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

2022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

ID:82999709

大小:296.61 KB

页数:9页

时间:2023-07-05

上传者:151****8026
2022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_第1页
2022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_第2页
2022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_第3页
2022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_第4页
2022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_第5页
2022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_第6页
2022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_第7页
2022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_第8页
2022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_第9页
资源描述:

《2022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绵阳市2022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卡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点、考场号。2.第Ⅰ卷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10(1)、13、17小题须用2B铅笔填涂]。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莅临(lì)解数(jiè)精练隽永(juàn)燕然勒功(lè)B.审校(jiào)契合(qì)豁然贯通(huò)望闻问切(qiè)C逻辑(jí)园圃(pǔ)扣人心弦(xuán)嘉言懿行(yì)D.棱角(líng)社稷(jì)满腔热忱(chén)拾级而上(sh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斑斓懵懂甘之如恰墨守成规B.镶嵌脉博披荆斩棘雍容华美C.弓驽钟磬独辟蹊径相辅相成D.磅礴诙谐绿草如茵声情并茂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面对荣誉,这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却轻描淡写地说,他只是干好了本职工作而已。B.中国航天人白手起家,在荒无人烟戈壁滩上,顶风沙、立塔架,筑起航天丰碑。C.纪录片《90后在战疫一线》细节丰富而生动,医护工作者无私奉献的形象跃然纸上。D.这群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以青春许国,从繁华都市来到边疆,矢志守护祖国的安宁。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北京自成为2022年冬奥会主办城市以来,全国人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空前高涨。

1B.《2021年外卖骑手职业报告》显示,我国外卖骑手当中,男性人数为87%,女性为13%。C.打造独具特色的出版品牌,是各大出版机构抢占图书出版市场、提升知名度的常用手段。D.九绵高速通车后,沿线居民出行不仅会更便捷,而且绵阳与阿坝地区的联系也将更紧密。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近期,改编自同名小说的《人世间》《风起陇西》等影视剧取得了很好的口碑。此类作品在改编时注重彰显时代气质,在视听呈现、情节叙述和价值表达上更为精进,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下观众的观剧品味和诉求,全方位提升了影视创作的水准,__________。A.凸显出国产剧精品化的创作趋势B.国产剧精细化创作趋势日渐凸显C.国产剧凸显出精品化的创作趋势D.凸显出国产剧创作的精细化趋势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机,字仲景,南阳人也。学医术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工于治疗,尤精医方,遂大有时誉。汉灵帝时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少时与同郡何颙客游洛阳,颙探知其学,谓人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医也!”尝见侍中王仲宣,仲景曰:“君年至四十当有疾,须眉脱落,脱落后半年必死,宜豫服五石汤,庶几可免。”仲宣时年二十余闻其言恶之虽受方而不饮居数日复见仲景乃佯曰五石汤已饮之矣仲景曰:“观君气色,非饮药之诊,何轻命欺人如此邪?”仲宣益深恶之。后二十年果有疾,须眉皆脱落。越一百八十七日卒。时人以为扁鹊、仓公无以加也。著《伤寒卒病论》【注】十卷行于世。盖推本《素问·热论》之旨,兼演伊尹《汤液》而为之。探赜钩玄,功伴造化,华佗读而善之曰:“此真活人书也!”仲景又著《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论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寔为“千古医方之祖”。自汉魏以迄于今,海内学者,家肆户习,诵读不暇,如士子之于六经。论者推为医中亚圣,而范晔《后汉书》乃不为仲景立传,是故君子有遗憾焉。(节选自明·李濂《医史》,有删节)【注】《伤寒卒病论》:即《伤寒杂病论》。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起:治愈B.宜豫服五石汤豫:事先C.时人以为扁鹊、仓公无以加也加:超越D.家肆户习,诵读不暇习:练习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仲宣时年二十/余闻其言恶之/虽受方而不饮/居数日/复见/仲景乃佯曰/五石汤已饮之矣/

2B.仲宣时年二十余/闻其言恶之/虽受方而不饮/居数日/复见仲景/乃佯曰/五石汤已饮之矣/C.仲宣时年二十余/闻其言恶之/虽受方而不饮居/数日复见/仲景乃佯曰/五石汤已饮之矣/D.仲宣时年二十/余闻其言恶之/虽受方而不饮居/数日复见仲景/乃佯曰/五石汤已饮之矣/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仲景曾经跟随同郡张伯祖学习医术,何颙认为张仲景青出于蓝,堪称一代神医。B.《金匮玉函要略方》研究了伤寒与杂病,记载了相关医方,被尊为“千古医方之祖”。C.从汉魏起,张仲景的医学著作就得到民间的极大推崇,被提高到了与六经相等的地位。D.张仲景医学理论上成就很大,有“医中亚圣”之称,《后汉书》却无传,令人遗憾。第Ⅱ卷(共126分)三、(25分)9.把第Ⅰ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工于治疗,尤精医方,遂大有时誉。(2)盖推本《素问·热论》之旨,兼演伊尹《汤液》而为之。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寄友三首(其二)唐彦谦寒灯孤对拥青毡,牢落①何如似客边。却忆花前酣后饮,醉呼明月上遥天。寄友三首(其三)唐彦谦客里逢春一惘然,梅花落尽柳如烟。无情最恨东来雁,底事②音书不肯传。【注】①牢落:孤寂的样子。②底事:何事,为什么。(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客居他乡,夜里独对寒灯、孤拥青毡时,不禁想起了与友人花前畅饮的场景。B.“醉呼”句生动再现了诗人和友人醉酒后的狂放情态,反衬出诗人此时的孤寂落寞。C.梅花凋零,柳丝如烟,“梅花”句在对春景的描摹中暗含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惆怅。D.两首诗同是遥寄友人,都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之愁和对与友人欢聚的时光的留恋。(2)诗人为什么“最恨东来雁”?你怎样理解诗人对“东来雁”的“恨”?请结合第二首诗简要回答。11.名篇名句默写。(1)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其中矣。(《论语·子张》)

3(2)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_。(北朝民歌《木兰诗》)(3)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4)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_________________,琅琊也。(欧阳修《醉翁亭记》)(5)陶渊明《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桃花源与外界隔绝时间之久、程度之深。(6)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中描写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9分)12.弘毅中学文学社2021—2022年度研学小课题为“走进明清小说”,下面是与活动开展相关的几则材料。【材料一】下面是小张同学的研学笔记节选。唐传奇大多立足于现实生活,题材较为广泛,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和人物心理的展示,成功塑造了许多个性化的形象,这对明清小说创作自然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而宋代出现的“话本”,即专业说书人为方便讲故事而写的底本,更是直接影响了明清章回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的表现形式。明清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采取高压政策,更多文人愿意在政府不甚重视的小说中表达对现实的思考,与此相呼应,当时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上层文人都对小说阅读保有较高的热情。【材料二】小张同学就“明清小说部分代表作阅读情况”在本校做了调查,结果统计如下:【材料三】《水浒传》善于从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角度刻画人物。下面是小张同学阅读《水浒传》时所做的相关整理。人物姓名原文片段描写角度

4①……身长八尺四五,有一部虎须髯,长一尺五寸,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似关云长模样……肖像②……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动作③你倒来发话,指望老爷送人情与你,半文也没!……看你怎地奈何我!没地里倒把我发回阳谷县去不成?语言④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心理(1)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明清小说创作繁荣的原因。(2)请根据材料二,写两条结论,每条不超过20字(3)请在材料三的表格空白处填写相应的水浒英雄的姓名。五、(32分)(一)(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与稻田重逢谢枚琼①儿时记忆里,散布在村子里的每一块稻田,都像家里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村里人的心思似乎都扑在稻田里,唤起孩子的名字,一贯粗嗓门,而说到稻田呢,开口闭口则是“俺家的长丰大丘”“屋门口的三湾丘”……完全是一副温柔的声调。②老家地处丘陵地带,村民往往按其形状和所在地或其他缘故,给一丘丘稻田命名。三角形的就叫三角丘,长方形的就叫长条丘,荷叶状的叫荷叶丘。在昌蒲洼的田就叫昌蒲丘,在尖子山脚的就是尖子丘。从荒地上挥汗如雨地拓出来的,那就叫新开丘好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③每一丘稻田即是每一家的孩子,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比喻。稻田像个碗,装着村子绵长的日子。④站在老屋门槛外,一抬眼就能看到长丰大丘。长方形,显得规整,足有五亩三分。大丘的上面就是椿树塘,只要塘里有水,这田里的收成就不愁了,所以叫它“长丰”还真不是没来由的。一脚踩进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痒滋滋的感觉从足底直抵心里头。长丰大丘以前可是谁家都想耕作的一块田。分田到户时,爷爷靠运气抓阄分得了长丰大丘,高兴得不亚于中了头彩,一天里少不了要去田边转上几趟。邻居槐三爷见了,半是调侃半是妒忌地讲:转什么转呢,别人又搬不走你的田。

5⑤田是好田,种田的亦是好手。爷爷在长丰大丘干得风生水起,一年两季里,稻子穗穗金黄饱满。⑥后来,村里对田地进行调整,长丰大丘被槐三爷家的后辈新初分去了,爷爷为此郁闷了好一阵子。当时爷爷已八十高龄,可他还是喜欢到田边去转悠转悠,有次新初随口说了一句:“老伯你就莫操长丰大丘的闲心喽!现在种田也有新法子了呢!”给爷爷呛得半天不吭声。自此,他的心思便转移到了自家屋后的菜地里。⑦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外面的世界越来越精彩,村子里的年轻人如新初,大都加入打工的行列南下北上。一片热闹声中,稻田的名字逐渐变得暗淡。起始,两季稻改成一季,后来有的田连一季也不种了,任其杂草丛生。那时的爷爷经常搬把竹椅子倚门而坐,望着长丰大丘叹着气。椿树塘多年不曾清淤,塘堤也日渐破旧。⑧爷爷奶奶过世后,父母随我住到了县城,一年到头已难得回老家一趟。长丰大丘,以及那些曾经被村里人视为命根子的稻田,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淡去。只是父母还会在家里,不时提及一丘丘稻田的名字。我理解和田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父母对于田地的那份情感。他们骨子里和爷爷一样,把自己的一生与田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父母的语气里自有一份难以排遣的无奈。母亲自言自语道:有什么法子呢?又没有哪个愿意来种。⑨阳春三月的一天,正是水桐花开的时节,母亲意外接到了新初打来的电话。原来新初回到了村里老家,他不想再南下打工了,打算回来好好种田,问母亲闲置在村里的田能不能让给他种。新初许诺,下次给家里送新米来。父亲在一旁搭话:“一粒米都不要你送,只管种好。”新初抑制不住高兴的心情,话也多了起来。他告诉母亲,现在种田可轻松多了,他已经添置了崭新的农机农具,什么耕整机、插秧机、施肥机,都配了好几种了,政府给补贴了上万元,自己花不了几个钱。特别是乡里专门派了督导组下到村子里,帮着把基本水利建设搞好了。椿树塘的塘堤都抹上了水泥,再也不用担心会垮塌了。⑩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驾车陪父母回家。父母望着车窗外的乡野田畴,满目的青色让他们的话匣子再也关不住了。他们指点着视野里那一丘丘稻田,大湾丘、四方丘、枫叶丘……像久别后的重逢,如数家珍。⑪他们最关心的当然还是长丰大丘。站在老屋前的地坪中,一眼就能看见长丰大丘里浮起的那一层盈盈新绿,着实让人一番惊喜。稻田的名字再度在小村叫响,一阵微风从田野上吹过来,我仿佛嗅到了稻花香的清新,让人陶醉。(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1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稻田的名字并不是随意取的,长丰大丘、荷叶丘的名字来自其形状,尖子丘、昌蒲丘的名字则来自其所在地。B.

6第⑧段画线句生动地体现了母亲挂念稻田而又迫不得已远离的无奈,又引出下文新初打电话要求种田的事情。C.新初添置农机农具得到政府补贴,椿树塘在乡政府督导组帮助下得到整修,这些都透露出乡村振兴的新气象。D.第⑪段画线句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我”对稻田禾苗长势良好的欣喜,也暗含“我”对未来的美好期望。14.简要赏析第④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5.作者在第⑦段为什么说“稻田的名字逐渐变得暗淡”?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回答。16.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题目“与稻田重逢”的妙处。(二)(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余光中的诗和他的文学批评①余光中是汉语文学非常重要的诗人,他一生共发表过一千四五百首诗,多元的题材很难妥善分类,勉强划分为:爱情亲情,如《等你,在雨中》《母难日》;小我大我,如《乡愁》《欢呼哈雷》;文学艺术,如《白玉苦瓜》《向日葵》;山川自然,如《垦丁十九首》《问海》;政治社会,如《慰一位落选人》《石器时代》;植物动物,如《太阳点名》《火金姑》;环境保护,如《控诉一支烟囱》《贝壳砂》等等。②余光中的诗感应时代与人生,他有信有望有爱,生命体会有哀愁有欢乐,对国家民族的感情有忧有喜,对社会世事有针砭有讽刺有鼓舞有颂扬,合起来大体上映照出积极丰盛惜福感恩的人生。诗人的一生和国家民族分不开,《乡愁》脍炙人口自不用说,就是写每七十六年“来临”地球一次的哈雷彗星,余光中也会联想到国家,昂扬表示“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跟你一样”,充满自信与豪气。面对空气污染,余光中诅咒工厂的大烟囱,是“毒瘾深重的大烟客……把整个城市/当作你私有的一只烟灰碟”。③余光中的诗婉约处如宋词,阳刚处近史诗,明朗而不浅陋,耐读而不晦涩,有篇兼且有句,推崇者多,各地的读者和批评家讲之不尽。情诗如写莲花池畔小情人,“步雨后的红莲……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走来”,其典雅情调迷倒了多少年轻读者。作家流沙河也极爱他的诗,曾开课讲授,称其诗可读可解更可讲——可讲的意思是可让批评家细细讲出其精彩高妙的艺术。④余光中熟悉中英两个文学传统,知道诗是形象的思维,写诗有章法有技艺;知道怎样继承与创新;余光中新诗的形式,有格律体,但以自由体为主。他的自由体甚有节制,创出了一种“半自由半格律”的新诗体,有人以为其创体的成就有如唐代杜甫之确立律诗体式。⑤梁实秋曾评价说,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其实余光中既是伟大的诗人和散文家,也是杰出的评论家。他既评论中西古今文学,也评论音乐、绘画、书法。他的文学评论,涉及的文类也多: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7⑥散文理论方面,余光中有“速度、密度、弹性”说和“炼丹”说,强调词汇和句法灵活多变。他又提出散文语言“白以为常,文以应变,俚以传真,西以求新”的多元融合主张。太阳之下少新事,余光中这方面的理论,也非完全簇新:孔子早就认为言辞应有文采,《文心雕龙》强调情与采不能偏废,杜甫主张“转益多师”。余光中的“白文俚西”以说是兼采众长而已。⑦余光中精通中英文,中译英、英译中,成果丰硕。中文和英文语法多有不同,余光中深感中文写作亦步亦趋英文句法的流弊,认为国人可择英文句法之善者而从之,对“恶性西化”的夹缠冗长则必须避而远之。他撰文批评五四以来多个名家的作品,诗与文都有,包括批评其文字的“恶性西化”。余光中论“中文西化”诸文,1960年代起陆续发表,一片苦口婆心,产生了广泛影响。(摘编自《南方周末》)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光中由哈雷彗星联想到国家,赞颂民族意志“永远向前”,流露出炽热的爱国情怀。B.散文语言应“白文俚西”多元融合,这并非余光中的独创,中国古代文论早有论述。C.余光中精通中英文并且熟悉中英文文学传统,对中文写作学习英文句法持辩证态度。D.“知道怎样继承与创新”既体现在余光中的诗歌创作中,也体现在其文学理论研究中。18.第⑤段画线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19.文章为什么说余光中是“汉语文学非常重要的诗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六、(6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母亲微笑着端上早餐,知己从远方发来问候;山水从不曾遮掩青绿,虫鸟又何时吝惜鸣唱;诗文让我们以李杜为友,科学让我们知宇宙浩瀚……多多亲近这个世界的美好,生活会更加充实与幸福。——摘自某作家博客请以“亲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如出现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等,请用x×代替;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