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水南洞石笋的沉积学特征

桂林水南洞石笋的沉积学特征

ID:8078305

大小:16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3-05

桂林水南洞石笋的沉积学特征_第1页
桂林水南洞石笋的沉积学特征_第2页
桂林水南洞石笋的沉积学特征_第3页
桂林水南洞石笋的沉积学特征_第4页
桂林水南洞石笋的沉积学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桂林水南洞石笋的沉积学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7卷 第2期沉积学报Vol.17No.21999年6月ACTASEDIMENTOLOGICASINICAJun.1999文章编号:100020550(1999)0220233207①桂林水南洞石笋的沉积学特征张美良 林玉石 覃嘉铭(国土资源部岩溶地质研究所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广西桂林 541004))摘 要 利用组成石笋的方解石成分、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含量以及结构、层面构造、沉积间断或风化壳等特征标志,阐述桂林水南洞石笋的沉积特征以及古滴水动态变化。经铀系法测年,确定石笋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其年龄为

2、8.07万年至22.91万年,经历了14.84万年,沉积速率为2.08~2.82mm/100a(未扣除间断时间)。关键词 石笋 沉积特征 石笋年龄 桂林水南洞第一作者简介 张美良 男 1956年出生 高级工程师 构造地质学中图分类号 P512.2;P642.25文献标识码 A  水南洞位于桂林市(甲山乡)西北8km的水南村庙背山,距闻名的芦笛岩正西约3km。山体位于桃花江南(右)岸,为峰林平原上一座峰簇,面积约20.496km,峰顶最高标高(庙背山峰)270.7m,其他四个山峰分别为266.4m、265.22m、256m和

3、241.2m,平原地面标高151.7m,峰体相对标高90~120m;峰簇中的岩溶洼地标高为155.8m接近峰林平原面标高。水南洞洞口标高170m,高出峰林平原面18~20m,洞穴顶板覆盖厚度80~100m。洞穴发育于上泥盆统融县组(D3r-l)亮晶砂屑灰岩中,岩层倾向北东,倾角15~40°不等。洞体主要沿北西、北北东及近东西向裂隙发育,形成折线状的单一廊道式或峡谷廊道式洞道(图1)。图1 桂林水南洞洞穴平面图1.壁流石;2.钙华;3.石笋、石柱;4.(亚)粘土;1 石笋的沉积(生长)旋回5.倾斜洞底;6.洞顶基岩;7.塌坑

4、;8.取样位置水南洞洞穴石笋采自距洞口198.6m(A位Fig.1SketchmapshowingtheplaneofShuinanCave,Guilin置),石笋高2.45m,笋顶为钝锥,笋体为柱状,直径径10~15cm,由肉红—白色(冰州石化)方解石组约40~45cm,石笋底盘为早期洞顶崩塌的石盾基座(高80cm),底部为粘土—钙华—砾石层,厚2.5成(包括2沉积间断面),沉积率为3.25mm/100a。方解石呈巨—粗粒状,沉积纹层厚>5mm,显微弱~4m不等。石笋沿中轴切开后,内部年轮纹层清纹层状,叠复呈平顶柱状,示

5、滴水点高而稳(固)定。晰,由不同粒级、形态、色泽的方解石组成,纹层形态与下伏(石盾、粘土)底座为不整合接触。组合和谐,有10个沉积旋回和11个沉积间断(图沉积旋回② 由肉红色—灰白色方解石韵律组2),其中1、3、5、8、9间断期较长;在间断纹层间粘土明显增多,测年证实,石笋生长较快,2.08mm/100成,厚17cm。方解石呈中—粗粒状,沉积纹层厚(小石笋顶部0.1~1mm)>5mm,呈微波纹状,叠年,7沉积间断期之后,生长稍快。笋体(剖面)由下复呈平顶锥状,示滴水点高而不稳定,并向左偏移。而上的主要沉积旋回特征如下:沉积

6、旋回① 为一附生小石笋,高71cm,直① IGCP37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9632100)和国土资源部资助项目(编号9501104)收稿日期:1998201212 收修改稿日期:1998206226©1995-2003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234沉 积 学 报                   第17卷厚38cm。方解石呈细晶粒状,沉积纹层厚2~5mm,具微弱纹状,叠复呈不对称尖锥状,示滴水量大而不稳定,微向一侧偏移。与下伏

7、第⑤沉积旋回呈半圈层不整合接触。沉积旋回⑦ 由灰—黄白色方解石纹层组成,厚28cm。方解石呈细粒状,沉积纹层厚1~2mm,呈波纹状,叠复呈柱形平顶锥,示滴水量大而稳定,与下伏第⑥沉积旋回呈半圈层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沉积旋回⑧ 由中部白色细晶粒状方解石、下部和上部方解石纹层组成,厚54cm。沉积纹层厚中部>2mm,顶底纹层厚0.5~2mm,具波纹状,叠覆呈不对称尖锥状,示早、晚期滴水量小而不稳定,中期滴水稳定。与下伏第⑦沉积旋回呈半圈层不整合接触。沉积旋回⑨ 由白—肉红色(局部)方解石纹层组成,厚2cm(顶点厚2cm,边

8、缘厚10cm)。方解石为细—粉粒状,沉积纹层厚1~5mm,叠复呈尖锥状,示滴水点低而快,使滴水向两侧漫流,构成侧流沉积较厚。与下伏第⑧沉积旋回呈半圈层平行不整合或不整合接触。沉积旋回⑩ 由肉红色方解石纹层组成,厚10图2 水南洞石笋纵剖面图cm(侧向沉积厚20cm)。方解石为粉—细粒状,沉1.石笋纹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