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法中探究营销学

在佛法中探究营销学

ID:7867613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3-01

在佛法中探究营销学_第1页
在佛法中探究营销学_第2页
在佛法中探究营销学_第3页
在佛法中探究营销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在佛法中探究营销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佛法中探究营销学文

2、周鼎钧 “佛行”对于销售人员显得更为重要,销售人员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能依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菩萨行来修行,必然会在某一天达到“手、心皆无剑”的至高境界。 佛法与营销,两个博大精深的领域,任一种都足以让人穷其一生而不能尽言,将两个放在一起去讨论,似乎有些狂妄,但“工作坊即道场”,二者确有许多息息相通之处。 平等与定位 “定位理论”是营销史上颠覆性的经典思想,自1972年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提出后,在30多年的时间里席卷全球,成为营销和品牌领域中新的行业标准。2001年,美国营销学会评选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定位

3、”理论击败USP理论、“品牌形象”理论以及现代营销学之父科特勒的“营销管理”理论,最终当选。所有熟悉“定位理论”的人都知道,它的核心观念就在于“占第一”,如果无法在现有品类中成为第一,那么就创造一个新的品类使自己成为第一。不知道里斯和特劳特是不是佛教徒,但事实上,这个“品类第一”观念脱胎于释迦牟尼佛的“平等”观念,也可以说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大心量。《大方广佛华严经》记载有170多种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信仰,种种相同,但他们都能够和睦相处,都能够踏进华藏世界。什么原因?因为170多个族群,个个第一,没有第二。《楞严经二

4、十五圆通章》,二十五位菩萨,也是个个第一。佛祖十大弟子也是个个第一,我们都熟悉阿难是多闻第一,舍利弗是智慧第一。按照净空老和尚的理解,正是因为个个第一才产生平等,才能和睦。他打了个比方,譬如一个人身,眼睛是一个族群,耳朵也是一个族群,每个器官都是一个族群,所有族群共同一个生命。每个族群都第一,眼见第一,耳听第一,鼻嗅第一,舌尝第一,没有第二,有第二就打架了。这些族群一打架,人就生病了,问题就产生了。推而论之,形成品牌的过程就是形成品类第一的过程,如果现有品类里已经有稳固的第一名,就开创或寻找一个品类使自己成为第一,就像眼睛已经成为“见”第一,鼻子就找到“嗅”的领域使自己成为

5、第一,既避免了与眼睛打架形成损耗,又容易成功。开悟至此,则“定位理论”、“蓝海战略”、USP理论等花样繁出的营销理论均通透明了,并不复杂。 六度与销售日本明治时期的禅宗高手铃木正三提出了著名的职分论,认为“任何职业皆为佛行”。销售是直接与人打交道,这几年有关销售理论或技巧类的书籍汗牛充栋,在各个书店占据了很大比重,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识到产品、口才、理念等只是销售的低层境界,其最高境界是展示人格魅力,不销而销。因此,“佛行”对于销售人员就显得更为重要,销售人员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能依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菩萨行来修行,必然会在某一天达到“手、心皆无剑”

6、的至高境界。布施。“布施”是菩萨修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念念为别人,不为自己。布施又分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做销售其实就是在做法布施,就是把别人不了解的东西教导给他。如果每天努力销售,是为了要多拿一点提成,多出一些业绩,就会觉得很累,换一种心态:我来做销售,就是教给客户不明了的东西,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是布施客户,就是在行菩萨道,心态自然平和很多。以菩萨的施舍心在做销售,永远不疲不厌,会愈做愈快乐,这个快乐就是“法喜”。《华严经》净行品说“禅悦为食,法喜充满”,从布施得欢喜心、得法喜,还会滋养身心,让人健康、长寿、年轻。中国古人讲舍得,先舍后得,你一心为客户着想,客户一定

7、会感觉到,更容易接受你的人和产品。持戒。持戒就是守法,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法则,遵守法则,才能够做得圆满、快速。对于销售人员来讲,这个戒主要是两方面:一是销售自身的规律;二是要有道德,不能为了下单而损人。做销售有其方法,搜集情报、建立客户关系、挖掘需求等,一直到最后的售后服务,要按照方法逐步进行,不能没有章法,想到哪里是哪里。如果客户暂时没有需求,或者经济实力不够等,也要以诚相待,结个好缘。在持戒方面,万科是个典范,近20年来,万科一直坚持“超过25%利润不做”,很多房地产公司笑王石傻,但20年过去了,万科依然是行业第一,很多有过暴利的公司却难觅踪影。忍辱。几乎所有的销售人员

8、都有过长时间不下单或被客户拒绝、嘲讽,或被大楼保安驱逐、辱骂的经历,这是销售这个职业的不容易之处,忍就显得格外重要。耐心是成功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一个人没有耐心,无论他条件多好,也是一事无成。佛祖讲菩萨行六度,特别强调“布施”和“忍辱”,其他讲得很少,就因为这两个是修行成败的关键。在销售中修行要有很大的耐心,忍耐到一定时候,因缘俱足,就顺手很多,就像修行的人,在功夫没有得力之前很苦很苦,只要坚持,总有一天豁然开悟,尝到法喜,修成正果。精进。精是专精,进是进步。这里关键是个精字,就是纯而不杂。学佛讲究“一门深入、长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