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 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导学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 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导学案

ID:82323391

大小:700.3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10-21

上传者:138****4567
高中地理必修一 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导学案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 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导学案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 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导学案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 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导学案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 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导学案_第5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 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导学案_第6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 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导学案_第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 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导学案_第8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 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导学案_第9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 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导学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一 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2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导学案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1.重点:大气受热过程、生活中常见的热力环流;2.难点:大气削弱作用和大气保温作用、热力环流原理及现象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2)受热过程①太阳辐射能穿过大气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或散射,才能到达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作用。

1②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又以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使大气增温,因此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③大气受热过程的意义:影响着大气的、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状态。(3)大气的保温作用①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向下的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所以叫。可见,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作用。2、热力环流

2(1)概述: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各纬度间。(2)热力环流:①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②形成。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运动→同一水平面上的差→空气的运动。小组合作完成: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常见的热力环流形成1.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增温快,气温比海面,空气膨胀,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空气由流入;近地面陆地形成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加之因有空气流入形成下沉空气,形成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流入,形成风;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成风,2.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风(如下图a)。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风(如下图b)。

33.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郊区,形成“城市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在郊区,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风。1.★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4(1)(水平)气压梯度。指。(2)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于气压梯度的存在而产生的促使大气由气压区向气压区流动的力。方向:垂直于由压区指向压区,此力是大气作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原因。摩擦力方向地转偏向力方向合作探究风向是怎么确定的?又是怎样表示的? 风速和风力与前面哪个因素相关?什么样的关系?会根据图说明近地面风的受力情况及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

5风理想状态高空风近地面风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垂直等压线,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与等压线与等压线间有,由吹向1、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应用,运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可以分析解决许多实际问题:(1).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2).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3).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4).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2、(1)海陆风

6在下图中标出白天和夜间海洋和陆地的气压的高低,画出白天、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并能说出其形成过程。【议一议】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2.城市热岛环流—城市风在右图上用箭头标出大气的流向,并解释其形成。【议一议】城市规划中应将绿化带、卫星城、污染严重的工厂如何布置?

73.看右图解释山谷风形成原因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据图完成1~2题。1.拉萨能够成为中国著名“日光城”主要是由于________作用强。(  )A.①B.②C.③D.④2.形成“露重见晴天”的说法,主要是由于夜间(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3.下面图甲为滨海地区某日海洋与陆地表面气温日变化,图乙为该地区此日某时段气流状况,由图甲可知乙图出现的时间约为(  )A.6时~18时B.18时~次日6时C.8时~16时D.16时~次日8时

8读“山谷风剖面示意图”,回答4~5题。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图中出现的时间是夜晚②图中出现的时间是白天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呈上升运动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呈下沉运动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呈上升运动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6.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9(1)在右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2)A地气压(高或低),B地气温(高或低),A地天气状况,B地天气状况。(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A、B两地为陆地的是________。(4)如果A、B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________(增强、减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