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规教学调研活动中的几点思考

在常规教学调研活动中的几点思考

ID:8265802

大小:3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3-15

在常规教学调研活动中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在常规教学调研活动中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在常规教学调研活动中的几点思考_第3页
在常规教学调研活动中的几点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在常规教学调研活动中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在常规教学调研活动中的几点思考城子学区研训室魏延国一、几种课型(一)、精读课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精读课的基本模式:激情导入——整体感知(读、悟)——具体分析理解〈品〉(庖丁解牛的过程)——研究欣赏〈赏〉(揣摩语言)——拓展提高〈用〉(阅读型、写作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重点导学(阅读课)的模式:(中年级可分三课时;高年级可为两课时)一课时(读通)了解文本:第一步:激情引入(结合本单元的主题)。第二步:析题。第三步:初读感悟(整体感知:边读边画生字、生词;圈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注意停顿)。第四步:检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读,纠正字音,引导学生进行正确

2、评价:我向你学习什么、你应该注意什么)。注:还可将检查生字的任务放在此环节完成。第五步:教师范读(你们的功夫下得还不到,来老师给你们读读,你们听听,象老师这样读,你们能做到吗?或者老师想和你们比赛读,我读完请同学们评价一下等)。第六步:生再读课文。第七步:检查生字(你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了生字,老师从课文中将他们挑出来,看你们还认识吗?)这个环节可先出示单个字让学生读,再组词,最后再还原到文本中去。第八步:让学生默读,思考文本写了什么内容,并汇报。(最终让学生做到正确、流利地读文)。第九步:教师小结:你学到了什么。第十步:作业。二课时(读懂

3、)理解文本:第一步:回顾引入。第二步:让学生自由读文(找出与文章主旨有关的重点词语、句子、段落,做圈点批注,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重点研读(以读为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段落进行品析、感悟表达方法及作用;教师结合文本的关键语句进行朗读指导)。本环节关注的是作者是怎样写的。第四步:课堂小结。回归到文本中让学生再读文,体味文本中蕴含的人文情感,侧重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写(让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步:拓展(读讲结合:背诵精彩段落或复述;读写结合:利用学过的方法写一段话;读画结合……)。三课时(学会运用):拓展阅读

4、、进行基础知识、能力(如写字指导、学到的文章表达方法、精彩词句段分析等)训练。以上模式只是一个范式,作为参考,,各环节可依据教学实际随机调整。教学中不能以讲完课为目的,而应该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中年级可按上述模式,高年级可用两课时,即减少写字的训练。(二)、略读课文:第一步:激情导入(结合单元主题)。4第二步:析题(分析题目之后,让学生读阅读提示,提炼出本课的学习任务)。第三步:粗读课文(整体感知)。第四步:再浏览课文(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课前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即可。)第五步:拓展练习(结合所选名著、课后资料袋、阅读材料等)。第六步

5、:小结:谈谈你的收获;教师分层次布置作业。(三)、古诗文教学:模式和讲读课文雷同,大致可分以下几个步骤:结合单元主题引入——析题——读诗——解意——悟情——明理——积累运用。二、几项着力点:1、教学重点:低年级注重随文识字—读文偏重于识字—高年级注重读文,感悟表达方法。2、阅读:低年级浅显的理解写什么—中年级写什么为什么写—高年级则侧重怎样写。3、写作:低年级注重写话,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像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写通顺完整的句子)。中年级围绕一个中心自由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感想(三年级以段为主,四年级能初步成

6、文)。高年级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像作文,最终达到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高年级才真正叫习作)。三、几点反思: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大胆创新,学生个性张扬,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然而,静下心来反思,存在一些与新课程“貌似神离”的现象。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新课程理念的不解、浅解和误解,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1、“人文”代替“语文”众所周知,语文课曾经有单纯地注重传授语文知识技能,舍人文而讲语文的时代,结果导致语文教学患上严重的丧魂失魄症而走进死胡同。但近几年来却又出现另一种离开语文来讲人文的倾向,有意无意

7、地把语文与人文等同起来。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却忽视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如我听过一堂语文课,教师让学生读完课文后,便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你在本课中学到了什么?成了名副其实的政治课;还有教师在讲说明文时,只注重让学生说说本课写了什么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注重环境保护,此课又上成了生物课,彻底没有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学生虽情有所悟,意有所会了,可这是语文课吗?我们知道:小学语文课文体以记叙文(写的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和说明文(让学生知道写了什么,更关键的是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主。无论什么课文,我们都应

8、让学生明白,课文写的是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的。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