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特征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特征

ID:20055483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上传者:U-991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特征_第1页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特征_第2页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特征_第3页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特征_第4页
资源描述: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特征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贵阳医学院及温州医学院影像科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确诊为PAP患者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32~50岁,平均41岁;病程2~14个月。临床症状及体征: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气促、咳嗽,其中4例伴有咳痰及呼吸困难,2例伴胸痛,2例伴有紫绀并杵状指,1例无临床症状,于体检时发现。5例无粉尘接触史、1例为木工有5年粉尘接触史。  1.2方法  6例患者均常规摄正侧位胸片,并同时进行胸部CT扫描。CT采用西门子公司16层螺旋CT机,层厚5mm,间隔5mm,从肺尖扫描至横膈水平,对胸部CT的肺窗和纵隔窗进行观察。6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并行肺泡灌洗术(BAL)。  2结果  2.1胸部X线表现  4例患者表现为双肺对称分布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呈“蝶翼状”。2例患者表现为双肺非对称性片状密度增高影,病变以一侧肺为重。4例可在片状密度增高影的周围,见到多发性大小不等结节状病灶。  2.2胸部CT表现  4例表现为自肺门向两肺野放射状分布“蝶翼状”密度增高影,病变与周围正常肺组织有截然分界,呈“地图样”外观,病变区分布不按肺叶及肺段走行分布。另2例患者CT表现虽为双肺,但以一侧肺野为主的片状密度增高影,病变周围呈渗出性改变,与正常肺组织分界不清。3例患者肺实变区内可见“支气管气像”(airbronchogram),4例病变区周围小叶间隙及间隔增厚,见网格状“铺路石”征(Crazy-Pavingsign)。6例纵隔及肺门均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双侧胸膜腔未见积液(图1~3)。  2.3支气管肺泡灌洗表现  6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肺泡灌洗液(BALF)外观呈乳白色或牛奶样,静置数分钟可见泥沙样沉淀,光镜下检查见HE染色呈颗粒状的伊红色物质,BALF涂片过碘酸雪夫(periodicacid-schiff,PAS)染色可见大量PAS阳性物质。  3讨论  3.1病因和发病机制  PAP是一种少见疾病,发病率约为1:200万,于1958年由病 理学家Rosen等最先报道并加以描述[1]。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于Ⅱ型肺泡产生过量的富磷脂蛋白样物质,或者巨噬细胞清除磷脂蛋白的能力下降,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从而导致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2]。还有一些病例继发于恶性肿瘤(白血病或淋巴瘤)、化疗、感染或AIDS等,引发机体内环境改变而发病。  3.2临床表现  PAP发病年龄跨度大,数月龄至70余岁均可发病,发病高峰为30~50岁,据统计约80%的病例位于此年龄组,此病男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3∶1。多数患者起病隐匿,偶于体检时发现。气促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52%~79%)[2],通常在中等强度活动后发生,少数可在休息时即感气促。咳嗽是另一常见症状(24%~79%),多无痰,少数可有不等量的白色泡沫样粘液痰,有些患者偶尔可咳出小块状胶冻样物质。当继发感染时,则痰量增多。大约1/3的患者可有杵状指,重症患者可有中心性或外周性紫绀。本病的预后差异较大,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但易复发,约1/3患者因呼吸衰竭或合并感染而死亡。肺功能检查提示限制性通气障碍、CO2弥散率下降、低氧血症。  3.3影像学表现  PAP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其X线表现与临床表现也多不相符[3,4]。影像学表现因病变发展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本病早期在肺内呈点状阴影,从肺门向外围呈放射状分布,以后病变发展并相互融合形成大片状阴影,呈“蝶翼”状,具有此征象的病例约>50%,其表现酷似肺水肿,但无心影增大及肺内分流[5],约有>20%的病例双肺不对称发病,并且有孤立肺叶累及的报道[2]。本组有4例表现为双肺对称“蝶翼”状影,2例表现为以一侧肺野为主的不对称片状影。CT尤其是胸部HRCT是PAP最具诊断价值的影像学检查,表现多样化,其影像学表现取决于肺泡蛋白沉积的分布情况[6]。CT表现为在双肺斑片状实变影中见到“支气管气像”,病灶边缘与正常肺组织分界多清晰,在肺野内形成“地图样”外观[7,8],有时亦可呈“毛玻璃样”改变,小叶间隙和间隔增厚,表现为多角形态的“铺路石”征,曾经有学者提出“地图样”阴影内见到“铺路石”征是诊断PAP的特异性表现,但后来有学者在支气管肺泡癌等疾病中见到了类似表现[9]。到目前为止,尚无研究表明PAP的分布有特定的肺叶或区域分布规律。PAP一般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  3.4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肺泡性肺水肿:一般而言,肺水肿的分布是在肺的下部比上部多,内侧比外侧多。典型的X线表现为肺门周围形成“蝶翼状”阴影,病灶边缘模糊,多伴有心影增大,可见Kerley-B线,并且肺水肿变化快,扩张血管及利尿治疗后短期内可见明显好转;(2)细支气管肺泡癌:当PAP表现为弥漫性结节影时,需要与细支气管肺泡癌鉴别。后者多沿肺泡壁呈匍匐生长,肿瘤内常有残留的正常肺组织和细支气管,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且其病程较短,进展较快;(3)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好发于老年患者,本病突出的特点是病变呈外围性胸膜下分布,病变从外围向心性逐渐减轻。主要表现间质内多发结节影,胸膜下线,小叶间隔增厚,晚期可出现网状或蜂窝状影,激素治疗效果好。(4)大叶性肺炎:单侧发病为主的PAP有时需与大叶性肺炎鉴别,但PAP的发病不按肺叶、段分布,且经抗炎治疗无效,肺部表现与临床表现不相称。  3.5诊断和治疗  支气管肺活检和开胸肺活检所得肺病理组织是诊断PAP的“金标准”,但这两者均有诸如气胸、出血之类的外科并发症,并且所取组织较局限,易造成漏诊。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对肺组织的损伤小,可达到诊治目的,结合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能够准确的诊断PAP。全肺灌洗为目前治疗PAP的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通过灌洗将沉积在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排除,从而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近年来动物试验模型显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缺乏或受体不足可导致PAP,从而有学者开始应用GM-CSF替代疗法治疗PAP,并且取得不错的疗效,但由于并不是对所有的病例均有效,因此尚有待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PAP的影像学表现虽然缺乏特异性,但如果临床上合并有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难,经抗感染和利尿治疗无效,并且肺功能检查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则可考虑本病,结合支气管肺泡灌洗可取代支气管镜肺活检及开胸肺活检,达到准确诊断PAP的目的。【参考文献】  1RosenSH,CasthemanB,Lieboonaryalveolarproteinosis.Neonaryalveolarproteinosis:clinicalaspectandcurrentconceptsonpathogenesis.Thorax,2000,55(1):67~77.  3GarridoL,GledhillT,MartinM,etal.Pulmonaryalveolarproteinosis:ultrastructuralstudyof4cases.InvestClin,1997,38(1):25~37.  4FranquetT,GimenezA,BordesR,etal.Thecrazy-pavingpatterninexogenouslipoidpneumonia:CT-pathologiccorrelation.AJR,1998,170(2):315~317.   5赵锡之,冯健,王和平.肺泡蛋白沉积的平片与CT表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1,12(3):210.  6朱景倩,李欣.肺泡蛋白沉积症临床分析.浙江临床医学杂志,2007,9(6):780.  7LeeKN,LevinDL,onaryalveolarproteinosis:high-resolutionCT,chestradiographic,andfunction70gramfatdietalcorrelations.Chest,1997,111(4):989~995.  8ZontsichT,HelbichTH,onaryalveolarproteinosisinachild:HRCTfindingsbeforeandafterbronchoalveolarlavage.EurRadiol,1998,8(9):1680~1682.  9TanRT,KuzoRS.High-resolutionCTfindingsofmucinousbronchioloalveolarcarcinoma:acaseofpseudopulmonaryalveolarproteinosis.AJR,1997,168(1):99~1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