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09∕T 12-2021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忻州市)

DB1409∕T 12-2021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忻州市)

ID:78777876

大小:443.4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3-07-10

上传者:130****3912
DB1409∕T 12-2021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忻州市)_第1页
DB1409∕T 12-2021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忻州市)_第2页
DB1409∕T 12-2021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忻州市)_第3页
DB1409∕T 12-2021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忻州市)_第4页
DB1409∕T 12-2021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忻州市)_第5页
DB1409∕T 12-2021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忻州市)_第6页
DB1409∕T 12-2021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忻州市)_第7页
DB1409∕T 12-2021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忻州市)_第8页
资源描述:

《DB1409∕T 12-2021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忻州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65.020.20CCS805001409EHJ...||市ETA白山‘‘'1汗万标准DB1409/T12-2021红薯高产栽培技术规程2021-07-22发布2021-08-22实施忻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409月12-2021目次Ill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生产日标....._..-..-……………………......................................25土壤环境.......................,..•................................................26栽培技术..................-…...…...............................................27病虫害防治.........................................................................48收获贮运...........................................................................49生产记录...................................'".....................................5 DB1409月12-2021目IJ昌本文件按照GB/T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z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1'1:由忻州市农业农村问提出并监督实施。本文件由忻州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忻府区红又甜红薯专业合作社、忻府区农业农村局、忻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忻府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红梅、杨海鹏、杨计贵、苏全虎、刘卫中、孙树荣、杜韬、张九洲、范炎费、米洁。iI DB1409月12-2021红薯高产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红薯优质高产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目标、土壤环境、栽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运、生产记录等。本文件适用于忻州市红薯的高产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406种薯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全部〉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1200~2006甘薯脱毒种薯NY!Tl276-201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NY!T2642~2014甘薯等级规格NY/T3339~2018甘薯储运技术规程NY/l5010~2016无公吉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皖条件DB14/Tl161~2015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1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高剪薯苗柯1薯繁育的种面达20cm←25cm后,从根部5cm处剪取的、用于大田栽培的薯苗。3.2提茧 DB1409月12-2021于主蔓生长旺季,为防止在潮湿的环境条件下茎蔓产生不定根,采用轻提薯茧方式押制茎叶徒长的措施。3.3控旺于茎叶封垄期,若茎叶生长过旺,采取物理或化学措施来控制营养生长。4生产目标4.1产量目标每667rn:~鲜草产量达2500kg-3000kg,7t肥条件好达3500kg以上。4.2质量目标红薯产品至少应达到NY!T2642-2014的要求。5土壤环境选择沙壤土土层深厚、耕层肥沃、通透性能好、保水肥性强、排灌方便,三年内未种过红薯的农田。土壤环境应符合GB15618的要求。6栽培技术6.1品种选择应选用适宜当地的品质优、产量高、口感好的品种(如许薯26号、普薯32号(西瓜红)、烟薯25号、忻薯2号、秦薯5号等〉。种薯质量川江符合GB4406←1984要求。脱毒种薯应符合NY/Tl200-2006的要求。6.2育苗选择无病质优种薯,在有增温保植的条件下,定植前45d左右育苗,盲甫技术按DB14/Tl161-2015的要求执行。起苗时应选择茎粗壮,节间短,叶片肥,顶叶整齐,无气生根,百苗鲜重1.5kg以上,展开叶至少8片的~l士苗。6.3整地施肥上年秋后应机械深耕,早春及时浇灌底埔水,适耕期及时进行深旋耕,随深旋耕每667旷j散施腐熟农家肥4000kg以上、1酋悻|的三元复合肥50kg做底肥,不得用含氮肥料。化肥使用应符合NY!T496一20102 DB1409月12-2021的要求。6.4起垄覆膜栽植前机械起垄,垄距0.8m-lm,垄高25-30cmo垄上覆膜,两边压实。6.5栽植6.5.1栽植时间土壤lOcm深处、地温稳定在16'C以上时开始栽植,暖温盆地区以5月中旬为直,山丘旱地区以5月下旬为直。6.5.2栽植方法栽苗时,垄背上破膜开沟穴,沟穴应长7cm以上、深7cm-lOcmc沟穴内点水,待水下渗后,将薯苗插载于泥浆中,株距20cm左右,3500株左右/667旷。薯苗头尾方向一致,宜与垄向错角30度左右插杆。栽苗方法分斜插法和平栽法。a)斜插法:薯面与地面约成450夹角,将顶部3片展开叶岳出地面3-4cm。b)平栽法:将薯苗插入沟穴后,水平压茎15cm左右,保留3片展开叶露出地面。6.6田间管理6.6.1查苗补缺栽植后5d一lOd内发现缺株或病株用壮苗补载。6.6.2中耕除草苗期应及时在垄J'njj挂行~I-I耕除草,封垄前「再进行一次;封垄后人工拔除大草。6.6.3应急浇水缓苗后伸直期若过分干旱,应向垄沟、雇水。灌慨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要求。6.6.4及时追mg栽植40d后、封垄前追施高锦三元复合肥15kg/667m2左右,以促进根薯膨大。封垄提蔓后,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钢等营养液。6.6.5t~a.王茎叶封垄后,若生长过旺,可采取提茧抑制不定根产生,或喷施控旺剂,或剪去过多的茎尖。6.6.6排涝雨季期间密切注意垄间积水,及时排涝。3 DB1409/T12--20217病虫害防治7.1防治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应i在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农药使用按照GB/T8321-2009、NY/Tl276-2017规定执行。7.2主要病害防治7.2.1病毒病应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苗,采用脱毒种茵:及时拔除销毁病茵病株。7.2.2茎线虫病选用抗病品和j1;严格检疫制度,控制病害大范围传播:与禾谷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周期轮作;i古沽回罔,消除病残体等线虫携带物: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200-300倍液浸薯茵基部20min-30min,或拌细砂土20kg-25kg,栽前施入穴中,栽苗浇水掩埋。7.2.3黑斑病剔除病苗防止薯苗带病传入大囚。7.3主要虫害防治7.3.1地下害虫7.3.1.1地下害虫主要有:挤蜡、睽站、金针虫、地老虎。7.3.1.2防治措施:薯回不施未腐热农家肥,及时情理杂草,适时翻耕土地c经调查虫口数量明显高时用药剂防治,可在整地做垄时用2.5%战百虫粉lkg-2kg/667ffi.或50%辛硫磷乳剂150kg-200g/667旷拌细土15-20kg施入土壤。7.3.2地上害虫7.3.2.1主要有:蜡牌、甘薯夭峨、甘薯麦峨和斜纹夜!峨7.3.2.2防治措施:清除杂草,冬耕灭虫:人工田间捏杀幼虫,摘除卵块: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椭酒醋液诱杀成虫。药剂防治90%敌百虫晶体800一1000倍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叶面喷量:。8收获贮运8.1收获时间初届'后,气温在120C-150C时及时收就。暖温盆地区一般在十月一日前后,山丘旱地区一般在九月下句。收技时宜j在择晴天、土壤湿度较低时进行。 DB1409/T12--20218.2收获方法采取小型拖拉机牵引单犁,从垄一侧将红薯耕翻于地表。收获装箱时应避免薯皮损伤。8.3贮运问符合NY/T3339-2018规定的要求D9生产记录生产者应详细记录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栽培技术、病虫防治、收获贮运等从种到收各个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作业方法,建立可追溯的生产档案。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