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2950-2018 沼泽湿地恢复技术规程(吉林省)

DB22∕T 2950-2018 沼泽湿地恢复技术规程(吉林省)

ID:78786791

大小:262.6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2-05

DB22∕T 2950-2018 沼泽湿地恢复技术规程(吉林省)_第1页
DB22∕T 2950-2018 沼泽湿地恢复技术规程(吉林省)_第2页
DB22∕T 2950-2018 沼泽湿地恢复技术规程(吉林省)_第3页
DB22∕T 2950-2018 沼泽湿地恢复技术规程(吉林省)_第4页
DB22∕T 2950-2018 沼泽湿地恢复技术规程(吉林省)_第5页
DB22∕T 2950-2018 沼泽湿地恢复技术规程(吉林省)_第6页
DB22∕T 2950-2018 沼泽湿地恢复技术规程(吉林省)_第7页
DB22∕T 2950-2018 沼泽湿地恢复技术规程(吉林省)_第8页
DB22∕T 2950-2018 沼泽湿地恢复技术规程(吉林省)_第9页
DB22∕T 2950-2018 沼泽湿地恢复技术规程(吉林省)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22∕T 2950-2018 沼泽湿地恢复技术规程(吉林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B15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DB22/T2950—2018沼泽湿地恢复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fortherestorationofmarshwetland2018-12-26发布2019-01-30实施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DB22/T2950—201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海涛、王霞、杨萌尧、管强、姜明、吕宪国。IDB22/T2950—2018沼泽湿地恢复技术规程1

2、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沼泽湿地恢复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选址要求、微地形地貌调整、基质恢复、水文恢复、植被恢复和恢复后管护。本标准适用于沼泽湿地恢复与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4708湿地分类GB/T50145土地工程分类标准HJ200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DB22/T388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3术语和定义GB/T24708所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

3、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湿地恢复wetlandrestoration通过采用适当的生态技术和工程措施,为恢复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稳定的生态功能,而对退化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过程。3.2基质substrate土壤或其它底层物质,可为植物繁殖和生长、动物和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提供适宜的空间和条件。3.3生境岛habitatisland位于沼泽湿地水体中,在通常水位时可出露水面的岛屿,能够为湿地生物提供相对安全而不受干扰的栖息与隐蔽场所。3.4生态浮岛ecologicalfloatingisland漂浮或固着于水体上,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污染物质,具有净化水质、营造生物栖

4、息空间、改善景观等功能的人工浮岛。3.5湿地生态补水wetlandecologicalwatersupplement1DB22/T2950—2018基于所恢复沼泽湿地的生态目标,根据沼泽湿地生态需水量与缺水量,模拟自然来水过程为湿地补水,恢复湿地自然水文情势的活动。3.6湿地水文连通wetlandhydrologicalconnectivity湿地水文循环各要素内或各要素之间保持可进行传输的水文连续性。4基本原则4.1应根据沼泽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原因、自身特征和演替规律,分步骤、分阶段实施。4.2应以自然恢复为主,人为干预为辅。4.3应选择乡土物种配置生物资源,采用自然或生

5、态的材料和技术。4.4恢复后的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应具备完整的结构,应有利于湿地涵养水源、净化污染、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的发挥。4.5应具有针对性、有目标的恢复受损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的水文、土壤、生物等生态结构和供给产品、净化污染、生物栖息地等生态功能。5选址要求5.1应符合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和湿地保护规划的总体要求。5.2湿地恢复与建设宜在具有一定持水能力的区域开展。5.3恢复区域应优先考虑湿地生态补水的水源保障情况。6微地形地貌调整6.1一般要求6.1.1原有地形地貌受干扰严重、生境单一、不能满足湿地动植物的生存和繁殖需要的区域,应进行微地形地貌改造。6.1.2

6、不能维持常年或季节性淹水存在条件的退化湿地区域,应进行微地形地貌改造。6.1.3微地形地貌改造应保障沼泽湿地水文连通性,增加沼泽生境多样性。6.2岸带改造6.2.1可沿岸带水平方向调整地形地貌,宜具有一定高低起伏和弯曲度,可形成浅滩、浅水区、深水区等不同的地形地貌单元。6.2.2可沿岸带垂直方向改造地形地貌,对较陡的岸坡进行削平处理,削低高地,平整岸坡,营造多样和渐变的湿地生境。6.3浅滩营建6.3.1浅滩宜在临近水面起伏不平的开阔地段营建,通过地形平整,减小坡度,营建适宜沼泽湿地植被生长和水鸟栖息的开阔环境。6.3.2浅滩坡度宜在1‰~4‰之间,宽度不宜小于5m,常水位

7、下淹水深度宜为10cm~30cm。6.3.3浅滩可种植草本或灌木等沼生植物,也可为裸露的泥滩或沙石滩。6.4生境岛营建2DB22/T2950—201826.4.1具有面积8hm以上开阔水体的沼泽湿地宜营建生境岛。6.4.2应基于原有地形地貌条件和生物栖息生境需求营建,总面积宜小于常年积水开阔水体面积的10%,出露水面高度宜为0.5m~1.5m,岸带坡度宜小于15°。6.5深水区营建26.5.1具有面积8hm以上开阔水体的沼泽湿地,地形以凹形为主,宜营造深水区。6.5.2最大深度宜大于冬季水体最大冰冻厚度0.5m以上。7基质恢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