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249-2022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安徽省)

DB34∕T 4249-2022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安徽省)

ID:83095699

大小:1.35 MB

页数:56页

时间:2023-08-12

上传者:130****3912
DB34∕T 4249-2022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安徽省)_第1页
DB34∕T 4249-2022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安徽省)_第2页
DB34∕T 4249-2022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安徽省)_第3页
DB34∕T 4249-2022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安徽省)_第4页
DB34∕T 4249-2022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安徽省)_第5页
DB34∕T 4249-2022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安徽省)_第6页
DB34∕T 4249-2022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安徽省)_第7页
DB34∕T 4249-2022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安徽省)_第8页
DB34∕T 4249-2022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安徽省)_第9页
DB34∕T 4249-2022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安徽省)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34∕T 4249-2022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安徽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DB安徽省地方标准J16333-2022DB34/T4249-2022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Standardforelevatoraddingofexistingmulti-storiedresidentialbuildings20220629--发布20221229--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安徽省地方标准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Standardforelevatoraddingofexistingmultistoriedresidentialbuildings犇犅34/犜4249-2022主编部门: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部门: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施行日期:2022年12月29日2022合肥

2安徽省地方标准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Standardforelevatoraddingofexistingmultistoriedresidentialbuildings犇犅34/犜4249-2022安徽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办公室组织出版发行(合肥市紫云路996号安徽省城乡规划建设大厦,邮编:230091)开本:850×1168毫米1/32印张:2字数:47千字2022年月第一版2022年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1000册

3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告第7号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批准发布“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等114项地方标准的公告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批准“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等114项安徽省地方标准,现予以公布。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6月29日3

4安徽省地方标准清单序地方标准代替标准名称批准日期实施日期号编号标准号DB34/T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1制定202206292022122942462022工程安全管理监理导则DB34/T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节2制定202206292022122942472022能量核定规程DB34/T建筑风貌设计导则编3制定202206292022122942482022制指南DB34/T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4制定202206292022122942492022梯技术标准DB34/T5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制定202206292022122942502022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DB34/T6统设计规程制定20220629202212294251.12022第1部分:导轨梁式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DB34/T7统施工及验收规程制定20220629202212294252.12022第1部分:导轨梁式4

5前言根据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0年第二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函》(皖市监函〔2020〕341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参考国内先进经验和兄弟省市有关标准,在总结安徽省工程实践与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技术评估;5.总平面;6.建筑;7.结构;8.机电设备;9.电梯;10.施工与验收;11.运行维护。本标准由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管理,由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繁华大道7699号,邮政编码:230601,电子邮箱:4509960@qq.com)。主编单位: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安徽汇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启瑞电梯有限公司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神州通立电梯有限公司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安徽省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安徽省建院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主要编写人员:毕功华唐世华任禄马皖强沈万玉张佰庆彭善喜刘朝永程进祥吴常军陈东刘运林江神虎李宁刘莉5

6高峰黄瑞王腾王灿王鹏陶涛何玮敖放周浩蒋春丽洪承禹任磊仇伟主要审查人员:完海鹰李华军潘少辰孙洁张庆宇陈勇吴燕辉6

7目次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34技术评估……………………………………………………45总平面………………………………………………………56建筑………………………………………………………66.1一般规定………………………………………………………………66.2电梯厅和连廊…………………………………………………………66.3采光、通风……………………………………………………………76.4消防…………………………………………………………………76.5防水、排水……………………………………………………………86.6外饰面…………………………………………………………………87结构………………………………………………………97.1一般规定………………………………………………………………97.2基础…………………………………………………………………97.3上部结构……………………………………………………………107.4构造连接……………………………………………………………107.5既有结构局部加固…………………………………………………118机电设备……………………………………………………128.1一般规定……………………………………………………………128.2配置与安装…………………………………………………………128.3防雷、接地与安全……………………………………………………138.4智能化………………………………………………………………149电梯………………………………………………………1510施工与验收…………………………………………………1710.1施工………………………………………………………………1710.2电梯安装……………………………………………………………177

810.3验收………………………………………………………………1811运行维护…………………………………………………19附录A既有住宅常见户型加装电梯示意…………………20附录B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采用钢结构示意………………22附录C加装钢结构与既有住宅连接节点示意……………24本标准用词说明………………………………………………26引用标准名录…………………………………………………27条文说明………………………………………………………288

9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12Terms………………………………………………………23Basicrequirement…………………………………………34Technicalassessment………………………………………45Generalplan…………………………………………………56Architecture…………………………………………………66.1General………………………………………………………………66.2Elevatorhallandcorridor……………………………………………66.3Lightingandventilation……………………………………………76.4Firecontrol……………………………………………………………76.5Waterproofanddrainage……………………………………………86.6Exteriorwallfacin……………………………………………………87Structure……………………………………………………97.1General………………………………………………………………97.2Foundation……………………………………………………………97.3Superstructure………………………………………………………107.4Constructionconnection……………………………………………107.5Localreinforcementofexistingstructure…………………………118Electromechanical…………………………………………128.1General………………………………………………………………128.2Configurationandinstallation………………………………………128.3Lightningprotection,groundingandsafety………………………138.4Intellectualization……………………………………………………149Elevator……………………………………………………1510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1710.1Construction………………………………………………………1710.2Elevatorinstallation………………………………………………179

1010.3Acceptance…………………………………………………………1811Operationandmaintenance……………………………19AppendixASchematicdiagramofaddingelevatortocommonhousetypesofexistingresidence………………20AppendixBSchematicdiagramofsteelstructureforinstallingelevatorinexistingresidence……………………22AppendixCSchematicdiagramofconnectionnodebetweensteelstructureandexistingresidence……………24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26Listofquotedstandards……………………………………27Explanationofprovisions……………………………………2810

111总则1.0.1为规范和指导安徽省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程建设,方便居民出行,提升居住品质,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验收及运行维护。1.0.3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程应遵循安全、适用、绿色、经济、美观等原则。1.0.4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程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安徽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

122术语2.0.1既有多层住宅existingmultistoriedresidentialbuildings本标准既有多层住宅所指的是已建成使用的多层及低层住宅。2.0.2平层入户levelingentrance加装电梯的停靠层站与各层居室的楼面标高相同,从电梯经连廊或候梯厅可以水平步入各层居室。2.0.3半层入户halflevelingentrance加装电梯的停靠层站与既有住宅楼梯的休息平台标高相同,乘客从电梯停靠层站需上或下一定数量的楼梯踏步才能进入居室。2.0.4连廊corridor电梯门到既有住宅之间增设的连接通道。2

133基本规定3.0.1加装电梯应结合既有住宅及其周边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方案。3.0.2加装电梯不应影响既有住宅的结构安全、消防安全及使用性能。3.0.3加装电梯应有可靠的质量安全控制措施。3

144技术评估4.0.1加装电梯前应对下列内容和要求进行查勘:1建筑的勘察报告、设计图纸和竣工验收文件,以及历次检测、修缮、加固与改扩建的资料;2调查建筑现状与原始资料符合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3加装电梯与原结构连接部位的检测内容。4.0.2加装电梯前应依据既有住宅的设计、施工、验收资料及现场勘查情况进行加装电梯工程的技术评估。4.0.3加装电梯工程技术评估应包括下列内容:1加装电梯的交通组织、消防安全、结构安全及环境影响;2根据现场踏勘资料,评估加装电梯所涉及范围改造的可行性。4.0.4原主体结构与加装电梯相连接的部位应进行结构检测,加装电梯不应降低原结构连接部位构件的安全。4

155总平面5.0.1加装电梯工程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减少对周边场地、空间、相邻建筑、日照、绿化、管线等的影响,并尽量减少占用周边公共空间。5.0.2居住区需通行消防车的道路,加装电梯后道路净宽和净高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当原有道路宽度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时,加装电梯后不应再减小道路宽度。5.0.3加装电梯工程应根据工程实际对涉及的既有设备、设施、管线等进行合理改造。5.0.4加装电梯工程不应使相邻幼儿园、托儿所、中小学校、医院病房楼、老年人建筑的原有日照标准降低。5

166建筑6.1一般规定6.1.1加装电梯工程应合理组织交通流线,方便居民使用。6.1.2同一居住区内加装电梯时建筑风格宜保持一致。6.1.3加装电梯工程应减少对住户及已有公共部位的采光、通风等影响。6.1.4应控制加装电梯及连廊的尺寸和高度,不应增加与加装电梯无关的建筑面积和空间。6.1.5加装电梯工程应具有通往各层站及机房的救援措施,以便相关人员抵达实施紧急操作。6.1.6加装电梯宜与楼梯贴邻布置,不应贴邻卧室布置。6.1.7加装电梯应根据既有住宅的平面形式选择平层入户或半层入户,宜采用平层入户方式。6.1.8加装电梯宜选用无机房电梯。6.1.9加装电梯工程宜满足无障碍要求。6.2电梯厅和连廊6.2.1电梯厅深度不宜小于1.5m,当电梯厅和楼梯共用平台时,平台深度不宜小于1.8m。6.2.2底层电梯门洞口底标高宜高于室外地面。6.2.3连廊的走道通行净宽不应小于1.20m,净高不应低于2.10m。6.2.4当电梯厅门或电梯门直接开向室外时,门上方应设置雨篷。位于连廊下方的公共出入口,应采取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6.2.5电梯厅通向楼梯的门或洞口净宽不应小于1.2m。底6

17层公共出入口有效净宽度不应小于1.2m。6.2.6新增连廊、电梯厅的防护栏杆应按《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289的相关要求进行设置。6.3采光、通风6.3.1电梯厅及连廊应自然采光通风。6.3.2电梯机房应有通风措施,井道、轿厢宜有通风措施。6.3.3电梯井道顶部开设排气孔时,不应开向封闭楼梯间或前室。排气孔开向室外时应加装防护网,并做防水处理。6.4消防6.4.1加装电梯工程应符合消防、救援的相关规定。6.4.2加装电梯工程的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二级。6.4.3加装电梯工程的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51249等标准的相关规定。6.4.4加装电梯工程不应妨碍既有住宅的消防疏散,不应减少既有住宅的安全疏散宽度。6.4.5加装电梯工程不应影响既有住宅消防设施。6.4.6电梯井道应独立设置,井内严禁敷设燃气管道,且不应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等。6.4.7电梯井道内敷设的线缆应为阻燃型,并应使用难燃型电线导管或槽盒保护,严禁使用可燃性材料制成的电线导管或槽盒。6.4.8电梯门的耐火极限应不小于1.0h,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梯层门耐火实验完整性、隔热性和热通量测定法》GB/T27903规定的完整性和隔热性要求。6.4.9电梯轿厢内部装修应釆用不燃材料。6.4.10封闭楼梯间通风开口面积在加装电梯后应满足防排烟的要求。采用自然排烟时,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封闭楼梯7

18间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m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6.4.11电梯厅和电梯机房应设置灭火器,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的相关规定。6.5防水、排水6.5.1底层电梯出入口室内外高差小于150mm时,出入口室外应设置排水措施。6.5.2电梯井道应设置防止雨水灌入的措施,电梯井道与室外地面交接处应设置不小于300mm的混凝土挡水翻边。6.5.3电梯厅、电梯井、连廊等外墙部位及电梯基坑应有防水措施。6.5.4各层电梯门口应设置坡度不小于1%且高出同层电梯厅地坪不小于15mm的挡水坡。6.5.5电梯厅及连廊应采取遮雨雪及防止雨水灌入的措施,其楼、地面及屋面应有排水措施,地面应使用防滑材料面层。6.5.6电梯屋顶宜采取有组织排水,敞开式连廊应采取有组织排水。6.6外饰面6.6.1加装电梯工程外饰面不得影响既有住宅安全。6.6.2外饰面设计应有防止光污染措施,并应采取防止攀爬措施。6.6.3加装电梯工程不应在二层及以上采用玻璃幕墙,当选用其他外饰面系统时,外饰面所采用的材料和物理性能应符合现行的有关规范的规定。6.6.4当选用外墙涂料装饰设计时,应考虑所采用材料的耐久性、环保性,并应符合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8

197结构7.1一般规定7.1.1加装电梯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既有住宅结构后续使用年限。7.1.2加装电梯工程结构的承载力、变形、延性等应满足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7.1.3加装电梯工程可采用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宜优先选用钢结构。7.1.4加装电梯工程宜避免对既有建筑原结构安全的影响,加装电梯与原结构间宜设置抗震缝脱开。当加装电梯对原有建筑安全造成影响时,应采取相应加固措施。7.2基础7.2.1加装电梯结构的基础应按新建工程基础设计,并应避免对原地基基础造成不利影响。7.2.2加装电梯工程结构基础宜与既有住宅结构基础脱开。应控制加装电梯的新增结构与既有住宅结构之间的沉降差。7.2.3加装电梯工程结构基础与既有住宅结构基础相连时,应对既有地基基础进行承载力复核。7.2.4加装电梯工程基础宜采用平板式筏板。基坑侧壁、底板厚度尺寸不应低于250mm,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6。7.2.5加装电梯工程井道基础基底平面形心宜与结构竖向永久荷载重心重合。7.2.6加装电梯工程采用钢结构时,钢柱柱脚宜采用刚接柱脚。9

207.3上部结构7.3.1加装电梯工程与既有住宅设抗震缝时,在风荷载、地震作用下加装电梯工程弹性层间位移角不宜大于表7.3.1中的限值。加装电梯楼层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比限值可适当放宽。表7.3.1风荷载、地震作用下加装电梯工程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结构形式限值钢结构1/400钢筋混凝土1/5507.3.2当加装电梯工程与既有住宅相连或局部改变既有住宅结构时,应保证既有住宅建筑结构安全及与加装电梯工程结构连接的可靠性。7.3.3加装电梯工程恒荷载按实际取值,连廊的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不应低于2.0KN/m2。7.3.4加装电梯工程采用钢结构时,宜采用Q235等级B、C、D碳素结构钢及Q355等级B、C、D、E级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柱截面宜采用矩形钢管,梁截面宜采用H型截面或矩形截面,走道板和屋面板宜采用压型钢板。钢结构表面应进行涂层防腐处理。7.3.5加装电梯工程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钢筋宜采用高强钢筋。7.4构造连接7.4.1加装电梯工程钢结构可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方式,宜优先采用焊接方式。7.4.2加装电梯工程钢结构采用焊接方式时,对接焊缝等级不低于二级。7.4.3加装电梯工程钢结构采用螺栓连接时,宜采用高强螺栓。7.4.4加装电梯工程与既有住宅结构相连时,宜设置橡胶支座。10

217.4.5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的加装电梯工程,与既有住宅结构相连时,新增部分混凝土构件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原结构且不应低于C25。7.5既有结构局部加固7.5.1既有住宅局部结构的加固应满足以下要求:1既有住宅局部加固应满足现行规范要求;2应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损伤原结构构件;3应预先采取安全措施避免加固时可能出现的倾斜、开裂或局部倒塌等现象。7.5.2加装电梯需要对既有砌体结构墙体作局部开洞或窗洞扩大处理时,应对开洞后的既有结构作局部承载力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并符合下列要求:1既有结构增设门洞后,门洞宽度与原窗洞口宽度相同且不截断原有圈梁时,可采用型钢补强方式对门框洞口进行加强;2既有结构增设门洞后,门洞宽度大于原窗洞宽度且不截断原有圈梁时,可采用增设钢筋混凝土抱框方式对门框洞口进行加强;3既有结构增设门洞后,门洞截断原楼层圈梁时,可通过门边增设不小于240×240构造柱对门框洞口进行加强,门顶过梁截面及配筋不小于圈梁。11

228机电设备8.1一般规定8.1.1加装电梯工程应综合考虑对既有住宅给水、排水、雨水、燃气、热力、供电、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等管线设施产生的影响,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处理。8.1.2应根据既有住宅机电设备实际,结合工程特点,合理确定机电设备实施方案。8.2配置与安装8.2.1加装电梯工程的用电负荷级别不应低于三级,其供电电源接入方案应符合供配电相关技术规程。8.2.2电梯配电箱应设置在便于操作和维护的场所,并应加装安全防护锁。宜设置在一层室内,应单独设置计量装置。室内箱体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31,当设置在室外时,箱体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8.2.3电梯电能计量箱及配电箱暗装时箱体下沿距地面不宜小于1.5m,明装时不宜小于1.8m;明装箱体应设有醒目的标识。对于无机房电梯,其配电箱应设置在井道外工作人员方便接近的地方,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8.2.4加装电梯工程的主电源开关和线缆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台电梯动力电源应装设单独的隔离电器和保护电器;2主电源开关宜采用断路器;3保护电器的过负荷保护特性曲线应与电梯的负荷特性曲线相匹配;4选择电梯供电线缆时,应根据额定工作电流及相应的12

23工作制确定,导线的连续工作载流量不应小于计算电流,并应对线缆电压损失进行校验。8.2.5加装电梯工程电梯轿厢、电梯机房(如有)、井道照明、通风、电源插座和报警装置等,其电源应从电梯动力电源隔离电器前取得,并应装设相应保护电器。8.2.6加装电梯工程的电梯厅、连廊等公共区域应设照明装置并应满足相关照度要求。其电源可引自既有居住建筑的公共照明回路或电梯配电箱,可采用明敷的方式。8.2.7加装电梯工程的电梯厅、连廊宜设应急照明,正常照明断电后应能自动点亮,照度值不应低于5.0lx,应急时间不应低于0.50h。8.2.8电梯基坑检修用电源插座宜设置在高出室外地面0.2m及以上的位置,同时应满足小型排水泵的容量要求。8.3防雷、接地与安全8.3.1原设有防雷装置的住宅,加装电梯应设置防雷装置,新增防雷装置宜与楼顶原有接闪网相连,应利用电梯井道竖向金属构件或混凝土柱主筋作为防雷引下线,并应满足现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相关要求。8.3.2接地装置应利用电梯基坑内的基础钢筋网,并宜与既有住宅接地装置连接。接地电阻实测应不大于4.0欧姆,否则应加装人工接地装置。8.3.3加装电梯工程的电源及弱电设备进线处应设置相应的电涌保护装置。8.3.4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应采用TNCS系统或TNS系统;电源在进线处应做重复接地并设置总等电位联结装置。8.3.5电梯基坑底部应设有接地端子板,电梯井道应设有接地干线,与电梯相关的所有电气设备及导管、槽盒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应与保护接地导体(PE)连接,电梯的金属构件应做等电位联结。13

248.4智能化8.4.1应根据既有住宅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智能化系统实际情况,结合用户需求,合理设置智能化系统。8.4.2电梯轿厢应设置视频监控系统或预留安装条件,电梯厅、连廊等公共区域宜设置视频监控系统或预留安装条件。8.4.3加装电梯工程宜采用无接触乘梯方式。14

259电梯9.0.1电梯井道及轿厢尺寸应符合《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形式与尺寸第一部分:I、II、III、IV类型电梯》GB/T7027.1中II类电梯的要求,并符合《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的规定。9.0.2电梯应满足下列要求:1电梯载重量不宜小于630kg;2电梯轿厢净深不宜小于1.4m,净宽不宜小于1.1m;3电梯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8m,电梯门应设关门保护装置;4轿厢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侧壁宜设0.85m~0.90m高扶手;5宜选择可容纳简易担架的电梯;6电梯应配置自动救援操作装置,应急平层精度不应小于50mm。9.0.3电梯首层应设置迫降按钮,紧急情况时可以击碎玻璃,启动此按钮迫降电梯至首层,打开电梯门。其安装标高不应低于1.8m且不应高于2.2m。9.0.4电梯应具有断电自动平层功能,应有储能装置,在断电的情况下应能迫降至就近楼层,并打开电梯轿厢门。9.0.5电梯轿厢内应实现公共移动通信网络信号覆盖或安装电梯故障监测系统。9.0.6加装电梯的轿厢内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并应预留接入城市应急救援平台的条件。9.0.7加装电梯轿厢内的对讲设备或专线电话与监控信号应接至小区的安保控制中心或物业值班室;若无安保控制中心或物业值班室时应引至单元入口门厅等公共部位的声光报警装置。15

269.0.8轿厢内照明应符合以下要求:1轿厢内的照明应采用节能灯具;2在正常照明电源完好的情况下,在控制装置上,以及在轿厢地板以上1000mm且距轿壁至少100mm的任一点的照度不应小于100.01x;3应设应急照明,正常照明断电后应能自动点亮,轿厢内的每个报警触发装置处及轿厢中心的地板以上1000mm处照度值不应低于5.0lx,应急时间不应低于0.50h。9.0.9电梯宜具备语音提示功能。16

2710施工与验收10.1施工10.1.1加装电梯工程施工前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进度计划、施工场地布置、材料运输与存放、安装与连接施工、绿色施工、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管理、应急预案等内容。10.1.2施工现场应合理规划运输通道、存放场地,不得影响既有建筑的使用。10.1.3施工所用材料、设备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并按要求进行复试。10.1.4安装施工前,应复核吊装设备的吊装能力,并应满足《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的有关规定。10.1.5加装电梯井道基础施工前应对基坑区域地下管线进行专项排查并验槽,满足要求方可进行基础施工。10.1.6建筑施工应执行国家及安徽省安全生产法规和规章制度,落实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10.1.7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既有建筑的使用影响。涉及对既有住宅供水、供电、供气等临时关停时,应提前做好预案并做好告知工作。10.1.8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封闭施工,设置安全通道、安全警示标志等安全防护措施,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粉尘、废弃物、噪声等对居住生活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10.2电梯安装10.2.1电梯安装前应制定电梯安装施工方案。10.2.2电梯安装应在地基基础、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配筋混17

28凝土砌块砌体结构及结构加固等验收合格后进行。10.2.3电梯安装前,应进行井道与建筑结构的交接验收,满足电梯对建筑结构的布置要求。10.2.4电梯安装技术、安全措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T10060、《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的有关规定和厂家技术文件执行。10.3验收10.3.1设备、材料进场验收和复验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隐蔽工程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施工。10.3.2电梯安装完毕应当由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验收检验,并应满足《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T10060和《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70012009,含第1号修改单、第2号修改单、第3号修改单)的要求。10.3.3加装电梯的施工质量应按照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屋面、建筑电气、电梯等分部分项工程检查验收;当涉及既有结构加固时,加固工程应进行专项验收。10.3.4加装电梯工程质量验收的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应齐全完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中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的相关规定。18

2911运行维护11.0.1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应由制造单位或其委托的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组织实施,明确电梯使用管理单位。11.0.2电梯应按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电梯的使用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保证轿厢地面与候梯厅地面颜色差异,警示及各信号和标识清晰可识别;2电梯井道周边应设置保护装置,避免小区车辆对井道的碰撞;3电梯设备维护应遵守《电梯维护保养规则》TSGT5002的要求;4应对轿厢内通风及温度控制装置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11.0.3加装电梯投入使用后,应对以下项目进行定期检查:1电梯运行的平稳程度;2底坑是否有渗水、积水或杂物;3加装电梯井道或连廊结构及与既有住宅连接的有效性;4加装电梯井道沉降以及井道和连廊结构防水、防腐。11.0.4电梯设备应保证报警及多方通话装置有效,与电梯维护单位、救援服务组织保持联系畅通。11.0.5电梯有明显结构缺陷或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故障时,应立即停用、设置安全警示并维修。11.0.6定期检查及电梯设备的维修、保养、检验情况应及时记录并存档。19

30附录A既有住宅常见户型加装电梯示意序电梯与说明示意图号楼层关系易于实现电梯出口无障碍设1位于楼层计,可平层标高进入。易于实现电梯出口无障碍设2位于楼层计,可平层标高进入。易于实现电梯出口无障碍设3位于楼层计,可平层标高进入。20

31续上表序电梯与说明示意图号楼层关系易于实现电梯出口无障碍设4位于楼层计,可平层标高进入。易于实现电梯出口无障碍设5位于楼层计,可平层标高进入。到达半平台后,还要走一个楼电梯出口梯梯段才6位于楼梯能进户,不半平台能完成无障碍通行。可半层进入。21

32附录B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采用钢结构示意犅.0.1加装电梯钢结构平面示意见图B.0.1图B.0.1加装电梯采用钢结构平面示意22

33犅.0.2加装电梯廊道、门洞侧钢结构布置立面示意见图B.0.2图B.0.2加装电梯廊道、门洞侧钢结构布置立面示意23

34附录C加装钢结构与既有住宅连接节点示意犆.0.1加装电梯结构与既有结构间相邻沉降差异较小时,可采用图C.0.1方式连接。图C.0.1加装电梯结构与既有结构间相邻沉降差异较小情况连接示意犆.0.2加装电梯结构与既有结构间相邻沉降差异较大时,可采用图C.0.2方式连接。24

35图C.0.2加装电梯结构与既有结构间相邻沉降差异较大情况连接示意犆.0.3加装电梯结构与既有结构间相邻沉降差异较大,且跨度较大时,可采用图C.0.3方式连接。图C.0.3加装电梯结构与既有结构间相邻沉降差异较大且跨度较大情况连接示意25

36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了便于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可”,反面词采用“不可”。2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26

37引用标准名录1《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3《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5124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5《电梯层门面火灾实验完整性、隔热性和热通量测定法》GB/T27903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7《电梯制定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9《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T1006010《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7

38安徽省地方标准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犇犅34/犜4249-2022条文说明28

39制定说明《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DB34/T4249-2022经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2年6月29日以第7号公告批准发布。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年来安徽省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其他省、市的先进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及有关文件规定、要求等,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而成。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29

40目次1总则………………………………………………………314技术评估……………………………………………………325总平面………………………………………………………336建筑………………………………………………………346.1一般规定……………………………………………………………346.2电梯厅和连廊………………………………………………………346.3采光、通风……………………………………………………………356.4消防………………………………………………………………356.5防水、排水……………………………………………………………366.6外饰面………………………………………………………………367结构………………………………………………………387.1一般规定……………………………………………………………387.2基础………………………………………………………………387.3上部结构……………………………………………………………397.4构造连接……………………………………………………………408机电设备……………………………………………………418.1一般规定……………………………………………………………418.2配置与安装…………………………………………………………418.3防雷、接地与安全……………………………………………………428.4智能化………………………………………………………………429电梯………………………………………………………4310施工与验收………………………………………………4410.1施工……………………………………………………………4410.3验收………………………………………………4430

411总则1.0.1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需要,解决我省既有多层住宅没有电梯给居民带来的生活不便,规范和指导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31

424技术评估4.0.2对既有住宅地基基础评估时,应包括下列内容和要求:1勘察建筑周边环境变迁及建筑使用条件改变的情况;2搜集原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有关基础设计的图纸资料;3调查作用在结构上的实际荷载、沉降观测记录、上部结构倾斜、扭曲和裂损情况、基础腐蚀、损伤情况、地下工程和管线的受损状态,以及邻近建筑沉降或深基坑开挖对既有建筑的影响;4当资料不全、变形有发展或损伤扩大时,应重新进行沉降观测和结构构件的变形、损伤检测;5当需通过现场检测确定地基的岩土性能标准值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应对场地、地基岩土进行近位补充勘察。4.0.4原主体结构与加装电梯相连接部位的检测报告只针对现阶段建筑物的结构情况,不包含加固后的状况。检测内容应包括外部缺陷、几何尺寸与尺寸偏差、混凝土强度不宜低于C20、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及间距、钢筋力学性能检验(构件外观质量良好,可不进行钢筋性能检测)等,宜优先选用对结构或构件无损伤或微损伤的检测方法,减少对原结构的削弱;用局部破损的取样检测方法或原位检测方法时,应选择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不得损害结构的安全。32

435总平面5.0.1地下管线的移位费在建设费用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尽量减少和避免地下管线移位是进行加装电梯平面设计时需考虑的重要因素。同时还需注意道路、绿化与地下管线之间的对位与保护关系,当需要调整小区道路时,避免因道路调整造成地下管线受损。5.0.3加装电梯工程应根据工程实际,对影响到工程的相关设备、设施、管线,如水表、电表、燃气表、消防箱、弱电分线箱、检查井等,进行合理改造。5.0.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第4.0.9条提出:“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既有住宅建筑进行无障碍改造加装电梯除外。”该条为强制性条文,条文说明明确如下:“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可能对相邻建筑及自身的日照造成遮挡,因此在加装电梯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进行优化设计,不得附加与电梯无关的任何其他设施,并应在征得相关利害人意见的前提下,把对相邻住宅建筑及相关住户的日照影响降到最低。”33

446建筑6.1一般规定6.1.4对通过新增电梯候梯厅和连廊实现平层入户的,应严格控制候梯厅和连廊的面积。新增连廊应当遵循就近入户,控制连廊跨度与外挑尺寸。6.1.5根据《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T70012009,含第1号修改单、第2号修改单、第3号修改单)第8.7条应急救援实验要求:“通往机房或紧急操作屏处的救援通道以及所有通往层站的救援通道应畅通,不得经过私人房间或被封闭。”同时考虑加装电梯的实际情况,救援通道可以通过爬梯或移动设施等方式连通。6.1.6电梯不应贴邻卧室布置为《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第6.4.7条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当受条件限制,需要贴临起居空间(起居室、书房)布置,应采取合理的隔声减振措施方可实施。6.1.7加装电梯宜以平层进入相应楼层为主要方式,以便实现无障碍通行。当电梯出口设在梯间半层平台时,用户需要再上半层或再下半层才能进户,不能完成无障碍通行。6.1.8因电梯机房的检修楼梯一般受条件限制布置较为困难,故建议选用无机房电梯。6.2电梯厅和连廊6.2.1参照《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中6.4.6条的规定,住宅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1.5m。当电梯厅和楼梯共用平台时,还应适当考虑楼梯平台的宽度。6.2.2底层电梯厅宜高于室外地面,可以利用室内外高差,室34

45外设排水沟、水篦子等形式,以防室外雨水进入电梯厅,影响电梯使用。6.2.3本条依据《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第6.5.1条,住宅走廊通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2m,以便于人员出入和搬运家具。6.3采光、通风6.3.2电梯井道须考虑高温问题。轿厢内温度高于40度是夏日常见现象。因此应考虑井道与设备的通风降温措施,保障井道、轿厢温度正常,不至于引起机件故障和乘客不适的现象。可采取的措施有:加装换气扇;在顶部设百叶或风帽增加对流;在井道壁贴隔热膜;安装电梯专用的空调设备等。6.4消防6.4.3加装电梯如采用钢结构,需做好钢结构的防火设计。采用喷涂防火涂料保护钢结构时,不宜选用膨胀型防火涂料,防火涂料涂层的厚度应满足耐火极限的要求且防火涂料与防腐涂料应相容、匹配;采用外包混凝土或金属网抹砂浆保护钢结构时,外包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5;金属丝网的网格不宜大于20mm,丝径不宜小于0.6mm;砂浆最小厚度不宜小于25mm;采用包覆防火板保护钢结构时,防火板应为不燃材料,且受火时不应出现炸裂和穿透裂缝等现象,包覆应根据构件形状和所处部位进行构造设计,并应采取确保安装牢固稳定的措施,固定防火板的龙骨及黏结剂应为不燃材料。龙骨应便于与构件及防火板连接,黏结剂在高温下应能保持一定的强度,并应能保证防火板的包敷完整。6.4.4加装电梯不应破坏住宅原有的消防设施,如因工程需要,可以对原有消防设施进行相关改造,改造后应能正常使用,且不低于原配置标准。6.4.6本条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35

46版)第6.2.9条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6.4.8本条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第6.2.9条设置。6.4.10楼梯间为安全疏散通道,加装电梯对住宅楼梯间改造后封闭,楼梯间的通风开口面积,应按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执行,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每5层应设总面积不小于2.0m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6.5防水、排水6.5.1当底层电梯厅室内外高差小于150mm,或室内低于室外时,在暴雨时容易引起雨水倒灌,应在室外贴邻建筑处设置排水沟,以利于雨水排放。6.5.2自室外地面完成面起,电梯井与室外地面交接处应设置不小于300mm的混凝土挡水翻边,以便于防水层的设置。6.5.3电梯厅、电梯井、连廊的外墙及电梯基坑应采取设置防水层等措施,防止雨水、地下水渗入墙面。针对室外排水条件、所选择的电梯类型,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当采用重力流排水时,应采取防倒灌措施。可加设集水池、移动式排水泵,电梯井集水池应设在电梯近邻处,池底低于电梯井底不宜小于0.7m。6.5.4各层电梯层门处采取挡水措施,以防止水进入电梯井道,影响电梯的正常使用。6.5.5电梯厅及连廊是住户的通行通道,应通过设地漏等方式保证楼地面不积水。也可采取封闭设计以满足遮雨雪及防止雨水灌入的要求。6.5.6敞开式外廊应单独设置排水系统,立管底部应间接排水。6.6外饰面6.6.1加装电梯工程的外饰面装饰,应考虑对既有住宅防盗、36

47防火、防坠落等安全性影响。6.6.3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玻璃幕墙安全防护工作的通知》(建标〔2015〕38号),新建住宅不得在二层及以上采用玻璃幕墙。在二层及以上采用玻璃饰面的,应在幕墙下方周边区域合理设置绿化带等缓冲区域,也可采用挑檐、防冲击雨篷等防护设施。37

487结构7.1一般规定7.1.1加装电梯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既有住宅结构后续使用年限。《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8)颁布前建成的既有住宅不适用本标准。7.1.3钢结构具有施工快捷、方便的特点,加装电梯工程宜采用钢结构形式。在条件限制时,可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7.1.4加装电梯工程与既有住宅结构脱开,新增结构需单独计算,确保电梯井道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在确保原结构安全性前提下,新增结构也可与原结构进行弱连接。当加装电梯需对原结构承重墙体作局部开洞处理或原窗洞口拓宽高改造为门洞口时,应对原结构的相关部分作局部承载能力验算,并保证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7.2基础7.2.1加装电梯工程的基础设计时,应查明既有结构基础埋深及尺寸、场地土和沉降以及室外管线情况,尽量减少对既有住宅的不利影响。进行加装电梯结构的基础设计前,应进行地质勘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新旧结构间较大的差异沉降对电梯前厅使用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当受客观条件限制,加装电梯的基础与既有结构的基础需要相连时,设计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新、老基础连接牢固和变形协调。计算沉降量较大时,结构设计时宜预留沉降变形值。7.2.3进行地基承载力和变形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可采用锚杆、静压桩(钢筋混凝土方桩、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钢管桩)、截面较小的树根桩等桩型加固地基,也可采用旋喷桩、压38

49密注浆等方法加固地基。7.2.5当不能重合时,相应于作用的准永久组合下,偏心距e宜符合下式规定:犲≤0.1犠/犃式中:犠———与偏心距方向一致的基础底面边缘抵抗矩(m3);3)。犃———基础底面积(m7.2.6采取非埋入式柱脚时柱脚板下应留置不小于50mm的二次灌浆调平间隙。刚接柱脚为正方形,不可切除拐角。图7.2.6钢结构柱脚刚接示意图1-钢柱;2-加劲肋;3-螺栓;4-底板;5-抗剪键7.3上部结构7.3.1加装电梯井道或连廊平面尺寸一般较小,框架的高宽比较大,水平变形较大,与原主体结构易发生碰撞,故提出变形要求。当既有建筑的建筑高度较小(4层及以下)时,可采用加装电梯部分与既有建筑结构脱开的方式;当既有建筑的建筑高度较大(5层及以上)时,宜采取与既有建筑结构连接的方式,通过拉结满足变形要求,当整个建筑物总质量增加值不超过既有建筑物的5%,可不进行共同计算。加装电梯工程与既有住宅结构不设结构缝相连时,可采用铰接连接、滑动连接,不宜采用刚性连接方式。加装电梯因条件限制,可不满足高宽比限制,但应满足承载力和位移的要求。7.3.4钢结构表面应进行涂层防腐处理,涂层防腐涂料的选39

50用应符合以下要求:1涂层设计防腐涂料的选用宜选用水性涂料,当涂装施工环境温度低于5℃或湿度大于70%时不应采用水性涂料进行防腐涂装施工;2一类构件宜选用两底一中两面涂层,二类构件宜选用三底两中两面涂层,三类构件宜选用三底两中三面涂层。7.4构造连接7.4.1宜采用气体保护焊机焊接。电焊焊缝容易产生气泡、虚焊等缺陷,且焊接温度高,内应力大。气体保护焊可以有效避免以上缺陷,焊接强度有保证,工厂预制最大限度保证焊接质量,减小现场焊接带来的安全隐患及对用户的影响。40

518机电设备8.1一般规定8.1.1加装电梯工程施工前,应收集、整理改造区域的给水、排水、燃气、供电、通信、有线电视等市政管线资料,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满足施工要求。应根据工程特点、用电容量和实际供电条件合理确定机电方案。施工过程中应减少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8.2配置与安装8.2.1当加装电梯区域有电源设施,在其供电容量满足电梯使用的情况下可直接利用,其配电回路应与居民进户电源分开,且应复核电表箱总开关及进线电缆(线)的技术规格。如不满足,则应对原配电柜系统进行改造,或另行考虑加装电梯电源的接入方式,并符合当地供电技术规程。加装电梯工程用电负荷级别一般为三级负荷,一路电源可满足要求,当条件许可时,可采用双电源供电,以提高供电可靠性。8.2.2电梯配电箱应单独设置计量装置,便于满足分摊电费等物业管理需求,箱体一般设在室内,如在室外,应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箱体的防护等级应满足要求。8.2.4~8.2.5隔离电器可采用隔离开关、熔断器、具有隔离功能的开关和断路器等,装设的保护电器应能够实现短路保护、过负荷及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等保护功能。8.2.7电梯厅、连廊设置应急照明可在突然断电后仍能保持一定的照度值和照明时间,便于乘客及时疏散,免于恐慌。考虑到加装电梯乘客中老年人的比例较多,故对应急照明照度值适当提高。41

528.2.8基坑电源插座宜设置单相二、三孔插座1只,插座应采用不小于16A规格的,插座的防护等级不应小于IP54。8.3防雷、接地与安全8.3.1加装电梯的既有住宅如未设防雷装置,加装电梯是否要设防雷装置,需根据现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要求经计算后确定。8.3.4若采用TNS接地形式,则电梯进线电源线中的PE线应做重复接地。8.4智能化8.4.3本条是出于防疫的要求,无接触乘梯方式可采用虚拟成像技术、刷卡乘梯等方式,如采用梯控系统,因其对电梯的使用有一定的限制,可根据住户的实际需求考虑是否设置。42

539电梯9.0.8轿厢内保持足够的照度值,可便于乘客操作。设置应急照明可在突然断电后轿厢内仍能保持一定的照度值,使乘客免于恐慌。43

5410施工与验收10.1施工10.1.2加装电梯工程施工与常规项目施工最大的区别在于施工过程中既有住宅仍需正常使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对既有住宅的使用影响,如住宅通行道路、施工噪声、管线设施改造等对住户的影响。10.1.8施工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工地自身的安全防护工作,也要保障既有住户的日常生活安全。可以通过安全围挡、施工警示标志等防护措施,来防止防高空坠物,保障交通出行等安全。10.3验收10.3.1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混凝土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2钢材、焊接材料和连接件等原材料及成品的进场、焊接或连接检测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规定;3砂、石子、水泥、石灰、粉煤灰、矿(钢)渣粉等掺合料、外加剂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项目、批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结构用的钢筋,其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进场时,应分别按现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T14913.2、《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等的规定,见证取样作力学性能复验,其质量除必须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强度检验实44

55测值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2)对受力钢筋,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采用再生钢筋和钢号不明的钢筋。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并符合《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附录D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现浇结构和混凝土设备基础拆模后的尺寸偏差应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第12.3.2条的规定。当与既有建筑的轴线、标高等相关时,其相应项目的偏差应以既有建筑的轴线、标高为基准进行计算。承重砖砌体尺寸、位置的允许偏差应执行《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第5.3.3的规定。当与既有建筑的轴线、标高等相关时,其相应项目的偏差应以既有建筑的轴线、标高为基准进行计算。结构用的型钢、钢板及其连接用的紧固件,其品种、规格和性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碳素结构钢》GB/T700、《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紧固件机械性能》GB/T3098以及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严禁使用再生制材以及来源不明的钢材和紧固件。型钢、钢板盒连接用的紧固件进场时,应按现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等的规定见证取样作安全性能复检,其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和合同的要求。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逐批检查,且每批抽取一组试样进行复检。组内试件数量按所执行的试验方法标准确定。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中文标志、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结构用的焊接材料,其品种、规格、型号和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焊接材料进场时应按现行《碳钢焊条》GB/T5117、《热强钢焊条》GB/T5118等的要求进行见证取样复验。复验不合格的焊接材料不得使用。检查数量:应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附录D的规定执行。检查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中文标志及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4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