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心理学教学ppt-课件6第6章应激及事故创伤的心理救援

安全心理学教学ppt-课件6第6章应激及事故创伤的心理救援

ID:81929302

大小:2.80 MB

页数:119页

时间:2023-10-26

上传者:可爱的嘎嘎
安全心理学教学ppt-课件6第6章应激及事故创伤的心理救援_第1页
安全心理学教学ppt-课件6第6章应激及事故创伤的心理救援_第2页
安全心理学教学ppt-课件6第6章应激及事故创伤的心理救援_第3页
安全心理学教学ppt-课件6第6章应激及事故创伤的心理救援_第4页
安全心理学教学ppt-课件6第6章应激及事故创伤的心理救援_第5页
安全心理学教学ppt-课件6第6章应激及事故创伤的心理救援_第6页
安全心理学教学ppt-课件6第6章应激及事故创伤的心理救援_第7页
安全心理学教学ppt-课件6第6章应激及事故创伤的心理救援_第8页
安全心理学教学ppt-课件6第6章应激及事故创伤的心理救援_第9页
安全心理学教学ppt-课件6第6章应激及事故创伤的心理救援_第10页
资源描述:

《安全心理学教学ppt-课件6第6章应激及事故创伤的心理救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苗德俊安全心理学

16应激及事故创伤的心理救援

2应激及事故创伤的心理救援6.1应激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6.3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主要内容

36.1应激结构应激的概念应激源应激的反应重大伤亡事故中心理应激应激状态及其生理反应应激心理的两极性应激的预防与控制应激的预防应激的控制

4应激的概念应激是指人体在觉察(认知评价)到威胁或挑战,必须做出适应或应对时的心身紧张状态。当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或面临某种突发事件时,必须集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迅速做出选择,采取有效行动,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应激状态。6.1应激

5应激的概念应包含的涵义应激是外部压力。应激存在于外部事件中,认为人只有在被施加外在的压力时,才会产生应激反应(应激源);应激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反应(应激反应);应激是应激源和应激反应的中间变量,是一种主观反映。如个人认知评价、应对、支持,除非个体把某事件解释为应激性的,否则不存在应激(应激评价);最新认识认为:应激是以认知因素为核心的一种多因素相互作用(受拉扎洛斯及其同事认知--交互作用模式的影响)。6.1应激

61)应激源应激源是使人们产生应激反应的压力、威胁或伤害等外部事件或情境。它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种:良性应激源不良性应激源6.1应激

7引起应激现象的因素环境因素工作因素组织因素个性因素6.1应激

8(1)环境因素工作调动、晋升、降级、解雇、待业、缺乏晋升机会、与社会隔绝、失去社会的支持和社会联系,孤立无援,生活空虚无目的等等,并伴随产生焦虑、愤怒、敌对、怀疑、抑制、忿恨、绝望和其他负性情绪,这种情绪又加剧了职业性应激反应(2)工作因素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时间6.1应激

9(3)组织因素组织的性质、习俗、气氛和在组织中组织雇员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方式以监督方式来自领导者的支持和鼓励个人发展前途等形式反映出来的组织支持6.1应激

10(4)个性因素人的体质、工人与任务不匹配、家庭关系不和谐,经济上拮据,亲人死亡或患严重疾病,子女升学、就业、婚嫁、外向程度或神经敏感性程度、人的心理特性的差异6.1应激

112)应激的反应应激反应是机体受到对其构成威胁的任何刺激(应激源)而发生的多种激素共同参与的全身反应。应激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6.1应激

12应激的生理反应Cannon的应激反应学说Cannon的应激反应学说也称“或战或逃”反应(FightorFlight),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凝血时间缩短、儿茶酚胺增多、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机体变得警觉、敏感等反应,从而为机体投入搏斗或者逃离危险做好准备6.1应激Walter.Cannon美国生理心理学家

13塞里(H.Selye,加)1936年提出应激学说:一般适应综合征(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GAS)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任何刺激(寒冷、酷热、灾难、疾病、人际冲突等)除引起特异反应(如寒冷引起肌肉寒颤)外,还通过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汇集到下丘脑,增强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机能活动,即引起应激反应。因此,应激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全身性反应。6.1应激HansSelye加拿大内分泌学家

14塞里将一般适应综合征分为三个阶段:警觉反应(alarmreaction)是机体为了应对有害环境刺激而唤起体内的整体防御能力,故也称动员阶段。阻抗(resistance)如果有害刺激持续存在,机体通过提高体内的结构和机能水平以增强对应激源的抵抗程度。衰竭(exhaustion)如果继续处于有害刺激之下或有害刺激过于严重,机本会丧失所获得的抵抗能力而转入衰竭阶段。6.1应激

156.1应激图中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应激抗力

16应激的心理反应情绪反应认知反应心理防御反应6.1应激

17情绪反应焦虑anxiety是应激反应中最常出现的情绪反应,是人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的事物时所表现的紧张、恐惧和担心等情绪状态。恐惧fear是一种企图摆脱已经明确的有特定危险会受到伤害或生命受威胁的情景时的情绪状态。抑郁depression表现为悲哀、寂寞、孤独、丧失感和厌世感等消极情绪状态,伴有失眠、食欲减退、性欲降低等。愤怒anger是与挫折和威胁有关的情绪状态,由于目标受到阻碍,自尊心受到打击,为排除阻碍或恢复自尊,常可激起愤怒。6.1应激

18认知反应应激情境下,注意力集中、思维清晰而准确回忆等认知功能会降低。认知能力的下降又会促使个体产生动机冲突、并导致挫折增多,激发不良情绪。认知反应的另一方面是自我评价降低或丧失,最常见的是对负性事件的潜在后果详细描述和过分强调以及否定自己的能力。6.1应激

19心理防御反应(心理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defensemechanism)人们面对应激情境时,无意识所采取的手段。自我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概念,当本我的欲望与客观实际条件出现矛盾而造成潜意识心理冲突时,个体会出现焦虑反应,此时潜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就起到减轻焦虑的作用。6.1应激

20防御机制的特征防御机制的作用在于减弱、回避或消除消极的情绪状态。防御机制通常不是自己故意使用的,是无意识或部分无意识的。防御机制通过自我肯定来支持自尊,保护自己免于伤害。防御机制可由两种以上方式发挥作用。6.1应激

21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6.1应激

22主要的防御机制否认(denial)把已发生但不愿接受的痛苦事实加以否定。例如,小孩打坏了东西,往往用手把眼睛蒙住,这与鸵鸟在敌害迫近时把头埋在沙滩里一样,否认当前可怕的现实。再如,有的人听到亲人突然去世的消息,他会反复说“不可能,不可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否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当事人在心理上有一个准备过程,来接受不得不接受的痛苦现实。但是否认并不能使被否认的问题得到解决,长期否认也会妨碍对现实环境的适应。6.1应激

23退行(regression)也叫退化。放弃成熟应对策略而使用早期幼稚的方式。成人也常有退行现象。例如某些病人经过死里逃生的车祸或危险的大手术之后,虽然躯体方面已经复原,但是内心却一直担心,认为身体还没好,想方设法留在医院,不敢出院去面对现实。6.1应激

24幻想(fantasy)脱离实际的空想。这是指一个人遇到现实困难时,因无法处理而用幻想的方法,使自己从现实中脱离开或存在于幻想的境界中,以其情感与希望任意想象应如何处理其心理上的困难,以得到内心的满足。它可以说是一种部分的、且为思维上的退行现象。例如,一个在现实中备受欺凌的女孩,她可以想象自己有一天会碰到一位英俊的王子,且助她脱离苦境带来幸福……,这是西方童话中的“灰姑娘”幻想。6.1应激

25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也叫文饰作用。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要追求的目标,以及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规范时,以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将面临的窘迫处境加以文饰,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或愿望,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卫术。6.1应激

26酸葡萄例如,有的人谈恋爱,本来很喜欢对方,但被对方拒绝了,这时就会说对方不好,眼睛小、嘴巴大、个儿也不高,不值得爱。这种解释虽然是违背自己心愿的,但它确实能减轻心理压力,维持心理平衡。甜柠檬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故意夸大所获东西的好处,借以减轻所失东西产生的痛苦。例如,有的人没有考上大学,就会安慰自己到:没有考上大学,我可以去打工,打工挣钱比大学毕业生还多。这样一想,也就减轻了高考落榜的痛苦。6.1应激

27转移(displacement)限于理智或社会的制约,将对某一对象的情绪、欲望或态度,在潜意识中转移到另一个可替代的对象身上。移情迁怒于人一个在工作岗位上遭到上司训斥的职员,回到家找茬骂老婆,老婆怕他,就骂孩子,孩子弱小,气嘟嘟跑出家门,正好碰见一只猫,那只猫就成了他的出气筒。这样一来,除了那只倒霉的猫,职员、老婆和孩子在心理上都得到了一定的平衡,不会出问题。6.1应激

28反向(reaction)由于社会道德或行为规范的制约,将潜意识中某种不能直接表达的欲望和冲动,已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一般情况下,人的外在行为与其内在动机是一致的,心里怎么想行为上就怎么做,心里的想法在行为上会自然地表现出来。但在有些情况下则不是这样,一个人为了防止自认为不好的动机外露,往往做出与动机方向截然相反的行为。这种外在行为与内在动机相反的现象称为反向作用。它实际上也是对个人的冲动和欲望进行压抑的一种心理表现。6.1应激

29例如,林黛玉明明十分喜欢贾宝玉,但却常常表现出对宝玉的不满和挑剔。有的同学对某个异性同学有好感,内心很喜欢对方,但在见面时反而采取冷淡的态度。凡是在别人面前自高自大、自我炫耀的人,恰恰反映了他内心有害怕别人瞧不起的强烈自卑感。“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未曾偷”都是反向作用的表现。6.1应激

30升华(sublimation)将潜意识中不能直接表达、不为社会所认同的动机、欲望和感受,导向能被社会广泛认同和接受的目标和方向上去。当某人遭受爱情挫折时,他可以转向写诗、写小说、绘画、弹琴或雕塑等,抒发自己被压抑的情感,这也是升华作用。司马迁《史记》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6.1应激

31幽默(humor)自发地以发笑、说俏皮话等幽默方式进行自我解嘲,既无伤大雅又可解除难堪局面。幽默也是一种高尚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人格发展较成熟的人,常懂得在适当的场合,使用合适的幽默。适当的幽默,可以将一些原来较为困难的情况转变一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度过难关,免除尴尬。它是一种成功的适应方法。6.1应激

32压抑(repression)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那些具有威胁性的冲动、欲望、情感体验等以指导潜意识领域,以保持心境的安宁。压抑是行为主体的一种主动遗忘,它和由于时间延续过久而发生的自然遗忘不同,只是个体把不为社会接受的本能冲动、欲望、过失、痛苦经验等不知不觉地从意识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使之不侵犯自我或使自我避免痛苦。这些被压抑的东西并没有消失,它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知不觉地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一旦出现相似的场景,被压抑的东西就会冒出来,对个体造成更大的威胁和危害。心理分析学派认为,一切心理疾病都是由于过度压抑造成的。压抑原本是希望忘记可怕的刺激,结果反而会因潜意识的活动引起更多的相关刺激。6.1应激

33(3)应激的行为反应逃避与回避逃避escape指已经接触到应激源后而采取的远离应激源的行动;回避avoidance指事先知道应激源将要出现,在未接触应激源之前就采取行动远离应激源。6.1应激

34逃避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逃到另一现实中某大学生过去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由于某种原因考试失败而受到挫折后,他一改过去刻苦学习的精神,转向消遣娱乐、谈情说爱,试图以学习之外的活动避开因学习压力给自己带来的焦虑与不安。逃向幻想世界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饥寒交迫的困境中,小女孩幻想自己飞到了一个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天国,和她祖母一起过着幸福生活。现实中的挫折使人感到痛苦,幻想中的满足使人感到幸福,所以人们倾向于用幻想来应对挫折。6.1应激

35逃向疾病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是要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的,但若是一个病人则另当别论,不但会降低要求,而且还能赢得同情和关照。因此,有人在遭遇挫折时,巴不得自己生病。现实生活中还真的有人因此病倒了。一些大学生会出现考前紧张性腹泻等疾病症状。这一类病不是诈病,而是机能性障碍。6.1应激

36退化与依赖退化regression当人受到挫折或遭遇应激时,放弃成年人应对方式而使用幼儿时期的方式应付环境变化或满足自己的欲望。依赖dependence即事事处处依靠别人关心照顾而不是自己去努力完成本应自己去做的事情。6.1应激

37敌对与攻击敌对hostility内心有攻击的欲望但表现出来的是不友好、谩骂、憎恨或羞辱别人。攻击attack在应激刺激下个体以攻击方式做出反应,攻击对象可以是人或物,可以针对别人也可以针对自己。根据攻击对象的不同,攻击行为可分为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两种。6.1应激

38直接攻击:是指受挫者把攻击的矛头直接指向构成挫折的人或物。甲乙两同学在生活中产生了一些矛盾,甲同学就在背后散布乙同学的坏话,乙同学听说后又打了甲同学一顿。转向攻击:是指受挫者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把攻击的矛头直接指向构成挫折的人或物,而是把愤怒情绪发泄向与挫折不相干的人或物。“迁怒于人”、“迁怒于物”。有的同学挨了老师的批评,不敢和老师争吵,于是回到寝室摔桌子、砸板凳,借以出气。有的人在单位受了气,回到家里打孩子;孩子无端挨了打,憋了一肚子气,出去见到小朋友看着不顺眼,再打别的小朋友。有时转向攻击表现为攻击自己,自残自伤。6.1应激

39无助与自怜无助helplessness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天由命、被动挨打的行为状态。自怜self-pity自己可怜自己,对自己怜悯惋惜。物质滥用某些人在心理冲突或应激情况下会以习惯性的饮酒、吸烟或服用某些药物的行为方式来转换自己对应激的行为反应方式。6.1应激

40重大伤亡事故中的心理应激1)应激状态及其生理反应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会遇到突然发生的事件或偶然发生的危险,这时个体应立即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动员机体的全部力量,迅速地做出决定以应付紧急情况,这个时候产生的特殊体验就是应激状态。应激状态改变了机体的激活水平,特别是使肌肉的紧张度、血压、腺体的分泌、心率、呼吸系统发生明显的变化。6.1应激

41(1)积极性应激激情适度才是积极的。一般来说,具有中等强度的应激情绪,人的思维判断较明确,能够更好的发挥积极性。一个人要想在突发事件或危险的时刻也能保持适度的应激状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果断、坚强的意志力,而这些又都可以通过实践锻炼获得。(2)消极性应激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由于身体各部分机能的改变而发生全身性的兴奋泛化,往往使人行为紊乱,不能准确地实现行动目的,如出现语无伦次、情绪紧张等;同时意识的自觉性也降低,感知和思维障碍,注意力不能集中。对于这种生理、心理的症状和消极应激情绪的外在表现,我们称之为“过度应激综合症”。6.1应激2)应激心理的两极性根据应激情绪波动的程度和预期效果,可以将应激情绪分为积极性应激和消极性应激。

42应激的预防与控制1)应激的预防应激的预防包括四种策略:躲避应激源,包括离开一个无希望的工作或无回报的关系等;调整我们的要求水平,以使其与自己的能力相符。如果一份工作超过了个人能应对的能力时必然会引起应激反应,当工作的要求在个人能驾驭的范围内时,那么就不会产生应激反应了;改变行为方式,如改变冲动型人的冲动性和易焦虑的特点来预防应激反应的发生;扩展应付资源,应付资源是指个体可用来应付应激的资源,它包括个体自身资源、社会资源和物质资源三种。如通过增加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得到家人的支持和帮助等。6.1应激

43图6-2应激的预防策略6.1应激

442)应激的控制(1)对心理刺激正确认知与评估(2)消除紧张状态(3)积极的心理应对改变进取目标,充实生活内容重视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有意忽视挫折与失败,转移注意力6.1应激

45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结构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患病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DSM-IV的诊断标准ICD-10诊断标准国内外对突发事件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积极的社会支持PTSD的日常护理和应对方法

46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47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482008年四川地震后自杀的官员10月3日,北川县委农办主任董玉飞在暂住地自杀身亡。董玉飞是北川灾后首例轻生的政府官员。10月16日,乐山市夹江县政协委员、当地佳美植物油有限公司董事长从县政府办公楼7楼跳下,当场身亡。谢的自杀可能与近期植物油期货价格暴跌有关。11月20日绵阳市政府办人事教育处处长何宗华从15楼上一跃而下。何宗华患有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何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往。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49恐怖事件和战后的精神障碍美国在2001年“9.11”事件后,约有4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约有24%的人出现较严重的焦虑,7%的人去寻求精神科的帮助。美国在海湾战争后有数千人患有“海湾战争综合症”。2003年美国出兵伊拉克时就派遣了200名心理医生。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50以上事例反映的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严重后果,那么,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呢?怎样才能有效进行干预和治疗呢?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51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衡状态,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delayedpsychogenicreaction),它是由应激性事件或处境而引起的延迟性反应。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52PTSD的患病率据美国精神病协会(AmericanPsychiatryAssociation,APA)统计,美国PTSD的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14%,平均为8%,个体终生患病危险性达3~58%,女性约是男性的2倍。德国研究结果为人群总体患病危险性仅为1.3%,而阿尔及利亚研究结果显示高达37.4%,同时PTSD患者的自杀危险性亦高于普通人群,高达19%。一般说来,不同的人群或个体,不同应激事件所致PTSD的患病危险性亦不相同。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53有研究表明,交通事故后,无论受伤与否,约25%的儿童会患PTSD,且缺乏父母关爱的青少年受伤更易罹患本病。幼年遭受躯体或性虐待,10~55%的患者成年后患PTSD,50~75%儿童PTSD患者症状会一直延续到成年。Brimes对8名空难幸存者研究发现,创伤后一周有4名患急性应激障碍,一个月后3名患PTSD,且2名共病抑郁障碍。另一项对海湾战争的3000住院士兵研究发现,有13%的士兵患有PTSD。Goenjian等调查了1988年美国斯巴达克地区地震后的582名受灾者,74%患PTSD,22%患抑郁障碍。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54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经历强烈创伤后,如果有下列三组症状群中的一定数量的症状,就可以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再体验逃避/麻木过度觉醒症状必须超过一个月,明显影响个人生活、工作或日常生活中重要方面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55再体验--至少有以下一个症状反复地、不自主地出现对创伤事件的痛苦回忆,包括与事件有关的想象和思维。反复地、痛苦的做关于创伤事件的梦。有仿佛创伤事件正在重现的行动和感受(包括再体验,情景闪回发作)。遇到与创伤事件有关的人、地点或提示时,有强烈的精神痛苦感。遇到与创伤事件有关的人、地点或提示时,有躯体反应(如发抖、寒战、心跳加快)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56逃避和麻木—至少有以下三个症状极力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想法、感觉或言语。极力回避能唤起回忆创伤事件的活动、场所或人物。不能回忆有关创伤事件的一些重要细节。对以前喜欢的一些活动不再感兴趣或很少参加。与家人和朋友疏远、脱离。情感麻木,周围人也能感觉到这一变化。认为生活中某些重要目标不能再实现(例如结婚、为人父母或长大成人)。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57过度觉醒-至少有以下两个症状入睡困难或易醒。发怒或易激惹。难以集中注意力。过度警觉易惊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58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一般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几周内出现有些人可能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几个月甚至几年后出现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躯体症状—因此就医胃痛、便秘/腹泻交替呼吸系统问题头痛肌肉抽筋或疼痛后背痛心血管系统症状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59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一般认为创伤事件是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核心因素。但是,除了创伤事件外还有很多不被注意的因素也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研究表明,增加暴露于创伤事件中的几率间接影响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60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DSM-IV的诊断标准(1)患者有创伤性事件经历及反应(2)持续地重新体验创伤事件(3)回避能引起创伤回忆的刺激(4)警觉性增高的症状表现(5)患病时间(6)患者社交及职业等方面的功能缺损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61ICD-10诊断标准(1)重大创伤事件经历(2)创伤事件的重复体验(3)回避创伤事件联想的刺激(4)具备症状患者必须具有下述症状之一:①不能回忆起暴露于应激源时期的部分或全部重要事件;②心理敏感度和警觉性(arousal)持续增高(如易激惹或惊吓反应)(暴露于应激源之前不存在),可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情绪性不稳或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及过度警觉中的任意两项症状。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62国内外对突发事件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概念在一个多世纪前已有源于战争的记载。在近代军事史中,出现“士兵激惹症”、“战争神经症”和“炮弹休克”等,这些复杂的临床表现造成了部队战斗减员。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6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炮弹休克”神经症可以大范围发生。在现代高科技的海湾战争中,急性PTSD发病率较高。随着现代社会交通伤、暴力事件等社会应激事件的增多和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洪水等)的发生,PTSD也显著增加,严重干扰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64火灾后遗体辨认的口腔科医师,旧金山铁路事故后72000升有毒农药以及化学物泄漏对当地居民的影响,旧金山157名地震救灾人员,在美国“911”事件中大量的经历者和救援人员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65我国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案例1、特大爆炸事故2000年9月8日下午19时38分左右(下班高峰时),一辆运载准备销毁的爆炸物品的车辆在行驶时发生爆炸,爆炸事故后的3~5个月之间,对仍在五家综合医院住院的事故受伤者28例(占受伤人数的16%)进行了调查。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66目击到现场情况者描述为“死伤无数,断胳膊断腿,到处是血迹”;“一片混乱,惊慌失措的人群,哭喊声连成一片”;“浓烟,燃烧的汽车,倒塌的房屋”;“到处是碎玻璃,车顶没了”等等。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症状主要为“悲壮,不可战胜感,为活下来而感到欣快”、“坐立不安”、“发火,常与人争执”、“闪回”、“感到被击垮,无望”及“社会行为退缩,沉默寡言”等。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672、煤矿井下突水事故2000年1月11日上午9时许,徐州矿务集团大黄山煤矿发生了井下突水事故,63名煤矿工人被困于-320米和-500米的井下作业区。经全力抢险,分两批共营救出42名受困矿工。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68次日上午有7人诉说不清时间和地点,有非真实感,存在意识模糊。12人诉说一夜未睡,5人诉说迷迷糊糊睡了四、五个小时,1人诉说睡眠良好。出井第三天,全部下床活动,但仍诉说头昏、眼花、腿软乏力。有6人请求用镇静剂帮助入眠,3人诉说轻微的响动即可使他们惊恐、联想起受困情景。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69随着再一次大面积塌方,他们心中获救的希望完全被粉碎,出现濒死前的意识障碍和幻景,有的人看到青面獠牙的鬼怪,有的人置身于灯火通明的夜市,有的人感觉自己还在和家人团聚,有的人已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和真实,请别人使劲抽打自己耳光……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703、地震张北地震,选取震中张北县大河乡中学初二、三年级共6个班的中学生205人作调查样本。完成全部问卷并做分析者192人,被试检出PTSD患者18人,PTSD发生率9.4%,其中男性4.7%(5/107)、女性15.5%(13/8)。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7198年调查,以1967年唐山大地震震中的孤儿57例为研究组,对照组为经历唐山大地震的非孤儿47例。两组之间均完成了唐山大地震儿童心身健康调查问卷和标准化评定工具的调查、评定和诊断。结果,57例孤儿中目前有13例诊断为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结论:孤儿组目前存在心理问题较多,其原因可能是孤儿所承受的精神创伤的强度严重于对照组,尤其是缺乏父母情感依附而使孤儿应付应激能力低,另外,反复体验创伤性经历会干扰他们正常心理活动过程。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724、洪灾1998年夏季我国广大地区遭受严重的洪水灾害,截至8月22日,死3004人(其中长江流域1320人),倒塌房497万间,各地估计直接经济损失1666亿元。取自受灾程度不同的两个农村社区于灾后3个月进行调查,共564人。此次调查发现洪灾后人群中PTSD的阳性率为30.9%。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735、海难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1999-11-24烟台大舜号轮船沉船事故中参与海浪中抢救幸存者的海军官兵17人;其后的参与尸体搜寻和搬运的陆军官兵16人和参与死难者家属抢救的海军医务人员6人.共39人。该海难受调查的军队人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为18%,参与抢救幸存者的士兵PTSD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参与尸体搜寻和搬运着,抢救幸存者的数量不仅反映了受检者的一般的应激量的大小,亦反映了其自身的在应激事件中的风险性,这同有关的文献报道相似。

746、SARS黎丽的妈妈就是一家数口患病,丈夫亡故后自杀的。几乎是一夜之间,正在上高中的黎丽就变成了孤儿!在北京一些医院,也发生过非典患者自杀的情况,甚至有些非典疑似病人也做出过极端行为。自杀,成了悲剧中的悲剧。据说,这促使政府做出了让心理医生进入非典医院的决定。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75有个病人自己先住院了,后来再打电话回家,家里70多岁的老父母和小保姆都找不到了,也发病住院了,这对病人的病情就有很大影响。还有的病人是从媒介里知道自己亲人去世的,一下就受不了了……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76几乎所有的SARS患者,在被确诊那一刻,都有一种“掉进深渊”的感觉。除了对死亡的恐惧,他们还会产生强烈的“被遗弃感”。一位病人至今不能忘记,当他告诉单位领导自己发烧时,领导连退几步的动作和恐惧的眼神。正是人们这种本能的反应,让患者一下感到自己被抛弃了,甚至连亲人都不愿再接近他们,“患难见真情”的老话也似乎不可信了。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77患者心理的“剥夺感”。一旦发病被隔离,患者就失去了行动的自由,与人交往的自由,获取信息的自由。在四面白墙中,他们的信息刺激骤然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出现了信息不对等。这种信息剥夺和信息不对等,会使人感到恐惧、愤怒,甚至出现攻击行为。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78“负罪感”。和许多突发性灾难不同,SARS危机中的许多受害者都有强烈的负罪感,因为他们又感染了自己的亲人、同事和周围的人。即使一些没有感染其他人的患者,也会对亲人、邻里、单位被因此隔离而感到极大的内疚。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79“失控感”。因为灾难来得太突然,就仿佛列车出轨一样,患者的生活骤然失序,他们感到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未来无法把握。李山(主任医师)就给自己剃了个光头,他对心理医生说,自己已经心灰意冷了,将来不打算再当医生,准备开个小买卖。“得了SARS了,谁还会找你看病?”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80一位患者(柳青青,某医院护士,住在小汤山医院治疗的),他说“我拿出体温表一看,37.7℃,我当时全身都麻了。”。4月17日,她上门为社区居民打针。18日再次上门时,才知道那家人全家染上了SARS。隔离了三天之后,柳青青觉得手心脚心发烫,把体温表拿出来的一刹那,她就知道自己“完了”。和她一起染病的,还有同事苏雅。4月21日,两人被送进了北京第六医院。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81“那些天我情绪特别暴躁,委屈、想家、恐惧,满脑子都是叶欣。我老想知道叶欣到底是怎么死的,为什么她会恶化?我恶化了怎么办?叶欣能死,我为什么不能死?我整夜整夜睡不着,瞎想。苏雅和我一屋,她的病情比我重,我生怕她半夜没气了,一想到她被推出去抢救,剩下我一人,我就觉得我肯定会死,这种恐惧感就会要了我的命。”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82对医务人员的调查 在调查的医务人员89人中,男8人,女81人;医生8人,护士66人,放射科技师4人,护工7人,未标明职业者4人。共检出23人,检出率为25.8%。最常诉及的5个症状是“我好像现在身边全是病毒”,“我比平时容易被惊吓”,“想SARS这件事时,会让我出汗,呼吸变快,恶心,心跳加快”,“我入睡困难”,“我做梦会梦到SARS有关的事情”。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83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治疗方法PTSD的早期干预治疗尤为重要,创伤者如果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家庭的支持,症状就明显的缓解。针对PTSD有效治疗方法,学者们至今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比较肯定的是,PTSD的治疗需要心理治疗结合药物的辅助治疗,并且心理治疗甚为重要。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841)心理治疗PTSD的治疗主要采用的是危机干预的原则和技术,它侧重于给患者提供心理支持,鼓励病人面对现实,合理表达和宣泄因经历创伤事件而造成的情感损伤和认知不当。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PTSD的症状,还要识别与处理好其他的诱发情绪。(1)心理教育(2)认知干预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85(1)心理教育说明创伤的普遍性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不同程度的创伤性事件,也有不在少数的人会出现严重的创伤反应。通过向患者传授这种认知,可以矫正他们的恐惧,要让患者知道,自己不是异类,他正经历的过程和事件也是身边许多人都会遇到的,是正常的过程,许多人和自己有类似的症状。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86介绍PTSD的相关知识解释闪回、麻木、回避、惊恐发作等症状,并注意体察。向患者解释这些症状都是暂时性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个体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控制加之外界的帮助而克服的。通过告诉给患者有关PTSD的知识,可以让他们加深对自己症状的了解,当患者了解到这种病症的特征之后,对它的陌生和恐惧感也会有所减轻。心理教育可以帮助患者,增加对未知的病症的可控制感。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87对症状进行重组将某些创伤后的症状以更积极的方式进行重组,这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康复的一种表现方式。通过将一些创伤后应激障碍重新组织为更积极适应性的行为,患者将能够对无助感、失控感以及常常伴随的闪回、被激活的创伤记忆、心理麻木等症状进行有力的回击。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88(2)认知干预认知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思想和信念的认知,并通过认识的转变,以合理的理念代替消极的想法。认知干预的具体方法①应激免疫训练(SIT)概念阶段——技能获得阶段——应用和完成阶段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89应激免疫训练的最初阶段--概念阶段其最主要的重点在于与当事人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协助对方对于压力的本质有较好的了解,并在这种互动关系中重新获得概念。治疗者在这个阶段里应取得对方的合作,双方一起对问题的性质重新思考。一开始,治疗者会用简单的字眼设计一个要领性架构,协助对方了解自己在不同压力情境下的反应方式,了解认知与情绪对于制造与延续压力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通过教诲、苏格拉底式的质询,以及引导自我察觉的过程来教导对方。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90应激免疫训练的第二个阶段--技能获得阶段教授来访者各种简单的创伤后应对技巧,包括:放松训练(肌肉放松术)认知重建(改变适应不良的观念模式)社交技能训练指导性的自我对话以及生活风格的改变建立社会精神支持系统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91应激免疫训练的第三阶段--应用和完成阶段将治疗情境中发生的改变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使个体暴露于模拟的应激情境,包括:想象和行为预演角色扮演示范作用逐步练习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92②暴露治疗暴露治疗要求患者集中描述创伤体验的细节和创伤事件中对其影响最大的方面,在描述的时候就如创伤事件正在发生一样。这种方法要求患者反复描述创伤的整个过程,直到患者不再对回忆产生恐惧为止。其目的是教会患者正视对痛苦的体验,敢于面对和控制创伤事件导致的恐惧,最大程度的消除不合理理念。想象性暴露实际的暴露延长暴露和视觉暴露梦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93③团体治疗④眼动脱敏和再加工⑤精神动力学治疗初始阶段否认阶段闯入阶段最佳的心理治疗是认知治疗结合行为治疗。而暴露疗法、团体治疗等方法也能起到适当减轻PTSD闯入性症状的作用。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942)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抗抑郁药、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抗惊厥药等。临床上普遍采用副作用较小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serotonin-selectivereuptakeinhibitor,SSRI)抗抑郁药物。PTSD药物治疗起效较慢,8周或更长的疗程才更能体现药物的真正疗效。若有一种药物的疗效显著,应该服用至少12个月以上,直到痊愈;若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且较严重,应考虑停药。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953)积极的社会支持患者及其家属应当获取信息和支持,用来鉴别异常症状和无效干预临床医生进行适当的随访,这样的干预方法可能比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更有效,这就提示我们,良好的社会支持(包括家庭、学校、社区、自助团体等)在PTSD的治疗中显得十分重要。家庭支持治疗效果最为显著,家庭是最适合患者康复治疗的场所,因此家庭成员应加强对PTSD知识的学习,采用合理的方法为患者提供支持和帮助,将症状减少到最低程度。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964)PTSD的日常护理和应对方法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要做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同时,日常生活中,还要加强对PTSD患者的日常护理。PTSD患者的日常护理包括安全和生活护理以及心理护理两个部分。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97安全和生活护理包括:(1)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减少外界刺激(2)应尊重患者,允许保留他们自己的天地和注意尊重其隐私。(3)对患者给予更多的关注。(4)应激相关障碍发作期应耐心。(5)对有自理缺陷的患者做好晨晚间护理,加强饮食护理,必要时可鼻饲饮食,保证其营养的需要。利用患者有暗示性的特点,以暗示言语鼓励其循序渐进地加强自主功能训练。(6)参加一些社团娱乐活动,使患者在松弛的环境中分散注意力,避免对疾病过分关注,忘记心身痛苦。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98创伤性心理应激障碍的恢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当事人和它做长期的斗争,学会进行心理自助的方法,如和亲人、朋友讲述自己对事件的感受和症状,使情绪释放出来;用洗澡、听音乐、深呼吸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等等。在严重应激障碍发作时,应就特殊情况进行特殊的护理。如应将家属隔离,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有条不紊的护理并让患者明白这种发作不会危及生命,疾病一定能治愈;对患者当时的自我发泄表示认同、理解和支持,适当满足其合理的要求。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99心理护理包括:(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谈话时要态度和蔼,注意倾听,鼓励患者回忆自己的应激障碍发生时的症状表现和应对方法,接纳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感,并讨论和教会应对应激的简单方法。(2)每日定期接触患者,询问其感受和心理,分析应激相关障碍症状的原因和危害,用支持性言语帮助患者度过困境并协助他克服困难。6.2事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干预

1006.3.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结构心理救援心理救援及重要意义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1)及时干预原则2)鼓励有所作为的原则3)个性化帮助的原则4)鼓励求助者承担责任的原则应激心理的两极性灾害心理救援技术应激的预防与控制危机干预的步骤危机干预的方法建立有效的社会心理干预体制

101心理救援心理救援及重要意义心理救援是指在重大灾害之后对创伤个体进行的心理救助和治疗以增强其适应能力的一种方法,心理学中也称作为心理危机干预。危机干预是短程的心理治疗,它与长程心理治疗的共同之处是宣泄,但不涉及人格塑造。危机干预属于支持性心理治疗,在操作技术上强调倾听,故又称倾听心理治疗。干预的形式主要是急诊访问和劝导。有效的危机干预可以帮助人们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由危机引发的强烈的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绪,也对自己近期的生活有所调整。6.3.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

102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心理危机干预的最低目标是保护求助者,减少剧烈的心理创伤,降低各种意外事故(自杀等)发生的风险心理危机干预的最高目标是通过解决危机帮助个体自我完善和成长,促进个体从危机和创伤事件中恢复。6.3.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

103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1)及时干预原则所谓及时干预原则,是指当危机发生时和发生后,应及时派出受过专门训练的紧急心理救援人员到危机发生现场,为危机事件当事人提供心理援助和心理服务,这也应该是危机事件应急处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帮助当事人处理危机的时候,卡普兰(Caplan)和兰迪曼(Landimann)研究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帮助当事人接受你的帮助帮助当事人正确的处理危机为当事人提供有关的信息6.3.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

1042)鼓励有所作为的原则此原则旨在鼓励当事人自助,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说出来,将痛苦宣泄出来,症状就有可能得到减轻甚至消失帮助求助者拓展认识危机的内涵,看到危机中蕴涵着积极、成长的潜力,使其感受到在应付危机的过程中,自己是有所作为的3)个性化帮助的原则个性化帮助的原则指应根据个体的需要开展具体的危机干预工作,对有不同需要的受灾人群应综合应用干预技术,实施分类干预,针对受助者当前的问题提供个体化帮助6.3.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

1054)鼓励求助者承担责任的原则处于危机中的人容易将问题的责任归因于外部的人和事物,这种心理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对自身造成更大的创伤,导致无助感。人们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只有自己去勇敢面对,并付诸行动,寻找解决危机问题的缘由,才能真正消除对失控感的恐惧,危机干预的中心应该放在自我调整和改变上。6.3.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

106对于干预者来说,不要附和求助者对环境和他人的责备,鼓励他们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尽管对他人的问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情绪压力,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不利于求助者从根本上解决危机。6.3.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

107灾难心理救援技术(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与技术)危机干预的步骤6.3.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图6-3危机干预模型的六个步骤

108危机干预的方法(1)咨询①非指导性咨询②合作性咨询③指导性咨询(2)团体辅导(3)心理疏导技术具体步骤:①接触②介绍自己③宣布保密④评估躯体健康状况⑤评估当事人的心理问题⑥评估可用资源⑦正常化⑧鼓励认知和情绪表达⑨及时反馈认知和情感⑩制定并运用计划解决问题6.3.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

109(4)放松疗法(5)叙事疗法(6)音乐疗法(7)美术疗法6.3.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

110建立有效的社会心理干预体制(一)国外的有关情况国外发达国家目前已有相应的组织网络,每当灾难事件发生后可立即组织心理治疗与咨询人员前往出事地点进行心理救援或在事发当地开展心理干预工作,例如美国的“911”事件,以及发生在德国的一中学多名教师被枪杀,俄罗斯一歌剧院人质被劫持事件等,专业心理工作者均在救助工作和对受害者及亲属的帮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6.3.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

111美国已建立系统、完整的重大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系统。设立国家灾难医疗系统(NationalDisasterMedicalSystem,NDMS)。NDMS为政府灾难应激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医疗服务响应(派出的灾难医学救援小组中含有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伤病员后送及收容治疗。6.3.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

112公共卫生事业司本身就设有物质滥用及心理健康服务管理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紧急服务及灾难救援分中心及灾难医学救援组等机构。州一级的政府心理健康管理部门及服务机构也参与其中;此外,许多非盈利的社会组织也积极参与,例如:美国红十字会、大专院校的医学院、心理系、社会工作系及护理系以及一些宗教组织。6.3.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

113(二)我国的有关情况我国对于灾难、危机和心理创伤的心理学及精神卫生领域的研究与国际发达国家的情况相比差距非常大。目前在灾难方面的心理学研究很少。对于灾难和危机的心理干预,已有开展,但工作不系统,较零散,如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专业人员对新疆克拉玛依大火、张北地震、大连空难的工作等。6.3.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

114但工作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临时组建的热线等工作尚不够系统,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二是不同单位的人员各自为政,无法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系统(例如北京曾出现一方面是一线非常需要心理和精神卫生人员;另一方面,许多希望到一线或参加热线等志愿工作的人员有劲无处使)。6.3.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

115(三)建立我国心理干预体系1、建立由政府支持的全国性的重大事件与灾难心理干预系统,由受过专门培训的心理学、精神卫生学家组成中坚力量,由其他人员(如准专业人员志愿人员)组成外围力量。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相关网络的经验,平时这支队伍的成员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以立即行动起来对需要帮助的人群进行心理援助。6.3.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

1162、建立全国性的重大事件、灾难及危机心理反应监控和信息反馈系统,对公众心理反应进行调查和预测研究,并使之成为重大事件及危机下对公众心理进行引导和支持的信息系统,成为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的心理科学顾问系统,并成为为心理干预提供必要信息的调查、监控和反馈系统。6.3.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

1173、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研究如何进行我国的临床心理学培训工作,建立人才库及资格认证工作,使对灾难进行心理干预的工作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才队伍及必要的后备力量。6.3.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

1181.应激的概念是什么?举例说明什么样的情况属于应激。2.应激源从性质上是如何进行划分的?从环境因素上如何分类?3.预防应激有哪几种策略?请简要说明每种策略。4.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简要说明其临床表现有哪些?5.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请具体阐述。6.能够有效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药物有哪些?7、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是什么?8.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有哪些?思考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