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助推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镇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助推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ID:83037150

大小:24.2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3-09-20

上传者:gjxwyhcr
镇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助推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_第1页
镇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助推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_第2页
镇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助推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_第3页
镇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助推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_第4页
镇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助推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_第5页
镇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助推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_第6页
镇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助推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_第7页
镇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助推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_第8页
镇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助推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_第9页
镇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助推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镇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助推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镇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助推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根据**精神,《县全面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按照“以人为本、强化基础、建立机制、优化环境”的要求,遵循“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综合治理”的原则,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认真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委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以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为目标,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结合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新农村建设,突出重点、破解难题,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建立机制、注重长效,扎实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改善镇村面貌,提升农牧民群众生活质量,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优美、整洁有序新抓喜。(二)基本原则——坚持保护优先为主的方针。在资源开发与节约中,坚持节约优先,以最少的资源能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与发展中,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1——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要尊重自然、尊重客观规律,在经济发展中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加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教育普及力度,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推动镇村建设和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向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方向发展。——坚持依规建设的基本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不留遗憾、不留败笔、不留骂名。不断提升镇村建设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完善镇村功能,提高环境承载能力,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坚持统筹协调的基本原则。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既要立足当前,着力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打好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攻坚战,又要着眼长远,加快构建政府推动、市场驱动、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生态文明推进机制。(三)行动目标确保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当年见到成效,三年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到,资源利用更加集约高效,生态文明体制机制较为健全,镇村环境得到有效治理,生态文明水平显著提高。——镇村规划体系基本完善。坚持科学规划、依规建设、精细管理,修编完善镇村总体规划、重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编制农村风貌、停车站、卫生厕所等专项规划,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注重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完善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村容村貌显著改善。通过严格管理、集中整治,治乱(乱堆乱放、乱泼乱倒、乱写乱画)、治脏(巷道卫生脏、硬化路面卫生脏)、治差(群众卫生意识差、个别经营户卫生意识差、门前“三包”制定落实差),将镇村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纳入村容村貌整治中,不断提高整治水平。

2——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治理。以农村陈年垃圾清理、镇村结合部、交通道路沿线等重点区域为重点,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到,力争全面实现垃圾规范化处理,全镇村庄垃圾收集点、收集车辆覆盖率达到90%以上,70%的村庄垃圾得到治理。全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建立“户分类、村(组)收集、镇转运处理”的垃圾分级处理模式。——重点区域环境卫生有效改观。抓好镇所在地、交通沿线(主干道路沿线)、镇村道路、村庄及其他地域(水源地、河道沟渠、河滩荒地、农田林地、草原草场)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制度基本建立。积极引导农村不断建立完善村规民约、组织机构和保障机制,制定村组保洁、监督、处罚等环境卫生长效保洁等制度。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督查检查,以严、实、密的督查推动工作,实现督查传导责任压力、倒逼责任落实的目标,确保村、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持续有序开展。    二、重点任务(一)扎实开展镇村环境卫生整治五项行动。按照全域无垃圾工作要求,扎实开展七项专项行动,强力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实现人迹可至、目光所及之处无垃圾污染。

31.门前“三包”责任落实集中检查整治专项行动。一是建立“门前三包”责任制长效管理制度。各单位、门店要严格按照责任书的要求,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临街单位要明确本单位的“门前三包”专职管理人员,坚持每天进行清扫保洁,履行“门前三包”责任。责任单位对其“门前三包”责任区内违反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道路管理等方面的行为,应及时劝阻制止,并报告镇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两道小组办公室处理。二是建立“门前三包”责任联动机制。各相关单位要认真履行各自承担的工作职责,在进行经营许可、工商执照办理等行业许可时,通过宣传教育、劝导等方式,督促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履行“门前三包”义务。建立健全各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协调配合,加大“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力度,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门前三包”责任制得到落实。三是建立健全“门前三包”测评机制。由镇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两道小组牵头,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经营户“门前三包”落实情况进行测评。测评实行月考评季通报制度,凡是一季度内出现2次差评者,通过督查快报、微信群、飞信群等媒体通报。2.镇村卫生集中打扫整治行动。把镇村环境整治作为改善镇村面貌的有效手段和重中之重,做到每块区域实现全覆盖清扫、全天候保洁。一是突出抓好镇域环境卫生治理。下大力气治乱(乱停乱占、乱堆乱放、乱泼乱倒、乱写乱画)、治脏(街面卫生脏、背街小巷卫生脏、店面卫生脏)、治差(群众卫生意识差、经营户卫生意识差、门前“三包”落实差)。通过严管重罚、集中整治,提升镇域环境卫生水平。二是扎实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按照“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的要求,以村为单位,以“三渠”(排洪、排污、灌溉)、“三线”(公路、河道、村道)、“三片”(村庄周边、房前屋后、公共场所)为重点,建立村庄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分区包干”清扫保洁机制,合理规划设置垃圾收集堆放点和垃圾池,大力开展农村厕所改造,实现村庄无暴露垃圾,渠道无杂草漂浮,房前屋后无杂物,村内无露天粪坑,巷道无积水污泥,全村无卫生死角。3.破损路面、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整修整治行动。加快完善镇村路网结构,加快镇域道路优化改造。加强对镇村道路的维修养护,对破损的路面、道牙等市政设施及时维修,确保路面完好、路灯整齐无损坏、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整洁、干净。

44.违章行车、乱停乱放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打击行动。把规范交通秩序作为提升镇村品位的重要措施,镇交管站、派出所等部门按照各自权限,密切配合,切实履行管理职责,从严规范交通秩序,做到车容整洁卫生、经营文明规范。加大对车辆乱停乱放行为的处罚力度,保证车辆在泊位内有序停放,彻底解决车辆停放无序、违章占道等影响市容的问题;集中整治用用车载人、随意掉头、逆行、超速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5.行道树、花卉集中修剪整治和补栽补植行动。积极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和“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等空闲地带栽植花卉树木,对村庄主要巷道和通村道路两旁进行植树绿化。加强对树木、花草的养护管理,对损毁的绿化带及时补植补栽,并定期疏枝修剪,确保苗木成活、绿化带清洁、树木草坪花卉等养护管理效果良好。(二)全面完成基础保障建设四项任务。1.加大公共卫生设施建设。重点建设“百点、千池”(百点,即按区域、流域每3-4个村建设一个垃圾集中填埋点,全镇建设垃圾集中填埋点2个。千池,即在农村按每30-50户左右建一个垃圾池,全镇建15个左右垃圾池)建成覆盖镇村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同时,建立“户分类、村(组)收集、镇(镇)转运处理”的处理模式,统筹镇村加快城镇垃圾填埋场建设,合理规划布局镇村垃圾箱、中转站等环卫设施,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2.提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功能。积极构建农村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做到污水达标排放;在村庄推广分户式污水处理设施,做好改厕及厕所污水后端处理,推进厕所污水资源化利用。3.加快村容村貌改造建设。按照建设美丽镇村的要求,结合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加快制定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标准,围绕农宅改造、巷道通畅、村居绿化、场地硬化亮化等方面,年内完成村镇民居建筑风貌规划,指导做好村落民居建筑风貌控制;因地选材铺装硬化村落街巷,在村落主干道、主巷道、停车场、文化广场安装路灯,在道路两旁、村内巷道、房前屋后和公共场所进行绿化美化,高标准建设小康村。

54.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能力。全面落实《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从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切实加强农田、草原卫生整治工作,坚决遏制白色污染。大力推广粪污干湿分离、堆肥发酵、沼气能源开发和有机肥生产技术,推进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指导新建、改(扩)建的规模养殖场(小区)配套完善化粪池、固定堆粪场和相应的排污管网,杜绝因排污而影响生态环境,今年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配套率不低于70%。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肥料、农药高效利用技术,推广新型施药器械和精量施肥机械,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降低化肥农药的残留污染。发挥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龙头作用,完善回收网点建设,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积极推广秸秆青贮、黄贮、氨化、粉碎、压捆等技术,指导养殖户将农作物秸秆全部回收进行饲料化加工利用。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73%、80%和83%。(三)着力开展水资源环境保护三项工作。1.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坚持以水定规模、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完善覆盖镇、村两级行政区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控,促进水资源有效保护、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开展农村生产、生活污水通过渗坑、暗管等偷排直排环境违法行为检查,强化城镇生活污水、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2.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落实河长制要求,各村要建立河长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工作督查制度,20**年初步建立镇、村两级河长体系,20**

6年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及考核办法,完成重点河湖水域岸线管护范围划界。采取“控源、截污、清淤、修复”等综合治理手段,实施水源地保护工程,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确保饮用水源地安全。开展中小河流、泄洪河道、季节性河流河道专项整治,清除垃圾,疏浚清淤,清理城镇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开展农村生产、生活污水通过渗坑、暗管等偷排直排环境违法行为检查;严禁河道“乱搭乱建、乱采滥挖”行为,保护自然引流地貌和防护生态,提高河道引排能力;加大河、渠周边绿化,提高水域自净化功能。3.强化河道水域环境卫生整治。强化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取水水源地巡查,加强周边区域内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堆积物的清理,确保河道畅通和河面、岸线的干净整洁。开展中小河流、泄洪河道、季节性河流河道专项整治,疏浚清淤,严打河道“乱搭乱建、乱采滥挖”行为。全面清理河滩荒地陈年垃圾和白色垃圾。(四)切实做好宣传教育六项工作1.深入开展山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持续深入宣传中央关于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指示精神以及总书记“八个着力”重要指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宣传省、市、县关于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整改工作的部署要求,引导全镇人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激发建设幸福美好新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既要宣传正面典型,也要曝光反面典型,把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整改过程、整治整改结果向全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专题解读新《环境保护法》,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学习宣传,组织全镇干部职工开展生态环保知识百题万卷竞赛活动,提升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学习、宣传、贯彻新《环境保护法》和《条例》的浓厚氛围,构建人人参与、监督生态环境建设的良好格局。

72.持续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宣传。认真学习借鉴甘南经验,深入开展城镇环境卫生整治宣传工作,采用消息、通讯、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运用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介,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镇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办法举措、进展成效。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提高公共卫生意识,自觉摒弃乱扔垃圾、乱堆杂物、乱停车辆、乱排污水、乱建私搭等各种不良行为,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同时,运用正反对比、优劣对比、新旧对比、相邻对比等方式,及时宣传报道典型亮点,曝光卫生死角和不文明行为,全面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公德意识、环境意识和文明意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营造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环境卫生整治氛围。3.强化学校教育宣传工作。将学校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和制高点,从娃娃抓起,引导每一个孩子从小养成爱护卫生、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各学校要结合各自实际,把生态文明纳入教育教学范畴,充分利用课堂教育、课外活动、动手实践以及学校宣传栏、橱窗、黑板报等,广泛宣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做爱护环境的先进典型。教育辅导站要在各学校广泛开展“卫生校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深入实施“小手牵大手,卫生整治齐动手”等教育实践活动,以“文明卫生三字经”、“文明卫生歌谣”等为载体,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倡导“爱卫生、讲文明”的良好风尚,使爱护环境卫生、积极参与卫生整治成为每一名学生的自觉行动,进而带动每个家庭养成整治卫生、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文明素养。4.认真开展河道水域治理宣传。把宣传教育贯穿于河道水域治理的全过程,通过在公共场所设置宣传栏,组织开展群众性宣传活动和编印治理工作简报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河道水域治理的重大意义、必要性以及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保护等基本常识和各类法律法规等,全面禁止乱采乱挖、乱排乱倒、乱堆乱放等各类违规行为,引导广大群众、各类企业单位积极参与河道水域治理工作。

85.扎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宣传。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印发倡议书、发放宣传资料、举行“万人签名”活动等,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全面普及大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政策、防治措施及环保监测等基本常识,着力唤起社会公众“同呼吸”认识,增强“共担当”责任,努力营造“人人关心环保、人人宣传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围绕“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等主题,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倡导绿色生活、绿色休闲模式,严格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污染等行业,进一步提高大气污染防治水平。6.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教育十大创建行动,依托地域文化特色,通过悬挂横幅,制作展板、墙头标语等,以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寓言故事、漫画等为载体,将核心价值观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准确、生动、直观地进行展示宣传,不断提高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使其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中,贯穿到全域无垃圾旅游县创建的全过程,在全社会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和“五位一体”的文明形态。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学习研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宣传的引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阵地,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美德少年”等评选活动,建立道德讲堂,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创评活动等,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形成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美好家园的价值导向,促进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三、行动步骤全域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反复性的工作,必须根据建设任务和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把握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力求取得实效。按照市、县工作部署,我镇计划集中利用3年时间(-202x

9年)结合镇村环境卫生整治、新型城镇化、美丽镇村建设等工作,全面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行动,具体分为五个阶段实施。(一)准备宣传阶段(4月)。主要任务是制定全面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及时召开动员大会,详细安排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各项任务,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完善必要的工作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全面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行动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等,使工作深入人心,在全镇营造良好的整治舆论氛围。(二)集中整治阶段(5月至202x年6月)。各村委会、镇属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根据各自职能职责,紧盯重点领域和环节,明确任务、靠实责任,全面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结合全域无垃圾工作,加大镇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整治,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陈年垃圾得到全面清理,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等。(三)完善提高阶段(202x年7月至202x年10月)。各村委会、镇属各单位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城镇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对辖区内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经常性督促检查,建立完善的制度化常态化整治机制。镇政府将组织各成员单位,对全域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自查,及时反馈自查结果,各村委会、镇属各单位根据初验反馈意见,抓好整改完善工作。(四)总结验收阶段(202x年11月至202x年12月)。主要任务是接受市县验收,并对全面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行动进行总结。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常态化管理轨道,建立长效机制,各项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网格化,落实程序化,常抓不懈。四、保障措施

10(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任务落实。为确保全镇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行动顺利开展,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定专人负责统筹组织协调全域生态文明工作,并落实措施,靠实责任,明确要求,抓好协调指导,加强督促检查,使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做到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当前各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达到两不误、两促进的目的。(二)加大资金投入,保障经费开支。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行动经费列入镇财政预算,并积极探索建立企业捐赠、社会募捐、群众投资投劳等资金多方筹措办法;镇属各单位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对口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建立镇村自筹、农户付费相结合的费用分担机制,保障经费。同时,要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PPP和服务外包等形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实现“财力有支撑、设施有保障、工作有成效”。   (三)加强检查监督,严格考核考评。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加强对各村、各单位扎实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等情况的督导检查,定期通报进展情况,严格绩效评价。建立健全奖惩机制,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回头复查、现场督办、蹲点督促、协调交办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意见、及时督促整改,实现“以督查传导责任压力、倒逼责任落实”的目标。对工作进展快、成效明显、机制完善的村及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落后的予以通报批评,并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问责处理;对各种违法行为,要严管重罚,严肃查处。要认真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典型引路、示范推广,不断巩固扩大活动成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