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T 447.2-2022 云岭牛 第2部分:养殖场建设规范(云南省)

DB53∕T 447.2-2022 云岭牛 第2部分:养殖场建设规范(云南省)

ID:83094416

大小:408.87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2-12-22

上传者:130****3912
DB53∕T 447.2-2022 云岭牛 第2部分:养殖场建设规范(云南省)_第1页
DB53∕T 447.2-2022 云岭牛 第2部分:养殖场建设规范(云南省)_第2页
DB53∕T 447.2-2022 云岭牛 第2部分:养殖场建设规范(云南省)_第3页
DB53∕T 447.2-2022 云岭牛 第2部分:养殖场建设规范(云南省)_第4页
DB53∕T 447.2-2022 云岭牛 第2部分:养殖场建设规范(云南省)_第5页
DB53∕T 447.2-2022 云岭牛 第2部分:养殖场建设规范(云南省)_第6页
DB53∕T 447.2-2022 云岭牛 第2部分:养殖场建设规范(云南省)_第7页
DB53∕T 447.2-2022 云岭牛 第2部分:养殖场建设规范(云南省)_第8页
DB53∕T 447.2-2022 云岭牛 第2部分:养殖场建设规范(云南省)_第9页
DB53∕T 447.2-2022 云岭牛 第2部分:养殖场建设规范(云南省)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53∕T 447.2-2022 云岭牛 第2部分:养殖场建设规范(云南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65.020.30CCSB43DB53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447.2—2022代替DB53/T447.2-2012云岭牛第2部分:养殖场建设规范

1

2DB53/T447.2—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为DB53/T447—2022《云岭牛》的第2部分。DB53/T447分为以下部分:——第1部分:品种;——第2部分:养殖场建设规范;——第3部分:人工授精;——第4部分:胚胎移植;——第5部分:体外胚胎生产;——第6部分:饲养管理;——第7部分:饲草加工与调制技术;——第8部分:育肥技术;——第9部分:疫病防治;——第10部分:档案管理;——第11部分:胴体生产、评定及分割技术。本文件代替DB53/T447.2-2012《BMY牛第2部分: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与DB53/T447.2-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以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标准名称为“云岭牛;b)更改了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c)“术语”中增加了英文名称(见第3章);d)更改了养殖规模(见见2012版第1章);e)更改了术语和定义(见3.3);f)更改了繁殖母牛舍面积(见2012版6.2.1);g)删除牛舍地面“有弹性”(见2012版7.1.2);h)修改了无害化处理设施名称(见8.5)。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7)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必志、赵刚、王安奎、金显栋、余梅、和占星、王喆、张继才、刘建勇、付美芬、曹兵海、昝林森、杨凯。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2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I

3

4DB53/T447.2—2022引言DB53/T447-2022《云岭牛》是以2014年12月国家审定新品种“云岭牛”为载体制定的综合养殖标准,旨在从品种、养殖场建设、繁殖、管理、饲草加工调制、育肥、疫病、档案和胴体评定分割等方面指导和规范云岭牛的养殖,带动云岭牛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可提高养殖场(户)养殖水平和养殖效益,促进云南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DB53/T447-2022由十一个部分构成。——第1部分:品种。目的在于确立云岭牛特征和特性、生产性能、种牛等级和良种登记,适用于云岭牛品种鉴定和种牛等级评定。——第2部分:养殖场建设规范。目的在于确立云岭牛选址、规划与布局、牛舍建设和辅助设施建设等技术要求。——第3部分:人工授精。目的在于确立云岭牛种公牛选择、母牛的初配年龄与发情鉴定、输精方法、母牛妊娠诊断等技术要求。——第4部分:胚胎移植。目的在于确立云岭牛快速扩繁受体牛同期发情、供体牛超数排卵与输精、胚胎回收、胚胎质量鉴定、胚胎冷冻保存与解冻、胚胎移植、受体牛妊娠诊断等技术要求。——第5部分:体外胚胎生产。目的在于确立云岭牛供体牛的选择与饲养管理、卵母细胞的获取、卵母细胞的检出与分级、卵母细胞的IVM、卵母细胞的IVF、受精卵的IVC等技术要求。——第6部分:饲养管理。目的在于确立云岭牛饲养管理的基本要求以及牛场卫生、各类牛的饲养管理等技术要求。——第7部分:饲草加工与调制技术。目的在于确立云岭牛养殖过程中青贮饲料、秸秆氨(碱)化饲料、青干草饲料的加工调制技术要求。——第8部分:育肥技术。目的在于确立云岭牛优质牛肉生产和雪花牛肉生产技术要求。——第9部分:疫病防治。目的在于确立云岭牛的生物安全、牛场消毒、疫病防治及无害化处理等技术要求。——第10部分:档案管理。目的在于确立云岭牛养殖过程中建档范围、内容及档案管理的技术要求。——第11部分:胴体生产、评定及分割技术。目的在于确立云岭牛胴体生产、评定、分割以及分割肉包装等技术要求。DB53/T447-2022包含的十一部分内容均是符合生产实际需要,涵盖了生产环节中的品种、养殖场建设、繁殖、饲养管理、饲草加工调制、育肥、疫病防治、档案管理和胴体生产、评定及分割多方面技术。该标准可规范云岭牛从养殖场到牛肉产品的全系列生产技术,充分发挥云岭牛生产性能,提高养殖水平,促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构建和肉牛产业的发展。III

5

6DB53/T447.2—2022云岭牛第2部分:养殖场建设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云岭牛养殖场建设的选址、规划与布局、牛舍建设和辅助设施建设建设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云岭牛养殖场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7959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NY/T388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农业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牛舍cattlebarn用来饲养牛群的建筑物,其内部设施包括牛床、食槽、水槽、喂饲和管理通道、排粪沟(通道)。3.2散栏式牛舍scatteredbarn牛在不栓系、无颈枷、能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和自由运动的无固定床位的牛舍。3.3开放式牛舍openedcowshed无墙,外围设护栏、结构全开放的牛舍。3.4半开放式牛舍half-openedcowshed三面有墙封闭并加装窗户,向阳一面敞开,并设有护栏的牛舍。3.5全封闭式牛舍totallyenclosedcowshed四面有墙封闭并留有门窗,屋顶通过墙支撑的牛舍。3.6牛床cowsbed牛舍内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是牛采食、饮水和休息的地方。4选址1

7DB53/T447.2—2022距离主要交通干线、村镇、工厂、居民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其他畜禽养殖场及屠宰加工、交易场所500m以上,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环境保护等要求。地势高、干燥,地下水位2m以下,背风向阳,饲草饲料供应丰富,交通和供电方便的地方,供电有保障,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规定。5规划与布局5.1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建设。5.2要求5.2.1功能区应设生活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与辅助生产区、病牛隔离区与废污处理区。5.2.2生物安全场区应与外界环境通过围墙或生物围栏等隔离,进入场区设大门,大门口设门卫传达室、更衣淋浴室、人员消毒室和车辆消毒池。从生活管理区进入生产区应再设置大门、人员消毒室和车辆消毒池。5.2.3生产区和附属设施5.2.3.1饲草饲料的储存和加工区应在生产区的上风向和地势较高处,兽医室和诊疗室应位于生产区的下风向,紧邻病牛隔离区。

8DB53/T447.2—2022226.2.1.2根据养殖规模,按每头牛占地6m~8m、采食槽位0.6m~0.8m、牛床长2m~2.2m设计牛舍的长度和进深。6.2.1.3边栏高1.7m,散水边沿设置排水沟。6.2.1.4每舍(栏)饲养6头~8头牛。6.2.1.5牛舍两侧宜分别设置宽4m~8m的沙地或草地运动场,并设置牛的出入门。6.2.1.6每4头~6头牛设1个自动饮水器,高度为60cm~80cm。6.2.2分娩母牛舍6.2.2.1在温带和寒温带应为封闭式牛舍,热带地区为半封闭式牛舍。6.2.2.2应设置母牛相互隔离的包厢式产床(单栏)。226.2.2.3每个产床的面积为15m~20m,产床上应铺设垫草,并设置一个饲槽和自动饮水器。6.2.2.4产床可单列排列,也可双列排列。6.2.3哺乳犊牛舍采用单列或者双列排列的封闭或半封闭式牛舍,饲喂走道宽度为1.5m~3.0m。单栏饲养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有屋顶的用砖等隔离的犊牛间,每间长为2.2m~2.4m,宽为1.2m,高为1.2m,22另一部分为运动场。犊牛间前设置饲喂槽或补饲桶,后面与运动场相通,运动场面积3m~5m,上方不设屋顶,可设遮阴棚。犊牛间地面应高于运动围栏地面10cm左右,地面上宜铺设垫草。6.2.4断奶牛舍4月龄~6月龄断奶到12月龄的犊牛采用单列或者双列排列的封闭或半封闭式、散栏式牛舍,每栏

9DB53/T447.2—2022表1饲养密度饲养密度序号类型2m/头1繁殖母牛舍6~82分娩母牛舍8.0~12.03哺乳犊牛舍2.54断奶牛舍3.05育成牛舍4.06育肥牛舍(300kg~400kg)4.27育肥牛舍(400kg以上)4.58雪花牛肉生产牛舍9.09种公牛12.07牛舍建筑结构要求7.1地基、地面与墙体7.1.1地基深度和宽度应建筑设计规范要求的载荷强度和建筑地质、抗震烈度进行设计。7.1.2牛舍地面要求致密坚实,不打滑,便于清洗消毒和清粪排污系统。7.1.3宜选用混凝土、砖头或砂土地面,混凝土地面进行防滑处理,砖地面用灰浆把缝隙填实。7.1.4整个牛舍地面应具有一定水排坡度,排水沟深度低于牛舍和运动场地面5cm~10cm,坡降5度。7.1.5墙体坚固结实、抗震、防水、防腐和防火,具有保温和隔热性能,应便于清洗和消毒,宜采用砖墙并用石灰粉刷。7.1.6主承重墙体厚为24cm,墙墩24cm×24cm或38cm×38cm,附墙体18cm,牛舍脊高为4.5m~5.0m,前后檐高3.0m~3.5m。7.1.7气候炎热地区,宜采用开放式牛舍。7.2门窗门高2.5m~3.0m,宽3.0m~4.0m。封闭式牛舍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之比,成年牛为l:12,犊牛为l:l0~l4。封闭式窗宜高1.5m,宽1.0m~1.2m,窗台距地面高度1.2m~1.6m。7.3屋顶屋项应防雨水和风沙,隔绝太阳辐射。材料质轻、坚固耐用、防水、防火、隔热保温,能抵抗雨雪、强风等外力因素的影响,屋檐高度为2.8m~3.4m。7.4牛床和饲槽2牛床面积50m,饲养6头~10头,牛床坡度为1.5%~3.0%,饲喂走道高出牛床20cm。采用道槽合一,与饲喂走道无明显分割。可在饲槽所处位置铺设瓷砖。下部设宽0.15m、高于饲喂走道0.20m的饲草挡墙。4

10DB53/T447.2—20227.5通道和粪便沟通道宽以TMR饲料车能通过为宜,一般为4m~5m。粪便沟宽为0.25m~0.35m,深为0.15m~0.3m,倾斜度为1%~2%。8辅助设施建设8.1青贮窖8.1.1选择排水好、地下水位低、不易倒塌和地下水渗入的地方,可建地上窖或半地上窖。338.1.2一年制作一次青贮,每头成年母牛应配备10m的青贮窖,每头育成牛配备6m的青贮窖。8.1.3一年可多次制作青贮的,青贮窖体积相应减少。38.1.41m的青贮窖可贮存575kg~650kg的青贮料。8.1.5青贮窖高度至少在2m以上,高度和宽度具体尺寸以每天垂直截面取用青贮饲料量确定,长度依地形、所需青贮量确定。8.1.6宜采用制砖、石料和水泥等建筑材料制作永久窖,地面和周边墙壁光滑、密封,并且防渗透、防腐性好,地面由里向外应设1%~2%的坡度。8.2草料库及饲料加工车间应布局在距离牛舍50m以外,配置防火、防鼠设施。饲草的堆放高度为4m~6m,每头存栏牛每年饲草的需要量平均1t左右,面积根据饲草原料供应方式和牛存栏数或日饲养量确定。地面应进行防水处理,三面应设墙或半墙,避免太阳直射和防止雨淋,通风良好。精饲料储存库应防潮、防鼠,具体面积根据牛存栏数和精料供给模式确定。采用全混合日粮饲养工艺的牛场,在饲草棚旁边应设草料加工调制车间并配备相应设备。8.3生产管理建筑物宜包括办公室、会议室、资料档案室、兽医室、配种室、值班室等工作用房,兽医室应设在牛场下风向,便于隔离,能减少空气、水、废弃物污染传播的地方。配种室应建在便于发情观察和配种且临近繁殖牛舍的地方。8.4消毒设施人员消毒室内设置消毒垫、雾化消毒设施和紫外消毒灯以及沐浴更衣室,车辆消毒池低于地面20cm以上,底部设排水孔,宽度与大门相等,长度为场区运输最大车辆车轮轴间距的1.5倍以上,进入各牛舍门口设消毒垫。8.5无害化处理设施8.5.1采取雨污分离排水系统。8.5.2污水应经发酵池和曝气池后方可用于饲料地施肥,在温带或冷温带,污水发酵可采用温室模式的发酵池。8.5.3不设沼气发酵设施或设施有限的牛场,粪污排放和收集应采用干湿分离工艺。8.5.4干清粪宜采用机械传动刮粪板或铲粪车,且堆放发酵后方可作为肥料使用,堆放牛粪的地面应作防渗处理,并设遮雨棚。8.5.5牛场粪污应尽可能进行发酵生产沼气,沼气发酵室应配有机械除淤系统,沼液通过分离机进行干稀分离,液体部分通过曝气池后方可排放到饲料地。5

11DB53/T447.2—20228.5.6牛场应配备足够的饲料地,满足对优质粗饲料的需求,且容纳牛场排放的污水,实现零排放和良性循环。8.5.7排放污物应遵循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要求,粪便无害化处理符合GB7959的要求,污物综合排放符合GB18596的要求。8.6道路及绿化8.6.1通向牛场的道路宽6m左右,通往畜舍、干草库(棚)、饲料库、饲料加工调制车间、青贮窖及化粪池等道路宽3m以上,所有道路应硬化。8.6.2场区内运输路线分开,形成明确的净道和污道,污道在下风向,净道在上风向。在场内的道路旁、牛舍和运动场外以及空旷地带用乔木、灌木、绿篱及草地进行绿化。

12

132202-2.744/T35B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