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三生”公共空间融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乡镇“三生”公共空间融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ID:82843965

大小:27.4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3-09-22

上传者:gjxwyhcr
乡镇“三生”公共空间融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1页
乡镇“三生”公共空间融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2页
乡镇“三生”公共空间融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3页
乡镇“三生”公共空间融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4页
乡镇“三生”公共空间融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5页
乡镇“三生”公共空间融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6页
乡镇“三生”公共空间融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7页
乡镇“三生”公共空间融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8页
乡镇“三生”公共空间融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9页
乡镇“三生”公共空间融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乡镇“三生”公共空间融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乡镇“三生”公共空间融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镇村公共空间治理,持续巩固治理成果,积极探索镇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融合治理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切实提升镇村公共空间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结合梅花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1465”发展思路,把“三生”空间融合治理作为镇村公共空间治理提升的重要抓手,重点聚焦镇村生产要素提效、镇村生活品质提档、镇村生态环境提级等方面,做到规划层面研究、组织层面实施,全力推动镇村公共空间布局优化、资源赋能、经济发展、生态友好、文明和谐,全力打造具有梅花特色的镇村公共空间治理升级版,争做全县农村集成改革先行区的表率,奋力谱写新时代“春到上塘”的新传奇。二、主要目标在巩固前期资产资源应收尽收的基础上,以“提高资产资源高效利用、提升镇村管理水平、促进产业蓬勃兴旺、改善生态宜居环境、构筑文明和谐镇村”为目标,全面拓展镇村“三生”空间治理内涵,重点围绕集体资产资源、镇工业集中区、镇村风貌内涵、镇村便利宜居、生态环境五个方面治理提升,实施富民强村、提质增效、美镇靓村、要素集聚、碧水绿地五大行动,构建“天蓝、地绿、水清、路美”一体化的镇村治理新格局,实现强农靓村富民新成效,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 基本原则(一)坚持应收尽收,深化治理。对前期镇村公共空间治理成果全面“回头看”,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解决历史遗留的难点、堵点等问题,对各类公共资产资源做到应收尽收、规范管理。

1(二)坚持统筹整合,集成利用。以村组为单位,统筹整合公共生产要素或利用率不高的资产资源,聚小成大、集点成面,深入探索发展新模式,重育功能,重构体系,重造平台,做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资产资源优化配置。(三)坚持生态宜居,富民增收。按照“镇当城建、特色发展、生态富民”的理念,创新创优排定“三生”空间融合治理项目,抓好试点、示范和引导,加快主体培育、产业集聚、生态提升,促进强农、靓村、富民。四、重点工作(一)聚焦集体资产资源治理提升,实施富民强村行动1. 农村集体“三资”利用拓展提升。放大公共空间治理效应,对回收200亩以下、空间治理增收15万元以下的村开展“回头看”,做到应收尽收、高效利用,巩固公共空间治理成果。持续推进清产核资,完善“一图一册、一证一表”管理,建立健全村(居)集体“三资”数据库,将公共资产资源确权到村(居),明确管护责任,实现集体资源底清权明、上图管理。扩大集体资产资源所有权、经营管理权的权证化应用,对收回的集体建设用地、设施农业用地等土地,探索通过土地位移等政策,优化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推动特色农业集聚发展。建立镇村两级公共资产资源共享机制,整合政策扶持资金和村组集体经济组织闲置资金,鼓励在县城、工业园区投建或购置标准化厂房、购买经营性商铺获取租赁收益,领办创办合作社、参与村企联建等项目增加经营性收入,以村(居)为单位整合资金入股投资镇村建设,村集体参与投资分红。年内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居)数占比达65%以上,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200万元以上村(居)1—2个,300万元以上的村(居)有突破,村经营性收入增长率达8%以上。(牵头单位:农经中心;责任单位:组织办、财政所、国土所、农技中心、各村居)

22.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按照“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管理科学、节约集约”的原则,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优先推进符合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的存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形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新模式,对权属明晰、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具备开发建设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采取有偿方式直接入市,拓展集体增收渠道,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和提高农民收入,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建立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引导村居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宅基地整理、旧村庄拆改等方式,腾退集体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合作模式,增加村集体土地资源收益。202b年,积极争取推动一定规模的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牵头单位:国土所;责任单位:农经中心、财政所、村建办、税务分局、司法所、生态办、纪委、信访办、各村居)3. 乡村家门口创业就业工程。重点对已收回的村小、老中学、老村部、粮管所、食品站、窑厂、单位院落等公共资产资源,进行登记造册,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原则,引导广大干群积极开展全民创业,积极引进和发展“三来一加”项目,深入推进“村企联建”,大力推进家门口创业就业,带动留守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年内每个村居对已收回的村小、老村部、窑厂、单位院落等集体资产,重新利用率达到 80%以上,全镇新增创业主体940户,带动新增就业900人以上;新增电商5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亿元;开展创业培训50人次以上,培训合格率90%以上。(牵头单位:劳保所;责任单位:农经中心、组织办、宣传办、园区办、市监分局、村建办、国土所、生态办、文广中心,各村居)(二)聚焦镇工业集中区治理提升,实施提质增效行动1. 高质量编制规划。

3结合梅花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和工业发展现状,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聘请高资质的设计单位,加快完善工业集中区规划编制,确定镇工业集中区四至范围,优化工业集中区布局,科学合理制定工业用地、基础配套、产业定位等规划,提升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年内要完成工业集中区规划编制工作。(牵头单位:园区办;责任单位:国土所)2. 集约节约空间利用。鼓励通过依法回收、承租改造、政府回购、股份合作、空间置换等方式,按照工业集中区规划标准,对镇老旧低效工业集中区进行集中统筹、连片改造。制定分类处理办法,对现有的空置厂房、烂尾厂房、占用厂房、僵尸企业、闲置土地等分类建档,逐一登记造册、形成清单,通过项目招引、资产转让、兼并重组、破产清退、政府收购等方式盘活,提高标准化厂房利用率和土地集约利用;对“开票少、纳税少、用工少”的企业,实施“腾笼换凤”工程进行属地范围内位置置换,优先配置优质新项目,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对年度开票销售低于1000万元、纳税低于20万元、用工少于30人的企业原则上予以清退置换,工业集中区厂房利用率达到95%以上。(牵头单位:园区办;责任单位:国土所、生态办)3. 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按照“一园区一特色”的原则,规划建设彰显产业特色的园区形象标识。加大园区道路建设,做到路网全覆盖,及时做好道路维护,提高对入园企业的承载力。加大园区雨污管网建设,做到雨污分流,企业污水全部接入管网。做好园区绿化,对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进行绿化改造提升,美化园区环境。年内实现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全部达标,绿化实现全覆盖。(牵头单位:园区办;责任单位:生态办)4. 

4 经济效益有效提升。建立工业集中区改造提升投资回收与收益共享机制,通过竞争择优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团队,以承租、合作或合资运营方式参与镇工业集中区改造提升,参与投资回收与收益分配。通过综合治理,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企业培育,实现集约节约利用,推动镇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年内实现镇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以上,增值税税收增长15%以上,标准化厂房利用率达95%以上。(牵头单位:园区办;责任单位:财政所、税务分局)(三)聚焦镇村风貌内涵治理提升,实施美镇靓村行动1. 小城镇公共服务配套治理提升。牢固树立“镇当城建”理念,努力提升镇区“商气、人气、名气”。全面查找小城镇发展中公共服务短板,做好配套治理提升规划,围绕“八化四圈”,巩固落实“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文化、秩序化、黑色化”工作,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增强生活服务功能,为农民群众构建便捷“生活圈”、完善“服务圈”、繁荣“商业圈”、休闲“旅游圈”。深入挖掘人文历史底蕴,按照一街一特风格设计,年内按照“3311”便民工程要求,做好农贸市场、生态停车场、休闲广场“三场”提升改造,街景公园、星级公厕、公共基础设施“三公”配套完善,一条“宜商、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样板街道创建,一个“产业强、功能多、形态美、机制活”的特色风情集镇区打造,年内结合重点镇、特色镇的布局,争创特色风情集镇区、特色风情街区、座星级公厕等,建设生态优良、风貌独特的宜居城镇。(牵头单位:城管队;责任单位:国土所、生态办、文广中心、村建办、农路站、供电所、电信分局、移动分公司、相关村居)2. 集中居住区治理提升。以农房项目为主要抓手,推进农村集中居住区治理提升,积极推动“五优”美丽示范社区创建。特色风貌塑造,结合区域风土人情,融合历史文化传承元素,打造“一区一特”的人文特色集中居住区,营造富有精神魅力的特色居住空间。完善配套设施,高质量建设党群服务中心,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文化广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动健身场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将农村民生、法律服务、纠纷调解、社区矫正和社会治理领域纳入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5建立村民自我服务与政府公共服务、社会主体服务有效衔接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具备条件的小区全面实现市场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服务,暂不具备市场化运作条件的小区由村居组建物业管理委员会,成立物业管理公司,做好日常小区管理。创新服务方式,通过推行工作人员“全岗通”工作法、创新“代办托管”等服务模式,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优化治理模式,加强党建引领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和服务,开展“五美庭院”创建和“星级家庭”等评选等活动,有效提升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水平。年内以农房等集中居住区为主体,创建设施优等、管理优化、服务优质、人文优异、环境优美的“五优”美丽示范村居至少2个,村居“五美庭院”创建率达常住户的85%。(牵头单位:村建办;责任单位:农经中心、组织办、宣传办、城管队、综治、卫计中心、妇联、民政办、文广中心,各村居)3. 规划发展自然村庄治理提升。对规划发展村庄,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开展包括公共空间治理在内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发展村庄本着就地取材、量力而为的原则,以“五改善”为抓手,做好公共空间环境改善提升。改善村庄出入口空间,突出镇村风情风貌,按照自然宜人的原则,形成鲜明独特的村庄标识,提升村庄出入口形象。改善农民户外活动空间,结合人口分布,布点农民户外休息场所,通过配置桌椅、补植绿化等方式提升配套设施,改善农民户外活动场所环境。改善公共服务空间,在村庄内合理设置公共停车点、健身器材等设施,让群众共享公共空间。改善村内道路水体空间,完善道路和水岸绿化,提升村台风貌。改善庭院内外空间,利用家前屋后空间资源,栽植经济林果、乡土树种,美化庭院空间。年内所有发展自然村庄100%达到“环境整洁村”标准,实现发展村庄“五改善”率达100%。(牵头单位:农经技中心;责任单位:国土所、村建办、城管队、卫计中心、文广中心、民政办、中小学、农路站,各村居)

64. 乡风文明引领提升。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农村、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教育活动。结合“我们的节日”等重要节点,广泛开展经典诵读、节日民俗、文化娱乐等活动。加强载体建设,加大文明实践所站建设,镇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居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站所比例不低于30%,农房项目示范率达100%;镇村显要位置设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公益宣传展牌、墙体画、景观小品;村居主要出入口(党群服务中心)设有群众知晓的村规民约。深入推进“减人情负担、扬文明新风”专题行动,大力宣传推行《人情新风“宿9条”》,将人情减负工作纳入村规民约,深化农村党员干部操办婚丧事宜报备制度,修订人情新风《倡议书》,党员干部“人情减负”承诺书签订率达100%,按季度发布人情新风“红黑榜”。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按季度分层次推进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志愿者、身边好人、“善行义举榜”选树展示活动,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打造英雄人物、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宣传展示阵地,道德讲堂实现全覆盖,文明村占比超过72%,镇以上文明家庭占比超过35%。(牵头单位:宣传办;责任单位:中小学、文广中心、组织办、卫计中心、民政办、妇联,各村居)(四)聚焦群众便利宜居治理提升,实施要素集聚行动1. 文明交通安全出行综合治理。建立镇村道路常态管护机制,全面整治镇村道路路面及通行环境,及时维修破损路面,对沿线交通标志牌、路肩、边坡、边沟及生命安全防护设施进行维修、补齐,常态化管控路肩坡种植物、行道绿化,打造“畅、洁、绿、美、安、舒”的交通出行环境。深入开展

7“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通过集中整治“一盔一带”交通违法行为,显著增强群众佩戴安全头盔、使用安全带的意识,做到安全文明出行。实现公交站点优化调整,结合群众实际需求和公交线路实际情况,聚焦镇村公交线网薄弱环节,对规划不合理、线路不科学的交通线路进行优化,重新设点布局,不断改善群众出行便捷度。(牵头单位:农路站、派出所、交警三中队;责任单位:城管队、国土所、文广中心、中小学,各村居)2. 打造镇村公共空间30分钟生活圈。强化镇村公共空间的综合治理和资源回收利用,结合农房改善、规划发展自然村庄改造提升等镇村建设行动,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镇和有条件的村居进行适度针对性资源要素集聚,高标准打造集医疗卫生、养老福利、超市、停车、菜市、金融、体育游憩、休闲娱乐、文化教育、交通服务为一体的30分钟生活圈,即农村群众从居住地出发,步行30分钟(距离2.5公里左右),可满足出行、购物、健身、休闲、医疗、阅读、教育、养老、餐饮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安全、友好、舒适的服务。年内全镇打造不少于2个乡村公共空间30分钟生活圈。(牵头单位:村建办;责任单位:宣传办、财政所、国土所、农经中心、中小学、民政办、组织办、卫计中心、文广中心、农路站、各村居)3. 健康村镇治理提升。完善基层卫生室配备,新建小区、重点集中居住区、改建提升小区,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建设相应规模的卫生室用房;对新改扩建卫生室,加强人员招聘、设备配置,提升服务能力,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推进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在人口密度较大的村居,结合环境条件,推进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小屋等项目建设,集中居住村居建成一个健康主题公园或健康步道和一个健康小屋,打造“15分钟体育健身圈”,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年内争创建省卫生乡镇或健康乡镇,三分之一以上村(居)创成健康村(居),每个健康村(居)创至少创建一个健康家庭,镇层面要创建一个健康单位。深化农村厕所革命,对规划发展自然村庄,户厕改造以进院入户为主,

8同时根据村庄实际,适当规划建设以15—20户为标准布局的三间式集成式公厕,彻底消除旱厕、露天粪坑;近期列入拆迁计划人口密度较大的自然村庄,本着方便群众原则,建设小型或移动公共厕所满足群众如厕需求。加强建成公厕后期长效维护和管理,今年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95%以上。(牵头单位:卫计中心;责任单位:农经技中心、国土所、城管队、水务站、财政所,各村居)(五)聚焦镇村生态环境治理提升,实施碧水绿地行动1.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升。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以实施畜禽污染治理“回头看”行动、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处置、秸秆综合利用、直播稻改机插秧、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五个方面为抓手,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升年行动,推动五项工作快速落地见效;建立和完善我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长效监管机制,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优化镇村生态环境面貌,加快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年内实现规模养殖场治理率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100%;实现全镇农业生产废弃物(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回收处置率达96%以上。(牵头单位:农经技中心;责任单位:生态办、财政所、水务站、派出所、农路站、各村居)2.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提升。坚持“鼓励分类、城乡统筹、综合治理”的原则,按照“户投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全域推广垃圾“四分类”标准,将垃圾分类由县城区向集镇区、集中居住区和规划发展自然村庄延伸,重点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对垃圾收运设备、垃圾分类集中收集点、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进行合理配置和长效管护,做到有齐全的设施设备、稳定的保洁队伍、长效的资金保障、完善的监管制度,建立健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年内确保实现“

9432”分类收运处理目标,“4个高于”即总量增长率高于10%、精准投放率高于65%、群众知晓率高于80%、设施覆盖率高于87%;“3个到位”即无害化处理到位、资源化利用到位、常态化管护到位;“2个示范”即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集中收集示范点建设。(牵头单位:城管队,责任单位:农经技中心、生态办、财政所、村建办,各村居)3.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加强镇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建设,积极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持续推动污水处理厂站和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动污水管网逐步向污水处理厂站周边规划发展自然村庄延伸,建立健全污水处理厂站长效管护机制,组织开展已建设施“回头看”等工作,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成一个、运行一个、见效一个”,提升农村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和水平,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年内对镇2座污水处理厂提质扩容,新建污水处理厂站2座,确保80%的行政村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城镇污水达标处理率达94%以上。(牵头单位:村建办;责任单位:生态办、国土所、财政所、水务站,相关村居)4. 农村河道沟渠治理提升。完善河道水系连通,在百河千渠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排查断头河(沟),全面打通连通,构建水系相连、河网相通的健康水循环体系。强化河道内源整治,全面排查整治河道管理范围内违法建设、违法圈圩以及乱堆乱放、乱耕乱种、乱排乱放等问题,做好河岸、水体保洁和水生植物、沿岸植物的季节性收割,维护和提升河道面貌和水体自净能力。打造生态幸福河湖,根据河道不同功能,通过植入绿色、乡愁、田园、文化等元素,恢复河道生态功能,精塑河道生态景观,实现“河湖通、流水清、沿岸美”,展现“水韵梅花”特色。提升河道管护水平,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明确管护机构、人员和经费,严禁破坏河湖健康生态行为。年内建设农村生态河道3条,其中生态示范河道不低于50%,河湖水质基本达到Ⅳ类标准。(牵头单位:水务站;责任单位:生态办、农经技中心、文广中心、国土所,各村居)

10五、实施步骤(一)动员部署阶段(202b年4月10日—4月17日)。召开全镇动员部署大会,全面部署落实。各村居和部门全面认领任务,结合各自实际,细化分解任务,迅速动员落实。各责任牵头部门分别对照县直部门制定的工作导则,及时下发执行。(二)全面治理阶段(202b年4月18日—11月30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围绕重点任务、工作导则,分别形成每类项目的落实方案;聚焦痛点难点堵点,创新创优方式方法,高标准打造示范带动性强的样板项目,确保治理成效。(三)验收考核阶段(202b年12月1日—12月31日)。迅速组织“回头看”和“拉网式”大排查,找差距、找问题,迅速整改提升;制定长效管理办法和常态管理机制,切实巩固提升治理成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依据考核考评办法,开展考核验收,评选一批先进典型和后进单位,严格兑现奖惩。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梅花镇“三生”公共空间融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单位为成员。同时建立镇领导联系村居挂钩包片制度,联系挂钩村居的镇领导要靠前指挥、一线督导。各村居要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建立支部书记任组长的领导机构和推进机制,高效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二)注重统筹调度。坚持“五心”工作法,牵头部门负责本组的工作推进和具体业务指导,镇层面统筹工作推进,加强工作调度,督促指导村居工作落实;属地村居和部门对照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节点,一线调度保障,快速推进落实。建立健全“一周一会办、一月一观摩”推进机制,后劲单位表态发言,对连续两次落后的约谈相关责任人,连续三次落后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组织处理。每月召开两次

11牵头部门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三)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平台,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深入查找标杆工程、创新做法,广泛开展“治理标兵”“党员先锋”等评选活动,以典型引领治理纵深推进;引导激励党员干部带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镇村公共空间治理,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四)严格督查问效。将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列入全镇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和村居评星定级考核体系,制定出台公共空间治理考核考评办法。将督查与问效、问责贯穿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全过程,对治理成效不明显的村居,纳入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整顿;对因工作措施不力、工作作风不实、未完成年度任务的予以通报批评、约谈问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