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挨打教学反思

宝玉挨打教学反思

ID:8105302

大小:43.9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3-06

宝玉挨打教学反思_第1页
宝玉挨打教学反思_第2页
宝玉挨打教学反思_第3页
宝玉挨打教学反思_第4页
宝玉挨打教学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宝玉挨打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宝玉挨打教学反思以上所述,只是一种教学方案。《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不仅在大事件上内涵丰厚,即使一些细枝末节处,也有着令人玩味不尽的韵味。学完之后,总觉得有许多遗憾,比如在分析黛玉看望宝玉一节的黛玉的语言时,如果先让学生依据黛玉的性格为她设计一段话,在和原文比较就更能体会出作者语言的精妙之处了。其实,《红楼梦》课文的教学,应充分利用伟大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多解性,积极鼓励学生探求研究。运用自己的经验进行体验也好,运用红学材料进行研究也好,贵在能说出自己的感受见解,贵在能进行创造性的

2、阅读,贵在学会审美感悟、文化思考、精神探险。如此,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文学作品的美好体验。作文二:宝玉挨打教学反思如何能促请学生在阅读小说故事情节后深入分析思考,这是我在教小说时重视的问题。必修4的小说单元选的无一不是压卷名作,这些小说虽是选段,却很有见微知著的作用,要学生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思考表达,提炼价值观,探讨人生观,是我很想实现的教学目标。第8页第一篇课文是《红楼梦》节选《宝玉挨打》。这可以说是发生在宝玉和父亲之间的最直接和最严重的一次冲突,表达了两种价值观的冲突。学生只看情节,几

3、乎无趣,何况大多数同学并未看过《红楼梦》,讲起来就更难,我用了2节课梳理情节,补充了对宝玉、金钏、琪官等人的介绍,播放了挨打的电视片段,在学生对人物和故事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之后,才在第3节课开始探讨人物和思想。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把感性认识综合分析表达出来?我选用了课堂辩论的形式,论题是宝玉该不该打?课堂上,先给时间学生讨论思考,再来当堂表态,分成正反双方,调换座位。因为人多,我在两个班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做法。一个班认为该打的只有4人,我和大家商量,在反方也只选出4人组成辩论组;另一个班双方

4、人数不太悬殊,就自然分组。我改变一般的辩论规则,让双方2名同学按顺序发言陈述观点后,就基本采用自由攻辩的形式。从气氛和发言数量质量看,多人参与的班好,从集中表达观点看,少人辩论的班好。综合权衡,课堂辩论还是多些人参加更有意思。概括学生观点,大致如下。正方观点认为该打,理由是:1、从当时社会立场出发看问题,贾政不能不打宝玉,宝玉自降生就注定肩负着继承家业振兴家族的重任,他是正房嫡子,学而优则仕,舍之其谁?2、子不教父之过,宝玉理应顾全大局,但是他违背了父亲的意愿,不打不成材;3、宝玉的反叛是典型的

5、稀里糊涂型,没有任何清醒地认识,整一个纨绔子弟,游手好闲,金钏的死他逃不了干系,该打;4、父亲没有不教儿子的道理,在当时的社会,父亲也只好如此,人都是会生气的,况且是面对不听话的孩子;5、男人应当立志做一番事业,宝玉老是在女人堆里混混,不像个男人,要教育;第8页6、就是要反抗旧家族旧势力也应有个周全的计策,委曲求全,待力量壮大时再反。反方认为不该打:1、宝玉是被冤枉的,父亲不分青红皂白就打孩子,不该;2、打孩子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应当沟通交流;3、在宝玉身上有着可贵的现代精神,他身为贵族公子,

6、却能跟金钏、琪官做朋友,实在难能可贵;4、宝玉不是不成材,看他在大观园题诗可知其才华,做父亲的为什么不能尊重儿子的选择,让他发展,所谓行行出状元;5、要因材施教,宝玉的爹要使用适当的方法教育孩子,宝玉才有出息;6、宝玉他爹不是为了儿子好而打他,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7、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宝玉的精神很有价值,正是他的叛逆,启蒙了许多人,社会得以进步,封建得以被推翻,男女才能平等,我们才能一起在这里讨论问题。双方唇枪舌战,场面激烈,很有撞击思想的畅快感。正方始终坚定立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放在当时社

7、会环境看问题,论述比较充分,还能引进刘心武的政治斗争观,同学之间合作比较好,参与度高,因而获胜;反方虽知道宝玉的价值,也能指出正方认识问题的愚昧性和落后性,但是没有能针对反方一再进攻的发言,提出有效反驳,再者多数同学参与度不高,只有几个人发言,因而落败。我的总结,肯定学生的整体表现。优点:1、该不该打第8页这一论题并没有背景限制,但是反方能自定背景,巧妙为自己的立场搭台,是很好的破题做法;反方能认识先进思想,立足现代,这是最珍贵的价值观,可惜没能牢牢定位是从现在看过去,指定正方倒行逆施。2、同学

8、积极参与,表现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参与精神,在辩论中发展了思维。不足:1、把握全局的能力比较欠缺,因为没有读过《红楼梦》,所以无法举出更多有力的论据,分析问题也不够细致,对课文文本尤其是贾政王夫人口口声声要面子不要人命的做法没有深入分析其思想根源。2、语言还比较粗糙,辞不达意的情况时有发生;3、偶尔会狡辩,在无谓的假设中纠缠不清。总的看来,这样的课堂形式在小说教学中可以推广。当然,不以一概全,只能在矛盾冲突比较突出,故事情节明确的传统小说的学习中使用。抓住冲突点,让学生畅所欲言,知识和能力,过程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