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645-2022 自然古法康养旅游服务规范(江西省)

DB36∕T 1645-2022 自然古法康养旅游服务规范(江西省)

ID:83091917

大小:299.1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3-07-04

上传者:130****3912
DB36∕T 1645-2022 自然古法康养旅游服务规范(江西省)_第1页
DB36∕T 1645-2022 自然古法康养旅游服务规范(江西省)_第2页
DB36∕T 1645-2022 自然古法康养旅游服务规范(江西省)_第3页
DB36∕T 1645-2022 自然古法康养旅游服务规范(江西省)_第4页
DB36∕T 1645-2022 自然古法康养旅游服务规范(江西省)_第5页
DB36∕T 1645-2022 自然古法康养旅游服务规范(江西省)_第6页
DB36∕T 1645-2022 自然古法康养旅游服务规范(江西省)_第7页
DB36∕T 1645-2022 自然古法康养旅游服务规范(江西省)_第8页
DB36∕T 1645-2022 自然古法康养旅游服务规范(江西省)_第9页
DB36∕T 1645-2022 自然古法康养旅游服务规范(江西省)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36∕T 1645-2022 自然古法康养旅游服务规范(江西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03.200CCSA00DB36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1645—2022自然古法康养旅游服务规范SpecificationsoftourismservicesbasedonnaturalGuFadesignedforhealthandwellness2022-09-26发布2023-04-01实施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

2DB36/T1645—2022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必备条件............................................................................25基本要求............................................................................26康养旅游服务要求....................................................................4I

3DB36/T1645—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宜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靖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隐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江西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靖安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江西省传统中医中药研究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舒卫才、刘涛、冯欣、吕雪、李文昱、范海浪、李霞、林若西、黄恒杰。II

4DB36/T1645—2022自然古法康养旅游服务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自然古法康养旅游服务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必备条件、基本要求、康养旅游服务内容与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自然古法康养旅游服务。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1384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GB3660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7487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范GB37488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10001.2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4部分:旅游休闲符号GB/T10001.4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4部分:运动健身符号GB/T10001.5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5部分:购物符号GB/T10001.5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9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8005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26353旅游娱乐场所基础设施管理及服务规范GB/T26355旅游景区服务指南GB/T27963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GB/T31383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GB/T34409休闲主体功能区服务质量规范GB/T35560老年旅游服务规范景区LB/T013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LB/T051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Y/T3245-2020自然保护地森林康养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

5DB36/T1645—20223.1古法康养Ancientmethodofrecuperation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依托,利用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康养资源,遵循我国古代传统养生原则,开展“文、武、康、养、艺”等一系列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活动。3.2自然古法康养旅游Naturalandancienthealthtourism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依托,利用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康养资源,遵循我国古代传统养生原则,开展“文、武、康、养、艺”等系列活动。通过中华导引术、观光游憩、康体运动、修心养性等各种手段,使游客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4必备条件4.1古法康养旅游基地或服务场所宜符合LB/T051的相关要求,提供康养旅游服务应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自然环境中的自然景观、空气负离子、植物精气、高质量空气、优质水源、宜人气候、食养产品等所有生物和非生物资源具有康养身心的作用,其康养旅游环境资源应符合GB3095、GB3096、GB3838要求。4.2应有与自然古法相符合的主题明确、特色鲜明的康养旅游服务类型。4.3应提供接待服务,可提供住宿、餐饮、游憩娱购和特色服务等。4.4应有与自然古法康养旅游服务类型配套的服务区域和服务设施设备,其中设施设备卫生需求应符全GB37487、GB37488的要求。4.5建筑风格与内外环境营造应体现康养特色。4.6服务环境、设施的整体布局应合理、美观,服务动线应清晰顺畅。设施设备应维护保养安全、整洁、卫生、有效。对外交通便捷,可进入性强。4.7各类服务区域应有专人引导、值管,提供必要的协助和照顾服务。4.8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和导向系统应明确清晰,符号和导向系统应符合GB/T10001.1、GB/T10001.2、GB/T10001.4、GB/T10001.5和GB/T31384的规定。主要建筑物和服务设施等信息导览图设置应合理规范。4.9主要公共区域应设无障碍设施,无障碍设施应符合GB50763的规定,符号应符合GB/T10001.9的规定。4.10场所内部和周边环境的卫生要求应符合GB37487和GB/T37489的规定。4.11应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提供智慧化服务。5基本要求5.1基本服务要求5.1.1旅游基础服务应符合GB/T26355的要求。5.1.2涉及老年康养旅游的应符合GB/T35560的要求。5.1.3涉及温泉服务的应符合GB/T3555的要求。5.1.4涉及娱乐服务的应符合GB/T26353的要求。5.2服务机构2

6DB36/T1645—20225.2.1康养旅游基地应符合LB/T051的要求。5.2.2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要求,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并在营业场所醒目处悬挂,不可提供超出许可范围的服务。5.2.3经营管理应符合安全、消防、卫生、环境保护相关规定的要求。5.2.4公示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监督投诉电话。5.2.5配备运营所需的康养服务人员或医护人员等,形成管理体系。5.3服务人员5.3.1养生专业服务人员应经过上岗培训,取得相关资质,并定期接受培训学习。熟悉养生旅游服务的基本情况,且在工作过程中定期接受安全、卫生、消防及旅游相关的岗位培训。5.3.2服务行为应符合GB/T26355中人员服务的相关要求。5.3.3应服饰整洁,规范着装,佩戴标识,容易辨识。5.3.4应对服务对象礼貌热情,能用普通话或有效的沟通语言解答服务对象诉求。5.3.5古法康养服务人员应具有相关的养生理论与知识技能,接受过康养专业培训,或具有2年以上相关领域从业经历。5.3.6古法康养工作人员应提供以传统康养理论为指导的技术和手段,具备咨询指导类、按摩类、熏洗类、艾灸类、贴敷类、拔罐类、刮痧类等项目的服务能力。5.4环境配套5.4.1选址5.4.1.1环境资源:宜选择集中连片优质森林、山岳、水滨、乡村等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5.4.1.2交通条件: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距离最近的机场、火车站、客运站或码头等交通枢纽距离不超过3h车程,距离主要交通干线不超过1h车程,旅游点处于公共交通覆盖范围或提供接驳服务。5.4.1.3环境条件:距离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区、动物疫源疫病区和放射性污染源直线距离10km以上,距离矿山、机场、工业区直线距离5km以上,基地边缘距离交通主干道或城市喧闹区直线距离1km以上。基地视野范围内地表无黑臭或其他异色异味水体。环境条件良好。5.4.1.4通信网络:覆盖率应全面覆盖,覆盖率应为100%。5.4.1.5旅游景区内公共导向应符合LB/T013的要求。5.4.2环境5.4.2.1空气质量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GB/T27963中I类大气标准的要求,康养区内空气负离子不小于1000个/cm³,空气细菌含量小于200个/m³。5.4.2.2水体质量地表水应符合GB3838规定的III类及以上标准,地下水应符合GB/T14848规定的II类及以上标准。5.4.2.3声音环境声环境质量应达到GB3096规定的Ⅰ类声环境功能区限值。5.4.2.4土壤环境土壤污染风险筛查和风险管控应符合GB36600的要求。5.4.2.5光照环境全年日照时数应不小于1000h。3

7DB36/T1645—20225.4.3配套设施5.4.3.1游客中心游客中心的设置与建设宜符合GB/T31383的规定。5.4.3.2住宿设施住宿设施的设置与建设宜符合LB/T051的规定。5.4.3.3餐饮设施餐饮设施的设置与建设宜符合LB/T051的规定。5.4.3.4道路交通设施基地道路交通设施应突出生态环保,规模与旅游点的接待容量相适,并建设适宜的慢行交通系统。停车场建设应符合GB17775的要求。5.4.3.5导向标识系统应按照LB/T013的要求设置导向系统,在基地入口、游客集中分布区域及节点岔口设置导向牌、导览图、全域全景图、景物介绍牌,并在适宜位置标出紧急救援、安全避险信息。5.4.3.6智慧服务系统基地内宜按照LB/T021的要求,提供适宜的通讯条件和信息化服务,以满足信息咨询、导览服务要求。5.4.3.7旅游厕所及污水处理基地应按照GB/T18973的要求配置适宜的旅游厕所,污水处理应符合GB18918的要求。5.4.3.8无障碍设施应按照GB50763要求设置康养旅游基地内各类设施设计、安置应考虑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需求,配置无障碍设施。6康养旅游服务内容6.1服务项目服务项目应结合古法康养旅游基地主题定位类型自然环境特点开展,可向游客提供古法康养、传统方式的养护、住宿、餐饮、文体研学等系列服务项目。6.2公共服务6.2.1根据游客需求,在抵达或返程过程中提供接送站、车船联系,基地介绍、代领代办等服务。6.2.2古法康养旅游地应设有游客服务中心(前台),提供预订、接待、咨询、物品寄存等接待服务,入驻及退房服务宜在行业规定的时间内完成。6.2.3宜配置多媒体方式创建宣传网站、公众号、自媒体,提供顾客在线信息查询、预定、支付等线上服务。6.2.4公共区域和服务核心区域覆盖无线网络,宜设广播通讯系统,提供背景音乐、公共广播等公共服务。6.2.5利用字符和图形设置服务项目标识牌,应标明营业时间、收费标准和注意事项。6.3住宿服务6.3.1应提供客房引领、住宿介绍、行李分送、客房卫生整理等基本服务。6.3.2根据游客需求提供、送餐、物品租品租借等服务。6.3.3应在游客离店时提供客房清查服务。4

8DB36/T1645—20226.4餐饮服务6.4.1普通餐饮服务依自然古法膳食养生的要求提供营养丰富、科学合理的菜单,应选择安全卫生、绿色生态的食材,保障食材的采购、加工、配送等过程安全卫生,建立食品留样机制。6.4.2特色餐饮服务宜提供符合康养理念、适应大众口味、具有地方特色或本地适宜康养的特色餐品。6.4.3宜配备具有专业资质的营养师,根据游客身体状况及需求、地域特点、民族、宗教习惯制定餐谱,提供膳食指导和个性化餐饮服务。6.5导引导览服务6.5.1配置相应的传统康养导览服务,可向游客提供基于本康养旅游专特长项目的服务导引内容。6.5.2宜组织长短期康养客户对场所内提供的康养内容进行短期和长期的体验与实践。6.5.3结合客户自身状况提供基于文、武、康、养、艺等范畴的导引、导览服务。6.5.4宜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为离店游客提供适宜其离店后的康养导引服务。6.6特色服务6.6.1文将中华传统文化、禅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古法康养文化、传统养生文化与大数据、大服务、人工智能有机结合,进行的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包括中华传统养生相关典籍的学习,如《道德经》、《黄帝内经》、《养生论》、《遵生八笺》、《养生延命录》、《抱朴子》、《诸病源候论》、《千金方》等。6.6.2武建立在以中国古代人体医学知识之上,合乎人体运动规律,动作、套路并讲究动静结合、阴阳平衡、刚柔相济、神形兼备且已形成了合乎人体自然结构的运动方式为要领的武术健身运动。如武术、导引、站桩、太极拳、八段锦、六字决、健康气功等。6.6.3康以科学养生观为指导,以维护健康为主要需求动机的,以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修复保健为主要目的结合生态养生环境和养生民俗文化为依托,宜提供康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修复保健为主要目的的物理方法、自然疗法。如健康咨询指导、康养按摩、熏洗、艾灸、贴敷、拔罐、刮痧、拍打、康复理疗类。6.6.4养以传统康养因人、因时、因地因地而异,有针对性地向服务对象提供适宜的养生建议,并进行合理的指导及服务,如膳食调理、静坐等。如含膳食调理、静坐及中医认证可列入康养范畴的服务等。6.6.5艺6.6.5.1以古法康养认知能使脏腑功能活动正常、气血和畅,阴平阳秘、颐养天年的养身范畴的艺术养生,有利于“调心”、“定志”“凝神”“意守”、“神敛”,从而“静心调神”有益身心健康的艺术养生活动。如书法、茶艺、花艺、琴道、手工制作、舞蹈、弓箭等。6.7服务过程控制6.7.1应建立服务规范并在服务场所公示。服务过程中应与服务对象保持充分沟通,尊重服务对象意愿,结合服务对象体质状况开展合适的养生服务。6.7.2至少向游客提供一种或以上多种体验性或参与性的古法康养服务项目,如养生按摩、药膳、草药识别、身体导引服务等。6.7.3可向游客提供基于中国传统中医药导引类别的保健、康复、营养膳食等方面的健康咨询服务。5

9DB36/T1645—20226.7.4宜根据不同顾客的差异化需求提供个性化康养服务。6.7.5禁止使用危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方法或手段,过程中应时刻观察服务对象的反应和身体情形。刮痧、推拿等服务可视服务对象身体状况而行,避免手法太过。6.7.6服务人员在开展服务前应使用消毒剂对床具、手部进行消毒清洁,确保服务全程的卫生清洁。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