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绝活缠丝功】太极拳缠丝功练法

【太极拳绝活缠丝功】太极拳缠丝功练法

ID:78394047

大小:19.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02

【太极拳绝活缠丝功】太极拳缠丝功练法_第1页
【太极拳绝活缠丝功】太极拳缠丝功练法_第2页
【太极拳绝活缠丝功】太极拳缠丝功练法_第3页
【太极拳绝活缠丝功】太极拳缠丝功练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太极拳绝活缠丝功】太极拳缠丝功练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太极拳绝活缠丝功】太极拳缠丝功练法太极拳是一种用意不用力的缠丝运动,要练到全身放松,屈膝松胯,塌裆坐腿合住劲,以腰胯为轴心左右旋转,手随腰动。这才是强化训练内功和技巧的独门绝活。只有通过这种脱胎换骨的强化训练,才能练习擒拿格斗、技击散打、推手技巧。缠丝劲是太极拳的精华,规范到位的缠丝功法是陈式太极拳的核心功法,也是其真正的入门功法,更是太极拳的速胜利法。只有练出了真正的缠丝功夫,才能登堂入室,才能走出“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误区。太极名家冯志强在书中强调:“打太极拳须明缠丝功,不明此即不明拳,缠丝功隐于

2、体内,入于骨缝,循经走脉,缠绕运行,是流布全身的一种内功。缠丝是陈式太极拳独特的运行方法。”“内外双修乃是到达太极高深境界的必由途径。操演太极拳之时即是修炼内功之际。外功(指武技)主练身手步,内功(指道功)主炼精气神。只修内而不修外则肢体不灵,只练外而不修内则气血不活。外功是内功的效能,内功是外功的根源,二者合一方是武功。”太极名家洪均生也在书中强调:“按正规讲,大腿根的高度,应当随裆劲的松塌而和膝部略平,在步法进退时,只能以腰的旋转带着小腿变化。但这种功夫如今习陈式者多练不到了。”洪均生强调了这种功夫练不到的主要缘由是腰腿动作的不到位。拳论说

3、:“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这双重之病就是腰腿动作不到位。拳论又说:“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其病必于腰腿求之。”所以腰腿动作不到位就是太极拳练功最大难题,也是练拳不练功的分界线。而如今大多数人在练拳时没有全身放松,只会手动,而根本不会腰胯转动。第4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四十年前笔者在河南省焦作市工作时,拜范鸿信先生为师,学习陈式太极拳,十年后范先生调到开封后我与他失去了联系。后来笔者在温县岳村工作时,有缘遇到高人教导,笔者的功力又上了一个台阶。这位高人就是太极宗师陈照丕的外甥、陈式太极拳传人

4、杨松泉先生(小名叫小泉)。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得真传不入门,多走弯路不出功。一层功夫一层理,功夫不到理不明”。杨松泉先生的拳架动作是一步到位,“神气鼓荡,刚柔相济,周身一家。外练身手步,内炼精气神”。杨松泉先生的功夫是“随便举动,自成法度;挥之使去,不得不去;引之使来,不得不来;内劲猝发,摧枯拉朽,入木三分”。要想练好太极拳功夫,必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的强化训练。一、只有全身放松了才能练到形似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全身放松、心平气和、用意不用力的强化训练。太极名家冯志强说:“力求松软,务须在走架子的‘千锤百炼’的过程中,把原来动作中

5、先天的僵硬劲化为松软劲,养成习惯,这种松软的习惯,要练到节节贯穿起来。”拳论说:“有心求柔,无意成刚。太极拳就是这样由柔变成坚刚,才可练到忽柔忽刚、亦柔亦刚的娴熟境界,才能登堂入室。”拳论说:“打拳运动全靠手领,转关全在松肩,功久则肩之骨缝自开,不能牵强。左右肩松不下则转关不灵,松肩则骨节开,骨节开则肩自松,肩要松到胳膊如在肩上挂着一般。”只有做到松肩,才能练到全身“节节松开,到处合住”,做到内三合与外三合。这是太极拳最高心法,也是太极功夫高深的最高境界。冯志强说:“谁能合,谁就能赢。”只有练到全身放松了,就会感觉到指肚尖膨胀,指肚也显得饱满,

6、这是气血旺盛达于尖端的征象。拳论说:“劲贯四梢,符合于运劲须无微不到,气血周流全身,达于尖端的运动生理。”所以只有全身放松了,才能把动作练到形似阶段。二、只有达到形似才能练到神似阶段第4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缠丝功的强化训练。冯志强说:“若运劲而没有缠丝劲,则失去化劲,也失去半化半进、明化暗进、即化即进的缠丝技巧。”冯志强又说:“把握了缠丝功,就把握了自我订正架子的工具。”这就是陈式太极拳的独门绝活,只有练到这一层功夫,拳架动作才能自我订正到位,才能登堂入室,才能练到站如松、坐如钟的内功和桩功。拳论说:“

7、足是一身之根基,根基不稳,身法必乱,手进三分,足进七分。”太极前辈陈长兴就有这种高深的内功和桩功,故被尊称为“牌位先生”。假如没有这种深厚的内功和桩功,也只能是“花拳绣腿”。太极名家顾留馨说:“所以久练太极拳的人腿部肌肉特殊发达,腿部的动又须和臂的动作协调进行。只有手随足运,足顺手运,才符合上下相随的原则。迈步时先须将一侧胯根微内收,这一侧的腹部充实,坐稳一腿、稳定重心,然后另一腿缓缓地弧行迈出,但膝关节微屈,保持膝关节的蓄势和敏捷性。”只有练到这一层功夫,才能练到“立身中正,上虚下实,左右虚实分清”,才能做到“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才能练

8、到全身“节节松开,到处合住,上下相随,周身一家”,达到腰胯一动无有不动的神似阶段。三、只有无招胜有招才能练到神明阶段第4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