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 自然灾害(学案)防灾减灾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 自然灾害(学案)防灾减灾

ID:82312509

大小:1.47 MB

页数:9页

时间:2023-06-13

上传者:138****9411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 自然灾害(学案)防灾减灾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 自然灾害(学案)防灾减灾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 自然灾害(学案)防灾减灾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 自然灾害(学案)防灾减灾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 自然灾害(学案)防灾减灾_第5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 自然灾害(学案)防灾减灾_第6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 自然灾害(学案)防灾减灾_第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 自然灾害(学案)防灾减灾_第8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 自然灾害(学案)防灾减灾_第9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 自然灾害(学案)防灾减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防灾减灾【学习目标】1.结合某一种防灾减灾案例,掌握防灾减灾的手段。2.结合救灾情景,归纳灾前、灾中和灾后的救灾重点。3.针对不同自然灾害中自救与互救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预案。4.结合自己家乡所在地或出行地的情况,说明自救和互救的内涵和重要性。【学习重难点】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学习过程】一、知识体系导引二、学习新知,挑战自我知识点一:防灾减灾手段1.灾害监测我国建成了由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组成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2.灾害防御我国为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一方面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另一方面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3.灾害救援与救助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4.灾后恢复灾后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这一过程也能帮助重建区增强防灾能力。知识点二:自救与互救9/9

11.灾前准备(1)在洪涝、台风多发地区,居民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做好灾前准备,这对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2)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往往是突发的,较难准确预测,但做好灾前准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地震为例,震前准备主要包括准备防灾应急包,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2.灾中救助(1)若洪涝来袭,应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2)当地震发生时,如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带。(3)如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3.灾后自我保护(1)洪灾过后,应做到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的热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2)地震发生后往往还有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等余震过后再作打算。思考:地震和洪水中的救助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提示:地震中救助的重点在于自救,因为地震的发生是瞬间的,只有先救己才能救别人;而洪水中救助的重点在于互救,因为洪水的发生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转移过程中的互救显得尤为重要。1.自然灾害形成基础因素是自然因素,而人为因素是诱发因素,在治理措施中主要是规范人类活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改造自然。2.地震与洪水救助差异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而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有关,具有可预报性,通常在水灾之前能把人、牲畜、财物转移到安全地带。地震的救助主要是在震后进行的,并且以自救为重点,因为地震的发生是瞬间的,只有先救己才能救别人;而洪水的救助主要是在洪水发生过程中进行,并以互救为重点,因为洪水的发生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转移过程中的互救显得尤为重要。三、启迪思维,突破重点重点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探究活动:9/9

2根据下列各图中反映的正确的避震方法,分别总结在室内或室外避震的共性。提示:室内避震的共性是“伏而待定”,迅速躲避到一个相对牢固的桌椅下或三角空间处,蹲或趴下,护住头部。室外避震的共性是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归纳拓展:地震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做好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具体措施如下所示:1.震前准备2.避震方法3.震后的自救与互救9/9

3学以致用: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3.20度,东经103.82度。截至8月13日20时,地震造成25人死亡,525人受伤,6人失联,176492人受灾,73671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据此回答(1)~(2)题。(1)地震后正确的自救措施至关重要,下列关于震后自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B.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救援C.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D.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2)关于震后互救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救老人、孩子,后救青壮年 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第(1)题,被埋在废墟之下时,要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救,尽量减小体力消耗。第(2)题,灾后互救的原则:先救近,后救远;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先救“生”,后救“人”;仔细听呼救声、敲击声、呻吟声等。答案:(1)B(2)C重点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探究活动】9/9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13年7月5日至7日湖北武汉遭遇最强持续降雨过程,城区主干道不少路段大面积积水,雨水漫入临街、店铺与民房,大量车辆在水中熄火抛锚,导致全城“大堵车”。截至7日16时,强降雨天气过程已造成湖北9市29县18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人,紧急安置转移11.4万人,国家减灾委、民政部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指导开展救灾工作。(1)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防洪准备包括哪些方面?(2)遭遇突发性洪水,应怎样逃生?(3)遇到溺水者,应如何将溺水者救上岸?提示:(1)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防洪准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2)遭遇突发性洪水,应尽量逃往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物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3)可以向溺水者抛救生圈、救生衣等,或者划船、游泳去救人。归纳拓展:1.防洪准备2.洪水应急3.洪水中的救助学以致用: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熟悉一些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做到居9/9

5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根据所学知识,据此完成(1)~(3)题。(1)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洪准备的是()①训练爬高能力 ②预备钢制家具 ③听汛期天气预报④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 ⑤学会游泳 ⑥学会救生演习的知识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⑥D.②④⑤⑥(2)下列洪水应急方法错误的是()A.爬上大树B.爬到电线杆上C.抓住木板等漂浮物D.尽量跑到高坡上(3)下列洪水互救方法不正确的是()A.向落水者抛救生圈B.对溺水人员进行人工呼吸C.划船、游泳去救人D.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解析:第(1)题,钢制家具易沉入水中,不适宜防洪;第(2)题,爬到电线杆上,可能导致触电;第(3)题,对落水人员应及时救治。答案:(1)B(2)B(3)D四、达标测评素养一:地震灾害中自救与互救(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据媒体介绍,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紧邻北川,在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但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据此完成1~4题。1.桑枣中学的师生在地震发生时无一伤亡,成功避险,关键之一是充分利用了逃生时间。地震防灾中,有一个名词叫“黄金12秒”,具体指()A.横波到达并造成破坏前的时间B.纵波到达并造成破坏前的时间9/9

6C.人在地震中从意识到灾害到躲避所用的最短时间D.人从感觉晃动到意识到地震的时间2.下列室内避震方法,正确的是()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 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 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 ④选择室内空间大的房间躲避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③3.有关室外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行驶的汽车上,应迅速下车躲避B.桥梁一般比较坚固,可以躲到桥底下C.在百货商场,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躲避D.高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好,可以选择作躲避场所4.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A.不停地大声呼救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C.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谨防烟尘呛闷窒息D.不停地祷告解析:第1题,地震来临时,人从感觉晃动到意识到地震发生需要3~5秒,然后以最快速度躲避的时间也只有7~9秒,这个时间被称为“黄金12秒”。第2题,地震来临时,不同地点应选择不同的避震方式:在家里、教室里,如果不能立刻出去,应选择牢固的遮挡物,“伏而待定”;在人数多的影剧院,不能盲目外出,以防踩踏,应躲在椅下;应选择物体结实、有支撑的、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空间小的地方。第3题,在室外行驶的汽车上应等地震过后再下车,应避开高大的建筑物,不应躲在桥下。第4题,不停大声呼救,会导致体力的大量消耗;睡觉可能错过营救机会。答案:1.C;2.D;3.C;4.C素养二:台风灾害分布与预防(区域认知)台风是广东省主要的气象灾害。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5~6题。9/9

75.下列选项中,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A.惠州南部、汕尾南部、揭阳东南部B.阳江南部、广州南部、珠海东南部C.湛江东部、中山东部、汕头东南部D.茂名南部、东莞西部、潮州东南部6.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B.大风暴雨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C.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D.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解析:第5题,关于图中地理事物位置的描述,属容易题,可直接由图读出结论。第6题,台风是一种气象灾害,来临之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等措施是正确的。而且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因为台风中心附近天气状况为狂风暴雨。B选项中大风暴雨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由于风力较大,可能会使临时建筑物倒塌,带来生命危险,所以不对。答案:5.C;6.B素养三: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7.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9/9

8(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救助措施,其救助措施主要包括:一方面是________,另一方面是________。(2)按图示内容完成下表。图所属救助过程具体方法ABC(3)同地震的救助相比,洪水中的救助,主要是在________进行,其中________更为重要。解析:从图中的信息提示可以看出,此图反映的是洪水救助措施,此措施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二是如何抢救溺水人员。其中A图展示的是向落水者抛救生圈,救人上岸,B和C图展示的分别是科学控水和人工呼吸,抢救溺水人员。答案:(1)洪水;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如何抢救溺水人员(2)图所属救助过程具体方法A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向落水者抛救生圈B如何抢救溺水人员科学控水C如何抢救溺水人员拉直喉管做人工呼吸(3)洪水发生过程中;互救9/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