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疑论和经权说比较研究

决疑论和经权说比较研究

ID:7774886

大小:6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2-25

决疑论和经权说比较研究_第1页
决疑论和经权说比较研究_第2页
决疑论和经权说比较研究_第3页
决疑论和经权说比较研究_第4页
决疑论和经权说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决疑论和经权说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决疑论和经权说比较研究黄佳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博士生摘要:在宗教对话的过程中,除却全球伦理等共同的理论出发点,找寻对话双方共享的一些方式、方法也是我们需要加以关注的一个问题。就儒耶对话而言,基督宗教传统中的决疑论和儒家传统的经权说之间就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决疑论是基督宗教传统中具有深远影响的一种解决道德困境的方法,而经权说是儒家用来调和冲突原则和修正原则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理论。本文基于梳理二者的理论发展过程、比较双方的共同点和相似点,结合明末入华耶稣会士如何运用决疑论的方法,适度调节天主教的教仪、教规,以适应中国的传教环境,促成了明末在华天主教的大发展,试图探讨决

2、疑论和经权说共享的某些特性可能会对宗教对话的进程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一、引言宗教多元化趋势的发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与宗教相关之冲突的频繁发生,使得全世界不少宗教人士或学者纷纷大力倡导并投身于宗教间的对话,他们试图在各宗教间找寻到相同或相似的立场或观点,以之为基点展开双边或多边对话,而其目的之一则是加深对其他宗教或文化传统的理解并达成相互谅解,希冀借宗教间的和平达致民族或国家间的和平。而衡诸历史,可以说“宗教对话”理论的出现是比较晚近的事,但自从世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宗教之间发生相遇起,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宗教对话”可能就已经存在了。从宗教对话产生的根源上来看,宣教很可能是

3、促使某种宗教主动与其他宗教展开对话的一个重要动力。基督教在传教过程中,与不同的异质文化发生了频繁的接触,并从中积累了大量的对话经验。其中也包含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与儒家思想之间展开的对话。明末以耶稣会为先锋队和主力军的天主教各修会纷纷踏上中国这块土地,展开了形态各异的宣教活动。这段天主教传教史在宗教对话方面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或许可以说,“明末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华……为中国宗教与基督教之间第一次实质性的对话和交流提供了机会,……这次对话的开创者利玛窦……在中国进行的宗教对话中所运用的方法、思想虽然被当时的罗马教廷所摒弃,却体现了当代宗教宽容和对话的精神。”如此看来,再

4、次审视一下耶稣会士在华传教活动及其所呈现的特点,或许对我们继续深入开展儒耶对话会有所启发和助益。有研究表明,耶稣会士据以与中国儒家思想进行融合的神学理论一般可从阿奎那的神学体系中找到线索。而正是这部分著作引起了一些中国文人士大夫们对天主教义的兴趣。纯粹的理论在运用于实际的传教活动中时,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确,耶稣会士在传教过程中不仅要解决中西文化在理论上的调和工作,更要处理宣教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难以从书本中获得答案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他们去找寻具体的解决方法。对那些具体的操作性问题,他们是在什么样的指导原则之下予以解决的呢?这就是本文下面将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5、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利玛窦、艾儒略等来华耶稣会士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儒家传统怀抱着深切的认同感之时,我们不应忘记他们和在其他新大陆传教的同会弟兄们分享着同一个精神资源,即耶稣会的海外传教指导思想。根据其所处的外在环境不同,耶稣会士采取的具体适应方式也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在积极适应当地的风土人情,以期与当地民众加强沟通,适时播撒福音的种子。彼得•克劳斯•哈特曼说:“耶稣会因其灵活性,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尤其适于传教工作。”的确,凭借优秀的灵活能动性,耶稣会的海外传教取得了卓绝的成果,而具体的指导方法就是决疑论。决疑论是着手解决原则(principle)应用于具体情

6、境所产生之道德困境的一个过程。明末天主教徒处于基督教教义与儒家伦理规范之间,多受思想张力之折磨,耶稣会士从决疑论角度提供的行为指导有效地排解了部分困难,因而颇得人心。林中泽曾敏锐地指出:“宋明理学逐渐疏远先秦儒学的务实精神,更加偏爱佛学的‘虚无’风格,在伦理上则体现为把‘人欲’与‘天理’对立起来,让精神生活脱离物质条件,这对于天主教伦理的传播既是一个契机,又是一大障碍。”由此看来,耶稣会士的决疑论方法取得的一定成效不是完全无中生有地在天主教徒心目中建构起来的,而是重新唤起了在宋明沉寂一时、与决疑论存在某些共鸣的儒学伦理实践指导方法,后者或许就是经权说。下文将分别概述决

7、疑论和经权说各自的发展脉络、理论特点,并穿插例子以期更清楚明确地说明他们各自在解决伦理困难的时候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在此基础之上,笔者将对二者的特点比较研究。由于决疑论、经权说分属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双方的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且已有详尽的研究成果。加之本文讨论的目的是寻找双方可以在此基础上展开对话的共通点,在此我们将不费大量笔墨来罗列二者的差异点,除非在某些涉及理解的关键点上才会加以说明。主要的精力将放在寻找二者的相似性上,并进而探讨他们怎样能够对宗教对话有所助益。当然,结合决疑论具体讨论明末耶稣会士的在华传教实践活动将是本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二、决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