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杨守敬故居感想

参观杨守敬故居感想

ID:7724692

大小:34.3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2-23

参观杨守敬故居感想_第1页
参观杨守敬故居感想_第2页
参观杨守敬故居感想_第3页
参观杨守敬故居感想_第4页
参观杨守敬故居感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参观杨守敬故居感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参观杨守敬故居感想  杨守敬故居位于宜都市陆城邻苏巷30号,是1986年宜都市人民政府为纪念杨守敬,报经中宣部、湖北省委宣传部批准建立的。   参观杨守敬故居感想长江与清江交汇,在宜都激扬出一片丰饶富庶之地。清末民初,这里诞生了一代学人杨守敬。如今,见证他少年勤读时光的故居仍然矗立在清江岸边,沐风栉雨已近百年。   杨守敬,1839年生于宜都,同治元年(1862)考中举人,1880年至1884年任驻日钦使随员,归国后先后任黄冈教谕、两湖书院教习、勤成学堂总教长。杨守敬故居位于陆城邻苏巷30号,紧邻清江河畔,在葱茏的法国梧桐掩映下显得格外古朴幽静。   宜都市博物馆副

2、馆长曹榕华说,杨守敬故居的特点是以木质结构为主,大门面临清江,布局的特点以中轴线对称,像杨守敬纪念馆这样庄重、典雅的徽派建筑在宜都是非常少有的。   40岁以前,杨守敬就一直居住在清江边的老宅里,一边学习,一边经商。   二楼大厅是杨守敬生前练习书法、读书、休闲的大厅,也可以用来接待客人,杨守敬从小就非常好学,他11岁就开始白天站柜台,晚上在灯下苦读,遗物室里有杨守敬生前坐过的书椅,用过的铜牌,也有杨守敬为他们杨氏宗族修改的家谱。   杨守敬故居是湖北省首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之一,先后接待了多批美、日、韩及澳大利亚等国际友人前来参观。   曹榕华说,1986年政府重新

3、修复杨守敬故居,这些年我们接待的观众有300万人次,日本朋友我们接待了5次,海外观众也是1万多人次。   杨守敬一生著述众多,集舆地、金石、书法、泉币、藏书以及碑版目录学之大成于一身,被誉为“晚清学者第一人”,其舆地学与王念孙、段玉裁的小学和李善兰的算学,被誉为清代“三绝”。他用毕生精力写成的40卷巨著《水经注疏》,使我国沿革地理学的研究达到了高峰。   杨守敬集由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谢承仁主编,就是把杨守敬写的91种著作整理成杨守敬全集,应该有27集,现在出版了13集。   杨守敬还是名闻中外的书法大家,著有《楷法溯源》、《学书迩言》、《评碑记》、《评帖记》等书论专著

4、。出使日本期间,他凭着自己精湛的书法艺术教出了不少学生,被称为“日本现代书道之父”。   在日本期间,杨守敬还大量购回众多六朝及唐宋孤本、善本,为保护祖国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藏书有40多万册,有的收藏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和北京图书馆,另外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有部分藏书。   1915年,杨守敬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民国政府派专车护送灵柩回宜都,归葬宜都龙窝。1986年,杨守敬故居和墓地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宜都市博物馆副馆长曹榕华说,为缅怀先贤,把杨守敬打造成宜都对外交往的文化名片,近年来,我市先后修复了杨守敬故居,设立了杨守敬纪念馆和

5、《杨守敬生平业绩纪念专题展》、《杨守敬故居原状陈列展》,举办了“杨守敬杯”国际书法大赛,产生了积极影响。今年,位于天龙湾湿地公园的杨守敬书院也对外营业,成为传习“杨学”的又一重要场所。   参观杨守敬故居感想坐落于邻苏巷30号的杨守敬故居,掩映在一片泛黄的梧桐树叶下。这是一栋土汉混杂结构的建筑,白墙灰瓦女儿墙,有着江南园林的神韵,昂首耸立的木楼,却是土家的吊脚楼。外墙上镶着两块脱漆的木牌:“杨守敬纪念馆”、“杨守敬故居”。   在宜昌的历代名人录里,杨守敬是一个极具分量的名字。《清史稿》记载,杨守敬“其学通博,精舆地,用力于水经尤勤;通训诂,考证金石文字,能书摹钟鼎

6、至精;工俪体,为箴铭之属,古奥耸拔,文如其人”。   10月25日上午,站在陆城镇杨守敬故居前,澄碧的清江自西向东流经门前,如温润玉带抚过形似长舌的江汀,汇入辽阔奔涌的长江。大货轮缓缓掠过江面,清风携裹悠远的汽笛入耳,静谧而祥和。   随行的宜都市博物馆馆长兼杨守敬纪念馆馆长赵平介绍,杨守敬一生著作等身,力著《水经注疏》被称为郦学的丰碑之作,《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被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邹逸麟称赞为“二千年来历史地理学的终结之作”。此外,他研究金石目录,版本目录学研究,藏有40万卷书,其中宋元精本、孤本2万卷。   “但最为世人熟知的还是书法。”赵平说,杨守敬被日本书道界

7、称为日本现代书道之祖,“在日本的徒子徒孙很多,几乎每年都有日本友人来这访问。”   赵平从1999年开始担任杨守敬纪念馆馆长,从主编杨学研究杂志开始,收集研究杨守敬的生平资料及书法,两年前出版了《杨守敬书法艺术研究》一书,对杨守敬的生平及书法艺术了然于胸。   赵平介绍,杨守敬故居是在1986年重修的。   参观杨守敬故居感想微冷的冬雨中,汽车在泥泞的村级公路上颠簸,我前去拜谒杨守敬墓。   出城东行约七公里一个叫“龙窝”的村子,就是杨守敬墓的所在地。老人以七十六岁高龄无疾而终,当年民国政府批专款将棂柩由京运回宜都叶落归根。“青山有幸埋忠骨”,“龙窝”真够幸运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