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操作规程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操作规程

ID:82370485

大小:19.49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3-09-28

上传者:159****5919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操作规程_第1页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操作规程_第2页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操作规程_第3页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操作规程_第4页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操作规程_第5页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操作规程_第6页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操作规程_第7页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操作规程_第8页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操作规程_第9页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操作规程_第10页
资源描述: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操作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操作规程第一篇: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操作规程医疗废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一、医疗废物产生地收集点1、各医疗废物产生点应从方便收集出发设立收集点,可设立在污染物处理间,亦可在治疗室附近设置专室。2、收集点应设醒目标识,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3、禁止医疗废物在非收集点倾倒、丢弃或混入生活垃圾。二、分类收集1、感染性废物和病理性医疗废物应立即丢弃至黄的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内;损伤性医疗废物应立即丢弃至黄色医疗废物专用锐器盒内。2、在盛装前,应对包装袋或锐器盒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3、锐器盒放置点应便于就近丢弃。4、药物性废物应由药剂部门统一回收、集中处理。

15、临床科室产生的少量化学性废物应由相应采购部门统一回收、集中处理;临床科室产生的大量化学性废物应由产生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进行处理。6、病原体的培养基、微生物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物,应先采用耐高温塑料袋打包,放入灭菌器后,打开袋口或在袋上多处戳洞,以便蒸汽穿透,在实验室内采用内循环式压力蒸汽灭菌(121℃,102.9kPa,20-30min)消毒,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7、患者的体液(如胸腔积液、腹水)及其他排泄物倒入下水道,由医院统一进行污水处理。8、输血器、血袋单独收集,按感染性废物回收统一处理。9、放入包装袋或者锐器盒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10、医疗废弃物分类参照卫生部、环保总局卫医发(2003)287号《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三、转运与交接1、转运

2(1)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医疗废物产生地医务人员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确保封口紧实、严密。(2)封口后若发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应增加一层包装并再次封口。(3)运送人员需进行适当防护:包括工作衣、口罩、手套。(4)运送车辆应易于装卸和清洗,防渗漏、防遗散、无锐利边角。(5)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的医疗废物打包装入黄色塑料转运箱,加盖上扣后送至暂存地。运送时间应避开人流高峰,运送路线从病区两头污物电梯。(6)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转运箱是否破损、泄露,有破损的转运箱严禁使用。(7)医疗废物应当放置在运送车辆内密闭运送,防止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露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8)每天运送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消毒。2、交接

3医疗废物产生地医务人员和运送人员应共同清点废物种类、重量(数量),由运送人员统一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时间、部门及医疗废物类别、重量(数量),交接人员分别签名,用三联单形式。四、暂存1、医疗废物不得逞露天存放,避免阳光直射。暂存地必须与生活垃圾存放地、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密集区分开,具有防雨淋的装置,并应有良好的照明设备和通风条件,以及防鼠、防蚊蝇设施,张贴“生物危险”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每日工作结束后消毒工作场所。2、回收站工作人员防护具包括工作衣、鞋、口罩、手套。3、应将所收集的废物按类别堆放。4、暂存点储存的医疗废物每个工作日由当地具有资质的固体废物处置公司回收。交接时应记录项目也包括医疗机构名称、感染性废物及其他〔体积(袋),质量(kg)〕、损伤性废物〔体积(盒),质量(kg)〕、医疗机构交接人员签名、医疗废物运送方人员签名、车牌号码、交接时间、废物种类、各类别废物质量、交接日期。第二篇:医疗废物处置的标准操作规程

4文件编号:医疗废物处置操作规程适用对象:接触医疗废弃物的医务人员编写者:审核者:版次:编写日期:2007-5-30审核日期:2007-5-30执行日期:2007-6-22注:本文件程序仅供本中心医务人员使用,未经中心业务办同意,禁止翻印目的:建立医疗废弃物处置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废弃物处置的正确性和规范性一、医疗废物处理原则1.严禁将医疗废物置于生活垃圾中。2.损伤性废物(如针头、刀片、缝合针等)放入专用防刺伤的锐器盒中,运送时不得放入收集袋中,以防运送时造成锐器伤。3.防锐器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4.可疑或确诊的传染病病人的废物需消毒,可放入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消毒1小时。无法消毒且不会在运送中造成污染的物品(损伤性废物除外)用双层收集袋收集,以防收集、运送时泄漏、扩散、污染。并在收集袋上特别说明的地方写明具体情况。

55.所有医疗废物出科室时需标明产生科室、类别、产生日期及需要特别说明的内容。6.所有长期存放感染性医疗废物的容器必须有盖,随时关启。7.盛装医疗废物时,不得超过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8.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增加一层包装。9.中心实验室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10.运送时使用专用污物电梯或专用时段运送,运送后对污物楼梯及其他相关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并记录。11.中心医疗废物专职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12.医疗废物存放点或污物桶能上锁,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处有相关标识及严密的封闭措施,每日工作结束上锁,以防失窃,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613.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等意外事故时,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并启动意外事故紧急预案,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工作,同时向科室内医疗废物科室负责人报告,由其向应急办报告。处理结束后写事情经过与今后的预防措施,交业务办备案。二、医疗废物分类按照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文件要求及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点具体情况,对中心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感染性废物(黄色专用垃圾袋)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注意:1.垃圾桶上标明“感染性废物”并有专用标示;2.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人污物入双袋,袋口封紧;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在科室内消毒后装双袋,袋口封紧;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5.废弃的血液、血清;

7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入黄色专用垃圾袋后入专用硬质器盒)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1.医用针头、缝合针。入锐器盒2.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注意: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玻璃类需消毒后放入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2—2.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1.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放射性废物,如:同位素闪烁液放黄色专用桶送指定地点血压计,温度计废弃后送设备科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说明: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是指使用一次后即丢弃的,与人体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并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者卫生保健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8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是指临床用于病人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的指套、手套、吸痰管、阴道窥镜、肛镜、印模托盘、治疗巾、皮肤清洁巾、擦手巾、压舌板、臀垫等接触完整粘膜、皮肤的各类一次性使用医疗、护理用品。一次性医疗器械是指《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所规定的用于人体的一次性仪器、设备、器具、材料等物品。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三、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制度1.建立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登记内容为日期、科室、医疗废物来源及种类、数量和重量,交付者与接受者双签名。2.登记本保存三年3.医疗废物必须由市卫计局指定单位接受,并依照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4.禁止工作人员转让、买卖医疗废物。四、医疗废物处置流程

9产生废物者按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妥善处理;部门废物收集员定期将部门内固体废物按要求集中;部门废物收集员出科室前在收集袋上填全标签内容;填医疗废物转移联单;废物处置室专人收集需集中处置的医疗废物;废物处置专职人员按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置;废物专职保管人员按要求进行保管,待指定单位回收;废物处置专职人员与指定回收单位共填医疗废物转移联单;后勤妥善保管第一联医疗废物转移联单。—3—参考文献:1.《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3.《关于本市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弃物临时处置意见》4.《医疗废弃物分类目录》5.《医疗废弃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4—第三篇: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制度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制度一、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订本制度。二、医疗废物的界定根据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二〇〇三年十月十日制定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10三、各科室在处理医疗废物时要遵循以下分类处理的原则:1、感染性和病理性废物装在黄色的防渗漏的专用塑料袋中,隔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使用双层包装袋,并及时密封。2、损伤性废物如手术利器和使用过的针头装进专用的利器盒中。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交我院医疗废物管理站前就地消毒。4、以上1、2、3类医疗废物由产生科室的责任护士按规定程序交给我院医疗废物管理站管理员,管理员按规定程序交给深圳市环境保护局危险废物处理站处理。5、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感染病人排出的体液脓液,先加1/5量的漂白粉(粪便加2倍量20%的漂白粉溶液)搅匀后加盖放置4小时,再倒入厕所。6、药物性废物除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外交由药剂科处理。

117、化学性废物,如放射科废弃的显影液、定影液、胶片,病理科产生的二甲苯、甲醛,其他科室产生的含重金属废物直接交给深圳市环境保护局危险废物处理站处理。交接时由产生科室责任人和市环境保护局危险废物处理站工作人员按规定程序移交。四、将医疗废物放在生活垃圾中或其他地方、将生活垃圾放进医疗废物专用袋中的,每发现一例扣除当事人现金100元,由此引起严重后果的追究刑事责任。五、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移交人员在工作中必须穿工作服、带工作帽和口罩以及防护手套,工作中必须防止被刺伤或擦伤。六、工作人员在移交废物时要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双方认真填写特制联单,保留一年,作为双方核对重量和备查的依据。第四篇: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制度万安卫生院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制度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订本制度。一、医疗废物的界定根据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二〇〇三年十月十日制定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二、各科室在处理医疗废物时要遵循以下分类处理的原则:

121、感染性和病理性废物装在黄色的防渗漏的专用塑料袋中,隔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使用双层包装袋,并及时密封。2、损伤性废物如手术利器和使用过的针头装进专用的利器盒中。以上1、2类医疗废物由产生科室的相关责任人按规定程序进行消毁处理。三、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感染病人排出的体液脓液,先加1/5量的漂白粉(粪便加2倍量20%的漂白粉溶液)搅匀后加盖放置4小时,再倒入厕所。四、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移交人员在工作中必须穿工作服、带工作帽和口罩以及防护手套,工作中必须防止被刺伤或擦伤。五、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事故时按《医院固体医疗废物处理应急方案》处理。万安卫生院2009年1月第五篇:医疗废物处置制度医疗废物处置制度

131、医疗机构的医疗废弃物处理必须遵守环保标准要求,并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生活垃圾按城市垃圾处理原则进行处理。2、医疗污物的处理采取分类收集原则,尽量减少有害有毒废弃物和带传染性废弃物的数重,有利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处理。3、设置三种以上颜色的污物袋,黑色袋装生活垃圾,黄色袋装医用垃圾(感染性废弃物),有特殊标志的污物袋装直接焚烧、放射性和其它特殊的废弃物。污物袋应坚韧耐用,首选可降解塑料袋。所有废弃物都应经消毒后,分别放入标有相应颜色的污物袋中,每日由专人负责运送,也可根据需要收集中装入服务站内污物箱或废物存放地,2天内请运送单位清空。4、针头、输液器等锐器不应与其他废弃物混放,必须稳妥安全地置入锐器容器中。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使用,严禁出售给其他非指定单位或随意混入生活垃圾中丢弃。5、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服务机构,应当按照主管部门的规定,根据以下基本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

14(1)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做毁形处理;(2)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3)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6、液体污物及污水的处理,参照《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