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266-2022 美丽乡村 建设和运维管理规范(安徽省)

DB34∕T 4266-2022 美丽乡村 建设和运维管理规范(安徽省)

ID:83093436

大小:352.5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3-07-04

上传者:130****3912
DB34∕T 4266-2022 美丽乡村 建设和运维管理规范(安徽省)_第1页
DB34∕T 4266-2022 美丽乡村 建设和运维管理规范(安徽省)_第2页
DB34∕T 4266-2022 美丽乡村 建设和运维管理规范(安徽省)_第3页
DB34∕T 4266-2022 美丽乡村 建设和运维管理规范(安徽省)_第4页
DB34∕T 4266-2022 美丽乡村 建设和运维管理规范(安徽省)_第5页
DB34∕T 4266-2022 美丽乡村 建设和运维管理规范(安徽省)_第6页
DB34∕T 4266-2022 美丽乡村 建设和运维管理规范(安徽省)_第7页
DB34∕T 4266-2022 美丽乡村 建设和运维管理规范(安徽省)_第8页
DB34∕T 4266-2022 美丽乡村 建设和运维管理规范(安徽省)_第9页
DB34∕T 4266-2022 美丽乡村 建设和运维管理规范(安徽省)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34∕T 4266-2022 美丽乡村 建设和运维管理规范(安徽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01.120CCSA00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4266—2022美丽乡村建设和运维管理规范Beautifulvillage-Specificationforconstructionandoperationmanagement2022-08-31发布2022-09-30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

2DB34/T4266—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镇头村村民委员会、明光市管农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明光市农业农村局、瑞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肥东县桥头集镇华光社区村民委员会、合肥市蜀山区文化馆、明光市苏巷镇戴巷村村民委员会、界首市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中心、黄山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安庆市农业农村局、怀宁县腊树镇容岭村村民委员会、凤阳县农机监理站、怀宁县优化人居环境事务中心、宿州市农业农村局、当涂县李白文化旅游区桃花村村民委员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霍家佳、夏云飞、张娟、胡从业、王雪、唐祥红、吴则红、沈先贵、康影、关洵、陈景超、谢海涵、武良杰、许亚平、陈朝奎、王介生、钟如会、史加银、孙永刚。I

3DB34/T4266—2022美丽乡村建设和运维管理规范1范围本文件确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和运维管理的基本原则,并规定了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和运维管理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美丽乡村的建设和运维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6标准电压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68.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5768.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7959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T18973旅游厕所质量要求与评定GB19379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T37066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导则GB/T38353农村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规范GB/T38354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服务与管理规范GB/T38549农村(村庄)河道管理与维护规范GB/T38699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GB/T38836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GB/T38838农村集中下水道收集户厕建设技术规范DL/T5118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SL310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DB34/T2635美丽乡村村卫生室建设与运行规范DB34/T3375美丽乡村文体设施建设与管理规范DB34/T3511儿童主任服务规范DB34/3527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4/T308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抽检规程DB34/T3784美丽乡村村标村牌设置原则与要求2

4DB34/T4266—2022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美丽乡村beautifulvillage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4基本原则规划先行、统筹推进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科学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传统村落保护、农村精神文明等统筹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村延伸、向户覆盖,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遵循村庄发展规律,传承乡村的历史文化,体现乡土特色,保留乡村风貌,按照村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分类推进,科学确定美丽乡村建设目标,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内外兼修。注重管养、长效运行坚持建管并重,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将建后管护内容纳入建设方案,科学合理确定运行管护方式,保障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村民主体、多方参与坚持乡村建设为村民而建,尊重广大村民村民的意愿,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进多方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的美丽乡村建设新局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乡村原有的生态环境,坚持农业农村联动、生产生态融合、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乡村。5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5.1.1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村主干道应以现有道路为基础,顺应现有村庄格局,宜保留原始形态走向。5.1.2村主干道应进出畅通,路面宽度≥4.5m,山区等特殊区域特殊路段宽度≥3.5m。皖北地区和具有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性质的公路宜按照四级以上公路标准建设。5.1.3村主干道硬化率达100%,宜选用乡土材质或与传统路面风格相协调的材质铺设。5.1.4道路交通标志应结合道路线型合理设置,村主干道应按照GB5768.1和GB5768.2的要求设置道路交通标志,并根据需要设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加强古桥保护,定期维修养护。5.1.5村内人形支巷应因地制宜选择乡土材质,传统人行支巷可采取保护和修复措施,延续其原有肌3

5DB34/T4266—2022理。5.1.6村内入户道路、宅间道路宽度宜≥1.5m,可选用块石、卵石、石板、石子等地方天然材料铺设。5.1.7宜利用空余场地、道路周边、农户庭院等,科学规划布设停车场(位)。5.1.8村主干道旁应设置公共交通站点。安全供水工程5.2.1供水管网布置合理、便于维护,供水工程建设和管护应符合SL310的规定。供水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规定,饮水水质抽检应符合DB34/T3081的规定。5.2.2供水水量、水压应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电力通讯5.3.1农村电网实现全覆盖,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规划设计应符合DL/T5118的规定,电压等级应符合GB/T156的规定。5.3.2广播、电视、网络等公共通信设施齐全,中心村应设置有线电视节点,实现光纤网络和4G网络全覆盖,有条件的村庄宜建设5G通信网络。5.3.3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应有效治理,无私拉乱接和违章交越、搭挂现象,线杆应排列整齐、安全美观。有条件的村庄可采用地下敷设。农房5.4.1根据村庄特征,合理规划农村住房建设与改造布局,宜根据皖北、皖中、沿江、皖西、皖南各片区的建筑特色,确定农房风貌。5.4.2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应符合建筑安全相关要求,无D级危房和涉及公共安全的C级危房。宜在农村住房醒目处安装门牌。5.4.3传统村落住房的形制、高度、色彩等应与传统建筑景观保持协调。燃气坚持“宜网则网、宜罐则罐”的原则,推进燃气供应设施布点建设。6环境整治自然环境保护6.1.1耕地、林地、水域、湿地、山体、森林等生态空间、历史文化及特色风貌应得到有效保护。无破坏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现象。6.1.2大气、声、土壤环境质量分别应符合GB3095、GB3096、GB15618中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要求。村内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水质应符合GB3838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要求。6.1.3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的规定,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要求。生活垃圾治理6.2.1推行源头减量,逐步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体系,推进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a)易腐垃圾就地就近堆肥(沤肥)还田还林;b)有毒有害垃圾单独收集贮存和处置;4

6DB34/T4266—2022c)其他生活垃圾收运至市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进行处理;d)可回收垃圾纳入废旧回收利用体系。6.2.2应合理配置垃圾收集点、垃圾箱、垃圾清运工具等设施设备,村庄清洁员配备应能满足村庄清扫保洁与垃圾收集要求。6.2.3宜建立垃圾分类回收奖励激励机制。6.2.4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应符合GB/T37066的规定。厕所改造6.3.1户用卫生厕所基本普及,卫生要求应符合GB19379的规定,粪污无害化卫生要求应符合GB7959的规定。6.3.2合理确定户用卫生厕所改厕模式,水冲式厕所宜进院入室,三格式户厕建设符合GB/T38836的要求,集中下水道收集户厕建设符合GB/T38838的要求。6.3.3公厕数量可根据需要按服务人口或服务半径设置,建设和管理应符合GB/T38353的规定。6.3.4旅游型村庄应配建旅游厕所,质量等级要求应符合GB/T18973的规定。生活污水治理6.4.1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与农村生活杂排水分散处理、集中处理与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处理模式,宜实行集中处理、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模式,就地就近就农进行生态治理和资源化利用。6.4.2生活污水排放应符合DB34/3527的要求。6.4.3宜推进雨污分流。农村水系治理6.5.1开展河沟塘渠水系治理,村域内河流、池塘等水体应保持清洁、清淤疏浚,水面无垃圾、无障碍物,无较大面积黑臭水体存在。6.5.2在水系旁设置环保、安全等警示牌和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6.5.3农村水系的管理与维护应符合GB/T38549的要求。村庄美化6.6.1村口、道路两侧、池塘旁边、房前屋后、广场以及其他荒地、废弃地、边角地等公共区域应进行绿化。宜采用乡土树种开展绿化:a)村口绿化应自然、亲切、宜人,体现地域特色,可通过小品配置、植物造景、活动场地与建筑空间营造等突出景观效果;b)道路两侧、池塘旁边等绿化应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采用自然式种植,打造立体绿化效果;c)房前屋后宜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竹园、小茶园等;d)荒地、废弃地、边角地等因地制宜开展小微公园、乡村湿地公园和公共绿地建设。6.6.2宜利用乡土材料,对村庄内部道路、小微公园景观、各类围墙围栏、河沟塘渠周边等进行美化。6.6.3村主干道应合理布局配置公共照明设施。农业生产废弃物治理6.7.1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废旧农膜、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应及时回收处理或资源化利用,不应随意丢弃。6.7.2村庄畜禽宜圈养,也可划定散养区域,规范畜禽散养行为。庭院环境建设5

7DB34/T4266—20226.8.1庭院及室内布局合理、物品摆放整齐、环境卫生清洁。6.8.2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对庭院大门、围墙(栏)、阳台等进行美化,植株配植可遵循村民意愿采用乔木、灌木、草本等多种方式。其他6.9.1村庄内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拉乱挂、乱涂乱画现象。电力、通信线路架设安全规范,杂物整齐堆放,农机具、农用车等有序停放。6.9.2废旧广告牌、非法小广告等应及时清除。6.9.3废弃畜禽圈舍、废弃厕所、无保护和利用价值的残垣断壁等应及时拆除。6.9.4建筑垃圾宜分类有序处置。可再次利用的材料,就近就地利用;不可再次利用的材料,集中堆放、定期清理。6.9.5宜在村口、池塘周边、道路两旁、绿地旁边等区域设置相应标牌,标牌的设置应符合DB34/T3784的规定。7公共服务基础教育7.1.1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符合教育布局规划要求,鼓励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做到应享尽享。7.1.2应普及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5%,九年义务教育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100%、巩固率≥99%。医疗卫生27.2.1村卫生室房屋建筑面积≥60m,每千服务人口至少应配备1名乡村医生,每个村卫生室至少应配备1名乡村医生执业。7.2.2应针对妇幼、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服务,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条件的宜配有康复服务。7.2.3结合医疗卫生相关规划和村民实际需求,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宣传。7.2.4村卫生室建设和运行应符合DB34/T2635的规定。文化体育7.3.1建设具有娱乐、阅读、科普、健身等功能的文化体育场所和设施,结合当地文化习俗、农业生产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7.3.2传统文化挖掘充分、宣传有力。宜建设文化礼堂、村史馆等,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7.3.3文体设施建设和管理应符合DB34/T3375的规定。社会保障7.4.1村民享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7.4.2优抚对象、困难家庭、残疾人等群体应及时救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应达100%。农村特困人员救助覆盖率达100%,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100%。7.4.3高龄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达100%,对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60%。7.4.4拓展乡(镇)养老服务中心、村养老服务站(幸福院)功能,推动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6

8DB34/T4266—2022村养老服务站(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7.4.5开展多种形式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每村应设立儿童主任不少于1名,儿童主任应符合DB34/T3511的规定。便民服务应建设线上线下一体的综合便民服务机构,服务大厅服务流程清晰、规范、高效,按照GB/T38699的规定提供代办、咨询、村级事务审批等多种服务。7.6.1应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快递站(点)等服务平台,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应依照GB/T38354的规定提供服务。8产业发展根据乡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手工业、休闲旅游业、生活生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农药化肥减量增效,鼓励使用可降解环保型农膜,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绿色产业。培育家庭农场、村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应完善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开展村庄运营,盘活集体资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9乡村治理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遵循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村民自治要求。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村务监督组织、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合作组织、其他经济社会组织等村级组织体系健全并规范运行。生活方式简约适度、绿色低碳,铺张浪费、婚丧陋习、封建迷信、违规信教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10运维管理组织建设建设负责村庄运维管理工作的队伍或机构,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和发动村民参与村庄建设和运维管理。制度建设10.2.1建立美丽乡村村级长效管护机制,定期开展政府检查、企业巡查和村民自查,及时公开调查结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10.2.2建立“门前三包”制度、发展农村志愿服务队伍、设立公开电话或投诉信箱等。10.2.3制定并实施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准则。10.2.4建立积分制度或农村信用体系,通过“行为积分”、“信用村”、“信用户”等的创评,将村庄建设、环境保护、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评价体系。10.2.5宜制定公共场所文明公约,常态化开展美丽庭院、文明户、环境卫生等创评工作,可建立红黑7

9DB34/T4266—2022磅制度。10.2.6建设健康生活方式、移风易俗、普法等各类宣传教育制度,常态化开展村民的宣传教育工作。运维模式10.3.1实施网格化管理,宜推进乡村运维管理数字化。10.3.2村庄运维可采用市场化、村集体、村民等多种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和专业化企业参与公共设施运维管护。监督管理10.4.1综合运用检查、考核、奖惩等方式对美丽乡村建设与运维进行监督和管理。10.4.2鼓励开展村民参与度、满意度第三方调查,建立线上线下反馈机制。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