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

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

ID:8214090

大小:87.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3-10

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_第1页
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_第2页
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_第3页
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_第4页
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_第5页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污水处理用去油气浮装置    从气浮系统的分离设备、溶气、释放方式等方面,分析比较传统气浮设备的落后和HRA(W)F气浮设备的先进。   溶气气浮是气浮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溶气气浮就是设法在待处理水中通入大量密集的微细气泡,使其与杂质、絮粒互相黏附,形成整体比重小于水的浮体,从而依靠浮力上至水面,以完成固液,液液分离的净水方法。它在造纸、炼油、印染等行业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尤其近几年来,HRA(W)F的气浮设备已有十几台应用在中国造纸行业的白水处理中,它的的运转效果令用户非常满意,但被用户和环保设计部门高度

2、重视却是近两年的事情。因为过去HRA(W)F气浮池只作为造纸设备的附属设备而随主机一齐引进,或只作为造纸行业的专用设备被引进。人们在当初认识它时,看到的可能只是它对纸浆的回收和利用,而忽略了它同时是一种防治污染的水处理的设备。另外一个原因是它高昂的价格,令中小型用户不敢问津。近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保治理、法规的健全、环保经费的加大投入和人们对环保认识的提高;汇绚公司与国内公司的合资、合作,也使产品的价格大幅度的降低。在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使HRA(W)F的气浮设备渐渐走俏。但许多用户对它与传统气浮设备

3、的区别,或换句话说,它到底好在那里还不太了解。为加快引进技术的国产化进程和推广应用,先将该设备的结构原理、工艺流程及具体应用等介绍如下: 1.典型工艺流程:   原水泵3从原水池1中将原水提升到反应室4,絮凝剂在吸水管上投入,并经叶轮混合在反应室中进行絮凝,反应后的絮凝水通过孔墙进入接触室,与来自溶气释放器的释气水相混合。此时水中的絮粒和微气泡相碰撞粘附形成带气絮粒而上浮,并在分离区7进行固液分离。浮至水面的浮渣,由刮渣机刮至排渣槽9排出。清水则由穿孔集水管汇集到集水槽10后出流,部分清水经由溶气水泵11加压后进入

4、溶气罐12,在罐内与空压机13的压缩空气相互接触溶解,饱和溶气水从罐底通过管道输向溶气释放器5。2.基本设计参数:   ①表面负荷2-5m3/m2h;②回流比25-50%   ③分离时间20-45min;④溶气压力2-4bur(表压);   ⑤气浮池深;⑥反应时间10-15min;3.设备在应用中的不足   ①气泡不能均衡地充斥到整个气浮池分离区,对于长方形气浮池,其后段的气的气浮效果是不太理想的,亦可称"气浮死区"。   ②因气浮池较深,为2.0-2.5m,而且要悬浮颗粒的VE>VE(VE在静止状态下,颗粒上浮速

5、度:VE:水流在分离区下降速度),才能有气浮分离效果,所以决定了出水不能太快,停留时间较长,表面负荷低,致使气浮池体积庞大。   ③浮渣的清除是用刮沫机进行"一刀切"式清除,不论早浮上来的,还是晚浮上来的;不论浮渣层厚薄,均定期刮除,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粗放式"工作方式,不但对水体有很大的扰动,对出渣的含固率也没有保证。当刮渣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时,可能会跌落在气浮池下游的浮渣很难再被浮起,直接影响出水水质;当刮渣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时,可能跌落的浮渣大部分跌落在接触区,这时仍可由接触区上升的带气絮粒将其再次托起

6、,但进水水流对逆向刮渣的冲击要比顺向刮渣大,这也破坏了已浮起的悬浮物,徙然增加气浮池的负荷。   ④"动态"进水,"动态"出水,对水体的扰动很大。   ⑤通过对过去应用气浮池的调查,选用的参数-气固比都偏低,致使出水悬浮物浓度偏高,出渣含固率偏低。而气固比的提高要通过增大固流水量、提高溶气效率、增大容器压力来实现,而这些都会增加溶气罐的制造难度-体积要增大,耐压要增高。   ⑥对于溶气罐,为了提高罐的容积利用率,在罐内加设各种填料,以增加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但靠加填料使面积的增加是有限的,溶气水在罐内的停留时间仍

7、长达2-4分钟,致使罐内的体积增大,制作、运输、安装都不方便。   ⑦因为进入溶气罐那的加压水一般都是回流水,回流水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悬浮物,所以罐内的填料要定期更换或清洗,否则会发生堵塞。   ⑧只意识到:"溶气罐的水位必须妥加控制,水位不能淹没填料层,但也不宜过低,以防在出水中带出大量的气泡",带出的大量气泡之所以有害,是因为它们在气浮池内的上升过程中,将产生剧烈的水力搅动,产生的惯性冲击力不仅不能使气泡很好地附着在颗粒表面,反而将撞碎矾花粒,甚至把附着的小气泡撞开,但如果设法让其带出的是20-100pm的小气泡

8、呢?岂不变害为利!   ⑨对微细气泡的形成不是进行"疏"的方法,而是用"堵"的方法;不注重"溶",而只在"释"上做文章,片面依赖溶气释放器的作用,对溶气释放器的研制是精益求精。   ⑩在气浮池的接触区,因每个溶气释放器的服务面积有限。需并联多个溶气释放器,它们之间的最佳开启难度难以调节一致,致使每个释放器的出流量各异,且释放出的气泡大小不一致。   (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