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版)输血师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

(题库版)输血师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

ID:81510594

大小:71.0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23-11-20

上传者:文得学习网
(题库版)输血师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_第1页
(题库版)输血师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_第2页
(题库版)输血师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_第3页
(题库版)输血师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_第4页
(题库版)输血师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_第5页
(题库版)输血师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_第6页
(题库版)输血师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_第7页
(题库版)输血师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_第8页
(题库版)输血师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_第9页
(题库版)输血师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题库版)输血师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题库版)输血师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1.男,32岁,突发右腹部绞痛,伴恶心呕吐、大汗,疼痛从右侧腹部向下放射至膀胱区。查体:腹软,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膀胱区不胀,血常规正常,尿常规WBC0~1个/HP,RBC7~10/HP。最可能的诊断是()。A. 阑尾炎B. 肾肿瘤C. 肾结石D. 输尿管结石E. 肾结核【答案】: D【解析】:结石嵌顿在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或输尿管内下降时,可出现肾绞痛,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刀割样疼痛,疼痛剧烈难忍,患者辗转不安,疼痛从腰部或侧腹部向下放射至膀胱区,外阴部及大腿内侧,时有大汗、恶心呕吐等。由于结石对黏膜损伤,常有血尿。

12.病毒的基因整合与转化肿瘤形成密切相关,下列病毒与疾病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 人乳头瘤病毒——乳腺癌B. 疱疹病毒Ⅱ型——宫颈癌C. 乙型肝炎病毒——肝癌D. EB病毒——鼻咽癌E. 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白血病【答案】: A【解析】:病毒的核酸全部或部分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中,可使细胞增殖变快,失去细胞间接触抑制,导致细胞转化。基因整合与转化肿瘤形成密切相关。现已明确证实的与人类恶性肿瘤有关的病毒主要有: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疱疹病毒Ⅱ型——宫颈癌,乙型肝炎病毒——肝癌,EB病毒——鼻咽癌、恶性淋巴瘤,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白血病。3.合成血红素的哪一步反应在胞液中进行?()

2A. 血红素的生成B. ALA的生成C. 尿卟啉原Ⅲ的生成D. 原卟啉原的生成E. 原卟啉Ⅸ的生成【答案】: C4.采血前检查采血袋不包括()。A. 是否漏气B. 霉点C. 管道中是否含有空气D. 标签E. 有效期【答案】: C5.下列细胞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是()。A. Th2细胞B. LAK细胞

3C. 致敏TC细胞D. 活化的Th细胞E. NK细胞【答案】: C6.血液安全度依次降低的献血模式排列顺序是()。A. 有偿献血、家庭互助献血、无偿献血B. 家庭互助献血、无偿献血、有偿献血C. 有偿献血、无偿献血、家庭互助献血D. 家庭互助献血、有偿献血、无偿献血E. 无偿献血、家庭互助献血、有偿献血【答案】: E【解析】:

4血液安全度依次降低的献血模式排列顺序是无偿献血、家庭互助献血、有偿献血。其中有偿献血最危险,献血人为了利益,瞒报可能的传染病。其次为家庭互助献血,某些遗传学血液病也可能存在于其他家庭成员。7.管理评审主要是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A. 适宜性、客观性、公正性及承诺兑现情况B. 适宜性、客观性、公正性及效率C. 客观性、充分性、公正性及有效性D. 适宜性、充分性、公正性及有效性E. 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及效率【答案】: E【解析】:管理评审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评价,以决定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否需要更改。8.A.抗原肽与模式识别受体结合B.抗原肽与MHC分子结合C.抗原肽-MHC复合物与TCR-CD3复合体/辅助受体结合D.协同刺激分子与其受体结合E.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结合

5(1)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产生于()。【答案】: C(2)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产生于()。【答案】: D【解析】: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产生于抗原肽-MHC复合物与TCR-CD3复合体/辅助受体结合;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是共刺激信号,由T细胞和APC间共刺激分子的相互作用所启动。9.下列不属于抗原与机体亲缘关系分类的是()。

6A. 异嗜性抗原B. 异种抗原C. 外源性抗原D. 自身抗原E. 独特性抗原【答案】: C10.下列描述中,属于结构相对数的是()。A. 北京市2011年度的流感发病率为5%B. 乙型肝炎发病的男女比例为15:1C. 献血人群中,20~30岁的比例占60%D. 我国HBV的感染率为10%E. 城市人口中,至少1%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答案】: C【解析】:

7结构相对数(比)表示某部分在全部分中所占比重,以100作为基数,计算公式为:结构相对数=某一构成部分的例数/各构成部分例数之和×100。C选项符合。11.完全随机设计与随机单位组设计相比较()。A. 两种设计试验效率一样B. 随机单位组设计的误差一定小于完全随机设计C. 随机单位组设计的误差一定大于完全随机设计D. 随机单位组设计的变异来源比完全随机设计分得更细E. 完全随机设计的变异来源比随机单位组设计分得更细【答案】: C【解析】:本题考点:两种设计及其方差分析的区别。两种设计不同,随机区组设计除处理因素外,还考虑了单位组因素。进行方差分析时,变异来源多分解出一项:单位组间变异。因此C选项为正确答案。12.A.eIF-4EB.IF-1C.IF-3D.IF-2

8E.eIF-5(1)促进70S核糖体解离的是()。【答案】: C(2)促进形成80S复合物的是()。【答案】: E(3)能与mRNA的5′-端帽结构结合的是()。【答案】: A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9A. 可无致病性B. 个体微小C. 种类繁多D. 分布广泛E.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答案】: E13.以下不属于教育潜在献血者的目标的是()。A. 使公民了解献血的意义B. 使公民了解献血生理知识C. 逐步改变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使其成为固定无偿献血者D. 倡导人们现场无偿献血,即使健康状况不佳也没有关系E. 使潜在献血者了解献血安全的重要性【答案】: D14.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中的模板DNA的变性是将模板DNA双螺旋氢键断裂后成为单链的步骤,其反应的温度是()。

10A. 37℃左右B. 72℃左右C. 55℃左右D. 100℃左右E. 94℃左右【答案】: E【解析】:模板DNA的变性是指模板DNA经加热至94℃左右一定时间后,DNA双螺旋氢键断裂后成为单链的过程。15.一次性使用血袋的标签应有以下栏目供使用者填写或留有适当空间供使用者贴签()。A. 稀有血型B. 生产日期C. 全血或血液成分容量D. 献血者姓名或献血编号E. 患者姓名或代号

11【答案】: D【解析】:一次性使用血袋标签应有以下栏目供使用者填写或留有适当空间供使用者贴签:(1)血型(ABO、RH)。(2)采血日期与失效日期。(3)全血或血液成分名称。(4)献血者姓名或献血编号。(5)采血者姓名或代号。16.在质量体系内审完成后,组织管理评审,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运行的哪些特性?()A. 适应性、有效性和充分性B. 适宜性、高效性和必要性C. 适宜性、有效性和必要性D. 适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E. 适宜性、有效性和长久性【答案】: D【解析】:

12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负责,根据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进行规律系统地评价。17.HIV感染者体内,体液含HIV浓度最高的是()。A. 汗液B. 尿液C. 血液D. 唾液E. 乳汁【答案】: C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行善原则与人体实验是相矛盾的B. 行善原则是指为了病人的利益应施加的好处C. 行善原则要求医务人员不伤害病人,而且要促进他们的健康和幸福D. 行善原则比不伤害原则更加广泛E. 行善原则要求医务人员权衡利害,使行动能够得到最大可能的益处而带来最小可能的危害

13【答案】: A19.体外合成DNA需要的原料是()。A. dATP、dCTP、dGTP、dUTPB. ATP、CTP、GTP、TTPC. dATP、dCTP、dGTP、dTTPD. ATP、CTP、GTP、UTPE. dAMP、dCMP、dGMP、dTMP【答案】: C20.“O”型血不能作“万能供血者”的原因是()。A. 血清中有补体B. 血清中有IgM类抗A、抗BC. 血清中有IgM类抗ABD. 30%~40%O型血具有IgG类抗A及抗B抗体,作“万能供血者”时发生溶血E. 红细胞上无A、B抗原

14【答案】: D21.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相符合的是()。A. 血小板相关补体阳性B. 骨髓象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显著增加C. 血小板40×109/LD. 血小板生存时间明显缩短E. 骨髓巨核细胞显著增加【答案】: B【解析】: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或不收缩。骨髓象巨核细胞多增高,多在0.2×109/L(200/mm3)以上,甚至高达0.9×109/L[正常值(0.025~0.075)×109/L]。巨核细胞分类:原始巨核细胞和幼稚巨核细胞百分比正常或稍高;颗粒型巨核细胞显著增加,可达80%;而产生血小板型巨核细胞极少见。22.下列有关酶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15A. 能提高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使反应速度加快B. 能使产物和底物的比值增高,使平衡常数增大C. 与一般催化剂相比较,酶的专一性高,但催化效率相等D. 能加快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速度E. 不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答案】: D23.国家提倡哪个年龄段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A. 十六周岁至五十五周岁B. 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C. 十六周岁至五十八周岁D. 十八周岁至五十八周岁E. 二十周岁至六十周岁【答案】: B24.血小板表面具有复杂的血型抗原,下列不属于血小板血型抗原的是()。A. ABO

16B. RhC. HLAD. 血小板特异抗原E. 血小板相关抗原【答案】: B【解析】:血小板表面有2类抗原:一类是为非特异性抗原或血小板相关抗原,与ABO血型系统和HLA有关,另一类是血小板特异的抗原。25.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不应包括()。A. 维生素B. 色素C. 热原质D. 细菌素E. 甲酸【答案】: E

17【解析】: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包括:维生素、热原质、毒素、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等。26.无偿献血者保留的理念是()。A. 对献血者的服务和关爱B. 血站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工作中必须保持良好的专业性C. 血站所有员工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D. 献血者抱怨经过妥善处理,可转化成忠诚的顾客E. 以上均正确【答案】: E27.质量控制包括多方面内容,但不包括下面哪项内容?()A. 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B. 回顾性检查C. 关键控制点测量和其他措施D. 在按规定程序进入下一步前,完成这些检查和措施,并取得满意结果E. 

18质量控制是一个检测系统,它包括一些特殊的步骤,确保标准得到满足【答案】: A28.遗传密码不具有的特点是()。A. 连续性B. 方向性C. 简并性D. 非通用性E. 摆动性【答案】: D29.当样本量增大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标准差会变小B. 均数标准误会变大C. 均数标准误会变小D. 标准差会变大E. 均数标准误不变

19【答案】: C【解析】:本题考点是标准误概念。,从均数标准误的定义讲,它反映的是均数抽样误差的大小,那么样本含量越大,抽样误差应该越小。从均数标准误的计算公式来看,也应是n越大,越小。30.回收式自身输血输注注意事项正确的是()。A. 术中回收处理的血液不用者可以转让给其他患者使用B. 应予以补充血小板、凝血因子、血浆蛋白等C. 术中回收处理的血液含有的游离血红蛋白无需相应治疗D. 行术中回收式自身输血的患者术后无需常规使用抗生素E. 术中回收处理的血液回输时不必使用输血器【答案】: B【解析】:

20术中常规回收处理的血液因经洗涤操作,其血小板、凝血因子、血浆蛋白等基本丢失,故应根据回收血量(或出血量)予以补充。31.抗原肽中决定与HLA肽结合区的氨基酸称为()。A. 共同基序B. Ig样区C. 锚定残基D. 可变区E. 跨膜区【答案】: C32.下列对细菌形态的描述不准确的是()。A. 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包括球菌、杆菌和螺形菌B. 细菌中螺形菌种类最多,大小、长短、粗细差异很大C. 细菌的形态受温度、pH、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时间等因素影响很大D. 一般是细菌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培养8~18小时时形态比较典型E. 观察细菌的大小和形态,应选择细菌在适宜生长条件下的对数期为宜【答案】: B

21【解析】:备选答案是对三种细菌形态特点的描述,考生应对重点特点进行掌握。B答案混淆了杆菌和螺形菌的形态概念,描述的应为杆菌的特点。33.在输注血小板过程中,影响效果的是()。A. 血小板在30分钟左右输注完毕B. 输注速度宜先慢后快C. 使用合格输血器D. 输注红细胞后换一套输血器再输血小板E. 输注红细胞后冲洗输血器再输血小板【答案】: E34.紫外线辐射可引起DNA分子一条链上相邻嘧啶碱基之间形成二聚体,其中最容易形成二聚体的是()。A. T-UB. C-CC. T-TD. C-T

22E. T-G【答案】: C35.下列一般不宜输注血小板的疾病是()。A. 血小板病B. 再生障碍性贫血C. 白血病D.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E.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答案】: E36.下列有关RNA的叙述错误的是()。A. tRNA是细胞内分子量最小的一种RNAB. RNA主要有mRNA、tRNA和rRNA三类C. 胞质中只有mRNA和tRNAD. RNA并不全是单链结构E. rRNA可与蛋白质结合

23【答案】: C【解析】:胞质中还含有rRNA,其他叙述正确。37.肝移植围术期患者冷沉淀的输注剂量一般为()。A. 6~8IU/kgB. 10~15IU/kgC. 15~20IU/kgD. 20~25IU/kgE. 25~30IU/kg【答案】: B38.HLA-DR,DQ抗原只存在于部分细胞上,主要是存在于下列哪个细胞表面?()A. 中性粒细胞B. 抗原递呈细胞C. 滋养层细胞

24D. 未致敏的T细胞E. 肝、肾、脑细胞【答案】: B39.关于细菌SD序列的描述错误的是()。A. 在AUG上游10个碱基左右的位置B. 富含嘧啶C. 能与细菌核糖体结合D. 帮助从起始AUG处开始翻译E. 突变能改变翻译效率【答案】: B40.自然界DNA以螺旋结构存在的主要方式()。A. E-DNAB. A-DNAC. GTCD. B-DNAE. Z-DNA

25【答案】: D41.ELISAAnti-HIV检测试剂的组成内容不包括()。A. 阴性对照B. 阳性对照C. 室内质控对照D. 酶标板E. 酶结合物【答案】: C【解析】:ELISAAnti-HIV检测试剂的组成内容包括:微孔酶标板、阴性对照、阳性对照、样本稀释液、检测抗体-HRP、洗涤缓冲液、底物AB、终止液、封板膜等,E项酶标结合物指的是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前文所示抗体-HRP即为HRP标记的抗体,属于酶标结合物。42.

2643.抗体筛选试验主要用于检测()。A. ABO亚型B. Du型C. Rh阴性D. 抗-DE. 常见ABO血型系统抗体以外有临床意义的抗体【答案】: E44.信息的战术层主要是指()。A. 高层管理者需要的关系到全局和长期利益的信息B. 关系局部业务的信息C. 关系到管理者利益的信息D. 关系到地区商业利益的信息E. 部门负责人需要的关系局部和中期利益的信息【答案】: E45.以下关于质量目标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27A. 要在质量方针的框架下展开B. 应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C. 应明显高于组织现有水平D. 通过实现质量目标来达到向顾客提供满足产品要求的产品E. 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答案】: C【解析】:质量目标通常源自组织的质量方针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当质量目标被量化时,目标就成为指标并且是可测量的。质量目标不能低于现实水平,那样就会失去目标的本来意义。质量目标应高于组织现有水平并且是能够实现的,才能指引、推动组织向前发展,但也不能过高,导致组织即使经过努力也无法实现,最终流于形式而失去意义。46.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输血不良反应()。A. 发热反应B. 过敏反应C. 低血糖反应

28D. 溶血反应E. 细菌污染反应【答案】: C47.检测时应使用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置,需放置()。A. 生物指示剂1个B. 生物指示剂2个C. 生物指示剂3个D. 化学指示剂2个E. 化学指示剂3个【答案】: B【解析】:检测时应使用标准试验包。标准试验包由3件平纹细布长袖无菌衣、12条毛巾、30块纱巾敷料(每块10cm×

2910cm)组成,外用双层平纹细布包裹。每个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置生物指示剂2个。小型灭菌器底层中央放置1个试验包。两层装灭菌器柜内设3个点,上层中央部位、下层前部位和后部位各放置一个试验包。3层装灭菌器柜室设5个点,即上层与中层的中央部位各放置1个试验包,下层前、中、后部位各放置1个试验包。48.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A. 分子量降低B. 溶解性增加C. 共价键被破坏D. 生物学活性丧失E. 不易被蛋白质水解【答案】: D【解析】:变性蛋白质丧失了其生物学活性。变性作用只改变空间结构,共价键不受破坏,分子量不变小,因构象松散,溶解性减小,更易被蛋白酶催化水解。49.下列不是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和Ⅱ型的传播途径的是()。A. 母乳喂养

30B. 性传播C. 静脉吸毒共用注射针头D. 输血E. 粪-口传播【答案】: E50.诱发DIC最常见的病因是()。A. 感染性疾病B. 产科意外C. 外科手术及创伤D. 实体肿瘤与白血病E. 休克【答案】: A【解析】:诱发DIC的病因包括:①感染性疾病,约占30%,可见于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原虫、螺旋体和真菌等。②产科意外,占8.6%~20%。③

31外科手术及创伤。④实体肿瘤与白血病。⑤内、儿科系统疾病占15%~24%,包括心血管、消化、肺、肾脏等疾患。尚有些诱发因素可促进DIC的发生,如休克、酸中毒、网状内皮系统功能障碍,妊娠和药物等。51.在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键是()。A. 1′,3′-磷酸二酯键B. 糖苷键C. 3′,5′-磷酸二酯键D. 氢键E. 2′,5′-磷酸二酯键【答案】: C52.A.普通菌毛B.荚膜C.芽胞D.鞭毛E.质粒

32(1)与细菌耐药性相关的是()。【答案】: E(2)与细菌抗吞噬作用有关的结构是()。【答案】: B5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测量误差不可避免B. 系统误差可控C. 随机误差可避免D. 抽样误差可为零E. 系统误差不可控【答案】: B

33【解析】:系统误差可以通过仪器校验,专人测量等管理手段控制。54.对于实验室用到的易燃、易爆、剧毒和有腐蚀性的危险品,实验室()。A. 需要实施24小时不间断的人员监控B. 需要有安全可靠的存放场所C. 需要安排高级职称人员专职负责管理D. 不能存放E. 可与一般物品等同对待【答案】: B55.乙型肝炎指标中,献血者常规检查的是()。A. HBsAgB. 抗-HBsC. 抗-HCVD. 抗-HIVE. HBVDNA

34【答案】: A56.A.健康携带者B.慢性携带者C.显性感染D.潜伏性感染E.隐性感染(1)感染过程最易识别的是()。【答案】: C(2)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表现是()。【答案】: E

35(3)输血传染病通常指的传染过程是()。【答案】: C【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传染病感染过程的表现形式的认识。健康携带者和慢性携带者均为病原携带状态,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不易被识别;潜伏性感染是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隐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不显示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故不易被识别;显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因而在感染过程中最易识别。在大多数传染病中,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输血传染病通常指的是显性感染,应注意区别。

3657.当两总体方差不齐时,以下哪种方法适用于两样本总体均数比较?()A. t检验B. t′检验C. u检验(假设是大样本时)D. F检验E. χ2检验【答案】: B【解析】:本题考点是假设检验方法选择。方差不齐时,两总体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58.超急排斥主要由()。A. 中性粒细胞浸润引起B. ABO血型抗体或抗MHCⅠ类分子抗体引起C. 移植物供血不足引起D. TDTH和C细胞引起E. 增强抗体引起

37【答案】: B59.具有激肽样作用的补体片段是()。A. C5aB. C2aC. C4bD. C3aE. C3b【答案】: B60.血液水浴时,血袋应保持()。A. 完全浸入水中B. 垂直,各种导管不接触水面C. 平放水中D. 垂直E. 以上都不对

38【答案】: 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