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ID:82774327

大小:1.74 MB

页数:28页

时间:2023-09-23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度高中2021级上学期入学联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用乙醇能被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的原理来检验酒驾B.可用淀粉检验某食盐中是否含有碘C.可用K2FeO4对自来水进行消毒与净化D.可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的原理制备漂白粉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苯的结构式:B.乙醇的球棍模型:C.氢氧化钠的电子式:D.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符号:O3.下列反应既属于吸热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C+CO22COB.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C.CaO+H2O=Ca(OH)2D.2Na+2H2O=2NaOH+H2↑4.元素周期表的编制是化学史上的一大创举。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的过渡元素中易寻找催化剂及合金材料B.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都是碱金属元素C.元素周期表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均位于同一列D.元素周期表中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位于第IIB族5.下列变化既破坏了共价键又破坏了离子键的是A.氯化氢溶于水B.水挥发为水蒸气C.碳酸氢钠受热分解D.氯化镁熔融6.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乙基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8NAB.标准状况下,22.4L辛烷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8NA

1C.标准状况下,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10NAD.1L0.5mol∙L−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氢原子数目为NA7.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该反应的反应热:△H=E1−E2C.该反应的活化能为E1D.使用催化剂可使过渡态能量降低,△H减小8.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碱金属与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正确的是A.单质的熔沸点均逐渐升高B.单质的密度均逐渐增大C.原子的半径均逐渐增大D.单质的化学活泼性均逐渐增强9.下列各组物质之间的关系错误的是A.H和D——同位素B.乙醇和甘油——同系物C葡萄糖和果糖——同分异构体D.和——同种物质10.下列物质的制备方法正确的是A.用乙烷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制备纯净一氯乙烷B.用FeS与稀硝酸反应制备H2S气体C.用碱石灰与浓氨水制备NH3D.电解熔融氯化铝制备金属铝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g)+O2(g)=H2O(g)△H1,H2(g)+O2(g)=H2O(l)△H2,则△H1>△H2B.C(s)+O2(g)=CO(g)△H1,C(s)+O2(g)=CO2(g)△H2,则△H1<△H2C.已知H+(aq)+OH-(aq)=H2O(l)△H=-57.3kJ·mol-1,H2SO4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H=2×(-57.3)kJ·mol-1D.在某一反应中,若反应物总键能大于生成物总键能,则是放热反应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NO2与水反应:3NO2+H2O=NO+2H++2

2B.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OH-=C.少量铁与稀硝酸反应:3Fe+8H++2=3Fe2++2NO↑+4H2OD.硫酸铝溶液与足量氨水反应:Al3++3NH3•H2O=Al(OH)3↓+313.下列溶液中离子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A.:取少量溶液,先加稀硝酸,再加硝酸钡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B.Cl-:取少量溶液,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C.:取少量溶液,加入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观察是否变红D.:取少量溶液,加入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选项ABCD实验操作实验目的分离乙醇和乙酸由海水制粗盐分离固体碘和氯化铵由硫酸铜溶液制胆矾A.AB.BC.CD.D15.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

3B.该物质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面C.该物质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均能与钠反应D.该物质含有两种官能团16.下列实验操作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结论A测定中和热实验中将50mL0.5mol·L-1的盐酸与50mL0.55mol·L-1的NaOH溶液混合,放出热量为QkJ该反应中和热为QkJ·mol-1B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变蓝淀粉未发生水解C向铜与过量浓硫酸反应后的试管中加水,溶液显蓝色该反应生成了CuSO4D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同时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且不褪色Cl2和SO2在溶液中反应,且生成物只有酸性,没有漂白性A.AB.BC.CD.D17.已知a、b、c、d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5倍,b是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是第三周期中最小的,d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一定只含极性键B.原子半径由大到小:c>d>a>bC.a的简单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生成共价化合物D.常温下,c不能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发生化学反应18.松油醇是一种调味香精,已知α-松油醇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0H16OB.该物质可发生酯化反应,且形成的酯中不含18O

4C.该物质有7种等效氢D.该物质可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氧化反应、取代反应19.已知由一至三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X、Y、Z、W组成的某物质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物质中除X原子外,其他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B.离子半径:Z>WC.Z的非金属性大于Y,所以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高于YD.Z和W形成的化合物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20.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石蜡油分解产物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石蜡油是多种烷烃的混合物B.实验中可观察到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均褪色,且反应原理相同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主要原因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产生了CO2D.若石蜡油足量,水槽中收集的气体中可能含有乙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21.2019年为元素周期表发现150周年,故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新版周期表包含118种元素,表中代表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回答下列问题:

5(1)将铁的元素符号填写在上述元素周期表相应的空格中____。(2)短周期元素M、N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M、N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写出工业生产上用M制备N的化学方程式____。(3)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正确且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___(填标号)。A.酸性:HCl>HClOB.非金属性:N>PC.碱性:NaOH>Al(OH)3D.沸点:HF>HCl(4)SCl6分子的空间结构为正八面体形(如图所示)。1molSCl6中含有___molS-Cl键。(5)写出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与第二周期第VIA族元素形成的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物质的电子式____,该物质与水反应时,还原剂为____。22.近年来随着机动车经济的飞速发展,机动车的生产和使用量急剧增长,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机动车排气污染对环境和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已相当严重。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氮气以及铅和碳氢化合物等。回答下列问题:(1)CO、CO2、SO2、NO几种气体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__(填化学式),CO2的结构式为____。(2)Pb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此可知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3)汽车尾气中的一种碳氢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8H18,写出该碳氢化合物分子含有6个甲基的结构简式____,该结构的二氯代物有____种。(4)为了测定尾气中SO2的含量,某同学将汽车尾气缓慢通入盛有500mL0.1mol·L-1酸性KMnO4溶液的容器中,若通入尾气的气速为16L·min-1,经过5min溶液恰好完全褪色,假定尾气中的SO2被充分吸收且尾气中其他物质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则SO2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该尾气中SO2的含量为____g·L-1。23.截止2021年底,我国乙烯总产能为4168万吨/年,约占全球总产能的18%。回答下列问题:I.蒸汽裂解制备乙烯为最主要途径。(1)丁烷为蒸汽裂解制备乙烯的主要原料,丁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写出沸点较低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理由是____。

6(2)已知正丁烷和异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如下:C4H10(g,正丁烷)+O2(g)→4CO2(g)+5H2O(l)△H=−2878kJ∙mol−1C4H10(g,异丁烷)+O2(g)→4CO2(g)+5H2O(l)△H=−2869kJ∙mol−1由此可得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正丁烷的稳定性____异丁烷(填“大于”“小于”或“等于”)。II.石油化工和煤化工是化学工业的基石,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品合成有机化合物的路线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产物省略),其中有机物A可以用作水果催熟剂。(3)图中标有I、II、III的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A的结构简式为____。(4)图中标有①②③④⑤的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有____,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5)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4.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氯气并对Cl-、Fe2+、乙醛、Br-的还原性进行探究(夹持装置和加热仪器省略)。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2)待A中反应开始后,B的溶液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3)反应几分钟后,向C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C中溶液立即变红,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乙醛被氯气氧化,理由是____。若检测到C中没有乙醛存在,则可说明氯气完全氧化了乙醛,其检测乙醛已经完全被氧化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___。(4)D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5)取B、D反应后的溶液(不含氯气)各少许,分别加入乙醛溶液,B中溶液无明显变化,D中溶液黄色消失,由此得出Cl-、Fe2+、乙醛、Br-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

725.硫在自然界中主要以黄铜矿(CuFeS2)和黄铁矿(FeS2)等矿物形式存在,其中黄铜矿在工业上除冶炼铁和铜外,还可以制备硫及硫酸。黄铜矿的综合利用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丹霞地貌的岩层因含_____(填某种含铁氧化物的化学式)而呈红色。可利用铜的焰色反应鉴别黄铜矿(CuFeS2)和黄铁矿(FeS2),铜的焰色反应颜色是____(填标号)。A.黄色B.紫色C.砖红色D.绿色(2)黄铜矿中Fe和Cu均为+2价,上述流程转化中共有____个氧化还原反应。(3)写出反应①化学方程式_____。在上述流程转化中,能证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4)如图所示为反应②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填标号)。A.铝热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b为氧化铁与铝粉的混合物C.2mol氧化剂参与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12NA(5)某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含少量SiO2)中S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现有100kg该黄铜矿,按上述流程转化,理论上最多可制得____kg硫酸。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度上期高中2021级入学联考化学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8A.可用乙醇能被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的原理来检验酒驾B.可用淀粉检验某食盐中是否含有碘C.可用K2FeO4对自来水进行消毒与净化D.可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的原理制备漂白粉【答案】B【解析】【详解】A.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被乙醇还原为Cr3+,两者颜色不相同,因此可用乙醇能被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的原理来检验酒驾,故A正确;B.单质碘与淀粉变蓝,食盐中加碘是加碘酸钾,因此不能用淀粉检验某食盐中是否含有碘,故B错误;C.K2FeO4具有强氧化性,其还原产物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杂质,因此可用K2FeO4对自来水进行消毒与净化,故C正确;D.可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的原理制备漂白粉,不能用石灰水,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B。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苯的结构式:B.乙醇的球棍模型:C.氢氧化钠的电子式:D.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符号:O【答案】B【解析】【详解】A.是苯的结构简式,不是结构式,故A错误;B.乙醇球棍模型:,故B正确;C.氢氧化钠的电子式:,故C错误;D.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其质量数为16,则符号为,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3.下列反应既属于吸热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C+CO22COB.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9C.CaO+H2O=Ca(OH)2D.2Na+2H2O=2NaOH+H2↑【答案】A【解析】【详解】A.C+CO22CO是吸热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符合题意;B.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是吸热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CaO+H2O=Ca(OH)2是放热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D.2Na+2H2O=2NaOH+H2↑是放热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A。4.元素周期表的编制是化学史上的一大创举。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的过渡元素中易寻找催化剂及合金材料B.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都是碱金属元素C.元素周期表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均位于同一列D.元素周期表中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位于第IIB族【答案】A【解析】【详解】A.元素周期表的过渡元素中易寻找催化剂及合金材料,在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寻找半导体材料,故A正确;B.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除氢)都是碱金属元素,故B错误;C.元素周期表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不个位于同一列,比如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可能在0族,也可能在第IIA族,故C错误;D.元素周期表中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位于第IIIB族,共32种元素,故C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5.下列变化既破坏了共价键又破坏了离子键的是A.氯化氢溶于水B.水挥发为水蒸气C.碳酸氢钠受热分解D.氯化镁熔融【答案】C【解析】【详解】A.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溶于水时只破坏共价键,A不符合题意;B.水挥发为水蒸气,只改变分子间的距离,而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所以没有破坏化学键,B不符合题意;

10C.碳酸氢钠为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既破坏离子键又破坏共价键,C符合题意;D.氯化镁为不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熔融时只破坏离子键,D不符合题意;故选C。6.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乙基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8NAB.标准状况下,22.4L辛烷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8NAC.标准状况下,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10NAD.1L0.5mol∙L−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氢原子数目为NA【答案】C【解析】【详解】A.1mol乙基(∙CH2C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7NA,故A错误;B.辛烷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因此22.4L辛烷物质的量无法计算B错误;C.18gH2O物质的量为1mol,1个水分子含有10个质子,则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10NA,故C正确;D.1L0.5mol∙L−1的硫酸溶液中硫酸物质的量为0.5mol,0.5molH2SO4含有氢原子数目为NA,由于水中还含有氢原子,因此1L0.5mol∙L−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氢原子数目大于NA,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7.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该反应的反应热:△H=E1−E2C.该反应的活化能为E1D.使用催化剂可使过渡态能量降低,△H减小【答案】D【解析】【详解】A.从图中信息,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因此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B.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活化能减去生成物的活化能即△H=E1−E2,故B正确;C.根据图中得到该反应的活化能为E1,故C正确;

11D.使用催化剂可使过渡态能量降低,但是△H不变,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D。8.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碱金属与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正确的是A.单质的熔沸点均逐渐升高B.单质的密度均逐渐增大C.原子的半径均逐渐增大D.单质的化学活泼性均逐渐增强【答案】C【解析】【详解】A.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熔沸点逐渐降低,A不正确;B.碱金属元素的单质中,钾的密度比钠小,出现了反常,B不正确;C.不管是碱金属还是卤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均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C正确;D.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单质的化学活泼性增强,卤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的活泼性逐渐减弱,D不正确;故选C。9.下列各组物质之间的关系错误的是A.H和D——同位素B.乙醇和甘油——同系物C.葡萄糖和果糖——同分异构体D.和——同种物质【答案】B【解析】【详解】A.H和D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A正确;B.乙醇和甘油虽然都属于醇,但前者是一元醇,后者是三元醇,二者所含官能团的数目不同,不属于同系物,B错误;C.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都为C6H12O6,但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D.和都是邻二甲苯,属于同种物质,D正确;故选B。10.下列物质的制备方法正确的是A.用乙烷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制备纯净的一氯乙烷B.用FeS与稀硝酸反应制备H2S气体C.用碱石灰与浓氨水制备NH3

12D.电解熔融氯化铝制备金属铝【答案】C【解析】【详解】A.用乙烷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反应不能制备纯净的一氯乙烷,发生取代反应,是生成一系列的反应,故A错误;B.由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因此用FeS与稀硝酸反应不能制备H2S气体,故B错误;C.浓氨水受热易分解,因此用碱石灰与浓氨水制备NH3,故C正确;D.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只能电解熔融氧化铝制备金属铝,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g)+O2(g)=H2O(g)△H1,H2(g)+O2(g)=H2O(l)△H2,则△H1>△H2B.C(s)+O2(g)=CO(g)△H1,C(s)+O2(g)=CO2(g)△H2,则△H1<△H2C.已知H+(aq)+OH-(aq)=H2O(l)△H=-57.3kJ·mol-1,H2SO4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H=2×(-57.3)kJ·mol-1D.在某一反应中,若反应物总键能大于生成物总键能,则是放热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A.H2O(g)=H2O(l)时会放出能量,则|△H1|<|△H2|,△H1>△H2,A正确;B.CO(g)+O2(g)=CO2(g)时会放出能量,则|△H1|<|△H2|,△H1>△H2,B不正确;C.H2SO4和Ba(OH)2反应时,除去产生H+与OH-反应的中和热外,还会释放Ba2+与的结合能,所以H2SO4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H<2×(-57.3)kJ·mol-1,C不正确;D.在某一反应中,若反应物总键能大于生成物总键能,则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是吸热反应,D不正确;故选A。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NO2与水反应:3NO2+H2O=NO+2H++2B.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OH-=C.少量铁与稀硝酸反应:3Fe+8H++2=3Fe2++2NO↑+4H2OD.硫酸铝溶液与足量氨水反应:Al3++3NH3•H2O=Al(OH)3↓+3

13【答案】C【解析】【详解】A.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离子方程式为:3NO2+H2O=NO+2H++2,A正确;B.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生成Ca(HCO3)2,离子方程式为:CO2+OH-=,B正确;C.少量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Fe(NO3)3、NO和水,离子方程式为:Fe+4H++=Fe3++NO↑+2H2O,C错误;D.硫酸铝溶液与足量氨水反应,生成Al(OH)3沉淀和(NH4)2SO4,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D正确;故选C。13.下列溶液中离子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A.:取少量溶液,先加稀硝酸,再加硝酸钡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B.Cl-:取少量溶液,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C.:取少量溶液,加入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观察是否变红D.:取少量溶液,加入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答案】B【解析】【详解】A.:取少量溶液,先加稀硝酸,再加硝酸钡溶液,不能排除产生的干扰,应先加盐酸,后加氯化钡,A不正确;B.Cl-:取少量溶液,先加稀硝酸酸化,以排除等的干扰,再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Cl-,B正确;C.:取少量溶液,加入NaOH溶液,加热,检验产生的气体时,应使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使用蓝色石蕊试纸,即便生成NH3,也观察不到试纸的颜色变化,C不正确;D.:取少量溶液,加入盐酸,即便产生气泡,也不能排除等的干扰,D不正确;故选B。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选项ABCD

14实验操作实验目的分离乙醇和乙酸由海水制粗盐分离固体碘和氯化铵由硫酸铜溶液制胆矾A.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A.分离乙醇和乙酸时采用蒸馏法,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支管口处,A不正确;B.由海水制粗盐时,采用蒸发结晶法,在蒸发皿中进行蒸发,B正确;C.固体碘受热升华,遇冷凝华,氯化铵受热分解,遇冷分解产物化合,固体混合物加热后,都从烧杯底转移入圆底烧瓶底,不能将二者分离开,C不正确;D.由硫酸铜溶液制胆矾时,应采用结晶法,而不能在坩埚中灼烧,D不正确;故选B。15.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B.该物质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面C.该物质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均能与钠反应D.该物质含有两种官能团【答案】C【解析】

15【详解】A.该物质含有苯环,1mol该物质含有最多可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酯基不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A错误;B.根据苯中12个原子共平面,酯基共平面,碳碳单键可以旋转,因此该物质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但不能是一定共平面,故B错误;C.该物质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生成羧酸和醇,两者产物均能与钠反应,故C正确;D.该物质含有酯基官能团,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16.下列实验操作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结论A测定中和热实验中将50mL0.5mol·L-1的盐酸与50mL0.55mol·L-1的NaOH溶液混合,放出热量为QkJ该反应的中和热为QkJ·mol-1B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变蓝淀粉未发生水解C向铜与过量浓硫酸反应后的试管中加水,溶液显蓝色该反应生成了CuSO4D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同时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且不褪色Cl2和SO2在溶液中反应,且生成物只有酸性,没有漂白性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A.中和热是指H+与OH-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参加反应的H+为0.025mol,放热QkJ,则中和热为40QkJ·mol-1,A不正确;B.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表明有淀粉存在,可能是淀粉未水解,也可能是淀粉发生部分水解,B不正确;C.向铜与过量浓硫酸反应后的试管中加水,溶液显蓝色,表明加水稀释后溶液中存在CuSO4,CuSO4可能是在加水前就存在,也可能是加水后才由反应生成,C不正确;D.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且不褪色,表明溶液显酸性,但没有漂白性,D正确;

16故选D。17.已知a、b、c、d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5倍,b是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是第三周期中最小的,d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一定只含极性键B.原子半径由大到小:c>d>a>bC.a的简单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生成共价化合物D.常温下,c不能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5倍,则a的质子数为7,为N元素;b是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b为O元素,c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是第三周期中最小的,则c为Al元素,d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则M层有6个电子,即M的原子序数为16,为S元素,据此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为N,b为O,c为Al,d为S,则A.a元素形成的氢化物可以为NH3,也可以为N2H4,其中N2H4中除了含氮氢极性键,还含有氮氮非极性共价键,A错误;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上述四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Al)>d(S)>a(N)>b(O),B正确;C.a的简单氢化物为氨气,可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HNO3)反应生成硝酸铵,而硝酸铵属于离子化合物,C错误;D.常温下,Al能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浓硫酸)发生钝化现象,该现象属于化学反应呢,D错误;故选B。18.松油醇是一种调味香精,已知α-松油醇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0H16OB.该物质可发生酯化反应,且形成的酯中不含18OC.该物质有7种等效氢

17D.该物质可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氧化反应、取代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结构简式得到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0H18O,故A错误;B.该物质可发生酯化反应,根据酸脱羟基,醇脱羟基上的氢分析形成酯中含18O,故B错误;C.该物质有8种等效氢,如图,故C错误;D.该物质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氧化反应,含有羟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19.已知由一至三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X、Y、Z、W组成的某物质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物质中除X原子外,其他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B.离子半径:Z>WC.Z的非金属性大于Y,所以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高于YD.Z和W形成的化合物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答案】C【解析】【分析】由一至三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X、Y、Z、W组成的某物质的结构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X有一个价键,则X为H,Y有四个价键,则Y为C,Z有两个价键,则Z为O,W能形成正一价阳离子,则W为Na。【详解】A.该物质中除X原子(两电子稳定结构)外,其他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A正确;B.根据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则离子半径:Z>W,故B正确;C.非金属性与简单氢化物的沸点无关系,故C错误;D.Z和W形成的化合物氧化钠或过氧化钠,它们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C。20.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石蜡油分解产物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8A.石蜡油是多种烷烃的混合物B.实验中可观察到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均褪色,且反应原理相同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主要原因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产生了CO2D.若石蜡油足量,水槽中收集的气体中可能含有乙烯【答案】B【解析】【详解】A.石蜡油是多种烷烃的混合物,故A正确;B.实验中可观察到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均褪色,和溴水是发生加成反应,和酸性高锰酸钾是氧化反应,两者反应原理不相同,故B错误;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来源于烯烃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产生的,故C正确;D.石蜡油分解生成烯烃和烷烃,若石蜡油足量,水槽中收集的气体中可能含有乙烯,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21.2019年为元素周期表发现150周年,故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新版周期表包含118种元素,表中代表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回答下列问题:(1)将铁的元素符号填写在上述元素周期表相应的空格中____。(2)短周期元素M、N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M、N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写出工业生产上用M制备N的化学方程式____。

19(3)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正确且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___(填标号)。A.酸性:HCl>HClOB.非金属性:N>PC碱性:NaOH>Al(OH)3D.沸点:HF>HCl(4)SCl6分子的空间结构为正八面体形(如图所示)。1molSCl6中含有___molS-Cl键。(5)写出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与第二周期第VIA族元素形成的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物质的电子式____,该物质与水反应时,还原剂为____。【答案】(1)(2)SiO2+2CSi+2CO↑(3)BC(4)6(5)①.②.Na2O2【解析】【小问1详解】Fe为26号元素,在周期表第四周期第VIII族,因此铁元素符号填写在上述元素周期表相应的空格中为;故答案为:。【小问2详解】短周期元素M、N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M、N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则M为C、N为Si,工业生产上用M制备N即碳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O2+2C

20Si+2CO↑;故答案为:SiO2+2CSi+2CO↑。【小问3详解】A.同种元素氢化物酸性与含氧酸酸性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B.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因此非金属性:N>P,可以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故B符合题意;C.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因此碱性:NaOH>Al(OH)3,可以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故C符合题意;D.HF存在分子间氢键,因此沸点:HF>HCl,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BC。【小问4详解】根据SCl6分子的空间结构分析1molSCl6中含有6molS-Cl键;故答案为:6。【小问5详解】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Na)与第二周期第VIA族元素(O)形成的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物质为过氧化钠,其电子式,该物质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答案为:;Na2O2。22.近年来随着机动车经济的飞速发展,机动车的生产和使用量急剧增长,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机动车排气污染对环境和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已相当严重。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氮气以及铅和碳氢化合物等。回答下列问题:(1)CO、CO2、SO2、NO几种气体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__(填化学式),CO2的结构式为____。(2)Pb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此可知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3)汽车尾气中的一种碳氢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8H18,写出该碳氢化合物分子含有6个甲基的结构简式____,该结构的二氯代物有____种。(4)为了测定尾气中SO2的含量,某同学将汽车尾气缓慢通入盛有500mL0.1mol·L-1酸性KMnO4溶液的容器中,若通入尾气的气速为16L·min-1,经过5min溶液恰好完全褪色,假定尾气中的SO2被充分吸收且尾气中其他物质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则SO2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该尾气中SO2的含量为____g·L-1。【答案】(1)①.CO2、SO2②.O=C=O(2)第六周期第IVA族

21(3)①.②.3(4)①.2+5SO2+2H2O=5+2Mn2++4H+②.0.1【解析】【小问1详解】CO、CO2、SO2、NO几种气体中,CO2对应的酸为碳酸,SO2对应的酸为亚硫酸,则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CO2、SO2,CO2的电子式为,则结构式为O=C=O。答案为:CO2、SO2;O=C=O;【小问2详解】由Pb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可确定P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由此可知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六周期第IVA族。答案为:第六周期第IVA族;【小问3详解】化学式为C8H18的碳氢化合物,分子含有6个甲基,则另2个碳原子上不连有氢原子,各连有3个甲基,结构简式为,该结构的二氯代物中,2个Cl可能连在同一碳原子上、2个Cl可能连在同一季碳原子的两个亚甲基上、2个Cl可能连在不同季碳原子的两个亚甲基上,所以共有3种。答案为:;3;【小问4详解】SO2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生成K2SO4、MnSO4、H2SO4,离子方程式为2+5SO2+2H2O=5+2Mn2++4H+;n(KMnO4)=0.500L×0.1mol·L-1=0.05mol,n(SO2)==0.125mol,m(SO2)=0.125mol×64g/mol=8g,该尾气中SO2的含量为=0.1g·L-1。答案为:2+5SO2+2H2O=5+2Mn2++4H+;0.1。【点睛】配平离子方程式时,先按得失电子守恒配平,再按电荷守恒配平,最后按质量守恒配平。23.截止2021年底,我国乙烯总产能为4168万吨/年,约占全球总产能的18%。回答下列问题:I.蒸汽裂解制备乙烯为最主要途径。(1)丁烷为蒸汽裂解制备乙烯的主要原料,丁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写出沸点较低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理由是____。

22(2)已知正丁烷和异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如下:C4H10(g,正丁烷)+O2(g)→4CO2(g)+5H2O(l)△H=−2878kJ∙mol−1C4H10(g,异丁烷)+O2(g)→4CO2(g)+5H2O(l)△H=−2869kJ∙mol−1由此可得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正丁烷的稳定性____异丁烷(填“大于”“小于”或“等于”)。II.石油化工和煤化工是化学工业的基石,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品合成有机化合物的路线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产物省略),其中有机物A可以用作水果催熟剂。(3)图中标有I、II、III的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A的结构简式为____。(4)图中标有①②③④⑤的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有____,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5)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①.②.相同分子式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沸点越低(2)①.C4H10(g,异丁烷)→C4H10(g,正丁烷)△H=+9kJ∙mol−1②.小于(3)①.III②.CH2=CH2(4)①.②③⑤②.+CH3CH2OH+H2O(5)M+14【解析】【分析】有机物A可以用作水果催熟剂,则A为乙烯,丁烷发生裂解反应生成乙烯和乙烷,乙烯和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乙醇催化氧化变为乙醛,乙醛催化氧化变为乙酸,煤干馏分解得到煤焦油,煤焦油蒸馏得到甲苯,甲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变为苯甲酸,苯甲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小问1详解】根据相同碳原子烃,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因此沸点较低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故答案为:;相同分子式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23【小问2详解】将第二个方程式减去第一个方程式得到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4H10(g,异丁烷)→C4H10(g,正丁烷)△H=+9kJ∙mol−1,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因此正丁烷的稳定性小于异丁烷;故答案为:C4H10(g,异丁烷)→C4H10(g,正丁烷)△H=+9kJ∙mol−1;小于。【小问3详解】I是裂解,属于化学变化,II是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III是蒸馏,属于物理变化,因此图中标有I、II、III的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III,有机物A可以用作水果催熟剂,则A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答案为答案为:III;CH2=CH2。【小问4详解】①是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②是乙醇催化氧化,③是乙醛催化氧化,④是发生酯化反应,⑤是甲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因此图中标有①②③④⑤的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有②③⑤,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H2O;故答案为:②③⑤;+CH3CH2OH+H2O。【小问5详解】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B是醇催化氧化变为醛,少两个氢原子,相对分子质量为M−2,C是醛催化氧化,多一个氧原子,相对分子质量为M−2+16=M+14,因此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14;故答案为:M+14。24.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氯气并对Cl-、Fe2+、乙醛、Br-的还原性进行探究(夹持装置和加热仪器省略)。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2)待A中反应开始后,B的溶液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3)反应几分钟后,向C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C中溶液立即变红,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乙醛被氯气氧化,理由是____。若检测到C中没有乙醛存在,则可说明氯气完全氧化了乙醛,其检测乙醛已经完全被氧化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___。(4)D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24(5)取B、D反应后的溶液(不含氯气)各少许,分别加入乙醛溶液,B中溶液无明显变化,D中溶液黄色消失,由此得出Cl-、Fe2+、乙醛、Br-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答案】(1)4H++2Cl-+MnO2Mn2++Cl2↑+2H2O(2)溶液变黄(3)①.不能②.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酸性物质(盐酸和次氯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立即变红③.取反应后的C中溶液少许,先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无砖红色沉淀产生(或“取反应后的C中溶液少许,先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再加入银氨溶液,混合均匀后放入水浴中加热,控制水浴的温度在60℃~70℃,不会有光亮的银镜出现”)(4)2Br-+Cl2=Br2+2Cl-(5)Fe2+>乙醛>Br->Cl-【解析】【分析】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氯气先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氯气和乙醛反应,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单质,尾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小问1详解】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水和Cl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2Cl-+MnO2Mn2++Cl2↑+2H2O;故答案为:4H++2Cl-+MnO2Mn2++Cl2↑+2H2O。【小问2详解】待A中反应开始后,氯气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是黄色溶液,因此B的溶液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溶液变黄;故答案为:溶液变黄。【小问3详解】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说明乙醛被氧化为乙酸,若检测到C中没有乙醛存在,则可说明氯气完全氧化了乙醛,乙醛具有还原性,因此可通过向将溶液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看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故答案为:不能;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酸性物质(盐酸和次氯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立即变红;取反应后的C中溶液少许,先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无砖红色沉淀产生(或“取反应后的C中溶液少许,先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再加入银氨溶液,混合均匀后放入水浴中加热,控制水浴的温度在60℃~70℃,不会有光亮的银镜出现”)。【小问4详解】D中是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溴单质和氯化钠,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r-+Cl2=Br2+2Cl-;故答案为:

252Br-+Cl2=Br2+2Cl-。【小问5详解】取B、D反应后的溶液(不含氯气)各少许,分别加入乙醛溶液,B中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铁离子和乙醛不反应,则还原性是亚铁离子大于乙醛,D中溶液黄色消失,说明乙醛和溴单质反应生成溴离子和乙酸,则还原性是乙醛大于溴离子,根据非金属性强弱得到还原性是溴离子大于氯离子,由此得出Cl-、Fe2+、乙醛、Br-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Fe2+>乙醛>Br->Cl-;故答案为:Fe2+>乙醛>Br->Cl-。25.硫在自然界中主要以黄铜矿(CuFeS2)和黄铁矿(FeS2)等矿物形式存在,其中黄铜矿在工业上除冶炼铁和铜外,还可以制备硫及硫酸。黄铜矿的综合利用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丹霞地貌的岩层因含_____(填某种含铁氧化物的化学式)而呈红色。可利用铜的焰色反应鉴别黄铜矿(CuFeS2)和黄铁矿(FeS2),铜的焰色反应颜色是____(填标号)。A.黄色B.紫色C.砖红色D.绿色(2)黄铜矿中Fe和Cu均为+2价,上述流程转化中共有____个氧化还原反应。(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在上述流程转化中,能证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4)如图所示为反应②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填标号)。A.铝热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b为氧化铁与铝粉的混合物C.2mol氧化剂参与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12NA(5)某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含少量SiO2)中S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现有100kg该黄铜矿,按上述流程转化,理论上最多可制得____kg硫酸。【答案】(1)①.Fe2O3②.D

26(2)6(3)①.2CuFeS22FeS+Cu2S+S②.8H2S+8Cl2=S8↓+16HCl(4)C(5)24.5【解析】【分析】CuFeS2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高温分解,生成FeS、S、Cu2S。FeS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eSO4和H2S,FeSO4与足量氨水、空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OH)3沉淀,Fe(OH)3热分解生成Fe2O3等,Fe2O3发生铝热反应生成Fe;H2S与Cl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S8等;Cu2S用氧化法冶炼Cu,生成的SO2氧化为SO3后用水吸收制得硫酸。【小问1详解】铁的氧化物中,FeO、Fe3O4都呈黑色,Fe2O3呈红棕色,则丹霞地貌的岩层因含Fe2O3而呈红色。铜的焰色反应颜色是绿色,故选D。答案为:Fe2O3;D;【小问2详解】上述流程转化中,CuFeS2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高温分解反应、FeSO4与足量氨水及空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2O3发生铝热反应、H2S与Cl2发生置换反应、Cu2S用氧化法冶炼Cu、SO2氧化为SO3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共有6个氧化还原反应。答案为:6;【小问3详解】反应①中,CuFeS2分解生成FeS、Cu2S、S,化学方程式2CuFeS22FeS+Cu2S+S。在上述流程转化中,能证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反应,是H2S与Cl2的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为8H2S+8Cl2=S8↓+16HCl。答案为:2CuFeS22FeS+Cu2S+S;8H2S+8Cl2=S8↓+16HCl;【小问4详解】A.虽然铝热反应引发时需高温条件,但反应发生后就不需再提供反应条件,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不正确;B.最上面的物质应为KClO3,下面物质才是氧化铁与铝粉的混合物,所以b为KClO3,B不正确;C.铝热反应为Fe2O3+2Al2Fe+Al2O3,2mol氧化剂(Fe2O3)参与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4×3NA=12NA,C正确;故选C。答案为:C;【小问5详解】依据反应流程图,可得出如下关系:2CuFeS2—Cu2S—H2SO4,

27n(CuFeS2)=n(S)==5×104mol,n(H2SO4)=n(CuFeS2)=2.5×104mol,m(H2SO4)=2.5×104mol×98g/mol=2.45×104g=24.5kg。答案为:24.5。【点睛】在反应过程中,S有损失,在使用关系式法求解时,需注意物质间的定量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