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892-2022 非煤矿山钻探施工安全技术规程(湖北省)

DB42∕T 1892-2022 非煤矿山钻探施工安全技术规程(湖北省)

ID:83094471

大小:597.83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3-08-12

上传者:130****3912
DB42∕T 1892-2022 非煤矿山钻探施工安全技术规程(湖北省)_第1页
DB42∕T 1892-2022 非煤矿山钻探施工安全技术规程(湖北省)_第2页
DB42∕T 1892-2022 非煤矿山钻探施工安全技术规程(湖北省)_第3页
DB42∕T 1892-2022 非煤矿山钻探施工安全技术规程(湖北省)_第4页
DB42∕T 1892-2022 非煤矿山钻探施工安全技术规程(湖北省)_第5页
DB42∕T 1892-2022 非煤矿山钻探施工安全技术规程(湖北省)_第6页
DB42∕T 1892-2022 非煤矿山钻探施工安全技术规程(湖北省)_第7页
DB42∕T 1892-2022 非煤矿山钻探施工安全技术规程(湖北省)_第8页
DB42∕T 1892-2022 非煤矿山钻探施工安全技术规程(湖北省)_第9页
DB42∕T 1892-2022 非煤矿山钻探施工安全技术规程(湖北省)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42∕T 1892-2022 非煤矿山钻探施工安全技术规程(湖北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73-010CCSD09DB42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T1892—2022非煤矿山钻探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afetyofdrillingconstructioninnon-coalmines2022-06-28发布2022-08-28实施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

2DB42/T1892—2022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规定..............................................................................24.1钻探施工单位从业要求...............................................................24.2钻探施工从业人员作业要求...........................................................34.3其他作业要求......................................................................35作业前的准备..........................................................................35.1野外营地的选择....................................................................35.2机场修筑..........................................................................45.3临时道路修筑......................................................................45.4设备材料搬运......................................................................56设备安装与拆卸........................................................................66.1一般规定..........................................................................66.2设备安装..........................................................................66.3设备拆卸..........................................................................87.17.27.37.47.57.67.78.18.28.38.48.59.19.29.39.411.2

3DB42/T1892—202211.3林区防火........................................................................1611.4冬季取暖........................................................................1612野外通行安全........................................................................1712.1人员...........................................................................1712.2车辆...........................................................................1713特殊天气施工安全....................................................................1713.1一般规定........................................................................1713.2雨季...........................................................................1713.3冬季...........................................................................1713.4高温天气........................................................................1713.5大风、大雾天气..................................................................1814应急救援...........................................................................1815生态环境安全与保护..................................................................1815.1一般规定........................................................................1815.2机场和道路修筑..................................................................1815.3水域钻探........................................................................18参考文献..................................................................................19

4DB42/T1892—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地质局提出。本文件由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湖北鄂西新能源有限公司、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应急救援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所邦、胡胜华、王勇、陈兵、谭建国、王爱军、李方会、洪毅、唐颖、叶辉兵、鲍文国、张权绪、曹继军、高立生、张峰、牟宗玉、范小军、刘宝斌、邓均平、陈江、胡璠。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自然资源厅,联系电话:027-86656061,邮箱:570208054@qq.com;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联系电话:15171827275,邮箱:352309234@qq.com。III

5

6DB42/T1892—2022非煤矿山钻探施工安全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非煤矿山地质岩心钻探施工过程中各阶段安全作业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非煤矿山地质岩心钻探施工作业的安全技术管理,是从事非煤矿山地质岩心钻探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和实际操作的重要依据和准则。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893.5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GB/T3787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722爆破安全规程GB8978污水排放标准GB12141货运架空索道安全规范GB12523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T29086钢丝绳安全使用和维护GB/T33588.2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第2部分: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极的要求GB/T50585岩土工程勘察安全标准AQ2004地质勘探安全规程AQ2039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钻井实施规范DZ/T0227地质岩心钻探规程EJ/T1052放射性矿产资源钻探规程JGJ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SL291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钻探drilling为探明地下矿藏或其它地质体所进行的钻进。非煤矿山钻探drillingfornon-coalmine开展除煤矿以外的以采取地质岩心为目的的钻探工程。1

7DB42/T1892—20223.3钻探施工单位drillingconstructionunit从事非煤矿山钻探施工的生产经营单位。3.4钻孔drillhole为探明地下资源和地质情况或为满足其它工程需要,在地层中钻成的圆柱状孔眼。3.5钻进drilling专用机具钻入地层或其它介质形成钻孔的过程。3.6孔口orifice钻孔的开口端。3.7水域钻探waterdrilling在江、河、湖、湿地(沼泽)等水域实施的钻探工程。3.8钻探设备drillingequipment钻孔施工用地面设备的总称。3.9钻具downholedrillingtools钻进时使用的各种孔内机具。3.104.1

8DB42/T1892—2022——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制度;——安全生产考核和奖惩制度;——事故信息报告、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制度;——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经费提取、使用制度;——其它应该建立的安全生产制度。4.1.5钻探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工作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经过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钻探施工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4.1.6钻探施工单位对野外从业人员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野外生存、野外自救互救技能训练和演练。4.1.7钻探施工项目部每年野外工作出队前或变换工作地区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从业人员应熟悉工作地区人文、地理和危险因素,掌握当地野外生存、避险和相关应急技能。4.1.8钻探施工单位应为野外作业机台配备野外生存指南、救生包,为艰险地区野外钻探施工项目部或机台配备有效的无线通讯和定位设备。4.1.9钻探项目立项报告应有项目工作地区安全生产条件内容描述,项目设计应有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生态环保等相关内容,项目设计审查应有安全生产职能部门参加。4.1.10钻探施工单位应依据项目施工条件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制定项目安全生产各项保证措施,并组织评审和指导实施。4.1.11钻探项目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和掌握工作地区的安全情况,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伤害源、流行传染病种、疫情传染源、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交通、地上(下)管线等情况,并建立档案。4.2钻探施工从业人员作业要求4.35.1

9DB42/T1892—20225.1.2营地宜选择地面干燥、地势平坦、背风的场地。5.1.3营地周围应设排水沟。5.1.4在林区、草原建造营地,应开辟防火道。5.1.5营地选址应避开噪声、危化品、易燃易爆场所和疫源地。5.1.6营地选址应避开泥石流、滑坡、危岩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雷击、洪水等自然灾害区。5.1.7营地不应设置在地势低洼的地方或河道、沟谷中,不应设在水库堤边或水库行洪通道上。5.2机场修筑5.2.1一般规定5.2.1.1修筑机场前,应对机场周边上方的危石、活石等进行清理,必要时应在上方坡面采取挖落石沟、设置防护栏等防护措施,临边应设防护栏,防护栏应牢固可靠,高度不应低于1.2m。5.2.1.2机场地基应平整、坚固、稳定、适用,塔基的填方部分不应超过塔基面积的1/4。5.2.1.3在山坡修筑机场地基,当岩石坚固稳定时,坡度应小于80°;地层松散不稳定时,坡度应小于45°。5.2.1.4土层松软的场地,塔基应采用混凝土浇筑或其它方式加固。塔基应牢固平整,能满足钻探施工的要求,深孔或特深孔塔基应进行专项设计。5.2.1.5钻孔边缘距地下电缆线路水平距离应大于5.0m,距地下通信电缆、构筑物、管道等水平距离应大于2.0m。5.2.1.6机场周围应有排水措施,在山谷、河沟、地势低洼地带和雨季施工时,应修筑拦水坝或修建防洪设施。5.3

10DB42/T1892—20225.3.1.1道路修筑前应对现场进行踏勘,依据地形地质条件设计合理路线,确定修筑方法。5.3.1.2修筑前,应对作业区上方的危石、活石进行清理,不能清理的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5.3.1.3临时道路应避开塌陷、滑坡等危险区域,损坏的道路应及时修复。5.3.1.4临时道路的宽度、坡度、转弯半径应能满足运输车辆及自行式、牵引式钻机的通行要求。5.3.1.5临时道路狭长路段应设立会车点。5.3.2人工搬运临时道路5.3.2.1人工搬运设备的临时道路宽度应不小于2.0m,坡度应不大于25°;当坡度大于25°时,应修筑台阶,台阶的高度和宽度应能满足运输要求。5.3.2.2穿越沟壑搭设的便桥,应牢固可靠,两侧应有防护设施,桥面应有防滑措施。5.3.2.3陡坡应搭设栈道,栈道的支撑立柱、主梁、横梁等应牢固可靠,有防滑措施,能满足设备搬运要求。5.3.2.4搭设栈道前,应对上方的危石、活石进行清理,不能清理的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5.3.2.5临边应设防护栏,栏杆应牢固可靠,立杆间距2.0m,上横杆高度1.0m~1.2m,下横杆高度0.5m~0.6m。5.3.2.6临时道路应经常检查维护。5.4设备材料搬运5.4.1一般规定5.4.1.1搬运前应对道路进行安全检查验收。

11DB42/T1892—20225.4.3.3运输时牲畜之间应保持安全距离。5.4.4索道搬运5.4.4.1在山高坡陡的地区,宜选用索道搬运方式。5.4.4.2索道运输应选择有专业施工资质的单位,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5.4.4.3索道运输应符合GB12141的规定。6设备安装与拆卸6.1一般规定6.1.1作业前应召开安全专题会议,提出安全措施,明确安全责任。6.1.2钻探设备应固定在基座上,基座应水平稳固;车载、履带式钻机的支腿或履带下应垫放木板或枕木。6.1.3安装和拆卸设备的工具和器械应安全可靠。6.1.4钻塔安装和拆卸应在机长或安全员指挥下进行,工作人员应按高空作业安全规定执行,不应上下交叉作业。6.1.5夜间或遇五级以上强风、雷雨、大雪、浓雾等恶劣天气,不应进行钻塔安装、拆卸作业,冬季作业时应清除冰霜。6.1.6使用起重机械起吊钻具设备时,应按GB6067的规定执行。6.1.7钻塔安装完成后,钻探施工单位应组织验收,验收不合格不应投入使用。6.2

12DB42/T1892—20226.2.1.8钻塔拼接完成后应自下而上将联结螺栓紧固、检查一遍,不应缺失、松动。6.2.1.9塔架不应安装在输电线下。塔架立起或放倒时,其外侧边缘与输电线路的边缘线之间安全距离应符合表1的规定。当达不到表中规定的最小安全距离时,应采取安全可靠的绝缘隔离措施,并应悬挂醒目的警示标志。表1钻塔与输电线路边缘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外电线路电压等级/kV<11~1035~110154~330550最小安全操作距离/m4.05.010.015.020.06.2.2活动工作台安装6.2.2.1活动工作台应根据钻孔倾角要求设置在合理位置。6.2.2.2活动工作台导向钢丝绳、平衡钢丝绳应平行,导向绳直径应不小于9.0mm,平衡绳直径应不小于12.5mm。手拉绳应配置直径不小于30.0mm的棕、麻绳。6.2.2.3活动工作台应配备可靠的制动、防坠装置,使用前应检查其性能,保证其工作正常。6.2.2.4活动工作台配重锤宜设置在钻塔外,配重应选择钢砂等密度大的颗粒性材料并固定,起落范围应不影响作业人员正常活动,最低点距地面应不大于2.5m。6.2.2.5活动工作台围栏高度应不低于1.2m,底盘周围的护板高度应不低于150.0mm。6.2.2.6活动工作台下始点位置应高于地面0.5m以上,且应安装限位装置。6.2.3绷绳、塔衣安装6.2.3.1下列情况应设置绷绳:——在6级以上大风地区或安装有塔衣的钻塔;——高度大于9.0m的钻塔。6.2.3.2钻塔绷绳直径应大于12.5mm,塔高18.0m以下的应设4根,18.0m及以上的应分两层设置,每层应设4根;各绳张力应均衡,位置对称,与水平面夹角应小于45°,绷绳地锚深度应大于1.0m。6.2.3.3塔衣宜选择浅色透光防水材料,保证机场内采光;塔衣上端应设通风口。6.2.3.4位于山顶、山垭口、平原等强风易发处的孔位,塔衣应与塔架连接牢靠,并用围绳固定。6.2.4安全防护设施安装6.2.4.1机械传动部位防护设施应齐全有效,安装牢固,钻塔座式天车应设安全挡板,吊式天车应安装保险绳。6.2.4.2钻塔工作台、泥浆池、临边部位应设置防护栏,上道栏杆离地应不小于1.2m,下道栏杆宜离地0.6m,立杆高度应不小于1.3m,立杆间距应不大于2.0m。防护栏杆应能承受不小于1000N的外力,并应保证整体的稳定性;钻塔工作台木质踏板厚度应大于50mm或采用厚度不小于5.0mm的防滑钢板。6.2.4.3塔梯应坚固、可靠,梯阶间距应小于400.0mm,坡度应小于75°。6.2.4.4机场地板铺设应平整、紧密、牢固,木地板厚度不应小于40.0mm或使用防滑钢板。6.2.5避雷针安装6.2.5.1避雷针与钻塔应使用绝缘杆连接,接闪器应符合GB/T33588.2规定,绝缘杆应采用电力专用绝缘杆。26.2.5.2下引线应使用大于25.0mm的多股裸铜芯绞线,接地体宜使用碳块或铜板,接地电阻应小于15Ω。避雷针、下引线和接地体之间的连接应紧密可靠。7

13DB42/T1892—20226.2.5.3接闪器有效高度应高出钻塔顶部1.5m,下引线与钻塔及绷绳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0m,接地极与电器设备的接地体、孔口管及绷绳接地处的距离应大于3.0m。6.2.6钻机及附件安装6.2.6.1钻机与钻塔基座连接应牢固,安装应稳固、周正。6.2.6.2安装钻机时,钻塔天车轮前缘切点、钻机立轴中心与钻孔中心应成一条直线。6.2.6.3深孔钻进应配备水刹车。6.2.6.4天车应安装安全挡板。6.2.6.5钢丝绳连接和固定应符合GB/T29086的规定。6.2.7泵站及供水管线安装6.2.7.1泵站应设置在当地历史最高洪水水位以上的位置,不宜设置在狭窄的沟谷或陡崖处。6.2.7.2看守人员的营地应设置在安全位置。6.2.7.3水管线路选择应科学、合理。6.2.7.4临空架设水管时应支撑固定到位,坡度大于30°时,水管应捆扎、固定。6.2.7.5水管连接应密封、牢固。6.2.8泥浆池设置6.2.8.1泥浆池应布置在机场合适且安全可靠的位置,泥浆池四周应设置防护栏杆、悬挂安全警示标志。6.2.8.2泥浆池开挖应根据土质情况适当放坡,以确保池壁稳定,并应采取防渗措施。6.3

14DB42/T1892—2022劳作业,不应擅自离岗或串岗,工作中不应使用多媒体进行聊天、看视频、戴耳机视听等影响工作安全的活动。7.1.2现场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应按国务院令591号的规定执行。7.1.3机器运转时,不应进行清洗、保养、拆卸和修理工作。7.1.4每班应检查升降制动装置、离合装置、提引器、游动滑车性能、钢丝绳绳卡及钢丝绳磨损情况。7.1.5钻进中遇有钻具回转阻力增加,动力机响声异常,泵压增高、憋泵,提下钻遇阻等情况时,应及时停机检查。7.1.6扩孔、扫孔阻力过大时,不应强行开机;扫脱落岩心或钻进异常时,应由班长或熟练钻工操作。7.1.7液压系统发生泄漏、雾化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机,现场不应有明火,防止引发爆燃。7.2钻机操作7.2.1应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并做好记录。7.2.2操作升降机应平稳,不应猛刹、猛放,应防止提引器、游动滑车等碰撞台板。7.2.3升降过程中不应用手触摸钢丝绳。7.2.4操作升降机时应与孔口和塔上人员紧密配合,动作协调一致。7.2.5松卡盘前,应挂好提引器,并刹好制动抱闸,防止钻具突然下落。7.2.6钻进时不应用手扶持水龙头及胶管,修理水龙头时,应停机。7.2.7提引器U形环(卸扣)螺母应拧紧并有防松装置,防止钻进时脱落。7.2.8拧卸钻具时,开机不宜过猛,垫叉应有安全钩以防“飞叉”。7.2.9起下钻具、套管时,应检查丝扣磨损情况。7.2.10使用绳索取心钻具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5DB42/T1892—2022插入安全销。7.3.13使用拧管机应遵守下列要求:——使用拧管机时,应扶正钻杆、对正螺纹,拧管机停止转动前,不应提升钻具;——应经常检查离合器手把定位销是否灵活、可靠,用长扳叉松动过紧的钻杆时,应切断拧管机的动力,操作人员应站在扳叉回转范围以外;——抽、插垫叉及操作手把应由同一人操作;——上、下垫叉应插牢,上垫叉应有防脱装置,手离开垫叉前,不应开动拧管机。7.4塔上作业7.4.1上塔之前应检查活动工作台,确认完好方可上塔。7.4.2进出活动工作台后应关好门锁,并应挂好安全带,上塔时不应用手触摸运行的钢丝绳。7.4.3不应穿带钉子或者硬底鞋上塔作业,不应站在工作台的防护栏杆上或顶端工作。7.4.4在工作地点停留和离开活动工作台前,应先锁紧手动定位器(锁紧装置)。在最低位置人离开工作台前,除锁紧手动定位器外应挂好安全钩。7.4.5在活动工作台上不应手扶提引器、游动滑车上下塔。7.4.6不应两人及两人以上同时乘坐活动工作台。7.4.7不应用活动工作台运载重物上塔,活动工作台卸掉平衡绳以后,不应乘坐,不应用升降机提拉活动工作台。7.4.8塔上作业人员和升降机岗应按规定联络信号操作,防止配合失误发生事故。7.4.9塔上作业使用的工具应有防坠落措施,不应向下抛、掷物件。7.4.10应定期对钻塔构件及绷绳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7.57.6

16DB42/T1892—20227.6.5材料包装外应有标志,并放置在阴凉干燥处保管。7机台岗位安全责任7.7.1机长岗7.7.1.1机长是机台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机台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机台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7.7.1.2参加开工前的安全检查验收工作,组织开展机台安全生产例会和安全生产活动。7.7.1.3开工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对新员工进行岗前操作技术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培训学时不少于24学时。7.7.1.4组织和检查班组安全生产的工作情况。7.7.1.5钻机(钻塔)安装、拆卸时应在现场指挥。7.7.1.6处理孔内事故等风险比较大的作业时应在现场指挥。7.7.1.7每周组织一次机台安全检查,及时进行隐患整改。7.7.1.8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的安全检查工作,落实检查要求。7.7.2班长岗7.7.2.1负责本班的安全生产作业。7.7.2.2参与机台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施工技术措施的制定,协助机长做好机台的管理工作。7.7.2.3认真执行机台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检查、督促、指导各岗位的工作。7.7.2.4对存在的隐患或其它不安全因素,能整改的应及时整改,不能整改的应及时向机长、安全管

17DB42/T1892—2022备有救生、消防及靠帮设备。租用的交通艇(或救生艇)应证照齐全,按规定配备足够救生器材,并按成员定员标准及规定乘坐。8.1.6当遇五级以上强风时,不应进行塔上作业;当遇暴雨或六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平台作业,并检查加固水面上的船只和锚缆等设施,人员撤离到安全位置。8.1.7应建立夜间值班和水上救援值班制度,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确保充分。8.1.8在湿地(沼泽)中钻探时,机场修筑宜采用场地填方的形式,如无法填方应按照水上浮箱(筒)的相关要求进行,临时浮桥或便道应满足设备运输要求。8.2作业前准备8.2.1水域钻探作业前应进行现场踏勘,并应收集与水域钻探安全生产有关的资料,编制作业方案。踏勘和收集的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作业水域水深、水下地形、地质条件和人工养殖情况;——作业期间作业水域的水文、气象资料和江河上游水库或水力发电站泄洪、放水等信息;——水下电缆、管道的分布及敷设情况;——航运及水域所属海事航监部门的有关规定。8.2.2作业前应编制水域钻探作业方案,方案中的安全生产措施方面应经安全管理部门审核,主要应包括下列内容:——钻探平台的类型选择、建造、基本安全设施和钻探设备安装;——钻探平台锚泊定位要求;——水域钻探作业技术方法;——水下电缆、管道设施、航运和钻探设备等安全生产防护及养殖保护;8.3

18DB42/T1892—2022和高度为1.2m的防护栏杆;定位锚应设置安全标志。8.3.4浮式钻探平台不应安装塔衣或悬挂遮阳布。8.3.5安装钻探设备与堆放钻探材料应均衡,并应保持浮式钻探平台船舶的吃水深度和船体稳定。8.4抛锚定位8.4.1主锚类型、主锚绳直径及其长度,应满足河面宽度、河床特点、水文情况和钻船总吨位等作业情况的要求。8.4.2漂浮平台或浮箱抛锚应符合以下要求:主锚钢丝绳直径应为15.0mm~25.0mm,尾锚绳不低于12.0mm,锚绳与水面的夹角以10°~15°为宜,两根前边锚与主锚绳构成的夹角以35°~45°为宜;水锚质量一般为50kg~100kg,抛水锚时锚绳长度以水深的6倍~8倍为宜,为便于起锚,应设锚漂。8.4.3铁驳船抛锚质量和锚绳直径应分别符合表3和表4的规定要求:表3铁驳钻船各锚质量锚重/kg锚名150t~200t钻船300t~500t钻船主锚400~600500~800前锚400500后锚300300边锚300300表4铁驳钻船锚绳直径8.5

19DB42/T1892—2022作业人员应认真配合完成,并不应要求船员违章操作。8.5.3安装钻探孔导向管的作业人员应佩戴有安全锁的安全带;导向管不应紧贴船身、不应与浮式钻探平台固定连接。8.5.4作业人员和船员之间应保持不间断通信联络。8.5.5应定人收集每天的水况、气象和水情资讯,应根据海况、水情变化及时调整锚绳;应及时检查浮式钻探平台的锚泊系统情况,并清除锚绳、导向管上的漂浮物和船舱内的积水。8.5.6不应在钻探平台上游的主锚、边锚范围内进行水上或水下爆破作业。8.5.7待工或停工期间,钻探平台应留足值守船员。8.5.8钻探平台的单体船舶横摆角度大于3°时,应停止钻探作业。8.5.9应根据潮汐周期确定和调整潮间带的钻探作业时间。8.5.10水深大于10.0m或离岸大于5.0km的江面或湖泊钻探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除专用钻探工程船舶或移动式钻探平台外,建造式钻探平台应采用自航式、船体宽度应大于6.0m;——应根据作业水域水下地形、水底堆积物、水文、气象等条件进行抛锚定位;——锚绳应使用耐蚀的尼龙绳,安全系数不应小于6,数量不应少于8根。8.5.11当钻探平台暂时离开钻探作业点时,应在作业点或孔口管上设置浮标和安全标志。8.5.12作业过程中不应向水中抛掷施工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作业完毕应及时清除埋设的套管、孔口管和留置在水域的其它障碍物。9孔内事故处理9.19.2

20DB42/T1892—2022——强力冲孔前,检查水泵安全阀压力设定情况,检查高压管状态及连接情况。9.2.2应严格检查处理事故的钻具情况,并做好标识、记录,不应使用不符合要求的事故处理钻具,钻具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检查处理事故需要的钻杆、钻具、工具等齐全情况;——检查事故处理钻具的保养状况和分类摆放情况;——检查钻具的使用、磨损、变形情况。9.2.3自制工具下入钻孔前应进行现场试验。9.3现场操作9.3.1班长应召开班前会,明确各岗位分工及安全操作要求,并做好记录。9.3.2强力起拔事故钻具时,不应提升力超过钻塔、升降机、钢丝绳、滑车设计负荷,不应将升降机拉死,不应将离合器调死。9.3.3用钻机油缸和升降机同时顶拉事故钻具时,应先以油缸最大额定上顶力将钻具顶紧,再用升降机继续提拉。卸载时,应先松升降机后打开油缸回油阀,不应用升降机承受全部载荷。9.3.4打吊锤时,应有专人指挥。吊锤下部钻杆应安装冲击把手。打箍上部应连接钻杆,挂牢提引器并拉紧钻杆。9.3.5采用滑轮组打吊锤时应经常检查滑轮组及钢丝绳,发现磨损或发生不良状况时,应及时更换。9.3.6使用千斤顶时,应垫实地梁。打紧卡瓦时,应使用铁锤垫打,卡瓦上部应贴紧卡死并用铁丝串联,孔口要围好,提引器要绑牢。顶拔时不应过猛,应有一定间歇时间。不应用升降机和千斤顶同时起拔钻具。9.3.7反钻具时,应使用钢丝绳反管或棘轮反管等方法,不应使用管钳反管。反管过程中,背钳应牢9.410.110.210.3

21DB42/T1892—202210.4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应安装在固定支架上,并放置在平整稳固的地方,有防雨、防潮措施;周围应有满足2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不应堆放杂物。10.5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配电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大于0.1s,但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与额定动作时间的乘积不应大于30mA·s。10.6配电箱的电器安装板上应分设N线端子板和PE线端子板。N线端子板应与金属电器安装板绝缘;PE线端子板应与金属电器安装板做电气连接。10.7机场用电设备设施,应采用保护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10.8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应按GB/T3787的规定执行。10.9机场照明宜使用36V以下安全电压。当选用220V的照明灯具时,应有防爆装置,距离塔衣距离应大于300.0mm。10.10配电箱和开关应有醒目控制设备标识,在修理电器设备时,应切断电源,并挂警示牌或设专人监护。10.11架空线应采用绝缘导线,架设在专用电杆上,不应架设在树木、脚手架及其它设施上。10.12不应使用破损电缆,电缆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应不小于0.7m,并应在紧邻电缆周围均匀敷设不小于50.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11防火安全11.1一般规定11.211.311.4

22DB42/T1892—202211.4.2不应在密闭的空间和宿舍内使用煤(碳)火取暖。11.4.3不应长时间使用大功率取暖设备。12野外通行安全12.1人员12.1.1供施工人员上下班行走的道路应安排专人维护。12.1.2陡峭或涉水路段应设置木梯或木桥,木梯或木桥应安全牢固,并应设置扶手和采取防滑措施。12.1.3消除影响行人安全的马蜂窝时,应穿戴专业防护服。12.1.4上下班途中宜结伴而行,防止野生动物伤害。12.2车辆12.2.1野外工作车辆应具有良好越野性能。12.2.2车辆应定期保养维护,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12.2.3出发前应了解行进路线的天气、道路情况,确保通过,不应盲目开车和危险开车。12.2.4长途行驶前应仔细检查刹车、灯光、轮胎、转向等系统的车辆技术状况。12.2.5应定期对机动车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不应违章驾驶。12.2.6雨、雾、冰雪等极端恶劣天气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13特殊天气施工安全13.113.213.313.4

23DB42/T1892—202213.4.4应做好食堂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13.5大风、大雾天气13.5.1遇有五级及以上大风,不应进行野外攀登与高处作业。13.5.2大风前应对塔衣、围绳、绷绳、地锚进行检查。13.5.3大风过后应对施工机械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认安全后方可从事施工作业。13.5.4大雾天气在道路旁边施工时应增设安全警示标志,设专人指挥交通安全。13.5.5遇六级及以上大风应停止作业,卸下塔衣,并将钻具放入孔内,人员撤离到安全位置。14应急救援14.1钻探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制定钻探施工专项应急救援预案,机台应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并做好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14.2钻探施工机台应配备应急车辆,在无通信信号或信号不畅地区,应采用配备卫星电话或建立通讯站等方法,保证与机台联系畅通。14.3机台应配备绳索、担架、手电筒、急救药箱等能满足项目部应急救援所必需的物资和设备。14.4发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15生态环境安全与保护15.1一般规定15.215.3

24DB42/T1892—2022参考文献[1]GB1642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2]AQ/T2064-2018地质勘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3]AQ2049地质勘查安全防护与应急救生用品(用具)配备要求[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88号)[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591号)[6]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勘查和测绘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自然资发〔2021〕47号)[7]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2010年12月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5号)[8]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废止和修改非煤矿矿山领域九部规章的决定(2015年3月2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8号)[9]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2009年4月3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10]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2007年12月28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11]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HSE)法规手册(ISBN978-7-122-01649-2)[12]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财企〔2012〕16号)[13]地质钻探手册(ISBN978-7-5487-1088-2)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