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说课稿

《探究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说课稿

ID:82216929

大小:4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3-12-04

上传者:U-145318
《探究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说课稿_第1页
《探究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说课稿_第2页
《探究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说课稿_第3页
《探究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说课稿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究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第4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课时探究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广州市第五中学马丽娜一、说教学设计(一)说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理解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2、情感性目标:①通过观察,感受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②感受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过程的思维和方法,从而激发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对生命科学的热爱。3、能力性目标:①尝试从现实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②学习进行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③通过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二)说教学内容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第2课时。本实验是一个“探究实验”,实验的本身很简单,但是对于引导学生如何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如何分析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结果、讨论和得出结论等探究能力有较大的作用。同时也引发了学生关于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兴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探究的方向和内容。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教材安排:通过“问题探讨”展示渗透作用的现象和认识半透膜,通过分析水分进出红细胞实验,认识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取决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通过探究活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为学生在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等环节提供了指导和参考案例。教学重点:学会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教学难点:能够对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学会讨论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三)说教学对象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高二的学生经过高一新课程的学习后,应该初步了解探究问题的方法和具备相关的能力。在初中生物学习中也奠定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本课通过探究性活动,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3、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通过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一方面为他们终生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群体的水平。(四)说教学策略1、教学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的教学方式就应该发生改变,角色必须变换,由原来课堂的绝对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由原来的权威地位转变为和所有学生平等的地位。为此,本人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中对原教材作了改动,目的是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更突出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创新思维。(具体见“教学流程”):同时,设计中要体现新课标中“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的要求。最后,因为该课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设计应针对新课标关于科学探究能力的“十一项要求”进行。2、教学方法自主型与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相结合。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实物投影仪、显微投影仪等4、教学流程(1)课前准备:1、完成题目:关于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什么例子,你想了解些什么?(每人自己拟定,小组讨论后把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写在A3白纸上,并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过程和用于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写在A3的白纸上)。2、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等途径确定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把预期实验的结果写在之前的A3纸上,交老师检查。老师只对实验方案中明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错误提供指导意见,对实验的材料、步骤、结果的预测不做过多的评论。3、根据自己小组的设计,自行准备实验材料,配制药品。(教师准备浓度为0.1-0.8g/ml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清水、酸、碱等常用的药品和用具,放在公共药品桌供同学们自由选择。)4、根据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指导学生进行分组。使各小组内有不同能力的同学,相互之间可以学习、模仿,并通过角色变换的方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实现学生社会化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使小组之间是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分享,从而增多有效的探究信息,增大课堂的容量。真正体现合作学习中“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更获得更多的间接经验。”(2)课堂实施:

2环节及时间学生活动使用媒体教师活动/评价1、提出问题(5分钟)小组推荐代表向全班宣布本小组探究的问题、展示实验的材料、简介实验的过程、记录表格及预期的结果实物、实物投影仪对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和介绍自己的实验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动手验证自己的假设。2、实验探究过程(20分钟)分组进行自主探究实验,同时记录实验现象。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指导学生解决实际操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沿着自己设定的方向继续探究。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5分钟)分组整理、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推导结论。引导学生推导出正确的结论。肯定成功的小组的同时,对未能达到预期假设结果的小组给予指导,鼓励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对设计加以改进。4、表达与交流-——质疑、答辩(10分钟)1、小组推荐代表或全组向全班宣布本小组探究问题过程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实验的结果和结论。2、听取其他小组的质疑并进行答疑解释。3、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4、课后制作实验报告小报,张贴在课室的墙报栏。供其他同学在课后进行继续交流、质疑、修改。实物投影仪、显微投影仪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及时修正。2、当学生的表述不规范时及时给予纠正。3、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和落实主干知识4、鼓励学生提出深入探究的问题5、板书设计(1)各小组探究的题目(略)(2)植物细胞的简图(略)(五)说教学评价1、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注意多角度、多侧面地对学生的探究和学习能力进行评价。体现新课标中“面向全体学生”、“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2、制作“实验报告”小报,一方面在课后让学生能相互交流、质疑、修改。解决在课堂上无法展示、答辩所有实验结果的问题。使学习过程得到延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为完整。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评价。二、说教学反思1、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的时候,要把握好“度”。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放羊式”。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设计的环节。就有个小组的设计是“用自己的手指泡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感受皮肤细胞失水的程度。”我的处理是既没有马上否定他们和帮他们修改,也没有让他们继续进行实验验证。而是提醒他们题目是“关于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什么例子”

3,当然,当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后会和人的手指皮肤一样吗?我们可以怎么判断呢?经过我的引导,学生的实验设计就改为:用萝卜条代替“手指”泡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用手感受萝卜条的软硬程度。来推断细胞是失水还是吸水。这样的设计当然就符合要求了。2、教师应充分重视表达与交流——质疑、答辩环节。这个环节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间接经验。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例如:在课堂上有的小组是“探究细胞液的浓度大约在哪个浓度范围的”;有些小组是探究“活细胞和死细胞在失水和吸水时有没有不同”;有些小组的实验材料是菜心,有些是萝卜,有些是洋葱,还有些是橙子。虽然自己小组只做了一个实验,但是通过交流可以分享其它小组的成果,增大了探究的信息和课堂的容量。同时,通过答辩的环节还可以具体、深入地落实知识点。例如:让使用不同材料的小组在显微投影仪上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时。同学们就发现使用萝卜、菜心做成的装片很难看得出分离的效果,橙子的表皮凹凸不平很难制片,还是紫色洋葱的表皮细胞制片的效果最好,原因是洋葱的表皮容易剥取和找到单层的细胞,而且液泡中有颜色更容易观察。再经过老师的引导,原生质层的概念、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失水和吸水等知识的落实就水到渠成了。但是,在这个环节上也有本人的遗憾。由于时间的关系,在课堂上是绝对无法完成所有小组的展示和答辩过程的。本人的处理是利用制作实验报告小报延续学习。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问题。但是,课后的交流明显没有课堂上的即时反馈、正面交锋那么让人震撼和深入人心,因此就或多或少影响学习的效果。3、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对老师的要求是比以往更高了。教师的知识面要广、思维要敏捷。不但要有预见问题和处理预见性问题的能力,更要有处理好随时在实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的应变能力。及时地引导学生不要偏离主干知识的学习方向,防止漫无边际的无效的“探究”,这样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效果。例如:有一个小组设计的实验是:探究“活细胞和死细胞在失水和吸水时有没有不同”他们对于如何使细胞死亡上没有处理好,只是用滴管滴了一滴开水就认为细胞会死亡了。因此他们的再继续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活细胞和“死”细胞都发生了吸水和失水的现象。这和他们在资料上查到的和预期的结果不相同。为此他们非常迷惑,究竟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这时,老师就要及时提醒、点拨他们,使学生解决“如何使细胞真正死亡”的问题。最后实验当然是成功了。如果当时老师不及时做出指导的话,结果就可能是学生在一些实验细节上浪费时间又无法解决问题,或者是得出错误的结论:“活细胞和死细胞都发生失水和吸水”。这些都不是我们希望的。以上的一些例子供各位参考,希望我们能为探讨新课标而共同努力,真正实现我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课程改革的目的。点评:该课设计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尤其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者在理解和分析了课标、学生、教材后对教材的安排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更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更突出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者设计思路清晰:充分体现新课标中“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的要求。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逐一落实新课标关于科学探究能力的“十一项要求”。整个设计是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切合实际,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