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专版20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二篇专题精讲满分训练01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

徐州专版20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二篇专题精讲满分训练01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

ID:76092897

大小:731.23 KB

页数:53页

时间:2024-02-20

上传者:ㅤ
徐州专版20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二篇专题精讲满分训练01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_第1页
徐州专版20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二篇专题精讲满分训练01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_第2页
徐州专版20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二篇专题精讲满分训练01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_第3页
徐州专版20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二篇专题精讲满分训练01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_第4页
徐州专版20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二篇专题精讲满分训练01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_第5页
徐州专版20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二篇专题精讲满分训练01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_第6页
徐州专版20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二篇专题精讲满分训练01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_第7页
徐州专版20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二篇专题精讲满分训练01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_第8页
徐州专版20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二篇专题精讲满分训练01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_第9页
徐州专版20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二篇专题精讲满分训练01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_第10页
资源描述:

《徐州专版20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二篇专题精讲满分训练01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满分训练(一)  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一、[2019·黄石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7分)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①。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②。”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③。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信拜礼毕,上坐。信曰:“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释]①蓐食:蓐rù,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②袴下:即为胯下。③蒲伏:同“匍匐”。1.为下面的语句断句,限三处。(3分)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始为布衣时(      )(2)及项梁渡淮(      )(3)关中民咸知之(      )(4)遂听信计(      )3.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生于忧患C.竟绝去绝多生怪柏D.信亡楚归汉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2分,共4分)53 (1)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2)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韩信为布衣时,很穷困而且无所事事,经常去亭长家蹭饭,因饭不好,最后大怒而去。B.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就亲自把他追回来,后来韩信得到重用,被授予大将军一职。C.韩信受到汉王重用后,趁机指出要充分利用民心,并献计汉王向东出击,最后让汉王一举平定三秦。D.本文在人物塑造上很有特色,运用一些典型小故事,把主人公塑造得栩栩如生,如“袴下之辱”。二、[原创]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16分)马钧二异事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先生为给事中①,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③,令童子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选自《三国志·杜夔传》注引《马钧传》)[注释]①给事中:皇帝左右的一种侍从官。②器之模:陶器的模型。③翻车:龙骨水车。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与常/侍高堂隆B.夫何/远之有C.钧者/器之模D.不/如试之易效也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二子谓古无指南车(    )(2)少而游豫(    )(3)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    )(4)患无水以溉(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53 A.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  往来无白丁B.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城内有地,可以为园策之不以其道D.不自知其为巧也明有奇巧人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2)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子转之。5.从文中的两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马钧是一个           的人。(2分) 三、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17分)孝子钺①,字汝威。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父提孝子,辄索大杖与之,曰:“毋徒手,伤乃力也。”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户外,俯首窃③泪下,族人莫不怜也。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后大饥④,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从之。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孝子绣,字华伯,亦贩盐以养母,又坐市舍中卖麻。与弟纹、纬友爱无间。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归氏二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⑤,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选自归有光《归氏二贤传》)[注释]①钺: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窃:偷偷地。④饥:饥荒,年成不好。⑤卓:高尚。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由是/失爱B.时私其/弟C.归/氏二孝子D.身微贱而其/行卓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钺数困(      )(2)钺贩盐市中(      )(3)而己有饥色(      )(4)奉母终身怡然(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53 A.比归         其两膝相比者B.母与其子居      不可久居C.致甘鲜焉       无鲜肥滋味之享D.父卒         卒获有所闻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4分)(1)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2)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5.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四、[原创]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16分)程颢,字伯淳,世居中山,后徙河南。举进士,调鄂主簿。鄂民有借兄宅居者,发地得瘗钱①,兄之子诉曰:“父所藏。”颢问:“几何年?”曰:“四十年。”“彼借居几时?”曰:“二十年矣。”遣吏取十千视之,谓诉者曰:“今官所铸钱,不五六年即遍天下,此皆未藏前数十年所铸,何也?”其人不能答。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民以事至县者,必告以孝弟忠信,入所以事其父兄,出所以事其长上。度乡村远近为伍保,使之力役相助,患难相恤,而奸伪无所容。凡孤茕残废者,责之亲戚乡党,使无失所。行旅出于其途者,疾病皆有所养。乡必有校,暇时亲至,召老与之语。儿童所读书,亲为正句读,教者不善,则为易置。择子弟之秀者,聚而教之。在县三岁,民爱之如父母。(选自《宋史·卷四二七·程颢传》,有删改)[注释]①瘗(yì)钱:埋藏的钱币。1.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彼借/居几时B.入所以/事其父兄,出所以/事其长上C.民爱之如/父母D.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53 (1)遣吏取十千视之(      )(2)度乡村远近为伍保(      )(3)彼借居几时(      )(4)乡必有校,暇时亲至(      )3.下列加点词用法和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①后徙河南 ②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B.①择子弟之秀者 ②佳木秀而繁阴C.①入所以事其父兄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D.①举进士,调鄂主簿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1)行旅出于其途者,疾病皆有所养。(2)教者不善,则为易置。5.请结合原文谈一谈程颢是怎样一个人。(2分)五、[2019·扬州改编]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17分)仇香者,陈留人也。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俸资香,使入太学。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不应征辟③,卒于家。[注释]①至行:高尚的德行。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1.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虽在宴居(      )(2)枳棘非鸾凤所集(      )(3)卒为孝子(      )53 (4)母诣香告元不孝(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独与母居    面山而居B.香学毕归乡里  乡为身死而不受C.卒于家     卒获有所闻D.奈何以一旦之忿 旦辞爷娘去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乃以一月俸资香,使入太学。(2)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5.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4分)六、[原创]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17分)曾从龙传曾从龙,字君赐,左仆射公亮四世从孙。初名一龙,庆元五年,擢进士第一,始赐今名。授签书奉国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嘉定六年秋,阴雨,乞放系囚。进对,言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帝善其言。七年,知贡举。疏奏:“国家以科目网罗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异时谋王断国,皆繇此其选。比来循习成风,文气不振,学不务根柢,辞不尚体要,涉猎未精,议论疏陋。愿下臣此章,风厉中外,澄源正本,莫甚于斯。”诏从之。端平元年,授资政殿大学士。时有三京之役,极论南兵轻进易退。未几言验。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以枢密院使督视江淮、荆襄军马。疏言:“边面辽远,声援不接,请并建二阃。”诏许之,专畀江淮,以荆襄属魏了翁。朝论边用不给,诏从龙、了翁并领督府。及从龙卒,赠少师。(节选自《宋史·曾从龙传》,有删改)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限三处)(3分)言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53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擢进士第一(      )(2)策以观其才(      )(3)议论疏陋(      )(4)授资政殿大学士(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乞放系囚      乞人不屑也B.帝善其言     陈康肃公善射C.比来循习成风     其两膝相比者D.涉猎未精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异时谋王断国,皆繇此其选。(2)时有三京之役,极论南兵轻进易退。5.上文写了曾从龙的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述。(3分)七、[2019·江西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7分)季 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至,留邸一月,见罢④。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53 [注释]①嫚(màn):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使酒难近: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 B.欲/以为御史大夫C.上默/然惭D.故/特召君耳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是时殿上皆恐(      )(2)人有言其贤者(      )(3)臣恐天下(      )(4)单于尝为书嫚吕后(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诸将皆阿吕后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B.欲以为御史大夫欲穷其林C.遂不复议击匈奴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D.季布因进曰罔不因势象形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4分)(1)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5.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3分)八、[2019·宿迁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7分)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①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②,随从入蜀。自葭萌③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甚精,忠推锋④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⑤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明年卒,追谥刚侯。(选自《三国志·蜀书六》,有删改)53 [注释]①假:临时的,代理的。②委质:归顺,归附。③葭萌:指葭萌关之战。④推锋:手持兵器冲锋。⑤关、马:指关羽、马超。当时关羽镇守在外。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及曹公克荆州(      )(2)迁征西将军(      )(3)诸葛亮说先主曰(      )(4)追谥刚侯(      )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益州既定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B.素非关、马之伦也可以调素琴C.遂与羽等齐位遂迷,不复得路D.关遥闻之卒获有所闻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2)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5.文中的黄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九、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17分)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53 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三处)(3分)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2)中贵人将骑数十纵(      )(3)而广不为后人(      )(4)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胡皆引兵而去       属引凄异B.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或王命急宣C.羌尝反,吾诱而降窥谷往反D.杀其骑且尽天子且至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2)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他本人因冲锋陷阵抵御敌寇,立功而受奖赏。B.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天子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上前线抗击匈奴。一次,三个匈奴人引诱宦官与他们交战。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李广带百人追击,却中了匈奴的埋伏,但最终还是战胜了匈奴。C.李广追击匈奴时突然遭遇数千匈奴骑兵,敌对双方力量悬殊时,采用“险策”,故意向敌人暴露己方空虚,敌方产生怀疑,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便会犹豫不前。这与诸葛亮的空城计一样巧妙。李广胆识过人,指挥若定。53 D.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看似完美的李广也有缺点。但通过语出《史记·李将军列传》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典故,可以得知司马迁对李广的评价。司马迁看待李广的事迹时,持有的态度是瑕不掩瑜,隐晦地传达出为李广遭到的不公待遇感到愤懑不平。杂说叙事类十、[2019·徐州县区一模改编]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17分)让马瑶草①阁下文采风流,吾素景慕。当国破众疑之际,拥立新君,以定时局,以为古之郭汾阳②、今之于少保③也。然而一立之后,阁下辄骄气腹满,政本自由,兵权独握,从不讲战守之事,而但知贪黩之谋,酒色逢君,门墙固党,以致人心解体,士气不扬。叛兵至则束手无策,强敌来而先期以走,致令乘舆④播迁,社稷邱墟。阁下谋国至此,即喙长三尺,亦何以自解也?以职上计,莫若明水一盂,自刎以谢天下,则忠愤节义之士,尚尔相谅,无他。若但求全首领,亦当立解枢柄,授之才能清正大臣,以召英雄豪杰,呼号惕厉,犹当幸望中兴。如或消摇湖上,潦倒烟霞,仍效贾似道⑤之故辙,千古笑齿已经冷绝。再不然,如伯嚭⑥渡江。吾越乃报仇雪耻之国,非藏垢纳污之区也。职当先赴胥涛⑦,乞素车白马,以拒阁下。此书出,触怒阁下,祸且不测,职愿引颈以待鉏麑⑧。(选自明代王思任《王季重十种》)[注释]①马瑶草:马士英。李自成攻陷北京后,马士英于南京拥立福王,建立南明政权。②郭汾阳:唐将郭子仪。③于少保:明臣于谦。④乘舆:皇帝所乘车,此指皇帝。⑤贾似道:南宋末权相。⑥伯嚭: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太宰,弄权致吴亡。⑦胥涛:指钱塘江涛。⑧鉏麑:刺客。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阁下/辄骄气腹满B.乞素/车白马C.致令/乘舆播迁D.授之/才能清正大臣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辄骄气腹满(      )(2)强敌来而先期以走(      )(3)自刎以谢天下(      )(4)仍效贾似道之故辙(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①阁下文采风流,吾素景慕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B.①叛兵至则束手无策②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C.①致令乘舆播迁②迁客骚人D.①阁下辄骄气腹满②饮少辄醉53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从不讲战守之事,而但知贪黩之谋。(2)则忠愤节义之士,尚尔相谅。5.下列对文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明覆亡,马瑶草拥立新君,稳定时局,作者把他当作跟唐朝的大将郭子仪、今天的少保于谦一样治乱建功的臣子。B.新政权建立后,马瑶草居功自傲,贪婪享受,用酒色来逢迎皇上,树立门墙营私结党,遇敌败逃,引起了极大的不满。C.马瑶草为保全自己的脑袋,解除了自己的职位,将权力授给那些有才能、清明正直的大臣,激发了英雄豪杰的士气。D.南明覆亡,马士英南逃避难,作者愿意投身钱塘江,像伍子胥那样,死后站立江涛之中,乘素车白马来抗拒马瑶草,体现了坚贞不屈的节操与气骨。十一、[2019·徐州县区二模改编]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16分)王汝南①既除生服,遂停墓所。兄子济②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精微。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既还,浑③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武帝④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称其实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⑤以下,魏舒⑥以上。”于是显名。年二十八,始宦。(《世说新语·赏誉第八》)[注释]①王汝南:王湛,字处冲,太原人。②济:王济,字武子,太原人。③浑:王浑,字玄冲,太原人。④武帝:晋武帝司马炎,字安世,河内人。⑤山涛:字巨源,河内人,魏晋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⑥魏舒:字阳元,山东兖州人,魏晋时期名臣。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汝南/既除生服   B.既而/得叔53 C.济先略无/子侄之敬D.辄/以湛调之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回策如萦(      )(2)止寒温而已(      )(3)济益叹其难测(      )(4)于是显名(      )3.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①略不过叔,叔亦不候 ②及鲁肃过寻阳B.①济虽俊爽,自视缺然②虽欲言,无可进者C.①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②绝多生怪柏D.①绝难乘,少能骑者②公与之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2)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5.文中的王济为什么说其叔“不痴”“实美”?请用自己的语言回答。(2分)十二、[2019·自贡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7分)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53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节选自汉·刘向《新序·节士》)1.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3分)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戎狄怀之(      )(2)假贷居贿(      )(3)以亡于楚(      )(4)有馈鱼于郑相者(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叔向见韩宣子    子墨子见王B.子贺我,何故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C.其宫不备其宗器   前人之述备矣D.而患货之不足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2)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叔向认为贫不可怕反倒值得祝贺。当韩宣子为与叔向名位相同,却没有叔向富有而担忧时,他却表示祝贺。B.叔向认为贫而修德可以避免灾难。栾武子虽然不富有,但他宣传德行为他赢得了好名声,使他免于灾难。C.叔向认为恩德和恶行会影响子孙。桓子放纵,但因栾武子的恩德而得善终,怀子修德却因桓子骄奢获罪。D.叔向认为重要的是德行而非财富。郤昭子虽然势力强大,深受宠幸,但不修德行,最后身死、宗灭。十三、[2019·武汉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17分)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晋侯怒,谓羊舌赤③曰:“合诸侯,以为荣也。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士鲂、张老止之。公④53 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不能致训,至于用钺。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亲爱也。吾子之讨,军礼也。寡人有弟,弗能教训,寡人之过也。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与之礼食⑤,使佐新军。(选自中华书局《左传》,有删节)[注释]①魏绛:晋国中军司马,主管军法。②仆:指驾车的人。③羊舌赤:与后文的士鲂、张老同为晋国大臣。④公:指晋侯。⑤礼食:国君在太庙宴请臣子。1.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3分)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无失也(      )(2)其将来辞(      )(3)吾子之讨(      )(4)子无重寡人之过(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其将来辞 其如土石何B.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 皆刑其长吏C.使佐新军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D.敢以为请 曹刿请见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2)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5.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晋侯在曲梁举行盟会,大会诸侯,扬干扰乱了军队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B.魏绛不惧晋侯问罪,主动来见晋侯,却遭将士伏击,幸得士鲂、张老二人解救。C.魏绛认为军中将士要服从命令,宁死也不应触犯军纪,所以一定要从严治军。D.晋侯了解了魏绛的心意后,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不但没有杀魏绛,还重用他。十四、[原创]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16分)颜渊论御马53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注释]①佚:同“逸”,逃跑。②厩人:马棚的差役。③躐: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编织。1.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断2处)(2分)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乡寡人曰(      )(2)然犹策之不已(      )(3)善御之谓也(      )(4)寡人之过矣(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善则善矣    王曰:“善。”乃下令B.定公不悦俟其欣悦,则又请焉C.人穷则诈而乐亦无穷也D.执辔如组执策而临之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2)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统治者不可    (用文中的三个字回答)。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定公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3分) 53 十五、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16分)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B.或谓君/不善学C.君但志/之而不思之D.恐/不及矣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吾悉能志之(      )(2)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3)王生益愠(      )(4)李生故寻王生(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或谓君不善学   而或长烟一空B.君但志之而不思之寻向所志C.虽欲改励故虽有名马D.何以谓之善学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4分)(1)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2)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5.本文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2分)53 十六、[原创]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16分)正 名尹文见齐王,齐王谓尹文曰:“寡人甚好士。”尹文曰:“愿闻何谓士?”王未有以应。尹文曰:“今有人于此,事亲则孝,事君则忠,交友则信,居乡则悌。有此四行者,可谓士乎?”齐王曰:“此真所谓士已。”尹文曰:“王得若人,肯以为臣乎?”王曰:“所愿而不能得也。”尹文曰:“使若人于庙朝中深见侮而不斗,王将以为臣乎?”王曰:“否。大夫见侮而不斗,则是辱也,辱则寡人弗以为臣矣。”尹文曰:“虽见侮而不斗,未失其四行也。未失其四行者,是未失其所以为士一矣。未失其所以为士一,而王不以为臣,则向之所谓士者,乃士乎”?王亡以应。尹文曰:“今有人于此,将治其国,民有非则非之,民无非则非之,民有罪则罚之,民无罪则罚之,而恶民之难治,可乎?”王曰:“不可。”尹文曰:“窃观下吏之治齐也,方若此也。”王曰:“使寡人治信若是,则民虽不治,寡人弗怨也。意者未至然乎!”尹文曰:“言之不敢无说,请言其说。王之令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民有畏王之令,深见侮而不敢斗者,是全王之令也,而王曰:‘见侮而不敢斗,是辱也。’夫谓之辱者,非此之谓也。以为臣不以为臣者,罪之也。此无罪而王罚之也。”齐王无以应。论皆若此,故国残身危,走而之谷,如卫。桓公尝以此霸矣,管仲之辩名实审也。(节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寡人/甚好士B.所愿/而不能得也C.窃观/下吏之治齐也D.管仲之辩名/实审也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尹文见齐王(      )(2)事亲则孝(      )(3)民有畏王之令(      )(4)走而之谷(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交友则信      讲信修睦B.齐王谓尹文曰太守自谓也53 C.王亡以应且秦灭韩亡魏D.故国残身危桓侯故使人问之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使若人于庙朝中深见侮而不斗,王将以为臣乎?(2)使寡人治信若是,则民虽不治,寡人弗怨也。5.尹文认为只要一个人具有了         四种品行,那么就可以称为士,就可以让他做大臣,齐王在用人上没有做到这一点,故国残身危。(2分) 十七、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16分)象 记[明]林璐①黔中人昔为余言,守土者②以期贡象,必入山告语之曰:“朝廷诏汝备③禁卫,将授官于汝。”象俯贴足,如许诺状,即驯而行,无能捕捉也。思陵④时,将贡象,先期语之,一象许诺;会明亡,不果进。皇朝定鼎,征贡象,象数头诺而来前。一象呼之不至,迟数日,翩然来取其牝⑤,盖山中偶也;候已竟去。守土者廉⑥知其期又当来,乃先期语之曰:“今天子神圣,薄海⑦内外,知天命有归,带甲者率先以军降,守土者次第以城降。汝异类,敢抗天子不赴耶?”至期来,竟复去。守土者异之,设大炮于衢,语之曰:“汝爱妻,数数⑧来,汝再逸去,当死炮下!”象闻之,徐行伏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呜呼,异矣!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而今见之于一象!(选自《虞初新志》,有删节)[注释]①林璐:字玉逵,号鹿庵,明末儒生,明亡后终身不仕。②守土者:地方官员。③备:充任。④思陵:明思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⑤牝(pìn):雌性的。⑥廉:查访。⑦薄海:泛指海内外广大地区。⑧数数(sù):数,同“速”,快。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将/授官于汝B.一象/许诺C.一象/呼之不至D.守土者次第/以城降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守土者廉知其期又当来(      )(2)会明亡(      )(3)候已竟去(      )53 (4)守土者异之(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将贡象,先期语之 如有所语B.薄海内外,知天命有归 云归而岩穴暝C.会明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D.易其所至爱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4分)(1)象闻之,徐行伏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2)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5.文中的象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2分)十八、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17分)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③,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④可也。”(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注释]①泓:泓水,在今河南省。②司马:指子鱼。③胡耈(gǒu):很老的人。④儳(chán):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1.下面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B.君子/不重伤53 C.不鼓/不成列D.且今/之勍者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楚人未既济(      )(3)公伤股(      )(2)国人皆咎公(      )(4)虽及胡耇(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且今之勍者    且焉置土石B.请击之俯身倾耳以请C.何有于二毛不毛之地D.国人皆咎公以彰其咎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2)明耻教战,求杀敌也。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楚宋之战,宋军大败,主要归咎于宋公错误地估计了形势,用荒谬的军事思想来指挥这场战争。B.在军事斗争已发展到很高水平的春秋时期,宋公能搬用“古之为军”的做法,证明他对待战争的态度还是非常严肃的。C.面对宋公这样一位不可理喻的君王,作为臣子的子鱼讲话时的语气和声态是随着事态的变化而变化的。D.子鱼的讲话部分多用反问句、假设句、对偶句,要言不烦,收到了辞理俱佳的艺术效果。十九、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题目。(16分)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的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53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此/所以失天下也B.战胜/而不予人功C.陛下/使人攻城略地D.所降/下者因以予之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对曰(      )(2)陛下使人(      )(3)此所以失天下也(      )(4)战胜而不予人功(      )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吾能用之       先帝称之曰能B.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众服为确论C.此所以失天下也吾知所以距子矣D.所降下者因以予之收而攻蕲,蕲下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2)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5.《出师表》中的诸葛亮和本文中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3分)二十、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16分)项羽约战刘邦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三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嗔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53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二》,题目为编者所加)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划分两处)(2分)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徒以吾两人耳(      )(2)汉有善骑射者(      )(3)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4)汉王笑谢曰(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项王谓汉王曰 此之谓失其本心B.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徒以有先生也C.汉王使人间问之 又何间焉D.徒以吾两人耳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2)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5.短文中的画线句表现了项羽怎样的形象特点?(3分)二十一、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16分)鬻拳劝楚文王左丘明十九年春,楚子①御之,大败于津。还,鬻拳②弗纳。遂伐黄,败黄师于碏陵。还,及湫,有疾。夏六月庚申卒,鬻拳葬诸夕室,亦自杀也,而葬于绖。初,鬻拳强谏楚子,楚子弗从,临之以兵,惧而从之。鬻拳曰:“吾惧君以皇。兵,罪莫大焉。”遂自刖也。楚人以为大阍③,谓之大伯,使其后掌之。君子曰:“鬻拳可谓爱君矣,谏以自纳于刑,刑犹不忘纳君于善。”初,王姚嬖于庄王,生子颓。子颓有宠53 ,蒍国为之师。及惠王即位,取蒍国之圃以为囿,边伯之宫近于王宫,王取之。王夺子禽祝跪与詹父田,而收膳夫之秩。故蒍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作乱因苏氏。秋,五大夫奉子颓以伐王,不克,出奔温。苏子奉子颓以奔卫。卫师、燕师伐周。冬,立子颓。(选自《左传·庄公十九年》)[注释]①楚子:楚文王,春秋时期楚国国君。②鬻(yù)拳:鬻氏,名拳。楚国宗室后裔。春秋时楚官。以忠义赤诚、敢于犯颜直谏留名青史。因事诤谏楚文王,文王不从,乃以兵器威胁文王,强使改正错误。③阍:黄昏关门。此处指守门人。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断两处)(2分)故蒍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作乱因苏氏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临之以兵,惧而从之(      )(2)鬻拳强谏楚子,楚子弗从(      )(3)临之以兵,惧而从之(      )(4)子颓有宠,蒍国为之师(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遂伐黄      伐竹取道B.鬻拳强谏楚子然后能自强也C.谓之大伯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不克,出奔温彼竭我盈,故克之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谏以自纳于刑,刑犹不忘纳君于善。(2)五大夫奉子颓以伐王,不克,出奔温。5.上面文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述。(3分)游记写景类二十二、[2019·金华改编]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17分)洗心亭记53 [唐]刘禹锡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①。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②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③高孕虚,万景坌④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⑤。月来松闲,雕镂轩墀⑥。石列笋虡⑦,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然上人⑧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选自《刘禹锡集》)[注释]①吉祥尤章章:吉祥寺尤为著名。②弭:消除。③槃(pán):回旋,弯曲。④坌(bèn):并,一起。⑤榱(cuī):椽子。⑥墀(chí):台阶。⑦虡(jù):柱子。⑧然上人:指义然。上人,对僧的尊称。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即之四顾(      )(2)杂然陈乎前(      )(3)斯亭之实录云尔(      )(4)既志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B.修竹万竿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C.既志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故名洗心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鸟思猿情,绕梁历榱。(2)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53 5.有同学认为,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语,本文中又有“忧人处之,百虑冰息”之句,此亭可叫“息心亭”。请你比较“息心”“洗心”的内涵,说说刘禹锡为何将此亭命名为“洗心亭”。(3分)二十三、[原创]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17分)蝴蝶泉徐霞客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①而观之,过五月乃已。余在粤西三里城,陆参戎②即为余言其异,至此又以时早未花。询土人,或言蝴蝶却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③而来,未知孰是。(选自《徐霞客游记》)[注释]①群:聚集,会合。②陆参戎:作者的友人。③引类:招引同类。1.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三处)(3分)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抵山麓(      )(2)过五月乃已(      )(3)或言以花形相似(      )(4)未知孰是(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 渔人甚异之B.过五月乃已     及鲁肃过寻阳C.故引类而来     故五月渡泸D.未知孰是      是亦不可以已乎53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2)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至此又以时早未花。5.蝴蝶泉的“异”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二十四、[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18分)初七日,自坪头潭行曲路中三十余里,渡溪入山。又四五里,山口渐夹,有馆曰桃花坞。循深潭而行,潭水澄碧,飞泉自上来注,为鸣玉涧。涧随山转,人随涧行。两旁山皆石骨,攒峦夹翠,涉目成赏,大抵胜在寒、明两岩间。涧穷路绝,一瀑从山坳泻下,势甚纵横。出饭馆中,循坞东南行,越两岭,寻所谓“琼台”“双阙”①,竟无知者。去数里,访知在山顶。与云峰循路攀援,始达其巅。下视峭削环转,一如桃源,而翠壁万丈过之。峰头中断,即为双阙;双阙所夹而环者,即为琼台。台三面绝壁,后转即连双阙。余在对阙日暮不及复登然胜已一日尽矣。遂下山,从赤城后还国清,凡三十里。(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释]①阙(què):古代宫殿、祠庙、陵墓前面的建筑物。先筑高台,上修楼观,通常左右各一,中央缺而为道,故称“阙”或“双阙”。此处形容天然峰崖如一对阙楼,故得名“双阙”。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两旁山皆石骨(      )(2)涧穷路绝(      )(3)越两岭(      )(4)凡三十里(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断两处,2分)余在对阙日暮不及复登然胜已一日尽矣。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53 (1)循深潭而行,潭水澄碧,飞泉自上来注,为鸣玉涧。(2)涧穷路绝,一瀑从山坳泻下,势甚纵横。4.选文在写山时,着力描写了“琼台”“双阙”两处胜景,请简要分析这两处景致的特点。(4分)5.《小石潭记》和选文都突出了潭水“清澈”这一特点,但写法却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4分)53 【参考答案】人物传记类一、1.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能力。“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的意思是“你能杀死我,就拿剑刺我;如果不能杀死我,就从我胯下爬过去”,所以正确的断句是“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2.(1)平民 (2)等到 (3)全、都 (4)于是、就[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第(1)句中“布衣”和《出师表》中的“臣本布衣”的“布衣”意思一样;第(2)句中的“及”和“及鲁肃过寻阳”中的“及”意思一样;第(3)句中的“咸”和《桃花源记》中的“咸来问讯”中的“咸”意思一样;第(4)句中的“遂”和《桃花源记》中的“后遂无问津者”中的“遂”意思一样。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A项,“食”分别翻译为“吃饭”“同‘饲’,饲养”;B项,“患”分别翻译为“嫌恶”“祸患”;C项,“绝”分别翻译为“绝迹、完全没有”“极”;D项,“亡”均翻译成“逃跑”,故选D。4.(1)整个集市上的人都讥笑韩信,认为他胆小。(2)韩信多次与萧何交谈,萧何认为韩信是奇才。[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1)重点词“市”意为“集市”,“以为”是“认为”的意思,“怯”是“胆小”的意思。(2)重点词“数”是“多次”的意思,“语”为“交谈”之意,“奇”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奇”。翻译时,做到信达雅的要求。5.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选文的能力。解题时应紧扣原文甄别各种说法的正误。原文是“(韩信)贫无行……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意思是“韩信贫穷,还没有出众的德行……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于是一早把饭煮好,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就餐。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终离去不再回来”,A项,“韩信为布衣时,很穷困而且无所事事,经常去亭长家蹭饭,因饭不好,最后大怒而去”,与原文的意思有出入。参考译文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还没有出众的德行,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于是一早把饭煮好,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终离去不再回来。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欺侮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内心其实很胆小罢了。”当众侮辱他说:“你能杀死我,就拿剑刺我;如果不能杀死我,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用眼睛盯着他很久,低下身,从他两腿之间爬了过去。整个集市上的人都讥笑韩信,认为他胆小。53 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一直没有什么人知道他。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逃离楚军去投奔他,(依然)没有人知道他。韩信多次与萧何交谈,萧何认为韩信是奇才。韩信料想萧何等人已经在刘邦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刘邦一直不重用自己,就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自己前去追赶。等到举行授予大将军的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任命韩信的仪式结束后,刘邦就座。韩信说:“大王进入武关,丝毫不侵犯百姓的利益,废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百姓没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根据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做王,关中的百姓都知道这件事。大王失掉了应得的王位进入汉中,秦地百姓没有不遗憾的。如今大王发动军队向东挺进,三秦封地传一道文书就可以平定了。”于是刘邦特别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就听从韩信的谋划,安排各路将领所要攻击的目标。八月,刘邦出兵经过陈仓向东挺进,平定了三秦。汉二年,兵出函谷关,收服了魏国和黄河以南,韩王、殷王也相继投降。二、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划分文言句子的停顿能力,从题干中可以明确“选出正确的一项”,因此也可以采用排除法。根据句子停顿的几个原则,可以明确A项的正确停顿为“与/常侍高堂隆”,B项的正确停顿为“夫/何远之有”,D项的正确停顿为“不如/试之易效也”,故选C。2.(1)说 (2)年少、年轻 (3)于是、就 (4)担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的理解与翻译能力,可以联系课内学过的相关文言词语来解决。掌握了课内的知识,课外的也就解决了。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析能力。A项中“白”分别翻译为“禀告、报告”“没有功名、平常的”,B项中的“更”分别翻译为“转动”“还”,C项中“以”分别翻译为“把”“凭借、按照”,D项中的“巧”均翻译成“技术高超”,所以此题选择D项。4.(1)(我们)没有去想到(思考)它罢了,哪是什么遥远的事呢?(2)先生就制作了翻车,叫小孩子转动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首先要把重点词语翻译出来,同时还要把特殊的句式翻译出来,如第一句的反问句式,在翻译时还要把所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句子翻译完整流畅即可。5.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富有创造力[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熟读文段,通过分析文段中相关句子“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先生乃作翻车”和“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可概括出马钧的形象特点。参考译文马钧先生,字德衡,是天下闻名的技术高超的人。他年轻时过着游乐的生活,自己不知道有技术。在这时候,他从不对人家谈到技术,又怎么谈得上有人知道他呢?53 先生任给事中官职时,(有一次,)和散骑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在朝廷上争论关于指南车的事。他两个说古代根本没有指南车,记载上的说法是虚假的。先生说:“古代是有指南车的,(我们)没有去想到它罢了,哪是什么遥远的事呢?”两人和他开玩笑说:“先生大名是钧,大号是德衡,‘钧’是陶器的模具,‘衡’是定东西轻重的,你现在这个‘衡’定不出轻重,还想做得出模具来吗!”先生说:“讲空话,瞎争论,还不如试一试可以见效。”于是两人把这事报告明帝,明帝下令要先生把它制作出来,后来,(他)就把指南车造成了。这是第一件奇妙的事情。  (他)住在京师,城里有地可以种植菜蔬,但愁的是近旁没有水可以灌溉。先生就制作了翻车,叫小孩子转动它,汲来的水自己倾流到地里,翻车里外转动,效率超过平常水车一百倍。这是第二件奇妙的事情。三、1.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能力。B项中“私”是动词,后面应停顿,C项中“归氏”为姓氏,不能断开,D项中应在“而”前停顿,表并列。2.(1)屡次 (2)市场(集市) (3)脸色 (4)高兴的样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翻译能力,第(1)句中“数”,“多次、屡次”的意思。第(2)句中的“市”,“市场”的意思,和以前学过的“东市买骏马”中的“市”意思相同。第(3)句中的“色”和以前学过的“色愈恭,礼愈至”中的“色”意思一致。第(4)句中“怡然”和《桃花源记》中“怡然自乐”中的“怡然”意思相同。只要课内外相互联系即可翻译出来。3.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析能力。A项中“比”分别翻译为“及,等到”“靠近”,B项中的“居”分别翻译为“居住”“停留”,D项中的“卒”分别翻译为“死”“最后”,C项中“鲜”均翻译成“新鲜”。4.(1)等到(归钺)回家,后母又用棍子打他,屡次近于打死。(2)(归钺)直到已老将死,始终不说后母的事。[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理解翻译能力,重点词语要翻译出来,如第(1)句中的“比”“屡”,第(2)句中的“既”“且”,另外句子要翻译完整,句子要流利。5.关心后母送食物;灾荒年接后母;忍饿让食给后母;侍奉后母始终很高兴;从不说后母不好。(答出任意三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信息提取概括能力。根据题干可以明确筛选的范围是第二段,根据文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钺往涕泣奉迎”“钺得食,先予母、弟”“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这些句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参考译文53 孝子名讳归钺,字汝威。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后妻,生个儿子,孝子从此失去父爱。父亲拉住孝子,(后母)总是寻找大棍子给他说:“不要空手打,伤了你的力气。”家中贫穷,饭食不够充足,饭将煮熟,(后母)就没完没了地数说孝子的过错,父亲大怒,赶走他。孝子屡次遭到困扰,在路上爬行。等到回家,后母又用棍子打他,屡次近于打死。正当孝子在门外留恋不舍,想进屋又不敢,低着头私下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父亲死去,后母只和他亲儿子居住。孝子就在集市上卖盐,时常偷偷地见他的弟弟,询问后母的饮食,送给他们甘甜鲜美的食物,后来发生严重饥荒,后母不能养活自己。孝子前去,流泪哭泣恭敬地接她。后母内心自感惭愧,跟随孝子去了。孝子有了食物先给后母、弟弟,而自己有挨饿的脸色,他一生和悦地侍奉后母。孝子直至已老将死,始终不说后母的事。归绣,字华伯,也卖盐来奉养母亲,又坐在店铺中卖麻。和弟弟归纹、归纬友爱没有隔阂。归纬因事犯罪被拘捕,华伯拼力营救他。归纬又不约束自己,犯罪多次。华伯贩卖的收入,计算一下常常整年没有其他事故,才够供应粗劣饮食,一经差役上门勒索就要耗费,但始终没有恼怒的脸色。归家的两个孝子,我已把他俩写进家谱了,由于他们品行高尚但身份低贱,只有他们的宗族、亲属了解他们,因此我想写一篇文章来让他们的事迹广为流传。四、1.D [解析]A项,正确停顿为“彼/借居几时”,此为主谓停顿,一般在主语后面断开。B项,正确停顿为“入/所以事其父兄,出/所以事其长上”。“入”“出”分别译为“在家里”“在外面”,作为状语存在,应在此处断开,这和我们学习过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类似。C项,正确停顿为“民/爱之如父母”。主谓之间停顿。2.(1)派 (2)考虑,打算 (3)他 (4)空闲[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的翻译能力。(1)派。这里可以用联想组词现代汉语“派遣”的方法结合语境理解。(2)考虑,打算。度,作为“考虑,打算”讲,是古代汉语的常用意义,要作为常识来记忆。(3)他。古代汉语中的常见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为“余,吾,予”;第二人称为“尔,尔辈,汝,若”;第三人称为“伊,彼”。(4)空闲。“暇”和现代汉语中的“闲暇”含义相近。3.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析能力。B项,“秀”分别翻译为“优秀”“茂盛”。C项,“入”分别翻译为“在家里”“在国内”。D项,“举”分别翻译为“科举取士”“被选拔”。4.(1)而在外面旅行的人,患了疾病都有人帮助照顾。(2)教育不好的人,就改换另外安置。[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第(1)句翻译时要注意“者、养”等重点词语的译法。第(2)句翻译时要注意“教者不善”的语序调整。5.学识渊博、聪明智慧的人;热衷于教育、为民做实事的实干家;受百姓爱戴、清正廉明的好官。[解析]从程颢做主簿时对“瘗钱”推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学识渊博、聪明智慧的人;“乡必有校,暇时亲至,召老与之语。”可以看出他是热衷于教育、为民做实事的实干家;从“在县三岁,民爱之如父母。”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受百姓爱戴、清正廉明的好官……(根据文章,说出两点,言之成理即可)53 参考译文程颢,字伯淳,世代定居中山,后来迁到河南府。(程颢)中进士,奉调为鄂县主簿。鄂县有一平民借住兄弟的房子,挖开地下发现了埋藏的钱币,兄弟的儿子上诉说:“是我父亲藏的。”程颢问:“是哪一年藏的?”回答说:“藏了四十年。”“他们什么时候借住的呢?”回答说:“借住二十年了。”派遣官吏拿来十千钱仔细观察,对上诉的人说:“现在官府所铸的钱,不超过五六年就已经流通至天下各地,这都是没有埋藏前数十年所铸的钱,是什么原因呢?”上诉的人无言以对。老百姓交粟为税多送到附近边地,装载前往则道路远,就近买则价格高。程颢选择富户可以任用的人,预先令他贮藏粮粟做好准备,费用大量节省。百姓因事到县衙,(程颢)必然会把孝悌忠信的道义告诉他们,在家里就要服侍听从父亲、兄长的,在外面就要服侍听从年长与上辈的。计划按乡村的远近建立伍保,使他们相互之间在财力、劳役上相互帮助,患难之时互相抚恤,从而邪奸、伪诈没有容身的场所。凡是孤寡残废的人,责令他的亲戚、乡邻党里帮助他,使他们不至于流离失所。而在外面旅行的人,患了疾病都有人帮助照顾。乡里一定要有学校,闲暇的时候(程颢)亲自去讲学,召集父老乡亲与他们交谈。儿童读的书,程颢亲自给他们校正句读,教育不好的人,就改换另外安置。选择民间优秀的子弟,聚集一起进行教育。在县里三年,老百姓爱戴他就像父母一样。五、1.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解析]此题考查给文言语句断句。首先通读句子,其内容主要有三层:一是近期去过陈元家,二是发现其院落内整洁,三是耕作及时。再根据内容和“限两处”要求进行断句。2.(1)即使 (2)栖息,停留 (3)终于 (4)向[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1)“虽”是文言实词,和“虽有嘉肴”中的“虽”意思一样,翻译为即使。(2)“集”是文言实词,本义是“聚在一起”,这里是引申义,表停留,我们学过的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沙鸥翔集”。(3)和《送东阳马生序》中“卒获有所闻”的“卒”意思一样,终于。(4)“诣”结合语境可以理解为“向”。3.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A项,“居”均翻译成“居住”;B项,“乡”分别翻译成“家乡”“同‘向’,从前”;C项,“卒”分别翻译为“死”“终于”;D项,“旦”分别翻译为“日,天”“早上”。4.(1)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2)也一定是衣服整齐,平常从来看不见仇香因喜怒而改变声音脸色。[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关键词要翻译到位,如(1)句中介词“以”用、“资”资助,其次要找出省略的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如谁用俸禄资助仇香,使谁进太学学习。5.(1)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2)亲民;(3)不慕名利;(4)讲究仪容仪表。53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虽在宴居,必正衣服”说明他讲究仪表;“不应征辟”说明他无心功名,不慕名利;当陈元母亲控告陈元忤逆时,仇香提出自己的见解,可见他不偏听偏信,他能劝说陈元成孝子,可见其有才能,会说服人。参考译文有一个叫仇香的陈留人,虽德行高尚,但沉默寡言,乡里无人知道他。四十岁时,(他)担任蒲亭亭长。有个叫陈元的老百姓,一个人和母亲同住。他的母亲向仇香控告陈元忤逆不孝,仇香吃惊地说:“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这说明他不是一个恶人,只不过没有受到教化不知道如何做罢了。你年轻时守寡,抚养孤儿,劳苦一生,而今年纪已老,怎能为了一时的恼怒,抛弃多年的勤劳和辛苦!”陈元的母亲哭泣着起身告辞。于是仇香亲自来到陈元家里,教导(他)伦理孝道。陈元感动省悟,终于成为孝子。考城县令王奂听说了这件事,说:“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百里之内的县府官职,不是大贤的道路。”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仇香在太学学成,回归乡里,即使是在闲暇无事的时候,也一定是衣服整齐,平常从来看不见仇香因喜怒而改变声音脸色。(他)不接受官府的征聘,后来在家里去世。六、1.言/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文意,然后抓住句子中的一些文字标志进行断句。“言”“蓄”“饬”都是比较明显的断句标志。2.(1)选拔 (2)计谋、计策 (3)浅陋 (4)授任[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本着“词不离句”原则解释。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A项,“乞”分别翻译为“请求”“乞讨”;B项,“善”分别翻译为“好”“擅长”;C项,“比”分别翻译为“近来”“靠近”;D项,“涉猎”均翻译为“粗略阅读”。故选D。4.(1)将来谋求仁政王道统治国家,全都要通过这些人选。(2)当时发生了三京之战,(曾从龙)极力论说南方军队轻率进攻容易败退。[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第(1)题:异时,将来。谋王断国,谋求仁政王道统治国家。繇,同“尤”,译为“通过”。第(2)题:时,当时。极,极力。南兵,南方军队。轻进易退,轻率进攻容易败退。5.曾从龙聪明好学;刚正不阿;直言敢谏;重视选拔人才;主持进士考试,劝勉朝廷内外对考试从俗的不良风气和文辞空疏浅陋加以整治。[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把握。要从传主所做的主要事件中去提炼概述,表述答案的语言要准确,紧扣试题要求作答。参考译文曾从龙,字君赐,是左仆射曾公亮的第四代从孙。一开始的名字是一龙,庆元五年,选拔为进士第一名,赏赐现在的名字。授任签书奉国军节度判官厅公事。53 嘉定六年秋天,天阴下雨,(曾从龙)请求释放关押的囚犯。(他)进殿奏对,说:“修明德政,蓄积人才,整顿边防。”皇帝认为他的意见很好。(嘉定)七年,(曾从龙)主持进士考试。(他)上疏禀奏:“国家依靠科举网罗天下的英杰,经义用来察看他们贯通经书的情况,赋用来察看他们广博了解历史的程度,论用来察看他们的见识,策用来察看他们的才能。将来谋求仁政王道统治国家,全都要通过这些人选。近来从俗成为风气,文风不振作,学问不讲究根柢,言辞不看重大体与纲要,粗略地阅读,浏览不精深,谈论空疏浅陋。希望传达臣的这道奏章,劝勉朝廷内外,从根源上加以整顿清理,没有比这更重要的。”(皇帝)下令采纳了他(的建议)。端平元年,(曾从龙被)授任资政殿大学士。当时发生了三京之战,(曾从龙)极力论说南方军队轻率进攻容易败退。没多久(他的)话应验了。(他)晋升为知枢密院事并且兼参知政事,(后)凭借枢密院使的身份督导视察江淮、荆襄的部队。上疏说:“边疆区域辽阔遥远,互相接应不上,请求同时设立两位统帅。”下令同意,专门将江淮交付给他,将荆襄托付给魏了翁。朝廷议论边防军需供应不上,诏令曾从龙、魏了翁一同总领督府。等到曾从龙去世,(他)被追赠为少师。七、1.C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朗读节奏。一般是按照意思来划分节奏的。“上默然惭”这句话的主语是“上”,“默然惭”是谓语,主谓停顿,节奏划分应该是“上/默然惭”。2.(1)这 (2)贤能 (3)担心,害怕 (4)曾经[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实词。可以联系和借助课内的知识来推断这个词在当前句子里的意思。“是”的意思与“是非木杮”(《河中石兽》)中“是”的意思相同,“这”的意思。“贤”和“贤哉回也”的“贤”意思相近,可以解释为“贤能”“有才能”。“恐”与“恐前后受其敌”(《狼》)中的“恐”意思相同,都是“担心”“害怕”的意思。“尝”则为“曾经”的意思。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A项,“意”分别翻译为“心意”“意趣、情趣”;B项,“欲”均翻译为“想要、打算”;C项,“遂”分别翻译为“最终”“于是”;D项,“因”分别翻译为“因此”“顺着”。4.(1)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2)陛下因为有一个人称赞我就召见我,(因为)有一个人诋毁我便让我回去。[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重点词语要解释准确。(1)句中,重点词“面”是“当面”的意思,“谀”意为“阿谀逢迎”,“摇动”意为“动荡不安”。(2)句里的“夫”是发语词,不译,“以”意为“因为”,“誉”意为“称赞”,“毁“意为“诋毁”。翻译时做到通顺连贯。5.①季布劝阻吕后讨伐匈奴;②季布劝说文帝要明辨是非。性格:刚正不阿(直率、勇敢)。53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主要事件和人物特点的能力。概括事件,首先梳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择要表述。如第一件事,起因是匈奴王单于写信侮辱吕后,事情的经过是樊哙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季布训斥樊哙这会使天下动荡不安,事情的结果是吕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简要概述就是“季布劝阻吕后讨伐匈奴”。注意概括的格式为“季布做什么”。人物的特点是从人物的言行举止当中体现出来的,可以按照“从……中可以看出季布是个……的人”的格式分析,再简单表述。参考译文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王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怒,召集众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再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陈胜等人才起义造反。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痊愈,樊哙又当面阿谀奉迎,想使天下陷于动荡。”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最终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季布来到京城,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被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诋毁我。陛下因为有一个人称赞我便召见我,(因为)有一个人诋毁我便让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世的深浅了。”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八、1.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朗读节奏的划分能力。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首先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然后划分。如本句的意思大致有三层:这一年(同年),刘备自立汉中王,欲任用黄忠为后将军。据此可以正确划分停顿。2.(1)攻克、战胜 (2)升官 (3)劝说 (4)追封[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第(1)句中“克”和《曹刿论战》中“故克之”的“克”意思一样。第(2)句中的“迁”指“升官”,《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客”即升官之人。第(3)句中“说”结合语境可以译为“劝说”。第(4)句“追谥”即“死后追封谥号”的意思。3.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释文言词语,要结合具体语境,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情况。A项,“既”均为“已经”的意思;B项,“素”的意思分别为“平常”和“不加装饰的”;C项,“遂”分别为“于是,就”“终于”的意思;D项,“闻”分别为“听说”“见闻,学识”的意思。4.(1)黄忠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猛刚毅在三军中是首屈一指的。(2)关羽远在荆州,如果听说了,恐怕会不高兴,您这样做恐怕不妥吧!53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文句,一定要字字译到,译准。同时注意句子是否为文言特殊句式,以便做出合理的调整。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其中的关键词,如“冠”“悦”等词要翻译到位。“得无”作为副词性结构,表示推测或反问,常跟疑问语气词相呼应,可译为“该不会”“怎能不”“莫非,恐怕,是不是”等。5.黄忠是一名忠诚正义、英勇善战、善于领兵打仗的将帅。[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本题要仔细阅读文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作答。本题从“忠遂委质,随从入蜀。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一战斩渊”可见其是对人忠诚、作战英勇、善于领兵打仗的将领。参考译文黄忠,字汉升,是南阳人。荆州牧刘表用他作中郎将,和刘表的侄子刘磐共守长沙攸县。等到曹操攻克了荆州的时候,(黄忠)受命代理裨将军,仍就任过去的职位,归长沙太守韩玄统领。先主刘备征讨荆南各郡时,黄忠遂(随长沙太守韩玄)投靠刘备,并随刘备军队入川。黄忠自葭萌关接受任务攻打刘璋后,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冠三军。益州平定后,黄忠被封为讨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黄忠在汉中定军山战役中对阵夏侯渊的部队。夏侯渊部是曹军的精英部队,黄忠仍带领士卒冲锋陷阵,奋勇杀敌,金鼓震天,呐喊声响彻山谷,更是斩杀夏侯渊,夏侯渊军大败,黄忠被升为征西大将军。这一年(同年),刘备自立汉中王,欲改封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劝说道:“黄忠的名望一向不能跟关羽、马超并列,现在让黄忠与张飞、马超、关羽等人同位,马超、张飞因为离得近,亲眼看见黄忠在益州的战功,因此还能理解,但关羽却是远在荆州,可能会对此不满,您这样做恐怕不妥吧?”刘备坚持说:“我自会加以解释的。”因此黄忠最后得以与关羽等人齐位并列,赐爵为关内侯。第二年去世,死后被追封为“刚侯”。九、1.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解析]根据句意来断句。该句句意为: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俘虏很多,做了汉朝的中郎。2.(1)同“阵”,这里指布置阵地 (2)率领(3)在……之后 (4)遗憾3.D [解析]A项,“引”分别解释为“率领”“延长”;B项,“或”分别解释为“有人”“有时”;C项,“反”分别解释为“反叛”“同‘返’,返回”;D项,“且”都解释为“将要”。4.(1)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击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2)能使人受祸的事,没有比杀死已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也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5.B [解析]“三个匈奴人引诱宦官与他们交战”在文中并无表述。“最终还是战胜了匈奴”表述不准确,应是李广使用计谋使匈奴退兵。参考译文53 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俘虏很多,做了汉朝的中郎。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李广属下的军官和士兵们,也有人得到了侯爵之封。李广曾和星象家王朔私下闲谈说:“自从汉朝抗击匈奴以来,我没有一次不参加,可是各部队校尉以下的军官,才能还不如中等人,然而由于抗击匈奴有军功被封侯的有几十人,我李广不算比别人差,但是没有一点功劳用来得到封地,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我的骨相就不该封侯吗?还是本来就命该如此呢?“王朔说:“将军自己回想一下,难道曾经有过遗憾的事吗?”李广说:“我曾当过陇西太守,羌人有一次反叛,我诱骗他们投降,投降的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诈手段在同一天把他们都杀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遗憾只有这件事。“王朔说:“能使人受祸的事,没有比杀死已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也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杂说叙事类十、1.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能力。题目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B项中“乞”为动词,该句为动宾结构,“乞”后应断句,正确的断句为“乞/素车白马”。2.(1)就 (2)跑 (3)道歉,谢罪 (4)效法,仿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翻译能力,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结合语境,注意文言词语的一些文言现象,同时结合课内学过的知识。A项,“辄”和《醉翁亭记》中“饮少辄醉”的“辄”意思相同;B项,“走”和《木兰诗》中“双兔傍地走”中的“走”意思相同;C项,“谢”和《唐雎不辱使命》中“长跪而谢之”中的“谢”意思相同;D项,“效”根据语境可以翻译为“效法,仿效”。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析能力,A项,①“素”为“平素”“向来”“一向”的意思;②“素”为“白色”的意思。B项,①“兵”为“军队”“士兵”的意思;②“兵”泛指武器装备。C项,①“迁”是“迁移”的意思;②“迁”是“被贬官”的意思。4.(1)从来不再提起战争守备之事,而只知道一味地谋划着如何贪污。(2)那么天下的忠愤节义之士,或许能够原谅你。53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时应注意句子中重点的词语,如第(1)句中“但”“谋”等关键词,第(2)句中“则”“尚”“谅”等关键词,这些词语在翻译时一定要翻译出来。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项中“马瑶草为保全自己的脑袋,解除了自己的职位,将权力授给那些有才能、清明正直的大臣,激发了英雄豪杰的士气”错。其实在文中,马瑶并没有这么做,所以C项错误。参考译文阁下你有文采,又风流倜傥,这是我素日里最为钦佩仰慕的。当国家破亡,众人都惧怕而摇摆不定的时候,是你拥立了当今的皇上,定住了朝廷大局,(人们)都把你当作古时候的郭汾阳、今天的少保于谦。但是拥立皇上之后,阁下你就开始气骄腹满起来,国家大事由着你自己来,独自一人掌握兵权,从来不再提起战争守备之事,而只知道一味地谋划着如何贪污,用酒色来逢迎皇上,树立门墙营私结党,以至于人心解体,战士的士气低沉。叛兵来到却束手无策,强敌临城,却想着要最先逃跑,以至于让皇上东奔西走不断迁移,江山社稷只剩下一堆邱墟。阁下你治理这个国家到了这个地步,即使你再强言善辩,又怎么能够摆脱干系呢?以我的看法,你不如自己准备一盂清水认清自己的行为,然后自刎以谢天下,那么天下的忠愤节义之士,或许能够原谅你,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如果你只求保全自己的脑袋,也应当立即解除自己的重要职位,将权力授给那些有才能、清明正直的大臣,以此唤起英雄豪杰,奋发激励,国家仍有复兴的希望。或者在西湖上逍遥自由,在烟霞山水之间潦倒地度过余生,重蹈贾似道的覆辙,为千古后世所耻笑,死后哪里会流芳百世呢。再不然就像伯嚭那样渡江(做个降臣)。我们浙江乃是报仇雪耻的古国,不是藏污纳垢的地方。(如果你要来这里的话)卑职自当率先投身钱塘江,像伍子胥那样,死后站立江涛之中,乘素车白马来抗拒阁下。这封信公布后,必将触怒阁下,招致不测之祸。我作好准备伸出脖子等待刺客前来割取首级。十一、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断句能力。A项,主谓之间断句;B项,“既而”后要断开;D项,“以”前要断开;C项,“济”为人名,是主语,后面应断句。故选C。2.(1)马鞭 (2)只是 (3)越发,更加 (4)此,这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辨别能力。A项,“过”分别翻译为“拜访,探望”“经过”。B项,“虽”分别翻译为“虽然”“即使”。D项,“乘”分别翻译为“驾驭”“乘战车”。C项,“绝”均翻译成“极,非常”。故选C项。4.(1)王浑问其中的原因,王济就边赞叹边讲述了以上情况。(2)后来王济姑且随意问了近来的事情,王湛答对的言辞很有意味,王济听了出乎意料。[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要把重点的词语翻译出来,如第(1)句中的“故”“具”“叹”,第(2)句中的“聊”“对”“音辞”,同时把句子的语气翻译出来即可。53 5.王济随意问了一些近来的事情,王湛答对的言辞很有意味;继续与他深谈,越谈越精深微妙;叔叔骑烈马,跨上马背的姿势妙不可言,马鞭挥舞得从容不迫,即使是著名的骑手都很难超越他。[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组织语言概括的能力,这就要求熟知文章内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提取信息,组织语言进行概括。参考译文王湛脱去为父母守丧期间所穿的丧服后,就留住在坟墓旁。他兄长的儿子王济每次来墓地祭拜,几乎不来探望叔叔,叔叔也不去问候他。王济偶尔来探望一次,只是寒暄几句而已。后来王济姑且试问近来的事,王湛答对的言辞很有意味,王济听了出乎意料,极为惊讶。继续谈论下去,逐渐进入精细微妙之境。王济先前完全没有子侄对长辈的敬意,听了王湛的话后,不觉肃然起敬,从内心到外表都严肃起来。于是便留下来同王湛一起谈论,夜以继日。王济虽然才高俊迈性格爽朗,但比起王湛来也自觉有所欠缺,便喟然长叹道:“我们家里就有名士,却是三十年来都不知道!”王济告辞离去时,叔叔送他到门口。王济随从中有一匹马,极难骑乘,很少有人能骑它的。王济姑且问叔叔:“喜欢骑马吗?”王湛说:“也喜欢骑的。”王济便让他骑这匹难骑的马。叔叔不仅骑马的姿态绝妙,挥起马鞭来盘旋萦回,就是著名的骑手也不能超过他。王济更加感叹他高深莫测,不只一件事情如此。王济回家后,王浑问他:“为什么出去一下却在外面好几天?”王济说:“我刚才得到了一位叔叔。”王浑问其中的原因,王济便赞叹讲述了以上的情况。王浑说:“与我比怎么样?”王济说:“是在我以上的人。”过去晋武帝每次见到王济,总拿王湛来取笑他说:“你家的痴叔死了没有?”王济常常无言答对。后来了解了叔叔以后,武帝又像以前那样问他,王济说:“臣下的叔叔不痴。”他称赞叔叔确实很优秀。武帝说:“可以与谁比较?”王济说:“在山涛以下,魏舒以上。”他从此名声远扬,到了二十八岁才出山做官。十二、1.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你的恩德不敢独自承受。2.(1)归服 (2)储积 (3)逃亡 (4)赠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3.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析。A项中的“见”均翻译成“拜见”,B项中的“故”分别翻译为“缘故”“所以”,C项中的“备”分别翻译为“具备”“详尽”,D项中的“患”分别翻译为“担忧”“忧患”,故选A。4.(1)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2)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53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第(1)句中重点词:若,如果;忧,忧愁;患,担心;吊,哀怜。第(2)句中重点词:受,接受;禄,俸禄,官职;食,吃。5.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析。A项,韩宣子因为贫穷而忧愁,因为自己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而忧愁。韩宣子没有因为与叔向名位相同,却没有叔向富有而担忧。参考译文叔向去拜见韩宣子,韩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宣子说:“我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我正为此发愁,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一百顷田,家里穷得连祭祀的器具都备不齐全,(可是他)能够传播德行,遵循法制,名闻于诸侯各国。各诸侯国都亲近他,一些少数民族都归附他,因此使晋国安定下来。执行法度,没有弊病,因而避免了灾难。传到桓子时,(他)骄傲自大,奢侈无度,贪得无厌,犯法胡为,放利聚财,该当遭到祸难,但依赖他父亲栾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终。传到怀子时,(怀子)改变他父亲桓子的行为,学习他祖父栾武子的德行,本来可以凭这一点免除灾难,可是受到他父亲桓子的罪孽的连累,因而逃亡到楚国。那个郤昭子,他的财产抵得上晋国公室财产的一半,他家里的佣人抵得上三军的一半,(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在晋国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最后他的尸体在朝堂上示众,他的宗族在绛这个地方灭亡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八个姓郤的中有五个做大夫,三个做卿,他们的权势够大的了,可是一旦被诛灭,没有一个人同情他们,只是没有德行的缘故。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境况,我认为你能够继承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贺。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宣子于是下拜,并叩头说:“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你的恩德不敢独自承受,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谢您的恩赐。”以前有人送鱼给郑国的宰相,他不接受。有人对郑国的宰相说:“你平时爱好吃鱼,为什么不接受赠送的鱼呢?”(郑国的宰相)回答说:“我因为爱好吃鱼,所以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十三、1.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句子断句。给文言句子断句,可以先找出文言句子中的名词、代词、动词和语气词,之后结合句子的意思来断句。一般来说,名词或代词前有动词,应在名词或代词之后断开,名词或代词之后有动词,应在名词或代词之前断开。2.(1)耽误 (2)陈说 (3)处罚 (4)加重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析。A项,前一个“其”翻译为“他”,后一个“其”“加强质问语气”。B项,“刑”分别翻译为“刑罚”“处罚”。C项,“使”分别翻译为“派遣”“出使”。D项,“请”均翻译为“请求”。故选D。53 4.(1)魏绛没有二心,侍奉君主不躲避危难,有了罪责不逃避惩罚。(2)君主的军队不服从军令,办事的人不严格执法,没有比这再大的罪过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一定要字字译到,译准。同时注意句子是否为文言特殊句式,以便做出合理的调整。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其中的关键词,如“贰志”意为“二心”;“事”,名词活用为动词“侍奉”;“辟”为通假字,同“避”,“逃避”之意;“刑”意为“惩罚”。第(1)句“绛”即“魏绛”,作三个句子的主语。第(2)句注意翻译的语序。5.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士鲂、张老止之”意为“魏绛来了,把信交给仆人,准备用剑自杀。士鲂、张老劝阻了他。”故B项中“……遭受将士伏击”的表述有误。参考译文晋侯的弟弟扬干在曲梁扰乱军队行列,魏绛杀了给他驾车的人。晋侯发怒,对羊舌赤说:“召集诸侯会盟,我认为这是荣耀的事。现在扬干被杀了车夫,(我们)何时受过这等羞辱?我一定要杀掉魏绛,不要耽误了!”(羊舌赤)回答说:“魏绛没有二心,侍奉君主不躲避危难,有了罪责不逃避惩罚。他会来陈说情况的,何必劳驾您发布命令呢?”话刚说完,魏绛就到了,交给奏事官一封信,就要用剑自杀。士鲂、张老劝阻了他。晋侯读他的信,信上说:“我听说军队以服从命令为战略,军人做事以宁死不触犯军纪为恭敬。您召集诸侯会盟,我怎么敢不恭敬?君主的军队不服从军令,办事的人不严格执法,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我害怕自己(因不严格执行军法)而犯死罪,所以惩治了扬干,这罪过无可逃避。(事先)我没能进行教导,以至于要动用大刑。我的罪很重,哪里敢不服从刑罚而使君王发怒?就让司寇判我死罪吧。”晋侯光着脚跑出来,说道:“我之前说的话,是因为宠爱自己的兄弟。你处罚扬干的车夫,是执行军法。我有弟弟,却没有教导好,这是我的过错。请你不要加重我的过错,冒昧以此来请求您!”晋侯认为魏绛能够用刑罚来治理百姓,就在太庙宴请魏绛,并让他担任新军副帅。十四、1.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2.(1)同“向”,从前、先前 (2)用马鞭驱赶(用马鞭打) (3)擅长,善于 (4)过错,过失[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翻译能力。A项中的“乡”和以前学过的“乡为身死而不受”中的“乡”意思相同,B项中的“策”和《马说》中的“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意思一样,C项中的“善”和《口技》中“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意思相同,D项中的“过”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面刺寡人之过者”中的“过”意思相同,翻译时课内外相互联系即可。3.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析能力。A项,“善”翻译为“好”;B项,“悦”翻译成“高兴”;C项,“穷”分别翻译为“穷困”“穷尽”;D项,“执”翻译为“拿”。故选C。4.(1)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就把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的事禀报(鲁定公)。(2)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53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要把重点文言词语翻译出来,确保句子完整,把特殊的文言句式翻译出来,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即可。5.穷其民/穷其下 善于自省。[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做题时一定要认真看题干,根据题干要求来做题,如“用文中的三个字回答”,切忌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熟读文段,根据题干要求答题即可。参考译文颜渊陪鲁定公坐在高台之上,东野毕在台下驾驭马车。定公说:“好啊,东野毕马车驾驭得太好了!”颜渊说:“好是好啊,(不过)他的马快要逃跑了。”定公很不高兴,就对左右侍奉的人说:“我听说道德高尚的人不会中伤他人。道德高尚的人也中伤他人吗?”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就把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的事禀报了(鲁定公)。定公跨过座席站起来,说:“赶快驾车叫回颜渊。”颜渊到后,定公说:“先前我说:‘好啊!东野毕马车驾驭得太好了!’您却说:‘好是好啊,虽然这样,但是他的马快要跑了。’不知道您是怎么知道这种结果的。”颜渊说:“臣是根据治理国家的方法知道的。过去,舜善于用人做事,造父善于驾驭马匹。舜从来不让他的百姓用尽全力,造父从来不让他的马耗尽体力。因此,舜没有逃跑的百姓,造父也没有逃跑的马匹。现在东野毕驾车,上车时拉着马缰绳,使马的身体过于挺直了;又让马盘旋转动,慢行快跑,调服车马的要求太苛刻了;让马历经险阻到达远方,马已经筋疲力尽了。(已经这样了,)却还不停地驱赶它,因此我知道它一定会逃跑。”定公说:“太好了,能稍微进一步讲吗?”颜渊说:“野兽被逼急了就会咬人,鸟被逼急了就会啄人,人走投无路了,就会互相欺诈。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诗经》说:‘手握缰绳如同编织一样松紧有度,两匹马就会像跳舞一样欢快自如。’说的就是擅长驾驭的道理。”定公说:“是我错了。”十五、1.D [解析]A项和C项的错误之处在于,如果“而”字表转折,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就应停顿;B项中的“或”可以翻译成“有的人”,和后面的句子是主谓关系,中间应该断句为“或/谓君不善学”。2.(1)全、都 (2)只 (3)生气 (4)特意[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第(1)句中“悉”和《出师表》中“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悉”的意义一样。第(2)句中“但”与《记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但”意思一样。第(3)句中“愠”与《论语》中“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意思一样。第(4)句中“故”结合上下文语境,可以翻译为“特意”,与“桓侯故使人问之”中的“故”意思一样。做题时可以课内外相联系。53 3.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与辨析。A项中“或”分别翻译为“有的人”“有时”,B项中“志”分别翻译为“记住”“标记”,C项中“虽”均翻译为“即使”,D项中“谓”翻译为“说”“命名”。4.(1)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2)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警诫自己。[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句子,按照“信、达、雅”的原则来翻译,同时一定要把重点的文言词语翻译出来,如第(1)句中的“凡”“悉”,第(2)句中的“请”“铭”“以”“昭”等,同时注意句式。5.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和对主旨的感悟能力。通过熟读内容可以知道本文告诉我们在学习中不能骄傲,在学习中要善思善问方能自成其学。参考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于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警诫自己。”十六、1.D [解析]A项,“寡人”为主语,和后面构成主谓结构,因此后面需停顿;B项,“而”前需停顿;C项,“窃观”与动词后面构成动宾短语,“窃观”后也需停顿;D项,应在“管仲”后停顿。故D错误。2.(1)拜见 (2)双亲,指父母 (3)畏惧、害怕(4)逃跑[解析](1)句中的“见”和《公输》中的“子墨子见王”中的“见”意义相同;(2)句中的“亲”和“不独亲其亲”中的前一个“亲”意思相同;(3)句中“畏”结合现代意思即可翻译为“畏惧、害怕”,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莫不畏王”中的“畏”意义相同;(4)句中“走”结合语境可以理解为“跑”,和《木兰诗》中“双兔傍地走”中的“走”意思相同。3.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与辨析能力。A项,“信”均翻译为“诚信”;B项,“谓”分别翻译为“告诉”“命名”;C项,“亡”分别翻译为“同‘无’”“使……灭亡”;D项,“故”分别翻译为“所以”“特意”。4.(1)假如这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中受到侮辱却不争斗,您还让他做臣子吗?53 (2)假如我治理国家真的像这样,那么人民即使治理不好,我也不怨恨。5.孝、忠、信、悌[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文中“事亲则孝,事君则忠,交友则信,居乡则悌”一句即可得到问题的答案。参考译文尹文拜见齐王,齐王对尹文说:“我非常喜欢士。”尹文说:“我希望听您说说什么样的人叫作士。”齐王没有话来回答。尹文说:“假如有这样一个人,侍奉父母很孝顺,侍奉君主很忠诚,结交朋友很守信用,住在乡里敬爱兄长。有这四种品行的人,可以叫作士吗?”齐王说:“这真是人们所说的士了。”尹文说:“您得到这个人,肯用他做臣子吗?”齐王说:“这是我所希望的,但却不能得到。”尹文说:“假如这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中受到莫大侮辱却不争斗,您还让他做臣子吗?”齐王说:“不。士受到侮辱却不争斗,这就是耻辱。甘心受辱,我就不让他做臣子了。”尹文说:“这个人虽然受到侮辱而不争斗,但他并没有丧失上述四种品行。没有丧失上述四种品行,这就是说没有丧失一点成为士的条件。没有丧失一点成为士的条件,可是大王您却不让他做臣子,那么您先前所认为的士还是士吗?”齐王无话回答。尹文说:“假如有这样一个人,将治理他的国家,人民有错误就责备他们,人民没有错误也责备他们,人民有罪就惩罚他们,人民没有罪也惩罚他们。这样做,反倒埋怨人民难于治理,可以吗?”齐王说:“不可以。”尹文说:“我私下观察您的臣属治理齐国,正像这样。”齐王说:“假如我治理国家真的像这样,那么人民即使治理不好,我也不怨恨。或许我还没有到达这个地步吧!”尹文说:“我既然这样说就不能没有理由,请允许我说一说理由。您的法令说:‘杀人的处死,伤人的受刑。’人民中有的敬畏您的法令,受到莫大侮辱而不敢争斗,这是顾全您的法令啊,可是您却说:受侮辱而不敢争斗,这是耻辱。真正叫作耻辱的,不是说的这个。本该做臣子的,您却不让他做臣子,等于是惩罚他。这就是没有罪过而您却惩罚他啊。”齐王无话回答。议论都像这样,所以国家残破,自身危急,逃到谷邑,又到了卫国。桓公曾凭借齐国称霸诸侯,这是由于管仲辨察名实非常详明啊。十七、1.D [解析]D项的“守土者”为主语,结合语境和语义,正确的停顿应为“守土者/次第以城降”,故选D。2.(1)日期 (2)适逢 (3)离开(4)对……感到惊奇(或认为……奇异)[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和句意,同时可以和课内学过的进行联系,A项中的“期”可翻译为“日期”;B项中的“会”可联系学过的“会宾客大宴”,翻译为“适逢、正赶上”;C项中的“去”和《狼》一文中“一狼径去”中的“去”意思一样,为“离开”;D项中“异”是特殊用法,和《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中的“异”意思一样,都翻译为“对……感到惊奇”。53 3.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别能力。A项中“语”分别翻译为“告诉”“说话”;B项中的“归”分别翻译为“归属”“聚拢”;C项中的“亡”分别翻译为“灭亡”“逃跑”;D项中的“易”翻译成“交换”。4.(1)大象听后,慢慢走到大炮下,俯下身子,好像在等着发射大炮的人。(2)人没有不爱自己的妻子的,爱妻子并且爱自己,谁能用他所爱的,交换他所至爱的呢?[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理解能力,第(1)句应注意“徐行”“举”,第(2)句翻译时应注意“易”,同时要翻译出反问的语气。5.示例:能听从人的要求;能主动寻妻;在大炮前不惧身死;忠于旧朝,不改其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题干要求概括大象的特点,从全文中“象俯贴足,如许诺状,即驯而行”“一象呼之不至,迟数日,翩然来取其牝”“象闻之,徐行伏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等语句即可概括出大象的特点。参考译文贵州有人以前对我说,地方官员按照约定日期向朝廷进贡大象,一定要进山告诉大象说:“朝廷下命令让你们充任禁卫,将授予你们官职。”大象(听后)俯下身子贴到脚处,好像答应的样子,于是便温顺同行,(官员便)不用去捕捉。明思宗时,将要进贡大象,(地方官员)还是像先前那样告诉大象,一头大象答应了。恰逢明朝灭亡,大象就不前进了。清朝建都,征召大象,数头大象纷纷答应前来。有一头大象抗命不来,过了几天,却又轻快地来见一头雌象,原来是它山里的妻子;问候(妻子)之后竟然离开。地方官员经过查访,知道它在一定的时期应当还会来,就事先告诉它说:“如今天子尊贵,四境内外都遵循上天的意志而来,兵将率先带领军队投降,地方官员也依次奉城投降。你是异类吗?竟敢抗命不来?”(那头大象)在约定好的时间果然前来,但竟然又要离开。地方官员对此感到诧异,在路上架设大炮,对大象说:“你如果爱你的妻子,就快快回来,如若再次逃走,就让你死在大炮之下!”那头大象听后,慢慢走到大炮下,俯下身子,好像在等着发射大炮的人。唉,真是奇怪呀!人没有不爱自己的妻子的,爱妻子并且爱自己,谁能用他所爱的,交换他所至爱的呢?如今却看到这样的一头象!十八、1.D [解析]D项的“且”为发语词,句首发语词有“善哉”“夫”“盖”“其”“然”“则”“然则”“岂”“既”“既而”“故”“至若”“若夫”“初”“唯”“斯”“凡”“且”“窃”“请”等,在这些词的后面一般都要停顿,故选D。2.(1)已经 (2)大腿 (3)责备 (4)即使53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翻译能力。做这类题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和语义来翻译。A项中“既”同《桃花源记》一文中“既出,得其船”中的“既”意思一样,都翻译为“已经”;B项中的“股”同《狼》一文中“屠自后断其股”中的“股”意思一样,译为“大腿”;C项中的“咎”可结合现代意思翻译为“责备”;D项中“虽”和《愚公移山》中“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中的“虽”意思一样,翻译为“即使”。3.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别能力。B项中“请”分别翻译为“请让我”“请教”;C项中的“毛”分别翻译为“毛发”“长草”;D项中“咎”分别翻译为“责备”“过错”;A项中“且”均译为“况且”。故选A。4.(1)(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2)使(士兵)明白什么是耻辱来鼓舞斗志,奋勇作战,为的是消灭敌人。[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时注意“信、达、雅”的原则,重点词语翻译出来,如第(1)句“既”“败绩”,第(2)句中“明”“教”等,翻译时句子一定要完整,特殊的语气和特殊的句式要翻译出来。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语段内容的理解能力。“证明他对待战争的态度还是非常严肃的”错,说明他不知变通。参考译文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爷帮助我们。敌人在地形上受困而向他们发动进攻,不也可以吗?还怕不能取胜!当前的具有很强战斗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老的,能抓得到就该俘虏他,对于头发花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怜惜的呢!使(士兵)明白什么是耻辱来鼓舞斗志,奋勇作战,为的是消灭敌人。敌人受了伤,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去杀伤他们呢?不忍心再去杀伤他们,就等于没有杀伤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军队凭着有利的战机来进行战斗,鸣金击鼓是用来助长声势、鼓舞士气的。既然军队作战要抓住有利的战机,那么敌人处于困境时,正好可以利用。既然声势壮大,充分鼓舞起士兵斗志,那么,攻击未成列的敌人,当然是可以的。”十九、1.D [解析]D项这句话应翻译为“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根据句意可以停顿为“所降下者/因以予之”,故D项是错误的。2.(1)回答 (2)派 (3)……的原因 (4)给53 [解析]第(1)句中“对”结合上下文可以翻译为“回答”;第(2)句中的“使”字和课文《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中的“使”意思相同;第(3)句中“所以”和《出师表》中“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中的“所以”的意思相同;第(4)句中“予”可以翻译为“给予”。3.D [解析]A项中前一个“能”是“能够”之意,后一个“能”是“能干”之意;B项中前一个“为”是“被”之意,后一个“为”是“认为”之意;C项中前一个“所以”是“……的原因”之意,后一个“所以”是“用……的方法”之意;D项“下”都是“攻下”之意。4.(1)打了胜仗的人他不奖励,得了地盘的人他不赏赐。(2)项羽有一个范增却不重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时一定要把重点词语翻译出来。如第(1)句中的“予”,第(2)句中的“所以”“为”,同时把句子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即可。5.同:他们都能重视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长。异:诸葛亮强调了“德”的重要性。[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题干要求是辨别出高祖和诸葛亮在用人方面的异和同,答题时一定要答两方面,通过对两篇文章内容的理解,可以明确他们都能重视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长,而诸葛亮则重视人的“德”。参考译文汉高祖刘邦说:“我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高起等人回答说:“您派人出去攻城占地时,所攻下的和降服的地方就分给人们,这叫‘与人同利’。而项羽则妒贤嫉能,打了胜仗的人他不奖励,得了地盘的人他不赏赐,这就是他丢失天下的原因。”刘邦说:“要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要讲镇守后方,安抚百姓,我不如萧何;要讲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能够重用他们。项羽有一个范增却不重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二十、1.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难度较大。解答的时候,我们一要通晓句意(汉王派人悄悄地探听那挑战者是谁,才知道竟是项羽本人,汉王为此大吃一惊);二要注意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2.(1)只 (2)擅长 (3)同“披”,穿着 (4)推辞[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结合以前学过的文言知识来回答,第(1)句“徒”和《唐雎不辱使命》中“徒以有先生矣”中的“徒”意思相同;第(2)句“善”和《口技》中“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意思一样;第(3)句考查了通假这种文言现象,同“被坚执锐”中的“被”意思一样;第(4)句中“谢”结合语境可以解释为“推辞”。53 3.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能力,难度较大。A项,“谓”分别解释为“对……说”“叫做”;B项,“徒”都解释为“白白地”“只,仅”;C项,“间”分别解释为“暗中”“参与”;D项,“以”都解释为“因为”。4.(1)天下沸沸扬扬地闹腾了好几年了,只是由于我们两个人相持不下。(2)现在我愿意向你挑战,一决雌雄,不要再让天下的老百姓白白地忍受煎熬了![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难度一般。翻译第(1)句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匈匈”“数”“岁”“徒”“以”“耳”的意义;翻译第(2)句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愿”“决”“毋”“徒”“苦”的意义。5.示例:画线句表现了项羽披坚执锐、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威武形象,同时也表现了项羽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精神。[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难度较大。解答的时候,我们要反复阅读画线句,结合语境,领会句中关键词语的内涵,挖掘三个“不敢”的原因。参考译文项羽对汉王说:“天下沸沸扬扬地闹腾了好几年了,只是由于我们两个人相持不下。现在我愿意向你挑战,一决雌雄,不要再让天下的老百姓白白地忍受煎熬了!”汉王笑着推辞道:“我宁肯斗智,不肯斗力。”项羽便连着三次命楚军壮士出阵挑战,但次次都被汉营中善于骑射的楼烦射杀了。项羽因此勃然大怒,就亲自披甲持戟上阵挑战。楼烦又想要射项羽,项羽这时愤怒地瞪着大眼厉声呵斥,使楼烦双眼不敢直视项羽的目光,双手不敢张弓发箭,随即奔回营垒,不敢再露面了。汉王派人悄悄地探听那挑战者是谁,才知道竟是项羽本人,汉王为此大吃一惊。二十一、1.故蒍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作乱/因苏氏[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正确理解句子的内容是断句的基础,这句话大都是人名,不用断开,还有“因”也是断句的重要标志。2.(1)武器,兵器 (2)不 (3)害怕 (4)宠爱3.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析。A项中的“伐”分别翻译为“讨伐”“砍伐”,B项中的“强”分别翻译为“坚决”“勉励”,C项中的“谓”分别翻译为“称为”“认为”,D项中的“克”均翻译为“攻克、取胜”,故选D。4.(1)由于劝阻而自己使自己受刑,受了刑还不忘记使国君归于正道。(2)五位大夫拥戴子颓攻打惠王,没有得胜,逃亡到温地。[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第(1)题:谏,劝阻。前“刑”,受刑,动词。后“刑”,刑罚,名词。“纳君于善”,使国君归于正道。纳,接受。善,本义是吉祥,引申义为正道。第(2)题:奉,拥戴。伐,攻打。克,攻克。奔,逃亡。温,温地,地名。53 5.主要写鬻拳劝阻国君楚文王不要穷兵黩武,要归于正道,不惜自己砍去两脚,最后自杀,表现出鬻拳忠义赤诚、敢于犯颜直谏的可贵品质。[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首先要联系注释读懂文章,然后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概述答案要点。上文叙述了几件事情,应能从几件事情中提炼出叙事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答案。参考译文十九年春季,楚文王发兵抵御巴军,在津地被巴军打得大败。回国,鬻拳不开城门接纳。(楚文王)就转而进攻黄国,在碏陵打败了黄国的军队。(楚文王)回国,到达湫地时得了病。夏季,六月十五日,(楚文王)死去,鬻拳把他安葬在夕室,然后自己也自杀身亡,死后被安葬在地下宫殿的前院里。当初,鬻拳坚决劝阻楚文王,楚文王不听从;(鬻拳)拿起武器对准楚文王,(楚文王)害怕而被迫听从。鬻拳说:“我用武器威胁国君,没有比这再大的罪过了。”于是就自己砍去两脚。楚国人让他担任卫戍楚都城门的官职,称之为大伯,并且让他的后代执掌这个官职。君子说:“鬻拳可以说是爱护国君了,由于劝阻而自己使自己受刑,受了刑还不忘记使国君归于正道。”当初,王姚受到周庄王的宠爱,生了子颓。子颓也受到宠爱,蒍国做他的师父。等惠王继承王位,夺取了蒍国的菜园来畜养野兽,边伯的房子,近在王宫的旁边,惠王也占取了。惠王又夺取了子禽祝跪和詹父的田地,收回了膳夫石速的俸禄。所以,蒍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发动叛乱,依靠苏氏。秋季,五位大夫拥戴子颓攻打惠王,没有得胜,逃亡到温地。苏子拥着子颓逃亡到卫国。卫国、燕国的军队进攻周。冬季,立子颓为周天子。游记写景类二十二、1.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弄清楚句子的意思,“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意思为:(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长江,西为荆州山水,东南是吴地风光,山水交织,灿烂如锦绣。根据对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即可大体断出三处停顿。2.(1)看、望 (2)纷繁杂乱的样子 (3)这个 (4)写、记[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翻译,一方面要结合语境,另一方面也要结合积累的文言知识,同时还要注意常见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第(1)句中,“顾”可以结合现代词语“左顾右盼”来解释,第(2)句中的“杂然”可以结合《醉翁亭记》中“杂然而前陈者”来解释,第(3)句中“斯”可以结合“斯是陋室”来解释,第(4)句中“志”解释为“写、记”。3.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辨析能力。A项中的“恨”都是“遗憾”的意思;B项中的“修”,前者意为“长”,后者意为“培养”;C项中的“志”,前者意为“记录、记载”,后者意为“立志”;D项中的“故”,前者意为“所以”,后者意为“以前”。4.(1)飞鸟思归,猿猴依恋,在亭子的梁椽之间,(鸟飞猿攀)随处可见。53 (2)不仅赏心悦目,还能让人心里清净,所以命名为“洗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一定要把重点的文言词语翻译出来,如“思”“情”“绕”“历”“适”“故”“名”等,同时注意句子要完整,省略的成分要补充出来,把句子尽量翻译得通顺、生动。5.示例:“忧人”“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指耽于尘世俗务、患得患失之人,或极力追求名利、处心积虑之人,“息心”指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四周之景令人心思变得恬淡、纯净,“洗心”指人们都可以在此洗去心灵上的尘埃,重获心灵的自由和活力。相比较而言,“洗心”更契合刘禹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气质。[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比较能力。比较“息心”“洗心”,可以扣住其中的“息”和“洗”,一个是“平息”之意,一个是“去除”之意,两者的意思截然不同,分别表明了对世俗名利的不同态度,前者仅仅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暂时抑制了对功名利禄的向往,而后者则是彻底抛却了对名利的想法。后者摆脱了功名利禄的束缚,获得了心灵的自由。所以根据文章中的描写,以及我们对以前所学刘禹锡的文章《陋室铭》的了解,不难明白刘禹锡将亭子命名为“洗心亭”的目的就是表达自己的高洁傲岸的情操。参考译文天下著名的寺庙有数十座,而吉祥寺名气最大。(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长江,西为荆州山水,东南是吴地风光,山水交织,灿烂如锦绣。起初我因为没到过这里遗憾,今天来了才消除了遗憾,满足了愿望。既而在山上四处游览观光,赞不绝口,在竹石之间最佳处寻到新亭。红彤彤的仿佛能工巧匠所画的鳌背上的神物,登亭四望,远近大小景物纷纷呈现在眼前,优美的风光让人目不暇接。询问修建此亭的经过和始末,(有的人)说是一个叫义然的僧侣,(他)发动(其他)僧侣一起动手,就地取材(建亭于此)。该亭盘曲高耸,气象万千,山中景象,尽收眼底。词人置身此地,意境常新;僧侣置身此地,随遇而安;忧郁的人置身此地,一切烦恼都消失了。飞鸟思归,猿猴依恋,在亭子的梁椽之间,(鸟飞猿攀)随处可见。明月照在松林及雕镂的窗户和台阶上。巨石上悬挂着钟磬的柱子,蛟龙像藤一样盘踞在高大的乔木上。有万竿高耸的竹,夏季舒爽清凉。这就是这个亭子的真实记录。义然手持如意向我作揖行礼说:“既然写了篇文章记录它,何不再给它命个名字,让它传播更远呢!”我在这个亭子环视了一下四周,认为没有不适宜的地方,不仅赏心悦目,还能让人心里清净,所以命名为“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禹锡所写。二十三、1.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解析]解答过程中,我们首先要通晓语句的意义[(山麓上)有一棵合抱的大树,靠着山崖高高地耸立,树下有一泓泉水,自树的根部流出向东而去];其次要结合上下文,确定连读的语句,“倚崖而耸立”是偏正关系,不能读破,“东向漱根窍而出”实际上是“漱根窍而出东向”,不能读破;第三,准确做出判断。53 2.(1)到达 (2)停止,完毕 (3)有的,有的人 (4)谁[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难度一般。第(1)句中的“抵”较常见;第(2)句中的“已”在《鱼我所欲也》出现过;第(3)句中的“或”在《马说》中出现过;第(4)句中的“孰”在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释义。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与辨析,A项中的“异”分别翻译为“奇特”“对……感到惊异”,B项中的“过”分别翻译为“过了”“路过”,C项中的“故”均翻译成“所以”,D项中的“是”分别翻译为“对、正确”“这”,故选C。4.(1)游人从这个月开始,都成群结队前来观看,一直过了农历五月才停歇。(2)陆参戎就告诉我蝴蝶泉的奇特,到了这里却因为时候太早树木还没开花(而没有见到奇特的景象)。[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难度不大。重点字词译对即可,同时注意语言的顺畅、连贯、简洁。第(1)句注意“俱”“群”“观”“乃”“已”的意义。第(2)句注意“即”“言”“以”的意义。5.蝴蝶泉的“异”表现在: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难度不大。解答的时候,我们要锁定语句“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中的“异”字,然后去其前面寻找“异”点。参考译文(刚走了)半里,看见一条淙淙流淌的小溪,向西边逆流而上,又半里,到达了山麓。(山麓上)有一棵合抱的大树,靠着山崖高高地耸立,树下有一泓泉水,自树的根部流出向东而去,泉水清澈如镜。稍微往东,又有一棵小树,树下仍有一泓泉水,自树的根部流出。这两泓泉水汇集成了一丈见方的池塘,就是刚才那条小溪的源头。泉上这棵大树,每年四月初开花,花形如蝴蝶,触须和翅膀都栩栩如生,与真的蝴蝶没什么不一样的;又有成千上万的真蝴蝶须尾相衔,从树顶悬挂而下,直垂至水面,五彩缤纷。游人从这个月开始,都成群结队前来观看,一直过了农历五月才停歇。我在粤西的三里城时,陆参戎就告诉我蝴蝶泉的奇特,到了这里却因为时候太早树木还没开花(而没有见到奇特的景象)。向当地人询问,有的人说蝴蝶是花变来的;有的人说因为花的形状像蝴蝶,所以招来了真的蝴蝶,(我)不知道谁说的对。二十四、1.(1)都是(2)尽头(3)翻越(4)总计,总共[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释义。第(1)题中的“皆”与《醉翁亭记》中“环滁皆山也”的“皆”意思相同,“都是”的意思;第(2)题中,“穷”与《醉翁亭记》中“而乐亦无穷也”的“穷”意思相同,是“穷尽,尽头”的意思;第(3)题中的“越”联系句意,可译为“翻越”;第(4)题中的“凡”联系句意,可译为“总计,总共”。2.余在对阙/日暮不及复登/然胜已一日尽矣。53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已经站在对阙之上,天黑了来不及再爬上琼台。然而,优美的景致已被我一眼全饱览尽了。根据句意,可将句子划分为:余在对阙/日暮不及复登/然胜已一日尽矣。3.(1)顺着深潭边前行,潭中的水清澈、碧蓝,飞溅的山泉水从上注入潭中,叫做鸣玉涧。(2)涧水穷尽处,路也就消失了。一条瀑布从山坳间倾泻而下,水势非常浩大奔放。[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第(1)句要注意重点字“循”(顺着)的意思;第(2)句要注意重点字词“纵横”(浩大奔放)的意思。4.①神秘而险峻:在无人知晓的山巅处,周围布满翠绿树木的万丈岩壁十分陡峭。②视野开阔、景致优美:站在山巅向下俯视那陡峭壁削而环转的山岩,完全就像桃源洞的景致。[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文章在介绍“琼台”“双阙”时,先说它们无人知晓。最终作者发现双阙在山峰之顶中间被断隔分开处,琼台则是夹在双阙正中间的环形石台,琼台的三面都是绝壁,后转就与双阙相连接。这说明二者所处位置隐秘,而且地势险要;而从“一如桃源”“然胜已一日尽矣”可以看出这里的景致非常优美,并且视野开阔。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5.《小石潭记》一文在突出潭水的“清澈”时是通过描写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来突出水的清澈的,属于侧面描写。选文则用“潭水澄碧”一句直接交代了潭水澄清碧绿的特点,属于直接描写。[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对比阅读的能力。《小石潭记》一文是通过游鱼的活动表现潭水的清澈。本文则比较直接,通过“潭水澄碧”一句直接交代了潭水“清澈”的特点。参考译文初七日,从坪头潭开始,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中行走三十多里路,渡过溪水进入五台山。又前行四五里,山口渐渐狭窄,有一处房舍,叫桃花坞。顺着深潭边前行,潭中的水清澈、碧蓝,飞溅的山泉水从上注入潭中,叫做鸣玉涧。涧水顺着山流转,人则顺着涧水边走。涧两旁的山都是裸露的岩石,攒簇的山峦到处夹杂着翠绿的树木,凡是眼睛看到的都是可观赏的景致,景致的优美大体上都在寒岩、明岩这两岩之间。涧水穷尽处,路也就消失了。一条瀑布从山坳间倾泻而下,态势非常奔放。饭后,从桃花坞出来,顺着山洼向东南方走,翻越两座山岭,去寻觅所说的“琼台”“双阙”两处胜景,竟然没有人知道。走出数里路,才访知在山顶上。与云峰和尚顺山路攀援而上,才到达山巅。向下俯视那陡峭壁削而环转的山岩,完全就像桃源洞的景致,而布满翠绿树木的万丈岩壁则超过了桃源洞的险峻。山峰之顶中间被断隔分开,就是所谓的双阙;夹在双阙正中间的环形石台,就是琼台。琼台的三面都是绝壁,后转就与双阙相连接。我已经站在对阙之上,天黑了来不及再爬上琼台。然而,优美的景致已被我一眼全饱览尽了。于是下山,从赤城的后面返回国清寺,总计旅程三十里。5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