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583-2022 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预防控制规范(江西省)

DB36∕T 1583-2022 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预防控制规范(江西省)

ID:83094674

大小:497.05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3-06-14

上传者:130****3912
DB36∕T 1583-2022 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预防控制规范(江西省)_第1页
DB36∕T 1583-2022 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预防控制规范(江西省)_第2页
DB36∕T 1583-2022 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预防控制规范(江西省)_第3页
DB36∕T 1583-2022 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预防控制规范(江西省)_第4页
DB36∕T 1583-2022 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预防控制规范(江西省)_第5页
DB36∕T 1583-2022 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预防控制规范(江西省)_第6页
DB36∕T 1583-2022 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预防控制规范(江西省)_第7页
DB36∕T 1583-2022 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预防控制规范(江西省)_第8页
DB36∕T 1583-2022 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预防控制规范(江西省)_第9页
DB36∕T 1583-2022 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预防控制规范(江西省)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36∕T 1583-2022 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预防控制规范(江西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03.080.99CCSA12DB36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1583-2022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预防控制规范specificationsforpreventionandcontrolofnoscomialinfectionineldercarefacility2022-05-30发布2022-07-01实施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

2DB36/T1583—2022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组织管理............................................................................35清洁与消毒..........................................................................56常见感染病预防与处置................................................................67手卫生..............................................................................88医疗废弃物的管理....................................................................99污水的处理..........................................................................910感染控制物资管理...................................................................911感染暴发管理......................................................................1012监测与报告........................................................................10附录A(资料性)常见消毒剂的使用及配置方法..........................................12附录B(规范性)医务人员洗手方法....................................................13附录C(资料性)常用防疫物资........................................................14I

3DB36/T1583—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地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民政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民政厅、江西康健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江西省养老服务中心、南昌医学院、江西省民政学校、南昌县人民医院、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韶兰、刘茜、龚霞、袁玉兰、文旭、皮细雷、鲁梨英、邹璐。II

4DB36/T1583—2022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预防控制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预防控制管理的术语和定义、组织管理、清洁与消毒、常见感染病预防与处置、手卫生、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污水的处理、感染控制物资管理、感染暴发管理、监测与报告。本文件适用于各类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GB14930.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洗涤剂GB14930.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剂GB15979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80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8466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08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T21417.1医用红外体温计第1部分:耳腔式GB27950手消毒剂卫生要求GB/T34855洗手液GB/T36758含氯消毒剂卫生要求GB/T37276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JGJ450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MZ/T132养老机构预防压疮服务规范MZ/189养老机构洗涤服务规范WS/T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2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67医院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511-2016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592-2018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

5DB36/T1583—2022养老机构院内感染infectionwithinseniorcareorganization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入住期间发生的感染或在机构内获得、离开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住前已开始或者入住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工作人员在机构内获得的感染也属机构院内感染。3.2养老机构院内感染发病率prevalenceofinfectionswithinelderlycarefacility在一定时间内,在院老年人中发生机构院内感染新病例的频率。3.3养老机构院内感染暴发infectionoutbreakwithinseniorcareorganization在同一养老机构或养老区域内,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3.4养老机构院内感染监测infectionsurveillanceofseniorcareorganization长期、系统、连续地观察、收集和分析机构院内感染在养老机构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人员,为感染的预防控制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3.5综合性监测comprehensivemonitoring连续不断的对养老机构中入住的老年人和工作人员进行机构院内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3.6目标性监测targetedmonitoring根据养老机构院内感染管理的重点,对特定目标开展的养老机构院内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3.7标准预防standardprevention针对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及工作人员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标准预防基于老年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包括汗液)、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均可能具有传染性,应进行隔离。凡接触上述物质者,都应采取防护措施。3.8终末消毒terminaldisinfection感染的老年人离开养老机构后进行的彻底消毒。3.9高水平消毒highleveldisinfection2

6DB36/T1583—2022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3.10中水平消毒middleleveldisinfection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己定碘等)、醇类和氯己定的复方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3.11低水平消毒lowleveldisinfection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己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3.12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PPE)用于保护养老机构院内工作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物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及防护服等。4组织管理4.1建立管理体系4.1.1养老机构应建立院内感染预防控制管理体系,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传染病防控工作。贯彻落实上级人民政府组织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定期与不定期评估院内感染风险、考核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措施,使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做到预防为主。4.1.2养老机构应成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形成明确分工,并接受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领导小组负责人应由养老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为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第一责任人。4.1.3按照GB/T37276的规定,确定为四级、五级的养老机构,应设置独立的感染管理部门和专职院内感染管理人员;三级(含三级)以下的养老机构,应指定院内感染管理工作部门并配备兼职院内感染的管理人员(人员配备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详见WS/T592-2018附录A)。4.2建章立制4.2.1养老机构应依据国家卫生健康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颁发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结合机构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防控管理制度;——养老机构院内感染监测及报告制度;——养老机构院内感染知识培训制度;——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3

7DB36/T1583—2022——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急预案;——出入养老机构管理制度;——职工健康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环境清洁卫生制度;——垃圾分类及污水管理制度;——探视与陪伴制度;——一次性用品管理制度;——隔离观察区工作制度。4.2.2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防控管理制度至少应明确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及对人员的考核要求。4.2.3养老机构院内感染管理部门或专/兼职人员应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4.3管理要求4.3.1养老机构传染病的防控处置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及时上报,规范处置,暂停办理新入院老年人,控制感染的蔓延。4.3.2养老机构一次性使用的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管理应符合GB15979、GB15980的规定,用后处理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达到无害化处理。4.3.3养老机构应定期做好院内感染的监测工作,监测方法应符合GB15982、WS/T312的规定。4.3.4养老机构应根据人员行动路线情况,合理实行区域化通道管理。4.3.5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应按照WS/T313要求做好操作前的洗手工作,按需做好个人防护。员工每年至少体检1次,患感染性疾病期间不应从事养老服务工作。4.3.6对医疗机构利用内部场所举办的养老机构,或养老机构举办对外开展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中的医疗服务区域与养老服务区域应严格分区管理,不得共用人员、设施设备,连接通道实行物理隔断,避免交叉感染。医疗服务区域老年人转入养老服务区域必须做好健康筛查,排除传染性疾病。4.3.7养老机构应建立健全相关的应急预案,每个季度至少开展1次急演练。4.3.8养老机构每年至少进行1次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自评工作,并保存记录。4.3.9养老机构应定期对工作人员、入住老年人和探视者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普及宣传。4.4培训考核4.4.1养老机构应把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教育作为工作主要内容之一,制订院内感染防控各级人员培训计划,并根据计划认真进行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知识和技能的培训。4.4.2养老机构负责人应接受传染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防控标准及规范性文件、专业技术知识等培训。4.4.3养老机构感染控制管理的专(兼)职人员应接受院内感染监测、控制、管理的理论、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疫情应急处置的方法和措施等培训,并能指导实际工作。4.4.4养老机构医护人员应接受无菌操作技术、手卫生、个人防护、废物及污水处理等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的专业知识,并在工作中贯彻实施。4.4.5养老机构护理员、后勤餐饮人员应接受有关预防和控制机构院内感染基础知识、消毒技术和消毒隔离方法等培训,具备感控风险基本识别能力,并在工作中正确运用。4.4.6养老机构员工培训考核至少每年一次,培训覆盖率达100%,考核不合格不能参与相关工作。建立个人培训记录,培训相关材料归档。4.4.7养老机构应帮助服务对象接受并配合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4

8DB36/T1583—20225清洁与消毒5.1环境物体环境物体清洁与消毒包括但不限于:——养老机构建筑和场地设计的清洁卫生标准应符合GB3096-2008中的6.4卫生控制;——日常采取以清水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的湿式清洁方法(按照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由洁到污,干湿分开的顺序进行)。不建议无感染指征使用消毒剂,受污染时应及时清洁消毒;——外环境中很少接触的场所或没有受到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不需要消毒;不应对室外空气消毒;——复用的卫生用品如抹布、地巾使用后应清洁、消毒后干燥备用;——有特殊感染及终末消毒时,宜选用高水平消毒剂如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浸泡法消毒后的物品在使用前须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以避免刺激人体组织;——养老机构宜每月开展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公共区域(如卫生间、浴室、污物间、电梯轿厢等)的地面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湿拖消毒,每日2次,30min后用清水擦拭干燥;水龙头、按钮、扶手、电梯内壁用含有效氯250mg/L消毒液擦拭,每日2次,30min后用清水擦拭干燥,常见消毒剂的使用及配置方法可参见附录A。5.2重点区域5.2.1养老居室5.2.1.1室内环境整洁有序,空气清新、无异味。5.2.1.2老年人居室每日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30min。不宜开窗通风的,应配备机械换气通风设备,必要时采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等进行空气消毒。室内空气有污染时,可选择紫外线消毒,每日1次,每次至少30min,应在无人或适当遮挡下进行;也可选择空气消毒机或过氧化氢复方空气消毒剂喷雾消毒。5.2.1.3老年人的床铺采取湿式清扫法,一床一巾;床头柜一桌一抹布,用后抹布用250mg/L~500mg/L(疑似传染的用1000mg/L)有效氯浸泡30min,洗净晒干。出院、转出或死亡后,环境及床单位采取终末消毒处理。5.2.1.4老年人的衣物每周至少清洗1次,床上用品每月至少清洗2次,枕芯、床垫、棉被应定期拆洗并采取日光暴晒,遇有污染需及时更换;疑似传染的织物用1000mg/L有效氯浸泡30min,洗净晒干。5.2.1.5室内的电器每日清洁,每年至少2次对空调的过滤网及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5.2.1.6地面应每日湿式清洁1~2次,每周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湿拖1~2次,30min后用清水擦拭干燥;当有大小便、体液、血迹等污染时,应先用消毒剂(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处理后再清洁。5.2.1.7厕所应设置专用拖洗工具,标记明确;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洗手池及坐便器每周用500mg/L有效氯擦拭,作用30min后用清水擦净。5.2.1.8护理员接触传染病老年人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体液等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5.2.2治疗室、处置室5.2.2.1分区明确,布局合理,标记清楚。5.2.2.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操作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程。5.2.2.3各种治疗车上层为相对清洁区,下层为相对污染区。5

9DB36/T1583—20225.2.2.4治疗、处置按一般老年人、感染老年人的顺序进行;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依次进行;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塑料袋内按照医疗废物处理。5.2.2.5严格区分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生活垃圾由保洁分类收集,医疗废物由专人先消毒再集中收集转运;传染性疾病老年人接触的废弃物品应按照医疗垃圾处理。5.2.2.6医疗单元、隔离观察区台面、地面、门把手、水龙头等可触摸的物体表面,应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1~2次,作用30min后清水擦拭。5.2.3食堂及餐厅5.2.3.1食堂及餐厅环境保持清洁、整齐,定期开展消灭苍蝇、老鼠、蟑螂和其他害虫的卫生防疫工作,并有检查记录单。5.2.3.2功能区域的台面、地面、门把手、水龙头等可触摸的物体表面,应每天至少湿式擦拭3次。抹布用含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消毒液浸泡30min后清水洗净晾干。5.2.3.3食品的采购、储存、运输、加工、配送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建立采购台账及留样制度(冷藏条件下存放48h以上)。5.2.3.4食品分类存放,做到生熟分开、成品与半成品分开、食品与非食用品分开。5.2.3.5应有专门收集厨余垃圾的容器,定点放置,每日处理,无存积。5.2.3.6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符合GB14930.1和GB14930.2的标准与要求。5.2.3.7餐具应先清洗干净,再用消毒毛巾擦干,放入消毒柜消毒至少1h后使用。5.2.3.8餐饮人员着好工作服及工作帽后方可进入操作间,严格执行手卫生。并定期体检,出现有碍食品安全病症者不得在餐饮部工作。5.2.3.9工作人员与老年人应分区域、错峰去餐厅就餐。传染病流行期间,就餐时应间隔1m以上的距离。5.2.4衣物清洗区域5.2.4.1洗涤区域应合理分区布局,通风良好,张贴洗涤工作流程及消毒工作流程标识。5.2.4.2洗涤设施设备应符合MZ/189的标准与要求,设施设备上应贴有标识,注明功能及适用的洗涤类型。5.2.4.3指定地点收集污物,避免在老年人居住区域或活动区域清点污物,做到专车、专线(人)运输。运送车辆洁污应分开,标识清楚,每日定时清洗消毒。5.2.4.4老年人的织物应分类清洗后烘干或日光暴晒。分类包括但不限于:被服与衣物分开;内、外衣裤应分开;患有感染性疾病老年人与健康老年人被服、织物分开;有明显污染的与没有明显污染的被服、织物分开。5.2.4.5被血液、体液污染及患有传染病老年人的衣物应封闭运输,单独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浸泡30min,再用清水洗净晾干。洗涤过程采用消毒-清洗-消毒的顺序,有消毒记录。5.2.4.6洗涤区域内常规洗涤设施设备应每日清洗、消毒;污物设备一用一清洗一消毒;常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或擦拭作用30min后清水洗净,有消毒记录。6常见感染病预防与处置6.1基本要求6.1.1严格做好老年人入院评估,禁止有传染病的老年人入院。入院的老年人应分区入住、管理。6

10DB36/T1583—20226.1.2为老年人进行定期体检,发现患传染病老年人或疑似患病老年人时,应做到早隔离,早治疗,及时切断传播途径。6.1.3针对老年人的特点,积极治疗老年人原发疾病。6.1.4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保护易感老年人,提高其机体免疫力。6.1.5确诊或疑似患病老年人的转运,应遵照属地政府的有关规定、相应标准,如:经空气传播类疾病患者的转运应符合WS/T511—2016中6的规定。6.1.6对患病、疑似患病老年人及其密切接触者的隔离防护应符合WS/T311的相关规定。6.1.7对被污染的场所、物品及生活废物和医疗废物的消毒、处置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6.1.8当机构内发生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时,立即上报至属地政府、卫生健康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做好防控记录,做到不缓报、不瞒报、不漏报和不错报。6.1.9应根据老年人实际情况,选择性进行预防性接种。6.1.10一线工作人员入职前应进行健康检查,排除传染性疾病。6.1.11养老机构应做好来访人员入院前健康筛查,尤其需关注季节性或新发传染病流行病学史。6.2预防与处置措施6.2.1呼吸系统6.2.1.1对经空气和患者的飞沫传播的呼吸道疾病,如非典型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各种类型的流感、流脑、肺结核、麻疹等做好呼吸道隔离。6.2.1.2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流行期间,严禁人员聚集,按规定保持1m距离。6.2.1.3应保持老年人口腔清洁,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鼓励老年人戒烟。6.2.1.4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对卧床老年人进行翻身、拍背、吸痰等操作,促进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排出。进行吸痰、鼻饲喂食时应戴一次性手套,防止误吸和异物进入气道。6.2.1.5养老机构院内工作人员应提高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认识,严格落实预防措施,做好自身防护,配戴工作帽、口罩、工作服(或穿防护服),严格执行隔离观察区各项制度和操作流程。6.2.2消化系统(胃肠道)6.2.2.1应加强养老机构院内饮食卫生的管理,餐饮区的卫生管理按照本规定6.3执行。6.2.2.2应加强老年人及家属手卫生等宣教及指导。6.2.2.3做好机构内的清洁、消毒工作。6.2.2.4传染病老年人接触过的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洁、再消毒。6.2.2.5传染病老年人的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应按感染性废物进行处理。6.2.3泌尿系统6.2.3.1对长期卧床老年人,维持会阴部、尿道口的清洁干燥。6.2.3.2对留置尿管的老年人,应做好留置尿管、尿袋的护理和管理,操作应符合《临床医疗护理常规》的规范要求。6.2.3.3留置尿管的老年人,应注意观察尿液的量、颜色、性状、透明度、气味等,并注意倾听老年人主诉。6.2.3.4长期留置尿管的老年人要指导其进行膀胱训练,鼓励其多喝水。6.2.3.5老年人排泄物应按感染性废物进行处理。6.2.4皮肤类7

11DB36/T1583—20226.2.4.1应保持皮肤的清洁与卫生,避免皮肤经常受风吹和阳光暴晒。6.2.4.2定期为老年人做好皮肤评估,对高危人群适当增加评估频次,并制定管理方案。6.2.4.3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时,严格执行手卫生。6.2.4.4洗浴时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水温40℃~45℃为宜,时间15min~20min,次数不宜过勤。洗浴后可在皮肤适量涂抹爽身粉、润肤液。6.2.4.5老年人应加强营养,注意合理膳食,适量饮水。6.2.4.6长期卧床的老年人预防压疮护理操作符合MZ/T132的规定。6.2.5老年性病6.2.5.1有生殖器可疑症状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6.2.5.2做好个人预防。注意个人卫生,洁身自好,防止不洁性行为;采取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质量可靠的避孕套;配偶得性病应及时检查,治疗期间最好避免性生活,需要时使用避孕套。6.2.5.3注意卫生护理。做好清洁卫生,保持外生殖器的清洁干燥,防止对衣物等生活用品的污染,如勤晒勤洗被褥、每天擦洗马桶等。6.2.5.4通风。经常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干燥。6.2.5.5消毒处理。可以浸泡的污物,采用含有效氯0.1%~0.5%的漂白粉液,或6%的过氧化氢等消毒液浸泡30min即可消毒;凡能日晒的均应在阳光下曝晒4h~6h;感染者穿过的衣服,用过的毛巾、浴巾及碗、盆等,用肥皂洗净后采用煮沸20min的方法消毒。6.2.5.6患性病后,应勤洗手,大小便前后应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防止自身感染或传染他人。6.2.5.7按时用药和复查;禁止辛辣食物、饮酒;禁止性生活;治疗中有何不良反应,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不可随意自行停药、换药或改变用药方法以免影响疗效。6.2.5.8补充营养,多吃高热量、高蛋白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还要少量多餐、定时进餐、食物多样化。6.2.5.9引导老年人正确看待性病,消除心理压力。7手卫生7.1手卫生管理要求7.1.1机构应制定并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手卫生行为的指导和管理。7.1.2科学合理的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7.1.3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工作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27.1.4定期做好手卫生监测,卫生手消毒监测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7.2手卫生设施7.2.1应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有条件的机构宜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水龙头的设置符合JGJ450的相关要求。7.2.2洗手清洁剂可为肥皂、皂液或洗手液。肥皂保持清洁、干燥;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及时更换;洗手液应符合GB/T34855标准。7.2.3盛放皂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7.2.4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者设施,避免二次污染。7.2.5卫生手消毒应配备手部皮肤消毒剂,手消毒剂应符合GB27950的规定。有条件者可在公共区域与居室门口配备速干手消毒剂。8

12DB36/T1583—20227.3洗手与卫生手消毒7.3.1下列情况工作人员应洗手:——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可能接触艰难梭菌、肠道病毒等对速干手消毒剂不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时。7.3.2下列情况工作人员应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直接接触老年人前、后;——清洁、无菌操作前,如给口服药、鼻饲喂食等;——接触老年人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接触老年人周围环境及物品表面后;——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7.3.3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7.3.4下列情况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接触患有传染病老年人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患有感染性疾病老年人进行检查、护理或者处理患病老年人污物之后。7.3.5洗手方法符合附录B。养老机构可根据实际工作增加清洗手腕部。8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医疗废弃物收集与处置包括但不限于:——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管理应符合GB15980的规定,用后处理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废弃物严禁混放,做到“日产日清”。生活废弃物应按照垃圾分类原则使用黑色塑料袋分类收集。医疗废弃物使用黄色塑料袋收集;——无法用塑料袋收集的废弃物应采用合适的容器收集(锐器应使用防水耐刺的可封闭容器收集)并贴好标识,通知相关部门统一收集处理;——疑似甲类传染病或乙类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老年人产生的废弃物,作为医疗废物用“专用包装袋(双层)”进行分类收集。达到包装袋的3/4时,袋应当采用鹅颈结式封口,分层封扎,确保封口严密。外表面标有警示标识(标签内容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部门、产生日期、类别,并在特别说明中标注“疾病名称”)。在离开污染区前应当对包装袋表面采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注意喷洒均匀)或在其外面加套一层医疗废物包装袋;清洁区产生的医疗废物按照常规的医疗废物处置;——医疗废弃物收集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并至少一年进行健康体检一次;——未开展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宜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转由第三方按照要求处理医疗废弃物。9污水的处理9.1应定时为化粪池、污水处理站等进行清污、清淤处理。9.2污水应处理后排放,内设医疗机构医疗污水排放标准按GB18466执行。9.3宜每年开展1次污水取样监测,内设医疗机构污水取样监测按GB18466执行。10感染控制物资管理9

13DB36/T1583—202210.1基本要求10.1.1感染控制物资应由养老机构专人统一采购并严格进行质量验收及审核。10.1.2感染控制物资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建立台账,定期检查,确保物资储备满足应急需求并能正常使用。10.1.3物资存放于清洁、干燥、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的物架上,不能直接接触地面、墙壁或天花板。10.1.4疫情爆发时应遵循专业管理、集中统筹、保障急需、专物专用的使用原则。10.1.5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处理。10.1.6应根据机构实际需求,定期购买、储备、清理、统计感染控制物资。及时补充必备物资和清理过期物资。10.2感染控制物资感染控制物资具体清单及储备量可参见附录C,包括但不限于:——医用防护口罩,应符合GB19083的要求;——医用体温计,应符合GB/T21417.1的要求;——含氯消毒剂,应符合GB/T36758的要求;——手消毒剂,应符合GB27950的要求;——洗手液,应符合GB/T34855的要求;——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应符合GB15979的要求;——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应符合GB15980的要求。11感染暴发管理11.1养老机构应配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切断传播途径。11.2机构内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隔离按照WS/T311、消毒按照WS/T367执行。11.3感染暴发时机构内部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加强出入管理,暴发期间养老机构实施封闭式管理。老年人除就诊外不能离院外出,不再接受新入住老年人,暂停接待外来人员探视和非必要人员进入;——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尽量安排工作人员在养老机构院内居住,除外出采购或办事人员,尽量减少工作人员外出;——养老机构院内应设置隔离观察室,配置相应防护用品(防护服、医用口罩、手套等),配备必要生活和护理服务条件;有条件的设置隔离区和消毒室;——规范做好健康照料服务,每日进行健康监测;——被感染的老年人离开机构后,做好其居住区域的终末消毒;——当上级主管部门和感染防控指挥机构要求不一致时,按照较高标准执行。12监测与报告12.1监测12.1.1根据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的相关监测规划和方案制定符合本机构特点、切实可行的感染性疾病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如年计划、季计划、月计划等。监测计划内容主要包括人员、方法、对象、时间等。10

14DB36/T1583—202212.1.2开展医养结合工作的养老机构应掌握机构院内感染诊断及检测标准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12.1.3以主动监测为主,感染控制专/兼职人员主动、持续对调查对象的机构内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跟踪观察与记录。12.1.4养老机构应按以下要求开展机构内感染监测:——新建或未开展过养老机构内感染监测的养老机构,应先开展全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应不少于2年。及时发现养老机构院内零星感染、聚集性感染和感染暴发事件;——已经开展2年以上综合性监测的养老机构应开展目标性监测。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个月以上;——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现患率调查,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并向全院反馈,机构院内感染发病率计算公式见公式(1)。A=B/C×K…………………………………………(1)式中:A=机构院内感染发病率;B=一定时期内机构院内感染新发病例数;C=同期的在院老年人数;K=100%,1000‰,10000/万等。观察时间多以年表示。注:分子是一定时期内机构院内感染新发病人数。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多次患病时,则应分别计为新发病例数。12.1.5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老年人的基本情况、机构内的感染情况(感染日期、诊断、相关危险因素、感染发生部位、感染重点部门)、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消毒效果、感染控制培训覆盖率及考核合格率。12.1.6养老机构应将院内感染的监测工作纳入服务质量管理考核体系。12.2报告12.2.1养老机构发生感染时,部门主管应24h内填写《机构院内感染病例报告卡》送达感染管理小组。并做好登记及工作交接。12.2.2当养老机构内出现院内感染暴发或疑似感染暴发时,及时按照WS/T312要求报告。12.2.3发生的养老机构院内感染和感染暴发属于法定传染病的,还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12.3改进12.3.1养老机构院内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应至少每季度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反馈,对其效果作出评价及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并及时上报主管领导。12.3.2感染控制管理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1次会议,通报感染控制管理工作情况及目标监测情况,总结全年存在的问题,讨论下一年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工作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计划。11

15DB36/T1583—2022AAA附录A(资料性)常见消毒剂的使用及配置方法表A.1常见消毒剂的使用及配置方法种类配置方法使用范围注意事项以84消毒①250mg/L①老年人的餐具、接触的物体表面、衣物等纺织品常①消毒剂易挥发,应加盖密液(有效5mL“84”加水至规消毒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清水闭保存于阴凉通风处,并防1000mL氯含量冲净潮②500mg/L5%)②传染老年人的餐具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②应现配现用,定期更换10mL“84”加水至钟,再用清水冲净③传染病老年人接触的物体表面、③不宜用于金属制品、有色1000mL门把手、水龙头等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保留织物及油漆家具的消毒,因③1000mg/L30分钟后,用清水擦干净④污染地面、墙壁等用有腐蚀及漂白作用20mL“84”加水至1000mL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顺序由外向内,作④含氯消毒剂有刺激性,使④5000mg/L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⑤传染病老年人呕吐物、分泌用浓度高于500㎎/L或长期100mL“84”加水至物、排泄物直接污染地面用沾有5000-10000mg/L的含接触含氯消毒剂时应带好手1000mL氯消毒液纱布或抹布小心移除后,再用1000mg/L含氯套。⑤10000mg/L消毒液擦拭地面⑥排泄物消毒:干粪5份加漂白粉1200mL“84”加水至1000mL份搅拌,放置2h;尿液10Oml加漂白粉1g,放置1h乙醇75%的乙醇直接使用①多用于手、皮肤消毒及浸泡物品①易燃,应置于避火处②95%溶液可用于燃烧灭菌②易挥发,需加盖保存,定期更换,以保持有效浓度③有剌激性,不宜用于粘膜及创面消毒安尔碘直接使用皮肤消毒,用原液涂擦①避光密闭保存,现配现用。②易挥发,用后盖紧(0.5%)12

16DB36/T1583—2022附录B(规范性)医务人员洗手方法洗手方法如下:a)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b)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c)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s,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步骤不分先后,参照WS/T313-2019)——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见图B1。——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见图B2。——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见图B3。——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B4。——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B5。——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B6。d)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e)擦干宜使用纸巾。a)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b)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c)掌心相对,手指交叉指缝相互揉搓d)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旋转揉搓e)大拇指在掌心旋转揉搓f)五指并拢,指尖在掌心旋转揉搓图B.1洗手步骤13

17DB36/T1583—2022附录C(资料性)常用防疫物资养老机构院内感控物资应根据实际需求(应当满足30d满负荷运转需要),定期购买、储备、清理、统计、配发等。常用防疫物资包括但不限于表C1清单:表C.1常用防疫物资清单序号名称序号名称1一次性医用防护服9洗手液2医用防护口罩10免洗手液3防护面屏或护目镜11含氯消毒液4胶靴/防水靴套12额温枪5一次性工作帽13水银体温计6一次性医用口罩14紫外线灯7一次性手套15喷壶875%酒精60mL16医用垃圾桶(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