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4026-2019 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鉴定技术规范(甘肃省)

DB62∕T 4026-2019 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鉴定技术规范(甘肃省)

ID:78799078

大小:235.1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2-05

DB62∕T 4026-2019 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鉴定技术规范(甘肃省)_第1页
DB62∕T 4026-2019 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鉴定技术规范(甘肃省)_第2页
DB62∕T 4026-2019 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鉴定技术规范(甘肃省)_第3页
DB62∕T 4026-2019 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鉴定技术规范(甘肃省)_第4页
DB62∕T 4026-2019 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鉴定技术规范(甘肃省)_第5页
DB62∕T 4026-2019 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鉴定技术规范(甘肃省)_第6页
DB62∕T 4026-2019 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鉴定技术规范(甘肃省)_第7页
DB62∕T 4026-2019 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鉴定技术规范(甘肃省)_第8页
DB62∕T 4026-2019 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鉴定技术规范(甘肃省)_第9页
DB62∕T 4026-2019 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鉴定技术规范(甘肃省)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62∕T 4026-2019 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鉴定技术规范(甘肃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20B05DB62甘肃省地万析、准DB62fT4026-2019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鉴定技术规范2019一09一03发布2019一09-30实施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0862月4026--2019目IJ1=1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本标准由甘肃省粮食作物栽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河西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万仓、文Ij丽君、武军中色

2、、王学芳、王利军、李学才、柴鹏、张亚宏、侯献飞、文Ij海卿、蒲援援、马耳丽、王积军、曾秀存、杨主主菊、冯克云、陈其鲜、杨刚、主Ij芳、方彦、米超、贾玉娟、贾娟娟。I0862月4026--2019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鉴定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鉴定方法及评价标准。本标准适用于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或种质资源的抗寒性鉴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4ο7.2经济作物种子第2部分:油料类GB/T8321.9

3、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o3.1白菜型油菜十字花科芸墓属中以收获籽粒榨油为种植目的的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之,种名为BrωSlcarapaL.,染色体组为AA,2n二20。3.2白菜型冬油菜秋季播种、翌年夏季收获的白菜型油菜。3.3抗寒性在气温低于O"C条件下,冬油菜生长发育的反应能力,即对低温危害的抵御能力。3.4抗寒品种在气温低于O"C的条件下或负积温在3ω℃条件下越冬率较高的冬油菜品种。3.5校正品种经国家或有关部门品种审(认)定、登记或公认的具有较强抗寒性的冬油菜品种,用于校正非同批待

4、测材料抗寒性的鉴定结果,或作为抗寒性鉴定的对照品种。3.6春化率出苗后在气温高于20"C条件下生长120天通过春化植株数占测试总植株数的百分率。3.710862/T4026--2019越冬率越冬后存活的植株数占测试总植株数的百分率。3.8抗寒性级别对待测品种抵御低温危害能力的分级,根据抗寒性强弱,分为超强抗寒、强抗寒、抗寒、耐寒与不抗寒。4抗寒性鉴定方法4.1越冬率鉴定4.1.1样品准备试验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72,数量满足试验需要,禁止包衣或拌种。将待测材料种子样品充分混匀后,随机取样。4.1.2生长环境4.1.2.1气候条件适宜越冬率鉴定地区气候条件为年

5、平均气温TC,极端低温-25"C,最冷月平均气温-lO"C,去。℃积温3500"C,乏。"C负积温650"C。4.1.2.2土壤条件土层深厚,肥力上中等且均匀;前茬以豆类、小麦为好;耕层有机质含量>1.0%,碱解氮>30mg!kg,速效磷>10mg!kg,速效押>lOOmg/kg;全盐含量髦。2%。4.1.3试验设计2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对照品种(校正品种)陇油7号,小区长5.0m,宽4.0m,小区面积20m,株REi8~lOcm,行距20cm,密度4万株1667m2。4.1.4播种待鉴定品种子8月中旬播种,人工开沟撤擂,在自然环境下生长。4.1.5生长发盲

6、期间管理按大田管理,受试材料生长至3片真叶时间苗,4片真叶时定苗,每小区每品种保留120株,做好病虫害防治,冬季不受人为危害。农药使用符合NY/T1276、GB/T8321.9的要求。4.1.6越冬率测定越冬前十叶期至枯叶期调查待测品种总植株数,翌年返青后20天左右调查统计返青植株数。计算越冬率,注明调查日期,以"月/日"表示。越冬率按式(])计算。(l)WSR二旦旦xlOO%.Nt式中阻W越冬率20862月4026--2019Ns越冬后存活株数,%;Nt冬前总植株数。4.1.7根据越冬率进行抗寒性分级WSR二三90.0%,为I级80.0%乏WSR<90.0%,

7、为H级70.0%乏WSR<80.0%,为III级50.0%ζWSR<70.0%,为IV级。WSR<50.0%,为V级(表1)。表l依据越冬率评价抗寒性标准项目越冬率范围抗寒性水平aI级WSR二~90.0超强抗寒Il级80.0%豆WSR<90.0%强抗臻III级d70.0%乓WSR<80.0%抗寒W级F50.0%豆WSR<70.0%耐寒V级WSR<50.0不抗寒4.2春化率鉴定(春化指数)4.2.1样品准备同4.1.1。4.2.2生长环境。4.2.2.1气候条件适宜春化率鉴定地区适宜气候条件为年平均气温9"C,夏季气温20"C~35"C。极端低温-20"C,最冷月

8、平均最低气温lO"C,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