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ID:8070496

大小:45.4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3-05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_第1页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_第2页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_第3页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_第4页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开国大典》教学反思《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了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本课重在体会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教完《开国大典》一课后,我反复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自己有了可贵的进步,也留下了些许遗憾。我作出以下反思:整节课,我时时留意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教师的教态,语言都比较得体,学生在相对放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真正

2、体现了和谐课堂。执教过程中,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较明确。在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概括出开国大典的几个场面,然后直奔重点,学习典礼这一部分。既整体把握,也紧扣重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堂课中,我结合预设的学习目标,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如: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在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学生能准确抓住重点词,体会人们因新中国成立激动而兴奋的心情。如学习升国

3、旗第10页部分,学生也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体会句子包涵的情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体会站字背后的言外之意,对文本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再如课文第5自然段到第14自然段,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在这部分中,欢呼一词出现多次,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带有欢呼一词的句子,体会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来的?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朗读。接下来让同学们交流,彼此启发,使思想拓展,思维活跃起来。同学们就是在这样一种相互合作交流中,情感得以交融,从而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些都与我的预想一致

4、。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还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评价。对课堂上出现的失误及时进行自我批评与反思。课堂的开放、民主,平等得以体现。课后反思时,我深刻地意识到:这堂课中,朗读指导没有体现层次性。在学习课文的重点段,必须要充分地学生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与评价,才能体会首都人民的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离不开教师的指朗读指导。细节决定成败,是我上课后得到的教训。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生成才能别样精彩。篇二:《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5、本节课的教学成功体现在:以齐为切入点,层层推进,升华情感。第10页1、发现齐的妙处:简短导入后,进入典礼部分,以问题这部分哪句话点明了开国二字,听到毛主席的宣告,人民会是什么心情?直接导入第7自然段的学习。在辨析一齐与一起的区别中,一遍遍读第7自然段,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一齐背后的情和意。2、读出齐的内涵:借助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和教师引入的资料,特别是一些醒目的数据及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解放前国家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状况。课上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受到了触动,进一步理解了为什么人民的心如此之齐。此时我又播放了

6、《开国大典》的片段,课堂尤如庆典的会场一般,学生个个庄严肃穆,情绪推向了高潮。此刻,朗读第7自然段,那种激动自豪之情油然而生。3、寻找齐的所在:一个齐字读出了百姓的心声。你还能从哪些动作、语言中感受到万众一心?我力求通过一个问题引领学生细细读文,去寻找那体现出万众一心的句子。学生在找句子,读句子,品句子的过程中对民心齐的理解逐步加深。通过各部分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从而在读第7自然段时,他们越发有感情,以至达到充满感情背诵的目标。这一环节意图明确,学生读中悟情,读中表情。4、延伸齐的情感:这是我个人比较

7、欣赏的环节。通过背景烘托气氛,用教师的语言激发情感,我成功地将学生转化为游行者第10页的身份,让他们望着烟火表达心声,借此表达中国人民的自豪之情、兴奋之情,及对共和国的美好祝愿。应该说学生对民心齐的感悟由此得到了延伸,在抒情之余升华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中,我选择了新颖的切入点,设计了富有激情的语言及情境。因为情境的带动,学生的情绪得到了升华,朗读也渐入佳境。这就是不一样的切入,不一样的激情。篇三:《开国大典》教学反思《开国大典》是一篇长文,整体把握是必须的,那么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该怎样来引导学生深入

8、到文章中去理解文章而不仅仅是走过场呢?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烦琐和肢解,来达到长文短教,提高效率呢?这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深入思考的问题。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抓住这些点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叩其一点,散发开去的方法,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找到文本的一个支点,牵动整个文本的学习,使课堂线条简单,条理清楚,仿佛是找到一条串联珍珠的丝线。一、用一个词概括对开国大典的感受──抓住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