报告顺序。在下面的例子中报告了四个顺序:例2:Ⅰ(a)昏迷(b)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c)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其顺序是:l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梗死(导致)昏迷;l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血管意外(导致)昏迷;l高血压(导致)心肌梗死(导致)昏迷;l高血压(导致)脑血管意外(导致)昏迷;因此,第Ⅰ部分填写时,如果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疾病情况,应一行填写一个疾病,且下一行的疾病总是能引起上一行疾病或情况,即存在逻辑顺序。第二节死亡编码规则一、总原则总原则指出当证明书上列入不止一个情况时,就选择单独列在第Ⅰ部分最低一行占用21 线上的那个情况,只要它能够引起列在其上的所有情况。例3:I(a)肺脓肿(b)大叶性肺炎选择大叶性肺炎例4:I(a)外伤性休克(b)多发性骨折(c)行人被卡车撞伤(交通事故)行人被卡车撞伤(交通事故)为根本死因例5:I(a)食道静脉曲张出血(b)门静脉高压(c)肝硬化(d)乙型肝炎乙型肝炎为根本死因二、选择规则规则1.如果存在不止一个死因顺序,总原则不适用,但存在一个终于证明书上首先列入之情况的报告顺序,则选择该顺序的起始原因。例6:I(a)支气管肺炎(b)脑梗死和高血压性心脏病选择)脑梗死(I63.9)。存在两个终结于证明书上首先列入之情况的报告顺序;由于)脑梗死引起的支气管肺炎和由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的支气管肺炎。选择第一个提及顺序的起始原因。规则2.如果不存在终结于证明书上首先例入之情况的报告顺序,则选择首先提及的情况。例7:I(a)恶性贫血和足坏疽(b)动脉粥样硬化选择恶性贫血(D51.0)。不存在终结于证明书上首先列入之情况的报告顺序。规则3.如果按照总原则、规则1或规则2所选择的情况明显为另一报告情况的直接后果,不管该情况处于第I部分或第Ⅱ部分,均选择这个原始的情况。假定的直接后果包括以下几种情况:22 l卡波西肉瘤、伯基特瘤以及淋巴、造血等有关的恶性肿瘤(C46.-,C81~C96)可以认为是HIV病的直接后果,其他肿瘤不能做如此假定。l任何感染性疾病(A00~B19,B25~B49,B58~B64,B99HUOJ12~J18)可以认为是HIV病的直接后果。l某些手术后并发症(肺炎、出血、血栓性静脉炎、栓塞、血栓形成、败血症、心脏停搏、肾衰竭、吸入、肺不张及梗死)可以认为是手术的直接后果,除非手术是在死前四周或更早进行的。l肺炎和支气管肺炎可以是任何疾病的并发症。l栓塞性疾病可以是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瓣膜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分娩或任何手术的直接后果。l继发性疾病可以是列在证明书上最可能的原发原因的直接后果。l继发性或未特指的贫血、营养不良、消瘦或恶病质可以是恶性肿瘤的后果。l任何肾盂肾炎可以是泌尿系梗阻,例如前列腺增生、输尿管狭窄的后果。l肾炎综合征可以是链球菌感染(猩红热、链球菌性咽喉痛等)的后果。l脱水可以是任何肠道传染病的后果。l对某器官的手术可以认为是证明书上任何地方所报告同一该器官的任何外科情况(如恶性肿瘤或损伤)的直接后果。三、修饰规则经过以上规则选择出来的死亡原因不一定是最有用的情况,例如:衰老、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导致死亡最起始的原因,作为根本死因进行报告会使我们忽略、遗漏很多由它引起,但比它更重要的疾病,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应用修饰规则,旨在改进死亡数据的有用性和精确性。规则A.衰老和其他不明确情况当选择的原因可以分类到第十八章(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不可归类在其他处者),除外R95(婴儿猝死综合征),而在证明书上又报告了可以分类在R00—R94或R96—R99以外其他地方的一个情况,则重新选择死亡原因,就好象分类在第十八章的情况未曾报告那样,除非这些情况能够用于修饰编码才加以考虑。例8:Ⅰ(a)心肌变性和肺气肿(b)衰老选择心肌变性为根本死因,不理会按照总原则选择的衰老。23 规则B.琐细情况当选择的原因是一个不大可能引起死亡的琐细情况,证明书上又报告了一个更严重的情况,则重新选择根本原因,就好象琐细情况未曾报告那样。如果死亡是治疗琐细情况的一个有害反应的结果,则选择该有害反应。例9:Ⅰ(a)手术中出血(b)扁桃体切除术(c)扁桃体肥大选择在外科手术中的出血作为根本死因。规则C.联系当选择的原因与证明书上报告的其他更为重要的情况同时报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两种:因果关系、伴有关系,则需要应用对根本死因的注释,重新进行编码。例10:Ⅰ(a)急性心肌梗死(b)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选择急性心肌梗死作为根本死因。规则D.特异性当选择的原因以一般性术语描述了一种情况,而在证明书上用一个术语提供了这个情况在部位和性质方面更精确的信息,则优先采用这个信息更丰富的术语。例11:Ⅰ(a)脑梗死(b)脑血管意外选择脑梗死作为根本死因。规则E.疾病的早期和晚期阶段当选择的原因是一个疾病的早期阶段,而在证明书上还报告了同一个疾病的较晚阶段,则编码到较晚阶段。本规则不适用于一个“慢性”型被报告为由于一个“急性”型所引起的情况,除非在分类中对此效应给予了特殊的说明,例如肾炎、支气管炎和白血病。例12:Ⅰ(a)三期梅毒(b)初期梅毒编码到三期梅毒(A52.9)。例13:Ⅰ(a)慢性心肌炎(b)急性心肌炎选择急性心肌炎为根本死因。24 规则F.后遗症当选择的原因是在本分类中提供有独立的“……的后遗症”类目的某种情况的早期形式,而且有证据表明死亡是由于这种情况的残余影响所致而不是在它的活动期,则编码到适当的“……的后遗症”类目。“……的后遗症”类目如下:B90-B94,E64.-,E68,G09,I69,O97和Y85-Y89。例14:Ⅰ(a)坠积性肺炎(b)偏瘫(C)脑血管意外(10年)选择脑血管意外的后遗症为根本死因。第三节两个注释一、用于根本死因编码的注释(注释1)1.注释的基本形式编码1I11.-高血压性心脏病编码2I13.-高血压性说明伴有、提及┄┄心脏病和肾脏病内容I12.—高血压性肾脏病编码1:是根据总规则或选择规则选出的起始前因。编码2:根据条件将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情况建立联系以后给出的新码。2、说明内容:疾病之间的联系以若干形式对编码1加以说明,常见的有以下四种形式,就其基本内容逐一介绍如下:⑴不用于根本死因的编码在国际疾病分类手册中,B95-B97均是以病原体感染作为死亡原因的,没有具体的疾病,不能作为根本死因,需要进一步调查该病原体感染后引起的具体疾病。例如B95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应进一步调查链球菌感染后,是否引起其他章节中的疾病,如猩红热、心肌炎、风湿热等疾病,应编码到相应的疾病类目中去;都需要继续调查更早出现的病因,按早期病因编码。R95婴儿猝死综合症,尽可能了解婴儿是否由外部原因造成的猝死,如闷被窒息,从高处摔下或由于婴儿对环境的适应性差而照顾不周引起的死亡;R96其他猝死主要指成人,应调查是否由心脑血管病所引起;不明及原因未特指的死亡,确实调查不出原因者,只能作原因不明统计。25 (2)如果根本原因已知的话,则不用此编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ICD-9中所指的“往往被其他编码替代的编码”。F01血管性痴呆如果血管性痴呆是由于脑血管病的并发症所引起,则根本死因编码不用F01,而用脑血管病的编码作为根本死因编码。F02分类于他处的其他疾病引起痴呆,他是除了老年痴呆症和脑血管病以外的病因引起的痴呆症,在统计编码中应以引起痴呆的病因作为根本死因,而不用F02编码。(3)当报告……时,编码到……或(4)伴有提及……时,编码到……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与其他系统疾病同时报告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众所周知,是由特定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它不可能由其他系统的疾病所引起。所以当报告卡中任何一个部分报告为恶性肿瘤或某些免疫系统疾病时,应将编码编到恶性肿瘤和免疫系统疾病类目中。但是要注意的是报告恶性肿瘤的同时报告为HIV时,应编码到HIV(B20-B24)类目。原因是除HIV以外,恶性肿瘤和免疫系统疾病可以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而引起相应的传染病。例如A15-A16呼吸道结核病,不论是否经细菌学和组织学证实,当伴有提及尘肺(J60-J64)的情况,均编码到J65尘肺伴有结核病类目。②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伴有提及其他系统疾病E86血容量缺失,当伴有或提及A00霍乱,A01伤寒和副伤寒,A02其他沙门氏菌感染,A03志贺氏菌病,A04其他细菌性肠炎,A05其他细菌性食物中毒,A06阿米巴病,A07其他原生动物性肠道疾病,A08病毒性和其他特指的肠道感染,A09推测为传染性病因的腹泻和肠炎,具有上述之一者,均编码到相应提及疾病编码类目中,即A00—A09。③精神和行为障碍,提及某些精神物质或报告为……的起始前因当精神和行为障碍提及某些精神物质时,不编码在F01-F09器质性(症状性)精神障碍类目,而编码在F10-F19使用酒精、鸦片类、大麻类、镇静剂、催眠剂、可卡因、兴奋剂(咖啡因)、致幻剂、烟草、挥发性溶剂等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类目中,其四位编码位.0急性中毒,.5精神性障碍,.5的情况下伴有提及依赖综合症时,编码到.2。F10使用酒精引起精神和行为障碍,同时报告酒精性肝炎时,编码到K70酒精性肝病,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第四位编码。④神经系病伴有提及其他系统疾病G25.5其他舞蹈病,伴有提及急性风湿热(I00-I02)时,编码到I02风湿性舞蹈病,26 当伴有提及I05-I09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亦编码到I02风湿性舞蹈病。G81偏瘫和G82截瘫和四肢瘫,则需调查引起瘫痪的原因。⑤循环系统疾病伴有提及其他疾病I05.8其他二尖瓣、I05.9二尖瓣疾病NOS,当提及非风湿性二尖瓣疾患,编码到I34非风湿性二尖瓣疾患。I09.1风湿性心内膜疾病,瓣膜未特指,I09.9风湿性心脏病,凡提及慢性风湿性的,编码到I05-I08慢性风湿性心脏病。I10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指原因不明的高血压,一般原发性高血压不会引起死亡,只有伴发心脑血管疾病或肾脏疾病,才会引起死亡。⑥呼吸系统疾病伴有提及其他疾病J00急性鼻咽炎[普通感冒]、J06多发性未特指部位的急性上感,当提及脑膜炎时,编码到G03.8其他特指原因引起的脑膜炎;提及颅内脓肿和肉芽肿,编码到G06.0颅内脓肿和肉芽肿;提及中耳炎,编码到H65-H66非化脓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提及乳突炎。编码到H70乳突炎和有关情况;提及流行性感冒和肺炎,编码到J10-J18各类流感和各种肺炎;提及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炎,编码到J20-J21急性细支气管炎和未特指的下呼吸道感染;提及慢性支气管炎,编码到J40-J42未特指的急慢性气管炎;在这里需注意的是,当年龄小于15岁的儿童中,未特指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时,可假定为急性,分类到J20急性支气管炎类目中;提及阻塞性肺病,编码到J44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提及急性肾病综合症时,编码到N00急性肾炎综合症。J20急性支气管炎,伴有提及单纯性和粘液化脓性慢性支气管,即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编码到J41单纯性和粘液化脓性慢性支气管炎。J40未特指为急性或慢性的支气管炎,J41单纯性和粘液化脓性支气管炎,J42未特指的慢性支气管炎,当伴有提及肺气肿或其他阻塞性肺病时,编码到J44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J45哮喘,应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进行编码,即根据致敏原而进行编码。27 (4)疾病联系后的层次关系I22随后性心肌梗死I60-I69脑血管病I21急.性心肌梗死I13高血压性心脏和肾脏病I11高血压性心脏病I12高血压性肾脏病I10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其他联系I70动脉粥样硬化症3.编码之间联系的总结A00-B99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除外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病(B20-B24),当报告为恶性肿瘤的初始前因时,编码到C00-C97。A15.-呼吸道结核病,经细菌学和组织学证实A16.-呼吸道结核病,未经细菌学或组织学所证实伴有提及…:J60-J64(尘肺),编码到J65。A17.-神经系统的结核病A18.-其他器官的结核病伴有提及…:A15或A16(呼吸道结核病),编码到A15、A16,除非报告为A15.-或A16.-情况的初始前因并具有特指超过这些情况的病程。A39.2急性脑膜炎球菌血症A39.3慢性脑膜炎球菌血症A39.4未特指的脑膜炎球菌血症28 伴有提及…:A39.0(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编码到A39.0A39.1(沃特豪斯-费里德里希森综合征),编码到A39.1A40.-链球菌性败血症A41.-其他败血症A46丹毒当它们伴随在一个表浅性损伤(在S00、S10、S20、S30、S40、S50、S60、S70、S80、S90、T00、T09.0、T11.0中的任何情况)或一度烧伤之后时,编码到这些疾病;当它们伴随在一个更严重的损伤之后时,编码到损伤的外因。B20-B24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病在B20-B23的亚目仅供使用ICD-10四位数版本的国家选择四位数编码用。这些四位数亚目被提供用于当不可能或不想使用多原因编码时。可分类到同一类目的两个或多个亚目的情况应编码到相关类目(B20或B21)的.7亚目。需要时,可以使用来自B20-B24节中的附加编码以特指所列出的各个情况。B22.7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病造成的分类于他处的多发性疾病当证明书上列出了可分类于B20-B22中两个或多个类目的情况时,应使用这个亚目。需要时,可以使用来自B20-B24节中的附加编码以特指所列出的各个情况。B95-B97细菌性、病毒性和其他传染性病原体不用于根本死因编码。E86血容量缺失伴有提及…:A00-A09(肠道传染病),编码到A00-A09E89.-操作后内分泌和代谢紊乱,不可归类在他处者不用于根本死因编码。见第48页,手术。F01-F09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如果根本性躯体情况已知的话,则不使用此编码。F10-F19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第四位数.0(急性中毒)和.5(精神病性障碍)伴有提及依赖综合征(.2)时,编码到F10-F19伴有第四位数.2。F10.-由于使用酒精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29 伴有提及…:K70.-(酒精性肝病),编码到K70.-。F10.2由于使用酒精引起的依赖综合征伴有提及…:F10.4、F10.6、F10.7伴有谵妄的戒断状态、遗忘综合征、残留性和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编码到F10.4、F10.6、F10.7F17.-由于使用烟草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当报告为…的初始前因时:C34.-(支气管和肺的恶性肿瘤),编码到C34.-I20-I25(缺血性心脏病),编码到I20-I25J40-J47(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编码到J40-J47F70-F79精神发育迟滞如果根本性躯体情况已知的话,则不使用此编码。G25.5其他舞蹈病伴有提及…:I00-I02(急性风湿热),编码到I02.-I05-I09(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编码到I02.-G81.-偏瘫G82.-截瘫和四肢瘫G83.-其他麻痹[瘫痪]综合征如果麻痹的原因已知的话,则不使用此编码。G97.-神经系统的操作后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不用于根本死因编码。见第48页,手术。H54.-盲和视力低下如果前期情况已知的话,则不使用此编码。H59.-眼和附器的操作后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不用于根本死因编码。见第48页,手术。H90.-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性听觉丧失H91.-其他听觉丧失如果前期情况已知的话,则不使用此编码。30 H95.-耳和乳突的操作后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不用于根本死因编码。见第48页,手术。I05.8其他二尖瓣疾病I05.9二尖瓣疾病,未特指当未特指原因伴有提及:I34.-(非风湿性二尖瓣疾患),编码到I34.-I09.1风湿性心内膜疾病,瓣膜未特指I09.9风湿性心脏病,未特指伴有提及…:I05-I08(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编码到I05-I08I10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伴有提及…:I11.-(高血压性心脏病),编码到I11.-I12.-(高血压性肾脏病),编码到I12.-I13.-(高血压性心脏和肾脏病),编码到I13.-I20-I25(缺血性心脏病),编码到I20-I25I60-I69(脑血管病),编码到I60-I69N00.-(急性肾炎综合征),编码到N00.-N01.-(急进型肾炎综合征),编码到N01.-N03.-(慢性肾炎综合征),编码到N03.-N04.-(肾变病综合征),编码到N04.-N05.-(未特指的肾炎综合征),编码到N05.-N18.-(慢性肾衰竭),编码到I12.-N19(未特指的肾衰竭),编码到I12.-N26(未特指的肾挛缩),编码到I12.-当报告为…的初始前因时:H35.0(背景性视网膜病和其他血管改变),编码到H35.0I05-I09(可分类于I05-I09但未特指为风湿性的情况),编码到I34-I38I34-I38(非风湿性瓣膜疾患),编码到I34-I38I50.-(心力衰竭),编码到I11.031 I51.4-I51.9(心脏病的并发症和不明确表述),编码到I11.-I11.-高血压性心脏病伴有提及…:I12.-(高血压性肾脏病),编码到I13.-I13.-(高血压性心脏和肾脏病),编码到I13.-I20-I25(缺血性心脏病),编码到I20-I25N18.-(慢性肾衰竭),编码到I13.-N19(未特指的肾衰竭),编码到I13.-N26(未特指的肾挛缩),编码到I13.-I12.-高血压性肾脏病伴有提及…:I11.-(高血压性心脏病),编码到I13.-I13.-(高血压性心脏和肾脏病),编码到I13.-I20-I25(缺血性心脏病),编码到I20-I25当报告为…的初始前因时:I50.-(心力衰竭),编码到I13.0I51.4-I51.9(心脏病的并发症和不明确表述),编码到I13.-I13.-高血压性心脏和肾脏病伴有提及…:I20-I25(缺血性心脏病),编码到I20-I25I15.-继发性高血压不用于根本死因编码。如果原因未陈述的话,编码到其他原因不明确和原因未特指的死亡(R99)。I20.-心绞痛I24.-其他急性缺血性心脏病I25.-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伴有提及…:I21.-(急性心肌梗死),编码到I21.-I22.-(随后性心肌梗死),编码到I22.-I21.-急性心肌梗死32 伴有提及…:I22.-(随后性心肌梗死),编码到I22.-I23.-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某些近期并发症不用于根本死因编码。使用I21.-或I22.-的适当编码。I24.0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未造成心肌梗死不用于根本死因编码。对死亡来说,假定发生心肌梗死并指定到I21.-或I22.-的适当编码。I27.9肺原性心脏病,未特指伴有提及…:M41.-(脊柱侧凸),编码到I27.1I44.-房室传导阻滞和左束支传导阻滞I45.-其他传导疾患I46.-心脏停搏I47.-阵发性心动过速I48心房纤颤和扑动I49.-其他的心脏心律失常I50.-心力衰竭I51.4-I51.9心脏病的并发症和不明确表述伴有提及…:B57.-(查加斯病),编码到B57.-I20-I25(缺血性心脏病),编码到I20-I25I50.-心力衰竭I51.9心脏病,未特指伴有提及…:M41.-(脊柱侧凸),编码到I27.1I50.9心力衰竭,未特指I51.9心脏病,未特指伴有提及…:J81(肺水肿),编码到I50.1I65.-入脑前动脉的闭塞和狭窄,未造成脑梗死33 I66.-大脑动脉的闭塞和狭窄,未造成脑梗死不用于根本死因编码。对死亡来说,假定发生脑梗死并指定到I63.-的适当编码。I67.2大脑动脉粥样硬化症伴有提及…:I60-I64(脑出血、脑梗死或中风),编码到I60-I64当报告为在…中情况的初始前因时:F03(未特指的痴呆),编码到F01.-G20(帕金森病),编码到G20I70.-动脉粥样硬化症伴有提及…:I10-I13(高血压病),编码到I10-I13I20-I25(缺血性心脏病),编码到I20-I25I51.4(心肌炎,未特指),编码到I51.4I51.5(心肌变性),编码到I51.5I51.6(心血管疾病,未特指),编码到I51.6I51.8(其他不明确的心脏病),编码到I51.8I51.9(心脏病,未特指),编码到I51.9I60-I69(脑血管病),编码到I60-I69当报告为…的初始前因时:I05-I09(可分类于I05-I09但未特指为风湿性的情况),编码到I34-I38I34-I38(非风湿性瓣膜疾患),编码到I34-I38I71-I78(动脉、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其他疾病),编码到I71-I78K55.-(肠血管疾患),编码到K55.-N26(未特指的肾挛缩),编码到I12.-I70.9全身性和未特指的动脉粥样硬化伴有提及…:R02(坏疽,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编码到I70.2当报告为…的初始前因时:F03(未特指的痴呆),编码到F01.-G20(帕金森病),编码到G2034 I97.-循环系统的操作后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不用于根本死因编码。见第48页,手术。J00急性鼻咽炎[普通感冒]J06.-多发性和未特指部位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当报告为…的初始前因时:G03.8(脑膜炎),编码到G03.8G06.0(颅内脓肿和肉芽肿),编码到G06.0H65-H66(中耳炎),编码到H65-H66H70.-(乳突炎和有关情况),编码到H70.-J10-J18(流行性感冒和肺炎),编码到J10-J18J20-J21(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炎),编码到J20-J21J40-J42(未特指的和慢性支气管炎),编码到J40-J42J44.-(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编码到J44.-N00.-(急性肾炎综合征),编码到N00.-J20.-急性支气管炎伴有提及…:J41.-(单纯性和粘液化脓性慢性支气管炎),编码到J41.-J42(未特指的慢性支气管炎)编码到J42J44.-(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编码到J44.-J40支气管炎,未特指为急性或慢性J41.-单纯性和粘液化脓性慢性支气管炎J42未特指的慢性支气管炎伴有提及…:J43.-(肺气肿),编码到J44.-J44.-(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编码到J44.-当报告为…的初始前因时:J45.-(哮喘),编码到J44.-(但还要见J45.-、J46下的注释)J43.-肺气肿伴有提及…:J40(支气管炎,未特指为急性或慢性),编码到J44.-35 J41.-(单纯性和粘液化脓性慢性支气管炎),编码到J44.-J42(未特指的慢性支气管炎),编码到J44.-J45.-哮喘J46哮喘持续状态当在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上一同报告了哮喘和(急性)(慢性)支气管炎或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时,根本原因要靠在正常方式下应用总原则或规则1、规则2或规则3来加以选择。哪个术语也不能作为形容词去修饰另一个术语。J60-J64尘肺伴有提及…:A15-A16(呼吸道结核病),编码到J65J81肺水肿伴有提及…:I50.9(心力衰竭,未特指),编码到I50.1I51.9(心脏病,未特指),编码到I50.1J95.-操作后的呼吸性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不用于根本死因编码。见第48页,手术。K91.-消化系统的操作后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不用于根本死因编码。见第48页,手术。M41.-脊柱侧凸伴有提及…:I27.9(肺原性心脏病,未特指),编码到I27.1I50.-(心力衰竭),编码到I27.1I51.9(心脏病,未特指),编码到I27.1M96.-操作后肌肉骨骼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不用于根本死因编码。见第48页,手术。N00.-急性肾炎综合征当报告为…的初始前因时:N03.-(慢性肾炎综合征),编码到N03.-N18.-慢性肾衰竭N19未特指的肾衰竭36 N26未特指的肾挛缩伴有提及…:I10(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编码到I12.-I11.-(高血压性心脏病),编码到I13.-I12.-(高血压性肾脏病),编码到I12.-N46男性不育症N97.-女性不育症如果致病原因已知的话,则不使用此编码。N99.-泌尿生殖系统的操作后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不用于根本死因编码。见第48页,手术。O08.-流产、异位妊娠和葡萄胎妊娠后的并发症不用于根本死因编码。使用类目O00-O07。O30.-多胎妊娠如果报告了更特异的并发症,则不用于根本死因编码。O32.-为已知或可疑胎儿先露异常给予的孕产妇医疗伴有提及…:O33.-(为已知或可疑胎盆不称给予的孕产妇医疗),编码到O33.-O33.9胎盆不称伴有提及…:O33.0-O33.3(由于母体骨盆异常引起的不称),编码到O33.0-O33.3O64.-由于胎儿的胎位不正和先露异常引起的梗阻性分娩伴有提及…:O65.-(由于母体骨盆异常引起的梗阻性分娩),编码到O65.-O80-O84分娩方式不用于根本死因编码。如果没有报告其他的孕产妇死亡原因的话,编码到产程和分娩的并发症,未特指(O75.9)。P07.-与孕期短和低出生体重有关的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P08.-与孕期长和高出生体重有关的疾患如果报告了围生儿死亡的任何其他原因的话,则不使用此编码。R69.-原因不知和原因未特指的发病37 不用于根本死因编码。使用R95-R99的适当类目。S00-T98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不用于根本死因编码,除非作为V01-Y89中有关类目的一个附加编码。S02.-颅骨和面骨骨折当提及一个以上部位时,编码到累及颅骨和面骨的多发性骨折,S02.7。S06.-颅内损伤当颅骨和面骨的一处骨折与颅内损伤有关系时,应优先对骨折编码。伴有提及…:S02.-(颅骨或面骨骨折),编码到S02.-T36-T50药物、药剂和生物制品中毒(酒精或依赖性药物的意外中毒以及意图不确定的中毒)伴有提及…:F10-F19伴有第四位数.2(酒精依赖或药物依赖),编码到F10-F19伴有第四位数.2T79.-创伤的某些早期并发症,不可归类在他处者如果前期损伤的性质已知的话,则不使用此编码。V01-X59意外事故伴有提及…:A35(破伤风),编码到A35由于…所致:G40-G41(癫癎),编码到G40-G41X40-X49有毒物质的意外中毒及暴露于该物质下Y10-Y15有毒物质的中毒及暴露于该物质下,意图不确定(酒精或依赖性药物中毒)伴有提及…:F10-F19伴有第四位数.2(酒精依赖或药物依赖),编码到F10-F19伴有第四位数.2Y90-Y98与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和死亡原因有关的补充因素不用于根本死因编码。Z00-Z99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不用于根本死因编码。38 二、解释死亡原因记录的注释(注释2)前面所讲的规则,常常应用于确定基本死亡报表中的根本死因,注释2是将证明书中某些信息作为帮助完善和充实前面规则的附加说明。下面我们来逐一进行介绍。1.中介原因的假设:在证明书中,一种情况被指出是另一种情况所引起,但是第一种情况却不是第二种情况的直接后果,它们之间跳跃得很厉害,需要假设两者之间还有一个疾病使三者连成一个完整的疾病链。例如呕血陈述为由肝硬变所引起;肝硬变与呕血之间有联系,但不是呕血的之间原因,即呕血不是肝硬变的之间后果,两者之间还存在着门静脉高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两个环节。为了接受报告的顺序,允许在第Ⅰ部分假设存在一个或几个中介原因,但是不能用于修饰编码。2.“很不可能”的解释:就是这些情况发生的概率很小,几乎不会发生。(1)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很不可能是该章节以外的疾病所引起。除外l推测为传染性起因的腹泻和胃肠炎(A09)l败血症(A40~A41)l丹毒(A46)l气性坏疽(A48.0)可以接受为“由于”l樊尚咽峡炎(A69.1)某种其他疾病所引起l真菌病(B35~B49)l任何传染病可以接受为由于免役机制的疾患如HIV、因化学物质(化疗)和辐射造成的免役抑制以及肿瘤损害免役系统(如恶性淋巴瘤)所引起。l水痘和带状疱疹感染(B01~B02)可以接受为由于糖尿病、结核病和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引起。(2)其他疾病不可能引起肿瘤,除HIV外。(3)糖尿病除血友病、胰腺疾病、胰腺肿瘤、营养不良等疾病可以引起之外,不可能由其他的疾病引起。(4)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不可能由猩红热、链球菌性败血症、链球菌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以外的疾病所引起。(5)任何高血压病都不可能由肿瘤引起,但内分泌系统的肿瘤和肾肿瘤及类癌病除外。(6)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不可能由肿瘤引起。(7)任何脑血管病不可能由消化系疾病和心内膜炎所引起。(8)任何描述为动脉粥样硬化,不可能由于肿瘤所引起。39 (9)流行性感冒是由特定的流感病毒和流感杆菌所引起,不可能由其他任何疾病所致。(10)先天异常是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中造成,不可能由其他疾病所引起,包括未成熟。(11)早期出现的疾病不可能由后出现的疾病所引起。(12)由于“恶性肿瘤”、“糖尿病”、“哮喘”所引起某些疾病死亡的顺序,可以接受的疾病有:急性心肌梗死I21-I22其他急性缺血性心脏病I24.-肺栓塞I26.-急性心包炎I30.-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I33.-急性心肌炎I40.-房室传导阻滞和左束枝传导阻滞I44.-其他传疾患I45.-心脏停博I46.-阵发性心动过速I47.-心房纤颤和扑动I48其他心脏心律失常I49.-心力衰竭I50.-其他不明确的心脏病I51.8脑血管病I60-I68,除外I67.0-I67.5和I67.93.后遗症后遗症是指死亡不是由某些疾病或损伤直接所致,而是由它们的晚期效应或残留效应所引起,修饰规则F适用于此种情况。所要注意的是疾病和损伤必须在开始后一年及以上发生死亡,被假定为由于该情况的一个后遗症或残留效应所引起;即使证明书未明确提及后遗症,但后遗症的确存在,不管疾病和损伤与死亡时间间隔多长,均编码到该种疾病和损伤的后遗症类目中。在类目表中,大多数“……的后遗症”的类目下都给出了解释后遗症的说明。如结核病的后遗症、沙眼的后遗症、其他未特指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后遗症等都有明确的说明。4.恶性肿瘤当恶性肿瘤作为根本死因时,最重要的是确定它的原发部位;还应该考虑它的形态学和动态,这些都有助于区分该肿瘤的属性(恶性、良性、动态未定等)。癌瘤是一般的医学40 术语,常用于任何形态学分组,但它很少用于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的恶性肿瘤;它常用于肿瘤广泛转移时,容易与癌混淆。如果证明书中对原发部位存在怀疑和描述不精确,则会使死亡证明书中的诊断显得含糊不清,如有可能的话,应要求证明人给予说明;否则就需要遵守下面给出的指导。(1)恶性的含义(2)具有前缀或不精确定义的部位(3)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伴有其他报告情况(4)恶性肿瘤伴有指明的原发部位(5)原发部位未知(6)独立(原发)的多个部位(7)转移性肿瘤一个恶性肿瘤扩散或转移时,一般会保持相同的形态学,但可能会变得不易辨别。癌的扩散转移常常称为癌瘤。当报告癌或肉瘤与描述更特异组织学的术语同时出现时,则编码到更特异形态学的部位,而假设其他部位是转移性的肿瘤。尽管恶性肿瘤细胞能转移到全身的各个部位,但有些部位较其他部位为常见,我们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别处理;但是如果它们单独出现在证明书上,而未被指明为转移性或继发性的话,则考虑为原发性肿瘤。表3恶性肿瘤常见转移部位一览表常见的转移部位:骨脑膈心脏肝肺淋巴结不明确的部位(可分类于C76部位)纵隔脑膜腹膜胸膜腹膜后腔脊髓●肺部造成特殊的问题,它既是转移性恶性肿瘤又是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常见部位。只要肺部和这张表以外的任何部位同时出现,就应考虑为一个常见的转移部位。然而当支气管或支气管原性的癌瘤被提及时,这个肿瘤应考虑为原发的。如果肺部仅仅和常见转移部位一览表上的其他部位被同时提及的话,则考虑肺为原发部位。●未特指为原发的淋巴结恶性肿瘤应假设是继发的。例I(a)骨癌(b)肺转移性癌编码到肺恶性肿瘤(C34.9),因为骨是列在常见转移部位一览表上的部位,而肺可以41 假设为原发部位。所以形容词“转移性”有时意味着继发自他处一个原发性肿瘤,有时又表示已经引起转移的原发性肿瘤等两种形式来表示,为了避免混淆,特作如下规定:a、描述为“转移自”一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应理解为该部位是原发部位。b、描述为“转移至”一个部位的恶性肿瘤应理解为该部位的继发肿瘤。C、单一恶性肿瘤描述为“┅┄的转移性”①提及一个部位并被看作转移性时,只要未提及形态学类型且不是一个常见的转移部位,则编码到该部位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例I(a)宫颈癌,转移性因为宫颈癌不在常见转移部位一览表上,编码到宫颈癌(C53.9)。②如果未报告部位,但形态学类型被看作转移性时,则编码到涉及到具体形态学类型之未特指部位。例I(a)转移性燕麦细胞瘤因为燕麦细胞的常见部位是肺部,所以编码到肺恶性肿瘤(C34.9)③如果一个单一的形态学类型和一个并非常见转移部位被同时报告为转移性,则编码到涉及形态学类型部位的类目。例I(a)手臂转移性黑色素瘤因本例手臂的部位不明确对于黑色素瘤来说却是特指的部位。且是不可分类到C76的部位,编码到手臂皮肤黑色素瘤(C43.6)。④如果一个单一的形态学类型被提及为转移性,而且被提及的部位是除肺以外的常见部位之一,则编码到该形态学类型的“未特指部位”除非这个未特指部位可分类到C80(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例I(a)脑转移性骨肉瘤因为脑在常见转移部位的一览表上,骨肉瘤是形态学类型,所以编码到未特指的骨恶性肿瘤(C41.9)。⑤除肺以外的常见转移部位之一被描述为转移性,而且未提及其他部位或形态学类型,则编码到该部位的继发性肿瘤(C77-C79)。例I(a)转移性脑恶性肿瘤编码到脑和脑膜继发性恶性肿瘤(C79.3)。d、多个转移部位的恶性肿瘤①具有相同形态学且不是常见转移部位的两个或多个部位同时报告且都是转移性时,则编42 码到涉及解剖学系统和形态学类型的原发部位未特指的类目。例I(a)胃转移性癌(b)乳房转移性癌(c)肺转移性癌因乳房和胃不属于相同的解剖系统,而肺是被列在常见转移部位一览表上的部位,因此编码到C80部位未特指的恶性肿瘤类目。②两个或多个在不同组织学分组中被作为转移性的形态学类型,则编码到独立的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C97)。例I(a)肠梗阻(b)肠转移性腺癌(c)子宫转移性肉瘤因肠腺癌和子宫肉瘤都是形态学编码且是两个不同形态学类型,因此编码到独立的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C97)。③一个暗示部位的形态学和一个独立解剖部位均是转移性的,则编码到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80)。例I(a)转移性结肠癌和肾细胞癌结肠是一个独立的解剖部位,肾细胞暗示肾脏部位的一个形态学类型,且他们都是转移性的,因此编码到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80)。④具有相同形态学的多个部位被提及而且除了一个以外均是转移性或记载在常见部位的,则编码到未转移的那个部位上,不管其在任何位置。如果所有部位都是转移的(包括肺),则编码到部位未特指的恶性肿瘤(C80)。例I(a)胃转移性癌(b)胆囊癌(c)结肠转移性癌其中只有胆囊癌是未转移的部位,因此编码到胆囊癌(C18.9)。⑤提及部位均是常见转移部位,则编码到涉及形态学类型的未特指的原发部位类目,除非提及肺癌,编码到肺恶性肿瘤(C34.9)。例I(a)肝癌(b)腹膜癌编码到部位未特指的恶性肿瘤(C80)。43 ⑥提及部位中只有一个常见转移部位,则编码到不是常见转移部位。例I(a)肺癌(b)乳房癌乳房癌不是常见转移部位一览表上的部位,因此编码到未特指的乳房恶性肿瘤(C50.9)。⑦提及一个或多个常见转移部位,还提及了两个或多个不同部位或不同形态学类型,则编码到独立的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C97)。例I(a)肝癌(b)膀胱癌(c)结肠癌本例提及的肝癌是常见转移部位一览表上的,还提及了膀胱癌和结肠癌两个不同的部位,因此编码到独立的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C97)。(8)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如果多个部位不处于同一器官系统且没有指明原发或继发,则编码到独立的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C97,除非它们都能分类到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的恶性肿瘤C81~C96。如果多个部位处于同一个器官系统,且彼此邻近,则编码到包括这两个部位的.8亚目中,或者编码到该器官系统的.9亚目中。(9)传染病和恶性肿瘤,当两者同时被报告时,由于化学疗法对免役系统的影响,肿瘤病人易死于传染病,因此常选择恶性肿瘤为根本死因,但除外HIV。(10)恶性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可以引起许多急性或致命性循环系统疾病,以下几种不可能: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病(除非内分泌肿瘤、肾性肿瘤和类癌瘤引起)、心绞痛、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5.累及心脏的风湿热当证明书上提及“心炎”、“心内膜炎”、“心肌炎”、和“全心炎”的风湿性疾病,只要发病与死亡时间间隔小于一年或者年龄在15岁以下者,都看作是急性的情况。“心包炎”在任何年龄都应该看作是急性的情况。6.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当证明书上述及的年龄引起死亡而并未提到任何能证明该疾病是由出生后的后天情况所造成,不管证明书上是否提及先天性,均以先天性处理。◆1岁以下:动脉瘤、主动脉瓣狭窄或闭锁畸形、脑萎缩、脑囊肿或变形、器官易位或异位、器官发育不全、发育缺陷、肺动脉狭窄、心脏瓣膜病。◆4岁以下:未特指的心脏病、未特指的脑积水。44 7.暗示为可疑诊断的表达对于诊断的准确性提出一些怀疑的限定性表达,如“相似”、“大概”、“可能”等等不确定的词语,都可以置之不理,因为没有这些限定性记载也只是在诊断的确定程度上有所不同。8.损伤的外因和性质当疾病情况可分类到第十九章(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而且只有当此时,外因编码(V01~Y89)才作为主要编码,同时使用第十九章(S00~T98)的一个编码作为附加编码。当疾病情况可分类到第一至十八章时,疾病情况本身应作为根本原因编码,需要时,可以使用外因一章的类目作为补充编码。当提及在S00~S99、T08~T35、T66~79中对单一身体区域有超过一种损伤而且没有明确指出哪一种引起死亡时,应按照正常方式应用总原则和选择规则;当身体不同区域被损伤,应编码到涉及多个身体区域的损伤的相应类目中(T00~T06)10.药物、药剂和生物制品中毒当涉及到分类不同的医疗药品的化合物,如果化合物的一种成分被特指为死亡原因,则编码到该成分;如果没有指明成分,则编码到为化合物提供的类目;如果这些成分可以分类到同一个三位数,则编码到适合的亚目;如果不可能分类到同一个三位数,则编码到T50.9。酒精与医疗药品应编码到医疗药品。45 第五章ICD-10的使用第一节选择根本死亡原因的步骤1.当只有一个死亡原因被记录时,就用这个原因制表。2.当不止一个死亡原因被记录时,选择根本原因的第一步就是通过应用总原则或选择规则1、2和3去确定在证明书第Ⅰ部分中最低一行占用线上特有的起始前因。3.继续应用修饰规则A~F,比较推敲;4.比较后,得出根本死因,必要时需要进行二次选择。第二节有关术语一、有关术语、编码及符号(一)有关术语及用法在ICD-10中下列用语在一定的范围有特定的含义1.“包括,不包括”术语(见卷二,P12-13):术语主要是作为对黑标题内容的指导而列出。“包括,不包括”术语一般在三位数和四位数的黑标题之后,但它们不是黑标题的亚分类。如果术语紧跟在某章或某节的后面,则表示该术语对整章或整节都适用,而对其它章节无效。2.“注、注释”术语(见卷一,P145)3.“和”(见卷二,P17):标题中的“和”一般可代表“和.或”的意思。例如:在标题A18.0骨和关节的结核病中,“骨结核病”、“关节结核病”以及“骨和关节的结核病”的病例均分类在此。4.“需要时,使用附加编码…以标明(疾病、原因、药物…)”术语(见卷一,P224):在进行死因统计时,如果基本编码是疾病编码,可以不必查找附加编码;如果基本编码是损伤中毒的编码,则必须查找附加编码,并将其作为根本死因的编码。(二)有关编码在ICD-10中继续沿用ICD-9使用的若干编码方法。1.“剑号和星号编码”系统(卷二,P13—14)):该系统是使用两个编码来表示含有两种信息的诊断性陈述,它既包含根本的全身性疾病,又包含在某一特定器官或部位的具体表现,后者本身就是一个临床问题。剑号编码是统计编码,它从病因的角度出发,用以反映某种根本性的疾病或死因;而星号编码是临床医疗用编码,它从治疗的角度出发,用以表明疾病的临床表现或受损害的系统、部位。在死因统计时,只对剑号编码进行分类,星号46 编码不必列出也不进行统计。2.其他选择性双重编码(卷二,P14):除剑号和星号编码系统外,还有一些情况允许使用两个ICD编码以充分描述一个人的情况。如:(1)对于可分类于“身体系统”各章的局部感染,可以加上来自第一章的编码以标明感染的病源体,但这种信息并不出现在黑标题的名称中。(2)对具有功能活性的肿瘤,可以在第二章编码后加上来自第四章的适当编码以指出功能活性的类型。(3)对于肿瘤,在第一卷第933-953页上的形态学编码虽然不是主要ICD的部分,但可以加到第二章的编码后以标明肿瘤的形态学类型。(4)对于可分类到第五章F00-F09[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的情况,可以加上来自其他章的编码以指出原因,即根本性疾病、对于脑的损伤或其他创伤。(5)当某种情况是由于毒性物质所引起,可以加上来自第二十章的编码以标明那种物质。(6)当可以使用两个编码去描述一种损伤、中毒或其他有害效应时,一个是来自第十九章以描述损伤性质的编码,另一个是来自第二十章以描述原因的编码。选择哪一个编码作为附加编码要取决于收集数据的目的。(见第一卷第801页第二十章的说明)(三)有关符号1.“圆括号()”在第一卷中,圆括号用于下列四种重要情况。(1)圆括号用于括起补充词,这些词可以跟在诊断性术语之后而不影响在圆括号外面将要指定的词的编码号。例如,在I10的包括术语中,“高血压(动脉的)(良性)(特发性)(恶性)(原发性)(系统性)”,意味着对“高血压”这一单独的词或当其被圆括号中的任何词或联合词组所限定时,编码均为I10。(2)圆括号也用于括起在不包括术语中所提到的编码。例如,H01.0睑炎,不包括睑结膜炎(H10.5)。(3)圆括号的另一用途是在各节的标题中括起属于本节类目的三位数编码。(4)圆括号的最后用途是从第九次修订本中并入的,并与剑号和星号系统有关。圆括号用于在一个星号类目中括起剑号编码,或在一个剑号术语后括起星号编码。2.“方括号[]”方括号用于:(1)括起同义词、其他词或解释短语;例如:A30麻风[汉森病];(2)提到前面的注释;例如:C00.8唇交搭跨越的损害[见第146页注释5];47 (3)提到前面述及的对许多类目共用的一组第四位数亚目;例如:K27消化性溃疡,部位未特指[见第458页亚目]。3.“冒号:”当冒号前面的词对于黑标题的说明是不完整术语时,要用冒号列举包括和不包括术语。需要在它们下面缩排一个或多个修饰词或限定词之后,才能把这些不完整术语归属到该黑标题之下。例如,在K36“其他阑尾炎”中,诊断“阑尾炎”只有在被“慢性”或“复发性”限定后才能分类在此。4.“大括号{}”大括号用于列举包括和不包括术语以指出在它前面或后面的词都不是完整的术语。在大括号前面的任何术语都应被它后面的一个或多个术语所限定。例如:O70.6伤及骨盆关节和韧带的产科损害耻骨联合软骨的撕脱尾骨损害产科的,耻骨联合的创伤性分离5.“点波折号.-”在某些情况下,一个亚目编码的第四位数被一个波折号所代替,如G03由于其他和未特指原因引起的脑膜炎不包括:脑膜脑炎(G04.-)这是指示编码人员存在一个第四位数并且应在适当的类目中寻找。这种惯例同时用于类目表和字母顺序索引。(四)常见英文缩写的含义1.NOS:表示在其它方面未特指者,意味着“未特指”或“未限定”的意思。NOS总是跟在某个疾病诊断或情况后面。2.NEC:是不可归类在他处者,指出所列情况的特定变种被分类在他处,而且适当的话,应在索引中寻找一个更精确的术语。第三节编码操作方法确定根本死因后,就需要使用ICD-10的第一卷和第三卷,对每一种疾病或损伤中毒进行编码,对死因编码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确定主导词48 第三卷书中出现并排列在最左侧的每个医学诊断或术语(包括疾病名称、损伤的性质和外因名称、药物和化学物质名称)均称为主导词。查找主导词一般从疾病完整诊断中确定,一般规律有:l多数在完整诊断的尾部;l多数由医学术语和临床表现担任;l解剖部位及表明疾病性质的形容词一般不做主导词,但也有例外;l以人名或地名命名的疾病,往往可以直接查到;l当以上规律无效时,往往可以将完整诊断作为主导词去查找常见主导词见附表1。2.在第三卷索引中根据主导词查询编码第三卷共分为三个部分,包括疾病和损伤性质的索引、损伤的外部原因索引、药物和化学制剂表索引。针对每一部分都有主导词索引表。查询编码步骤:l先在索引表找到主导词,然后按照汉语拼音在第三卷找到主导词位置;l根据死因名称,在主导词下,继续寻找二级、三级主导词……,以便得到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精确的死因编码,查找时,书中多以“-”横道作为不同级主导词的界定。l见:见情况,表示主导词选择不对,需要重新确定;见后面跟着一个主导词,表示要按照新提供的主导词查找。l另见:另见情况,表示目前选择的主导词可以有条件地使用,但如果诊断中还有一些内容未被编码考虑的话,则需要按照"另见"后面提供的文字重新确定主导词。3.在第一卷中核对编码仔细阅读该编码中具体含义,注意第一卷中包括和不包括的注释和指示性说明。在编码过程中,除了严格按照编码操作方法外,还要注意资料的完整性。一般,在编码中如果查到有NOS、NEC或者是.9时,都说明疾病资料不够完整,其原因有可能是医师书写诊断的省略,有的可能是确实收集不到,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有假定的分类,结果有可能会造成与真实情况不符。因此死因统计编码人员一定要强调医生填写死亡证明书的完整性,以保证编码的准确性。49 第六章死亡原因统计第一节死亡资料的收集一.人口资料的收集由专人负责到乡、镇(街道)派出所获得人口资料,并统计出每年的平均人口数、分性别、分年龄组人口数;或者根据上年人口基础资料,按当年出生、死亡、迁入、迁出人数,统计出当年分性别、分年龄组人口数;或者将监测点当年的总人口数与2000年人口普查的分性别、分年龄组构成比资料进行计算,统计出当年的平均人口数、分性别、分年龄组人口数。二.死亡资料的收集1.收集医院上报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凡在《死亡医学证明书》上直接死因填写的是临死前的表现,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昏迷、休克、内出血、老衰等,而未进一步追根填写死亡原因的,则应进行死因复查;2.每月由专人去乡(街道)派出所抄录死亡的注销户口名单,也可从村(居委会)核查死亡数,并与医院上报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名单核对,发现漏报则入户调查;3.每年由专人从各有关医院抄录新生儿死亡名单(包括出生后有生命体征后死亡的婴儿),并对有关人员进行面访核实新生儿死亡情况;4.每年由专人与妇幼保健机构核对监测点内新生儿死亡名单,发现漏报则补填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5.每月由专人去殡仪馆抄录死亡火化名单,与已上报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名单核对,发现漏报则入户调查;第二节死亡资料的质量控制死亡资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死亡指标的准确性,因此,针对死亡监测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应该采取相应的质控措施。一、各级医疗机构1.医院死亡漏报率控制在5%以下;2.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死因统计手册》要求准确、完整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卡片完整率>90%。居民死亡证明书填写内容共有37项,除6项为统计编码人员填写外,其它项要求每项填写完整,凡缺1项即视为不完整。其中性别、出生、死亡日期、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诊断依据、病史症状调查记录等主要项目必须填写。50 3.各级医疗单位每月30日前将死亡医学证明书上报当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月报告及时率95%以上。4.县及以上医院的防保医生要做好本医院死亡医学证明书的质量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重新填报。二、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季下一个月20日前将死亡数据库上报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季报及时率达到95%,年度报告在报告时限前必须报告。2.与公安、民政、妇幼机构进行死亡人数核对,死因统计年报数不少于公安部门年报数、婴儿死亡数不少于妇幼机构统计数。3.死因不明和不能明确归类者占死亡比例在3%~8%之间。4.死亡医学证明书中统计人员填写的根本死亡原因、死因编码正确率达到95%。5.计算机录入信息与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信息相符,符合率达到95%。6.死亡年报表按照要求报告完整、准确,并上报年度分析资料和总结。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审核各监测区每季度和年度上传死亡数据库,对存在问题卡片及时反馈。审核无误后上报省疾控中心。2.每年至少一次开展监测区质量检查和技术指导。3.汇总全市死亡数据库,撰写年度分析和总结,上报省疾控中心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第三节有关定义和标准一、有关出生与死亡的定义卫生统计学意义上的出生、死亡,概念应该是十分清晰和明确的。但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飞跃发展,原有的定义,尤其是死亡定义,变得相当含糊不清,甚至连临床诊断有时亦是如此。这里主要根据世界卫生大会采用的有关定义,陈述如下。1.活产活产是指不论妊娠期长短而自母体完全排出或取出受孕产物,他与母体分离后,不论脐带是否切断或胎盘是否附着,只要能够呼吸或显示任何其他生命证据,如心脏跳动、脐带搏动或随意肌的明确运动,这样出生的每一产物均被视为活产。2.胎儿死亡(死产胎儿)51 胎儿死亡是指不论妊娠期长短而自母体完全排出或取出之前即已死亡的受孕产物(胎儿)。死亡的指征是在与母体分离后胎儿没有呼吸,也没有任何其他生命证据,如心脏跳动、脐带搏动或随意肌的明确运动。,3.出生体重胎儿或新生儿在出生后第一次测量得到的体重。对活产儿来说,出生体重的测量时间最好是在出生后体重发生明显丢失之前的生命的头1个小时之内。4.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最高达到2499克,包括2499克)。5.很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最高达到1499克,包括1499克)。6.极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低于1000克(最高达到999克,包括999克)。7.胎龄妊娠期应自末次正常月经的第一日算起。胎龄以完整的天数或周数来表示(例如分娩发生于末次正常月经开始后的第280天至286整天期间,都认为胎龄是40周)。8.不足月妊娠妊娠不满37整周(少于259天)者。9.足月妊娠妊娠超过37整周而不满42整周(259~293天)者。10.过期妊娠妊娠达到或超过42整周(294天或超过294天)者。11.围生期围生期自妊娠的第22整周(154天)开始(此时正常出生体重为500克),至出生后的7整天结束。12.新生儿期新生儿期自出生时开始,至出生后第28整天结束。新生儿死亡(活产儿在出生后未满28整天内的死亡)可以细分为早期新生儿死亡,即出生后未满7整天内的死亡;和晚期新生儿死亡,即出生后活满7整天但在未满28整天内的死亡。在出生后的第l天(即0天)内死52 亡的年龄应该以生存的整分钟或整小时为单位来记录,对出生后的第2天(1天)、第3天(2天)直到27整天,死亡的年龄应以天为单位来记录。二.与孕产妇死亡有关的标准1.孕产妇死亡是指处在妊娠期或妊娠终止后42天之内的妇女,不论妊娠期长短和受孕部位,由于任何与妊娠或妊娠处理有关的或由此而加重了的原因导致的死亡,但不包括由于意外或偶然原因导致的死亡。’2.晚期孕产妇死亡是指处在妊娠终止后42天以后但未满一年之内的妇女,由于直接或间接产科原因导致的死亡。3.与妊娠有关的死亡是指处在妊娠期或妊娠终止后42天之内的妇女,不管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4.孕产妇死亡分为两组直接产科死亡:是指由于妊娠状态(妊娠、分娩和产褥期)下的产科并发症、由于医疗的操作干预、疏忽遗漏、处理不当或由于上述情况的任何一种而引起的一系列事件导致的死亡。间接产科死亡:是指由于以前已存在的疾病或在妊娠期新发生的疾病,这些疾病虽非由直接产科原因所引起,却由于妊娠的生理影响而加重,从而导致死亡。第四节主要指标与统计方法一.人口统计指标1.人口数指标年平均人口数,是某地该年内人口数的代表值,反映某地某年的人口规模。在死因统计中,平均人口数常作为计算死亡率指标与死因别死亡率的基数。年平均人口数的计算方法为:年平均人口数=1/2(上年末人口数+本年末人口数)2.人口构成指标⑴人口的性别构成:表示人口性别构成的统计指标,有性别构成比及性比例。性别构成比是男女性人口数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男(女)性人口数男女性人口比=×100‰总人口数53 人口性比例指男性人口数与女性人口数之比值。男性人口数人口性比例=女性人口数⑵人口的年龄构成:人口的年龄构成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及统计学意义。人口年龄构成资料是国家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预测人口发展的基础资料。说明人口年龄结构的统计指标有人口的年龄构成比、年龄中位数及年龄段人口比例等。人口年龄构成比表示某年龄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⑶人口年龄中位数:人口年龄中位数是反映某一时期人群年龄分布的中间值。年龄中位数将总人口数分为两半,一半人口在年龄中位数以上,一半人口在年龄中位数以下。如果有1岁一组的分年龄人口资料,计算年龄中位数的方法是从零岁起累加各年龄人口数,累加到占总人口的半数那个组的年龄就是年龄中位数。如果是分年龄组的人口资料则年龄中位数的计算公式为:M=Lm+Im/fm(N/2-C)上式中,M为年龄中位数,Lm为年龄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Im年龄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fm为年龄中位数所在组的人数,C为年龄中位数所在组以下各组人口数的累计值,N为总人数。⑷人口年龄段的比重:人口的年龄构成还可以用不同年龄段的比重来说明,如老年人口比、儿童少年比重等。老年人口比指一定时点上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老年人口比=老年人口数/总人口数×100%;国际上以60岁或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老年人口,我国一般以60岁及以上人口为老年人口。儿童少年比指某一时点上15岁以下儿童少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儿童少年比=15岁以下儿童少年人口数/总人口数×100%;3.人口变动指标:人口变动分自然变动及迁移变动。说明人口自然变动程度的统计指标,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人口迁移变动程度的统计指标有各种人口迁移率。⑴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某地某年每千人口中的自然增长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某地某年出生人数-死亡人数)/该地同年平均人口数×1000‰或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54 ⑵人口迁移率,分迁入率、迁出率、总迁移率及净迁移率。人口迁入(出)率=某地某年迁入(出)人数/同年平均人口数×1000‰总迁移率=(某地某年迁入人数十迁出人数)/同年平均人口数×1000‰人口净迁移率=(某地某年迁入人数-迁出人数)/同年平均人口数×1000‰⑶人口增长率,某一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与人口自然增长是两个概念。人口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及人口迁移增加。说明1个地区人口增长情况的统计指标有人口年增长率及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人口年增长率=(年末人口数-年初(或上年末)人口数)/(年初(或上年末)人口数)×1000‰年数人口平均年增长率=1-期末人口数/期初人口数2.出生统计指标出生率,亦称粗出生率或普通出生率,指某地某年每千人口中的活产数。出生率=某地某年活产数/该地同年平均人口数×1000‰按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活产是指不论妊娠期长短而自母体完全排出或取出受孕产物,他与母体分离后,不论脐带是否切断或胎盘是否附着,只要能够呼吸或显示任何其他生命证据,如心脏跳动、脐带搏动或随意肌的明确运动,这样出生的每一产物均被视为活产。3.死因统计指标⑴率及构成比在死因统计中最常计算的统计指标就是率和构成比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相对数。尽管相对数的计算比较简单,但其含义恰却千变万化,如果使用得当,能够准确客观地反映各种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反之则可能得出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结论。率:反映某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生或存在的频率。总死亡率二某年度死亡数/该年度平均人口数X10万/10万在对率进行比较时,特别要注意可比性和显著性的问题。要解决可比性,需计算相应的标准化率(或称调整率)以消除内部构成的影响;要解决显著性,需根据情况进行显著性检验。如果直接用实际率进行比较,则只能反映某种趋势或相对的水平。(2)常见死亡率统计指标粗死亡率(CDR)同期内死亡总数粗死亡率=×1000‰某年平均人口数55 该指标高低受人口的年龄构成的影响大,只能粗略地反映人口的死亡水平,不能用来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的卫生文化水平。因此,作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时,应采用按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ASDR)亦称年龄组死亡率同年该年龄组的死亡人数某年龄组死亡率=×1000‰某年某年龄组平均人口数年龄别死亡率消除了人口的年龄构成不同对死亡水平的影响,故不同地区同一年龄组的死亡率可以进行比较。死因别死亡率是指因某种原因(疾病)所致的死亡率。同年内某种原因死亡人数某死因死亡率=×100000/10万某年平均人口数婴儿死亡率(IMR)是指某年内不满一岁的婴儿死亡人数与全年活产数的比值。同年不满1岁婴儿死亡数婴儿死亡率=×1000‰某年活产总数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卫生文化水平的较敏感的指标。新生儿死亡率(NMR)新生儿死亡是指从出生至不满28天的死亡。同年28天以内的死亡数新生儿死亡率=×1000‰某年活产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同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000‰某年活产总数这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用来衡量儿童的健康水平和变化的主要指标。孕产妇死亡率是一年内孕产妇死亡与当年出生人数之比。同年孕产妇死亡数孕产妇死亡率=×100000/10万某年活产总数该指标不仅可以评价妇女保健工作,而且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卫生文化水平。[3]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死因构成或相对死亡比它是某类死因的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百分数因某类死因死亡人数某类死因占总死亡数的构成比=×100%总死亡人数死因顺位是指各种死因死亡数按其占总死亡数的比重由高到低排出位次。它反映某人56 群中的主要死亡原因,从而明确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方向。,构成比:反映在观察总数中某一部分观察数所占的比重。构成比=某一部分的观察数/视察总数×100%;一般情况下,构成比不能代替率,当某一部分的观察数发生改变时,整个构成比都会随之改变。4.期望寿命(1)寿命表的基本原理寿命表是根据某时某地现时人口的死亡资料编制而成的,它把该人口中各个年龄组人口的死亡情况综合成一种死亡模式,并用期望寿命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避免了原来人口性别、年龄等构成因素的影响,克服了总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等指标的缺点,成为对各个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群健康水平进行评估的一个主要指标,并被进一步地得到广泛应用。编制寿命表的基本思想是在计算出实际人口资料年龄别死亡概率的基础上,假设有同时出生的一代人,按照各年龄组同时出生的一代人一共生存了多少时间,其中每个人在刚好活到X岁时还平均能生存多少年,即X岁时的期望寿命。一般以0岁期望寿命来反映该地当时居民的健康水平,并可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和比较。寿命表有两种基本形式:即现时寿命表和定群寿命表。按照年龄分组的区间长度又可分为完全寿命表和简略寿命表。死因统计中最常用的寿命表是现时的简略寿命表。(2)蒋氏简略寿命表的编制方法①筒略寿命表的基本项目:由11项数字组成第1栏:年龄区间(用n表示):区间长度一般为:0岁组n=1;1岁组n=4;5岁组及以后各组均为n=5;最大年龄组定为85岁及以上组。第2栏:年龄区间内的平均人口数(简称人口数,用N表示):为现时人群中某年的年龄别平均人口数。第3栏:年龄区间内的死亡数(简称死亡数,用D表示):为现时人群中某年的年龄别死亡人数。第4栏:年龄区间内的死亡率(简称年龄别死亡率,用M表示):根据现时人群某年的资料计算得出。计算公式为年龄别死亡率=年龄别死亡数/年龄别平均人口数第5栏:终寿区间成数a(简称a值):为一特定术语。指每一个在(x,x+n)岁内死亡57 的人在此年龄区间内平均存活的时间系数。在一般的寿命表中,这个系数被假设为0.5,而在蒋氏寿命表中则根据实际人口资料计算或推算。由于a值的计算复杂,在此不作介绍。③平均期望寿命它是评价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0岁时的平均期望寿命简称平均寿命,是各年龄组死亡率的综合反映,可概括地说明人群的健康水平。由于寿命表方法计算的特点,有时会出现1岁期望寿命反而高于0岁期望寿命的现象,一般地说;这种负的差别是山于较高的婴儿死亡率造成的,在城市地区和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这一差数接近于0,而在条件较差的农村则可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三类农村可能达到2.5岁左右)o由此可见,每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在过1周岁尘闩前发生死亡的危险性比较大,在农村地区更是如此。一旦平安活过1周岁,则可能比在刚出生时预计的平均生存时间还要高。由于期望寿命是一个综合各年龄组死亡率并转换成死亡概率后计算出的相对指标,因此它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每个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口地健康状况并进行比较。5、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yearsoflifelost,PYLL)是指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是指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它是根据死亡年龄对期望寿命有明显影响这一理论提出的,强调了早死对健康的影响,定量地估计了疾病造成早死的程度。其计算公式:ePYLL=∑aidii=1式中:e——预期寿命(岁);i——年龄组(通常计算其年龄组中值)。ai——剩余年龄,ai=e–(i+0.5)的意义为:当死亡发生与某年龄(组)时,至活满e岁还剩余的年龄。由于死亡年龄通常以上一个生日计算,所以尚应加上一个平均值0.5岁。di——某年龄组的死亡人数。该指标的主要用途有:(1)计算每个病因引起的寿命减少年数,并比较各种不同原因所致的寿命减少年数;(2)将某一地区(县)和另一标准地区(或省)相比较;58 (3)在卫生事业管理中,筛选确定重点卫生问题或重点疾病;同时也适用于防治措施效果的评价和卫生政策的分析。该指标的优点是计算简便、易于理解、结果直观。潜在减寿年数的分析不仅可用于了解居民过去和现在的卫生建库水平,对卫生防疫工作的设计,计量和估计也是必需的。6、健康期望寿命(HE)健康期望寿命(healthexpectancy,HE)可以定义为在健康条件下的期望寿命,即个人在良好的状态下的平均生存年数。它能够把病伤残率和死亡率的信息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是一个在新的流行病学趋势下的新的指标。健康寿命的计算基本上采用简略寿命表法,是在原有寿命表的基础上增加若干项目。其计算公式:Ex={∑[nLx(1-nRx)]}/lx式中:nRx——年龄组病伤残率;nLx——原有寿命表生存人年数;lx——原有寿命表生存人数。计算健康寿命时,各年龄组的分析受小样本的限制,尤其是高龄组,所以研究的样本要大。比较重要的一项是年龄组的病伤残率,国外资料大多以发病率、住院率和患病率来推断健康寿命。7、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DALY)是将由于早死(实际死亡年数与低死亡人群中该年龄的预期寿命之差)造成的损失和因伤残造成的健康损失二者结合起来加以测算的。个体在年龄α时死亡或发病的DALY损失:-βαDCeDALY=-{[e-(β+γ)L(1+(β+γ)(L+α))-(1+(β+γ)α)]}(β+γ)2式中:α——死亡/发病年龄;L——病程或早逝的期望寿命损失;D——残疾权数;β——年龄函数参数;C——年龄权数;γ——贴现率。59 DALY的应用:(1)从宏观上去认识和控制疾病,可用于跟踪全球或一个国家或某一个地区疾病负担的动态变化及监测其健康状况在一定期间的改进;还可用于对已有的措施计划进行初步的评价,测定医疗卫生干预措施的有效性;(2)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对象(性别、年龄)、不同病种的DALY分布,确定危害严重的主要病种、重点人群和高发地区,为确定防治重点及研究重点提供重要信息依据;(3)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研究不同病种、不同干预措施挽回一个DALY所需的成本,以求采用最佳干预措施来防治重点疾病,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果。对DALY的评价:(1)由于DALY选择了最高的期望寿命(日本人的)作为出生期望寿命的估计值,所以势必夸大了其他国家疾病的负担,尤其是疾病引起的早死所致的健康生命损失年。因此在国家的水平上过高地估计了生命损失年数;(2)公式中有关权数等参数的确定均具有主观性,难免与客观实际完全一致;(3)DALY计算时认为10个人丧失1年与1个人丧失寿命10年是相等的,这与现实生活实际不符;DALY不能对疾病给人群造成的心理社会负担、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予以充分评价;等等。60 附表1常用主导词快速检索表疾病和损伤性质的字母顺序索引的主要主导词癌27冻伤185关节病316/7具有456切断646撕裂778依赖963安装36多神经病192关节炎319溃疡468侵染648损害785移位966白内障41耳炎198观察323扩张475青光眼652损伤790异常970白血病42发育不良202过度326滥用479缺乏658胎盘815异常的979败血症44发育不全203黑色素瘤333痢疾487缺如664瘫痪817异物985瘢痕47发作207红斑338裂490缺失668糖尿病819营养不良995暴露50反应211后遗症342淋巴瘤494缺损673痛828硬变998鼻窦炎53肥大215化脓350流产499缺陷675突出834硬化999孕产妇医疗闭塞56肺炎221坏疽351瘤504热677脱垂8371011闭锁59分娩229坏死352瘘512人(类)683脱位839增生1016变态反应63蜂窝织炎241黄疸356挛缩520妊娠686萎缩851粘连1019变形64腐蚀伤245机能不全362麻痹524融合696紊乱861障碍1023支气管炎变性66副249机能障碍364梅毒536肉瘤697问题8631041并发症72腹膜炎252肌病366母体情况550肉芽肿699息肉873窒息1048病88腹泻254畸形372囊腺瘤556乳头状瘤703狭窄877痣1050不充分111改变256疾患383囊肿558筛选712纤维化887肿瘤1054不完全116钙化257挤压391脑膜炎571疝716腺癌893中毒1091/2产褥期124肝炎260甲状腺肿402脑炎573伤口719腺瘤897潴留1096痴呆132感染262检查406扭伤583烧伤725小肠炎903状态1098充血134高血压281间皮瘤411脓毒症587神经病730效应907综合征1107出生137个人史286角膜炎417脓肿589神经炎736心肌炎914阻塞1119出血138梗死290结核病423疟疾598神经症737心内膜炎916阻滞1122肾小球肾炎穿孔149梗阻292结石437疱疹605休克924741挫伤156共济失调296精神病442皮炎611肾炎743血栓形成934错位159骨软骨病302痉挛448贫血621衰竭765血肿941癫痫176骨折306静脉曲张450破裂629栓塞769压迫945动脉瘤179关闭不全315静脉炎451憩室641水肿774炎952损伤外部原因的字母顺序索引的主要主导词P1127暴露1132跌落1140加害1177损伤1177窒息1204意外医疗事故1189爆炸1135发射1144接触1155淹溺1185自杀1208意外事故1192并发症1136击中1151燃烧1171异物1188作战行动120961 附表2ICD-10常用编码表疾病名称ICD-10编码疾病名称ICD-10编码一、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P89A00~B99狂犬病A82.9伤寒A01.0流行性乙型脑炎A83.0副伤寒NOSA01.4病毒性脑炎NOSA86沙门氏菌感染NOSA02.9病毒性脑膜炎NOSA87.9细菌性痢疾NOSA03.9流行性出血热NOSA98.5细菌性肠道感染(细菌性肠炎)A04.9急性甲型肝炎,伴有肝昏迷.B15.0NOS细菌性食物中毒NOSA05.9急性甲型肝炎NOSB15.9病毒性肠道感染NOSA08.4急性乙型肝炎NOSB16.9传染性腹泻(不明确的肠道感A09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B18.1染)NOS肺结核NOSA16.2慢性病毒性肝炎NOSB18.9结核性胸膜炎A16.5病毒性肝炎NOSB19.9结核性脑膜炎A17.0艾滋病(人类免役缺陷病毒[HIV]病)NOSB24脊柱、骨和关节的结核病NOSA18.0病毒性心炎B33.2肾结核A18.1泌尿生殖系统的结核病NOSA18.1病毒血症NOSB34.9其他器官的结核A18.8疟疾NOSB54粟粒性结核病NOSA19.9血吸虫病NOSB65.9新生儿破伤风A33结核病后遗症B90.9产科破伤风A34病毒性脑炎的后遗症B94.1破伤风NOSA35百日咳NOSA37.9流行性脑膜炎A39.0二、肿瘤P145C00~D48脑膜炎球菌感染NOSA39.9恶性肿瘤C00~C97败血症NOSA41.9唇NOSC00.9丹毒A46舌根C01细菌性感染(菌血症)NOSA49.9舌NOSC02.9先天性梅毒NOSA50.9牙龈NOSC03.962 心血管梅毒A52.0口腔NOSC06.9梅毒NOSA53.9腮腺C07疾病名称ICD-10编码疾病名称ICD-10编码扁桃体NOSC09.9胰头C25.0口咽NOSC10.9胰体C25.1鼻咽NOSC11.9胰尾C25.2下咽NOSC13.9胰NOSC25.9咽NOSC14.0肠道NOSC26.0食管NOSC15.9胃肠道、消化管或道C26.9贲门C16.0鼻腔C30.0胃底C16.1声门(声带)C32.0胃体C16.2喉NOSC32.9幽门C16.4气管C33胃窦C16.3支气管或肺C34.9胃小弯NOSC16.5胸腺C37胃大弯NOSC16.6纵隔C38.3胃NOSC16.9胸膜C38.4十二指肠C17.0上呼吸道NOSC39.0空肠C17.1呼吸道(呼吸系统)NOSC39.9回肠C17.2四肢的骨和关节软骨NOSC40.9小肠NOSC17.9脊柱C41.2盲肠C18.0骨和关节软骨NOSC41.9阑尾C18.1皮肤恶性黑色素瘤NOSC43.9升结肠C18.2皮肤NOSC44.9横结肠C18.4胸膜间皮瘤C45.0降结肠C18.6腹膜间皮瘤C45.1乙状结肠C18.7间皮瘤NOSC45.9结肠(大肠)NOSC18.9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NOSC47.9直肠C20腹膜C48.2肛门NOSC21.0结缔组织和软组织NOSC49.9肝NOSC22.9乳房NOSC50.9胆囊C23宫颈NOSC53.9胆管或胆道NOSC24.0子宫体NOSC54.963 法特氏壶腹C24.1子宫NOSC55胆道C24.9卵巢C56疾病名称ICD-10编码疾病名称ICD-10编码输卵管C57.0慢性髓样白血病C92.1胎盘(绒毛膜)(绒癌)C58髓样白血病NOSC92.9阴茎NOSC60.9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93.0前列腺C61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93.1睾丸NOSC62.9单核细胞白血病NOSC93.9肾C64急性红细胞增多症和红白血病C94.0肾盂C65慢性红细胞增多症C94.1输尿管C66急性骨髓纤维变性C94.5膀胱NOSC67.9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C94.2泌尿系统NOSC68.9急性白血病NOSC95.0脑膜C70.0慢性白血病NOSC95.1脑NOSC71.9白血病NOSC95.9中枢神经系统NOSC72.9良性肿瘤P176D10~D36甲状腺NOSC73喉D14.1肾上腺NOSC74.9血管瘤D18.0垂体C75.1淋巴管瘤D18.1不明确的、继发的和未特指部位C76、C77、间皮瘤D19.9的恶性肿瘤C80鼻NOSC76.0脑膜瘤NOSD32.9骨盆C76.3脑NOSD33.2淋巴结NOSC77.9甲状腺D34恶性肿瘤NOSC80淋巴结D36.0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的恶性C81~C96良性肿瘤NOSD36.9肿瘤霍奇金[何杰金]病NOSC85.9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7~D48非霍奇金淋巴结瘤(恶性肿瘤)C81.9消化器官NOSD37.9多发性骨髓瘤C90.0呼吸器官NOSD38.6浆细胞瘤NOSC90.2脑膜D42.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91.0脑NOSD43.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91.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NOSD46.964 淋巴样白血病C91.9淋巴细胞增多性疾病NOSD47.9急性髓样白血病C92.0疾病名称ICD-10编码疾病名称ICD-10编码三、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D50~D89适用于E10~E14些涉及免役机制的疾患P196.0伴有昏迷.1伴有酮症酸中毒缺铁性贫血NOSD50.9.2伴有肾的并发症.3伴有眼的并发症营养性贫血NOSD53.9.4伴有神经的并发症.5伴有周围循环并发遗传性溶血性贫血NOSD58.9症.6伴有其他特指的并发症后天性溶血性贫血NOSD59.9.7伴有多个并发症.8伴有未特指并发症.9不伴有并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NOSD61.9糖尿病Ⅰ型E10贫血NOSD64.9糖尿病Ⅱ型E11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D65糖尿病NOSE14血友病NOSD66低血糖性昏迷E15凝血缺陷NOSD68.9低血糖NOSE16.2血小板减少NOSD69.6甲状旁腺疾患NOSE21.5白细胞疾病NOSD72.9席汉氏病、西蒙氏病(垂体功能减退症)E23.0脾疾病NOSD73.9尿崩症E23.2血液和遭血器官疾病NOSD75.9垂体疾患NOSE23.7组织细胞增多症(网状组织细胞D76.3席欣[柯兴]综合征NOSE24.9瘤)免役缺陷NOSD84.9肾上腺疾患NOSE27.9肺结节病D84.0内分泌疾患NOSE34.9结节病NOSD86.9恶性营养不良病E40营养不良NOSE46维生素C缺乏(坏血病)E54肥胖NOSE66.9高脂血症NOSE78.5淀粉样变性NOSE85.9酸中毒E87.2四、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碱中毒E87.3P21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NOSE03.9电解质失衡NOSE87.865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NOSE05.9代谢紊乱NOSE88.9甲状腺疾患NOSE07.9疾病名称ICD-10编码疾病名称ICD-10编码五、精神和行为障碍P245F00~F99短暂性大脑缺血NOSG45.9醉酒F10.0吉兰-巴雷[格林-巴利]综合征G61.0酒瘾综合症F10.2多神经病(神经病)NOSG62.9药物瘾F19.2重症肌无力G70.0精神病NOSF29先天性和发育性肌肉无力G70.2抑郁性障碍NOSF32.9肌神经疾患NOSG70.9情感性精神病F39共济失调性大脑性麻痹[瘫痪]G80.4恐怖症NOSF40.9(婴儿)大脑性麻痹[瘫痪]G80.9癔症F44.9偏瘫NOSG81.9神经衰落F48.0截瘫NOSG82.2神经症NOSF48.9麻痹[瘫痪]综合征NOSG83.9神经性厌食F50.0梗阻性脑积水G91.1产褥期精神病NOSF53.1脑积水NOSG91.9缺氧性脑损害(肺性脑病)G93.1脑病NOSG93.4脑疝G93.5六、神经系统疾病P321G00~G99脊髓空洞症G95.0细菌性(化脓性)脑膜炎G00.9脊髓受压NOSG95.2脑膜炎NOSG03.9脊髓病NOSG95.9脑炎、脊髓炎和脑脊髓炎NOSG04.9中枢神经系统疾患NOSG96.9颅内和脊柱内脓肿G06神经系统NOSG98遗传性共济失调NOSG11.9运动神经元病G12.2脊髓性肌肉萎缩NOSG12.9七、眼和附器疾病P351H00~H59帕金森病(震颤麻痹)G20老年性白内障NOSH25.9舞蹈病NOSG25.5白内障NOSH26.9阿耳茨海默病NOSG30.9青光眼NOSH40.9老年性脑病变G31.1失明H54.0癫痫,大发作状态G41.0癫痫,小发作状态G41.1八、耳和乳突疾病P375H60~H9566 癫痫NOSG40.9中耳炎NOSH66.9偏头痛G43.9聋(听觉丧失)NOSH91.9疾病名称ICD-10编码疾病名称ICD-10编码九、循环系统疾病P385I00~I9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I25.1风湿热(关节炎)I00陈旧性心肌梗死I25.2急性风湿性心包炎I01.0心脏动脉瘤I25.3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I01.1冠状动脉动脉瘤I25.4急性风湿性心肌炎I01.2慢性缺血性心脏病NOSI25.9急性风湿性心脏病NOSI01.9急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栓塞)I26.0风湿性舞蹈病NOSI02.9慢性肺源性心脏病I27.9风湿性二尖瓣狭窄I05.0急性心包炎NOSI30.9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05.1急性和亚急性心内膜炎NOSI33.9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有关闭不I05.2心内膜炎(慢性)NOSI38全风湿性二尖瓣疾病NOSI05.9病毒性心肌炎I40.0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I06.0急性心肌炎NOSI40.9风湿性主动脉瓣闭锁不全I06.1心肌病NOSI42.9风湿性主动脉狭窄伴闭锁不全I06.2心脏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NOSI45.9风蚀性主动脉瓣疾病NOSI06.9房颤I48风蚀性三尖瓣疾病NOSI07.9室颤I49.0多个心瓣膜疾病NOSI08.9心律失常NOSI49.9风湿性心肌炎I09.0急性左心衰I50.1慢性风湿性心包炎I09.2心力衰竭NOSI50.9风湿性心脏病NOSI09.9心肌炎NOSI51.4高血压I10心血管疾病NOSI51.6高血压性心力衰竭I11.0心脏肥大I51.7高血压性心脏病NOSI11.9心脏病NOSI51.9高血压性肾衰竭I12.0珠网膜下出血(大脑动脉瘤破裂包括先天I60.9性)NOS高血压性肾脏病NOSI12.9脑内出血NOSI61.9高血压性心脏和肾脏病NOSI13.9颅内出血(非创伤性)NOSI62.9心绞痛NOSI20.9脑梗死,由于大脑动脉血栓引起I63.3急性心肌梗死I21脑梗死,由于大脑动脉栓塞引起I63.467 随后性(复发性)心肌梗死NOSI22.9脑梗死NOSI63.9急性缺血性心脏病NOSI24.9中风(脑血管意外)NOSI64疾病名称ICD-10编码疾病名称ICD-10编码大脑动脉粥样硬化症I67.2细菌性肺炎NOSJ15.9高血压性脑病I67.4支气管性肺炎NOSJ18.0脑血管病NOSI67.9大叶肺炎NOSJ18.1珠网膜下出血后遗症I69.0坠积性肺炎NOSJ18.2脑内出血后遗症I69.1肺炎NOSJ18.9脑梗死后遗症I69.3急性支气管炎NOSJ20.9中风后遗症I69.4急性下呼吸道感染NOSJ22脑血管病NOS后遗症I69.8鼻息肉NOSJ33.9动脉粥样硬化NOSI70.9上呼吸道疾病NOSJ39.9动脉瘤NOSI72.9支气管炎NOSJ40雷诺综合征I73.0慢性支气管炎NOSJ42脉管炎(动脉炎)I77.6肺气肿J43下肢静脉炎(栓塞)NOSI80.3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性、阻塞性、气肿性)J44.8下肢静脉曲张,伴有炎症I83.1哮喘NOSJ45.9食管静脉曲张,伴有出血I85.0哮喘持续状态J46淋巴结炎NOSI88.9支气管扩张J47尘肺NOSJ64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J80十、呼吸系统疾病P419J00~J99肺水肿(充血)J81急性鼻咽炎[普通感冒]J00肺脓肿NOSJ85.2急性鼻窦炎NOSJ01.9气胸(非创伤性)J93.9急性咽炎J02.9胸腔积液J94.8急性扁桃体炎NOSJ03.9呼吸衰竭NOSJ96.9急性喉炎J04.0肺萎缩J98.1急性气管炎J04.1肺部感染J98.4急性会厌炎J05.1急性咽喉炎J06.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NOSJ06.9流行性感冒J11.8病毒性肺炎J12.968 肺炎(由肺炎链球菌引起)J13肺炎(由流感嗜血杆菌引起)J14疾病名称ICD-10编码疾病名称ICD-10编码十一、消化系统疾病K445K00~K93胆石性肠梗阻K56.3食管疾病NOSK22.9肠粘连,伴有梗阻K56.5适用K25~K28肠梗阻NOSK56.7.0急性,伴有出血功能性肠疾患NOSK59.9.1急性,伴有穿孔肛门和直肠疾病NOSK62.9.2急性,伴有出血和穿孔肠穿孔(非创伤性)K63.1.3急性,不伴有出血或穿孔肠溃疡K63.3.4慢性或未特指的,伴有出血腹膜炎NOSK65.9.5慢性或未特指的,伴有穿孔酒精性肝硬化K70.3.6慢性或未特指的,伴有出血和肝衰竭NOSK72.9穿孔慢性肝炎K73.9.7慢性,不伴有出血和穿孔肝硬化K74.1.9未特指为急性或慢性,不伴有肝硬变NOSK74.6出血或穿孔肝脓肿K75.0肝炎NOSK75.9胃溃疡K25脂肪肝K76.0十二指肠溃疡K26肝梗死K76.3消化性溃疡K27门静脉高血压K76.6胃空肠溃疡K28肝肾综合症K76.7急性出血性胃炎K29.0胆囊结石,伴有急性胆囊炎K80.0慢性胃炎NOSK29.5胆囊结石,不伴有急性胆囊炎K80.2胃炎NOSK29.7胆管结石。伴有胆管炎K80.3胃和十二指肠炎K29.9胆管结石,不伴有胆管炎K80.5胃和十二指肠疾病NOSK31.9胆囊炎NOSK81.9急性阑尾炎,伴有弥漫性腹膜炎K35.0胆管炎K83.0急性阑尾炎,伴有腹膜脓肿K35.1急性胰腺炎NOSK85急性阑尾炎NOSK35.9肠吸收障碍NOSK90.9阑尾炎NOSK37呕血K92.0腹股沟疝NOS,伴有坏疽K40.4胃肠出血NOSK92.2节段性肠炎NOSK50.969 溃疡性肠炎NOSK51.9非感染性胃肠炎和结肠炎NOSK52.9疾病名称ICD-10编码疾病名称ICD-10编码十二、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L00~L99肌腱炎NOSM77.9P483新生儿天疱疮L00风湿病NOSM79.0脓疱病L01.0神经痛和神经炎NOSM79.2皮肤脓肿、疖和痈NOSL02.9骨折疏松(老年性)M81.8蜂窝织炎NOSL03.9病理性骨折NOSM84.4急性淋巴结炎NOSL04.9骨髓炎NOSM86.9脓皮病L08.0天疱疮NOSL10.9皮炎NOSL30.9十四、泌尿生殖系统疾病P545N00~N99牛皮癣NOSL40.9急性肾炎N00褥疮性溃疡L89慢性肾炎N03红斑狼疮NOSL93.0肾变病综合征N04皮肤慢性溃疡NOSL98.4肾炎NOSN05急性肾盂肾炎N10慢性肾盂肾炎NOSN11.9十三、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M00~M99肾盂肾炎NOSN12织疾病P507化脓性(感染性)关节炎NOSM00.9肾盂积水NOSN13.3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其他器官M05.3肾感染NOSN15.9和系统类风湿性关节炎NOSM06.9急性肾衰竭NOSN17.9痛风NOSM10.9慢性肾衰竭NOSN18.9关节炎(病)NOSM13.9肾衰竭(尿毒症)NOSN19系统性红斑狼疮NOSM32.9肾结石NOSN20.0全身性硬皮病NOSM34.9输尿管结石N20.1贝赫切特(白塞病)M35.2泌尿系结石NOSN20.9脊柱病NOSM48.9膀胱结石N21.0神经根病M54.1尿道结石N21.1坐骨神经痛M54.3肾源性尿崩症N25.170 背痛NOSM54.9肾萎缩(肾硬化)NOSN26肌炎NOSM60.9肾病NOSN28.9疾病名称ICD-10编码疾病名称ICD-10编码膀胱炎NOSN30.9十六、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P613P00~P96膀胱疾患NOSN32.9胎儿和新生儿受母体人参并发症的影响P01.9NOS尿道综合征NOSN34.3脐带脱垂P02.4泌尿道感染NOSN39.0脐带绕颈P02.5前列腺增生(肥大)N40早产NOSP07.3前列腺炎NOSN41.9出生窒息NOSP21.9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透明膜病)P22.0先天性肺炎NOSP23.9十五、妊娠、分娩和产褥期P577O00~O99新生儿吸入综合征(吸入性肺炎)NOSP24.9输卵管妊娠O00.0起源于围生期的肺出血P26.9异位妊娠NOSO00.9新生儿原发性肺不张P28.0葡萄胎NOSO01.9新生儿呼吸衰竭P28.5原有高血压并发妊娠、分娩和产O10.9新生儿脐带出血NOSP51.9褥期NOS妊娠高血压NOSO13胎儿和新生儿颅内(非创伤性)出血NOSP52.9先兆子痫NOSO14.9胎儿和新生儿的溶血性疾病NOSP55.9子痫NOSO15.9新生儿黄疸NOSP59.9妊娠器糖尿病NOSO24.9新生儿腹泻(非传染性)NOSP78.3与妊娠有关的情况NOSO26.9新生儿硬化病[硬肿症]P83.0前置胎盘NOSO44.1新生儿大脑缺血P91.0产前出血O46.9梗阻性分娩(难产)NOSO66.9分娩期内出血NOSO67.9十七、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P637Q00~Q99产后出血O72.1无脑畸形Q00.0产褥感染NOSO86.4先天性脑积水NOSQ03.9羊水栓塞O88.1脊柱裂NOSQ05.9由于疾病并发于妊娠、分娩和产O98~O99室间隔缺损Q21.0褥期房间隔缺损Q21.171 法洛[]法乐]四联症Q21.3心间隔缺损NOSQ21.9疾病名称ICD-10编码疾病名称ICD-10编码先天性心脏病NOSQ24.9胸痛NOSR07.4动脉或静脉异常NOSQ27.9窒息R09.0大脑血管畸形NOSQ28.3胸膜炎R09.1先天性动脉瘤NECQ28.8腹痛(绞痛)NOSR10.4腭裂NOSQ35.9恶心和呕吐R11唇裂NOSQ36.9吞咽困难R13腭裂伴有唇裂NOSQ37.9胃肠胀气R14食管闭锁NOSQ39.0大便失禁NOSR15小肠或肠先天性梗阻、闭塞和狭Q41.9肝脾大NOSR16.2窄NOS肛门先天性缺如、闭锁和狭窄Q42.3黄疸NOSR17NOS多囊肾NOSQ61.3腹水(腹腔积液)R18囊性肾病NOSQ61.9紫绀R23.0肌肉骨骼系统先天性畸形NOSQ79.9震颤NOSR25.1大疱性表皮松懈NOSQ81.9共济失调NOSR27.0马凡综合征Q87.4痛性排尿NOSR30.9先天性畸形NOSQ89.9血尿NOSR31唐氏综合征NOSQ90.9尿失禁NOSR32染色体异常NOSQ99.9尿潴留R33昏迷NOSR40.2头昏和眩晕NOSR42发热NOSR50.9十八、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R00~R99头痛NOSR51验室异常所见,不可归类在他处者P681心悸R00.2疼痛NOSR52.9心脏杂音NOSR01.1虚弱、无力NOSR53坏疽R02衰老R54咯血R04.2晕厥和虚脱R5572 肺出血NOSR04.8惊厥R56咳嗽R05心源性休克R57.0疾病名称ICD-10编码疾病名称ICD-10编码血容量减少性休克R57.1颅内损伤、脑损伤NOSS06.9休克NOSR57.9头部挤压伤NOSS07.9出血NOSR58头部多发性损伤S09.7水肿NOSR60.9头部损伤NOSS09.9食欲缺乏R63.0颈部脊柱多发性骨折S12.7恶病质R64颈部骨折NOSS12.9原因不知和原因未特指的发病R69颈椎脱位S13.1蛋白尿NOSR80颈部脊柱扭伤和老损S13.4婴儿猝死综合征R95颈部脊髓的损伤NOSS14.1瞬间死亡R96.0颈(总)(外)(内)动脉损伤S15.0猝死,原因不知(24小时内)R96.1胸部开放性伤口NOSS21.9无人在场的死亡R98肋骨多发性骨折S22.4原因不知的死亡R99胸部血管的损伤NOSS25.9心脏损伤NOSS26.9创伤性气胸S27.0创伤性血胸S27.1十九、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S00~T98创伤性血气胸S27.2些其他后果累及颅骨和面骨的多发性骨折S02.7胸部挤压伤S28.0P709颅骨和面骨骨折NOSS02.9胸部损伤NOSS29.9颅神经损伤NOSS04.9坐骨骨折、骨盆骨折NOSS32.8脑震荡S06.0脾损伤S36.0创伤性大脑水肿S06.1多个腹腔内器官损伤S36.7大脑挫伤、大脑撕裂伤、创伤性S06.2腹内器官损伤NOSS36.9脑受压NOS创伤性大脑内出血S06.3盆腔器官损伤NOSS37.9创伤性硬膜外出血S06.4股骨颈骨折S72.0创伤性硬膜下出血S06.5股骨骨折NOSS72.9创伤性珠网膜下出血S06.6多发性骨折NOSP748T02.973 创伤性颅内出血、小脑出血S06.8多处挤压伤T04.9NOS疾病名称ICD-10编码疾病名称ICD-10编码脊柱骨折NOST08雷击T75.0脊髓损伤NOST09.3淹死T75.1骨折NOST14.2电流效应、电击、电休克T75.4挤压伤和创伤性切断NOST14.7过敏性休克T78.2损伤NOST14.9创伤性空气栓塞T79.0气管内异物NOST17.4创伤性休克T79.4呼吸道内异物NOST17.9心脏电子装置的机械性并发征T82.1食管内异物T18.1颅内损伤后遗症T90.5消化道内异物NOST18.9股骨骨折后遗症TT93.1躯干烧伤NOST21.0躯干腐蚀伤NOST21.4多处烧伤NOST29.0多处腐蚀伤NOST29.4烧伤NOST30.0腐蚀伤NOST30.4冻伤NOST35.7二十、疾病和死亡的外因P801V01~Y98海洛因中毒T40.1行人在运输事故中的损伤P814V01~V09可卡因中毒T40.5骑脚踏车人员在运输事故中损伤P815V10~V19大麻类中毒T40.7骑摩托车人员在运输事故中损伤P817V20~V29镇癫痫药和镇静-催眠剂中毒T42.7三轮机动车乘员在运输事故中的损伤P819V30~V39NOS酒精的毒性效应NOST51.9小汽车乘员在运输事故中的损伤P821V40~V49一氧化碳的毒性效应T58轻型货车或篷车乘员在运输事故中的损伤V50~V59P823有机磷酸盐和氨基甲酸酯杀虫T60.0重型运输车乘员在运输事故中的损伤P825V60~V69剂杀虫剂NOST60.9公共汽车乘员运输事故中的损伤P827V70~V79中毒NOST65.9其他陆地运输事故P829V80~V89中暑NOST67.5水上运输事故P835V90~V94窒息(由于绞窄和呼吸的机械性T71航空和航天运输事故P837V95~V9774 威胁)虐待综合征T74.9其他和未特指的运输事故P838V98~V99疾病名称ICD-10编码疾病名称ICD-10编码跌倒P839W00~W19从一个平面至另一个平面的其他跌落W17第四位亚目(适用于W00~Y34)在同一平面的其他跌落W18.0家居住的公共设施跌倒NOSW19.2学校、其他机构和公共管理区被投掷、抛出或坠落物体击中W20域.3体育和运动区域撞在其他物体上或被其他物体击中W22.4街道和公路被物体钩住、挤压、轧住或夹住W23.5贸易和服务区域接触无动力手工工具W27.6工业和建筑区域.7农场接触机器或机械NOSW31.8其他特指的场地锅炉爆炸和破裂W35.9未特指场所其他材料爆炸W40在涉及冰和雪的同一平面跌倒W00被别人殴打、踢、拧、咬或抓伤W50在同一平面上滑倒、绊倒和摔倒W01意外落入浴盆后淹溺和沉没W66涉及溜冰、滑雪、溜旱冰回滑板W02意外落入游泳池后淹溺和沉没W68时的跌倒由于被别人碰撞或推动引起的W03意外落入自然水域后淹溺和沉没W70在同一平面上的其他跌倒在被他人运送或搀扶时跌倒W04意外淹溺和沉没NOSW74涉及轮椅上的跌倒W05在床上意外窒息和绞窄W75涉及床上的跌倒W06其他意外悬吊和绞窄W76涉及椅子上的跌倒W07由于塌方、坠落土块和其他物质引起对呼吸W77的威胁涉及其他家具上的跌倒W08吸入胃内容物W78涉及运动场设施上的跌倒W09吸入或咽下食物引起的呼吸道梗阻W79在楼梯或台阶上跌倒和跌落W10吸入和咽下其他物体引起的呼吸道梗阻W80在梯子上跌倒和跌落W11对呼吸的威胁NOS(窒息、吸入、气闷)W84在脚手架上跌倒和跌落W12电流造成的烧伤或其他损伤NOSW87从房屋或建筑结构上跌落或跌W13火灾NOSP852X09出从树上跌落W14烫伤NOSX19从悬崖上跌落W15中暑NOSX3075 潜水或跳水引起的损伤,除外淹W16镇癫痫药、镇静-催眠剂等的意外中毒X31溺和沉没疾病名称ICD-10编码疾病名称ICD-10编码麻醉剂和致幻药的自杀(毒品)X62用暴力进行加害Y04一氧化碳的自杀X67被忽视照料和遗弃Y06.9沙虫剂的自杀X68虐待综合征Y07.9上吊自杀X70他杀(谋杀),手段未特指Y09用淹溺和沉没自杀X71镇癫痫药、镇静-催眠剂等意图不确定的中毒Y11用尖锐物体方式自杀X78麻醉剂和致幻药的意图不确定的中毒Y12用从高处跳下方式自杀X80一氧化碳的意图不确定的中毒Y17沙虫剂的意图不确定的中毒Y18自杀,方式未特指X84悬吊、绞勒和窒息,意图不确定的Y20用腐蚀性物质进行加害X86淹溺和沉没,意图不确定的Y21用尖锐物体进行加害X99未特指的事件,意图不确定的Y34用钝器进行加害P866Y00依法处置Y35.576 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与死因统计77 目录第一章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概况---------------------------------------------------------1第一节国际疾病分类简介-------------------------------------------------------------------------------1第二节ICD-10的主要变动------------------------------------------------------------------------------3第三节ICD-10的基本内容------------------------------------------------------------------------------4第四节各卷之间关系-------------------------------------------------------------------------------------6第二章死亡医学证明书--------------------------------------------------------------------------------------------7第一节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用途----------------------------------------------------------------------7第二节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7第三章死因调查------------------------------------------------------------------------------------------------------12第一节死因调查和死因统计工作意义--------------------------------------------------------------12第二节死因调查工作的报告程序--------------------------------------------------------------------13第三节死因调查基本内容---------------------------------------------------------------------------14第四节各类主要系统疾病的调查重点---------------------------------------------------------------15第五节死因调查中逻辑性说明------------------------------------------------------------------------19第四章ICD-10的死亡编码规则和注释----------------------------------------------------------------------21第一节定义----------------------------------------------------------------------------------------------21第二节死亡编码规则-------------------------------------------------------------------------------------21第三节两个注释------------------------------------------------------------------------------------------25第五章ICD-10的使用-------------------------------------------------------46第一节选择根本死亡原因的步骤--------------------------------------------------------------------46第二节有关术语------------------------------------------------------46第三节编码操作方法-------------------------------------------------------------------------------------48第六章死亡原因统计---------------------------------------------------------------------------------------------50第一节死亡资料的收集--------------------------------------------------------------------------------50第二节死亡资料的质量控制---------------------------------------------------------------------------50第三节有关定义和标准----------------------------------------------------------------------------------51第四节主要指标与统计方法----------------------------------------------------------------------------53附表附表1、常用主导词快速检索表----------------------------------------------------------------------61附表2、常用ICD-10编码表--------------------------------------------------------------------------627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